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建设纲要

(2012—2020年)

大学文化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培育和传承而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称,它沉淀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追求,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大学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师范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辗转于杭金丽台,几度分合、历经坎坷、屡遭磨难,但顽强、执着、坚定的师大人砥砺知行、和衷共济,在危难处见担当,于沉沦处求崛起,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继往开来、革故鼎新的颂歌,形成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凝练了“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为内核的办学传统。这些品格、精神和传统,业已熔铸为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夯实为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和兴校之源,传承为师大人卓然的风气、风格和风骨。进入新时期以来,学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在延续精神血脉的基础上,在追求卓越的创造中,为“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办学理念逐步彰显,文化育人功能显着提升,学术氛围日趋浓厚,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状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崭新的发展时期,推进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已成为学校今后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基调。只有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在此背景下,大学文化在综合竞争尤其是人才培养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距离学校的办学要求和师生的殷切期望还有差距,这突出表现为:一是师大精神的提炼升华尚有不足,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还有待进一步凝练;二是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尚有不足,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

应的文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尚有不足,校园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有待进一步消除。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机遇期。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文化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学校的总体战略部署,结合文化发展具体实际,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切实提高学校的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我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围绕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发展目标,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主动融入区域文化建设体系,大力弘扬师大优秀文化传统,重点建设好精神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形象文化,为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文化支撑。

我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1.普遍性与特色性相结合。既要遵循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民族文化、时代文化、区域文化、大学文化等的发展成果,系统把握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共同要素和基本内涵,又要立足校情,以师大办学历史为核心,挖掘内涵,打造品牌,丰富载体,凝练弘扬师大精神,塑造提升师大形象,突出师大特有的精神文脉、办学理念、校训校风、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文化设施等,切实彰显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

2.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既要把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的事业发展中,整体规划文化建设,强调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对接,提升育人功能,又要科学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布局、步骤以及资源配置等,根据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的不同层面分类实施,处理好彼此相互之间的关系,切实推进学校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3.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既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学校文化内涵底蕴,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国际先进文化成果和现代大学精神精髓,融入未来学校发展的创新元素,把握新理论,培养新思维,在新的领域去开拓文化阵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增强学校文化的社会性和时代感。

4.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既要秉持“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倡导以求真为目标、创新为灵魂的科学精神,坚持真理性、知识性,培养师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教风学风,又要高度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培育师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强化学校人文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鼓励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强调文化成果的全员共享,不断增强学校师生员工对大学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关注度。

二、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

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弘扬师大精神,塑造学校形象,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师生行为,优化校园环境,努力在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秉承学校传统、蕴涵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优势、体现学校精神且师生满意的大学文化,力争在爱校精神培育、学术文化营造、师生文明行为、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厚德、仁爱、崇师、弘毅”成为全体师大人自觉的文化追求,努力建设“人文师大、美丽师大、活力师大、幸福师大”。具体而言:1.办学理念特色进一步鲜明,凝聚引领作用显着提升。师生员工高度认同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标、教风、学风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爱校热情得到激发,爱校行为得到普及,爱校精神得到弘扬,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渐形成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2.学校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办学管理水平显着提升。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

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

3.校园文明行为进一步规范,师生文化素养显着提升。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规范公共行为。师生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格调高雅,文明礼貌蔚然成风,网络等文化载体的育人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

4.校园自然景观进一步完善,环境净化美化显着提升。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品牌形象建设,校史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校友林、文化中心等设施进一步健全,全面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和品位。

5.学术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崇学向学氛围显着提升。鼓励参与多层面学术研究与自主创新,鼓励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形成潜心探索真理、踏实研究学问的校园学术品格以及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学科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主要建设内容

(一)精神文化

1.传承师大历史。深入挖掘师大近60年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校史修订、编写校史系列丛书、制作校史片、修建校史馆等,汇集一批反映学校发展历程、体现学校精神传承的成果,形成学校校史文化体系,让师生知校史、懂校情。在全校师生中普及传唱校歌。

2.弘扬师大精神。践行“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的校训,大力弘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深入开展弘扬师大精神系列活动,不断拓展师大精神、校训内容的呈现形式与展示平台,不断丰富其内涵与外延,努力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知晓、人人践行,切实提升其引领与辐射作用。

3.优化办学理念。以“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全面落实“提升内涵、凝练特色、

强化创新、追求卓越、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全面提升师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着力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

4.打造爱校文化。健全学校各类学术活动、文化活动、庆典等仪式规范,设计并规范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位授予、优秀师生表彰、文化艺术节等重要典仪、大型活动的标准流程,使学校形象个性突出、富于内涵、品位高雅,延伸育人功能。设计并开展好校庆节、教师节等纪念活动,加强对师生的爱校荣校、爱岗敬业教育,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

(二)学术文化

1.坚持学术兴校。大力实施学术兴校工程,做优新兴领域,做强优势领域,做精特色领域,积极推进学术创新,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与学术声誉。大力提倡“教授治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学术管理制

度和有利于学科交叉、队伍整合的学科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学科发展环境,鼓励师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营造学术氛围。营造自由宽容、求是务实、创造创新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的健康发展,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环境。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外籍教师及文化团体来校讲学、交流、参观、访问。充分发挥校内知名学者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发出师大的声音。

3.凝练学术品牌。充分发挥学校传统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推进传统学科转型和新兴学科生长,形成若干个特色学科群。进一步做强教育、非洲和儿童研究三大文科学术品牌,加快理工科特色品牌建设步伐,促进学科、专业之间及其内部的交叉融合,逐步培育一批新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及特色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学术影响力。

4.坚守学术道德。倡导学术自律,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珍爱学术声誉,遵守学术规范,鼓励学术争鸣,形成良好的学术导向。加强对学术道德与学术纪律的监督工作,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严禁抄袭剽窃。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观念内化为师生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主动学习和科学探究的自觉行动,规范和完善学术评价机制,规范师生的学术行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三)行为文化

1.深化文明建设。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在校内外公共活动中时刻注意树立师大人的良好形象。全校师生员工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强化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要在社会公共场所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要积极参加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形成共建文明、共享文明的良好氛围。

2.端正教学行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行为要符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浙江师范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科学新成果和教育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推进教育创新。要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不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有害言论信息。学生要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品学兼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强化专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3.开展优质服务。管理干部和服务人员的行为要体现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勤政廉洁、务实深入,转变作风,振奋精神,提升效能,努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4.重视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工作机制。优化廉政文化建设条件,丰富廉政文化载体,广泛开展廉政教育活动,推进廉政教育长效机制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廉政素养。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专题讲座、警示教育、书画展、摄影展、话剧等形式,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努力形成干部讲政德、教师讲师德、学生讲公德的廉洁文化氛围。

5.繁荣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计划”,进一步强化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着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力争成为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开展好以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尖峰论坛、电影节、社团文化节、生存训练、阿西剧社等为代表的现有品牌文化活动,发挥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师生价值追求的文化活动品牌,构建大学文化品牌体系。

(四)制度文化

1.制定实施大学章程。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本校特色的《浙江师范大学章程》。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相对完备的运行规则体系,及时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完善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相适应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定期将规章制度汇编成册,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融通和谐。

2.强化管理制度执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成员对学校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树立制度权威,规范公正高效的执行制度。将刚性执行与柔性执行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执行与教育相结合,以提升执行实效。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同时大力表彰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以增强对师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确保制度高效、执行有力。

3.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坚持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群众团体运行的相关规章。坚持校务公开、院务公开制度,规定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加强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建设,保障师生员工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学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在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五)物质文化

1.完善校园总体规划。在尊重校园基础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总体策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和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和设计,出台《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及设计方案》,规划一批具有清新自然风格、充满人文和科学精神的永久性文化场地或建筑,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学文化建设的高度实施学校建设与改造工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主题和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

2.美化校园自然环境。校园景点要与校园大环境特别是已有的自然环境如湖、桥、林、木相协调,和已有的建筑相呼应。美化、绿化建设要以“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为核心,调整校园植物结构,使绿化面积达到校园总面积的40%以上,达到“春艳、夏荫、秋香、冬绿”的效果。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保持新月湖、初阳湖、启明湖湖面整洁与水质清洁,保持地面与建筑立面、建筑内部环境整洁。

3.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建设生态景观美好、生态技术优良、生态文化健康、生态管理完善、生态舒适度高的“生态校园”。通过对校园道路、景观、楼宇的合理规划、命名、建设及修缮,提升校园建筑及环境的文化品位。注重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重要场所的标识宣传。开展部分建筑内部主题文化建设,使之既能展示学院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加景观雕塑、文化长廊、小品园地等公共艺术作品,建设若干文

化广场,做好楼宇的内部装饰,注重彰显学校精神文化内涵,着力打造高层次、高品位、精细化的文化校区。推进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社区文化中心、校园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图书馆、体育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场所的管理。

(六)形象文化

1.注重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整体推进以校训、校标、校歌、办学理念等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和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出台《浙江师范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名称、标准色、标准字体以及校标、校歌等文化标识,加强名片、办公用品、纪念品等学校文化产品的开发、使用与推广。要重视对学校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保护,以保护促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反映师大历史与精神的早期建筑的保护;要重视对校名、校体字等学校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2.注重校园媒体建设。重视学校校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和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管理与建设。进一步加强校园媒体建设,强化校园媒体发展整体规划,统筹全局,为校园各媒体的发展设定中长期目标,明确校园各媒体的角色功能定位,

逐渐打造一批知名的校园媒体品牌,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在信息传播、文化建设、氛围营造、历史传承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凝聚学校发展力量,服务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规范横幅、广告牌、海报等宣传品的悬挂、摆放与张贴,使之整齐、有序、美观。开展好媒介素养教育,让学生知媒介、懂媒介,引导大学生善用媒介。

3.注重学校社会形象的对外传播。通过大众传媒、校园媒体以及其他途径,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编印介绍反映学校风貌及各方面成就的学校画册及相关材料,全方位宣传学校及本学院、本部门(单位)的建设与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和完善校内网络管理制度,防范和阻止各类有害信息进入校园。完善危机传播应对机制,建立网络舆情汇集及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舆情动态与走势。建立信息安全保护机制,定期检查服务器软硬件系统,监管网站后台管理情况。鼓励师生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拓展形象塑造与提升途径,进一步提升大学文化的引领力。

(七)学院文化

1.学院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提升学院文化品位为立足点,凝聚和依靠全院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深入挖掘学院的办学历史与特色优势,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学院文化,营造塑造人、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优良的院风教风学风,构建学院和谐发展与特色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高水平、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建设。

2.进一步加强学院形象文化建设。因地制宜改造、布置学院外围和学院楼内的环境,营造整洁美观、多样和谐、充满活力的学院环境,要充分利用学院教学实验场所、办公场所、门厅、走廊、庭院等空间,进一步美化、优化学院教学、办公与学习环境,集中展示学院办学传统与成就。加强学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加强院标、院旗等的设计与建设;充分利用学院网站等载体,及时更新内容,充分展示学院办学成就。

3.进一步加强学院学术文化建设。树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学院学术文化,努力营造崇尚创新、探求真知的学术环境,促进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鼓励学术与思想的激荡碰撞,通过高层次的学术论坛、报告、沙龙以及其他形式的学术交流,培育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进修、培训、访问、参加会议和合作,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在本学科的话语权。

4.进一步加强学院精神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分析学院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任务环境,充分明晰学院的定位与目标,进一步总结、提炼学院的办学理念、院训和学院精神,以发展愿景凝聚师生智慧与力量,

逐步形成师生共同价值观。

5.进一步加强学院制度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坚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加强民主管理,创设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推进依法治院,注重制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效益,为学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

1.规划保障。将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并使之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相适应。学校制定相关规划时将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一并考虑,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制订执行大学文化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分步骤、分阶段持续落实推进,实现大学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项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2.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校党委宣传部。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听取各学院、部门(单位)实施学校文化建设规划进展情况的汇报。

3.经费保障。学校加大文化建设的财力、物力投入,并鼓励多渠道筹措学校文化建设资金。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校园重大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建设,以保障文化建设可持续推进。各学院、部门(单位)要将学校文化建设纳入日常工作中,加强本单位文化建设,对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给予经费支持。

4.人员保障。学校着力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核心、兼职人员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工作队伍,以项目制的方式使文化建设工作任务到位、责任到人,落到实处。充

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研究生会、学生会、学生社团、校科协、校社科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发动和激励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全校上下共同支持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局面。

5.激励保障。对在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学校予以表彰奖励,将文化建设任务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考评的重要内容。

抄送:校行政各部门(单位),行知学院党委。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2013年3月25日印发

企业文化建设纲要.doc

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讨论稿)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 二○一○年二月

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讨论稿) 1、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倡导、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的,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优良作风、行为规范、标识、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是影响企业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家和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不同的效率和生命形态,最终决定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 2、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成立于1953 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大型施工企业之一,在57 年的发展过程中,中机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总公司把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逐步建立了一套具备时代特征、行业特色、企业特点,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机建设企业文化体系。 3、为建设兼具社会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同心,甘苦与共,创造中机建设的美好未来,使基业之树长青,特制定《中国机械工业建设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指导思想

4 、中机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公司发展战略、加快科学发展这一目标,坚持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一起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远大的理想激励人,用高尚的情操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发展人;坚持以德治企、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努力培育和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超越精神、奉献精神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员工队伍,形成统一的核心理念,不断提高公司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基本原则 5、中机建设的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5.1人本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的原则,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5.2“三结合”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相结合,与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5.3“四统一”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全系统坚持核心理念的统一,基本价值观的统一,品牌的统一,企业形象识别规范的统一。 5.4创新原则: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创新超越,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实事求是,传承精髓。 三、主要目标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包含哪些方面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1、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 目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以预防为主的观念;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念;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安全是生活质量的观念;风险最小化的观念;安全超前的观念;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念等,同时还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等。 2、安全行为文化 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 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3、安全管理(制度)文化 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 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

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守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 4、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质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①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②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修改版)

温州力引管桩有限公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结合总公司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意见,为推动我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的细微渗透功能,使全体员工形成安全价值的共识和安全目标的认同,并实现自我行为的有效控制,不断提高安全修养,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根据安全要求采取行为,制定如下建设方案: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发展为指导,用全新的价值观念、务实的态度情感关注安全,保护环境,规范行为,充分体现生命价值,通过价值承诺、制度保障、宣传教育、典型示范、氛围营造等有效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自我安全防护和相互安全保障的能力。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全体员工共同认可并共享的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和安全价值观,引导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和自觉规范的安全行为,从细微的异常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改进,培植有效控制安全生产过程的自信心。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知识、技能和主人翁意识,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纵深防御不安全实践和安全事故。 1. 充分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以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和程序为基础,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符合性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最大限度地减小生产安全事故风险。 2. 建立明确的追求卓越安全绩效的长短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全员承诺,并将承诺实实在在地付诸实践。 3. 从安全异常和安全事件中获取经验,分析不足,并及时改进与这异常和事件相关的所有管理上、技术上的缺陷,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期持续稳定运行。 三、安全文化建设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适用范围 本建设方案适用于公司各级部门,公司安全生产的相关方也应熟悉、了解安全承诺和行为规范与程序,执行并及时反馈改进意见。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由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审核与评估等7个要素组成。 1. 安全承诺 1.1 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应: (1)切合公司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 (2)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 (3)声明所有与公司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 (4)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1.2 领导应对安全承诺做出有形的表率,应让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切身感受到领导对安全承诺的实践。应做到: (1)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 (2)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 (3)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4)接受培训,在与公司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5)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 (6)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

浅谈如何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制约运输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也日益突显,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对宁夏区内客运市场的冲击日益严重,高铁建设的密集化使省际运输的客流量急剧下降,严峻的安全形势制约了超长运距的运输,运输企业已走过了其发展的“黄金期”而面临新形势下发展的诸多“瓶颈”。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体系,才能使其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形成平稳、有序的良性发展态势。随着道路交通运输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运输企业迫切需要一套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作为理论支撑来强化企业管理,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但是,绩效管理体系在被企业引进之后,由于企业领导和管理层对绩效管理的系统性、目标性、沟通性和管理性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绩效管理水平仍处于初步尝试甚至盲目状态,无法触及绩效管理的深层。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推进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精神文明 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交通运输企业员工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进一步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必然要求。 交通运输企业文化是交通运输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由企业领导者所倡导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战略、共同愿景、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交通运输企业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 一、坚持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的原则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倡导和推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企业领导者一定要切实参与企业文化实施活动,并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亲身体会到建设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领导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得到全员支持。员工是交通行业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有交通运输企业文化的创新,也就不可能有交通事业新的发展。 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当立足于企业实际和全体员工,注重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员工在工作中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展现着交通运输企业的文化内涵。因此,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基层为主,要将企业精神、价值观、服务宗旨、经营理念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就必须在生产一线推进,让广大员工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都能够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

企业交通安全文化的塑造与培育 一、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背景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和运输行业生产现状的严重性是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的必然要求 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本设施,它在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需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道路交通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也成为困扰我国运输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的重要难题。根据国家有关数据统计(表1),全国每年由于道路交通事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平均每小时就有11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因此被称作“永不休止的战争”,汽车被称为“飞驶的凶器”。 表1 近几年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总体统计情况 我国尚属道路交通发展中国家,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呈现“一多三高”的现象,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交通事故致死率高、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高、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高。纵观我国交通事故历史,除去一些突发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交通事故一直呈波动趋势。按照交通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可能

会迎来上升时期。 图1 近五年我国营运车辆事故死亡人数变化趋势以2005年为例:我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而期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是煤矿企业的40倍,建筑业的60倍,危险化学品行业的82倍,是“三大高危行业”生产事故起数总和的23倍;死亡人数是煤矿企业的6.5倍,建筑业的15倍,危险化学品行业的169倍,是“三大高危行业”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总和的4.4倍。可见,道路运输行业已经是比煤矿、建筑和危险化学品“三大高危行业”更加危险的行业。运输行业在安全管理上没有“围墙”,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驾驶员单兵作战,有多少台运行车辆就有多少个危险点源,车辆行驶多远,危险场所就有多大,安全管理的难度毋庸置疑。因此,运输企业将安全工作提高到文化的高度去认识,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是其内、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 (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塑造与培育交通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范本

xxx集团公司 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实施纲要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基本原则 (2) 三、总体目标 (3) 四、主要任务 (3) 五、工作重点 (4) 六、实施步骤 (7) 七、保障措施 (9)

党的十八大后,国家信息化战略日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理应在国家电子装备和信息化建设领域树立龙头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助力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调整改进集团公司的文化管控模式,积极构建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发挥企业文化在打造企业软实力、推进集团化经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员工凝聚力中的积极作用,以开放、包容、多元、共赢的文化要素,倾力打造能够反映XX 公司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文化品牌,助力“一二五四三”中长期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的实施,促进“国内卓越、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深入基层的调研情况,结合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专题调研报告,特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XX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传承中国军工电子优秀文化,以内塑集团魂魄、外树XX公司形象为根本,以保障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和促进员工的全面进步为目的,以提升XX公司品牌价值和文化“软实力”为重点,把优秀文化基因融入思想、切入管理、植入行为,努力建成具有XX 公司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着力提升XX公司文化管控能力和品牌价值驱动能力,以文化创造价值,以品牌

引领发展,为促进集团公司“国内卓越、世界一流”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紧扣战略,推动发展。要把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与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升企业文化的凝聚引导能力和品牌价值驱动能力,切实推动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在推进集团化经营的进程中,发挥价值引领和文化导向作用。 2、包容传承,着眼未来。从中国军工电子行业的历史积淀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针对XX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的新要求,不断培育能够引领集团公司未来发展的文化新元素,将之融入XX公司血脉当中,打造XX公司优良企业品牌形象,为集团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3、一核多元,融合发展。即建立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文化和品牌架构体系,在强化集团整体文化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文化建设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倡导和鼓励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造培育更具操作性和适应性的品牌、质量、保密、安全、创新、廉洁等文化。 4、全员参与,共创共建。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单位各自优势,形成合力推进XX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全系统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促使员工自觉成为XX公司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自觉维护XX公司良好企业品牌形象。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标准版)

Advocating a safety culture is to make human life and work safer and healthier under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condition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标准版)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标准版)导语:倡导安全文化的目的是在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条件下,使人类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而安全和健康的实现离不开人们对安全健康的珍惜与重视,并使自己的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则成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现结合实际,就建设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构建和谐企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改善物质条件,坚持文明生产。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条件,做到物态安全。从客观上看,生产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先进与否、作业环境优劣和安全设施是否健全等等,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为文明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二是加强生产组织,优化要素组合,做到协调运转。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工艺流程与操作环节等要素组合的结果,只有将这些组合达到科学、协调、顺畅的状态,生产组织才能在安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因此,提高企业生产组织水平,科学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

2021新版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新版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2021新版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企业大量违章行为都不是职工故意,而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而造成的。以往我们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上的欠缺,而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的素养,没有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因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就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起以“人”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安全文化新对策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有了这个作保障,“我要安全”成为职工从事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才能够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良性循环发展。 要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尊重。 尊重知识:企业要有效地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人才是企业的

重要投资。 尊重人格:是否尊重员工的人格,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员工满意度。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产品、满意的服务和满意的客户。因此,要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员工的障碍、管理的问题,同时企业高层及时对调查结果进行专门研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员工与企业的隔阂。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开展的各项工作:一是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制定发展建设纲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指导机构,完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职能部门和专业协会制定政策和操作方案,组织专门力量,对示范试点企业给予有效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方案;三是加强企业安全文化队伍建设,吸纳有志于安全文化建设的人士参与,做好专业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专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相关企业开发安全文化产品,引导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安全文化建设。 积极推进,建立区域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动模式;积极探索,

交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0年度交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濮阳交通文化建设,促进濮阳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濮阳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积累的,体现行业价值理念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成果,是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全行业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发展目标,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提高交通干部职工的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风尚,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行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增强交通发展的软实力。

(一)濮阳交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濮阳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建设“文化交通”为主线,建设精神文化为重点,全面推进濮阳交通文化建设,弘扬奉献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本领,促进交通人的全面发展,为构建和谐交通、促进濮阳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二)濮阳交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交通精神文化体系,推进工程建设领域、行业管理领域、交通服务领域的文化建设,推进职工文化生活的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适应濮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濮阳交通发展战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濮阳交通先进文化架构,促进全市交通系统形成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新学风,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新政风,团结和谐、服务奉献的新行风,为建设“文化交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濮阳交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1.围绕中心原则。坚持文化建设与交通发展相适应,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以促进濮阳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为交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各项工作。

交通安全教育记录

小学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记录 为了进一步推进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校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养成文明的交通行为习惯,少先大队部有计划地开展了扎实有效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学习交通知识、规范交通行为、遵守交通规则的热潮,本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旨在倡导交通文明、创建平安校园,教育广大师生遵守交通法规,减少交通事故的再发生。本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收效显著,具体做法如下。 一、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 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关爱生命,让学生用知识来守护生命。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才会让危险远离,享受幸福的童年。我们利用橱窗、板报、漫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联系召开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例会,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安全问题。 二、交警配合,积极行动 为了加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学校积极与交警六大队联系,并从那里获得了一批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及交通安全宣传VCD等宣传资料。这些挂图和vcd更直观的展现了“交通事故猛于虎”的硬道理,为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落实到位,全面宣传

本次宣传活动宣传范围广泛,分布到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广大师生都了解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我们在校门口高高挂起“珍爱生命从我做起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的醒目标语。利用升国旗时的庄严时刻对学生进行大力宣传,以各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中队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再加上橱窗板报等等形式,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自我学习自觉遵守的氛围当中去。 五、电影展播,深入人心 理论的宣传知识已经灌输到每位同学的脑中,再加上事实的宣传教育,更能震撼人心,宣传效果会更加显著。从5月30日下午学校组织各班级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影片,让全校的师生们都能亲身的体会和经历一次交通知识、法规对我们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使全体学生懂得了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欢乐和幸福;这次活动提高了全体同学的交通安全意识,对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保护学生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全体同学的文明出行素质,养成了良好的交通习惯。为全社会共同营造“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浓厚气氛,优化校园交通秩序,营造一个平安的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文明畅通的出行环境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员工思想.doc

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员工思想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第二篇: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公司发展战略的实现,特制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 一、企业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形成和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层次上提高党的建设、发挥党的先进作用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弘扬团结友爱精神,形成互助合作和健康向上的氛围,有效提高包括企业经营者在内的全体人员的素质,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有利于树立和弘扬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化企业各项改革,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弘扬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包括核心竞争力在内的企业综合竞争力。 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和现状 公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在公司第二次创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xxxx年,公司领导通过总结、归纳,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敬业爱厂”的文化理念,并提出了《公司的战略思考和价值观》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1、安全承诺 1.1 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应: ——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 ——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 ——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 ——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1.2 企业的领导者应对安全承诺做出有形的表率,应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切身感受到领导者对安全承诺的实践。领导者应: ——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 ——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入时间和资源; ——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 ——接受培训,在与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 ——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 ——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

1.3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对安全承诺的实施起到示范和推进作用,形成严谨的制度化工作方法,营造有益于安全的工作氛围,培育重视安全的工作态度。各级管理者应: ——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 ——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 ——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 ——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 ——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 ——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 ——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1.4 企业的员工应充分理解和接受企业的安全承诺,并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实践这种安全承诺。每个员工应: ——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 ——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 ——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 ——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 ——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 1.5 企业应将自己的安全承诺传达到相关方。必要时应要求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提供相应的安全承诺。 2、行为规范与程序 2.1 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企业应确保拥有能够达到和维持安全绩效的管理系统,建立清

新时期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交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戴万林 摘要:作为交通部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军”,必须按照《实施纲要》的部署,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交通行业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构筑新时期交通廉政文化的新特色、新体系。 关键词:新时期交通;廉政文化;建设 一、绪论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在防治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的深厚积淀,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那些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糟粕,尤其是在物质、制度、心理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形成和滋生着的一种促进腐败的不良文化,也就是所谓的“腐败文化”,一有机会就会沉渣泛起,并以新的形式和途径出现。鉴于这种现状,党中央积极倡导和实践廉政文

化,提出要从文化的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指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2005年初,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这表明了我国政府以思想文化领域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础性拒腐防变的决心,也标志着我国全面开始了构建文化防腐反腐工作大格局。吴官正同志提出,要倡导廉政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2006年初,胡锦涛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廉政文化的高度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发展。在此之前,我国防治腐败基本上是在内部进行,制定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指导思想、方法措施等绝大多数都是立足内部惩防确定的。随着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的防治腐败工作已超越了内部手段层面,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全社会

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复习课程

安全文化建设纲要(2009—2010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十一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引领、保障作用,营造浓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实现公司“十一五”时期安全发展的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经市委宣传部、市安全生产监督局、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共同研究,制定《北京市安全文化建设纲要》(2007—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 一、序言 安全文化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文化,是存在于组织和个人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等的总和。安全文化具有显著的时代性、人本性、广泛性、多样性的特点,具有更新观念,传播知识,规范行为,凝聚文化等功能。安全文化作为安全生产五要素之一,是五要素的灵魂,是各要素产生之根本;而各要素又是安全文化之所以具有现实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这些形式在它们所属于的安全文化的空间结构中,从不同的层面促进着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 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出发,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为目标,通过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标准制定、典型示范,氛围营造等手段,不断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水平,落实“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职工乃至全体市民安全防护能力。 近年来,本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偏多、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基层基础工作薄弱,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尚未得到落实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安全文化建设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好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07年到2010年,本市安全生产面临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人员密集场所数量众多、城市“生命线”安全基础脆弱、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建设项目和建筑规模迅速增长、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和素质差异大等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生产事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不断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全体市民的安全素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实现本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好转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两个主体、两个责任制”落实的重要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步伐,必须把安全文化当作安全生产的社会基础来建设,纳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统一布局,切实抓出成效。要加快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发展(通用版)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发展(通 用版) Safety culture is to establish a safe, reliable, harmonious and coordinated environment and a safety system for matching opera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8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发展(通用版) 摘要: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安全文化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一切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是人的思想行为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弘扬安全文化,推进企业安全发展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一把金钥匙。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生产弘扬发展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长期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企业员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和物质表现的统一,是全体职工

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1.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企业安全生产决策者是在一定的观念指导和文化气氛下进行决策的。它不仅取决于企业领导及领导层的观念和作风,而且还取决于整个企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气氛。优秀的文化不是“管理”之功,而是“领导”之功。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的精神氛围。 2.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就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安全生产精神就是一把员工自我激励的标尺,他们通过自己对照行为,找出差距,可以产生改进工作的驱动力,同时企业内共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起到相互激励的作用。 3.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对安全生产工作起凝聚、协调和控制作用。

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活力|QIYEHUOLI 著名日本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曾经说过,“思想比金钱更多地主宰着世界。好的思想可以产生钱,当代人的格言应当是思想比金钱更重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不再单独为了温饱而奔波,而更加关注身为人在这个社会上的归属感。交通运输行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逐渐开始重视员工的精神需求,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很多调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行业的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深层内涵。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正确把握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点。所以,本文就如何做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做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的准备工作 1.企业主要领导的支持与参与。企业领导在交通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时,企业领导一定要切实参与企业文化实施活动,并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 2.做好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的宣传动员。通过召开交通企业文 化建设的动员大会等方式,认真学 习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企业文化建 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交通运输 部交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 宣传交通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 的重要意义,提高全体职工对交通 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统一思想,提 高认识,得到全员支持。 3.成立企业文化项目执行小组。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实施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成立一个交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小 组,建议将相关部门领导、党务工作 者、企业职工代表等不同层次的人 群组合到一起,便于听取各方人士 的意见,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借 助外部专家或机构参与到交通企业 文化建设中来。 4.制订文化建设计划。一定要 制订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计划, 对未来长期性、整体性问题有一个 基础性考量和设计,能细化到项目 目标、主要工作及责任人、时间进度 安排、费用预算等清晰完整的行动 方案。 二、开展企业文化现状诊断 企业文化现状诊断是交通企 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交通企 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 据。目的是通过对企业文化现状的 审视、分析和判断、评价,找出企业 文化存在的问题、交通企业文化建 设实施环境判断、单位的发展历 史、已有的文化积淀、员工的素质 和形象、企业的管理和制度,比较 与交通运输部交通企业文化建设 相关要求的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向、建议和预案。企业文化现状 的诊断过程实际上是总结前人经 验、吸取教训并借鉴别人优秀成果 的过程。做好企业文化现状的诊 断,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面、正确 的了解,会有效避免企业文化浮于 口号、标语,减免企业文化与企业 发展“两层皮”的现象。 三、分析比较企业文化差异 调研当前企业文化现状,并找 到目前企业的主导文化类型与企业 不同业务单元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 性;比较目前企业的主导文化类型 与交通运输部门交通企业文化建设 要求和交通企业公共价值理念体系 的差异,发现目前企业文化的不足 之处;总结企业内部优秀文化积淀, 找到需要保留的企业个性文化特 征;探索文化改进或者变革的突破 口、突破阻力应配备的管理资源、改 革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四、建立适合交通运输企业 特点的价值体系 1.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文化内容主要包含企业精 神、企业使命、企业战略、共同愿景、 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等; 浅析交通运输企业文化建设 □侯海强 86 人才资源开发2012.5

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第一部分我国交通安全现状 到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而到了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 销量超过1360万辆, 预计2010年会超过1500万辆,早已宣告了中 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的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已位居世界前列。无疑汽车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繁荣。然而,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已成为世界上因交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中国每年因交通死亡的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国汽车拥有量仅占全球的1.9%,死亡人数却占20%。 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9万起,造成 2.7万人死亡、11.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3%、12%、10.6%和5.3%。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公安部交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月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保持下降。其中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高考等社会关注重要节点时段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降幅超过10%。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2.8%,酒后驾驶肇事导致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7.5%。国省道上发生事故造成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3.9%。 二是营运客车肇事导致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增多。1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10起为营运客车肇事导致,同比增加4起。其中7起因超速行驶导致,5起为跨省客运车辆导致,部分肇事营运客车超员问题突出。如辽宁阜新“5·23”一次死亡33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卧铺客车自出站就超员22.9%;宁夏中卫“6·26”一次死亡11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肇事客车停运期间擅自出车且超员121%。暴露出客运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挂靠车辆失管失控,客运班线不合理,卧铺客车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 三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主要是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停车导致的追尾事故。 四是农村地区小型汽车事故比例上升。因违法载人、超载等违法装载、无证驾驶肇事导致的事故所占比例均高于全国同类交通违法行为肇事平均水平。 五是恶劣气候条件下事故增多。31.2%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阴雨雪雾天气条件下,同比上升11.7%。 公安部交管局提醒,目前已进入夏季高温时期,易因疲劳驾驶、超速行驶、违法超车、车辆爆胎导致事故发生。广大交通参与者要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出车前注意检查车辆安全状况,驾车出行时注意保持安全行车速度,做到不违法超车、不违法会车,不挤占高速公路紧急车道行驶。 我个人分析认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1、交通行为缺乏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