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学习中心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2012 年04 月22 日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受当前美国经济低迷、欧债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有的社会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剖析大学生就业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府职责

目录

引言 (4)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4)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4)

(一)、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4)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5)

(三)、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6)

(四)、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6)

(五)、社会现状加大了就业难度 (6)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7)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7)

(二)、高校的改革 (7)

四、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应承担的职责 (8)

(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8)

(二)、制定政策法规,培育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 (13)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法案建设 (16)

(四)、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18)

(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19)

五、结论 (21)

六、参考文献 (22)

引言

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形势。现如今,我国每年六百多万高校毕业生,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68%,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视的问题,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报道,2011年总共有660万大学生毕业,比2010年增加30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20世纪末,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与此同时,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普通。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全球经济的高危险运行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突出,如果说2011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2012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扩大供给的问题,而是如何扩大有效供给的问题。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某种商品的供求平衡,而在高等教育市场上,价格机制很难奏效,出现了结构性矛盾,其原因在于供应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垄断高等教育造成“市场失灵”与结构失衡,1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回报率没有达到均衡点,私人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致使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大学生内在质量下降,国有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1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

我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①

其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由此也带来问题:要教育大众化,中国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②

除此之外,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因此成为了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而在西部地区,却是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却是员工难寻,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首先,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2向。“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③

其次,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选择何种职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听长辈或朋友的建议择业,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缺乏兴趣,最终导致失业。因此,择业缺乏目的性也是导致成功率不高的重要。(三)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如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试问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倘若每个用工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那么学生的工作经验该从何而来呢?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四)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2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

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往往毕业前才进行,而且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介绍,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④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疑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五)社会现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相信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都有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单方面的,要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就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三.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3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二)高校的改革。

1 改革高校课程设置,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2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3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4 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

黄敬宝.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与大学生失业[J]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

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应承担的职责。

(一)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投资,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总量,解决就业岗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要想从根本上突破大学生就业困境,我国政府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解决供需问题:

1 加强中小城市的发展以提高就业总量。

目前而言,大学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状况还未改变,究其原因是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的中西部落后地区无法吸引广大的大学生就业。为此,政府应该做到:

1)加大对中西部、中等城市以及小城镇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形式的财政支持,从而扩大就业区域和就业总量。只有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众多的中小城镇的经济得到发展,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才能吸引大学生就业群体投身到中西部建设中去。

2)运用政策倾斜,吸引广大外资以及东部投资商开发中小城市,给予相应投资商贷款、税收、法律等优惠政策。只有中小城市发展起来,大学生在此得到同等的生活待遇,大学生就业才不会集中到东部沿海和大城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的紧张形势。

2 扶持中小企业以扩大就业总量。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而言,其投资快、规模小、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经统计,1997-1998年,中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19%,其中大中型企业为5%,小企业为22%,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增长点。2002年,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达1000万家,占全部企业的99%。通常而言,小企业通常具有更多的创新和个人成功的机会,而且就业岗位成本也比大企业低得多;其次,小企业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大。因此,目前而言,中小企业是我国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力军。有鉴于此,政府应该把增强中小企业活力,促进就业作为扶持的重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因此政府应该运用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

其次,政府应该对接受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或法律上的优惠。如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银行贷款免息等等;政府可以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项资助基金,为去中小企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的培训或进修,以提高毕业生技能,使之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同时,可以对大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

再次,政府应该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从中央到地方成立“小企业管理局",

对小企业进行专门的管理和引导,为其提供财政、税收、融资、就业、技术、法律等各项服务。

3 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以扩大就业总量

中央政府在促进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如下所示: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根据《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通知》精神,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和人事部于2003年6月份共同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公开报名、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基层单位从事l一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

?一“三支一扶”计划。中组部、人事部等八大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

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从2006

年开始实施,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

2—3年的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服务基层。?一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该计划通常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

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于2006年丌始实施,连续5年。

?一大学生选调计划。各地方政府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

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按照“公

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笔试、面试考察、

体检、公示、录用等程序进行考录。

?一大学生村官。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

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一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到部队就业。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1997年

联合通知规定参军的大学生的基本条件以及工作程序和职级待遇。

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志愿者在基层的工作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工资待遇较低,相关的福利缺乏等等。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一套完备的基层工作计划。

1)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如在实施西部志愿者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中部、东部志愿者计划。西部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发展局限,基层吸纳大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为此,应拓宽大学生基层就业渠道,把视野放到全中国。

2)政府应加大基层服务者的经济投入,提高待遇水平,完善基层就业的福利制度,如“五险一金”的缴纳额度应与当地的市(区)级城市保持一致,逐步缩小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放宽基层服务者的户籍流动机制。

3)政府应制定和完善有关的配套政策。这主要涉及志愿者服务期满的去向问题。据四川省“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课题组对40名服务期满志愿者的调研显示,其中有l/3处于待业状态。⑤⑥⑦⑧为此,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如各级政府优先录用选拔大学生志愿者到本单位工作,进一步细化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对于报考研究生、自主创业等给与的具体优惠政策。目前,地方政府对基层服务者考取公务员优惠2—5分,笔者认为,为吸引更多毕业生走向基层,优惠幅度应提高到10一15分。

4)政府立法部门应以立法的形式推动此项工程。如制订《基层就业法》,加强基层

就业者的权威性,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鼓励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投身到这项事业中。

4 就业国际化以扩大就业总量。

2001年12月1 日,我国正式加入WTO,其中,服务贸易服务人员输出,逐

渐成为我国劳务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我国大学生就业就目前而言很少采取劳务输出的形式。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国际劳务输出的模式,使毕业生就业市场国际化,增加择业渠道,缓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同时也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政府应为大学生就业的国际劳务输出积极创造条件。

1)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劳务输出管理和服务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统筹国际劳务市场的需求,简化毕业生劳务输出手续;

2)政府可以设立相关的劳务网站,加强信息沟通,同时加强对已毕业生服务部门的监督,保障毕业生的权益;

3)由政府出资,财政拨款培训即将出国的毕业生,为学校及毕业生本人减少成本,同时对于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参加劳务输出,在办理劳务输出手续时需得到前期的贷款支持,地方政府应适当协调金融机构。

(二)制定政策法规,培育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劳动力市场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具体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困境下,如何促进就业市场的三种机制的正常运行,并使之规范科学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 扫除各种体制性障碍。

当前,限制大学生就业的体制性障碍主要有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分割,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等,正是这些障碍把劳动力市场分割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为此,政府一是要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劳动力市场的调节机能,改革目前的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疏通大学生城乡、省际之间合理流动的渠道。二要精简机构,改变当前劳动力市场部门分割管理的现象,整合行政资源,组合工作重复的相关部门,填补就业工作的“真空地带”。

2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大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就业。目前我国的社

保制度不统一,直接影响了人才流动,限制了大学生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积极性。

首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应该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支付水平应与当时当地的经济水平挂钩,应逐步消除城乡之问、地域之间和社会所有制之间的社会保障差异。如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该享受到“五险一金”。同时,笔者认为,政府还应积极探索全国社会保障制度自由流通,即实行全国范围内“一卡通"。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仅与当地政府挂钩,如毕业生跨地区自由流动,医疗保险则无法随本人流转。因此,实施保障“一卡通”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从而缓解当前的就业困境。

再次,政府应完善非正规就业方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在非正规渠道

就业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 设立大学生就业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制度是各国政府保护劳动者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已经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我国从2004年3月开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

新制定的新的《最低工资规定》付诸实施,其适用对象泛指劳动者,而对各个特殊的群体并未做出特殊的规定。目前部分地方政府考虑到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已经制定了工资指导价,但并没引起用人单位的重视,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为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分地区、分类别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使之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此标准应考虑:城镇居民入均生活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回报率等。同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监督标准的落实情况,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4 大学生就业网络化建设

根据费尔浦斯(E.S.Phelps)的职业搜索理论,当市场信息不充分时,大学生的搜索时间越长,边际成本越高。大学生失业时间长短与就业信息的充分程度是正相关的。为降低学生择业和企业录用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应加快就业咨询和信息服务的信息库和网络化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信息体系建设。1998年底,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网并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如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都应确立统一的格式,同时政府应对信息来源加以确认,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拓宽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信息采集渠道,通过收集、整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个媒体发布的招聘广告,从而缩小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此相关,完善的就业信息体系还应当包括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监测预警系统和对就业市场的预测系统,以此作为政府部门制订就业政策和指导就业的必要依据,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职业岗位、供需等内容进行统计和监测,对劳动力市场、社会职业结构以及就业状况的短期和长期的变化趋势作出恰当的分析和预测。总之,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政府应为毕业生提供一个信息完备、功能齐全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劳动力市场,消除人为的制度性障碍,规范正规劳动力市场,减轻主次劳动力市场的条块分割。

5 设立和规范职业中介机构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与帮助。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提高职业中介结构的介入程度,规范机构的行为。

(三)完善大学生就业法案建设。

1 就业立法。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法》。在现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的基础上,依据目前以及预测到的将来大学生就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以协调国民经济增长、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之问的关系,加强大学毕业生的权益保护为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把相关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政策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大力为大学生就业开道。

其次,政府应加强《反就业歧视法》的建设。对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就业歧视现象,政府应引起重视,增加反就业歧视条款的数量;应用法律形式禁止明显的就业歧视现象。如规定禁止在招聘广告中排斥性别和生源地的表示等矗守鬯。

三是政府加强大学生就业的社会保障立法。这主要针对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而言,由于灵活就业的大学生承担较大的失业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就业保障立法,从而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缓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再次,政府应加强行政立法。由于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的政府职能部门较多,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同可能出现工作相互交叉、重复或者相互推诿。因此,政府应明确各级政府以及各政府部门之间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具体职责,规范自身的政府行为,防止政府责任缺位、越位和错位。

五是政府制定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条例》。具体规范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就业行为,对于毕业生毁约、失约以及违约现象加以明确规定,加强违约责任承担,引导诚信就业,树立阳光就业效应,从而提升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同度,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

2 就业法案体系的调整与监督。

正如笔者在界定政府责任的内容所言,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必须承担协调和监督责任。在就业法律体系中,政府应着重加强这两项责任的实施。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之间的调整。关于大学生就业,纵向的各级政府和横向的政府相关部门依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容易发生抵触。目前就业市场争议最大的问题如下:一是中央政府部门法规与地方政府法规相互冲突。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应属户籍问题。中组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省会城市、副省会城市、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简化有关政策,但北京、上海地方政府规定的落户政策比通知要求严格许多,从2005年起,上海落户实行标准分制度,目前,地方高等院校最优先的本科毕业生也达不到标准分数线,从一定程度上损害的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权。因此,各级政府应相互协调,地方政府法案的制定应根据和贯彻中央政府法规规章的基本精神。二是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调整。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高校延续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对大学生就业管理的一种手段。随着就业制度的变革,这一制度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就业协议的内容较为简单,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学生违约、毁约严重,同时与劳动合同衔接得不好,甚至相互冲突。为此,政府应加以调整,把就业协议书作为就业合同的一种形式,体现劳动的一般性条款,如就业服务期、工作岗位、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就业协议终止的条件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等等,与劳动合同应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同时,就业协议书的签署只涉及用人单位和学生,而学校只负责对两者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鉴定。三是加强法律监督。政府作为法律的制定者,必须监督法律实施情况,努力做到公平、公正,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高等学校是毕业生之来源,其发展与大学生的就业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作为其宏观调控部门,应有所作为。

1 教育部门为各级高校招生提供咨询和参考。

政府就业办公室应及时提供本年度以及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人才需求结构以及走向,以引导高等学校的招生人数,统筹各地的高等教育的发展。

2 教育部门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督。

从1999年扩招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人数的激增,学生“数量和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的瓶颈。学生的质量直接关乎学生的就业状况,为改善目前就业形势,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监督。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应通过控制高校的招生计划来控制高校的盲目扩招,通过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来影响专业的设置,以刺激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让专业设置严格依照前瞻性、预见性、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原则。

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监督,如本科教学评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对各学校各专业定期评估,依据市场变化加以调整。

再次,在市场经济“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就业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就业过程相对延长。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率实行每年9月统计,并上报教育

部备案。从这几年出现的就业率缩水,就业协议虚假等现象,不得不反思就业率统计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可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惯用的“一年后就业率”的统计方式,这样可减轻高校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其次,就业率统计细化,目前公布的就业率只说明了某个专业有多少人有工作干,但并不清楚工作的性质和档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探索新的就业率统计方式,把学生专业、就业部门的档次、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都考虑在内,同时,注重大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将学校自报就业率改为委托社会上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调查统计,从而减少数据的“水份”,为教育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以来,大

学生创业计划风靡全球。目前,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一30%,美国和同本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创造创业的制度和法律环境,为我国提供了借鉴。早在1998年12月24同我国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然而,据广州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广州市大学生调查,他们选择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5.6%,5.4%,2004年,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0.87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O.31%;灵活就业的有33.6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据教育部统计表明,2005年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O.4%⑥。北京作为全国的“人才大本营”,在2006年17.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也仅有146人,不到毕业生总数的O.1%。为鼓励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应该提供一些便利条件。首先,政府应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扶持和创业培训,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点。例如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上海市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

地把握市场机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具体包括: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只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山同时,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将连续5年,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建议各地政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积极的鼓励政策。比如,设立担保基金、提供小额贷款,延长还款期限:简化审批手续;免受管理费、登记费等各种行政性收费;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所办的企业取消注册资金限制;同时,政府提供专门的创业培训、指导等服务。于此同时,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支持,保障大学生的权益。此外,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培训机制,给在就业中处于劣势或者暂时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同时,为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以解决燃眉之急。

结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对大4学生就业的研究,无论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调整以及政府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表征与原因不同,其解决策略也相应迥异。本文研究的只是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承担,所以只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了政府责任的视角和层面,其研究的进路和结果不能涉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方面面。本文立足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宏观场景,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引领下,把政府责任引入了大学生就业领域。笔者基于政府在高等教育这一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和管理上的基本理论,联系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政策、制度、法律环境等方面的相关实际,具体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政府责任担当的历史与现实景况,设计建构了大学生就业论域中一个符合服务型政府要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府责任体系,并为这一责任体系的有机运行和实现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策略构想。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大学生,关注大学生就业,也期待更多的学者讨论、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分担,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

4孙冠群.责任政府和依法行政[J]

李青.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启示[J]

参考文献

[1]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3]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4]黄敬宝.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与大学生失业[J].教育’改革,2007,(01).

[5]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53

[6]孙冠群.责任政府和依法行政[J].学术界,2004,(8).

[7]李青.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启示[J].学术界,2004,(2).

[8]金大军.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新论[J].天津社会科,2000,(5).

[9]刑志杰,由由.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1).

[10]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的政府[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5).

[11]田永波.人力资本的一般性和专有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2]谢作诗,杨克瑞.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07,(4).

[13]孙泽厚.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避免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模式[J].教育科学,2002,(2).

[14]蒲建萍.浅析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J].中国人学生就业,2004,(2).

[15]杨青.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J].云南财贸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16]杨伟国.借重“看的见的手”一谈谈国外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

[J].求是,2004,(5).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创业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经济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为将来就业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期间要努力做好自己,展现自我的能力。坚信自我,迎接任何挑战,在困难面前不做任何的退缩。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环境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就业体制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企职工下岗等中国特有的基本国情使我国的就业问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而另一方面 高校扩招又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导致每年大学生毕业生数量剧增 大学生就业现状 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由于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而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由于工资差距,地域差距,

毕业生普遍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私营企业相比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就业人数迅猛增加。由专业之间供求不平衡更是使学非所用的矛盾逐渐显现 非重点院校毕业生和低学历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在这基础之上 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岗位流动的速率趋势加快。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就业目标规划 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创业。每一个大学生再进大学门的时刻就应该为以后的就业问题考虑,因为这是他们走出大学校园第一个所要面对的难题。想要以后安逸的生活,在大学期间就该为之努力奋斗。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弄懂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来上学是为了什么?第二 我们该如何度过我们的大学?我们来大学是为了自己未来的事业,我们不是来贪图享受的。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学会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努力,学习好专业的知识为 以后打下基础。 在大学里,首先我们应该提高规划学习的能力 提高就业能力。规划学习即 知道我们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等。要时常反思现在的知识结构是否能胜任现在或将来不久的职位。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学习要求、控制学习过程,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灵活的适应自己所处的复杂环境,最终使学习活动达到预期目的。其次,要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就业能力。我们应该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位获得理

建筑学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建筑学大学生就业论文1500字 篇一: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1500字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 以业为基 有业为乐 无业为祸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 为社会做贡献 实现自身价值 进入21世纪后 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 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 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 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

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加了压力 (四)是近年以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 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 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 我省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 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 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 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 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 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 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 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本科毕业论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151230111 陈雨甜随着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一步步地前进,即将迈向人生的新台阶,所以“就业”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高校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争夺有限的职位。而面对中国目前严峻的就业状况,如何努力提高自己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如何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这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找到兴趣所在,树立职业目标。 在大学期间要全面的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要弄清楚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他们人生职业实现的精神支柱,它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弃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职业理想。 还有助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地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要使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就业、择业和创业,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职业观辩证统一起来,让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人生风范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正确认识就业.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解决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一。 为什么“就业”就这么难?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两个字“观念”的问题。 关键之一,各个大学应该认真深思和反思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为什么就不了业,问题到底出在那里,我们的学生在大学里是否学到了真正的就业本领?这是一个简单也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更是值得各个大学和每一名大学生、甚至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家长和即将上大学的学生,首先应该明白选择所就读大学目的,学校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到底能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一部分大学现行的教育模式与方式,已经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导致大学生遭遇就业难,造成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理想的人选? 关键之二,一是还有大批毕业生宁愿漂在大城市也不愿下基层?种种怪相无不形象地暴露出就业期望和现实的差距,揭示出就业困局中的难解疙瘩。这就是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很好的改观,大家还在用一惯的思维想问题,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和根子上去找原因,找不准自己到底能干什么、适合什么工作,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二是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首选是去当公务员、进入国有大企业或外企,享受有保障和相对较高的福利待遇。但是,严格的编制控制、长期的人事改革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让这些理想的归宿机会有限,注定了无法满足越来越多求职者的渴望。因此,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学生首先要转变这种就业观念。从自身解决就业难“卡”在观念上的问题入手,实现先就业,再谋业,降低就业期望,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图书分 类号: 密 级: 毕业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班级08财务管理1班学号 学生姓名陶禹竹 学院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李佰阳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2011年12月1日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徐州工程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徐州工程学院所拥有。徐州工程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徐州工程学院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徐州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企业面临的风险随着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财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种风险,而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是企业在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预见、有效控制财务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风险研究,找出风险成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或建立预警体系,用最经济的方法把财务风险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本文针对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论述,在系统分析财务风险的本质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以期为财务风险管理及防范提供参考。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多变。因此,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层次管理者密切关注的问题。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急需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来预测、预控和处理财务风险。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实现预期财务收益。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防范;财务危机。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结课论文 经过了本学期的课堂学习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的略读,对大学生如何获得职业规划能力有了些许了解,帮助了我认识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学习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树立了科学、理性的职业发展观,提高了职业素质,增强了求职就业的竞争力,为我顺利就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职业理想,走向成功做了铺垫。 作为一个大学生将来面对的大多是找到一个好职业,那就需要在现阶段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职业能力也是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素质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职业能力一般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判断与决策能力;应急与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心理调适能力等。下面就自己所学和思考,简要谈谈在大学里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利用大学资源。 第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过得专业技能,这是以后从事工作的重要因素。专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能够较好地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并强化专业思维和职业伦理修养。专业实践活动除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之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集中表现为自我学习和发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协调,以及判断与决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判断和决策能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觉参加实践活动。 第二:课题调研等探究型活动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包括专业实习在内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高等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感到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教学环节难于组织、安排和落实。从经济、成本和效益等诸多方面考虑,许多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即使去了,也大多从事一些烦杂的事务性工作,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不可能真正接触到职业岗位,职业技能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我们可以尝试新的社会实践模式,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科研(课题)小组,根据相关单位的需求,选定研究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完成调查报告或提出解决方案。安排学生组成课题小组,开展以课题调研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型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在选定课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他们针对既定的任务目标,设计实施方案,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确定具体的方法和工具,并去实践、操作,在过程中不断修正方案,直至达到任务目标,从而切实培养了管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如何取得他人的信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何应对挫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面对压力和挑战,迎难而上,坚持不懈,这种宝贵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我们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有益。 第三:多参加社会志愿者等公益性实践活动。除了致力于培养提高自己的专业基本技能、

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关键字:就业能力心理素质就业目标 内容摘要: 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作为背负着家长、社会和自身的期望值的特殊群体,通常我们自我定位比较高,对自己未来工作期望值很高,社会对我们要求也很高,这使我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也产生了很多心理困惑。针对这种就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调适就业心理障碍的方法,对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和充分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文: 大学生们即将从十几年一直生活的象牙塔走向未知的社会,去为了自己、父母和社会的期望而奋斗,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书上的兵法,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求职之路,更是现代大学生择业之路。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在过去的生活里学校的目标锁定在升学率,我们的目标被家长们锁定在成绩上。为了高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的就业指导课上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也会对我们的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就业技巧的培养上花一些功夫。有些家庭没有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没有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是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 ___为大家的有关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 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入学率居于高位,xx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

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 ___”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 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xx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

大学生关于就业的优秀论文

大学生关于就业的优秀论文 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乃至全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就业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就业论文的文章,欢迎阅读了解! 关于就业的优秀论文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毕业季马上就要到了,这些日子各地都在搞一些招聘会,今年大学毕业生达699万,创历史新高,这让大学生们与政府一起惶恐。政府说,就业乃民生之本,因此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而大学生说,压力山大,并在各类招聘会上疲于奔命,前景不乐观。 与此相关的一则新闻是,在山西太原,一个诈骗团伙设计骗局让500大学生掏钱进国企和事业单位,骗得9000万元,人均18万。不管诈骗团伙手段多么高明,这毕竟是找工作,工作是为了拿工资,受骗者最多被骗35万元,就算你进入国企,靠工资何时才能收回这笔“投资”? 教育生态的破坏与腐败一起将就业矛盾推给大学生,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所以有人走后门,没路子的选择了读硕读博,最终读傻了,到了社会上什么也干不了,还好高骛远。我就见过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父母全程陪同,甚至要替孩子先来考察单位。 亚马逊雨林之所以生机勃勃,就是因为生态良好。各类乔木、灌木、藤本、草本、附生植物组成多层次的丛林,相互杂生,终年繁茂,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强,什么病虫害也能相生相克,平安无事;而人工植林,尤其过去北方山区的连片人工种植的松树,一个松毛虫害

就让满山遍野松树死光。 中国过去的教育生态比现在好,现在盲目地大学扩招,忽略过去的技术学生(比如技校、中专等)的培养,顶着大学牌子的毕业生,还不如家政保洁保安好找工作,我们的决策者们研究过此现象吗? 关于就业的优秀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一些文化、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校中,不少大学生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悲观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目前,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可以说,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二是对毕业生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社会及用人单位错误地认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和能力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2.结构性矛盾 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

论文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本文围绕“大学生就业难”的主题,阐述了当今大学 生就业难的问题,并结合多方面因素,对现今大学生就业状 况分析,并对大学生的就业性质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对大 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地认识,并提出相关对策解决大 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考措施 2006年3月29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二零零六年会”上介绍说,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7%、 2004年为19%、2005年为21%,现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 人……2020年毛入学率力争达到40%。根据美国著名的教育社 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我国已进入高等教 育大众化阶段。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 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进入21 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 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对此,我们可以在政府政策、就业市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毕业生自身等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措 施。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

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新形势下,高校就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以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为目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论文1500字

剖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策略“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大学生就业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的大学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其重要。 一.当前就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碰头”,使本来就存在的就业困难更加突出。(二)是企业改制减少用工、采用高新技术等原因,对劳动力的需求呈下降趋势。(三)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民进城的门槛不断降低,进城农民工日益增多,从而给城镇就业进一步增 加了压力。(四)是近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加速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我省经济 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五)是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促,一些学校由于扩招造成学校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人才培养没有与社会发展需求很好的结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 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就业人数的递增速度已远远超过工作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充实了自己的头脑和经验,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 (二)就业信息获取不及时 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这两种情况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三)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四)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五)期望和实际现状不符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此类问题。多数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薪酬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等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能力,“有业不就”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六)就业时一味追求稳定和高收入

毕业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和宝贵的人力资源。近年来我国整体就业环境并不宽松,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指出“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应当关注大学生失业群体。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需要市场主导机制,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和就业市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高校入学率增长的同时,中国就业市场的培育和结构调整并不同步,公平的市场就业机制尚未形成,使大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没有改观,反而进一步放大,引发了毕业高峰年的就业难题。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认为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不发达、教育改革滞后、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以重增长速度轻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的高潮,这势必给业已严峻的就业市场增加巨大压力,带来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转换速度之快出乎人们的意料,供求矛盾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人们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巨大的

就业压力,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尚未走出校门,就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看看招聘市场上人潮汹涌的毕业生和那些为找工作而手持简历四处奔波的求职学子,人才这个字眼更像是读书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多数毕业生在刚走出校门时,除了文凭、知识和头脑属于自己,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需要在不断地与社会环境的磨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青年是祖国的未来,高知识群体是社会的未来。如果我们的社会要求今天的大学生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焕发活力去创造未来,那么政府公共管理责任与政府就业战略选择,就自然应给他们以“劳动权”的基本保障,或者给他们以“待业”状态下的基本生活保障,决不能坐视他们为生存奔波而产生创新能力的下降,而应当竭力减少大学生就业难对社会长期发展的威胁。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数百万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应当受到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概况 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增幅逐年加大,就业问题非常突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扩大,进入2l世纪我国高校毕业生每年呈现大规模攀升的发展趋势。200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07万人,2001年115万。2002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三年制专科生离校,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145万人,增幅23.1%,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达39.8%。2003年迎来了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就业高峰,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增幅46.2%。由于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又遭遇非典疫情的不利影响,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2004全国共有280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2005年338万,2006年达到413万,2013年将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全

大学生就业论文大全 浅论大学生就业难的指导对策 摘要:阐述大学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现象,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面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从大学生综合素质、面试技巧和学校职业指导等方面来引导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难这是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1.大学生就业观束缚于传统观念,就业市场化意识薄弱。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大都要求去大城市的好单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同时,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不愿作长期投资。大学生缺乏创业观和市场化观念,如果换个思维,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2.大学生面试技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求职技巧训练。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人们一直都很少关注到求职技巧这一领域,就像没有被微波信号覆盖的“盲区”一样被人遗忘。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样,我们学校对求职技巧同样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重视,根本不存在求职技巧的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学生一毕业就被国家分配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无需要理会什么求职技巧,只要学好书本知识即可,不需要掌握求职的技巧的知识。虽然到了市场经济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情况经过几年,但求职技巧的训练仍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对“求职技巧”的要求是淡泊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劳动力的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来实现,有市场存在就会有竞争,而劳动者在竞争过程中,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自我推销”艺术,纵使有一身好“功夫”,也有可能被招聘单位冷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形势政策论文-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3000字)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字:经济原因社会原因自身原因政府方面社会方面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素质 就针对现如今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随着近十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大学生群体的急剧增大,大学生中思想道德、知识水平、就业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凸显,社会上对大学生是否真正具备高等人才的优秀素质有了很深的担忧。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上的精英群体,是否禁得住目前社会上竞争的惊涛骇浪,是否担得起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艰巨任务? 对于现今大学生素质方面的问题,有很多是普遍一直存在的,或者是大家都知道并且心照不宣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空有理论实际经验却不足,重视文化知识培养却忽视了思想品德修养、诚信、伦理、善恶观念缺失等等。这些都是问题,很严重的问题,也是大家最为注重的问题。但在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近几年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 说到大学生就业,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立马反应出一个字——难!确实难,大部分都难,现社会,工作好找,好工作确实难于登天。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找到的工作是满意的。而究竟难在哪?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①、是知识技能不过关。大学生经历了炼狱般的高考,一到大学大部人分就放松了,吃喝玩乐都是常事,甚至名牌大学也不例外,或者参加太多社团活动,或者谈恋爱,亦或男生打游戏,女生逛商场,学习远不如高中时用功。大学课程也是得过且过,勿论精通了,四年本科学到的其实并不多。(这也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宁愿要职业技校的学生也不要本科学生的原因,有很多本科生甚至为此把简历改成了大专毕业)这样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职业技能都是不过关的,用人单位当然不敢要。 ②、没有工作经验。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似乎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尽

管现在大学都有实习学分要求,也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但学生很多都是阳奉阴违,做做表面工作就混过去了,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我所接触的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曾在实习报告上做过假,要说人人如此有点假,但起码可以说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有些是骗人的),但大多数公司没有那么“好心”,也没那个“耐心”,这个时候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的应届本科生往往成为这中间的淘汰者。 ③、对自身定位不明确。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仔细说一说。 定位不明确,比较普遍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多大学生,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大多有些心高气傲,对未来也是理想地充满信心。他们往往给自己定下了过高的目标,而在应聘过程中又往往不能如愿,“高不成低不就”正是如今重点高校大学毕业生所呈现的突出问题。 另一种是瞎跟风。每个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比较热门的职业,比如80年代搞外贸,90年代下海经商,00年生产钢筋水泥,05、06年炒房炒股搞金融,07、08年投资、报考公务员,09年……受自然利益驱使,投身热门行业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大学生却是盲目“从热”,没有考虑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受家庭影响,或者受他人误导,又或者自己不堪利益、虚名的诱惑,总之他们很多人选择了也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而失去了原本在其他领域有所建树的机会。很多大学生看人家出国了,好,我也出国;看人家考公务员了待遇好,好,我也去考;考研,进外企,也都存在着这种跟风现象。对国家来说,拿出大量财力、物力来培养大学生,而现在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其应有的、最充分的发挥,没有在国家缺少人才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国家的一种损失,而且是巨大的人才损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