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保护措施

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及保护措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雷电对电力系统的各种危害性,并按照不同种类的危害罗列出了国内外常规以及最新有效的各项防雷措施。

关键词:雷电危害、防雷措施

1 前言:

雷暴天气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天气现象,近些年来由雷电引发的灾害频繁发生,并呈迅速上升的趋势,由雷害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作用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和探索。虽然从世界上人类活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有关的统计结果表明雷电现象发生的绝对值并没有多大增加,但雷电引起灾害的频度却日趋增多,而且造成的破坏程度也日趋严重(特别是电力网);为此,有效和安全的防雷措施,以及怎样减少雷电对电力网络的各种破坏越来越受到有关人员的关注!

2 雷电对电力线路的危害

2.1 输电线路

雷电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危害极大,常常造成绝缘子闪络事故,特别在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给巡视、查找故障增加不少困难。高海拔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雷电时常伴有瞬间大风与急雨,极大的风速常常造成高大树木倒落导线上、输电线振动、横向碰击和倒杆断线的发生。如对这些现象处理不及时的话,就会造成电力事故,严重时会危机

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

电网中的事故以输电线路的故障占大部分,输电线路的故障又以雷击跳闸占的比重较大,尤其是在上面所述的山区输电线路中,线路故障基本上是由于雷击跳闸引起的,据运行记录,架空输电线路的供电故障一半是雷电引起的,所以防止雷击跳闸可大大降低输电线路的故障,进而降低电网中事故的发生频率。经多年摸索,我国的输电线路防雷基本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规防雷方法,如降低接地电阻、架设避雷线、安装自动重合闸等,但是对于一些山区线路,雷害十分频繁,降低接地电阻又极其困难,而且费用高、工作量大,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防雷的重点就必须放在雷击跳闸事故上。

2.2 配电线路

无论国内或国外,在配电线路上,现在都已广泛地应用了绝缘导线。可以说,配电网的绝缘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

但是,绝缘导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断线事故。据有关资料的统计,浙江地区到2004年为止,雷击断线事故与雷击跳闸事故约为395次:上海地区使用绝缘导线以来,已造成近百起雷击闪络事故。国外也有资料介绍雷击断线事故约占总雷击的96.8%,日本的资料表明,雷击断线事故约占配电网绝缘事故得36.8%。通常雷击对其作用电如下: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叫做大气过电压。这种过电压危害相当大。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接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种基本形式。 雷电有下列危害:

(1)雷电的机械效应——击毁杆塔和建筑,伤害人畜。

(2) 雷电的热效应——烧毁导线、烧毁设备、造成火灾。

(3) 雷电的电热效应——产生过电压,击穿电气绝缘、绝缘子闪络、开关跳闸、线路停电或引起火灾、人身伤亡

等。

以上一些统计资料表明:雷击断线事故,是应用绝缘导线中最突出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引起国内外防雷工作者们的广泛注意,并积极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工作,采取许多有效的防治措施。

3 对雷电危害的防护:

3.1常规有效的防雷措施:

雷电活动一般都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必须根据当地雷电活动的规律,结合行之有效的防雷害经验,抓紧时机及早动手。下面谈谈几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防雷害措施。

3.1.1改造线路杆塔接地装置

线路因长年运行于慌慌郊野外,受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接地网会不同程度的锈蚀和外力破坏,每隔一定时间,必须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改造,确保地网的完好和合格。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组织线路人员进行杆塔接地电阻、土壤电阻率测量和检查接地装置的完好性。

2)对雷击重点线路进行接地电阻普查测量,根据普测的情况对雷击重点区域,雷击频发性杆塔接地装置进行重点改造;对变电站终端及连续5基杆塔接地电阻不合格者进行重点改造,降低接地电阻。

3)对线路接地引下线被盗严重的区域杆塔接地引下线采用扁钢作为引下线进行改造,确保杆塔全年接地可靠。

4)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质、土壤结构情况采取垂直、环形和水平复合接地体进行改造,以保持各季节接地电阻合格。

5)对超高土壤电阻率的杆塔接地网,采用换低土壤电阻率的土进行埋设,或采取延伸接地,将接地网引伸到低土壤电阻率的地方进行集中接地,降低接地电阻。

表1:杆塔的工频接地电阻测量周期及要求

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有架空地线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发电厂或变

电站进出线

1~2km内的

杆塔2年;

其它线路杆

塔5年

当杆塔高度在40一下时,按下表要

求;如果杆塔高度≥40m,则取下

表值的50%,但当土壤电阻率大于

2000Ω.m,接地电阻难以达到15Ω

时可放宽至20Ω

对于杆塔高度≤40m,如

果接地电阻难以降到30Ω

时,可采用6~8根总长不

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

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

地电阻可不受限制,但对

高度≥40m的杆塔,接地

电阻不宜超过20Ω

土壤电阻率Ω.m接地电阻Ω

≤10010

100~50015

500~100020

1000~200025

≥200030

3.1.2 设耦合架空地线

耦合地线的防雷机理是在雷击杆顶时起分流作用和耦合作用,因此,我们在线路雷害频发区段架设耦合架空地线≥

3.1.3 设辅助架空地线

辅助架空地线是自边导线挂点处至架空地线距离杆塔30米处之间安装一根架空线。可防止杆塔发生绕击。增大导线屏蔽效果,并起耦合作用。对于易发生绕击的杆塔(导线水平排列),我们可以采用此措施。

3.1.4 安装消雷器

消雷器的消雷机理:中和论为发射离子与雷云电子中和,达到消雷目的;抑制论为抑制雷云先导放电的产生,达到消雷目的;屏蔽论为在杆塔顶端产生一个均匀的离子层,对雷电起屏蔽作用,达到消雷目的。

3.1.5 预放电棒,负角保护放电棒

预放电电棒是长度为2.5米的细长针,平行线路方向安装在导线横担的端点,当发生雷电绕击时,雷云预先对装置放电,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入地,取到防雷作用。负角保护放电棒是

长度为2.5米的细长针, 垂直线路方向安装在导线横担的端点,取到防雷作用。

3.1.6 换合成绝缘子

对重雷区,绝缘子污染严重的杆塔,把瓷绝缘子更换成合成绝缘子,增加绝缘强度,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 

3.1.7 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

氧化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是:雷击杆塔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线流到相临杆塔,另一部分雷电流经杆塔流入大地,杆塔接地电阻呈暂态电阻特性,一般用冲击接地电阻来表征。对于雷电活动强烈、土壤电阻率高、杆塔接地电阻较大,降低接地电阻非常困难的山区,可以采取安装线路型氧化锌避雷器来防雷,提高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雷击故障。

3.2 新技术的防雷措施

3.2.1 安装引弧间隙

以往防雷工作都是以防、堵为主,而近年来,在防雷方面又出现了一种新思路,就是既然雷害是不可预测,不可避免的,那么不如顺其自然,以疏导为主,只要能找到对保证送电线路运行安全的通道来疏导雷电流,问题就解决了。而安装引弧间隙就是这一思路的产物。安装引弧间隙的目的就是用间隙保护绝缘子串,避免因放电损坏绝缘子而造成永久性故障。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大跨越杆塔上应用,引弧效果很好。但这一方法带来的负作用就是:跳闸率会增加。因此,在可靠性分析中,雷击跳闸率的标准相应要修改。另外,我们有必要拓宽思路,例如,当同杆架设时,考虑不平衡绝缘的方式,以保证不会多条线路(同一电源)同时跳闸。

3.2.2 消雷器的防雷

( 1 ) 消雷机理的探讨

雷云起电电流:大气雷云的电流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起电电流

I C,二是散失电流I F。决定雷云电压的则为净起电电流I N=I C-I F。

起电电流的估计:雷云起电的机制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也很多。雷云的起电电流密度或称大气体电荷密度平均产生率决定于自身的源动力和雷云的体积而与云电电压无关。对于一个确定的雷云,其起电电流在整个雷暴期间恒定不变。按大气体电荷密度平均产生率为

3.3×10-16~3.3×10-14C/cm3 S﹑云厚2000m﹑大气电荷尺度介于50—500m之间﹑出现最大概率之间尺度为200m,估计雷云的起电电流在

165μA~16.5A之间,出现最大概率的起电电流为260mA。

净起电电流的估计:起电过程主要发生在积雨云的起电阶段和成熟阶段。雷暴单位中出现的大气电过程的寿命期平均半小时,参与第一次闪电的电荷量子均为20~30。若雷云无散失电流,则只需1~2分钟时间即可充到这个电荷量。实际上雷云一边充电,一边散失电荷其电压乃决定于净起电电流不是一个常量,由于散失电流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净起电电流在起电的开始阶段较大,但随云电压的上升而呈指数衰减。在雷云电压上升的后期,净起电电流将小于上述的平均净起电电流。雷云电压也不会无限上升,即使没有发生闪电或雷击也因净起电电流终会接近于零使雷云电压不再上升。

( 2 ) 消雷器的工作原理:

消雷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防雷装置。消雷器是由离子化装置、连接线及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如附图所示),是利用金属针状电极的尖端放电原理设计的。在雷云电场作用下,当尖端场强达到一定值时,周围空气发生游离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离去,而接替它的其它空气分子相继又被游离。如此下去,从金属尖端向周围有离子电流流去。随着电位的升高,离子电流按指数规律增加。当雷电出现在消雷器及被保护设备上空时,消雷器及附近大地均感应出与雷云电荷极性相反的电荷。安有许多针状电极的离子化装置,使大地的大量电荷在雷云电场作用下,由针状电极发射出去,向雷云方向运动,使雷云被中和,雷电场减弱,从而防止了被保护物遭受雷击。

由上可知,消雷器的功能是使雷电冲击放电的微秒·千安级瞬变过程转化为秒·安级的缓慢放电过程,因而使被保护物上可能出现的感应过电压降低到无危害的水平,达到“防雷消灾”的目的。

( 3 ) 消雷器与避雷针的差别

人们通常以为,安装了避雷针的建筑物,就不会遭受雷击了,其实并不尽然。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避雷针,仍然是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

的。多年来,这种避雷针发挥过不少保护作用。但同时,该避雷针的副作用也很大。

首先,雷击时它把雷电流引入大地的过程中,要产生强大的感应电流,对电子设备的破坏性尤为巨大。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亿美元以上,伤亡人数达5万多人。

其次,避雷针的保护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对感应雷如对沿着架空导线侵入变压器的高压电磁波,它是无能为力的。即使是对直击雷的防护,由于避雷针的“尖端引电”作用,而现今建筑多为钢筋水泥结构,避雷针吸引了雷电后,如果接地系统不良(比如接地线断开或接点虚爆等),雷电流不能顺利地向大地泄放,则建筑物钢筋就会带电,甚至高达几万伏,从而发生雷击事故。因此,重要设施(如火药库、油库)及高层建筑的避雷针,每年在雷季到来之前,应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以保证接地系统良好。

再者,避雷针上的反击过电压不可忽视。即使避雷针的接地装置电阻很低(总不可能为零),在雷电波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避雷针上总会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当人或其它设备与之接近时,这个感应电势就会向人或其它设备放电,这就叫“反击”现象。为了防止避雷针上的反击过电压对人体造成伤害及对设备绝缘损坏,故规程规定设备的接地装置与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在土壤中间隙应大于3m,人行道与避雷针的空间距离应大于5m,主变压器在接地网上的引入点与避雷针的引入点之间的接地线长度不得小于15m。

此外,雷电形态也影响避雷针的保护效能。如球形雷(又称滚雷)常呈飘浮状态,往往不会被避雷针吸引,它常从建筑物高处的孔、洞、窗等隙缝钻入。所以雷雨时高层住宅的门窗最好关闭,电视机等家电免开,以防遭到球形雷伤害。

( 4 ) 消雷器的实际运用及推广:

美国佛罗里达州空军武器系统试验场的365m高的通讯塔位于山峰上,加利福尼亚电视台的46m高的铁塔位于1676m高的高山上,印度麦卡

萨海峡东岸石油公司92m高的通讯塔,都使用了消雷器,安装后再未受过雷击。我国昆明太华山气象站海拔469.3m,消雷塔60m高,未装消雷塔前多次遭受雷击。安装消雷塔后未再遭过雷击。贵州贵阳东山是重雷区,在山顶的电视塔上安装消雷器后,也未遭过雷击。

根据离子化装置上的金属针状电极的不同,消雷器可分为少长针型和多短针型两大类。我国出产的有导体伞板型和导体阵列型消雷器两大系列。前者主要用于占地一定面积的发电厂、变电站、军火库、气象站、电视塔等高层建筑或重要防雷场所;后者则是用于架空线路的防雷保护。

由于消雷器安全可靠、便于安装,且基本不需维护,接地电阻又无需象避雷针那样要求高(一般小于100Ω即可),因而日益受到用户欢迎。

3.3 雷电定位系统防雷:

雷击输电线路是一种频发事件且危害极大,因此人们希望每次发生雷击后,都能快速确定其发生地,以便尽快查明故障损坏程度和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并通过数据积累找出雷击多发地的具体位置并分析其易遭雷击的原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全网的安全水平。所以,准确的雷电定位是每一位电力从业人员所极为关注的。目前在电力系统中定位雷击故障点最常用的技术是雷电定位系统和故障测距。

雷电定位系统(LLS)是一种大面积雷电测量的新技术。

70年代中期,由美国M.A.Uman和E.P.Krider等人研制成功了能精确定位的雷电定位系统(LLS),并首先应用于肯尼迪宇航中心。它的诞生,是雷电探测和预警技术的划时代标志。由于LLS的卓越功能,很快被用于电力系统雷击故障点和森林雷击火灾的自动检测,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80年代也引进了LLS;由于雷电定位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测量雷电流大小、极值和雷击位置,便于有关雷电参数的积累和线路防雷提供信息。于是从1995年开始着手建立覆盖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和浙江省的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并在运行中

不断改进、完善,形成独有的特点:

1.该系统成功地运用了网络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通信效率,实现省(市)间的雷电定位信息的共享。

2.该项目建立了统一数据库,实现了雷电数据多计算机相互备份,特别是在国内雷电定位系统中率先采用原始数据自动重新发送技术,提高了华东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完整性。

3.该系统建立了一套雷电信息服务系统,使雷电定位查询工作更方便、更迅速,更直观。

4.该项目在提高雷电定位系统的实用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在国内率先使用了“线路附近落雷分级预警”技术,结合自动“线路跳闸的雷击相关性”分析,更适合调度等生产部门的应用。该系统率先采用了“原始数据自动重新发送”和“线路附近落雷分级预警”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系统为华东电网调度、生技等部门提供准实时的雷电信息,指导线路运行部门查找雷击故障点,同时为华东电网系统的大面积观测雷电活动积累雷电数据提供了手段,从而为输变电设备防雷的优化设计、建设和运行奠定了科学基础,同时也为雷电数据应用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 1 ) LLS原理和基本功能

工作原理:雷电定位系统是综合运用了RS遥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实现雷电定位的,它主要由雷电遥测站、中心站主机、雷电显示终端三部分构成。雷电遥测站的探测方法主要是采用定向定位和时差定位技术。定向定位是不同地区的雷电遥测站(最少2 个)独立测量同一个雷电的方位角,实时传送到中心站主机,经雷电位置分析仪(根据三角定位原理)确定雷击点位置。

LLS由若干个(2个以上)定向仪(DF)、位置分析仪(PA)和若干个本地或远方显示仪(RDP)组成。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的需要还在调度室的地理接线模拟盘上加装了雷电定位信号指示仪(SSD),附设在RDP上

。DF,PA,RDP和SSD除了各自独立功能所需的电路和终端设备外都包含有预编程序的微计算机,是一整套计算机在线雷电探测的高技术系统,需要庞大的通信网和通信设施与之配套。当对地雷电在A地发生时,每个DF站各自测定方位角。然后根据三角定位原理,把雷击点A的位置计算出来。PA把A的位置输出给RDP,在显示屏幕的地图上实时显示雷击地点,同时在地理接线模拟盘的相关区域上显示雷电发生的信号。

LLS原理接线图

1 ) 定位定向原理

定向仪(DF)有两个十字正交的框型天线,分别置于东西和南北方向。当在A地发生地闪,设东西和南北天线接收到磁场强度分别为H WE和H NS,显然:

tgɑ=H WE∕H NS,由此,便可求得地闪对各个DF站的方向角。

当有两个定向仪DF1﹑DF2分别测定角ɑ1和ɑ2,则雷击点A便可以计算确定。由于地球近似球面,A点由球面三角计算确定。

方向探测误差主要和电磁波传播途径以及探测站址周围环境有关。我们选定的地址环境,通常造的方向测定误差△ɑ=30~50,定位误差5KM左右。

2 ) 时差定位原理

时差定位要求各探测站的始终精密同步,1993年7月美国继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又完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计划。从此可以方便的获得微秒级一下的高精度同步时钟,而且价格便利,这就为经典的时差定位奠定了基础,使得雷电精墨测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

阶。

这里研制的时差定位系统为综合型的“定向定位和时差定位综合系统”。

在各方向探测仪上均增设高精度GPS钠,称方向时间探测仪DTF,它们除测定雷电的方向角以为,还测定雷电辐射波到达各探测站的时间差:

T12=T1-T2,T23=T2-T3,T13=T1-T3;3个时差决定3对双曲线,其交点即为雷击点标准双曲线方程,为:

式中,a=T12(c/2),c为光速,b=,D为两站距离,其中只有两个时间差是独立的,取T12和T13。与此两时间差相应的是两条双曲线L12和L13,它们一般又两个交点:A1和A2,利用其它已知条件,如定向定位结果或再增加一个探测站就能确定真实的落雷点。只有当各探测站上的时钟高精度同步时,时差T12、T13和T23才能用来精确测定雷击点A,GPS钟将才能满足高精度雷击点测量的要求。武高所研制的GPS时钟,经与原子铯钟对比,时间误差在23ns~150ns之内。

不难理解,当用户指定一个雷电探测区域时,首先应把数量适当的探测站置于该区域的边缘附近,就能保证整个区域内的雷电定位的高精度。站间距离的确定主要由探测仪的增益决定。当为中增益时,站间距离取50-100KM,高增益时,站间距离取100-150KM为宜。站间距离取值较低时,则由利于高探测器有效率。当要求探测区域较大时,则除区域边缘设置探测站外,在本地区也应酌情设置若干个探测站。腹地嫩的探测站,尽管对探测范围和精度几乎$影响,但它往往起着与边缘多个探测站的联络核心作用,其作用十分重要。

( 3 ) LLS主要用途和推广

1 ) 雷电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

LLS能大范围实时遥测地闪发生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幅值﹑极性与回击次数,呈现在监测人员面前的时一幅雷暴的实时运动轨迹——雷击动态图。雷电是造成国民经济纵多部门危害性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

因,因此雷电的实时动态信息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LLS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在纵多部门得到推广和应用。

A. LL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a. 当线路上发生雷击跳闸时,LLS能比较精确的指示雷

击故障地点,避免全线巡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

短抢修时间。

b. 雷击动态图使调查人员即使掌握雷电的运动轨迹,

便于在事故下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可靠的运行方

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B. 实时提供雷电预警,预警时间可达1-2小时以上,足以保证宇航和军民用航空在雷暴季节的安全飞行。

C. 森林雷电火灾的预警。据专家分析,大兴安岭林区人迹罕至,因此春秋两季约有70%的林火都是雷电引发的。内蒙大兴安岭地区的雷击火占该区总火源的18﹪,最多年份可达38﹪。牙克石市、鄂伦春旗和额尔古纳左旗等地的雷击火,在有的年份可占这些地区总火灾的76﹪。准确的雷电监测和预警,为林业部门防扑火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体现在经济效益上,预计平均每年可为防扑火救灾节约几百万元经费,直接经济效益可达数百万元或数千万元;在社会效益上,为各级政府指挥防扑火提供参考作用,为提前防范雷击火的发生提供了指导依据。

D. LLS在天气当中的应用

气象统计表明:雨量与雷电相关,暴雨伴随着强烈的雷暴。据粗略统计,一次雷电伴有20000顿降水。因此,雷暴的探测可用于局部或大面积预报水灾,即使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尽可能减少损失。小流域

的预报时间通常可以提前3小时。

E.大量的收集雷电基础参数

LLS能存储大量的雷电数据和统计大量的雷电参数。这些参数有: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高精度的雷电日与雷电小时统计﹑推算线路受雷宽度等,并有可能制作一定精度的的等雷击图,为各种设施的防雷设计提供依据。

2 ) 雷电应用的推广

近几年来,LLS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 湖南是一个多雷省份,通常年雷暴日数在50 d以上,雷击

是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1993年提出开发湖南的雷电定位

系统。经过5年调查研究,开发了全部硬件和软件,建成

了包含9个探测站覆盖全省的湖南雷电定位系统,以它的

良好定位精度,从1996年开始,在指导全省5000多km 220

kV及以上超高压线路的雷击故障点查找上,发挥了重要作

用。

B. 1993年8月黑龙江省电力系统中部和东部地区安装了一套6

站定向定位系统。1995年5月扩建为由13个站组成雷电定

向定位系统,运行正常。

C. 1995年6月甘肃省电力设计院为测定少雷地区的雷电参数,以便为当地电力系

统的防雷设计提供正确依据,在张掖地区建立一个3站定向定位系统。

D. 1996年5月吉林省电力系统在通化﹑浑江两地区建立一套5站综合

定位系统,运行两年,正常。

E. 1997年4月广东省电力系统建成一套11站雷电综合定位系

统,因管理良好,上半年的29次雷击故障均检测正确,界

内平均定位误差为0.75KM,界外平均定位误差为1.8KM,

在雷雨天气对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检测有效率达到全部故障

的81%,计及其它非雷击故障,能证明雷电探测有效率

≥90%,广东省电力系统最终将建立成由16个探测站,近

15个终端组成的雷电综合定位监测系统。

4 对防雷措施的评价

4.1 接地系统的概念是一切防雷措施的基础

接地是避雷技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他形式的雷,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是不能可靠地避雷的;接地电阻越小,散流就越快,被雷击物体高电位保持时间就越短,危险性就越小,故对于接地系统中的接触电阻不能忽视。必须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才能保证接地系统的完好性。

4.2 消雷器是一种较好的防雷措施

消雷器是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类新型产品,也有很多人去争论消雷器是否能起到防雷作用,但是从消雷器的消雷机理以及消雷器的使用情况来看,把它作为一种防雷手段是比较好的。当然,消雷器也有遭雷击的时候,但就因此而完全否定于其防雷功能,想必是不恰当的思考方式!

消雷器的消雷作用在于消散电流对雷云净起电电流,减缓雷云电压的上升速度﹑减低雷云电压数值并提高间隙的平均击穿电压。与无消雷器想比,要发生雷击则需更大的起电电流,因此雷击发生的概率下降了,即减少部分雷。从消雷的机理看,消雷器防雷在雷击发生前,降低雷电产生的几率,是一种防雷的新概念;设计良好消雷器的任务就在于如何获得更大的消散电流,是受雷击的概率减至最低限度。

由于大气条件的复杂多样,消雷器受雷击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不应将这看成消雷器的失败,更不宜以此否定它,科学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建议进一步开展对消雷器的试验和研究,以推进直击雷防护技术的发展。

4.3 雷电定位系统是一种与雷电长期抗战的有利

措施

雷电定位系统是通过对线路杆塔进行经纬度定位,结合雷电探测站在电闪﹑雷击发生后对雷电发生点的探测和定位,确定雷害波及范围,在从其它电力保护设备获取信息,判断雷击点的位置,从而大大缩短抢修事故的时间;并且通过对雷击和杆塔位置的长期测量和观察,可以得出雷击发生频繁区的定位,对雷击多发区比必然需要采取其它更为详尽的防雷方法;害有,对雷电活动的长期观察,可以对雷电活动的规律进行探索,对于我们掌握雷电的规律十分有利,才能不断产生对雷害的预防措施;因此,我们说雷电定位系统是一种与雷电长期抗战的有利措施。

5 结束语

雷电现象是一种长期的自然现象,人们与之斗争也是一项长期的行为;在长期的防雷过程中,我们夜逐渐总结出了一些有效得防雷办法,随着科技得发展,人们对雷电得认识(雷电参数﹑产生原因,以及活动规律等)越来越清晰,对防雷的手段也逐渐新颖高效,我们一定要在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根据自身的条件(经济﹑地理条件……)采用适当的防雷措施,并且在实际的防雷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经常同行业的相关人士进行交流,才能进一步为防雷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常美生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分析[J].电力学

报,1997,12(2):28-31.

[2] 实用电力接地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年10月出版

[3] 架空线路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4] 赵智大 高电压技术[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5] 周浩,余宇红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J].电网技术,2005,29(12):1-9.

浅谈雷电对配电设备的危害(新版)

浅谈雷电对配电设备的危害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5

浅谈雷电对配电设备的危害(新版) 雷电电力设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我局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加之,配电线路大多数架设于70-80年代,线路长、设备老化、防雷设备不健全,遭受雷击造成的重大事故也有所增加,大大影响了线路的跳闸次数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经过城农网对线路设备的改造,线路运行有了很大的改善,减少了线路的跳闸次数,保证人民群众的可靠用电,但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防雷系统显得愈来愈重要,现就防雷措施谈几点: 1、架设地线使雷直击在避雷线上,避免导线直接受到雷击,同时,对雷电流起到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使杆顶电位下降,也可以减少导线和架空避雷线的电位差,对感应过电压有抑制作用。

2、加强线路绝缘输电线路个别地段采用大跨越高杆塔,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高杆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受到绕击的概率也较大,为了加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 3、架设藕合地线在导线的下方架设地线,弥补已有避雷线的不足,增加避雷线与导线间的藕合作用,降低绝缘子串上的过电压,并能对雷电流起到分流作用。 4、安装避雷器时当雷电击中输电线路或雷闪放电,在输电线路附近时,会在电线上形成过电压,沿输电流引入到用电设备,造成设备的危害,安装避雷器能承受反复冲击的电流,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5、安装过电压保护器具有复合功能的过电压保护器件,吸能本领强,限制过电压低,无续流等特点,还具有模块化组合免停电更换,超负荷或失效后自动脱离,劣化指示功能,广泛用于仪器设备及电源的过电压保护。 总之,防雷电措施工作非常重要是保护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编号:SM-ZD-93504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 预防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对辊破。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复合式破碎机。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磨粉设备。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移动式破碎机超细粉碎机。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 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锤式打沙机。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水泥厂设备。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冲击破。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复合破石料生产线。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陶瓷球磨机。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

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锤式打沙机。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高压微粉磨。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水泥机械水泥机械。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磁选设备。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石料生产线。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移动式破碎机。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高强磨粉机对辊破。 3 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颚式破石机。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粗碎机。避雷针是一种主

雷电有哪些危害

1.雷电有哪些危害 答案:雷电放电过程中,呈现出电磁效应、热效应以及机械效应,对于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很大的危害性。 (1)雷电的电磁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雷击点主放电的过程中,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过电压的伏值一般可达几十万伏,它会使电气设备绝缘发生闪 络或击穿,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2)雷电的热效应:雷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很大的热量。实践证明,在雷电流的作用下,会使导体熔化。在实际 运行中观察到的送电线路接闪线的断股现象,与雷电流的热效 应有关。 (3)雷电的机械效应:雷云对地放电时,强大的雷电流的机械效应表现为击毁杆塔和建筑物,劈裂电力线路的电杆和 横担等。 此外,由于雷电流的伏值很大,所以雷电流流过接地装置时,所造成的电压降可能达到数十万伏至数百万伏。此外,接地装置相连接的电气设备外壳、杆塔及架构等处于很高的电位,从而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发生闪络,通常称为反击。 为了防止雷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应对电气设备和建筑物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 2.简述屋面彩灯,航空障碍灯的防雷设计要点。 答案:(1)屋顶彩灯防雷:①彩灯一般都安装在建筑物最上部和

建筑物外侧边缘的轮廓线上,如果建筑物没有接闪带,它实际上会起接闪带的接闪作用。无论采取哪种安装方法,当雷击接闪带时,雷击点附近10m左右的灯泡都可能损坏,穿在铁管中的线路可以得到保护,而不穿铁管的明装线或穿入非金属管的线路,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使在彩灯上面安装了接闪带,彩灯电源仍有受到雷击电波破坏的危险。因此,对彩灯的电源,必须采取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②对于采用暗装接闪网作为防雷装置的高层建筑物,可将彩灯的配电线路用铁管或铅皮电缆敷设,电缆的外导体在上端与接闪网就近接连,下端与共用的接地系统连接。应在建筑物上部将彩灯的芯线和电缆外导体之间接以电涌保护器或放电间隙,借以控制放电部位,减少线路损坏。 ③此外,最好用隔离变压器供电,如不用隔离变压器,则低压配电柜要加装SPD保护,并加强进线端的保护措施。 (2)航空障碍灯的防雷:①航空障碍灯的金属配管应与接闪带相连,且金属配管进入室内后应断开,避免把雷电流引入室内;②安装接闪杆保护;③若航空障碍灯的电源线需考虑防雷时,只要在电源线上装设SPD,SPD的接地端与接闪带相连。 当航空灯采用光导纤维传送光时,则不必采取上述措施。 3.加装SPD为什么要采用多级 答案:要点:(1)防雷分区要求;(2)逐级分流,降低残压 4.接地电阻就是接地极电阻,这种讲法是否正确 答案:电流从接地极向周围大地流散时,土壤呈现的电阻成为接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 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厘米的镀锌钢绞线。并且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来确定。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也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接地装置主要是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及引下线泄入大地。接地装置制作时采用圆钢的最小直径为10mm、扁钢的最小厚度为4mm,最小面积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最小厚度为4mm,钢管的最小壁厚为3.5mm。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雷电理论 1.1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

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雷电的产生与危害方式

雷电产生与危害方式 1 背景 雷电是自然界中极为普遍而又蔚为壮观的声、光、电现象,这不仅是由于它那特有的划破长空的耀眼闪电和震耳欲聋的霹雳声,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带来巨大影响。雷电促成的有机物合成可能对地球的生命形成起到过一定的作用,雷电引起的森林火灾可能启发了远古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现代生活中,雷电仍然对人畜的生命安全有所威胁,对航空,通讯,电力,建筑等国防和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造成重大的危险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雷电灾害出现新特点。随着通讯信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雷害对象发生了转移,从对建筑物本身的损害转移到对室内网络设备、电子设备等信息设备的损害,随之防雷对象和防雷重点也由强电向弱电转移。 2 雷电现象 能够产生雷电的云,称之为雷雨云,通常又称雷暴。175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揭开了“雷暴”的本质,认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大气电现象,此后人们对雷电活动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为了说明雷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和机理,提出过许多的起电机制,从微观的物理过程到宏观的大气物理对雷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电荷产生、电荷分离、电荷聚焦、雷云电场生成等现象进行分析和推测,力图对雷电的形成和发展机理进行解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起电机制有Elster和Geitel的感应起电机制、Brook的温差起电机制、Lenard的破碎起电机制、Workman和Reynolds的融化、冻结起电机制。 图1 感应起电机理

与起电一样,雷暴云的放电也是一十分复杂的物理过程。当雷云中的电荷负值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使空气中的电场强度增加,达到使空气足以电离,产生游离态离子时,就产生了雷云的放电。按照闪电的外观形状,可将其分为:线状闪电、带状闪电、片状闪电、连珠闪电和球状闪电等,其中以线状闪电最为常见。按闪电发生的空间位置可将其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云地闪电等。云地闪电简称地闪,俗称落地雷,其走向多垂直于地面,危害大,是防雷设计应该注意的重点。云闪定义为所有没有到达地面的闪电放电,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雷击电磁脉冲。 通常,地闪放电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过程:预击穿过程(Preliminary breakdown process)、梯级先导(stepped leader)、回击(return stroke)等。预击穿过程是在地闪通道伸延出云底之前发生于云内的弱电离过程和放电过程。其持续时间从几毫秒到几百毫秒不等,典型值为几十毫秒。梯级先导是地闪放电的初始阶段,它为回击过程开辟通道,是地闪中的主要物理过程之一,闪电放电电流的路径是电阻最小的路径。在地闪的对地放电过程中,先导与回击之间的过程被称为连接过程(attachment process)。回击过程是地闪中对地面输送大量电荷因而产生大电流和强电磁辐射的阶段。回击常常形成很大的电流,发出很强的光,并形成光柱。所以回击常被称为主放电或主闪击。回击的推进速度比先导要快得多,平均约为,变化范围为s cm /1059×()s cm /102~102109××。回击通道的直径为,平均为几厘米,峰值电流可达以上。电流很大,通道的温度迅速升高,可达数量级,空气骤然膨胀因而产生了雷声。 ()cm 23~1.0A 410K 410 云电荷分布 t = 0 预击穿过程 t = 1.00ms 梯级先 导t = 1.10ms t = 1.15ms t = 1.20ms t = 19.00ms t = 20.00ms t = 20.10ms t = 20.15ms t = 20.20ms 图2 一次负地闪所包含的各种物理过程随时间的发展示意图

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根据雷电产生和危害特点的不同,雷电可分为以下四种: 1.直击雷 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令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直击雷产生的数十万至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会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绝缘,烧断电线或劈裂电杆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另外,直击雷的巨大雷电流通过被雷击物,在极短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物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 2.球形雷 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 3.雷电感应,也称感应雷 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所致。在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并损坏电气设备。 4.雷电侵入波 雷电冲击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上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或管道而迅速传播的雷电波。雷电侵入波可毁坏电气设备的绝缘,使高压窜入低压,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属于雷电侵入波造成的雷电事故很多,在低压系统中这类事故约占总雷害事故的70%。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 1、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 2、雷电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 3、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

雷电的形成与危害

雷电是由雷云(带电的云层)对地面建筑物及大地的自然放电引起的。在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地面上的水受热变为蒸汽,并且随地面的受热空气而上升,在空中与冷空气相遇,使上升的水蒸汽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烈气流吹袭,分裂为一些小水滴和大水滴,较大的水滴带正电荷,小水滴带负电荷。细微的水滴随风聚集形成了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较大水滴常常向地面降落而形成雨,或悬浮在空中。由于静电感应,带负电的雷云,在大地表面感应有正电荷。这样雷云与大地间形成了一个大的电容器。当电场强度很大,超过大气的击穿强度时,即发生了雷云与大地间的放电,就是一般所说的雷击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云内、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现象。夏季的午后,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近地层空气温度升高,密度降低,产生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汽不断冷却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粒子,形成云团,而上层空气密度相对较大,产生下沉运动,这样的上下运动形成对流。在对流过程中,云中的小水滴和冰晶粒子发生碰撞,吸附空气中游离的正离子或负离子,这样水滴和冰晶就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一般情况下,正电荷在云的上层,负电荷在云的底层,这些正负电荷聚集到一定的量,就会产生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这就是雷电的形成过程。雷电电荷在放电过程中,产生很强的雷电电流,雷电电流将空气击穿,形成一个放电通道,出现的火光就是闪电。在放电通道中空气突然加热,体积膨胀形成爆炸的冲击波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 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的危害雷电就是巨大的电火花。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段容易落雷。一般说来,地面导电性能好,有突出的高大物体等,都易遭受雷击。例如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矿物质条件就比一般地质条件更易遭雷击;湿土的雷击机会就比干土、沙地和岩石地面要多;水面比旱地易遭雷击;高楼、烟囱这些突出建筑物就比平地易遭雷击;山地也比谷地易遭雷击。直接被雷电击中会受伤害,但有时,即使未被雷电直接击中,由于离雷击点很近也会造成事故。这是因为强大的雷电电流向地里泄放时,由于地电阻的存在,使近雷击点处的电压值要比远离雷击点处的电压值大得多。因此,人若两脚分开站立,一脚离雷击点近,另一脚离雷击点远,就产生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常说的“跨步电压”。一部分雷电电流由于“跨步电压”而流过人体,同样会造成伤害。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 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两类:::: 雷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热效应和电动力作用; 雷电二次作用,即雷电流产生静电和电磁感应。 雷电的具体危害表现如下::::1、雷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数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气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2、雷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的热量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发火灾和爆炸。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4、雷电流静电感应可使被击物导体感生出与雷电性质相反的大量电荷,当雷电消失来不及流散时,即会产生很高电压发生放电现象从而导致火灾。5、雷电流电磁感应在雷击点周围产生强大交变电磁场,感生出的电流可引起变电器局部过热而导致火灾。6、雷电波的侵入和防雷装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宣传版报)

防雷知识 一、遇雷雨时,注意避雷的情形: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二、雷电的危害形式: 闪电可分为云内闪、云际闪和云地闪。前者对飞行器危害大,后者对建(构)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和人、畜危害甚大。地球上每天约发生800万次云地闪电,平均每秒100次。 雷电流总是选择距离最近,最易导电的路径向大地泄放,凡是空气中导电微粒较多、地面上高耸物体、地面与地下的电阻率较小的地

段容易落雷。 雷电侵入地面的建(构)筑物、设备、人、畜等会造成灾害,其形式主要有: 直接雷击(包括直击雷、侧击雷)——在雷电活动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构)筑物、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为直接雷击。 间接雷击——雷电流通过静电感应、电磁感应、电磁脉冲辐射、雷电过电压入侵、雷电反击等(统称感应雷)形式侵入建(构)筑物内,使建(构)筑物、设备部件损坏或人身伤亡。 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上,其特点是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雷电灾害波及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各业,几乎无所不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显得越来越严重。 三、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一种极为宏伟壮观的自然现象,是一门古老而富有神秘色彩的科学。雷电孕育了地球的生命,又促成了地球上的文明,功莫大焉!但是,雷电的巨大破坏力,又给人类社会带来惨重的灾难。而人类与自然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与雷电的斗争是卓有成效的。随着社会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812-18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

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 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 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千安至数千千安)的特点。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雷电有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均可能带来火灾和爆炸、触电、毁坏设备和设施、大规模停电等极为严重的后果。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作为一种无法抑制的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常使电力、航空、通信、建筑等许多部门遭到破坏。在正常运行时,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额定电压作用下。但是,由于雷击和操作等原因,电力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可能升高,甚至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这种对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险的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为大气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地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在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积云运动,使电荷发生分离,亦即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撞击下,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积云,也称雷云。云层中电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正、负不同雷云间的强大电场。同时,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的雷云临近地面时,对大地或电气设备将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云中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 25~30kV / cm 时,就会使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发出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到达另一雷云或大地时,就产生强烈的“中和”作用,出现强大的电流,其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该电流称为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过程。主放电的温度可达 20000 ℃,使周围的空气猛烈膨胀,并出现耀眼的光亮和巨响,称为雷电,亦即通常所说的雷鸣和闪电。主放电到达云端就已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下来与地上的电荷中和,称为余光放电过程。余光阶段的电流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堆积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完成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向第一个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约占 40 % ) ,放电的平均数约为三次,雷击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0.5s 。 2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分为直接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侵人波过电压三种基本形式。(1)直接雷过电压。雷云直接击中房屋、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该物体而泄人大地,在该物体上将产生很高的电压降,称为直接雷过电压。由于直接雷过电压幅值极高,是任何绝缘都无法直接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常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进行防护。(2)感应雷过电压。当雷击设备或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时,在设备或导线上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感应过电压对 35kV 及以下绝缘是危险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护,但对 110kV 及以上的设备,由于其绝缘的冲击耐压水平高于 500kV ,故没有危险。(3)侵人波过电压。它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上遭受直接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压冲击雷电荷,可能沿线路或管道侵人室内。据统计,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波侵人而造成的雷害事故,约占雷害总数的一半以上。 3 . 雷电参数(1)雷暴日。为了统计雷电活动频繁度,采用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全年雷暴日的总和叫年雷暴日,我国把每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 40 日的叫多雷区,超过 90 日的叫强雷区。我们这一地区介于少雷区和多雷区之间。 4、常用防雷装置的种类和作用防雷工作包括电气设备的防雷和建(构)筑物的防雷两大内容。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避雷针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等电气设备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雷电的形成、分类与危害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电放电和一般电容器放电本质相同,所不同只是这个电容器两块极板,并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两块极板有时是两块云块,有时一块是云块、另一块则是大地或地面上凸出的建筑物。并且这两块极板间的距离比电容器大得多,有时可达数公里。因此,可以说雷电是一种特殊的电容器放电现象。 大气中的饱和水蒸汽,由于气候的变化,发生上升或下降的对流,在对流过程中由于强烈的摩擦和碰撞,水蒸汽凝结成的水滴就被压分解成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大量的水滴聚积成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随着电荷的积聚,雷云的电位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两块雷云接近到一定程度时,两块雷云间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其间的空气绝缘被击穿,引起两块雷云间的击穿放电;当带电荷的云块接近地面时,由于静电感应,使大地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当带电云块对地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周围空气绝缘被击穿,雷云对大地发生击穿放电。放电时出现强烈耀眼的弧光,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闪电,闪电通道中大量的正负电荷瞬间中和,造成的雷电流高达数百千安,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主放电时间仅30-50μs,放电波陡度高达 50KA/μs,主放电温度高达20000℃,使周围空气急剧加热,骤然膨胀而

发生巨响,这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雷声。闪电和雷声的组合我们称为雷电。 由于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慢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 雷电的特点是:电压高、电流大、频率高、时间短。 二、雷电的分类 (一)直击雷 雷云对地面或地面上凸出物的直接放电,称为直击雷。也叫雷击。直击雷放电过程的展开图见图8-22。 雷云放电过程的展开图可以这样解释:当雷云对地面放电时,开始出现先驱放电,放电电流比较小,一经到达地面,就开始主放电,主放电由地面开始沿着先驱放电的通道直到云端,放电电流迅速增大。主放电时间很短,电流迅速衰减,以后是余光放电,电流变小。 由于雷云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电荷积聚中心,当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放电后,其电位迅速下降。第二个电荷集聚中心向第一个电荷集聚中心位置移动,并沿着上一次的放电通道开始先驱放电、主放电、余光放电。紧接着再来第三次、第四次放电。我们平时看到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就是这个原因。 当直击雷直接击于电气设备及线路时,雷电流通过设备或线路泄入大地,在设备或线路上产生过电压,称为直击雷过电压。 (二)感应雷击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 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 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1998年6月30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农民受雷击身亡;次日江苏大丰滩涂的雷击事故中2人死亡、7人受伤;7月10日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50多名农民在临街新建的砖房中避雨时遭受雷击,造成14人当场死亡、42人受伤的惨剧;这几起雷击事故都是因直接雷造成的。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例如,十年前震惊中外的山东黄岛油库大火就是由感应雷引起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 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1994年5月广州市《南方日报》社近百台微机被雷击毁就是因为雷电波侵入所致。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雨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预防雷击事故的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 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其次,要用自已已掌握到的防雷知识,宣传教育身边的人;雷雨期内,在野外行走时,要尽量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跑到低洼处或干脆趴下,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架铁塔、烟囱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简易版

雷电的种类及危害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l.雷电种类 雷电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球雷。 直击雷是带电积云接近地面至一定程度 时,与地面目标之间的强烈放电。直击雷的每 次放电含有先导放电、主放电、余光三个阶 段。大约50%的直击雷有重复放电特征。每次 雷击有三、四个冲击至数十个冲击。 感应雷也称作雷电感应,分为静电感应雷 和电磁感应雷。静电感应雷是由于带电积云在 架空线路导线或其他导电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 量电荷,在带电积云与其他客体放电后,感应 电荷失去束缚,以大电流、高电压冲击波的形

式,沿线路导线或导电凸出物的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电放电时,巨大的冲击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邻近的导体上产生的很高的感应电动势。 球雷是雷电放电时形成的发红光,橙光、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的火球。从电学角度考虑,球雷应当是一团处在特殊状态下的带电气体此外,直击雷和感应雷都能在架空线路或在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冲击渡。 2.雷电危害 雷电具有雷电流幅值大(可达数十千安至数百千安)、雷电流陡度大(可达50 kA/μs)、冲击性强、冲击过电压高(可达数百千安至数千千安)的特点。其特点与其破坏性有紧密的关系。

雷电安全及防护

SS市中心组团新城区首期道路工程B2标 雷 电 安 全 及 防 护 XX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SS市中心组团新城区首期道路工程B2标项目部

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它是各行各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有力工具,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生产的人机环境系统中,机械与人相比,具有人所不或替代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①输出功率大,可长期稳定操作,不易疲劳,生产率高; ②自动化程度高; ③准确性和速度比人好; ④灵敏度反应能力高; ⑤耐用性强,可在人不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⑥可靠性高,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⑦运转速度快,可连续运行; ⑧能同时完成多种作业,适应性强; 由于机械设备所需人的操纵,监控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处于人机环境之中,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保证人、机、环境的安全,必须协调人机关系,保证人、机的本质安全,遵守人机之间的安全规律,保证系统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机械安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木工机械安全及防护 从原木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木工机械。如再剖带锯机、纵锯圆锯机、横截圆锯机、平刨机、压刨机、铣床、磨床等。由于木工机械在其它机械行业中较通用,如铸造等 1.木工机械的常见事故 (1)手与转动刀具按触或与工件接触的伤害。由于木材强度低,材质软,加工省力,容易切割。木工机械的转速很高,通常为5000~1200r/min,因而,木工机械转动惯量大,难以制动,刀具更加锋利,操作人员易使手受到伤害。 (2)对于手工推送木料的机床,由于木料的缺陷(节疤、空道)加工缺陷(倒丝级)会使切割阻力发生突变;由于木料过短、窄、薄而没有足够的支承部位。操作者姿势不正确,当木料受冲击,震动而弹跳、侧倒或意外开裂时,操作者推动对木料控制,致使推压木料的

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及防护

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及防护 摘要:变电所电子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大,应当引起重视。采取分区、分级,重点防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雷击防雷电子设备变电所 一前言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其遭受雷击危害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变电所内电子设备,依附于处在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更大。且采用传统防雷措施,其防护多有不当,应当引起重视。 二雷击危害的几种方式 2.1 雷的直击和绕击 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如果途经变电所的避雷针或地表其它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闪电开始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突出物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kV/m时,则该突出物将容易受到直击雷。原因是高为h的避雷针可影响雷云单体向下的始发先导发展方向的半径,用公式表述为: R=16.3h0.61m 。该式还表明,地表安装独立避雷针后,将会在其附近出现大量的散击,甚至对避雷针进行直击,对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进行绕击。[1] 一次雷击主放电一般为几万安培到十几万安培。瞬间高热和电动力,会造成混凝土杆炸裂,小截面金属熔化,引起火灾和大爆炸,金属导体连接部分断裂破损,建筑物倒坍,电气设备损坏。 2.2 雷电反击 直击雷电流通过地表突出物的电阻入地散流。假如地电阻为10Ω,一个30kA的雷电流将会使地网电位上升至300kV。如果受雷击变电所输电线路来自另一个不同地网的变电所,那么上升的地电位与输电线上的电位将形成巨大反差,导致与输电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的损坏。不仅仅是输电线路、动力电缆,凡是引进变电所的金属管线都会引起雷电反击。 另一种雷电反击,对变电所的电子设备危害也不容忽视。雷电流沿变电所的接地网散流,支线上的雷电流和各点电位差异很大。连接在不同等电位地网上的电子设备。如果其间有电信号联系,那么超过其容许承受能力的地电位差将导致设备损坏。 2.3 感应雷 直击雷放电的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方式向四周辐射,导致设备过电压放电,则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