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生真题大题思考题--重要

动生真题大题思考题--重要

动生真题大题思考题--重要
动生真题大题思考题--重要

1 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名词解释:细胞、原生质、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连接、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膜包围着的、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最小原生质团。

原生质:细胞内所含的生活物质

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第二次分裂开始说经历的全过程,包括一个有丝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

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的转变为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细胞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重要的组织方式。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是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形成的特定连接。

组织: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细胞间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结构,执行一定的生理机能。

器官: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如眼、耳、胃、肠、心脏等)

系统: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动物的个体具有多个执行不同功能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动物不同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了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

2.生命的基本特征和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与进化、应激性及活动性、

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水、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无机盐

3.动物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紧密连接:将相邻细胞的质膜密切地连接在一起,相邻细胞膜之间不留空隙,细胞外的物质不能通过。如肠壁的上皮细胞

桥粒连接:上皮细胞间的一种很牢固的连接方式,呈斑块状结构的桥粒与细胞质溶胶中的中间纤维连接,间接地连成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相互连接成骨架网。

间隙连接:两个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很窄,有一系列的通道贯穿在间隙之间,细胞质通过细胞之间存在的间隙相通。

4.区别: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异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细胞:具细胞壁(蛋白质、磷脂、脂多糖和黏肽);细胞质中没有众多细胞器(只有有些有核糖体);核区(又称拟核)无核膜也无核仁。

真核细胞:细胞核被核膜所包围,并有明显的核仁;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管和微丝等。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异同:

构成动物和植物机体的细胞均有基本相同的结构体系和功能体系。很多重要的细胞器和细胞结构,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和细胞膜、核膜、染色质、核仁等,其形态结构与成分都相同,功能也一样。但植物细胞另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与细胞器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大液泡与叶绿体及其他质体。

5.掌握动物的基本组织类型、结构和特点

上皮组织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紧密连接,细胞间质很少

结构:排列方式有多层、单层;形状主要为柱状、扁平状;很多上皮细胞的表面有纤毛、鞭毛等结构。

类型: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感觉

结缔组织

特点:有发达的细胞间质,细胞分散在间质中

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由排列疏松的纤维与分散在纤维间的多种细胞构成,纤维和细胞埋在基质中,充满在器官内部的间隙中;致密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少,纤维多且致密;弹性结缔组织——由平行排列的弹性纤维组成;网状结缔组织——主要的纤维互相交织成网状纤维;脂肪组织——聚集了大量脂肪,细胞核与细胞器被挤到一侧;血组织——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软骨——细胞间质坚固而有弹性,有发达的胶原纤维;硬骨—

特点:由肌细胞组成

结构:平滑肌——细胞梭形,只有一个核;横纹肌——多个核,核附在细胞膜下面,细胞质部分主要为肌纤维所占据;心肌——纤维有分支,分支相互连成网状

神经组织

特点: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结构: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接受刺激的树突和输出冲动的轴突组成

2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

1.举例说明卵裂和囊胚的基本形式

卵裂的基本形式:

完全卵裂:等裂——卵黄较少、分布较均匀的海胆、文昌鱼等的卵;不等裂——卵细胞内卵黄分布不均,如海绵动物、蛙类。

不完全卵裂:盘裂——卵黄物质多,细胞质和核集中于卵一端,分裂仅限于卵一端.,如乌贼、鱼、爬行类、鸟类;表裂——大量卵黄集中在中央,分裂只限于卵表面,如昆虫。

囊胚的基本形式:

腔囊胚、实心囊胚、表面囊胚、盘状囊胚

2.原肠形成方式

内陷、外包(一些软体动物和两栖动物)、内转(盘裂的卵)、分层(某些水母属水母)、内移

3.中胚层(体腔)形成的方式

体腔囊法(肠腔法):在内胚层的背面,向外突出囊状突起,脱离内胚层形成成对体腔囊,形成的体腔叫肠体腔,如棘皮动物、毛颚动物、半索动物及原索动物

裂体腔法(端细胞法):胚孔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有一端细胞,分裂成团——中胚层细胞,细胞团在内外胚层中间延伸,形成两条索状中胚层,中间裂开,开成的体腔叫裂体腔,如原口动物。

4.简述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受精——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神经胚的形成(脊索动物)——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

3 动物类群及其多样性

3.1动物的分类和系统的发生& 3.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重点:

1.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包括对称类型、分节、体腔类型、头部形成、骨骼化

3.3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动物门

重点:

1.原生动物的进化地位:

原生动物是自然界中最原始、最简单的动物类群

2.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

2)具备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光合自养性营养(植物性营养)、吞噬性营养(动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3)具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3.原生动物的营养、运动、生殖、水分调节和排泄

营养:3种营养方式

植物性营养(鞭毛纲中具有色素体的种类,如绿眼虫);动物性营养(如草履虫);腐生性营养(如各种孢子虫)

运动:

具有鞭毛或纤毛这类固定的运动胞器,靠鞭毛或纤毛在水中有规律的摆动,借水的反作用力使虫体运动;

没有鞭毛或纤毛,靠伪足运动,肌动蛋白丝在肌球蛋白丝上滑动形成伪足运动。

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眼虫纵二裂;草履虫横二裂);出芽生殖(如夜光虫);裂殖生殖(也称复分裂,多见于孢子虫纲);孢子生殖(如疟原虫);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同配生殖—有孔虫、某些鞭毛虫;异配生殖—群体鞭毛虫,如团藻);接合生殖(纤毛虫P49)

水分调节和排泄

伸缩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经收集管送入伸缩泡,通过虫体固定开口排出体外);渗透(通过细胞表面扩散)

4.原生动物门的分纲情况

鞭毛纲成体有1到多根鞭毛;有三种营养方式;无性生殖为纵二裂如绿眼虫、团藻、夜光虫、锥虫、利士曼原虫

肉足纲具有伪足;异养生物;多数自由生活,有的有“骨骼“如痢疾内变形虫、太阳虫、有孔虫、放射虫孢子虫纲寄生生活;无运动胞器,仅在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有鞭毛或伪足;有孢子期如疟原虫、单房簇虫丝孢子虫纲有极囊或极丝;寄生生活如碘孢虫、粘体虫

纤毛虫纲体表有纤毛、无性繁殖为横二分裂;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细胞核有大小核如草履虫、喇叭虫、车轮虫

5.自然界中的原生动物分布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原生动物是广泛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的微小生物,甚至在土壤、空气里也可以发现它们。营寄生生活的原生动物可以在很多植物、动物体内找到,寄生位置从植物的表面到内部汁液,从动物的体表、口腔、消化道到组织器官乃至血液中。

与人类的关系: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作为科学研究材料;确定地质年代,寻找矿物;原生动物疾病。

思考题

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

动物的基本结构机制包括对称类型、体腔类型、身体是否分节、头部形成、骨骼化。

2.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有哪些?

1)单细胞或单细胞群体,细胞内有完成各种生理功能的胞器

2)具备生物各种营养类型:光合性营养、吞噬性营养、腐生性营养

3)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生殖方式

3. 纤毛虫接合生殖包括哪些步骤?

① 两个体口沟面结合,小核分裂2次(后一次是减数分裂),大核消失,形成4个单倍体小核

② 3个小核消失,剩下一个在分裂成大小两个核

③ 两个体相互交换较小的核,与另一个和融合成合子,两虫体分离

④ 结合的核经3次分裂成为8个核,4个成为小核,4个成为大核,3个小核消失,剩一个分裂两次,

重提也分裂两次,并与四个大核配成4个新个体。

4. 绘疟原虫生活史简图

5. 说明原生动物的各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二分裂、出芽生殖、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包囊

有性生殖: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孢子侵入肝内细胞

形成营养体

裂殖体

裂殖体破出 裂殖子侵入红细胞进行

裂体生殖

小配子母

细胞形成

大配子母

细胞形成 在蚊胃腔内

形成小配子 在蚊胃腔内

形成大配子

受精 合子 卵动子 卵动子穿过胃壁形

成卵囊和子孢子

卵囊破裂子孢子入唾腺

3.4 无脊椎动物类群

3.4.1 中生动物门

3.4.2侧身动物——海绵动物门

重点

1.掌握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

皮层——扁平细胞、孔细胞;胃层——领鞭毛细胞;中胶层——变形细胞(生殖细胞、造骨细胞、营养细胞、星芒细胞)、骨针

2.掌握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受精卵——(分裂)16细胞期,8大8小——囊胚——逆转(动物极形成胃层,植物极形成皮层)——两囊幼虫——原肠胚——成体

3.了解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

身体由皮层和胃层组成,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此外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等方面也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显著不同,一般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枝

思考题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

海绵动物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在水中营固着生活;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具特殊的水沟系统;细胞没有组织分化;通常具有钙质、硅质或角质的骨骼;没有消化腔,只行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海绵动物仍然保存了领鞭毛细胞。从进化上来看,海绵动物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发生不一样,而且一直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现存的海绵动物与化石差别很小。

3.4.3辐射对称的动物——腔肠动物门

重点

1.腔肠动物主要特征

1)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

2)有组织分化

3)两胚层

4)有原始的肌肉系统(皮肌细胞)

5)有原始的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

6)有原始的消化循环腔(有口无肛门,细胞内外消化)

7)特有刺细胞

8)有世代交替

9)有泘浪幼虫期

2.腔肠动物于海绵动物的差异

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固着生活;不对称或辐射对称;体表多孔;两层细胞,无组织器官分化;有水沟系统;

发育中存在逆转现象。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有组织分化;两胚层;有皮肌细胞;有网状神经系统;有原始的消化循环腔,一个开口,进行细胞内外消化;特有刺细胞,有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有浮浪幼虫时期

3.概念:水螅型、水母型、世代交替、多态现象

水螅型:身体呈圆筒状,下端是用于固着的基盘,另一端是周围有多条触手的口。

水母型:身体呈圆盘状,突起的一面称外伞面,凹进的一面称下伞面,下伞面的中央有一个垂管,末端是口。

世代交替:一个物种表现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水螅型群体已出芽的方法产生单体的水母型,水母型以有性生殖方法产生水螅型群体,这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如薮枝螅、海水水母)

多态现象:一个物种在同一生活环境中,具有一个以上形态功能不同的个体(在腔肠动物的一个群体上,有生殖体和营养体之分,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有分工)

4.腔肠动物三个纲的鉴别特征

水螅纲群体或单体生活;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多数种类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两个世代,水螅型无口道;

水母型具缘膜;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生殖腺由外胚层产生。

钵水母纲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水母,不具缘膜,无水螅型或水螅型不发达;口道短;不具骨骼,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珊瑚纲全部为水螅型,无水母型,群体或单体生活,口道发达,大多数可以形成骨骼,生殖腺有内胚层产生,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消化循环腔内有隔膜。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腔肠动物出现了组织分化?

腔肠动物可分化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占优势,由它形成体内、外表面,并分化为感觉细胞、消化细胞等,另有多极的神经细胞。

2.举例说明何为世代交替?何为多态现象?

世代交替:水螅型群体以出芽的方式产生单体的水母型,水母型以有性生殖方法产生水螅型群体,这两个阶段相互交替,称为世代交替。

多态现象:在腔肠动物的一个群体上,有生殖体和营养体之分,它们在形态和生理上有分工。

3.4.4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扁形动物门

1.皮肌囊的结构如何?

皮肌囊:扁形动物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共同形成体壁,体壁包裹全身,就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又有运动的功能。

涡虫的体壁:表皮层——柱状上皮细胞,具纤毛、腺细胞、感觉细胞和成杆状体细胞;基膜——非细胞结构;

肌肉层——环肌、斜肌、纵肌、背腹肌

吸虫的体壁:表皮层——合胞体(表皮没有细胞膜分隔,而细胞核深陷入肌肉层之下,细胞本体有许多细小的胞质通道与表皮相连)和刺等;基膜;肌肉层——环肌、纵肌。

绦虫的体壁:表皮层——合胞体、微绒毛;基膜;肌肉层——环肌、纵肌、横肌

2.比较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神经系统

扁形动物具有梯状神经系统——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无神经节,前端有若干神经索、横神经构成的“脑“,发出背、腹、侧3对神经索。

腔肠动物据有网状神经系统,主要为多级神经细胞,神经传导为不定向,无神经中枢

3.原肾形排泄系统的结构

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末端是帽状细胞和管状细胞组成,称为焰细胞。作用:调节体内水分的同时起到排泄作用。

4.扁形动物中的寄生种类有哪些特征是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

环境条件——环境稳定、营养丰富、缺少氧气、腐蚀性强、受寄主器官排挤

形态上——运动器官、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消化道退化;角质膜、吸附器官、生殖系统发达,形成合胞体上皮

生理上——厌氧呼吸,产生更多后代,转移寄主,分泌抗寄主消化腐蚀的酶

5.为什么说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扁形动物身体开始形成两侧对称的体制,出现了3个胚层(具中胚层)在体壁和消化道之间没有体腔,充满了实质,身体出现了完备的器官系统(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形成皮肌囊结构;神经系统为梯状神经系统;

具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两侧对称的意义:明显的背腹、前后、左右之分;运动从不定向趋向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集中于身体前端;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准确;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进化到陆生爬行的先决条件。

中胚层的意义: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可以贮藏水分和营养;为内部器官系统的分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分化成肌肉层强化了运动机能,有效摄取更多营养,消化系统进一步发达,新陈代谢机能随之加强,促使排泄系统的出现,也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3.4.5具有假体腔的动物——线虫动物门、轮形动物门\、(腹毛、动吻、线形、棘头、内肛、铠甲、鳃曳)

重点:

1.掌握假体腔及其在进化上的意义

假体腔——受精卵经过螺旋卵裂,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后期中胚层与上皮的内层结合形成体壁,囊胚腔在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和肠道之间保留下来形成假体腔。

意义: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肠道与体壁间的空腔);中胚层有肌肉层,体腔液有压力,运动能力明显加强;体腔液简单的流动循环,更有效的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2.掌握线虫动物门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特征

有假体腔,头部不明显;体表有一角质层、无纤毛、具有感觉机能的乳突。体壁有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合胞体)和肌肉层(只有纵肌)组成。有口有肛门的完全的消化管(前中后肠);原肾型排泄系统(管型或综合腺型),无呼吸系统;雌雄异体、异形;神经系统有围咽神经环和神经索、神经节;感觉器官有头感器和尾感器,但不发达。

思考题

人蛔虫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点,并说明他的哪些特点代表了线虫动物门的特点?

体壁——角质层、上皮、肌肉层(只有纵肌)

消化系统——口、口腔、咽、中肠、直肠、肛门

排泄系统——一个肾细胞特化成管状结构“H”型,原肾管型

生殖系统——雄:单管型,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射精管,泄殖腔

雌:双管型

神经系统——围咽神经环和神经索

感觉器官——头感器和尾感器

3.4.6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软体动物门

重点

1.软体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①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三个胚层和真体腔

②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

③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④排泄系统是后肾型的,出现了开管式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

⑤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2.软体动物壳的形成

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外套膜边缘的三个皱褶中最外的褶可以分泌贝壳硬蛋白,表层形成角质层,再有外面的褶皱形成方解石结构,形成棱柱层(只有外套膜的边缘可以形成棱柱层,故棱柱层一旦形成则不再加厚),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均可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珍珠层可不断加厚。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外套膜;贝壳;开管式循环系统;血窦

外套膜:是身体背侧的皮肤皱褶向内腹面伸展而成,有内外两层上皮和两层上皮之间的结缔组织构成,内侧具纤毛,摆动可使外套腔内的水流动,利于排泄、生殖、呼吸。外套膜一般包裹了内脏团、鳃甚至

足。外套膜外侧表皮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贝壳。

贝壳: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其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壳基质,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形成。

由外向内分为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从心耳进入心室,由动脉流入组织间不规则的血窦,再从血窦经静脉回到心耳,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软体动物除头足类外

的循环方式即为开管式循环,其携带氧气和输送营养的效率不高。

血窦:微血管和部分动脉、静脉腔扩大,且无血管壁包围,成为器官组织之间的空腔,称之为血窦。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三个胚层和真体腔(次生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四个部分;通

常外套膜分泌有石灰质的贝壳;后肾型的排泄系统,出现开管式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种类

有担轮幼虫时期。

3.软体动物分为几个纲?比较这几个纲的异同

分为8个纲:尾腔纲、单板纲、多板纲、无板纲、掘足纲、头足纲、腹足纲、双壳纲

3.4.7分节的真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

重点

1.环节动物真体腔形成过程、与假体腔区别及其生物学意义

裂腔法形成真体腔:中胚层列出来的被中胚层所包围,体壁、肠壁均有肌肉,有体腔膜,有孔

假体腔中胚层只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肠壁仍是单层细胞,没有体腔膜,器官系统均游离在假体腔

内。真体腔具有体壁肌肉层也具有肠壁肌肉层,还有中胚层形成的一层单细胞体腔膜,体腔膜包围

在体腔内面及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以固定器官系统在体内的位置。

生物学意义:以裂腔法形成真体腔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构成了体壁,体腔内侧的中胚层

和内胚层构成肠壁,消化道壁有了肌肉,又有了宽阔的体腔,肠就可以自由蠕动,而不依赖于身体

的运动,大大加强了消化能力。发达的真体腔的形成对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等形成及机

能。也有很大影响。

2.同率分节及其进化意义

同率分节: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分节方式被称为同率分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

象。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运动更加灵活,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使动物的异率分节成为可能,对

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是十分必要的

3.环节动物排泄系统的结构

原始种类仍保留原肾型,多数为后肾型: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在体腔内表面生有鞭毛的喇

叭形,成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成为肾孔,此外还有排泄管和大

小肾管。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同率分节、真体腔、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后肾管、链状神经系统

同率分节:动物体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体节构成(外形分节,内部器官,如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和循环系统等也按节排列)

真体腔:由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所形成的空腔

疣足:是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是由体壁向外的扁平突起,一般体腔也伸入疣足中,疣足上有刚

毛。具有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表面富有毛细血管),感觉、运动的功能。

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织间隙。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形

成时残留的囊胚腔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分化,它比开管式循环系

统更能迅速有效的完成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后肾管: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表面有鞭毛的喇叭形,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

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比原肾管效率高。

链状神经系统:由脑(1对咽上神经节)、1对咽下神经节、连接脑和咽下神经节的围咽神经环,

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1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链状神经系统。每对神

经节还发出数对神经,支配体壁肌肉及疣足运功。还有外周神经有中枢神经发出神经纤维,分布

在体壁和各个器官;交感神经由咽上神经节伸出至消化管。

2.为什么说环节动物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环节动物具有以下特征:

①身体开始分节

②具有疣足和刚毛,肌肉发达

③具有真体腔

④出现原始闭管式循环系统,但无真正的心脏

⑤具有后肾管型排泄系统

⑥具有链状神经系统

⑦雌雄同体或异体,生殖腺来自中胚层的体腔上皮,海产种类发育经担轮幼虫期

环节动物由于有以上的一些主要特征,使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是高等

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特别是身体分节是动物发展的基础,而且有了刚毛和疣足,使运动敏捷;次

生体腔出现,相应地促进循环系统和后肾管的发生,从而使各种器官系统趋向复杂,机能增强;

神经组织进一步集中,脑和腹神经节链形成,构成链状神经系统,感觉发达,接受刺激灵敏,反

应快速。如此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向更高阶段发展。

3.同率分节及其生物学意义

同率分节: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这种分节方式被称为同率分节,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节现

象。

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运动更加灵活,同时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使动物的异率分节成为可能,对

动物进化中形成头、胸、腹和有关节的附肢等是十分必要的

4.闭管式循环和后肾型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

血液始终在血管和微血管中流动,不流经组织间隙。这些血管实际是真体腔形成时残留的囊胚腔遗迹。闭管式循环系统有了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分化,它比开管式循环系统更能迅速有效的完成

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输送。

后肾管型排泄系统是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表面有鞭毛的喇叭形,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环节动物的后肾管按体节排列,比原肾管效率高。

3.4.8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

重点

1.节肢动物的体壁结构

体壁包括外骨骼(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上皮细胞、基膜

2.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类型

①腺体——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代

谢产物主要是氨。(甲壳类的绿腺、颚腺,以及蛛形纲的基节腺)

②马氏管——有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游离在动物的血腔中收集血淋巴

中的代谢产物,位于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如蛛形纲、多足纲和昆虫纲。)3.昆虫的口器类型

咀嚼式(蝗虫);刺吸式(蝉、蚊子);虹吸式(蛾、蝶);舔吸式(苍蝇);嚼吸式(蜜蜂)4.昆虫的变态类型

无变态类型(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完全变态(有蛹期)思考题

1.与环节动物相比,节肢动物有哪些进化上的特征?

2.节肢动物的体壁结构如何?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有什么作用?

3.昆虫的口器主要有哪几种?最原始的口器的基本结构如何?

4.昆虫发育中的变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5.从生物学特征解释昆虫为什么能在地球上如此繁盛?

3.4.9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触手冠动物

3.4.10无脊椎后口动物——辐射对称的棘皮动物门

重点

1.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①成体五辐射对称,幼虫全部两侧对称

②一部分体腔形成了特殊的水管系统、血系统和围血系统

③骨骼全部起源于中胚层,由钙化的骨片组成

④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

⑤以肠腔法形成了中胚层和真体腔,原胚孔形成肛门,成体的口在原肠孔相对的一端形成。

2.海星外形及体壁结构

外形五辐射对称,身体由体盘和腕组成,口面中央有口,反口面中央有肛门,腕腹面有步带沟其中有管足,腕反口面有一个在间布带区的多孔的筛板,腕的顶端靠下有眼点。

体壁由外面很薄的角质层、表皮层(单层柱状上皮)和真皮层(表皮层下的结缔组织)、肌肉层、体腔膜组成

3.棘皮动物水管系统结构与功能

水管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包括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管足、吸盘、坛囊各部分组成。水管系统的体壁包括体腔上皮组成的内壁、肌肉层、纤毛上皮的外壁。水管系统内的液体是不与外界交换的。

功能:水管系统内的液体与海水等渗,管足可以伸缩,末端有吸盘,共同起着控制、协调系统内水流的作用,担负着运动的动能。

4.棘皮动物消化系统

组成:围口膜、口、贲门胃、幽门胃、幽门盲囊、直肠、直肠盲囊、肛门。消化管上皮有纤毛,腺细胞可分泌消化酶。(海胆有咀嚼器,即亚氏提灯;海参有呼吸树)

5.棘皮动物与脊索动物之间的关系

棘皮动物的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胚层的产生、体腔的形成,以及骨骼由中胚层产生等都与脊索动物有相同的地方,而不同于无脊椎动物。从成体口的形成和肛门的形成看也与脊椎动物相同,同属后口动物。

普遍认为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6.半索动物的进化地位

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但又有鳃裂及中空的神经,类似于脊索动物。从胚胎发育和具有鳃裂来看,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有亲缘关系。

3.5脊索动物类群

3.5.1最高等的动物门类

重点

1.脊索动物门共同特征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后口、分节的肌节2.海鞘逆行变态过程

海鞘变态期间,失去一些作为脊索动物应具有的特征:尾部连同脊索逐渐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鳃裂数增加。同时附着突起背面生长迅速,其他部位生长迟缓,使其内部器官旋转了大约90度。然后体壁分泌被囊素形成被囊。海鞘开始营固着生活。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3.文昌鱼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性和进步性

原始性和特化性:无头、无成对的附肢、无心脏、无集中的肾脏、有特化的口器

进步性:分解的肌肉、典型的脊椎动物式的血液循环模式、相当于肝的盲囊、周围神经的分开的背腹根、相当于脑下垂体的哈式窝

4.脊索动物门中亚门和纲的分类及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3.5.2低等的无颌脊椎动物——圆口纲

重点

掌握七鳃鳗的结构特点并能理解它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原始和特化:无成对附肢;无上下颌,具有口漏斗及角质齿;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肌节排列;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由鳃篮支持

进步而不完善:皮肤裸露;支持结构为脊索,但已有雏形的脊椎骨;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头骨原始,仅为脑下方的软骨基板;有集中的感觉器官;心脏已经分化;集中的肾脏

3.5.3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重点

1.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体形多为流线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盾鳞,体表具侧线,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获

得水的浮力,靠躯干分节的肌肉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动力,以鳃为呼吸器官

2.鱼鳔的结构和功能。

管鳔类:吞咽或吐出空气调节(鲤形目、鲱形目)

闭鳔类:不具鳔管,依靠鳔的红腺和卵圆区来调节气体的容量(鲈形目)

作用:减少自身比重的方式

3.淡水鱼和海水鱼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海水鱼

硬骨鱼类:体液渗透浓度<海水,失水;不断吞饮海水;肾脏排尿量少;多余盐分通过鳃上的泌盐细胞排出,肾不很发达

软骨鱼类:保留尿素和其它含氮化合物,血液含2~2.5%尿素;其体液渗透浓度>海水,获水;肾重吸收大部分尿素,肾发达

淡水鱼

淡水鱼类体液渗透浓度(02.-0.3g/L)>水(0.001-0.005g/L);水通过鳃进入;肾排水,发达,尿为稀尿;有用物质如葡萄糖、盐类被肾小管重吸收

4鱼类的骨骼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中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脊椎双凹形(躯椎、尾椎)

附肢骨骼——带骨(肩带、腰带)、鳍骨、鳍条、鳍脚

思考题

从形态结构上说明鱼类是适于水生生活的低等有颌脊椎动物

3.5.4由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重点

1.两栖类对陆地生活的适应完善和不完善之处

适应: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不完全的肺呼吸和不完全的双循环;支持和运动系统已基本具备陆生动物的模式;消化系统比鱼类复杂;感觉器官的改变

不完善:神经系统仍处于与鱼类相似的较低水平;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2.蛙的皮肤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3.蛙的心脏和血液循环路线特点

4.两栖类的主要类群、代表动物和主要特点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及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 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瓷环。压电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λ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 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 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 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 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 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 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 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 λ—lgT 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 答 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 实验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 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 求出所需要的值 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 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l=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 固= f 共2^4/11Q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 (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 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 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 降相同的温度差Δθ以及所需要的时间Δt,可 得各个金属在该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法二:通过实验,作出不同金属的θ~t 冷却曲线,在各个冷却曲线上过该温度点切 线,求出切线的斜率,可得各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4、可否利用本实验中的方法测量金属在任意温度时的比热容?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测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思考题]: ⒈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导通后的部分找出一点,根据实验中所用的电表,试分析若电流表接,产生的系统误差有多大?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答:如图5.9-1,将开关接于“1”,称电流表接法。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均有阻(设为R L 与R A ),不能严格满足欧姆定律,电压表所测电压为(R L +R A )两端电压,这种“接入误差”或 “方法误差”是可以修正的。测出电压V 和电流I ,则V I =R L +R A , 所以R L =V I -R A =R L ′+R A ①。 接入误差是系统误差,只要知道了R A ,就可把接入误差计算出来加以修正。通常是适当选择电表和接法,使接入误差减少至能忽略的程度。 由①式可看出,当R A <>R A ,应采用接法。 ⒉根据实验中所用仪器,如果待测电阻为线性电阻,要求待测电阻R 的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4%,若不计接入误差,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下限V min 和I min 应取何值? 答:根据误差均分原则,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量程进行计算.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预习思考题] 1、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中(教材P181图5.13--4),分光板G将光线分成反射与透射两束;补偿板G/使两束光通过玻璃板的光程相等;动镜M1和定镜M2分别反射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凸透镜将激光汇聚扩束。 2、简述调出等倾干涉条纹的条件及程序。 答:因为公式λ=2△d △k 是根据等倾干涉条纹花样推导出来的,要用此 式测定λ,就必须使M1馆和M2/(M2的虚像)相互平行,即M1和M2相互垂直。另外还要有较强而均匀的入射光。调节的主要程序是: ①用水准器调节迈氏仪水平;目测调节激光管(本实验室采用激光光源)中心轴线,凸透镜中心及分束镜中心三者的连线大致垂直于定镜M2。 ②开启激光电源,用纸片挡住M1,调节M2背面的三个螺钉,使反射光点中最亮的一点返回发射孔;再用同样的方法,使M1反射的最亮光点返回发射孔,此时M1和M2/基本互相平行。 ③微调M2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拉簧,改变M2的取向,直到出现圆形干涉条纹,此时可以认为M1与M2/已经平行了。同方向旋动大、小鼓轮,就可以观察到非定域的等倾干涉环纹的“冒”或“缩”。 3、读数前怎样调整干涉仪的零点?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物理实验全解 实验一霍尔效应及其应用 【预习思考题】 1.列出计算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n、电导率σ及迁移率μ的计算公式,并注明单位。 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电导率,迁移率。 2.如已知霍尔样品的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如何判断样品的导电类型? 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从工作电流旋到磁感应强度B确定的方向为正向,若测得的霍尔电压为正,则样品为P型,反之则为N型。 3.本实验为什么要用3个换向开关? 为了在测量时消除一些霍尔效应的副效应的影响,需要在测量时改变工作电流及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因此就需要2个换向开关;除了测量霍尔电压,还要测量A、C间的电位差,这是两个不同的测量位置,又需要1个换向开关。总之,一共需要3个换向开关。 【分析讨论题】 1.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按式(5.2-5)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大还是小?要准确测定值应怎样进行? 若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不完全正交,则测出的霍尔系数比实际值偏小。要想准确测定,就需要保证磁感应强度B和霍尔器件平面完全正交,或者设法测量出磁感应强度B 和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 2.若已知霍尔器件的性能参数,采用霍尔效应法测量一个未知磁场时,测量误差有哪些来源? 误差来源有:测量工作电流的电流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器件厚度d的长度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霍尔电压的电压表的测量误差,磁场方向与霍尔器件平面的夹角影响等。实验二声速的测量 【预习思考题】 1. 如何调节和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为什么要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 答:缓慢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面板上的“信号频率”旋钮,使交流毫伏表指针指示达到最大(或晶体管电压表的示值达到最大),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显示共振发生的信号指示灯亮,信号源面板上频率显示窗口显示共振频率。在进行声速测定时需要测定驻波波节的位置,当发射换能器S1处于共振状态时,发射的超声波能量最大。若在这样一个最佳状态移动S1至每一个波节处,媒质压缩形变最大,则产生的声压最大,接收换能器S2接收到的声压为最大,转变成电信号,晶体管电压表会显示出最大值。由数显表头读出每一个电压最大值时的位置,即对应的波节位置。因此在系统处于共振的条件下进行声速测定,可以容易和准确地测定波节的位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2.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是怎样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的? 答: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压电陶瓷环。压电陶瓷环由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发生机械形变时,会发生极化,同时在极化方向产生电场,这种特性称为压电效应。反之,如果在压电材料上加交变电场,材料会发生机械形变,这被称为逆压电效应。声速测量仪中换能器S1作为声波的发射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环片在交变电压作用下,发生纵向机械振动,在空气中激发超声波,把电信号转变成了声信号。换能器S2作为声波的接收器是利用了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空气的振动使压电陶瓷环片发生机械形变,从而产生电场,把声信号转变成了电信号。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附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1. 什么是测量误差,从形成原因上分哪几类?A 类和B 类不确定度指什么?试举例(比如导线直径的测量)计算分析说明。 测量结果和实际值并不完全一致,既存在误差。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A类不确定度: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一系列观察结果用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B类不确定度:用其他方法(非统计分析)评定的不确定度。 2. 就固体密度的测量实验来分析间接测量结果与不确定度。 3. 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读数显微镜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试具体各举一个例子详细说明这些仪器是如何读数的?另外,在螺旋测微器实验中,为什么要关注零点的问题?如何来进行零点修正呢? 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 游标卡尺: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不用管是第几条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

数.总的读数为毫米整数加上毫米小数. 读数显微镜与螺旋测微器类似 4. 图线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都是处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它们各有什么好处?如何进行?试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图线法简便,形象,直观。 逐差法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中仪器误差分量。 最小二乘法理论上比较严格,在函数形式确定后,结果是唯一的,不会因人而异。 5. 测量微小的形变量,常用到光杠杆,请叙述光杠杆的测量原理,并导出基本测量公式。 6. 迅速调出光杠杆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实验步骤,请具体说明操作的基本步骤。 (1)调整望远镜水平,光杠杆平面镜竖直 (2)调整望远镜与光杠杆平面镜高度相同 (3)沿望远镜外侧边沿上方使凹口、瞄准星、平面镜在同一直线上,左、右移动望远镜在镜子里找到竖直尺的像;若找不到,可微调镜子的角度,直到找到为止。(4)旋动望远镜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再旋动聚焦手轮,直到看清竖直尺的像。 7. 测量一个物体的杨氏模量,可以有很多方法。请说出拉伸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相应的测量公式。作为设计性实验,你能不能再设计一种测量方法,请具体写出该测量方法的实验原理和测量要点。 逐差法

最新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讲课教案

1、电磁感应【Q】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旋转的铝盘会对磁铁产生牵引力,发过来磁铁也会对铝盘有一个反作用力(磁阻尼力),这个阻尼力会影响实验精度吗?【A】并不会影响实验精度,且铝盘会以一个恒定的频率在转动!原因: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步进电机件。因此,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Q】大家是否发现在我们这个实验中,铝盘上面挖了六个小孔,你们认为这些小孔会对牵引力产生影响吗?【A】小孔会对牵引力产生影响,牵引力相比没孔的铝盘会变小;每一根铝丝两端都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铝盘就相当于多个电源的并联,但是由于小孔的存在,产生的电流可能不稳定,牵引力会有小幅波动,但是小孔并不是改变磁通量的“罪魁祸首【Q】测量磁悬浮力或牵引力时,永磁体的位置对结果有什么影响?比如正对着铝盘圆心与偏离角度的区别;还有永磁体靠近铝盘中心时所受的力与磁体位于铝盘边缘时相比,大小

如何?【A】做了几次试验,发现当磁铁在盘内较大距离时力不大,到盘边时较大,远离盘后减小。可推知力与磁铁到盘中心的距离是一个单峰的函数,有水平渐近线。【Q】大家想一下,如果那个轴承完全无摩擦,那么它的转速会无限增大吗?【A】【Q】如何改进??【A】此实验的磁悬浮力和磁牵引力装置应增加一个角度指针,因为我们在做距离和力的大小的关系试验中,每次都要将测力器杆取出,然后重新固定,这当中是不是会因为角度的不同产生较大的误差呢?所以可以增加一个角度小指针,来校正测力杆放置的方向,减免误差我们是准备加一个升降装置的,最好带刻度的。 1.测量磁悬浮传动系统的轴承转速时,测得的转速不是很稳定,而转速的测定时以一定时间内通过轴承的光束的个数为依据的。所以我建议增加轴承上计数孔的个数,这样测得的数目会增多,可以减小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所得读数会相对集中一些。 2.我做实验时的传感器支架稳定性不好,每次垫一个垫片测磁牵引力和磁悬浮力时,旋转的铝盘很容易擦到永磁铁。不仅如此,

普通物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一. 1求入时为何要测几个半波长的总长? 答:多测几个取平均值,误差会减小 2为何波源的簧片振动频率尽可能避开振动源的机械共振频率? 答当簧片达到某一频率(或其整数倍频率)时,会引起整个振动源(包括弦线)的机械共振,从而引起振动不稳定。 3弦线的粗细和弹性对实验各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选择? 答弦线应该比较细,太粗的话会使振动不明显,弹性应该选择较好的,因为弹性不佳会造成振动不稳定 4横波在弦线上传播的实验中,驻波是由入射波与反射波迭加而成的,弦线上不振动的点称为波节,振动最大的点称为波腹,两个波节之间的长度是半波长 5因振簧片作水平方向的振动,理论上侧面平视应观察不到波形,你在实验中平视能观察得到吗?什么情况能观察到,为什么? 答平视不能观察到,因为。。。。。。 6为了使lg入一lgT直线图上的数据点分布比较均匀,砝码盘中的砝码质量应如何改变?答每次增加相同重量的砝码实验 1.外延测量法有什么特点?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当需要的数据在测量数据范围之外而不能测出,为了求得这个值,采用作图外推求值的 方法,即先用已测的数据绘制出曲线,再将曲线按原规律延长到待求值范围,在延长线部分求出所需要的值使用时要注意在所要值两边的点要均衡且不能太少并且在研究的范围内 没有突变的情况 2.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答物体的固有频率和共振频率是不同的概念,固有频率指与方程的根kn1=4.7300对应的振 动频率,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固=f共11/4Q A2 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由其结构,质量材质等决定,而后者是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等于物 体基频时,使其发生共振时强迫力的频率 实验三. 1 ?为什么实验应该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 答:因为实验中的对公式 要成立的条件之一是:保证两样品的表面状况相同,周围介质(空气)的性质不变, m:强迫对流时m=1;自然对流时m=5/4;(实验中为自然冷却即自然对流)所以实验要在防风筒(即样品室)中进行,让金属自然冷却。 2.用比较法测定金属的比热容有什么优点?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优点是可以简单方便测出待测金属的比热容。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两样品的形状尺寸都 相同(例如细小的圆柱体);两样品的表面状况也相同;于是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变(即室温恒定),两样品又处于相同温度时,待测金属的比热容为: 3、如何测量不同的金属在同一温度点的冷却速率? 答:法一:测出不同金属在该温度点附近下降相同的温度差以及所需要的时间△t,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 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1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 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 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2?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 的平均值。 [实验三]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 1?什么是统计直方图?什么是正态分布曲线?两者有何关系与区别?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答:对某一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做n次重复测量,得到一系列测量值,找出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确定一个区间,使其包含全部测量数据,将区间分成若干小区间,统计测量结果出现在各小区间的频数M,以测量数据为横坐标,以频数M为纵坐标,划出各小区间及其对应的频数高度,则可得到一个矩形图,即统计直方图。 如果测量次数愈多,区间愈分愈小,则统计直方图将逐渐接近一条光滑的曲线,当n趋向于 无穷大时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 2. 如果所测得的一组数据,其离散程度比表中数据大,也就是即S(x)比较大,则所得到的周期平均值是否也会差异很大? 答:(不会有很大差距,根据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的特点规律,我们知道当测量次数比较大时,对测量数据取和求平均,正负误差几乎相互抵消,各误差的代数和趋于零。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精心整理) 实验1 1.不能,因为溶液随着温度的上升溶剂会减少,溶液浓度下降,蒸气压随之改变。 2.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蒸气压变化大,导致误差愈大。 实验3 实验5 T----X图 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若蒸馏时仪器保温条件欠佳,在气相到达平衡气体收集小槽之前,沸点较高的组分会发生部分冷凝,则T—x图将怎么变化 答:若有冷凝,则气相部分中沸点较高的组分含量偏低,相对来说沸点较低的组分含量偏高了,则T不变,x的组成向左或向右移(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中,所用的蒸馏器尚有那些缺点如何改进 答:蒸馏器收集气相、液相的球大小没有设计好,应根据实验所用溶液量来设计球的规格;温度计与电热丝靠的太近,可以把装液相的球设计小一点,使温度计稍微短一点也能浸到液体中,增大与电热丝的距离;橡胶管与环境交换热量太快,可以在橡胶管外面包一圈泡沫,减少热量的散发。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 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5.试推导沸点校正公式: 实验12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 ,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 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 答:α0=〔α蔗糖〕D t ℃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 t ℃L[葡萄糖]∞/100+〔α果糖〕D t ℃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 t ℃,[α葡萄糖]D t ℃,[α果糖]D t ℃ 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 ℃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 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 =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2×10/100=° α∞=×2×10/100×()=-°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 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 点校正为什么 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 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实验17电导的测定及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 D t D 0[100]L[21+=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 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 答:选用长的旋光管好。旋光度和旋光管长度呈正比。对于旋光能力较弱或者较稀的溶液,为了提高准确度,降低读数的相对误差,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根据公式(a)=a*1000/L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越长,a越大,则a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比旋光度数据计算? 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2×10/100×(52.2-91.9)=-3.94° 4.试估计本实验的误差,怎样减少误差? 答: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是蔗糖反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恒温。在混合蔗糖溶液和盐酸时,尤其在测定旋光度时,温度已不再是测量温度,可以改用带有恒温实施的旋光仪,保证实验在恒温下进行,在本实验条件下,测定时要力求动作迅速熟练。其他误差主要是用旋光仪测定时的读数误差,调节明暗度判断终点的误差,移取反应物时的体积误差,计时误差等等,这些都由主观因素决定,可通过认真预习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进行操作来避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测定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本实验为何要测水的电导率? 答:因为普通蒸馏水中常溶有CO2和氨等杂质而存在一定电导,故实验所测的电导值是欲测电解质和水的电导的总和。作电导实验时需纯度较高的水,称为电导水。水的电导率相对弱电解质的电导率来说是不能够忽略的。所以要测水的电导率。 2、实验中为何通常用镀铂黑电极?铂黑电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 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 3) 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 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 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 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此时O 2P =u ,O 2P′=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 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 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 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

U 2 I 2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 (2) 验证欧姆定律。 (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 = U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 实验装置 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 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 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 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 (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 (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 数据处理 (1) 由 U = U max ? 1.5% ,得到 U 1 = 0.15V , U 2 = 0.075V ; (2) 由 I = I max ? 1.5% ,得到 I 1 = 0.075mA , I 2 = 0.75mA ; (3) 再由 u R = R ( 3V ) + ( 3I ) ,求得 u R 1 = 9 ? 101 &, u R 2 = 1& ; (4) 结果表示 R 1 = (2.92 ± 0.09) ?10 3 &, R 2 = (44 ± 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方法原理

(完整版)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

测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 思考题] : ⒈从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导通后的部分找出一点,根据实验中所用的电表,试分析若电流表内接,产生的系统误差有多大?如何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答:如图5.9-1 ,将开关接于“ 1”,称电流表内接法。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均有内阻(设为R L与R A),不能严格满足欧姆定律,电压表所测电压为(R L+R A)两端电压,这种“接入误差”或“方法误差”是可以修正的。 V 测出电压V和电流I ,则I=R L+R A, V 所以R L=I-R A=R L′+R A ①。 接入误差是系统误差,只要知道了R A,就可把接入误差计算出来加以修正。通常是适当选择电表和接法,使接入误差减少至能忽略的程度。 由①式可看出,当R A<>R A,应采用内接法。 ⒉根据实验中所用仪器,如果待测电阻为线性电阻,要求待测电阻R的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4%,若不计接入误差,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值下限V min 和I min 应取何值?答:根据误差均分原则,电流表、电压表的准确度等级、量程进行计算.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使用 [ 预习思考题 ] 1 、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说明各光学元件的作用。 答: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中(教材P 181图 5.13--4),分光板 G 将光 线分成反射与透射两束; 补偿板 G / 使两束光通过玻璃板的光程相等; 动镜 M 1 和定镜 M 2 分别反射透射光束和反射光束;凸透镜将激光汇聚扩束。 2、简述调出等倾干涉条纹的条件及程序 式测定λ,就必须使 M 1馆和 M 2 /(M 2 的虚像)相互平行,即 M 1 和 M 2 相互 垂直。另外还要有较强而均匀的入射光。调节的主要程序是: ① 用水准器调节迈氏仪水平;目测调节激光管(本实验室采用激光光源) 中心轴线,凸透镜中心及分束镜中心三者的连线大致垂直于定镜 M 2 。 ② 开启激光电源,用纸片挡住 M 1 ,调节 M 2背面的三个螺钉,使反射光点 中最亮的一点返回发射孔; 再用同样的方法, 使 M 1 反射的最亮光点返回发 射孔,此时 M 1 和 M 2 / 基本互相平行。 ③ 微调 M 2 的互相垂直的两个拉簧,改变 M 2 的取向,直到出现圆形干涉 条纹,此时可以认为 M 1 与 M 2/ 已经平行了。同方向旋动大、小鼓轮,就可 以观察到非定域的等倾干涉环纹的“冒”或“缩” 。 3 、读数前怎样调整干涉仪的零点? 答:按某一方向旋动微调鼓轮,观察到圆环的“冒”或“缩”后,继续 第 2 页 共 21 页 按原方向旋转微调鼓轮,使其“ 0”刻线与准线对齐;然后以相同方向转动 粗调鼓轮,从读数窗内观察,使其某一刻度线与准线对齐。此时调零完成, 答: 因为公式λ= 2△d △k 是根据等倾干涉条纹花样推导出来的,要用此

大学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1. 是否可以测摆动一次的时间作周期值?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一次测量随机误差较大,多次测量可减少随机误差。 2. 将一半径小于下圆盘半径的圆盘,放在下圆盘上,并使中心一致,讨论此时三线摆的周期和空载时的周期相比是增大、减小还是不一定?说明理由。 答:当两个圆盘的质量为均匀分布时,与空载时比较,摆动周期将会减小。因为此时若把两盘看成为一个半径等于原下盘的圆盘时,其转动惯量I0小于质量与此相等的同直径的圆盘,根据公式(3-1-5),摆动周期T0将会减小。 3. 三线摆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尼,振幅越来越小,它的周期是否会变化?对测量结果影响大吗?为什么? 答:周期减小,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本实验测量的时间比较短。 [实验二] 金属丝弹性模量的测量 1. 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的灵敏度? 答:优点是:可以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提高放大倍数即适当地增大标尺距离D或适当地减小光杠杆前后脚的垂直距离b,可以提高灵敏度,因为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2D/b。 2. 何谓视差,怎样判断与消除视差? 答:眼睛对着目镜上、下移动,若望远镜十字叉丝的水平线与标尺的刻度有相对位移,这种现象叫视差,细调调焦手轮可消除视差。 3. 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答:逐差法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减少随机误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因为对有些实验数据,若简单的取各次测量的平均值,中间各测量值将全部消掉,只剩始末两个读数,实际等于单次测量。为了保持多次测量的优越性,一般对这种自变量等间隔变化的情况,常把数据分成两组,两组逐次求差再算这个差的平均值。 [实验三]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1-1.5cm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最大泡压法 1毛细管尖端为何必须调节得恰与液面相切,否则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毛细管尖端若不与液面相切插入一定深度,会引起表面张力测定值偏小.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 2.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若读中间某个压力差值,不能保证每次读压力差对应大小相同气泡。因为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

实验十三 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扬氏弹性摸量 【预习题】 1.如何根据几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 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一步:调节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面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面大致水平。具体做法如下:①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大致等高。②用目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高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大致水平;调节光杠杆镜面的仰俯使光杠杆镜面大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大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方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面。第二步:调节入射角(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和反射角(经光杠杆镜面反射进入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面法线间的夹角)大致相等。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方向观察光杠杆镜面,在镜面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入射角与反射角大致相等。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自标尺的入射光线经光杠杆镜面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入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首先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面镜后面2D 处)调焦,直至在目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 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用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 答:因为金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而带来系统误差。 【思考题】 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 答:(1)直观 、简便、精度高。 (2)因为 D x b L 2?=?,即b D L x 2=??,所以要提高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灵敏度L x ??,应尽可能减小光杠杆长度b (光杠杆后支点到两个前支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大D (光杠杆小镜子到标尺的距离为D )。 2.如果实验中操作无误,得到的数据前一两个偏大,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 答:可能是因为金属丝有弯曲。避免的方法是先加一两个发码将金属丝的弯曲拉直。 3.如何避免测量过程中标尺读数超出望远镜范围?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大全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1)利用伏安法测电阻。(2)验证欧姆定律。 (3)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方法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 R??,如测得u和I则可计算出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 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电流表1只,0-5V电压表1只,0~50mA 电流表1只,0~10V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1只,

DF1730sb3A稳压源1台。 实验步骤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2章中的第2.4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1)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u值和I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3次。(2)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3)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数据处理 (1)由???u?umax??1.5%,得到???; u1??0.15V,???u2??0.075V (2)由???I?Imax??1.5%,得 到???I1??0.075mA,???I2??0.75mA; 22 )??(,求得uR1?9??101??,uR2??1?; (3)再由uR?3VI (4)结果表示R1?(2.92??0.09)??103??,R2??(44??1)?? 光栅衍射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2)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