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情境热的冷思考(师道)

对情境热的冷思考(师道)

对情境热的冷思考(师道)
对情境热的冷思考(师道)

对“情境热”的“冷思考”

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姚冬梅

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课程标准教材对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决一些问题。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情境创设几乎成为数学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几乎所有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是从情境引入,老师们对情境创设是“爱你没商量”。事实证明,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将是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然而,个别老师把握新课标理念的偏颇,为了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而绞尽脑汁地“捏造”,片面追求情境的趣味性,只注重表面的热闹导致情境创设“过度”现象,显然悖离了课改理念,也远离了数学的本质,更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有些新课程标准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也有些不妥。下面选择几个典型案例谈谈个人看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情境创设应符合生活实际

案例1、“脱离现实”的情境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的内容“小数点搬家”(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提供如下情境图:(三幅主题图)。对主题图的作用,教学用书上这样说:教材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通过价格的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生动地说明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师一看就犯糊涂:难道有4角、4分的快餐?而且从4元降低到4角,再到4分,现实中有这样降价的吗?教材主题图中店门口三块价格牌上的小数分别是:4.00、0.40、0.04,粗看的感觉是三个数字的位置在变,而小数点的位置却没有变,而从4.00到0.04是小数点在搬家,还是“4”在搬家,或是“0”在搬家,如果放开让学生去探究还真是说不清理不明。其实老师们都觉得教材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内容虚假,严重脱离生活实际,而且不利于学

生的探究。小动物和童话世界固然是孩子们的最爱,学生也喜欢卡通形象,但并不因此一定能使知识的学习更轻松,更容易。相反这样的编写可能带来荒谬、牵强、脱离实际,还容易误导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参考了李毓佩教授写的“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教学本课时我把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做成课件,化静为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思考: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实际进行设计,低年级偏于游戏化的富有童趣的情景,高年级偏于实践。要针对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尽量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因为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所以教师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有时要进行适当改变。应该允许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改造情境图、重构情境图、不用情境图。教师应因地、因时、因情、因学生地独立处理教材,不把情境图当教条。如:教材呈现的春种秋收等内容,农村孩子耳熟能详,城市学生则知之甚少;同样,公

园超市等场面,城市孩子习以为常,农村学生则一知半解。这样就加大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陌生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改变内容呈现的情境,选择生活气息浓厚、学生喜闻乐风的熟悉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来说创设生活情境的素材,学生经历过的比听说的有效;发生过的比未发生的有效;今天发生的比昨天、前天的有效;新奇的比普通的有效,有效的生活情境应突出它的时代感、典型性、新颖性和冲击力等特点。同时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都很注重它的现实性、针对性、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还要注重它的简约性。复杂、冗长的教学情境不仅会模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游离于数学问题之外,而且无形中会挤占探讨重点问题的黄金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情境创设应突出教学重点

案例2、“喧宾夺主”的情境

在“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有位教师一开始运用课件展示由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精美图案:天安门城楼、房子、小汽车、飞机、树等,然后展示我国剪纸艺术作品,很快又投影出本地几个标志性建筑,接着教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接着全力渲染所在市的旅游胜地,带领学生观看本市旅游景点的录像,镜头所及的是山青水秀,花红叶绿、寺塔辉映……在学生禁不住赞美与感叹时,录像定格在景点中的宝塔、寺庙、蝴蝶等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图像上,教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美在哪里?有什么共同特点?而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仍旧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留连于旅游美景中……

思考:

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换来的却是学生纷飞缭乱的思绪,本来只需寥寥数语就能概括出的“情境”,却因掺杂了过多的“美丽画面”使学生一直纠缠于情境中的非数学信息,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问题的呈现,学生被一些无关因素吸引过去了。教师的意图是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但仅仅是为了揭示课题用去了大量的时间。本课例教师大费周章地播放录像,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新知教学的探究时间无法保证,而且使一些本来就容易分心的学生注意力转移,长时间去思考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话题。这样的情境不仅冲淡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学效

率自然就降低了。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决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

案例3、“冗长繁琐”的情境

五年级“购物策略”中有一道这样的习题: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小林和爸爸妈妈去逛街,发现有两个超市里同一品牌商品原来的销售价都相同,但现在各自推出优惠:

小林应该建议爸爸妈妈去哪个超市购物?为什么?

这道习题煞费苦心地创设了一个购物情景,冗长的叙述,表达了让学生在日常购物中要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计算的目的。但归结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开始糊涂了:到底去哪家超市购物好呢?这其中的规律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根本无法解决。(本题要分类分析购物的钱数与优惠钱数,再得出去哪家超市实惠)思考:

情境创设的呈现要与课堂实际相符,为数学知识学习服务,力求简洁明了,切勿繁杂缤纷。审视反思课本以及配套练习上的习题,存在一些片面追求“生活化”的时尚误区。

三、情境创设应紧扣教学内容

案例4、“生成过泛”的情境

有位教师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创设了以“乌鸦喝水”故事进行导入,并配合多媒体课件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讲完故事后,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热情高涨、观点异彩纷呈……我们看到有些教师的课堂上经常出现一种怪现象:教师把课件一展示,教室里像沸腾的油锅,学生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的,都争着要回答。教师忙得团团转,喊这个学生,叫那个学生,还要点评学生的发言,学生无边无际的说些想法,转来转去不能切入主题,出现“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尴尬场面。

案例5、“游离目标”的情境

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认识钟表”一课,在认识钟面时,让学生观察小组

内自带的钟表,学生各自拿出各式各样的钟表,有的形状象小猫、小兔、小熊的,有的一按按钮开关就发出悦耳声音的,有的放在桌面上会不停地点头或摇动等等,学生看到这么多奇异的钟表非常兴奋。然而当汇报交流时,学生由于刚才的兴奋点都集中在钟面外型和功能上,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能把钟面指针、数字、大格、小格说全面的,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是热闹的,但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却被亮丽形式所淹没,本末倒置,游离目标。此类“情境”所能给学生的,除了肤浅的视觉刺激,就是浮躁的学习心态。

思考:

新课程标准教材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情境之中,教师在教学中也挖空心思地创设各种新颖有趣的情境,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问题的呈现。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情境激趣,在教学情境上大做文章,造成学生往往只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感兴趣,却很难从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影响数学课的实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当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

二、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

三、以情境素材的合理选取为前提。

创设的情境运用到数学之中是为了数学学习服务,因而要做到:现实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

(完整word版)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记 (2)

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习笔 记 瓦马乡中心小学左树春 一、重视创设课堂情境的意义 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 主要形式,搞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 学技能的关键。而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师生间情感的融洽 交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 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 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问题上来,为 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 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问题情境是情感环境和认知环境的综合体,好的教学环境总 是有丰富生动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 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二、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六、1、全程性原则 七、情境创设往往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因而有人误认为创设 情境就是新课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出新课。事实上,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功能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引入新课,情境 不仅应在讲新课前发生作用,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激

发、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 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学情境可以在教 学的全过程中来分阶段进行创设。 八、2、发展性原则 九、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 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有关的情境过程。这往往能有 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去。情境创设不 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 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问 题,形成新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水平。创设得当的教学情境应 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 固和发展,还应该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有利于学生 间相互合作。 十、3、全面性原则 十一、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蕴涵着促进 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应该仅仅满足某 一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 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又一个问题情境,一步一步地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 思考从而留下深刻印象。 十二、4、真实性原则 十三、教学情境具有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其真实性才是认知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保证,而实践性才是真实性的最

考研的利弊

考研 弊:研究生毕业后,毕业压力仍在,而且有了更为年轻的竞争者,压力越加沉重;虽然从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扩招如此快速的增长不可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毕竟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义务教育。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3.扩招致使培养质量的下降。 考研热带来了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学校利用时下人们考研的热情,或出于保硕士点、博士点的考虑,或为了提高本校、本学院、本系的研究生比例,不顾社会需求,盲目扩招,而相应的培养条件和管理制度却没有及时跟上,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差。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下,有的专业一个导师名下的硕士、博士生竟有十几到二十几人不等,甚至出现了三年内见到导师的次数屈指可数,有的导师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学生,谁是他的学生等严重现象。导师负担过重,无暇对研究生加强指导,这也造成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4.加剧了研究生就业难题的解决。 很多人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水平,然而研究生扩招后带来的必然社会问题就是学历贬值,就业仍旧是个难题。社会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重心逐步上移,这使很多研究生从事原本一个本科生足够胜任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 5.“考研热”带来的其它社会影响。

(完整版)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永胜县星湖中学子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创设情境要顺应学生年龄特征,其次创设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启动探究。在新授内容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促进认知,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在课的结束时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创设情境后教师适时组织引导,教师可以及时的提炼问题,也可以精心的组织活动。第四、创设情境要精心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情境空间。首先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和发表不同程度的见解。其次,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促使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 关键词:情境建构主义课程标准有效 正文: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因此,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情境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突出地加以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位的,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生的参与。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情境创设 ① 的形式是多样的,讲故事、做游戏和比赛等情境形式的恰当使用都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但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不同,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变化。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更应用学生熟悉的,且比较容易引入课堂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同时,再充分注意到颜色、声音、动作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就能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其年龄特征的情境。如教加减法,就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每张桌子上都用粉笔画一个小圆圈,让学生同桌每人将这5个棋子,往圈里扔一次,(教师先演示),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个,然后根据每次圆圈内、外棋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做的快的可再扔一次,看哪个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到学生反馈时,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就全部呈现出来了。接着再让学生玩“伸手指”游戏,再从发现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石头(0)、布(5)0+5=5;剪子(2)、布(5),5-2=3等。在学生“玩”中学习了加减法知识,整节课活而不乱,学生兴趣高涨,既发现并解决了数学问题,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除了做游戏外,如讲故事、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也是比较能被低年级儿童所接受的。 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统计初步知识”,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先创设一个情景:“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十字路口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学生开始看录像,个个聚精会神的进行统计,可是汇报时,却发现几乎没有相同数据,于是学生主动开始寻找原因,接着就有学生提出能否多放几遍或者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就有学生提出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同学们恍然大悟,马上自动组成小组,立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考研热背后的冷思考 近年来,“考研热”逐渐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自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超过百万以来,考研大军逐步壮大,2005年120万,2006年127.5万,在经历了2007、2008、2009的三年下降之后,从20XX年起,考研人数强势反弹,20XX年140万,20XX年151万,20XX年更是达到史无前历的165.6万,考研人数历史记录不断被刷新。然而,令人尴尬的是,虽然“考研热”高烧不退,硕士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却年年下降,数据显示,从2005年起,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而且2009年和20XX年,硕士生的就业率连续两年均不及本科生。 图表1 97-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与招生情况表 97-08年考研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比例统计 年份 报名人数(万) 录取人数(万) 报录比例 2008 120 39 3.0:1 2007 128.2 36.4

2006 127.12 40.28 3.2:1 2005 117.2 32.494 3.6:1 2004 94.5 33 2.9:1 2003 79.7 27 2.9:1 2002 62.4 19.5 3.2:1 2001 46 11.05

2000 39.2 8.5 4.6:1 1999 31.9 6.5 4.9:1 1998 27.4 5.8 4.7:1 1997 24.2 5.1 4.7:1 此一现象的原因不妨从两方面来找,一是考生自身心态方面。职业发展不明朗,对自身的未来缺乏明确的目标规划,单纯为回避就业压力、提高文凭或是满足虚荣心等而考研,结果两三年研究生读下来,走出校门却发现外面的世界已换了新天地。在择业时,没有本科毕业生年龄优势和闯劲,又缺少博士毕业生的高学历和社会经验,昔日的天之骄子最终沦落为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夹心层”。看着昔日的同窗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初中一线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在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理念有着深切的体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情景创设,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做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并通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一.为什么要在初中物理复习课(综合试题)中创设情景 1.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是相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要素:情景、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物理情景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要的要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达到“以乐促智、以事喻理”的目的,使教与学有机的结合。 2.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而且要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把有意认知和无意认知统一起来,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又精神放松、轻松愉快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点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尤为强烈。因此,在教学中由教师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体探究。这样突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满足了学生探索、研究、发现的心里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体验成功,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与教有效的结合。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的教学方法通常起始于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问题和现象,而不是从那些超出了他们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范畴的抽象概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主经历某种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例如观察、实验、解释、分析、概括、交流等),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规律形成的过程的体验,“用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使学生在物理课上形成很强的“主人翁” 意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是每位物理教师的职责。 4.综合试题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由此综合试题具有文字多(抽象),涉及的知识点多,与数学学科结合紧密,解题难度大。由于各方面能力要求高,因此在综合试题的复习课上呈现的状态是:教师卖劲的讲,学生费劲的听,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遇到综合试题时:拿到试题后读不懂题——情景无法再现;解题无从下手——规律、公式不知如何应用,没有解题技巧;盲目主观臆断——思维定式。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创设情景----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 1.综合试题中情景再现的对策

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 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据此,作为刚进大学的我们就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考研所持的看法及自身的认识。获取当代大学生有关考研意向方面的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大学生、学校、有管机构提供有效的信息。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我们小组特对昆明市各大本科院校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调查是由我们同学承担,经过几周时间,我们完成了对本科在校的大学生的调查。 三、调查方式: 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在随机进行的调查中,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因为样本容量较少,造成的数据准确性不强,所以很多地方还是欠佳。 四、调查时间: 2012 年3月 五、调查结果分析: 以下是对我们小组对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简 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考研热”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实践者: 学院: 班级: 实践主题:常怀感恩之心,回报父母恩情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正文 (一)摘要:考研,在当今逐渐成为类似与高考的考验,而“考研热”也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以听见关于考研的讨论。而在近这十年里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增长了将近100万,每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在不断增加,考研的规模不断地扩大。 眼下的“考研”,到底带给我们什么······ (二)关键字:考研原因考研态度考研过程考研形势 (三)活动内容 现如今考研逐渐成为一个市场,各种考研辅导机构相继出现,今年暑假我在考研辅导机构进行了了解与实践。 考研的原因 1.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生的地位与日剧下,而客观的现实表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同学一方面是在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在逃避现阶段的就业压力。可以说抱有此种考研目的的同学不在少数。江同学:考研,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如果毕业有好的工作,我会放弃考研。张同学:现在大学生学历低了,以后发展起来,还得需要研究生学历。 2.提升专业素养,从事专业研究。一部分同学想要从事于本专业的研究工作,希望做出一定的成绩,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们寻求更高的目标,能够站在学术的最前沿,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有别于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彭同学:我就想高研究,发明创造出我的东西。至于工作暂时没有考虑。李同学:我想提高专业的知识,想在大学任教,对于学术有着很高的要求。 3.没有目标,盲目考研。此类同学占很少的一部分,考研只是他们的一种经历。家里希望其考研,自己想总一个过程。丁同学:我还没上够学呢,反正家里也要求,考考研就考呗。 我认为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人才,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其目的性也有了不同,甚至出现了不必要的扭曲。我们要正确面对考研。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创设教学情境的作用 凡是愉快的、有效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们为了体现新理念,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安排了大量课堂活动。但实质上,有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真实性;有的活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无法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还有的流于形式,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为活动而活动……在这些课堂中,学生对活动所呈现的“生活”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活动的有效性,讲究活动的真实性,注重情境创设在思品有效性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与境统一方为情境。 创设好的情境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从何而来?创设恰当的情境不失为一种良方。好的情境教学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师生双方达到和谐统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好方法,它能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式说教,使教学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时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使教与学更加协调,能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紧张心理,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情境法、问题情境法、媒体情境法、故事情境法、主题讨论法、课外阅读法、诗歌名言法。方法的选用因人因时而异,同时也要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定。 1 、活动情境法。即结合教材知识点把学生带入社会,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在课堂上开展情境展示活动。如: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制度》一目题时,由于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起来显得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到村镇社区调查各种所有制经济实体的投资兴建情况、人员组成模式、生产经营状况、上缴税收及工资收入情况等,让孩子们初步感受各种所有制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回到课堂再分小组交流活动情况,老师最后作知识小结。这样孩子们兴致很高,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他们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2 、问题情境法。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如教师在新授九年级思想品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目题内容时可以拟出以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①请你列举出当前的新科技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影响②从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你有什么感想呢?此时,学生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

创设冲突问题情境

创设冲突问题情境,提升教学有效性 摘要:提升课堂有效性是我们教学的不懈追求,创设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这是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也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 关键词:冲突情境;教学有效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论的重要理念。作为主体的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自我探究、合作提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实现却是我们教学中最大的困扰。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否愿意学,是教学过程是否有效的首要条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源于他们认知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欲和好奇心,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收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可教学时刻”,以激励学生认知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期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我认为关键就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否有效地创设了问题情境。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什么样的问题情境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呢?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冲突情境创设的实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冲突情境,营造可教学时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营造“可教学时刻”离不开创设值得探究又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如意外的情境,选择的情境,冲突的情境,反驳的情境等。认知心理学认为,最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方法是将学习者放入具有冲突的情境之中。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使其产生矛盾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探究的冲突问题情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产生学习期待,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兴趣,主动的进行知识的获得,并且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积极发展,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即从具体走向思维。 另外,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效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冲突情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面拓宽,各种背景知识丰富,关注人生及社会问题,并渴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把握社会热点,努力寻找与生活结合点,创设冲突、矛盾的情境,以此引起学生的思想冲突,激发起内在动机,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认知兴趣,使学生在探讨交流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获得感知、获得体验、获得真知。为此,冲突问题情境的选择,还要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社会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时,我除了精选社会生活中与人为善的感人事迹也立足学生实际融入学生身边的实例,更是根据当

创设教学情境,升华思维品质

创设教学情境,升华思维品质 创设教学情境,升华思维品质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中万永良 213172 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换的场域,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产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的生长点,更是教材走向心理、思维不断升华的载体。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好比是一点鲜活的跳动着智慧之焰的星星之火,它将点燃整个45分钟的课堂生命,点燃学生对学习的满腔热情。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既回应了《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应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要求,同时又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升华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主动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拓展其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其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认识百万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百万分之一的大小,教材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天安门广场的面积约为44万米2,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的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我认为:对于绝大数学生来说,没有到过天安门,对44万米2根本没有概念,对它的百万分之一也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觉得教材的这一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至少是不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对感受百万分之一意义不大。为此,我将它换成了另一个情境:“同学们,我们教室面积的百万分之一有多大呢?有三位同学是这样说的,甲说:大约能容下一只老鼠;乙说:大约能容下一只蜜蜂;丙说:不,大概只能容下一只蚂蚁;你赞成谁的观点呢?”学生刚开始争论不休,但基本是赞同乙或丙的观点,这说明学生是有直观的数感,然后,我就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用目测、步测的估测方法并结合适当计算,得出教室面积的百万分之一大约是六十几平方毫米,这时,我再问学生,六十几平方毫米相当于我们手上哪一部分的面积呢?大概是小指指甲的面积,所以只能容下一只蜜蜂。由于这一情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学生比较容易接纳,从而大大地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论文 有关考研热的冷思考 一、日益升温的考研热会不会导致又一次“黑色7月”?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若与1991年的8.7万人相比,净增3.5倍之多。那么录取数是多少呢?1997年为4.93万人,1998年为5.82万人,1999年为6.89万人,2000年为9.53万人,报录比分别是4.81,4.78,4.44,4.11,也就是说,尽管我国的研究生录取数逐年上升,2000年上升幅度最大,高达12.85万,比上年增长39.32%,但录取率则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的录取率更是下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录取率仅为20%略强。这与逐年上升的高考录取率呈相反态势。2000年的高考录取率便已达到应届高中毕业生的73.2%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信息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3期,第7页。。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考研竞争之激烈绝不亚于高考。 考研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仅从其直接影响观之,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影响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由于考研竞争的激烈,相当比例的本科生自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实施考研计划。或租房子以自成一统,埋头苦干我校附近三个村庄的空房近几年来每到下半年便全部租完;或摒弃一切课外活动包括必要的体育活动和人际交往,整天沉溺于考研的相关功课。我校图书馆的几间阅览室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段时间里,五点钟以前座位就占完了。经笔者了解,全都是准备考研又无力租房或无房可租的同学。该图书馆出于对学生健康的关心,不得不把开门的时间推迟到6点钟。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打听、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专业和导师,因此大三、大四的正常学习必然会受到冲击。不仅如此,这种影响的范围还有向前推移的趋势。从我今年行将高考的女儿及其同学中,笔者了解到不少本校子弟中的高分者纷纷放弃报考外校的打算,拟报考本校。原因是到时候考研免得租房子。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其二,与素质教育相冲突。由于研究生录取时,一般是按照分数的高低依次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本科教育中仍存在的应试教育弊端,与素质教育相悖。事实上,考研生中普遍存在着与考研有关的课程就多投入一点,与此无关的课程则敷衍了事的现象。为挤上这辆高峰车,考场作弊现象也频报媒体。在2001年的考研中,仅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便处分了83人注:《湖南83人考研作弊》,《长江日报》,2001年3月22日,第4版。。 其三,对已毕业的本科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境较好或毕业时未找到理想单位的已毕业离校的学生,如同高考复读一般,在家专事复习,以备来年再战,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用在重复的记忆上。以上海为例,“今年申请‘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已从去年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考研究生、出国留学是‘不就业’族

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景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前提。 所谓情景,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的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有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才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将要学的知识技能渗透进轻松的氛围、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走进课堂。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无穷的想象行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中的情境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在刚上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然后直接播《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创造一种神秘的情境,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无穷的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走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子,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的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教学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性,为学生创设想象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地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了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时的心情如何,学生说很愉快,但当自己被捉住时会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考研调查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教学单位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班级城规14-1 学生姓名王昕昕 学号 1404080116 指导教师赵桂玲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度过丰富多彩的四年大学生活,同学们都开始计划自己今后人生的前行的方向。大学毕业之后是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成了同学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中国考研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进入更高的学术平台继续深造,这是很多大学生考研的初衷,但是根据社会资料显示,现如今的考研大军中许多考生考研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继续深造自己。因此,我们小组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5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当面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大学生考研调查,希望可以了解我校学生考研的情况。也为更多想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 关键词:考研目标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学生在其毕业后, 考取研究生, 向着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 为国献力,是其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若想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教学中创设情境这个环节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情境呢,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 趣味情境的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生活。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小学数学教学的呈现形式必须从直接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走出来。要紧扣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问题源于某种情境,而生动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则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例如,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可以设计“猫抓老鼠”的游戏:每一轮选1人为“猫”,6人为“老鼠”。活动前先 让“猫”观察1分钟,蒙上眼睛,然后由学生指出某只“老鼠”的前后(或左右)各是谁,再由“猫”猜出“老鼠”的名字。该游戏极富童趣,每当猫“捉”到老鼠时,教室里是一片欢腾,学生的参与程度之高可想而知。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动态、新奇”的事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实用、富有挑战性”的内容所吸引。只有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悬念情境的创设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创设悬念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主动参与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时,我让学生随便报一个数,马上就能说出它们能被几整除,经同学们“验证”后感到大惑不解,纷纷要求我道出其中的“奥妙”。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我便告诉学生,“奥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于是,我创设的“情境”为新课顺利地进行铺设了一条通向新知的桥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别致新颖、富有悬念的情境,则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目标情境的创设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西乡县察院街小学黎琼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探究,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氛围、一种探究的情境。而发学生好奇心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 (一)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我想课题就是问题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我在教学《猎人海猎布》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当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几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猎人海猎布做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读者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我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便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探究精神,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学生有了要想解决的问题,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情趣就很弄厚。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我为学生创设的情境是:同学们,当你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什么? 生:我想知道题目中的《再见了,亲人》是谁与谁再见?生:我想知道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生:我想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我想知道再见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情景的? 师:好!同学们想知道那么多的问题,说明大家很会动脑想问题,那么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读课文,你一定能解决自己想明白的问题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生:老师,我经过自读课文,知道了课文是写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说再见,课题中的亲人指的是朝鲜人民。 生: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离开朝鲜了,朝鲜人民在依依不舍送别。 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