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特殊生态敏感区: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重要生态敏感区: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一般区域: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评价工作分级: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 1 所示。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

表 1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

评价工作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生态影响判定依据:①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②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③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④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⑤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工程分析内容: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重点: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

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包括:a)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b)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d)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生态现状调查要求:

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的范围应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

一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等调查资料;

二级评价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

三级评价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调查内容:

生态背景调查:根据生态影响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特点,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重点调查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如涉及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时,应逐个或逐类说明其类型、分布、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逐个说明其类型、等级、分布、保护对象、功能区划、保护要求等。

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评价内容:a)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

b) 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重点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或重要生态敏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

与现状评价内容相对应,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

a)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

b) 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

c)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②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替代方案: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

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

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生态保护措施:①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②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③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

验收调查时段:一般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

验收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和其他环境影响时,根据工程实际变更和实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验收调查标准及指标: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进行验收,对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应提出验收后按新标准进行达标考核的建议。

确定标准及指标的原则:①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作为验收标准。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参考国家、地方或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标准。③现阶段暂时还没有环境保护标准的可按实际调查情况给出结果。

建设项目涉及的指标:工程基本特征、占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数量、土石方量、防护工程量、绿化工程量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指标:对于不同行业的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差异,指标可针对项目的具体影响对象筛选,也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及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指标开展调查工作。

a) 具体的生态指标:野生动植物生境现状、种类、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或地方重点保护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的种类与分布等;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性状与质量、受外环境影响(淋溶、侵蚀)状况、污染水平及水土流失状况等;水资源量与水资源的分配(包括生态用水量)、水生生态因子;生态保护、恢复、补偿、重建措施等。

b) 生态敏感目标:指调查范围内的生态敏感目标,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规定的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要求的保护目标,及建设项目实际工程情况发生变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出的建设项目实际影响或新增的生态敏感对象。

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

①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项目,验收调查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 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并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

②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75%时,可以通过调整工况达到设计能力75%以上再进行验收调查。国家、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对建设项目运行工况另有规定的按相应标准规定执行。

③对于水利水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油气开发工程(含集输管线)、矿山采选可按其行

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

④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工作,如水利、水电项目分期蓄水、发电等。

验收调查重点:

①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②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③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⑤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⑥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⑦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落实情况、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⑧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⑨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⑩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验收调查技术要求:

①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根据所界定的环境敏感目标,调查其地理位置、规模、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处环境功能区及保护内容等,附图、列表予以说明,并注明实际环境敏感目标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

②工程调查:a工程建设过程:应说明建设项目立项时间和审批部门,初步设计完成及批复时间,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完成及审批时间,工程开工建设时间,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环境监理单位,投入试运行时间等。b工程概况:应明确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项目组成、工程规模、工程量、主要经济或技术指标(可列表)、主要生产工艺及流程、工程总投资与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投资应列表分类详细列出)、工程运行状况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重点说明其具体变更内容及有关情况。c提供适当比例的工程地理位置图和工程平面图(线性工程给出线路走向示意图),明确比例尺,工程平面布置图(或线路走向示意图)中应标注主要工程设施和环境敏感目标。

③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概括描述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阶段针对生态影响、污染影响和社会影响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所提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一一予以核实、说明。

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说明实际情况并提出后续实施、改进的建议。

生态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针对生态敏感目标(水生、陆生)的保护措施,包括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如野生动物通道)、水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用水泄水建筑物及运行方案、低温水缓解工程措施、鱼类保护设施与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土壤质量保护和占地恢复措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生态敏感目标的保护措施、生态监测措施等。

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污染源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社会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移民安置、文物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④生态影响调查:

a) 工程沿线生态状况,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和分布状况、鱼类三场分布等。

b) 工程占地情况调查,包括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列表说明占地位置、用途、类型、面积、取弃土量(取弃土场)及生态恢复情况等。

c) 工程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成因、类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绿化及措施的实施效果等。

d) 工程影响区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等生态敏感目标和人文景观的分布状况,明确其与工程影响范围的相对位置关系、保护区级别、保护物种及保护范围等。提供适当比例的保护区位置图,注明工程相对位置、保护区位置和边界。

e) 工程影响区域内植被类型、数量、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f) 工程影响区域内不良地质地段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g) 工程影响区域内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分布状况及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

h) 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行改变周围水系情况时,应做水文情势调查,必要时须进行水生生态调查。

i) 如需进行植物样方、水生生态、土壤调查,应明确调查范围、位置、因子、频次,并提供调查点位图。

j) 上述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生态影响调查现场勘察:a) 通过现场勘察核实文件资料的准确性,了解项目建设区域的生态背景,评估生态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核查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落实情况。b) 现场勘察范围:全面覆盖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勘察区域与勘察对象应基本能覆盖建设项目所涉及区域的80%以上。对于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无法全部覆盖的,可根据随机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对象进行重点现场勘察。c) 为了定量了解项目建设前后对周围生态所产生的影响,必要时需进行植物样方调查或水生生态影响调查。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进行此部分调查而工程的影响又较为突出、需定量时,需设置此部分调查内容;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调查内容、位置、因子相一致;若工程变更影响位置发生变化时,除在影响范围内选点进行调查外,还应在未影响区选择对照点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

①自然生态影响调查结果:a) 根据工程建设前后影响区域内重要野生生物(包括陆生和水生)生存环境及生物量的变化情况,结合工程采取的保护措施,分析工程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的影响;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预测值的符合程度及减免、补偿措施的落实情况。b) 分析建设项目建设及运营造成的地貌影响及保护措施。c) 分析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等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并提供工程与环境敏感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图,必要时提供图片辅助说明调查结果。

②农业生态影响调查结果:a) 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比,列表说明工程实际占地和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和耕地,明确占地性质、占地位置、占地面积、用途、采取的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必要时采用图片进行说明。b) 说明工程影响区域内对水利设施、农业灌溉系统采取的保护措施。c) 分析采取工程、植物、节约用地、保护和管理措施后,对区域内农业生态的影响。

③水土流失影响调查结果:a) 列表说明工程土石方量调运情况,占地位置、原土地类型、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和恢复效果,采取的护坡、排水、防洪、绿化工程等。b) 调查工程对影响区域内河流、水利设施的影响,包括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工程施工方式、采取的保护措施。c) 调查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措施后,保护水土资源的情况。d) 根据建设项目建设前水土流失原始状况,对工程施工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弃渣、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造成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布、流失总量及危害的情况进行分析。e) 若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工作已结束,可适当参考其验收结果。f) 必要时辅以图表进行说明。

④监测结果:a) 统计监测数据,与原有生态数据或相关标准对比,明确环境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b) 分析工程建设前后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

⑤措施有效性分析及补救措施与建议:a) 从自然生态影响、生态敏感目标影响、农业生态影响、水土流失影响等方面分析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分析指标包括生物量、特殊生境条件、特有物种的增减量、景观效果、水土流失率等;评述生态保护措施对生态结构与功能的保护(保护性质与程度)、生态功能补偿的可达性、预期的可恢复程度等。b)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从保护、恢复、补偿、建设等方面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补救措施和建议。c) 对短期内难以显现的预期生态影响,应提出跟踪监测要求及回顾性评价建议,并制定监测计划。

水环境影响调查:

一般包括:a) 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水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定和要求。

b) 水环境敏感目标及分布。c) 列表说明建设项目各设施的用水情况、污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d) 调查影响范围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功能、使用情况及与本工程的关系,列表说明。

e) 调查项目试运行期水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及设施落实情况。f) 附以必要图表。

监测内容:一般可仅进行排放口达标监测,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必要时需进行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监测和地下水影响监测,水利水电、港口(航道)项目则应考虑水环境质量、底泥(质)监测,必要时水利水电项目还需考虑水温、水文情势、过饱气体等的监测。

调查结果分析:

①水环境概况:概括描述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系、河流、水库、水源地、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等基本情况,详细说明与建设项目相关水体的环境功能区划,水利水电项目必要时需说明工程影响区域内的水文情势。重点说明调查范围内河流、水库、水源地与建设项目相对关系,并给出下列图表:a)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河流、水库、水源地、水系分布图;b) 调查范围内水体,包括建设项目废水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区划;c) 建设项目与水库、水源地等敏感水域相对关系图表。

②水污染源调查结果:a) 包括污水产生工艺(或环节)分析和水污染源排放情况调查;

b) 列表说明污染物来源、排放量、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及采取的处理方式;c) 提供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必要时需绘制水平衡图。

③监测结果分析:a) 确定具体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采样要求;b) 绘制监测点位图(包括污染源、水环境质量、底泥等监测),注明监测点位与污染源或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监测点的标识采用有关规范用法;c) 统计分析监测结果,与相关标准对比,明确超达标情况,分析未达标原因;给出污水处理设施去除效率;评估工程建设和污水排放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析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程度、范围及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的可达性。

④措施有效性分析与建议:a)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及达标情况,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水处理设施工艺的有效性、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b) 核查环境保护措施满足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有效性与可靠性。c) 分析污水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排放的可能性,评估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d)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补救措施。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内容一般包括:a) 与本工程相关的国家与地方大气污染控制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定和要求;b) 工程影响范围内大气环境敏感目标及分布,列表说明目标名称、位置、规模;c) 工程试运行以来的废气排放情况,列表说明废气产生源、排放量、排放特征等;d) 适当收集

工程所在区域功能区划、气象资料等;e) 附以必要的图表。

监测内容:一般可仅考虑进行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监测,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港口、航运等行业的建设项目必要时需进行废气处理设施效果监测;另外,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或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需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目标、或有工程试运行期引起纠纷的环境敏感目标的情况下,需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调查结果分析:

①大气环境概况:概括描述与建设项目相关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重点说明调查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必要时提供图表。

②大气污染源调查结果:a) 包括废气污染流程或无组织排放污染物产生工艺(或环节)分析和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调查。b) 列表说明大气污染源来源、排放量、排放方式(包括有组织与无组织排放,间歇与连续排放)、排放去向、主要污染物及采取的处理方式。c) 必要时给出废气或无组织排放污染物产生工艺(或环节)示意图、废气处理工艺流程图。

③监测结果分析:a) 确定具体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次、采样要求;b) 绘制监测点位置图,标注监测点位置,明确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监测点的标识采用有关规范用法。c) 统计分析监测结果。对比相关标准,必要时应按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进行等效计算(有效高度与等效排放速率),说明超达标情况,并分析未达标原因;如进行了废气处理设施去除效率的监测,需给出去除效率;评估废气排放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分析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与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的可达性。

④措施有效性分析与建议:a) 根据调查、监测结果及达标情况,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及废气处理设施工艺的有效性和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b) 核查环境保护措施满足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的有效性与可靠性。c) 分析项目废气处理设施发生事故排放的可能性,评估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可靠性。d)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补救措施。

声环境影响调查:

调查内容一般包括:a) 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相关的噪声污染防治的环境保护政策、规定和要求;b) 工程所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时和现状声环境功能区划资料;c) 工程影响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分布、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包括方位、距离、高差)、规模、建设年代、受影响范围,列表予以说明;d) 工程试运行以来的噪声情况(源强种类、声场特征、声级范围等);e) 附以必要的图表。

监测内容:a) 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等工程应综合考虑不同路段车流量差别、敏感目标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高差、距离、垂直分布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监测点的预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点位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敏感目标监测、衰减断面监测、昼夜连续监测),并对已采取噪声防治措施的敏感目标进行降噪效果监测。b) 具有明显边界(厂界)的建设项目,应按有关标准要求设置边界(厂界)噪声监测点位。

调查结果分析

①声环境概况:概述建设项目调查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总体水平、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噪声污染源特征,列表说明声环境敏感目标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

②声环境质量调查:a) 调查声环境敏感目标的功能、规模、与工程的相对关系、受影响的范围和规模,附以必要的图表、照片;b) 调查工程降噪措施的实际效果和直接受保护人群数量;c) 调查工程运行状况,如铁路应有运行列车对数、公路应有车流量、管线工程应有输送量等;d) 监测工程采取的噪声防护措施时,应说明降噪措施的完好程度与运行状况。

③监测结果分析:a) 明确具体的监测因子、监测频次、采样要求;b) 列表说明监测点

位名称、与工程相对位置关系、监测点布设位置,并附监测点位示意图,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项目需包括平、剖面示意图和图片,监测点位的标识采用有关规范用法;c) 统计分析监测结果。明确各敏感目标执行的标准和厂界(边界)执行的标准;公路、铁路、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项目需根据断面监测或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结合车流分布分析衰减规律和噪声影响规律,并附相应图表;根据定点监测结果、断面衰减规律、交通流量,分析所有声环境敏感目标和具有明显边界(厂界)的建设项目的边界达标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预测超标的点位应根据监测调查结果重点分析。d) 当调查工况不能达到验收条件时,应分析建设项目达到初期设计能力时对环境的影响。

④措施有效性分析与建议:a) 根据监测结果,明确给出声环境保护措施的降噪效果;b) 分析、评估措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声环境敏感目标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c) 综合分析措施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补救措施与建议。

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调查内容:工程污染类固体废物处置相关的政策、规定和要求。核查工程建设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属性、主要来源及排放量,并将危险固体废物、清库、清淤废物列为调查重点。调查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危险固体废物填埋区防渗措施应作为重点。

监测内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如果采用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固体废物和Ⅱ类一般固体废物,必要时须进行地下水监测。

调查结果分析:

①污染源调查:核查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属性、主要来源、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对危险固体废物、Ⅱ类一般固体废物的来源、排放量应重点说明。

②监测结果分析:a) 明确监测点位置、监测因子、监测频次、采样要求;b) 绘制实际的监测点位图,并注明监测点位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关系,监测点的标识采用有关规范用法。

③措施有效性分析与建议:a) 分析工程固体废物处置与相关的政策、规定和要求的一致性;b) 根据监测结果,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c)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整改、补救措施和建议。

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移民(拆迁)影响调查:a) 移民(拆迁)区的分布及环境概况;b) 移民(拆迁)安置、迁建企业的实际规模、安置方式;c) 专项设施的影响及复建情况;d) 移民(拆迁)安置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及其效果。调查结果分析:a) 调查与分析移民(拆迁)安置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b) 分析移民(拆迁)安置存在或潜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与建议。

文物保护措施调查:调查建设项目施工区、永久占地及调查范围内的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明确保护级别、保护对象、与工程的位置关系等。调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清洁生产调查:①管道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矿山采选等行业的建设项目需进行清洁生产调查。②调查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与能源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环境管理要求等清洁生产指标的实际情况。③核查实际清洁生产指标与环境影响评价和设计指标之间的符合度,分析工程的清洁生产水平。

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a) 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调查。b) 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原因及造成的环境影响调查。c) 工程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设置情况,国家、地方及有关行业关于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方面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必要的应急设施配备情况和应急队伍培训情况。d) 调查工程环境

风险事故防范与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评述工程现有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环境管理状况及监控计划落实情况调查:

①按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调查。②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及规章制度制定、执行情况、环境保护人员专兼职设置情况。③建设单位环境保护相关档案资料的齐备情况。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初步设计文件中要求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监测计划落实情况。⑤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计划落实与实施情况。

分析建设单位“三同时”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建议和环境监测计划改进建议。

公众意见调查:

调查内容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周围环境特征设置:a) 工程施工期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或扰民事件;b) 公众对建设项目施工期、试运行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方式的看法与认识,可按生态、水、气、声、固体废物、振动、电磁等环境要素设计问题;c) 公众对建设项目施工期、试运行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效果的满意度及其他意见;d) 对涉及环境敏感目标或公众环境利益的建设项目,应针对环境敏感目标或公众环境利益设计调查问题,了解其是否受到影响;e) 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及希望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f) 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评价。

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a) 给出公众意见调查逐项分类统计结果及各类意向或意见数量和比例。b) 定量说明公众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同度,调查、分析公众反对建设项目的主要意见和原因。c) 重点分析建设项目各时期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公众对项目建设的主要意见和合理性及有关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d) 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调查结论与建议:重点概括说明工程建设成后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客观、明确地从技术角度论证工程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主要包括:a) 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b) 限期整改后,建议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水利水电》

验收工况要求:

①建设项目运行生产能力达到其设计生产能力的 75%以上并稳定运行,相应环保设施已投入运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 75%,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稳定运行、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

②对于没有工况负荷的建设项目,如堤防、河道整治工程、河流景观建设工程等,以工程完工运用且相应环保设施及措施完成并投入运行后进行。

③对于灌溉工程项目,以构筑物完建,灌溉引水量达到设计规模的 75%以上。

④对于分期建设、分期运行的项目,按照工程实施阶段,可分为蓄水前阶段和发电运行阶段进行验收调查。蓄水前阶段验收调查主要是施工调查,发电运行阶段验收调查工况应符合①的条件。

⑤对于在项目筹建期编制了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工程运行满足验收工况后,一并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验收调查时段:工程前期、施工期、运行期三个时段。

①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内容。

②重要生态保护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③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等。主要有:调水工程和水电站下游减水、脱水段生态影响及下泄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水温分层型水库的下泄低温水的减缓措施;大、中型水库的初期蓄水对下游影响的减缓措施;节水灌溉和灌区建设工程节水措施;河道整治工程淤泥的处置措施等。

④配套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治理效果。

⑤实际突出或严重的环境影响,工程施工和运行以来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以及应急措施,公众强烈反应的环境问题。

⑥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落实情况。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环境保护设施检查:

检查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过鱼设施和增殖放流设施、下泄生态流量通道、水土保持设施等。检查水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包括:工程区废、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移民安置区污水处理设施等。检查其他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包括:烟气除尘设施、降噪设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及环境风险应急等。

环境保护措施检查:

检查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迹地恢复和占地复耕措施、绿化措施、生态敏感目标保护措施、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水库生态调度措施、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生态补偿措施等。检查水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包括:污染源治理措施、水环境敏感目标保护措施、排泥场防渗处理措施、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措施等。检查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

验收调查时段:分为勘探开发期、施工期、试运行期三个时段。

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环境保护标准与污染防治设施的相关指标作用验收调查标准,如有已修订新颁布的环境保护标准则用其作为验收调查的标准。

现阶段环境质量标准中暂时还没有的因子,可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现状值、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确定的因子和限值或区域背景值和本底值作为参照。

环境保护标准中没有该因子但设计文件已对其做出规定的,按设计文件指标进行验收。

工程运行情况要求:

根据行业特征,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正常运行、配套环境保护设施建成使用后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注明实际调查工况,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对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应分阶段开展验收调查、分阶段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水污染源及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调查对象:油田重点调查联合站、办公区、公寓等处产生的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气田重点调查天然气处理厂、办公区、公寓等处产生的工艺废水和生活污水。

调查内容:废(污)水产生量、排放量,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数量;废(污)水处理方法、排放去向,处理设施的设计单位、设计参数、工艺流程、施工单位及完工时间、运行效果等。

a)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对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有明确要求的,应在污水处理或回用设施的进、出口及污水总排口设置监测点,否则可只在污水处理或回用设施的出口及污水总排口设置监测点位,并提供监测点位图。

b) 生产废水监测因子主要包括pH、COD、BOD5、氨氮、SS、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等,生活污水监测因子主要包括pH、COD、BOD5、氨氮、SS、动植物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等。

环境影响调查:调查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名称、与工程关系(包括废水受纳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必要时须调查地下水分布、流向、用途、影响因素等内容。

原则上选择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相一致的地表水监测段面及监测因子进行监测,可根据建设建设项目的实际建设内容和影响酌情增减。

地下水监测一般视情况选择地下水井(如固体废物处理场周围)进行监测,监测因子主要有pH、石油类、挥发酚、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铜、砷、六价铬等;根据油藏特征,可适当补充铁、锰、氯、硫等离子。

大气污染源及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调查对象:联合站、天然气处理厂和基地锅炉排放的烟气,联合站加热炉排放的烟气,天然气处理厂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排放的废气,集气站产生的废气,燃烧伴生气的火炬所排放的污染物,油气集输过程中挥发损失的烃类气体等。

调查内容:废气排放量,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数量,排气筒高度、出口内径、温度;废气处理设施设计参数、工艺流程、建成和投入运行时间、运行效果;排放口及无组织排放达标情况等。

监测要求:

a) 油田重点在联合站、接转站的加热炉和基地锅炉的排气筒等位置设置监测点,并在联合站厂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气田重点在天然气处理厂、集气站加热炉排气筒和基地锅炉的排气筒、天然气处理厂硫磺回收及尾气处理装置排气筒等位置设置监测点,并在天然气处理厂厂界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要求确定环境敏感目标是否需要设置监测点;提供监测点位图。

b) 排气筒监测SO2、NOX、烟尘等因子,同步记录排气筒高度、内径、烟气温度、烟气量、燃气量等工况参数;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非甲烷总烃浓度和特征因子(如H2S、压气站的NOX),同步记录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

监测结果达标分析:

统计监测结果,分析达标情况。如进行了废气处理设施去除效率的监测,需明确处理设施效果。分析废气排放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包括影响程度、范围及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的可达性。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根据监测结果及达标情况,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先进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废气处理设施事故排放的可能性,评估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整改、补救措施与建议。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及环境影响调查

调查对象:主要调查钻井废弃泥浆、钻井岩屑,落地油,油气生产和集输过程中的油泥、油沙,基地的生活垃圾等。

调查内容:

分类核查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发生量,区分危险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并将危险废物作为调查重点。

调查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和处置量、综合利用方式和利用量,检查处置方式和综合利用情况是否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废弃钻井泥浆的处置方式应作为调查重点。

一般固体废物委托处理,应核查委托合同和执行情况;危险废物委托处理,应核查被委托方的资质和委托合同,并检查合同中处理的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和处理处置方式是否与其资质相符合,必要时对固体废物的去向做相应的跟踪调查。

影响分析:分析固体废物的收集、贮运及处置是否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或初步设计文件的环境保护要求。分析现有固体废物处置措施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环境风险: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表1 评价工作级别(一、二级)

剧毒危险性

物质一般毒性

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

危险性物质

爆炸危险性

物质

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

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

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1)风险识别 (2)源项分析(3)后果计算 (4)风险计算和评价 (5)风险管理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公里;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①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②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资料收集:①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②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③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源项分析内容: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风险防范措施:

①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厂址及周围居民区、环境保护目标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厂区周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等设置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间距。厂区总平面布置符合防范事故要求,有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及避难所。

②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③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救援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

④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设计方案。

⑤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防爆、防腐方案。

⑥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⑦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349-2007)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 (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

环评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生态评价专题报告 一、生态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位于粤西南海边,本工程施工安排在2月至7月之间进行。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工程所在地内无雨量站,雨量及风速的资料,参照县气象台资料,徐闻县位于北亚热带地区,据1959年至1979年统计多年平均气温22.9℃,历年最高为38.8℃,最低为2.3℃。该地区直接受海洋季节气候影响,降雨相差悬殊,年内分配变化很大。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最小680毫米,最高1772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5%,5月至9月降雨量占全年85%。枯水年偏枯年占44.4%,平水年占47.2%,丰水年占8.4%,偏枯年与平水年几乎相等。每年的7-10月为本地台风多发的季节,特别是2008年的“北冕”台风给当地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区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1.1毫米,该地区按蒸发量和降雨量比值为1:1.13来分析。蒸发量过大,属于缺水干旱地区。 徐闻县海关驻海安办事处位于徐闻县海安镇海安大道南侧,东南临海,海岸线长100多米,海岸线至今没有修建防护海堤。由于近年业务的发展,办事处大院内又修建多栋业务办公楼,特别是2008~2009年修建的缉私办公大楼及武警营房离海岸线较近,大约只有15米。海岸线因长年受海浪的冲刷、浸泡、侵蚀,多处出现坍塌、滑坡现象。由于受到近几年来6个台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对岸堤的浸泡和产生巨浪对岸堤的冲击,目前岸堤的坍塌和滑坡加剧。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为了保护多栋业务办公楼、武警营房和附近居民住宅,工程的兴建对推动徐闻县海安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该项目从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合理的,经济效益显著。综上所述,徐闻县防护海堤工程项目对海安镇发展工农业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防护海堤工程项目是新建项目,故项目建设期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永久占地和临时施工场地等对土地的占用,堆填碾压等会形成一些新的裸露面,引起土壤侵蚀加速。 (2)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临时占地,以及土料场开挖等,会对所在区域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植物造成环境影响。

露天采石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摘要 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对石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许多的露天采石场因此建立起来,但是他们却忽略了露天开采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而且所做的防治措施远没有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为了进一步使人们了解到露天开采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做了详细论述。首先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概述,包括生态环境影响的定义、评价原则与基本技术。然后对露天采石场的特点以及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如一些常见的污染源,开采造成的危害:植被破坏、水体污染、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生物量减少等。再结合某露天采石场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并列出露天开采所应采取的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为露天开采提供借鉴,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露天采石场、露天开采、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生态评价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speedy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the demands of stone material become more and more. Many hypaethral quarries have been built because of this, but people neglec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that do isn’t arrive at the goal of zoology renew. In order to make people realize the harms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more and take som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this text has do a particular dissertate. First, summarize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clude some defines, assessment principle and basic technology. And then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hypaethral quarry and som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Such as some familiar pollute source, harms brought by opencast working: botanic reakage, water pollution, edaphic reakage, water and soil loss, biomass reduce. Then use a hypaethral quarry to do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forecast. And tick off some material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s in opencast working, include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steps. After the dissertation of this paper, wish it can offer a reference to opencast working. Key words:hypaethral quarry, opencast working,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prevention and cure step, ecological assessment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整个论文的重点。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项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9]。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根据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本次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共分为十五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项目的背景;编制依据;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污染控制及保护目标; 第二章建设区域环境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地表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概况; 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基本概况;总平面布置及场地利用;公用工程;填埋工艺方案; 第四章工程分析:包括工程污染源分析;工程污染物排放; 第五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章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包括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周围生态质量现状预测与分析;生活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影响分析; 第七章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渗滤液防治措施;废气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第八章风险事故评价:包括地表水风险评价;地下水风险评价;填埋气爆炸风险评价;洪涝对填埋场的风险评价;事故防范与应急措施; 第九章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包括总量控制原则;海港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总量控制因子;污染物排放情况;总量控制目标与建议; 第十章公共参与:包括公共参与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第十一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包括社会损益分析;经济损益分析;环境损益分析; 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管理及制度;环境监测; 第十三章选址合理性分析及总量控:包括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可行性分析;场区布局合理性分析;工程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污染防治措施;总量控制结论;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报告书编制的重点为工程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污染因子分析,以及事故风险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1、前言 1.1项目背景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消耗迅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2013年,一场持续多日,遍及多个省市的雾霾震惊了国人,引起了世界的围观,再次引发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发展结构和产业调整的讨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6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人与自然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共处。在这样的历史现状及契机下,鼓励新能源发电和节能项目的开发势在必行。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认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足用好国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的利好政策,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发展和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是迫在眉睫。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当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特提出建设颍上县鲁口镇一期60MW光伏发电工程。 1.2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颍上县焦岗湖光伏发电与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一期60MWP光伏发电项目 建设单位:颍上聚安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1.3建设地点及项目情况简介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32°54′,东经115°56′~116°38′。西接阜阳市颍州区和阜南县,东靠凤台县,北为阜阳市颍东区和亳州市利辛县,南邻霍邱县及寿县。淮河是颍上县南部界河。本项目位于颍上县焦岗湖农场。安徽省焦岗湖农场组建于1956年,位于阜阳颍上、六安寿县、淮南凤台三县交界处,地处颍上县鲁口镇境内。 本项目拟建规模为60MW,选址位于安徽省阜阳颍上县鲁口镇焦岗湖滩涂未利用水面。本工程为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在焦岗湖的滩涂水面上打桩架设太阳能电池板,本期项目占地面积123.3511公顷,为中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项目采用250Wp多晶硅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40000片,光伏组件采桩基安装在焦岗湖水面上。所有太阳能电池组件采用27度倾角0度方位角固定安装。项目周边均为水面,500m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存在。 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相对较为单一,四周村庄较少,区域周边多为水面、荒地和耕地。项目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动植物,无军事设施和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等保护单位。 本项目评价区域属于“淮北与沿淮平原生态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模板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 1

环评报告——— 川农 灾后 ( 旧址) 重建 项目 指导老师: 饶含兵 组长: 何阳 班级: 化工13-1班 目录 第一章总论 (5)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评价任务的由来 (5) 1.2 评价目的和指导思想 (6) 1.3 编制依据 (7)

1.4 评价标准 (8) 1.5 评价工作等级 (9) 1.6 评价范围 (10) 1.7 控制与保护目标 (10) 1.8 评价工作程序 (11) 第二章项目所在地区环境概况 (12) 2.1 自然环境概况 (12) 2.2 社会环境 (15) 2.3 环境质量现状 (17) 2.4环境功能规划 (17) 2.5 环境敏感因素分析 (17) 第三章工程分析 (17) 3.1 工程概况 (17) - 3 -

3.2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9) 3.3污染物防治措施分析 (20) 3.4 污染物排放量估算 (23) 3.5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23)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4) 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与评价 (24) 4.2 污染气象资料 (25) 4.3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6) 4.4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27) 第五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5.1 地表水概况 (28)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8) 5.3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8) - 4 -

5.4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29) 5.5 结果分析 (29) 第六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29) 6.1 声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29) 6.2 声环境影响预测 (30) 第七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34) 7.1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分析 (34) 7.2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3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 (35) 7.4 结论 (36) 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7) 8.1 生态评价原则 (37) 8.2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 - 5 -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2篇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2篇 Sample repor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in home tow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范文2篇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样本(规范版) 2、篇章2: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例文 篇章1:家乡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样本(规范版)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家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 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 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借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查过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 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 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况调查。观 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况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附近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 前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学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这里说明导则的适用范围,是制定导则的前提,也是一部导则必须首先说明的事项。但要注意任何一部导则不可能包括一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此,只能做出一般性的规定,而很多情况下是有特殊性的。因此,在生态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既在遵循导则的一般性要求,也要高度重视特殊性。一般性的东西,大家不难理解、掌握和应用,而特殊性的东西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现状调查和影响评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措施,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中不容易掌握的。因此,需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在专家审查时,专家们一般既关注一般性(首先一般性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需充分说明理由,甚至需要论证),更关注特殊性。 此外,本导则与原“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相比,在适用范围上不再提出适用于哪几类项目(原导则包括了: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牧业、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海洋及海岸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影响评价),而是凡是建设项目影响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就应依据本导则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工业类项目重污染影响评价,而轻生态影响评价的现象(其实大家知道,工业项目也有生态影响,特别是新建项目)。 考虑到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本导则规定的内容只供其参照,并未规定在区域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必须遵循本导则。

090312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 本文系“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研究”课题的总报告。课题主持人:李扬、王国刚、刘煜辉。课题组成员包括:易宪容、曹红辉、胡滨、余维彬、周子衡、尹中立、杨涛、黄国平、袁增霆、沈可挺、彭兴韵、殷剑峰、曾刚等。本报告部分执笔人:李扬、刘煜辉) 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中,金融风险作为各类风险的集中表现,成为多数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国有银行商业化和企业化改革,首先通过揭示出大量不良资产的累积和银行资本金的严重缺失而将我国的金融风险问题凸显于世。随后,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1999年通过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1万多亿不良资产,2003年末用现存资本核销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损失类不良资产、继而又运用450亿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对两行进行注资,从2003年开始,当局又花费大量资财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2005年又用总值达3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和外汇储备注入中国工商银行,如此等等,逐渐揭露出我国金融风险的严重程

度。在此期间,一些外国机构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研究也间或见诸报端,它们提供的数据和不无夸张的估计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而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强化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担心。 面对如此严重的金融风险,人们自然要探究其形成的原因。朝野的目光最初主要集中于金融部门本身。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有关金融部门的违纪、腐败、以及治理结构问题的研究,以至于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金融腐败及其治理问题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更连续数年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案的首选焦点。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枢纽,它在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同时,也反转来强烈地受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类经济主体和各种经济过程的影响,因此,表现在金融部门的严重的风险,有相当的部分事实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类风险的集中和综合的反映。 这样一种认识,推动人们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成因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完成的一项对2001~2002年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调查分析,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根据此次调查,在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中,由于计划与行政干预而造成的约占30%,政策上要求国有银行支持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违约的约占30%,国家安排的关、停、并、转等结构性调整的约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模板2篇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模板2篇Templat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vestigation report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模板2篇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样本 2、篇章2: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模板 篇章1:生态环境调查报告样本 一、调查方法:观察记录,抽样调查。 二、调查对象:生活的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环境问题: (1)家在农村,在这里,人们都为了省钱,烧饭用草和 麦秸杆,烧这些时,向天空望去,全是黑烟,灰蒙蒙的,有时,烧的塑料还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

(2)有的人上街买菜,不带篮子或包,用完的塑料袋乱丢乱扔,堆的向山一样。 (3)周边的小河原本十分干净的,但由于工业的发展许多工厂建在这里。它们这有害气体和污水乱放乱排入河中,使水体严重污染。河中的鱼虾也全部死掉,使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阻碍,周边的庄稼也病秧秧的,一点也不旺盛。 (4)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这很好,使交通也发展起来,同时,那些汽车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制造出很大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5)有些人还很不闻名在墙上乱涂乱画,影响我市市容。 四、问题的原因 (1)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只知发展不知环保,提倡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 (2)环保部门的工作没有做完善。 (3)司机没有认识到噪音污染的污害性。 五、建立 (1)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加强公民意识,素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252647.html,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作者:潘国权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1期 [摘要]本文以某地水利生态环境规划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在结合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遥感及GIS等技术对研究区各生态环境因子及生态敏感目标进行现状分析可以实现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U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1-0157-01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工程立项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概念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被首次提出,此概念的提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内外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相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 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分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有地理学、生态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综合学科[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预测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具有宏观分布特点的自然资源和区域环境作为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对象,其涉及的相关自然等级体系往往会超过单一生境或生态系统的范围,从而上升到景观甚至区域这样更高一级的自然等级体系范围之中。 以往针对点源以及生态系统变化的评价己远远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不断变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研究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因并践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策更不能仅依赖于对某单一生态系统的研究,而是需要进一步上升到对大、中尺度自然体系的基本生态学特征展开研究。 1.1 国外研究进展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促进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的兴起。这一时期主要是美国学者与法国学者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Larry W,他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为生态评价程序(HEP)以及生态评价系统(HES)[2]。20世纪80年代期间,美国学者Waiters在构建生态环评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动态变化过程进行预测。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加拿大学者William R和John T.Lee等,William R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法.John T.Lee将GIS技术引入生态评价中,将景观质量与生态系统价值联系起来,进行区域范围的景观生态研究。21世纪以来,多通过建立评估模型而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 1 生态环境调查范围 本项目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为湖区边界外扩500m的范围,约12.1km2。 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采用实地现场踏勘、收集资料、现场访谈、拍摄图片等方法,同时利用1/10000区域卫星图片,在MAPGIS软件支持下,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进行生态环境信息提取。 2.1 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陕西省划分了4个生态区、10个生态功能区、35个小区。根据《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区域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关中平原城乡一体化生态亚区-关中平原城镇及农业区。 根据《陕西生态功能区划》,评价区生态功能分区见表 1.1-1。评价区在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位置见图2.1-1。 2.2 土地利用类型现状 2.2.1 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类 根据遥感解译,本项目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类型详见表2.2-1和图2.2-1。2.2.2土地利用类型现状特征 由表2.2-1可见,湖区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蓄滞洪区用地、农村宅基地等,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2.27%、18.52%、3.91%。其他用地类型如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等占地面积均较小,分别占评价区总面积的2.62%、2.31%、0.38%。 图2.1-1 拟建项目在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位置

2.3 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生态图件和实地调查,调查区主要有2种类型生态系统,分别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 2.3.1 陆生生态系统 2.3.1.1植被现状 项目区的陆生生态系统主要是农田系统。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农田植被大面积分布于湖区周边,根据解译结果调查区范围内水浇地面积为874.84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72.27%。根据已有资料,经本次实地调查,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也未发现有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物种。 农作物主要有: 小麦、大麦、洋麦、水稻、玉米、高梁、谷子、荞麦、黄豆、黑豆、绿豆、豆工豆、小豆、四季豆、甘薯、马铃薯、大麻、芝麻、油菜、向日葵、甜菜、甜叶菊、烤烟、早烟、草木樨、毛苕子、怪麻、紫穗槐、苜蓿、水浮莲等。蔬菜主要有白菜、山药、大葱、萝卜等。 2.3.1.2 动物资源 项目所在区域以农田动物区系为主。没有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现有的野生动物多为一些常见的鸟类、小型兽类、爬行类及两栖类,如麻雀、家燕、岩松鼠、刺猬、大林姬鼠、社鼠、黑线姬鼠、棕黑锦蛇、短尾蝮蛇、花背蟾蜍等。 由于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经本次实地调查,结合已有资料,评价区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未发现有列入《中国珍稀濒危动物红皮书》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的物种。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海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浙江杭州 二〇一二年二月

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工程地理位置 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起点K0+000接南汊桥终点K5+137.00,起点侧设七都互通(南汊桥和本项目各实施两匝道)。终点位于永嘉县新建村南侧空地,新建村和上垟村中间位置,设置新建枢纽并接局部改线后的104国道,桩号K1+875。工程涉及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和永嘉县三江街道。工程经过涉及海域部分的桩号为K0+700~K1+705,共1005m。 1.2建设方案概述 1.2.1 总体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线路方案:本项目以正在建设中的七都大桥南汊终点为起点,设置七都互通,路线上坡跨越瓯江后,经下坡接改建后的104国道,于永嘉县新建村位置设置新建枢纽,工程路线走向见图 2.3-1。本次评价只针对该工程的七都大桥(北汊桥)的主桥段(桩号K0+700~K1+705,总长1005m)开展海域环境影响评价,不含本工程陆域部分(K0+000~K0+700(七都侧)、K1+705~K1+875(永嘉侧),合计约870m)。 主要控制点:七都大桥南汊桥七都互通(在建)、七都岛区规划、永嘉县瓯北镇(功能区)三江片、永嘉侧104国道、七都岛纬二路。 1.2.2 建设规模 七都大桥(北汊桥)起点K0+000接南汊桥终点K5+137.00,起点侧设七都互通(南汊桥和本项目各实施两匝道),跨越瓯江后,终点(桩号K1+875)通过新建枢纽接104国道,主线桥长1875m,跨越瓯江北航道的特大桥主桥长度520m,引桥长度1355m,互通2处,互通区匝道桥长3464m。 七都北汊桥桥型布置见图1.2-1。 图1.2-1 七都北汊桥推荐桥型布置图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

生态环境部令 部令第4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 2018年7月16日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公开下列信息: (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当说明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 (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 (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编制过程中,公众均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意见。 公众意见表的内容和格式,由生态环境部制定。 第十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形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公开下列信息,征求与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有关的意见: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的网络链接及查阅纸质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 (二)征求意见的公众范围; (三)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方式和途径; (五)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生态类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要点1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查要点 一、采掘类项目特点 (1)既有生态破坏,又有环境污染,还有环境风险危害等。 (2)评价时段:施工前期(勘察期)、施工期、生产营运期、闭矿期(退役期)。 二、采掘类分类及环评包含内容 采矿业指对固体(如煤和矿物)、液体(如原油)或气体(如天然气)等自然产生的矿物的采掘。包括地下或地上采掘、矿井的运行,以及一般在矿址或矿址附近从事的旨在加工原材料的所有辅助性工作,例如碾磨、选矿和处理,均属本类活动。还包括使原料得以销售所需的准备工作。但不包括水的蓄集、净化和分配,以及地质勘查、建筑工程活动。 环评包括:地质勘查类;黑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石油开采,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煤层气开采,煤炭开采,土砂石开采,化学矿采选,采盐,石棉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地下水开采工程。 三、审查要点(根据报告书内容) (一)环评管理审查要点 1、报告审批权限是否相符? 2、报告使用资质证书范围是否相符? 3、报告书、报告表等级是否相符?

4、环评单位、企业的承诺书等支撑文件是否具备? 5、报告登记、受理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二)报告书编制质量审查要点 1、前言总论章节 (1)编制依据:除常规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外,还应包括:矿产资源规划,不同矿产品国家和地方准入条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宜昌市环境总规(3条红线),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十条(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及批复,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煤矿瓦斯鉴定证书,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等。 (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评价因子: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废、土壤、放射性等评价因子是否全面?(特征污染物:硫化物、砷、总磷、伴生金属如铅等)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否准确?是不是最新标准? 评价等级: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一级和二级评价)、噪声评价等级是否准确?最好有详细的判定依据分析过程。 评价范围:采矿区评价范围?运输路线或配套工程如进场道路。 (3)评价重点:与项目性质相关、与区域敏感程度和保护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学院西区学生宿舍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XXXXXXXXXXXXXX 编制日期年月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评价单位(公章) 项目负责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地块为空旷地,内部无污染。项目周边无污染排放的工矿企业,空气清新。该项目目前受江湾一路的机动车噪声和尾气影响,但这些影响较少。 因此,该项目原有污染基本没有,主要环境问题受周边机动车的暂时影响。 四、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用两段文字简单描述) 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佛山市禅城区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属冲积平原,大致呈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水网密布,鱼塘众多,沟渠纵横,土地肥沃,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佛山市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表现为:全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季风明显、夏秋两季常有热带风暴的影响。佛山市河网较为密集,一方面佛山水道是珠江三角洲河网的一部分,属于潮感河流,有涨潮和退潮现象。受潮汐现象影响,河水往返于佛山和广州之间 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经济总量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价格保持平稳,就业形势良好,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幼儿园126所,文化技术培训机构87 所,等级学校率达87%,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数量处全省领先水平。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区”,被确立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试点区”。区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室)200多个、文化广场40多个、建成1个省一级文化馆、5个省特级文化站、2个省一级文化站。禅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禅城又是粤剧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绝,900多年历史的祖庙享有“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美誉,梁园、仁寿寺等古迹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精致生动的剪纸、巧夺天工的秋色、精巧绝伦的石湾陶塑等。禅城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五、环境质量状况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执行《环

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

Vol.28No.9 Sep.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9期(上) 2012年9月经济全球化不仅带动了世界经济的紧密结合,也使得各种外在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极为重视的一大问题,不再仅限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域.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保护工程中的许多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地解决,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和谐化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及其评价工作,能够为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城镇环境给予可靠的指导.1 生态环境研究的几个主要阶段 评价是为了客观地提出环境保护方案,两者都是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环境保护受到了我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只有以优良环境为前提才能实现经济的持久性发展.因环境污染的类别多种多样,各地政府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策略时,应从不同的筹备阶段采取措施.1.1 准备阶段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有效性,选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早前由于相关的准备工作不完全,环境研究工程编制的方案无法正常实施,阻碍了有关部门的环保工作.新时期环保思想实现了改革发展,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对生态环境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1].面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现象,前期还要做好污染影响的统计工作,为后续环境保护策略的执行积累资料. 1.2 执行阶段 执行过程是严格按照环保大纲采取的措施,在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这是保护环境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等工作,增强环保方案的执行力度;其次,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按照空气、水质、土地等污染来源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尽可能深入到每一个地区、企业等详细范围.1.3 验收阶段 最后一个验收环节是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汇总,明确指出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环境工程验收也是对保护工作的评价总结,阐述了与绿色城市建设相关的组织计划,提高环境项目建设的规范性.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流程 2.1 评价内容 从环境研究体系来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 评价,必须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操作流程.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重在阐明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影响所造成的各方面影响,从而为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提供科学的指导,避免决策性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2].2.1.1 因素评价.通过执行环境勘察方案,掌握生 态环境面临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分析出可靠的影响因素.如:建立数据模型,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相关因素,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影响范围、影响因素 浅谈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 陈文图 (泉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 泉州362000) 摘要: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自然界生态规律的均衡性,也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以及人居生活质量水平的高低.新时期我国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环境问题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环境预测及评价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重点攻关, 经过预测评价环节可以认识到当前环境的实际状况,提醒政府及环保部门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营造更加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鉴于此,本文分析了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及其评价方法,以有效地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先进策略中图分类号:X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9-0146-03 14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