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综合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2.该地的时区是( )

A.东二区

B.西二区

C.东四区

D.西四区

【解析】1选A,2选D。从图中可知当地没有太阳的时间是8个小时,有太阳的时间是16个小时,所以昼长长于夜长。图中子夜时分,北京时间的东八区的区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的原理可知,该地的地点是西四区。

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亚运会期间以下各城市的昼长最短的是( )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宁波

4.亚运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白昼逐渐变长

B.半年后,北京黑夜逐渐变长

C.广州黑夜逐渐变长

D.半年后,广州白昼逐渐变短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亚运会期间为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第4题,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下图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回答5~7题。

5.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6.关于图中各点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点的角速度相等

B.甲点角速度比丁点大

C.乙点的线速度比丙点大

D.甲点的线速度一定比乙点小

【解析】5选A,6选A,7选D。从图中的气温分布情况可知图中的气温分布是c>b>a,所以图中甲、乙、丙的气温从高到低的分布情况是甲>乙>丙。图中各点的角速度都是15°每小时,线速度因不知纬度所以无法进行判定。若图中的甲、乙是处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海洋和陆地,因为甲地的气温高于乙地,且为1月份,所以其中的甲位于海洋,乙位于陆地,甲地的气压低于乙地。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8、9题。

8.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

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1 024、1 032

B.1 000、1 032

C.1 016、1 008

D.1 008、1 024

9.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解析】8选D,9选B。第8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而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所以①、②、③、④、⑤的气压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和1 032,②、④对应的气压值分别为1 008和1 024。第9题,A为高压中心,画出过C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右偏成西北风。

10.根据下列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三个圆

依次代表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

B.花岗岩、沉积岩、岩石

C.地壳、软流层、岩石圈

D.向斜、褶皱、地质构造

【解析】选D。根据上图三个圆所示的包含关系可得出正确选项。A项中,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并列;花岗岩和沉积岩并列,都属于岩石;地壳属于岩石圈,但软流层位于岩石圈下的地幔部分;地质构造主要有两大类——褶皱和断层,褶皱有背斜、向斜两种形态。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表示( )

A.岩浆岩、变质岩

B.岩浆、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

D.岩石、岩浆

12.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分别表示( )

A.大气降水、径流

B.海水蒸发、大气降水

C.大气降水、蒸发

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各类岩石都可以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第12题,海洋水蒸发进入大气圈,以降水的形式回落到地表。

13.(2011·北京高一检测)2010年冬季北京超越了2004年12月16日的10年最晚降雪记录,成为10年来最晚降雪的冬季。如果实施人工增雪,直接干预的是水循环中的( )

A.地下径流B.下渗

C.地表径流D.降水

【解析】选D。人工增雪直接增加陆地上的降水,属直接干预的降水环节。

(2011·北京高一检测)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洋流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

A.中低纬大陆东岸为寒流

B.中高纬大洋西侧为暖流

C.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

A.①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B.③海区容易形成海雾

C.②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D.使海洋污染范围不变

【解析】14选C,15选A。第14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图示可知,中低纬大陆东岸为暖流,中高纬大洋西侧为寒流,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中高纬海区为环绕南极的西风漂流。第15题,①海区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③海区沿岸有暖流经过,不易出现海雾;②洋流沿岸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洋流往往会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2010年8月1日,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

色山群。结合下图完成16、17题。

读下面气候与植被关系图,回答18~20题。

18.图中草原的分布具有(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19.图中荒漠上的绿洲的分布具有(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0.具有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欧洲

C.非洲

D.亚洲

【解析】18选A,19选D,20选B。第18题,草原的分布是由森林逐渐过渡形成的,是降水减少的结果。第19题,荒漠中出现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富集而形成的,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第20题,南美洲和非洲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亚洲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为自东向西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下图是某房地产公司在聊城市(约36°N)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幢商品房阳台朝向为____方向(南或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

(2)若在该楼的南面再建一幢新楼,并要求新楼全年不能遮挡原楼底层的阳光,那么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_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

(4)当地球从A公转到C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从C公转到D时,

聊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解析】本题以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考查对地球运动的知识和其意义的理解能力。阳台的设计目的是采光,所以其应位于向阳一侧,聊城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侧向阳。两座楼之间的设置距离也要考虑后楼的采光。地球的公转图中A、B、C、D依次是北半球的夏至、秋分、冬至、春分。从夏至到冬至时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屋内光照面积逐渐增大。从冬至到春分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是昼短夜长。

答案:(1)南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2)两楼的间距;冬至日前后的正午太阳高度。

(3)23°26′N 夏至(4)由小变大昼短夜长

22.读世界略图,回答以下问题。(14分)

(1)比较②④两地气候。

(4)与③地比较,①地水循环活跃,表现在____、____等主要环节上。

(5)④地被称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洲”,其形成原因是____。

(6)在图的右侧画出1月份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

意图(要求用表示低压带,用箭头表示风向)

【解析】从图中气候的分布状况可知,图中的①、②、③、④、⑤的气候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其中受洋流影响最明显的是②;受地形影响显著的是⑤;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④。

答案:(1)

2)②地形

(3)西南(西) D

(4)降水陆地径流(答“地表径流”也可)

(5)④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介于世界最大大洋和世界最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

著,形成季风环流;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带来丰沛降水

6)如下图,要求:一是赤道低压的位置必须要南偏;二是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23.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岩。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____,理由是____。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此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对沿岸的气候起到____的作用。

(5)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地属于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地质作用和水循环的环节。图中M、N的地质构造分别是:向斜、断层,其中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易形成泉水。图示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图中①、②处的岩石分别是岩浆岩、沉积岩。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多是暖流,其对沿岸的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不能

(2)海陆间岩浆沉积

(3)不适合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暖流增温增湿

(5)亚热带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4.读洋流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2)按洋流的成因,③属于____流,按性质④属于____流。

(3)若不慎在D处发生了石油泄漏,则在B、C、E三处受污染最为严重的是____处。

(4)图中____处可能有大的渔场形成,若该海域是北太平洋海域,则该渔场的名称是____。

(5)对英国的气候产生深刻影响的洋流是____(标号),名称是____,它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分布、成因、影响等知识。第(1)题,由图中纬度的标注可确定为北半球。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高纬度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第(2)题,③位于西风带,为风海流,④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第(3)题,D处发生石油泄漏,B处最先受到污染,应该最严重。第(4)题,B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可能有渔场形成;北太平洋海域分布有北海道渔场,它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第(5)题,英国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图中即为③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略(2)风海寒(3)B

(4)B 北海道渔场

(5)③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25.北京某中学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展开了调查研究。A小组的同学从北京出发一路西行,B小组同学却是从东北出发一路南下,他们各自收集到了一些调查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拍摄的不同地区的建筑景观照片

材料二绘制了a(26°N,105°E)、b(42°N,128°E)、c(43°N,90°E)3个考察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中的四幅照片最不可能是A小组拍摄的是____;若沿途考察从北京到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____。

(2)根据材料二判断

①c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②影响a与b两地、b与c两地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3)A小组同学和B小组同学,哪组能感受到“一天有四季”?这体现了地理环境分异中的什么规律?其形成基础又是什么?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及知识应用能力。第(1)

题,由图可知甲为傣家竹楼,乙为蒙古包,丙为福建土楼,

丁为黄土高原的窑洞。A小组同学的调查路线是由北京到西北

内陆,最不可能拍摄到甲、丙;由北京到乙地的景观的变化

主要是因水分不同而引起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根据所考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确定a位于亚热带,b位于温带,故两地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c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其基带应与当地水平带谱一致,分布有温带荒漠,且该地山地降水主要来自迎风坡的地形雨,即出现在山地迎风坡的某一高度,因此b与c两地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3)题,中国南北冬季气温差异大也形成了不同的地理景观。

答案:(1)甲、丙从沿海向内陆水分

(2)①B ②B

(3)B小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