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V1.2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V1.2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V1.2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V1.2

中国电信〔2010〕204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GPON设备

技术要求(V1.2)》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 :为满足宽带接入网发展的需要,保证GPON设备的规范性,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1.2)》,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二日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

目 录

前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GPON系统参考模型 (4)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4)

5.1 业务类型 (4)

5.2 设备类型 (4)

6 GPON协议要求 (7)

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7)

6.2 PMD子层 (8)

6.3 TC子层 (8)

6.4 OMCI子层 (8)

6.5 时钟要求 (8)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9)

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9)

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9)

8 以太网功能要求 (10)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10)

8.2 VLAN功能 (12)

8.3 VLAN Stacking功能 (16)

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16)

9.1 DBA总体要求 (17)

9.2 OLT的DBA功能要求 (17)

9.3 ONU的DBA功能要求 (17)

10 多业务QoS机制 (17)

10.1 多业务QoS总体要求 (17)

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17)

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17)

10.4 优先级标记 (18)

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19)

10.6 流限速 (19)

10.7 优先级调度 (20)

10.8 缓存管理 (20)

11 安全性 (20)

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 (20)

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 (21)

11.3 过滤和抑制 (21)

I

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接口)标识 (21)

11.5 其他安全功能 (21)

12 组播功能 (22)

12.1 组播实现方式 (22)

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22)

12.3 分布式IGMP/MLD方式功能要求 (22)

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25)

12.5 组播性能要求 (27)

13 系统保护 (27)

13.1 设备主控板1+1冗余保护 (27)

13.2 OLT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28)

13.3 配置恢复功能 (28)

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28)

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28)

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32)

14.1 总体要求 (33)

14.2 OLT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

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33)

15 语音业务要求 (34)

16 TDM业务要求 (34)

17 时间同步功能 (35)

17.1 GPON时间同步机制 (35)

17.2 设备的时钟时间同步功能要求 (35)

18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35)

18.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5)

18.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36)

18.3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 (36)

18.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37)

19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7)

19.1 总体要求 (37)

19.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 (38)

19.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 (50)

19.4 ONU本地管理要求 (58)

20 ONU硬件要求 (59)

20.1 指示灯要求 (59)

20.2 开关与按钮 (60)

20.3 设备标签 (61)

21 其它要求 (61)

21.1 环境要求 (61)

21.2 电源要求 (61)

21.3 设备节能要求 (62)

21.4 电气安全要求 (62)

附 录 A ONU电源要求(暂定) (64)

II

A.1 SFU电源要求 (64)

A.2 MDU电源要求 (67)

III

前 言

本标准是以ITU-T G.984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基础,对企业标准前期相关版本修订完善后形成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上海研究院起草。

IV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的设备类型与规格、协议要求、系

统基本功能、业务承载相关功能能力和性能、系统保护、操作维护管理、设备的环境及

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环境下的G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D/T 1128-2001 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

YD/T 1292-2003 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TU-T G.983 基于无源光网络的宽带光接入系统(BPON)

ITU-T G.984.1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总体要求

ITU-T G.984.2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ITU-T G.984.3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传输汇聚(TC)层要求

ITU-T G.984.4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ONT管理控制接口(OMCI)

要求

ITU-T Y.1291 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

ITU-T Y.1730 以太网OAM功能需求

IEEE 802.1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1a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

4:提供商网桥

IEEE 802.3 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

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as Frame Expansion

IETF RFC 2236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

IETF RFC 3376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

IETF RFC 3985 PWE3 Architecture

IETF RFC 4197 Requirements for Edge-to-Edge Emulation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TDM) Circuits over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IETF RFC 4553 Structure-Agno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over

Packet (SAToP)

1

Broadband Forum TR-069 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

Broadband Forum TR-142 Framework for TR-069 enabled PON devices

(中国电信企业标准)中国电信DSLAM设备技术要求

(中国电信企业标准) H.248媒体网关控制协议规范

(中国电信企业标准)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SIP协议规范-通用要求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CS Auto-Configuration

Server 自动配置服务器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ystem 楼宇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PDU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桥协议数据单元

CATV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有线电视系统CBR Constant

Bit

Rate 固定码率CBU Cellular Backhaul Unit 蜂窝回程单元

CDR Call Detail Record 呼叫信息记录

CVLAN Customer

VLAN 用户(内层)虚拟局域网

DA Destination

Address 目的地址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动态带宽分配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差分服务代码点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帧校验序列

FE 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网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前向纠错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楼宇

FTTBiz Fiber to the Business 光纤到企业

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光纤到交接箱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家庭用户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GE Gigabit

Etherent 千兆以太网

GMII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千兆比媒质无关接口GEM 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 GPON封装模式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HGU Home Gateway Unit 家庭网关单元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入设备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PG Inter-packet

Gap 帧间隔

LSB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位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质访问控制

MDI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媒质相关接口

MDU Multi-Dwelling

Unit 多住户单元

2

MLD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组播监听发现

MSB Most Significant Bit 最高位

MSTP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多生成树协议

MTU Multi-Tenant

Unit 多商户单元

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网络管理系统

NT Network

Terminator 网络终端

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

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OMCC 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ONU 管理控制信道OMCI 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ONU管理控制接口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光网络终端

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

P2MP Point to Multipoint 点到多点

PLOAM Physical Layer OAM 物理层操作管理维护PMD 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PPPoE 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以太网上的PPP协议PST PON

Section

Trace PON组跟踪

PWE3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随机先期检测

RF Radio

Frequency 射频

RSTP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快速生成树协议

SA Source

Address 源地址

SBU Single Bussiness Unit 单商户单元

SCB Single Copy Broadcast 单拷贝广播

SFU Single Family Unit 单住户单元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会话起始协议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议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

SP Strict

Priority 严格优先级

SR-DBA Status Reporting DBA 基于状态报告的动态带宽分配

STM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同步转移模式

SVLAN Service

VLAN 业务(外层)虚拟局域网

TC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传输汇聚

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时分复用

TOS Type of Service 服务类型

T-CONT Transmission

Container 传输容器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VDSL2 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 第二代甚高比特率数字

3

4 用户环路技术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oIP

Voice over IP IP 语音 WRED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加权随机先期检测 WRR

Weighted Round Robin 加权轮询

4 GPON 系统参考模型

GPON 系统通常由局侧的OLT 、用户侧的ONU 和ODN 组成,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

构。ODN 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 和ONU 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输媒质。GPON 系统参考配置见图4-1。

图4-1 GPON 系统参考配置

按照ONU 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GPON 系统可以有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

到交接箱(FTTCab )、光纤到路边(FTTC )、光纤到楼(FTTB )、光纤到户(FTTH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FTTBiz/FTTO )。ONT 一般指用于FTTH/FTTO 并具有用户终端功能的ONU ,在本技术要求里对二者不做区分,统一用ONU 来表示。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5.1 业务类型

GPON 系统可能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以太网/IP 业务、语音业务、TDM 业务和CATV

业务等,其中TDM 业务为E1电路仿真业务。GPON 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IP 业务的能力,建议支持TDM 业务和语音业务,可选支持CATV 业务。

GPON 系统应同时支持采用IPv4和IPv6承载上述业务。

5.2 设备类型

5.2.1 OLT

OLT 设备包含一个或者多个PON 接口,应支持以太网/IP 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

建议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 业务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上联接口。

OLT 的业务槽位建议支持GPON 板、EPON 板、10GEPON 板、千兆以太网板(下联

口)的用户板卡任意混插,可选支持ADSL2+板、VDSL2板等。

OLT 的PON 接口应支持PON 光模块的可插拔。

5.2.2 ONU

ONU设备可能有多种类型,本标准根据近期GPON设备的应用场景,规定以下六种主要类型。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仅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CATV业务。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H的场合(可与家庭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SF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1。

表5-1 SFU型ONU的具体形态

RF口

编号以太网口数量 POTS口数量 CATV

SFU-11(GE或者FE)0 可选

SFU-24(FE)0 可选

SFU-34(FE) 2 可选

(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SFU也可以用于商业客户。)

HGU(家庭网关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具有家庭网关功能,相当于带GPON上联接口的家庭网关,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具有4个以太网接口、

1个WLAN接口和1或2个USB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H

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HG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2。

表5-2 HGU型ONU的具体形态

RF口编号以太网口数量 POTS口数量WLAN口数量 USB口数量 CATV

HGU-1 4 0 1 1或2 可选

HGU-2 4 2 1 1或2 可选(注:本标准仅规定HGU型ONU与GPON接口相关的要求,其它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相关标准。)

MDU(多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 业务。具有多个(至少8个)用户侧宽带接口(包括以太网接口、ADSL2+接口或VDSL2

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B/FTTC/FTTCab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DU型ONU的4种具体形态见表5-3。

表5-3 MD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以太网口数量 ADSL2+接口数量VDSL2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CATV

RF口

MDU-1 8/16/24 (FE)0 0 0 可选

可选

8/16/24/32/48 MDU-2 8/16/24 (FE)0 0

MDU-3 0 16/24/32/48/64 0 24/32/48/64 0 MDU-4 0 0 16/24/32 24/32/48/64 0 (注:上表中的数量均表示固定式设备或者插卡式设备中板卡的接口数量。)

5

以太网接口的MDU设备(MDU-1和MDU-2)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1)盒式:1U高度,采用固定式或者插卡式结构,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

2)小型插卡式:2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 19英寸,建议以16/24接口为单位,至少4个业务槽位,应支持不同类型板卡(以太网、DSL、POTS)的灵活混插。

DSL接口的MDU设备(MDU-3和MDU-4)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1)小型插卡式:2U高度,至少4个业务槽位,满配宽带容量96线以上,满配窄带容量128线以上;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

2)中型插卡式:大于2U高度,至少4个业务槽位,满配DSL容量256线以下,窄带容量512线以下;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

应支持ADSL2+板卡、VDSL2板卡、POTS板卡、A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选)、V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选)的灵活混插。MDU-3、MDU-4的ADSL2+、VDSL2接口应包含分离器。

(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MDU可以用于商业客户。)

建议支持上联接口的模块化设计,即可通过可插拔的上联模块将GPON上联接口更换为EPON、10GEPON、GE等上联接口。

SBU(单商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企业用户和企业里的单个办公室,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以太网接口和E1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主要应用于FTTO的场合。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表5-4。

表5-4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SBU-1 4 4 不做规定

MTU(多商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企业用户或同一个企业内的多个个人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 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至少8个)和E1接口,可选支持POTS接口。主要应用于FTTBiz的场合。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T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5。

表5-5 MT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MTU-1 16(FE)4/8 0

MTU-2 8/16(FE)4/8 8/16

CBU(蜂窝回传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接入基站,提供以太网/IP业务、TDM业务。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

1PPS+ToD接口,可选支持E1接口。主要应用于移动基站回传的场合。

CB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6。

6

7 表5-6 CBU 型ONU 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1PPS+ToD 接口数量 CBU-1

4(FE/GE ) 4 2 CBU-2

4(FE/GE ) 8 2 CBU-3 4(FE/GE ) 0 2

5.2.3 ONU 的PoE 功能

建议特定型号的以太网接口的MDU 、MTU 、SFU 设备支持PoE 功能(可用于为部署

在无线热点的AP 供电),即通过RJ45以太网电口的数据线(1、2、3、6)同时传递数据和电流,为其他支持PoE 的设备提供电力。相关PoE 功能应符合IEEE802.3af 标准。

支持PoE 的ONU 设备应支持内置PoE 电源。供电最长距离不应小于100m 。每个以太

网电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小于15瓦,且供电功率可配置,配置范围为1-15瓦。

支持PoE 的ONU 设备应支持供电功率分配策略,对不同用户群下发功率分配策略;应支持在电源功率过载时通过自动方式和手工方式进行接口供电管理;还可对每个

PoE 接口以及整个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统计、查询。应支持PoE 处理软件的在线升级。 以太网接口的MDU 、MTU 、SFU 设备可选支持PoE plus 功能,每个以太网电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小于30瓦,且供电功率可配置,相关功能应符合IEEE802.3at

标准。

6 GPON

协议要求 6.1 GPON 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根据G.984,GPON 系统的协议栈见图6-1,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PMD )层和GPON 传输汇聚(TC )层组成。TC 层包括两个子层:TC 成帧子层和TC 适配子层。TC 层应采用GEM 封装模式,为其客户层提供2种类型的接口:GEM 客户接口和ONU 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

图6-1 GPON 系统协议栈

6.2 PMD子层

GPON系统应使用符合ITU-T 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

G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下行应使用1480nm~1500nm波长,如果采用第三波长方式实现CATV业务的的承载,则应使用1540nm~1560nm波长。GPON系统提供CATV业务的具体要求不在本标准范围内。

GPON的PON侧光接口应支持Class B+,上行应使用1310±20nm波长,光接口的其余参数应符合G.984.2 Amd1的相关要求。建议支持Class C+,上行应使用1310±20nm 波长,光接口的具体参数应符合G.984.2 Amd2的相关要求。

GPON系统应支持下行2488.32Mbit/s,上行1244.16Mbit/s的传输比特率。

6.3 TC子层

GPON系统的TC子层应符合G.984.3的规定,应采用GEM封装模式,并支持下行FEC,可选支持上行FEC。

OLT应具有对ONU进行认证的能力,应拒绝认证未通过的ONU的接入。OLT应支持基于ONU的“SN”和“Password”两种方式对ONU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当OLT发现非法ONU的激活事件(ONU未配置SN/Password、相同SN、相同Password等),应上报网元管理系统。OLT具体对ONU的认证方式应可配置。ONU的认证流程应符合ITU-T G.984.3的规定。SN的格式应满足ANS T1.220-2000的要求(SN中的Vendor ID应采用4个字母字符,不应该出现“_”等字符);“Password”的格式应采用10字节的ASCII码。

系统应支持ONU去激活的功能。当ONU收到Disable_serial_number消息后,应从激活状态转移到紧急状态(O7)并关闭激光器;如果不能成功切换到O7状态,OLT应上报告警。手工重启ONU后,ONU激活后应进入紧急状态(O7),如果没有进入O7状态,OLT应该上报告警。

6.4 OMCI子层

OLT应至少同时支持N:P bridge-filtering(桥+VLAN)方式和N:M bridge-mapping(桥+Pbit)两种GEM连接方式。ONU应至少支持N:P bridge-filtering(桥+VLAN)方式和N:M bridge-mapping(桥+Pbit)中的一种。

GPON系统OMCI的具体要求应符合G.984.4的规定。

6.5 时钟要求

6.5.1 OLT的时钟要求

OLT应按下列顺序优选定时源,并以此作为OLT线路的发送时钟:

1) 外部定时接口,如BITS输出的2MHz/2Mbit/s时钟;

2) STM-N业务接口;

3) E1业务接口;

4) 同步以太网;

5) 内部定时。

OLT设备的定时功能应支持跟踪与自由振荡两种工作模式。在所有外部定时源均不可用的情况下,OLT应自动倒换到自由振荡模式。OLT工作在自由振荡模式时,内部时钟精度应不低于3级钟(±4.6ppm)要求。

OLT设备在定时源倒换过程中,不应引起业务损伤。

8

6.5.2 ONU时钟要求

ONU设备应支持从PON接口的下行信号中提取时钟并作为本地上行发送时钟。

ONU设备还应具有本地时钟,其频率准确度应优于±50ppm。

对于ONU承载的E1信号,ONU应能采用自适应方式、差分方式或者PON接口的线路时钟恢复业务定时。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OLT的网络侧应能够根据需要提供FE接口、GE接口和10GE接口,应提供至少4个GE上联接口。

对于提供TDM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OLT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STM-1或STM-4接口。

OLT应支持上联接口光模块的可插拔。

7.1.1 GE接口

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1.2 10GE接口

10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1.3 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ITU-T G.703或GB7611-2001的规定。

7.1.4 STM-N接口

STM-N接口应符合ITU-T G.707的规定。

7.1.5 1PPS+ToD接口

1PPS+ToD输入接口应符合第7.2.7节的规定。

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ONU的用户侧接口类型包括10/100BASE-T、10/100/1000BASE-T、E1接口、Z/Za、DSL、1PPS+ToD、CATV RF等接口。各种类型的ONU的用户侧接口种类和数量见5.2.1。

7.2.1 10/100BASE-T接口

用户侧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2.2 10/100/1000BASE-T接口

10/100/1000BASE-T接口均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2.3 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ITU-T G.703或GB7611-2001的规定。

7.2.4 Z/Za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 1054-2000 10.1.1节的规定。

Za接口应符合YD/T 1054-2000 10.1.2节的规定。

7.2.5 DSL接口

DSL接口包括ADSL2+、VDSL2接口。

ADSL2+接口应符合ITU-T G.992.5的规定,VDSL2接口应符合ITU-T G.993.2的规定,同时ADSL2+/VDSL2接口应符合《中国电信DSLAM设备技术要求》的规定。

7.2.6 CATV RF接口

CATV RF接口的具体指标待定。

9

7.2.7 1PPS+TOD接口

1PPS+ToD输出接口用于支持相位同步信息(1PPS)和当前时间值(ToD)的输入或输出。具体要求见相关行业标准。

7.2.8 其他接口

与HGU ONU相关的其他接口(如WLAN、USB接口等)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相关标准。

8 以太网功能要求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8.1.1 MAC交换功能

8.1.1.1OLT的MAC地址交换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

OLT的GPON接口板上每个PON接口的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2K。对于最大PON口数大于等于16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32K,建议不小于2K×最大PON口数。对于最大PON口数小于16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16K或2K×最大PON口数。

OLT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8.1.1.2SFU/HGU/SBU型ONU的MAC地址交换功能

对于具有多于一个以太网接口的SFU型ONU及HGU/SBU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32个。

8.1.1.3MDU/MTU型ONU的MAC地址交换功能

MDU/MTU型ONU的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32×用户宽带接口数。

ONU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8.1.2 二层交换能力

8.1.2.1OLT的二层交换能力

OLT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OLT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

8.1.2.2ONU的二层交换能力

对于具有多于1个以太网接口的ONU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ONU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

8.1.3 帧过滤功能

8.1.3.1OLT的帧过滤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8.1.3.2ONU的帧过滤功能

HGU、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源和目的MAC地址、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功能的开启/关闭。

10

SFU型和SBU型ONU可选支持上述帧过滤功能。

8.1.4 二层隔离功能

8.1.4.1OLT的二层隔离功能

OLT应实现对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8.1.4.2ONU的二层隔离功能

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8.1.4.3OLT的环路检测功能

OLT应支持同一个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以及不同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之间的环路检测功能。OLT检测到环路后应将ONU的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

8.1.4.4ONU的端口环路检测功能

ONU应支持以太网端口、DSL端口本身的环路检测功能(如ONU下挂设备的端口间出现环路)。ONU检测到端口环路后应将该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

8.1.5 生成树功能

8.1.5.1OLT的生成树功能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可选支持多生成树协议(MSTP)。

8.1.5.2ONU的生成树功能

MDU和MTU型ONU的用户侧的以太网接口和VDSL2接口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快速生成树(RSTP)。

8.1.6 流量控制功能

8.1.6.1OLT的流量控制功能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 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8.1.6.2ONU的流量控制功能

ONU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 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8.1.7 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当OLT存在多个PON接口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8.1.8 链路聚合功能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能。应能够在单层VLAN或双层VLAN的条件下支持链路聚合。

要求支持至少4个链路聚合组,F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应不小于8个,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4个,10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2个)。

应支持上联板内的接口链路聚合和上联板间的接口链路聚合。设备的板内FE接口和GE接口必须能够在单VLAN或启用SVLAN条件下支持符合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能,以实现带宽扩展和链路保护的功能。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和主备倒换两种方式并可配置。

11

OLT上联口的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1:1的备份保护,倒换时间应小于200ms,建议小于50ms。

8.2 VLAN功能

VLAN转换(Translation)是指输入VLAN与输出VLAN的1:1转换。

N:1 VLAN聚合功能,即将上行的多个VLAN(例如VLAN 1、2、…、X)的业务聚合为一个VLAN(例如VLAN Y),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多个VLAN(VLAN 1、2、…、X)中(基于MAC或Cos,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实现N:1 聚合时须保证原有不同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

8.2.1 OLT的VLAN功能

OLT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LT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VLAN 转换,N:1 VLAN聚合,VLAN优先级标记,VLAN过滤等功能。OLT应支持基于GEMPort、PON口、EtherType(至少支持PPPoE、IPoE和IPv6oE)等划分VLAN和标记优先级。

OLT应支持VLAN tagging filter data、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 和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三个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VLAN Trunk功能。OLT应同时支持4K的VLAN数,VLAN ID的范围是1~4094。每个PON口也应支持的4K的VLAN 数。

OLT应支持VLAN Translation功能。主交换板支持的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应为4094个,PON接口板上的每个PON接口应支持不小于512个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

OLT应支持N:1 VLAN聚合功能,包括同一ONU下不同VLAN的聚合以及不同ONU 之间指定VLAN的N:1聚合;也包括同一PON口下不同VLAN的聚合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

OLT还应支持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的混合使用(1:1和N:1同时使用)。同时,要求OLT设备在实现1:1 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OLT在进行同一个ONU内不同VLAN的N:1聚合时,N应不小于8;在进行不同ONU之间指定VLAN的N:1聚合(多个用户的同一种业务汇聚为一个VLAN,包括同一PON口内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时,N应至少不小于64×PON 接口数。

8.2.2 ONU的VLAN功能

ONU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NU应支持VLAN 透传、VLAN标记、VLAN转换、N:1 VLAN聚合、VLAN Trunk等功能。MDU应支持基于用户物理端口、基于EtherType (至少支持PPPoE、IPoE和IPV6oE)划分VLAN。

ONU应支持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和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功能的管理,可选支持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上述5种VLAN模式,应通过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结合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实体的Forward operation定义的描述操作来实现。

12

VLAN Trunk、VLAN透传、VLAN标记、VLAN转换和N:1VLAN聚合模式下ONU

的行为应符合下面VLAN模式定义的规定。这五种VLAN模式应使用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实体来进行管理。

8.2.2.1VLAN模式定义

对于以太网接口的各种VLAN模式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定如下:

(1)VLAN透传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对接收到上行的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是

对以太网帧不作任何处理(无论以太网帧是否带VLAN TAG)透明的向OLT转发;对于

下行的以太网帧也是透明转发的方式。其详细处理方式见表8-1。

表8-1 透明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

方向以太网包是

否有Tag

上行

有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

无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

下行

有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

无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

(2)VLAN标记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对接收到的上行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是

为其加上一个网络层VLAN tag;对于下行以太网帧,ONU剥除其VLAN Tag。其详细

处理方式见表8-2。

表8-2 TAG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

方向以太网包是

处理方式

否有Tag

上行

有VLAN tag 丢弃

无VLAN tag 打上新的VLAN Tag(主要参数是VID),转发。

当前仅要求ONU能够配置VID值,并将所打的Tag的

TPID和Pri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0)。

下行

有VLAN tag 按照VID转发到相应的UNI接口,并剥除tag;如果下行

的tagged报文的VLAN ID不等于所配置的VID,则丢弃该报

文。

无VLAN tag 丢弃

(3)VLAN Translation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将上行以太网帧中用户自行打上

的VLAN TAG(其VID可能不是其独用的,可能在同一个系统内有其他用户使用相同的VID)转换为唯一的网络侧VLAN Tag;并在下行方向执行相反的操作。当ONU支持VLAN Translation时,其VLAN Translation功能应支持EtherType值为0x8100,可选支持其

他EtherType值。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ONU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表8-3所示

13

表8-3 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

方向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处理方式

上行

有VLAN tag 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

列表中有对应的entry(等于其输入VID),则按照该表项将

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出VID),并转发;如果其VID

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应的entry,

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ONU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

CFI和Pri)的转换暂不要求,ONU将转换后的TPID设为缺

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

下行

有VLAN tag 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

列表中有对应的entry(等于其输出VID),则按照该表项将

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入VID),并转发;如果其原有

Tag的VID为缺省VID,则剥除Tag并转发;如果其VID在

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应的entry,则

丢弃;

当前仅要求ONU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

CFI和Pri)的转换暂不要求。ONU将转换后的VLAN Tag

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丢弃。

(4)N:1 VLAN Aggregation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将上行的多个VLAN聚合为

唯一的网络侧VLAN ID;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对应的多个VLAN(基于MAC,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每个用户端口可

能存在多个N:1 VLAN聚合。N:1 VLAN Aggregation模式下ONU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

式如表8-4所示。

表8-4 N :1 VLAN Aggregation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

方向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处理方式

有VLAN tag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等于该接口的VLAN聚合表项中上行

的某一个“aggregated VLAN”,则将该报文的VID转换为对

应的“VLAN to be aggr.”,同时记录业务流的源MAC地址值,

并转发;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不等于该接口的VLAN聚合

表项中的任何一个“aggregated VLAN”,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ONU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

CFI和Pri)的转换暂不要求,ONU将转换后的TPID设为缺省

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

下行有VLAN tag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等于该接口的VLAN聚合表项中

的“VLAN to be aggr.”,根据MAC地址值按照该表项将VID

转换为对应的“aggregated VLAN”,并转发;如果其原有Tag

的VID为缺省VID,则剥除Tag并转发;如果其VLAN ID既不

14

中国电信服务规范与标准

中国电信服务规范与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电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依据信息产业部颁布的《电信服务标准(试行)》,特制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电信服务标准》,以下是该标准的一些基本问题解答: 一、固定电话服务质量标准是什么? 答:1、紧急电话接入服务 1.1 定义: 紧急电话接入服务是指电信企业应向电话用户免费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电话的接入服务,免费紧急电话为119、110、120、122等。 1.2 服务标准: 保证通信畅通并免费向用户提供服务。 1.3 质量检查要求: 按规定对各局向的紧急电话119、110、120、122等进行测试。 2、电话装机、移机时限 2.1 定义:

电话装、移机时限是指自电信企业受理用户装、移机交费之日起,至装、移机通话所需要的时间(非局方原因除外)。 2.2 服务标准: 城镇一般用户电话装、移机时限≤28日,农村一般用户电话装、移机时限≤38日,电话装、移机及时率≥98%;电话装、移机平均时限≤15日。 大用户电话装、移机时限是一般用户电话装、移机时限的二分之一。 重要用户和电话集中放号以电信企业与该用户签订的协议为准。 2.3 计算(统计)方法: 装、移机时限=装、移机施工完毕并通话日期-电信企业受理用户装、移机交费日期 2.4 质量检查要求: 有定期检查电话装、移机制度; 对营业受理、配线配号、程控机房、测量、外线施工等依据每个流程环节的服务时限进行抽查。 3、电话复话时限

3.1 定义:电话复话时限是指自停机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归属电信企业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3.2 服务标准: 电话复话时限≤24小时 3.3 计算(统计)方法: 电话复话时限(小时)=竣工时间-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归属电信企业收到有关费用时间 3.4 质量检查要求: 有定期检查制度: 对营业网点的受理单、营业系统、交换机房的用户数据等进行服务时限的抽查。 4、市话业务变更时限 4.1 定义: 市话业务变更时限是指用户办理更名、过户以及各种程控电话服务项目,自办理登记手续且结清帐务时起,至变更所需要的时间。 4.2 服务标准: 市话业务变更时限≤24小时

中国电信网关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网关建设工程技术规范书 1

中国电信北京公司移动网络建设 ( 一期)行业网关建设工程 技术规范书 北京市电信有限公司 二ΟΟ九年三月 I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建议书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报价书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标准和性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乙方供货和服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 硬件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2 软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3 安装材料和消耗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4 项目实施与集成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5 工具和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6 技术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7 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8 安装、调测、试运转的技术支持和现场验收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项目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网上电信营业厅技术规范

网上电信营业厅技术规范 (暂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1年4月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服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建设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网上电信营业厅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网上电信营业厅技术体系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网上电信营业厅与其它业务系统的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系统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网上电信营业厅业务功能组成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网上电信营业厅功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服务页面处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服务页面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电信业务接口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系统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统计分析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对现有业务系统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用户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认证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支付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认证与支付接口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业务预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业务信息管理与发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5总体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系统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网站建设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系统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系统扩展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系统可靠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6支付业务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与集团公司的统一支付平台相连.........................................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与本地银行支付系统相连..................................................... 错误!未定义书签。7系统安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主机安全(含网络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通信安全(应用数据传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系统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数据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5管理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6 机房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电信2010年网络机柜技术规范书

网络机柜技术规范书

1. 概述 1.1 本文件为中国电信2010年集中采购网络机柜的技术规范书。 1.2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要求》(待发布)、中国电信2009年6月16日发布的《数据设备用网络机柜技术规范》编制。以上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中定义了通信数据类机房(含数据中心、电信业务平台、IT支撑平台及其他类似通信系统机房)内使用交流电源的网络机柜的分类、机柜尺寸、结构、配置、气流组织、机柜配电(监控测量、防雷与接地)等方面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规定。使用直流电源的数据用网络机柜可参照本技术要求执行。 1.3 本次招标采购的网络机柜只针对19英寸标准机柜(含信息插座单元)。 1.4 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

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请投标方特别注意:在答复中,凡采用“详见”、“参见”等方式说明的条款,应指明参见文档的具体章节或页码,同时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注有适当的总结性文字,简洁、明了地回答相应的条款。 1.6 本文件中未提出而厂商认为有必要说明的部分,以及更加合理的技术性能,厂商应在应标书中提供详细的资料和说明。 1.7 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招标方。 2 使用环境条件 ——工作温度:-5℃~+40℃。 ——相对湿度:≤85%RH(+30℃时)。 ——垂直倾斜度:≤5%。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3.1 外观要求 3.1.1 机柜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无锈蚀。 3.1.2 机柜门板、侧板平整,无扭曲、无变形,也不明显抖动;门板开孔均匀。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行业差异化战略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国内电信业将面对全球通信企业的挑战。中国的产业信息化也从根本上推动了通信行业的发展。电信业重组后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固网与移动的有效融合已成为电信产业发展必然趋势,这一产业趋势导致的根本性转变就是要求运营商从战略到业务的转型。 当中国电信获得移动业务后,借助多重业务捆绑以及原有固网业务移动化的发展契机,提高其整体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成为核心;也就是说,中国电信需要在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而衍生的数据业务上下功夫。中国移动在获得全业务牌照后,将需要改变基础业务较为单一的局面,完成从“移动信息专家”到“综合信息专家”的转变。而中国联通则更加复杂,不仅面临业务层面的融合,还面临组织结构的融合,未来联通需要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并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国内三大通信行业的差异化战略已经从以前的电信主导宽带和固话,移动主导移动电话,联通主导基础网络,逐渐变为现在的多方位业务全面发展。电信开始推出3G手机移动电话,联通也推3G 以及融合以前的网通的宽带业务,移动则收购了铁通,也大摇大摆做起了宽带业务,并且收费也是相当便宜。 大体上,通信行业可以从以下三点来分析其差异: 一、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的总体感知和看法。进而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品牌购买和消费行为。我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竞争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质量竞争往往是通过品牌竞争来实现的。因此,品牌就是企业的信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能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不仅有巨大的市场开拓力,还有强大的人心征服力,一旦消费者的心被征服,名牌就可以长久的占领市场。” 中国移动的这点就做得很到位,在移动这个大品牌下面又分了很多个小品牌,比如说动感地带,神州行,全球通,等等。而其中每一个品牌所针对的消费群体也有所不同。动感地带的客户群主要是学生群体以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套餐花样百出,资费实惠;神州行针对的是大部分的老百姓,方便简单易行,计费简单可靠,每月消费不多;而全球通则是提供给高端客户,满足客户的一些比较高端的需求,比如出国或者经常出差之类的,通常情况下每月的话费都比较多。像动感地带找周杰伦代言,神州行葛优代言,对产品的形象定位就比较准确,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深的固有印象,品牌也就比较成功了。还有联通旗下的品牌新势力啊,电信的天翼等等。 二、价格差异。 随着国内电信业竞争形式的变化,行业利润和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如何保持好的企业

电信公司客服的自我总结

电信公司客服的自我总结 我在大学里学的是播音专业,在毕业后本想找个电视台工作,可是那里的条件要求实在太苛刻,我的能力和资质达不到要求,结果当然是得不到电视台工作了。之后我就想去电台做播音员,我最自己的音质还是有自信的,可是还是没有合格,最后我只好来到电信公司做客服工作人员。 一年来,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本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局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务为己任,以顾客满意为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电信基层客服工作。现对自己全年的工作的自我总结如下: 一、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作为客服人员,我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每当遇到繁杂琐事,总是积极、努力的去做;当同事遇到困难需要替班时,能毫无怨言地放弃休息时间,做好工作计划,坚决服从公司的安排,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二、勤奋学习,与时俱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电信基层客服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学习目的再于应用,以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到公司三年来,我注重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力戒经验主义,拓展思维。 2、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坚持按制度,按计划进行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自觉参加每季度的党课集中学习;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因工作忙而忽视学习,不因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工作方式,我会努力的继续工作,

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规范与基础管理指导手册

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规范与基础管理 指导手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07年4月 前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曰益激烈,营业厅作为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要窗ロ,在宣传企业、客户、业务品牌的形象,提升客户感知,树立竞争优势,扩展客户数量,増加企业收入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强化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完善营业厅的基础管理,树立中国电信优质服务的形象,提升营业厅销售服务执行能力,集团公司组织编写了《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规范与基础管理指导手册》。各省级电信公司可参照手册内容,结合本地实际,进ー步细化对自有营业厅、合作营业厅和代理服务点的服务规范和管理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本手册依据信息产业部《电信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中国电信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竞争环境、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等方面的需要,对《中国电信营业服务规范(2005 )》(中国电信[2005] 538号)中有关营业厅的相关服务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增加了营业厅基础管理等内容。 本手册共有六部分,第一部分是销售服务内容与要求;第二部分是服务规范; 第三部分是销售活动执行;第四、五部分是现场管理与后台管理等基础管理要求; 第六部分是团队文化建设。 参加本手册编写的成员有:广州电信分公司刘洪彦、深圳电信分公司徕卫华、武汉电信分公司万军红、徐州电信分公司徐玮、温州电信分公司张恺翔、泉州电信分公司许凌峰、北京研究院王红蕾、陈炜,同时还得到了安徽省电信公司张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场部 ニ00七年四月

目录 前言------------------------------------------------------------- 1胃一部分 _服务随与要求------------------------------------------- 4胃一章迎#服务 (4) 第二章流动咨询服务 (5) 胃三章?定錢服务 (8) 测章演示体验服务 (9) 第五章综合业务受理 (10) 第六章客户保持 (13) 第八章品牌客户服务 (15) 第九章投诉处理 (15) 第十章终端销售服务(含电信卡) (17) 針一章信'良处理 (18) 第十二章培训师 (18) 第十三章质检 (19) mmm................................................ 2〇第十五章厅经理 (20) t部分服务规& --------------------------------------------------- 26 第一章服务总则 (26) 第一节服务原则. (26) 第二节服务标准 (26) 第二章服务形象规范 (27) 第一节仪容规范. (27) 第二节着装规范 (28)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20110128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 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1年1月

目录 1.前言 (1) 2.设备类型 (2) 3.物理接口要求 (3) 3.1网络侧接口要求 (4) 3.1.1GPON接口要求 (4) 3.2用户侧接口要求 (4) 3.2.1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 (4) 3.2.2WLAN接口要求 (4) 3.2.3USB接口要求 (4) 3.2.4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 (4) 4.功能要求 (5) 4.1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6) 4.1.1IP协议要求 (6) 4.1.2数据转发功能要求 (6) 4.1.3DNS功能要求 (7) 4.1.4IPv4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7) 4.1.5IPv6地址管理及拨号管理功能要求 (10) 4.1.6IPv4 NAT (10) 4.1.7其它功能要求 (11) 4.2WLAN AP功能要求 (11) 4.3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13) 4.4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14) 4.4.1业务发现 (14) 4.4.2业务控制 (14) 4.4.3QoS功能要求 (14) 4.5语音功能处理要求 (15) 4.5.1功能要求 (15) 4.5.2业务要求 (18) 4.5.3软交换SIP协议要求 (18) 4.5.4IMS SIP协议要求 (19) 4.5.5H.248协议要求 (19) 4.5.6性能要求 (20) 5.安全要求 (20) 5.1网络访问的安全性 (21) 5.2用户侧接口安全性 (21) 5.2.1WLAN接入安全性 (21) 5.3用户侧登录安全性 (22) 5.3.1用户侧登录安全基本要求 (22) II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电信行业分析报告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电信行业分析报告 日期:1999-6-15 第一章电信行业的经济地位 据美国《幸福》杂志公布的1994年全球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世界最大的电信公司有21家,占总数的%,其中美国企业占了11家。中国的电信业发展还很落后,在其中榜上无名。 近年来,随着电信的飞速发展,电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以每年3%的份额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如图一,这是绝大部分行业所无法做到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信行业已不在局限于电话与传真,与之相关的电子信息产业(计算机、电视机)因为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逐渐与电信业融为一体。至此,与电信相关的行业有:家用电器、电脑及电子元件、邮政、橡胶、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其中,橡胶、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决定了电信业的原料来源,邮政与电信在经营上互为交叉,电视与电脑则成为电信业新的终端设备。在我国,互联网的历史尚短、规模较小,但其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对电信业的影响将日益明显。 第二章电信行业中各产业的情况 1995年底职工人数为万人,固定资产净值为万元,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为万元,利税总额为万元,生产总值3859902万元。各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见图二。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一斑。交换机市场紧随其后,也体现出强大的后劲。 二、研究与技术开发

在向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通信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通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信不仅是促进或制约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且已被许多大企业单位视为生产要素。在这总的战略指导下,通信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新技术的革命。 1.通信网正由模块向数字、由窄带向宽带发展。 2.光纤通信实现大容量、高速度、远距离通信。 3.卫星通信正利用各种系统开展业务。 4.移动通信走向数字化、个人化。 5.新业务(图象通信、数据通信、无线数据通信)不断涌现。 6.终端设备的发展注重多功能、小型化。 三、经营与维修服务 截止到目前,据信息产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批准经营并颁发许可证及申报批文的放开电信业务经营单位共2900余家,其中经营无线寻呼业务的2100多家;经营国内VAST通信业务的22家;经营800MHZ集群电话业务的110家;450MHZ无线移动通信业务25家;电话信息服务业务近300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务229家;电子信箱业务100家;电子数据交换业务8家;可视图文业务11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电信行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的状态,其维修和服务领域严重滞后于其他行业。通过近两年来引入竞争机制和在部分电信业务上放开经营,电信业多年来的服务方式已基本改观。但是,电信产品的维修和维护服务仍处于无规状态。 第三章电信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信运营行业最新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电信运营业发展概况 一、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 (一)业务收入 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累计完成通信业务总量12198.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电信11575.3亿元,增长25.4%;邮政623.6亿元,增长10.1%。完成通信业务收入6373.7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电信5799.0亿元,增长11.7%;邮政574.7亿元,增长7.7%。通信行业增加值完成4159.6亿元,同比增长12.0%。(见图表1) 2005年10月份电信业务收入为496.8 亿元,继续保持在比较高水平线上;11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略有降低为485.9亿元;12月份上升到505.3亿元,也是全年电信收入的最高值。(见图表2) 2005年,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平稳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的宏观背景下,电信服务需求仍保持高速增势,电信容量不断扩大,电信收入稳步增长。从全年的电信收入水平来看,年初先抑,进入3月份开始稳步增长,电信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业务收入的增加开始逐步显现,经历了持续稳步的增长后,以及十一假期的触动,电信收入在11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年末的到来,电信收入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点。(见图表3) (二)用户发展 截止到2005年第四季度,我国固定电话用户累计新增3867.7万户,总数达到35043.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累计新增5860.4万户,总数达到39342.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20.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已通固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1.2%。(见图表4) 2005年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呈现增长放缓局面。全年新增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101.9万户和626.7万户。新增无线市话用户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中所占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带动作用有所下降。 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异质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2005年各月新增移动用户平均是新增固定电话用户的1.5倍,如果将具有移动通信特征的无线市话用户按移动电话用户计算,则这一比例将扩大到4.3倍。 1.固定电话 截止到2005年12月份,我国固定电话用户达到了35043.3万户,1~12月累计比去年同期新增用户3867.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为23976.8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951.7万户;农村电话用户为11066.5 万户,1~12月累计新增916万户。无线市话用户8532.7万户,1~12月累计新增2045.3万户,公用电话用户2660.4万部,1~12月累计新增445.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7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5.9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

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评价标准及检查管理办法

附件 1 中国电信营业厅服务评价标准 及检查管理办法 一、制定目的实体渠道是中国电信业务发展的基本面和重要窗口,承担着用户发展、经营收入、客户服务及品牌宣传等多项职能,是落实集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战略的一线单元。为提升营业厅整体服务能力,提升营业厅对外形象,集团公司制定《中国电信服务评价标准及检查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1-4 级自营厅,2016 年只对1-3 级厅开展服务评价;社会合作厅只明确基本服务要求,暂不进行服务评价。对于自营厅中跨界合作区域及跨界产品暂不进行评价。 三、制定原则 (一)聚焦客户感知主要环节:用户来了有人管、排队等候有关怀、业务办理快捷规范、咨询投诉首问负责、环境干净清爽等。 (二)以已有服务规范为基础,强化软性服务元素,明确必要服务手段。 (三)操作上可量化可执行,明确倒三角支撑要求,为一线减负。 (四)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优秀、亮点给予加分,不满足基本要求、造成负面影响的进行倒扣分。 四、营业厅服务评价检查管理办法

(一)营业厅服务等级 按照营业厅服务标准进行评分,得分95 分及以上达到优秀服务等级(不超过1-3 级厅总数的5%),得分90-95 分达到良好服务等级(不超过1-3 级厅总数的20%),得分80-90 分为服务达标等级。 (二)营业厅服务评比程序按照“自评上报,逐级认定,差额产生”的原则进行营业厅服务评比。省公司将达到优秀服务级别的营业厅名单上报集团,集团组织评比,按照差额20%认定。市公司自评认定达到服务标准营业厅,并将良好以上级别的营业厅上报省公司,省公司对良好级别营业厅进行评比,并差额认定。 (三)营业厅服务达标结果应用 1.营业厅服务评比结果将作为省公司业绩考核中服务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营业厅服务评价工作推进落实到位,营业厅服务能力提升明显的省公司在服务考核中进行加分。 2.营业厅服务评价结果与营业厅划小承包评估相结合。 各省公司对营业厅划小承包评估时,必须将营业厅服务评价 结果作为重要内容,对达到优秀及良好服务级别营业厅进行 适当奖励,对服务不达标的营业厅进行扣罚。 3.营业厅服务评比结果将作为集团及省部级创先评优的 必要条件。 五、标准内容及检查手册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doc

中国电信战略分析 1.外部分析 1.1宏观环境分析 电信行业由于出身国有,自然受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发展环境、管制政策的影响,并且由于电信经济的垄断特性,虽然早已经公司化运营,但和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又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宏观环境的分析与把握对运营影响甚大。 1.1.1政治法律环境 基础网络的运营权是国家控制的关键,虽然开放、引入竞争的话题一谈再谈,但基础通道的控制力依然在国企运营商手中。国家希望管道控制内容的想法没有变。 中国加入时做出承诺:“中国要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改革的步子要加快,所以中国电信受政策影响较大;但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干预力度越来越小;通信业立法速度缓慢;电信业执法体系不健全。 1.1.2经济环境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和全球接轨,抛开世界经济谈中国经济已经没有意义,而电信经济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互联网推平了。国家之间的屏障,使世界成为一个共同体,世纪当电信产业真正和其他产业开始融合时,一切都将会和08年底的经济危机一样,变得势不可挡。 1.1.3社会和文化环境 电信产业原本就是信息传输的承载,各类信号、信息内容的传输之后,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因此电信产业与传媒产业未来一定会殊途同归。内容文化的传播与监管在中国是个敏感问题,文化部、广电部已经,甚至上升至国家信息安全办公室,都负责着内容的监管,谁接入,谁负责,从互联网,到手机短信,其对民生舆论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电信产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如打电话拜年、发短信祝福等等;用户消费意识成熟,越来越理性,用户结构变化大,由高收入人群转向大众化,电信产业还同创意文化产业关联在了一起,动漫产业、网游产业还有一些衍生的增值服务行业被人们报以了更高的希望。 1.2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 终端技术规范书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2011年1月

目录 1. 前言1 2. 设备类型1 3. 物理接口要求2 3.1 网络侧接口要求2 3.1.1 GPON接口要求2 3.2 用户侧接口要求2 3.2.1 用户侧以太网接口要求2 3.2.2 WLAN接口要求 2 3.2.3 USB接口要求2 3.2.4 用户侧电话接口要求3 4. 功能要求3 4.1 网络协议及数据转发功能要求3 4.1.1 IP协议要求3 4.1.2 数据转发功能要求4 4.1.3 DNS功能要求5 4.1.4 IPv4地址治理及拨号治理功能要求6 4.1.5 IPv6地址治理及拨号治理功能要求10 4.1.6 IPv4 NAT 12 4.1.7 其它功能要求12 4.2 WLAN AP功能要求13 4.3 设备发觉功能要求16 4.4 业务发觉和操纵功能要求18 4.4.1 业务发觉18 4.4.2 业务操纵18 4.4.3 QoS功能要求19 4.5 语音功能处理要求20

4.5.1 功能要求20 4.5.2 业务要求25 4.5.3 软交换SIP协议要求25 4.5.4 IMS SIP协议要求28 4.5.5 H.248协议要求28 4.5.6 性能要求28 5. 安全要求29 5.1 网络访咨询的安全性29 5.2 用户侧接口安全性31 5.2.1 WLAN接入安全性31 5.3 用户侧登录安全性32 5.3.1 用户侧登录安全差不多要求32 5.3.2 电信爱护帐号33 5.3.3 家庭网关(e8)用户帐号33 5.4 设备安全性34 6. 治理和爱护要求34 6.1 差不多要求34 6.1.1 功能要求34 6.1.2 协议要求35 6.1.3 日志要求35 6.1.4 设备标识要求36 6.1.5 配置文件备份要求37 6.1.6 设备注册认证功能37 6.2 本地治理和配置要求39 6.2.1 本地治理差不多要求39 6.2.2 系统信息治理39 6.2.3 差不多配置42 6.2.4 高级配置43 6.2.5 设备治理46

中国电信10000号客服代表营销服务专业知识及技能

中国电信10000号客服代表营销服务专业知识及技能 岗位技能认证培训系列教材10000 号客服代表营销服务专业知识及技能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二00 九年九月前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保持中国电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王晓初总经理提出了中国电信要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目标。全集团市场战线的广大领导和员工们,正在以紧密围绕战略转型目标,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精确营销,提升服务,保存量,夺增量,务实创新,大力发展转型业务,持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指导思路,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并自觉执行落实战略转型目标的相关工作要求。中国电信的营销服务渠道是我们企业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最前线,是销售服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展示中国电信的品牌和形象,推介中国电信的业务和产品,传播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最终提高中国电信的企业收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集团战略转型目标的顺利实现,作为客户服务人员包括10000 号客服代表、营业员、114/118114 客服代表等岗位人员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集团相关战略目标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关业务和产品的特点,学习并具备销售服务的技能和技巧,达到为客户提供营销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集团公司从今年开始将持续开展10000 号客服代表和营业员的岗位技能认证工作,并希望通过培训认证促进客户服务人员销售服务执行能力的提高。为保证岗位技能认证工作顺利开展,集团公司成立了相关专业岗位培训与认证小组,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客户服务人员的岗位技能认证培训教材。教材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通用基础知识,第二模块为业务和产品

中国电信智能短信-技术规范 v2

中国电信短信助手技术规范 中国电信短信助手技术规范 试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个人客户事业部

内 部 修 改 记 录
版本号 V1.0 V2.0 V2.1 日期 2008-10-28 2008-11-28 2009-4-8 地点 广州 广州 广州 作者 魏青 魏青 魏青 描述 根据相关规范及技术 要求编写 按照组网方案中不包 含 MSP GW 进行修改 按照新的产品名称 “短 信助手”进行修改

中国电信短信助手技术规范
目 录
1 2 3 4 文档说明............................................................................................................................ 1 文档说明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缩略语 ............................................................................................................................... 1 功能要求............................................................................................................................ 2 功能要求 4.1 4.1.1 4.1.2 4.2 4.3 4.3.1 4.3.2 4.3.3 4.3.4 4.4 4.4.1 4.4.2 4.4.3 4.4.4 4.4.5 4.5 4.6 5 6 7 组网结构 .........................................................................................................................2 省平台架构.................................................................................................................2 全国组网架构 .............................................................................................................3 功能结构 .........................................................................................................................3 各网元的功能要求 ..........................................................................................................4 MSP ............................................................................................................................4 SMSC .........................................................................................................................5 SMGW .......................................................................................................................5 ISMP ...........................................................................................................................5 操作维护 .........................................................................................................................6 系统配置.....................................................................................................................6 日志管理.....................................................................................................................6 故障管理.....................................................................................................................6 性能管理.....................................................................................................................7 统计功能.....................................................................................................................8 网管接口 .........................................................................................................................8 接口要求 .........................................................................................................................8
计费要求............................................................................................................................ 9 计费要求 系统的操作维护要求........................................................................................................ 10 系统的操作维护要求 软硬件要求 ...................................................................................................................... 10 7.1 7.1.1 7.1.2 7.1.3 7.2 7.3 7.4 7.4.1 7.4.2 软件要求 .......................................................................................................................10 基本要求...................................................................................................................10 操作系统要求 ...........................................................................................................11 应用软件要求 ...........................................................................................................11 硬件要求 .......................................................................................................................12 性能指标 .......................................................................................................................12 可靠性要求 ...................................................................................................................12 稳定性 ......................................................................................................................12 备份和恢复...............................................................................................................13
8
设备安全要求 .................................................................................................................. 13 8.1 8.2 8.3 物理安全 .......................................................................................................................13 网络安全 .......................................................................................................................13 系统安全 .......................................................................................................................13
-i-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