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第一章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研究

研究是一个探求事物真象、性质和规律的正规的、系统的、严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发现和发展一种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并非采用科学方法的过程都是研究。例如在解决电视机为什么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使用科学方法可以得出结论,但这不能称之为研究。因为它没有正规地确立课题、形成假设、系统地、严密地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也没有发现和发展原理或理论的目的。

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的直接目的是解决问题,其最终目的在于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研究强调发展原理和理论,并有助于预测未来。

研究往往要超越具体情境和样本,从所观察的样本特征推论到总体特征。例如,有的学校研究部门收集整理以往的统计信息,也许在决策中有很大用处,但这类过程一般不能称之为研究。

③研究以可观察到的经验或经验主义的根据为基础。有些令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由于它们不能观察到而未加以研究。研究作为一种形成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它只接受那些能用观察证实的事情,而拒绝任何暗示和教义(迷信)。

④研究需要准确地观察和描述。研究者选择或设计有效的搜集资料的程序,尽可能使用定量测量工具,以达到精确地描述形式。只有在难以使用和不应该使用定量方法时,才考虑使用定性或非定量的方法描述观察。

⑤研究涉及到从原始的第一手资料中搜集新的数据资料,或从一个新的目的出发使用现有的资料数据(元分析)。

有些教师安排写一篇名人生活的论文,要学生阅读百科全书、专著和期刊资料,然后综合这些信息写成一篇书面报告。这算不算研究?

这都不能算作是研究。因为数据和观点、资料都不是新的。它仅仅是把已经知道并已经形成文字的东西重新组织和复述。作为一种学习,这也许有价值,但它毕竟不是研究。它并没有给已知的世界增添什么东西。

研究要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给予回答。它的目标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创造性往往是一个优秀的研究计划的特点。然而人们又有意地重复以前的重要的研究,使用同样的程序,但被试、背景和时间不同,这一过程就是重复。要证实或对以前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重复实验是有价值的。

⑥要仔细设计研究程序并进行严格的分析。尽管研究活动有时可以是随机的和无系统的,尽管尝试与错误是研究中的常事,但研究是有目的的,它不是盲目的考察或者是一个仅仅去看看发生了什么的实验。

⑦研究要求有专门的知识。研究者知道所研究的课题中,哪些已为人所知和其它部分的研究状况。他已经研究过有关文献,对理解和分析有关数据所需要的概念术语和技术技能具有扎实的基础。

⑧研究力求客观并合乎逻辑。它要尽可能应用各种测验去证实研究程序、研究资料和研究结论。研究者力求摒弃个人偏见,决不想宣传或证实只是用热情维系的信念。对于假设,重要的是进行检验而不是加以证明。尽管绝对的客观性象纯粹的正确性一样是难以捉摸的,但研究者总是力图在自己的分析研究中排除偏见和情感。

⑨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是一种耐心而不慌乱的工作,它很少是场面壮观的。研究者寻求复杂问题的答案时,有时会感到失望和沮丧。要有学者风度地小心谨慎地表述结论。书面报告和相应数据要提供给其他学者仔细检查,要提供参考文献,让任何胜任的学者都要掌握必要的研究信息,以便对该研究进行分析、评价甚至重复。

⑩研究常常需要勇气。科学史表明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是在政治当局和宗教当局的反对下产生的。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宣布太阳系的本质的研究结果时,被教会当局宣判有罪。他的理论认为太阳而不是地球居于太阳系的中心,与托勒密的旧学说直接冲突。宗教教义认为,他的理论是对《创世纪》所描述的创造万物的故事的背叛否定,这就使宗教教义的信仰者大为愤怒。

显然科学研究的标准是严格的。研究工作者应该是学者型的高度完善又富于想象的人,并且愿意在艰苦条件下长期不懈地追求真理。然而必须承认,研究者也是人。上面列举的理想也许从未实现过。象纯粹的正确性一样,它们只是追求的目标,并不是每个研究者都能做到的。我们相信,在教育领域里,科学研究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认识教学过程,更好地掌握成功地进行教学的条件。

二、研究的类型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任何科学研究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可以回答心理与教育科学一般性长远问题的研究称为基础研究。而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研究,一般称为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找广泛性的、长期的问题的答案,它在很大程度上由研究者的好奇心所推动。例如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理论的研究(先天还是后天)。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现实性的答案,以得到有关的信息。例如减轻学习负担的对策研究、儿童思维能力训练的研究。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很多研究本身既有其广泛的长期的目的,又有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意图。

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还有一种需要特别提及的研究类型是工具性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教育评估与心理诊断。

(二)描述性研究和控制性研究

根据研究的性质,还可以将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控制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称为评定性研究,其研究结果用来描述心理发展与教育方面的事实。例如儿童思维发展规律的研究,儿童基本情绪认知发展的研究等。控制性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因素的控制,揭示某些因素与人的心理或行为间的因果关系,这类研究一般只采用实验法。通过精心设计,操纵变化特定的因素,控制其余因素,观察特定因素的改变所引起的行为变化,从而得出因果关系。

(三)决断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

从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的研究称为决断性研究(或称验证性研究)。如验证皮亚杰理论的实验研究,验证短时记忆遗忘的干扰说的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对新问题、新现象或新领域的研究。它可能有不同层次,起初可能是偶然发现或由于实践需要,提出一个新问题而进行研究。

验证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是相对划分的,它们不是绝对的。有时,最初通过探索性研究概括出理论、解释,然后根据理论解释设计实验,以验证理论,便是一个决断性研究。而决断性研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次探索研究,它对所要决断的理论或假设,可以修正和发展,也可提出新的探索问题。

(四)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领域中,根据研究的时间延续性来划分,可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这两种研究的形式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称为追踪研究,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研究,随时间的进程记录其行为发展变化。追踪研究的时间可以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推孟(L.M.Terman)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纵向研究,当时这些儿童平均年龄11岁(平均智商151)。到1986年,已进入了第七个十年,这些人平均年龄达76岁,仍有73%的人活着。通过对这些人的童年、少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研究,积累了比较完整的一生发展的资料。

纵向研究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使用较早,到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纵向研究受到了许多批评,从而进入低谷。70年代以来,人们又大量使用纵向研究,认为它是深入了解儿童发展过程的必要研究形式。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①这种形式有利于探讨儿童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可以弄清心理的发生和发展、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以及发展的转折期。②便于对儿童行为各方面的发展作全面的总体考察,以便揭示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更加深入地了解发展的过程、实质和原因。特别是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多采用纵向研究。③对那些短期内看不清结果的问题或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才能下结论的问题,一般都需要纵向研究。如智力的稳定性和预见性问题,就不能用一次性测验或短期内成绩来说明。

采用纵向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样本代表性问题。在纵向研究中,由于研究持续时间较长,因此要求研究对象及其家长进行配合,参加研究的全过程,搬家后仍继续保持联系,允许定期测定。家长在整个研究中要作观察,并向研究者汇报。尽管这样,在选定样本后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5~10年乃至更长)保持不变仍不容易,如搬家到别的城市去了而难以联系,到规定的测定日期孩子有病而不能测定,以及其它种种意外原因造成的被试缺失,使样本缩小从而其代表性降低。

解决办法是:a.取样时充分作好家长工作。使之认识研究意义、坚持研究、协助研究的重要性;b.样本要尽量大一些,以弥补样本缺失的损失;c.使被试者感到有意义,或对其有好处,特别注意研究结果的保密性,不应使被试者受损害。

②变量的选择。因为纵向研究历时较长,所以一开始就应选好变量,否则中途发现变量不能说明问题,从而前功尽弃。为此在研究前应充分做好调查和预试,在可能的条件下,将变量的面选宽一些。

③社会因素的变化。纵向研究过程较长,在研究过程中社会和家庭条件的变化是难免的,也难以控制,而这些变化对研究结果会产生影响,解决办法是缩短研究周期,使这种变化小一些。

④反复测量。纵向研究要进行多次测量,反复的测量可能影响儿童对测量的态度变化,也可能使他们成为测验通。

⑤测量工具的老化或过时,如,智力测验的工具5-8年应该修订一次。

2.横向研究

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某些方面的行为进行观察、测量和研究。它的优点在于:①节省人力和时间,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资料;②取样可以很大,这就保证了代表性;③研究历时短,对于同一年龄组来讲,避免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其不足在于:由于历时短、不系统、较粗糙,其结果不一定完全如实地反映儿童行为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水平。

3.纵向、横向结合研究

纵向、横向结合研究即在短期内同时对几个年龄段的儿童进行纵向研究,一般3至5年完成。例如,3年内同时研究4个年龄组:1岁、4岁、7岁、10岁,每个年龄组选择数目相等的儿童,每隔一年测定一次,3年为一周期。3年后,这4个年龄组的年龄恰为:4岁、7岁、

10岁、13岁。这样可以得到每个被试3年的数据,以研究这4个年龄组的发展情况。同时可以得到一条由1岁到13岁的发展曲线。

纵向、横向结合研究的优点是:①收集资料时间短,样本丢失少;②易使变量、工具和程序保持一致;③可使社会、生活经验的影响得到适当控制;④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比较系统的资料。

三、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心理与教育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一样,主要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四个步骤组成。

(一)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观察,经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研究者便根据已有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它做出尝试性的或假设性的推测。这种尝试和假设性的推测称为假设。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假设可能来自研究者对日常生活经验的推想,也可能来自已有的某项研究或某一理论。假设使科学研究带有自觉的性质。研究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假设,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做出研究设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实验。任何研究都是从假设出发的。

1.问题

明确研究问题是所有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研究问题的范围可以是较宽的,也可以是较窄的。有时着眼的问题是较原则的、一般性的,但却需要从较窄的、较具体的问题入手。

选题是否适当对研究有很大影响。如果选题适当,就可得到有学术意义的成果,甚至可以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反之,若选题不当,则整个研究既难于开展,又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如:选择的问题过于空洞,则难以建立假设,也无法设计方案。相反,过于琐碎的问题也不一定是好的课题。

2.问题的来源

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①实际需要;②理论;③个人的经验;④过去的研究及文献。

①实际需要。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②理论。理论也是研究课题的来源之一。一个好的理论应当能够给出许多推论或预测,科学研究是用来检验理论的。根据理论进行推论,如果理论(X)是真的,则推论应当为真,然后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个推论。例如,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认为,可以用组块作信息单位来测量短时记忆的广度,短时记忆的组块数量是相对恒定的即7±2,并与记忆材料无关。若此理论正确,那么,无论什么样的记忆材料(如中文的词语),其短时记忆的广度都应是7±2。这样就引出了许多实验研究来验证这一理论。

③个人的经验和日常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人们的种种行为,可能有某些令人不解的观察可以激起我们的科学探索。如有人(张增杰,1965年)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小学一年级儿童学习算术时相当普遍地发生减式当加式的错误。他怀疑儿童的这种错误可能是受运算定势和强成分掩蔽弱成分的影响。于是进行了一项研究:第一步为鉴定测验,目的是判定小学一年级儿童感知加减算式错误的性质;第二步为训练实验——结合教学进行五周的加减法交替练习。结果表明错误显著地减少。

④前人的研究及文献。前人的研究也是课题的重要来源。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古老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学科,它所产生的问题往往多于答案。心理与教育的研究对象--—行为和心理是受多种因素所支配的,这些潜在的因素有些是已知的,因而是可操纵或控制的;而有些则是未知的,它可能与行为有关,因此系统地考察这些额外的变量可以检查前人的研究成果,从中

获得信息,以挖掘出新的研究课题。有时,研究者对前人研究中未包括进去的可能的变量提出疑问,因而确定重复这一研究(一般是改变这一研究的某些方面,诸如把未包括进去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或特殊的相关研究以及对实验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例如,阿什和威特金对棒框测验的研究启发了许多不同的研究课题。三十多年以来,在场依存性的问题上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涉及的资料已达500种之多,证实人们之间确实存在着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个性差异。

3.假设

假设是一个至少有可能获得检验所必要的证据的尝试性解释。假设有目前已经获得的证据不充分的意思,因而仅仅是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它必须是一个具有可检验性的陈述,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假设得到支持或反对。

在研究者要解决一个问题时,起初他并不完全清楚应该如何去解决,需要根据已有的经验、观察或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信息产生一个初步设想或假定。这样就形成了假设。

科学假设具有以下特性:①科学假设以科学和事实为基础,而不是无根据的胡言乱语或迷信。

②科学假设是一种尝试性的推测。③科学假设具有可检验性,而不是虚无缥缈之说。④科学假设具有逐步接近客观真理的方式。

例如,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假设,采用不定比强化比逐次强化更容易使学生建立新行为(按时完成作业)。于是,将儿童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定比强化,第二组则进行逐次强化。实验可能要进行10周。如果假设正确,那么第一组的后测结果(第十周完成作业的情况)要明显高于第二组。反之,则第二组的后测结果明显高于第一组,或者二者没有差异。

(二)搜集资料

1.搜集资料的要求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之后,就要搜集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来验证假设的真伪。

怎样搜集资料,就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选择,即选用哪种方法来搜集检验假设的论据。方法选定之后,就要做出研究设计,创设验证性的情境,使要研究的问题得到有效地观测。搜集的资料必须是可靠的、真实的。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另外,搜集的资料必须与假设有直接关系,但是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绝不能受研究者期望的影响。只收集有利于验证假设是正确的资料,而忽略其它意外资料。

2.取样

直接影响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取样问题。

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原理,但在实际研究中要以全部总体的资料形式概括地认识,往往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如我们要研究阅读理解水平对小学生解数学应用题的影响,我们要在全国所有的小学生中进行这项研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样本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概括。

样本是选取出来进行观察分析的总体的一个部分。通过观察样本特征,能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论。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是搜集资料时需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个别观察的个体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排或选取:每一个体都有同样的选取机会,每一个机会都独立于其他任何机会。如果要从600个在校学生中抽取50个学生,我们应把600个学生的名字写成纸条放在容器里,然后蒙上眼睛,每次依次取一个纸条,直到取足50个学生为止。这种抽取程序比较麻烦,故很少使用。

②随机数字取样。选取随机样本或均等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更为方便的途径是使用随机数字表。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的数码序列,可以制作成各种随机数字表。人们经常使用的是兰德公司(1965)的《10万个常态偏差的100万个随机数码》,费希尔和耶茨(Fisher,Yates,1963)的

《生物、农业和医学研究统计表》。此外,许多袖珍计算机储存着有能制作随机数字表的程序。

③系统取样。如果一个总体能够正确地排列起来或具有一定的限度,系统取样方法就能够提供接近随机的样本。系统取样就是在一种序列中每隔一定间隔选择个体。例如,如果要从有20万个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簿中选取200个电话号码,人们可以在随机选择的某页号码簿中随机选择第一个号码,然后每隔1000个号码选一个号码,直到选足200个号码为止。如果到最后一页仍未选足,则从号码簿的第一页重新开始选取。用同样的方法,可从国家执照管理局名册或档案中选取汽车拥有者的系统样本,从学校名册中选取六年级学生的系统样本。

④分层随机取样。为了得到更准确的代表性,有时可以把总体再分成相近的更小的组,然后按小组人数比例在各小组随机取样,这种方法就形成了分层随机样本。例如,研究某一地区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情况,真实的样本要接近于整个地区各个学术职称水平的相应数目。如果在这个地区中,15%是高级教师,30%是中级教师,55%是初级教师,那么样本应该接近这个比例,以使其代表性得到承认。于是按上述比例分别在每一个层次水平中随机取样,得到一个高级教师占15%,中级教师占30%,初级教师占55%的样本。这种分层取样的方法比从整个地区教师中随机取样能获得更有代表性的样本,因为后者的代表性会受到人数占优势的初级教师的不利影响。

除了学术职称水平这一特点外,年龄、性别、正规教育的范围、种族血缘、宗教、政治派别或城乡居民等,也可以成为分层取样的基础。在决定分层取样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整个总体的特点和研究的目的。

⑤区域取样或聚类取样。区域取样或聚类取样是简单随机取样的一种变型。它特别适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总体无限大、总体成员的名册无处可寻或个体分布的地区十分广泛等情况。假设要进行一次调查,研究者想从中国所有公立学校的小学教师中选取样本,由于无法得到中国所有公立学校的小学教师名册,因此简单随机取样或其它取样的方法就难以实施。

这时,研究者可以从各省、市、自治区选取20个随机样本,把20个区县的所有学区都编号排列,选出30个学区作为样本,再把30个学区的所有小学教师编号排列,这样要选取500名教师的随机样本是一种比较有效而费用不高的取样方法。

由于样本的某些子集合数量并不相等,这种取样方法可能产生某种选样偏见。建议只有在简单随机取样难以实现时才使用这种方法。

⑥非随机取样。非随机取样指用任何可以得到的被试作为样本,而不通过某种具体的取样过程的取样方法。某些非随机取样程序选取的样本并不能正确反映相应总体的特点,因而这样的样本不能保证研究结果向总体的正确推广。所以如果能使用随机取样,就尽量不用这种方法。

⑦样本数量。一般来说,能获得大样本自然最好,而获得小样本却比较方便,两者不能兼顾,只能做出权衡。理想的样本要足够大,以便能充分代表研究者期望推广到的那个总体,同时也要尽量小,以便使取样更为经济。如何确定恰当的样本数量,要根据被试可以得到的情况、时间和经费的可能及数据分析的复杂程度而定,并没有固定的数量或百分比。例如全美民意测验大约需要1500名随机样本,方能反映出1.5亿已到选举年龄的美国公民的意见,其误差在2%到3%之间。

人们经常说,30以上的样本数量应看作是大样本,30以下的样本量应视为小样本。因为30个左右的样本,恰值小样本学生临界值,接近常态概率表中大样本临界值。

比样本数量更重要的是样本选取的方式。理想的方法是随机取样,让机会或概率的规律来决定应选择总体中的哪些成员。在随机取样时,不管样本是大是小,都可以估计其取样误差,这就使研究者能够了解自己的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

综上所述,关于样本数量的若干实际意见列述如下:

a.样本越大,取样误差越小。

b.调查研究也许应该比实验研究需要的样本数量更大。有的观点认为,问卷调查一般样本数是题目数的3-5倍。

c.把样本细分为更小的组进行比较时,研究者在开始研究前应选择足够多的样本,以便使小组有适当的样本数量。

d.在邮寄问卷研究中,由于回收率可能低达20%到30%,所以一开始邮寄问卷的数量就要更大一些。

e.在确定适当的样本量时,被试的可得性和费用问题要给予合理的考虑。

(三)分析资料

收集到的资料虽然尽量与验证假设有直接关系,但在资料中,特殊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都混杂在一起,还不能用它们来验证假设。因此,研究者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系统化、简约化。

(四)得出结论

这是研究的最后阶段。通过上面的二个阶段,我们可以对第一个阶段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若得到验证,这个假设的可信度便提高了,假设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理论或定律。因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太多,人们很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验证了不正确的结论,所以这种验证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地加以验证。对某一结论的重复验证也是很有价值的。另外,若假设得不到验证而被否定,这也无妨。被否定的假设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被肯定的假设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否定了原来提出的假设的研究同样是一个成功的研究。因为一个研究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原来的假设是否被验证,而在于你提出的问题和你的研究方法合理与否。

第二节初学者选择课题和撰写研究报告

一、选择课题的原则

选择课题要适当,既不过于空洞,也不过于琐碎。初学者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应该是一个这样的课题:

①它是只涉及较为浅显的理论方面的课题,而不是理论前沿或有较大争议的课题。

②它是来自初学者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的课题,而不是远离初学者实践经验的问题。

③它是能够由一个缺少研究经验的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课题。

④初学者最好选择重复性研究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检验或发展前人的研究结果。

⑤初学者的研究课题最好是一种在小范围内对行为的描述性研究,它一般不需要更为严格的控制,也不需把结果推论到更大的总体中去。

初学者所选择的研究课题其侧重点应当放在学习做研究工作的过程上,而不是要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二、如何选择课题

在选择课题时,研究者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1.必要性,即它有无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能否丰富教育理论或者能不能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那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无疑是一种徒劳。还有更为重要、更为有意义的课题等待人们去研究。

2.可行性。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课题本身来讲,通过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吗?即它能够获得有关数据以便回答正在考虑的问题吗?

第二方面,课题本身是个好课题,但对研究者来讲是否合适,即研究者有条件完成研究,最终能得到研究结果吗?为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研究者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能否筹划和完成这项课题研究。研究者具备的这个领域的知识,能够理解这项研究,并足以解释研究结果吗?研究者有足够的技能搜集、整理和解释必要的数据吗?在研究设计和统计处理方面研究者具备应有的基础吗?

②能否得到有关数据资料。搜集资料的程序和工具有效、可靠吗?有关部门能否按照设计要求取样、接触被试及查阅有关资料?能否依据实验程序设计顺利进行?

③是否有进行研究的必要的资金来源。研究在搜集数据、印刷、研究材料、誊抄、调研差旅等方面都要花费资金,成果的出版有时也需要补贴。研究者应考虑经费计划及其来源,没有资金来源的研究将无法进行。

④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研究项目。这涉及到研究者是否有时间进行程序设计,是否有时间选择搜集资料的手段,是否有时间搜集并分析资料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特别是进行纵向研究时,应着重考虑这一问题。

⑤需要合作研究时,是否有合适的合作者。这包括合作者的知识、能力基础,对研究的态度、兴趣等。

3.新颖性或创造性,即它有创意吗?研究者是否了解以前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否已经有了答案?尽管创造性是一个优秀研究课题的特点,但这并不表示过去已经研究并获得结果的课题再也不值得研究了。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适用范围等,有较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检验已有研究的结果,或者把它扩展到不同情境、不同总体上去,重复性研究也是必要的和有创意的。

三、研究报告各主要部分的格式与要求

(一)标题和作者部分

1.标题

又称题目或篇名,是说明这篇研究报告的研究内容属于哪方面的问题。它是研究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

标题要求:具体、简洁、鲜明、确切,能清楚地表达所研究的问题。防止笼统、抽象、含糊不清,特别是题目所表达的问题不要比报告的实际内容更宽。例如,对某一学区一组小学生进行的道德认识的描述性研究,其标题就不应该定为“小学生道德认识的研究”,而应定为“××学区小学生道德认识的研究”。一个好的标题应在其中指出研究的主要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例如,“小学生学习方式与记忆保持量关系的研究”,其中学习方式为自变量,记忆保持量为因变量,小学生是研究被试的范围。这样,其他人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研究报告探讨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否则,上标题改为“关于记忆的研究”,人们看到标题之后仍不知道这篇研究报告的具体内容涉及记忆的哪些领域。

标题的字数一般不宜太长,应让读者一目了然。不然,标题过于冗长则不鲜明、重点不能突出,使读者缺乏兴趣而不愿阅读。

尽管研究报告的标题在撰写前就已经确立,但在报告撰写完成后,对原标题及其字词仔细推敲,作最后调整也非常必要。

2.作者与单位署名

标题部分还包括署名,即标明作者及其工作单位。首先,署名表明该项研究的责任者。

如果只有一位作者,该作者即为研究的责任者。如果不止一位作者,就出现作者排列次序问题。就研究报告而言,排列第一的作者(第一作者)将受到更多的注意和重视,排名次序越靠前,受注意和重视程度越大。因此,尽管排列次序由参与研究的人员协商而定,但其原则是谁对研究负有主要责任,谁负责对质疑或批评作出解释和争鸣,谁的名字就应署在前列。其次,署名也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交流。有的期刊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以不编号的脚注形式写在标题页的下部。

3.致谢

致谢用以表示对该项研究资助、支持和帮助的谢意。一般以无编号的脚注形式写在标题页的下部。

(二)摘要部分

1.摘要

摘要又称内容提要,它高度概括地反映研究涉及的所有主要方面的内容。摘要中应包括研究的问题、被试的特征、所用的研究程序、研究的结果及由此得出的结论。摘要的字数一般限制在300字以内,也有些期刊要求限制在150~200字以内。

摘要部分可独立成篇,一篇优良的摘要可以增加研究报告的阅读率,因为有经验的读者阅读研究报告是从摘要开始,根据摘要判断某篇研究报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摘要有助于编制索引和文摘,使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不失作者原意地介绍给读者。另外,摘要有利于其他研究人员检索信息,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以便决定引用与否。所以,研究者要充分重视摘要的写作。现在一般还要求有外文摘要。

摘要虽然放在研究报告的前面部分,但是,它往往是在研究报告成文之后撰写的。对撰写摘要的要求主要是语言精练、内容完整。

2.关键词

研究论文的摘要部分还包括关键词。关键词的个数一般为3~5个。关键词一般选自标题,也有个别的选自摘要。关键词应能准确地反映研究的关键内容。关键词有利于指导读者阅读,也为文献检索提供方便。

(三)引言部分

引言又称前言或序言,它是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在于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一般说来,引言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成分:研究问题的陈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的阐述。

1.问题的陈述

问题陈述是指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清楚的界定和说明,其目的在于使读者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在这部分还要指明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假设的有关资料的综合性论述。它是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以往研究的回顾,其作用在于使读者了解该项研究的背景。研究者通过对已有的有关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评述此类研究的来龙去脉,阐明对与该研究有关的文献的理解,指出已有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等。具体要求是既评述别人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又不要过多地引用和堆砌别人的论文。

3.研究假设的阐述

研究假设的阐述是引言部分的第三个成分,它包括阐述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原理。

假设是整个研究的核心,它为研究者和读者明确了该项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多个过程都是围绕着验证假设展开。

研究假设是在问题陈述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它与引言的前两个成分有密切的逻辑联系。假设的阐述可以用理论性的概念表达,也可以用操作性的词语简短地表达。

(四)方法部分

方法部分主要说明取得研究结果的研究设计,说明各种变量的操作定义和控制条件。这部分内容要求概括、明确。主要包括被试、器材、程序、数据统计方法四个成分。

1.被试

被试部分主要说明被试情况、取样方法。被试情况包括:被试的数量和其人口统计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学历、经济地位等),以及被试与研究有关的需要特别说明的当前情况(如视力、听力、精神障碍等)。取样方法应详细说明被试样本是如何从总体中选取出来的。被试部分提供的信息,应使读者能根据这部分的说明重复你的样本。

2.研究工具

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操纵情境或收集数据使用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可分为已定型的标准化仪器或量表,和自行设计制作的测量工具或材料。对于定型仪器在实验报告中要说明其名称、型号,必要时应说明生产厂家;对于标准化量表应说明其名称、编制者、修定者及其版本;对于自制仪器,应说明设计制作的具体方法及其有关的技术指标;对于自编量表、测验,应说明编制原则及程序,以及简单的标准化指标,必要时其内容应在附录中附上;对于自制材料也要对其特征做恰当的描述。

3.程序

程序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进行的步骤和方式,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的模式、被试分组、研究条件、测量指标、研究情境的描述等。

研究设计的模式主要是说明采用完全随机化等组设计,还是采用拉丁方设计或者其它设计;观察研究是采用行为事件取样设计,还是采用时间取样设计等等。

被试分组主要说明被试样本如何安置到实验组与控制组中。

研究条件主要说明自变量的操作定义,即操纵自变量的措施和步骤。

测量指标主要说明因变量的操作定义,即采用什么手段、步骤,测量什么行为指标。如果需要多次测量,还要说明测量顺序。

研究情境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对研究实施的环境背景、时间、指示语(如果必要)及步骤的描述,其目的在于向读者说明研究过程中哪些变量作为无关变量及对它们进行何种方式的控制,以使读者在重复该研究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4.数据统计方法

方法部分还应包括简单阐述数据的统计方法,以便使感兴趣的读者能对报告中的资料进行验证性处理,或重复该研究。如果运用人们通用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包(如、等)作数据分析,则可不必说明分析过程,否则要适当地阐述分析过程。

(五)结果部分

研究中测量或观察到的原始数据,经过统计处理之后,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归入研究报告结果部分。它是讨论部分的主要依据,包括呈示数据和统计分析。

呈示数据的内容应来自本项研究,既包括支持假设的数据,也包括不支持假设的数据,不得任意修改、增减。一般情况下,在结果部分对结果的含义不作解释,以便使读者清楚地了解这项研究得到了什么结果。当研究结果不能用简短的句子表述时,可以使用表或图。在正文中,表或图中不应有多余的数据。

有的研究报告将统计方法放在结果部分加以说明,但大多数研究报告仅在此部分对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加以描述,并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列入表中或注在图表的下面。

(六)讨论部分

讨论部分是围绕着研究假设是否成立而对研究结果展开讨论,并指出假设是否可靠。

其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为对本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二为将本研究的结果与其它有关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不论是那种形式,讨论实质上是对研究数据作解释。这是一项非常严

肃、认真和负责的工作,切不可轻率、简单从事。讨论中应分清主次,不可离题(研究的问题或假设)太远。其最根本的原则是实事求是。在讨论部分的最后,应根据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作出适当的结论。

讨论的具体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分析解释研究结果。主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和阐述研究的问题和假设。包括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研究结果是否支持假设。当研究结果的各部分相互矛盾时,应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当研究结果不支持原来的假设时,除分析其原因外,还可以根据结果提出新的假设。

②根据结果进行推论。主要在根据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的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作出推论。这部分可适当地与“文献综述”中的有关问题相联系,应特别注意对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果的分析。在进行推论时,除尊重事实和遵循逻辑规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③验证或建立理论。在前面两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揭示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检验或者构建理论。

④指出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一般都可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活动或其它社会活动,指出其应用价值,并提出应用研究成果的具体建议及措施,对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⑤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研究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可能危及本研究结果的内部和外部效度,如实地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其局限性;同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对今后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对于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该研究的结果和日后进一步改进研究颇具指导意义。

⑥结论。结论是研究结果的概括,从理论上或概念上说明研究结果的意义。结论应该用简短明了的文句表达研究证实了或否定了什么。结论必须恰当,不可夸大,也不可缩小。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指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来源。这部分内容一般放在研究报告正文之后。列举参考文献既可以表达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又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探讨的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的注录格式很多,不同期刊要求各不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一般包括作者、篇名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发表日期或出版年份、版次、引文所在页码等。下面是《心理科学》杂志稿约中有关参考文献的要求:

参考文献数量一般不超过15条。行文中的文献序号采用顺序编码制,并用方括号置于引用处的右上角。本刊不用著者出版年制,如……(陈永明等,1995)。引用文献时应标明直接引用的页码。参考文献一律按引用次序列于正文之后,并加上“参考文献”标题。参考文献注录格式不合要求者,将退回作者修正。具体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著者(超过3人以上者用“等”或et al).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次

书籍类:序号著者.书名.其它责任者(如译者).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论文集类:序号著者.题名.见(In):文集编者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1 Bermudez-Rattoni F,Forthman D L,Sanchez MA et al. Odor and taste aversions conditioned in anesthetized rats. Behavioral Neuroscience,1988;102(5):726~732

2 克雷奇,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心理学纲要(上).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5~8

3 Atkinson R L,Atkinson R C,Smith E E et al.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9th ed. Orland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87:109~145

4 曾宪九.抗菌术与无菌术.见:黄家泗,吴阶平主编.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8~21

5 Howland D A. model for hospital system planning.In: Krewernas G,Morlat G eds.Actes de la 3eme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ehe operationells,Olso,1963.Paris: Dunod,1964:203~212

(八)附录

附录主要用以提供详尽、但不便在正文中出现的信息。其内容包括:新的数据分析的计算程序、未公开发表的测验、冗长的研究材料,以及任何作者认为有必要向读者介绍但又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信息。

附录部分在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并不常见,这主要是由于篇幅所限而被省略。

第三节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涉及各种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共同原则,我们在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时,都要自觉地遵守这些原则。科学的心理与教育研究,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我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原则:决定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等。

一、决定论原则

决定论原则即因果制约性原则。任何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首先要注意到行为变化是人和客观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次,因果制约性是十分复杂的,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性质或方式。再次,原因先于结果。虽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也常常因此而犯错误。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应具备下列条件:①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是可以观察的。这是指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是有目共睹、有耳共听的。其他人在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也可以观察到,即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是应该可以得到共证的。

②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测量的。所谓测量是指心理和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三、发展的原则

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坚持儿童发展的原则非常重要。

儿童心理的发展与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其内部矛盾的运动,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才得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等)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然而社会环境和教育还只是其发展的外部条件(外部矛盾),它们还必须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起作用,才能成为心理发展的动力。当前在心理学界

对什么是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尚无一致看法,但就儿童发展过程的事实来看,儿童绝非被动消极地接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使是婴儿,很早就出现定向反射能力,能主动探索,与成人交互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不是母亲支配婴儿,而是母亲受婴儿的支配(如婴儿哭母亲就喂奶)。在研究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时,要特别重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考虑儿童已有的态度和经验对其行为和心理发展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四、教育性原则

以人为对象进行心理与教育研究,和以物体或动物为对象的实验不同,在选择方法和程序时不能只考虑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考虑所用的方法对人的身心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是否侵犯了他的个人权力或人格。特别是在做儿童心理与教育实验时,由于儿童的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较差,而且很善于模仿,所以我们的研究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这就是说所使用的方法对儿童应该是道德的,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在我国更要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这一问题在儿童研究的历史上多次发生。例如,华生(John. B.Watson)对11个月的婴儿用引起病态的恐惧来证明恐惧反应可以通过条件作用而形成。威尼·丹尼斯(Wayne Dennis)和他的夫人(1941)为了研究社会刺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竟把一对孪生子隔绝人世地养育了12个月。这些研究并非蓄意坑害儿童,而是其研究指导思想的问题。

有的研究对儿童健康会带来明显的危害,这是不符合教育性原则的。例如,有的研究者有兴趣探讨不适当的营养对婴儿的发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长期地限制婴儿运动,以观察有什么不良影响等。

在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怎样判断对儿童产生了不良影响呢?上面那些极端的例子,人们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在很多情况下,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例如,有一项研究(瓦尔特斯和布朗,1963、1964),为探讨在游戏情境中奖励侵犯行为对儿童后来形成侵犯行为的影响,给实验组儿童两次侵犯训练(对玩具娃娃施行拳打脚踢,头抵,膝压及扯头发和脖子等),并且制造一个情境让这些儿童情绪受挫,然后让他们与未参加实验的儿童一起作游戏。在游戏中,这些经过训练的儿童明显地表现了对游戏伙伴的侵犯行为。这项实验设计在我们看来显然不符合教育性原则,然而它却未引起西方心理学界的非议,而在R.M.利伯特等人著的《发展心理学》中未加评语地被引用。

再如,有的实验研究为了比较,都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如,有人研究儿童在完成任务时成功或失败产生的不同影响时,让一组儿童反复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组儿童则一再经受失败的体验。然后对这两组儿童进行兴趣测量。这种实验显然会给失败组儿童留下不良情绪的影响。如果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实验后要进行必要的补救措施,如:受挫折者(一再经受失败的体验的儿童)在实验后进行一次简单的活动,使之获得成功,给予充分肯定;或者采取另外的实验程序设计——轮组法,使每个人都经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

在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材料如图片、故事、短文、词组、影像等,除考虑研究本身需要及科学性之外,更重要地是考虑它们对儿童的教育性。

思考题:

1.什么是研究?它有什么特点?

2.比较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

3.研究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4.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许多学子为撰写毕业论文而绞尽脑汁发愁,论文东拼西凑应付差事,实在不行,在网上另请高手代写论文通关,其实掌握了撰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揭开毕业论文的神秘面纱,一切会变得简单而明了。下面分享常用的撰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 ②启发人们的思维。 ③导致新的发现。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 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四、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试题及答案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考试附答案 (一) 单选题 1. 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C) 精读 2. 追溯查找法也称()。(B) 参考文献查找法 3. 创立了形式逻辑体系的人是()。(C) 培根 4. 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D) 科学方法论 5. 进行科研课题选题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特长选题,这里所谓特长,是指()。(B) 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优点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献的组成要素?(D) 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 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是指()年。(D) 2006 8. “This report contains ...,first, ... second, ...; finally,”是属于国际学术会议的哪一项常用语? (B) 导言语句 9. 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群体遗传物质的一系列不可逆转的改变,这是指()。(B) 生物进化 10. 研究清代两大代表性传奇《长生殿》与《桃花扇》的异曲同工,即是一种()。(D)横向比较 11. 查阅建国后的报刊资料,可以利用()。(D) 《新华日报》 12. 科研的客观条件中,哪一项是最重要的条件?(D) 资料 13. 通过授予有限时间内的专有地位是指()。(A) 专利 14. 人从本质上讲,是()。(A) 经济动物 15. 人的认识、意志、信念、自信、向往和理想、目标、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是指()。 (D) 心理素质 16. 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A)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课题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益的教学模式和适合的教学方法——牙克石市综合高中“四环”教学模式,结构为:自学、合作、展示、检测。 (2)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为学生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优化活动质量,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题、探索创新的活动氛围。 (4)在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促进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研究过程 (1)酝酿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施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016年9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成员及分工,坚持理论先行的原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目标和任务。 2016年10月—11月,课题组集中讨论开题研究的情

况,撰写《开题报告》,对初步形成的《开题报告》进行审订和修改补充,对研究的内容和课题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总结的基础上达成课题研究的共识。 2016年12月,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研究工作,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安排,对课题的实施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步骤、研究成效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8年2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建立子课题组,使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进行有侧重点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研讨活动(公开课、评课、论文交流、专题研讨、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为进一步研讨提供有效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2017年2月—2017年7月,课题组运用调查法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对学习情况的调查,收集材料,以问题为中心,讲述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案例。课题组根据调查反馈,调整有效教学设计方案。 2017年7月—2017年10月,根据既定计划进行实践研究,积累分析活动案例,定期开展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过程。 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课题组集中讨论研究进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科研的( )阶段是科学研究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确立科研课题获取科技事实 提出假说设计理论技术检验 2.( )是对某一专题或某一论题具有独到学术观点的著作,它有学术论著、学位论著之分。学术著作学术论著专题论著论文著作 3.( )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智能,是一种高级的形象思维活动。 判断思维推理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4.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应用研究包括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两个方面,其核心是( ) 技术开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品创新 5.下列学术报告中,( )是指被学术会议接收并安排再制定地点进行口头演讲的内容。 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张贴报告视频报告 6.知识产权的( )特点是科学技术将成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之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劳力经济阶段资源经济阶段智能经济阶段知识经济阶段 7.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是( )形成的基础,而新的科研方法的发现和创立,又使科研工作得以有效的进行,从而从今科学和技术的新飞跃。 科学方法科学器材科学探索科学创新 8.根据实验结果性格的不同分类,可分为( ) 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试验等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生物实验等 地面试验空间实验地下实验等 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实验分析实验等 9.( )标志着课题申请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被科技主管部门正式确认并给予资助。 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方案设计 10.科研论文是以( )形式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记录,它是科研成果的一种直接体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文字报告图表记录 11.( )是通过对学术期刊整体水平的评价,来界定刊载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水平和质量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12.下列中,不属于科技论文评价的原则的是( ) 创新性原则准定量原则可比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13.科研中,信息方法的作用不包括( ) 功能抽象学预测科学决策结构探析 14.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检索的哪种方法( ) 工具法引文法借鉴法探讨法 15.(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代表会议专题会议研讨会团体定期会 16.( )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完整版)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的准备 1.确定选题 研究选题的确定包括研究内容与研究样式这两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不能太过宽泛,如果切入点很大,文章会变得泛泛而谈,就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好选题的基本标志为有价值、有创新。有价值体现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怎样增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互动?此外还包括一些热点现实话题,例如:新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改革、任务型教学、教材评价、自主性学习、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有创新体现在理论新、视角新、对象新和方法新,“理论新”可以从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途径、认知学途径、社会学途径)、社会语言学分支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入手;“视角新”可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和学习者

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教学)行为如:教师提问(或反馈)方式、教师情感教学策略、教师课堂交际能力、教学活动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师角色等。学习者的角度可以选择像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性格,认知因素包括智力、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这些方面入手。 其次是研究样式的确定,研究样式的选择要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原则。研究样式分为“写文章”与“做研究”两种,“写文章”是一种重理论轻实际的哲学思辨或者综述评论,它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已有的理论基础进行评论或者提出改进的意见。“做研究”则是以实际的数据为支撑,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思考,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供参考的有效对策。“做研究”包括描写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描写研究是对研究对象就某一研究项目在过去和现在反应出的不同状态的对比研究,比如“浅析阳光体育的实施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这一选题,研究对象为中学生,对比的内容为阳光体育项目实施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现阶段实施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对比,研究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实验研究是就某一个理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设,然后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实验,从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 选题的方向来源于研究者长期关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阅读中受到启发的问题、从教育部课题中派生出的子课题以及已经完成课题基础上产生的后续性课题。此外,选题的确定一

浅谈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研究思路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 ⑼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12 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方法试卷

科学研究及其科研方法试卷 一.单选题 1.根据本课程,科研方法注重的是研究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 值。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2.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创立于()。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01年 B.1905年 C.1910年 D.1912年 3.两大科研方法中的假设演绎法以()为代表。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笛卡尔的《论方法》 C.马克思的《资本论》 D.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 4.西方的“方法”一词来源于英文。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正确 B.错误 5.根据()的不同,实验可以分为定性实验、定量实验、结构分析实验。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实验方式 B.实验在科研中所起作用 C.实验结果性质 D.实验场所 6.()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分数:10分)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开发研究 D.综合研究 7.科学观察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正确

B.错误 8.以下不属于社会科学的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A.政治学 B.经济学 C.医药学 D.法学 二.多选题 1.根据本课程,科研激励的主要形式是?()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 学员答案:ABCD A.目标激励 B.管理激励 C.协作激励 D.竞争激励 E.市场激励 2.根据本课程,科研的基本程序包括()。 (分数:10分) 标准答案:ABCDE 学员答案:ABCDE A.需求分析 B.立项审查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

俄国著名的科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曾作为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被写在实验室的墙壁上。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科学实验更是如此。 观察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包括实验现象)的知觉过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认识了摆的等时性。伦福德在从事枪炮制造时,观察到钻孔地下的金属碎屑具有极高的温度,他认为这么多的热并不是金属提供的,并做了一系列金属钻孔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伦福德断言热质说不足为信,应当把热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后来,英国的戴维做了更加严格的实验,为热是物质微粒的一种运动形式奠定了实验基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在反复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具体来说科学观察是科学研究过程中借以获得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它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自身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记载、测定或者摄影,以了解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直观活动。观察的四个环节包括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过程的展开、观察结果的陈述。 对于观察通常存在以下几种观点。传统经验论者认为理论依赖于观察,但观察不受制于理论。观察-事实-理智-原理。现代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中立性观察理论。观察层次与理论层次。证伪主义者则认为观察资料不可靠,强调观察渗透理论,理论先于观察。 科学观察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想看分开、重复观察。 二、全面性原则:观察一切方面、一切联系、一切中介。三、系统性原则:观察连续、完整。 四、辨证性原则:辩证观察。必然与偶然、计划与机遇、观察与思考。 那么怎样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呢?首先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准备好观察工具以及记录的必备工具。第二要集中注意力,不放弃任何偶然的目标,不轻易放过那些你甚至觉得毫无关系的现象。经过长期的训练,这应该能成为一种一丝不苟的科学习惯,这是成功所必备的。第三方面就是要反复的观察,找出实验阐述的某种现象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我觉得也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作好观察后的总结,对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便形成概念,建立规律。 例如初中时做的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首先要明确在实验中主要观察蜡烛和屏的位置变化以及屏上像的变化。实验过程中,注意力应集中在蜡烛的位置、屏的位置和像的情况上。为了更准确地观察这些现象,可进行多次实验,最后总结出物距,像距,焦距以及像的虚实,放大,缩小等现象,之间的关系。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2009-05-28 10:17:04 新闻来源: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八年级历史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

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思路和实施步骤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特点适合实施研究性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理论教育,最终使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适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课最终目的是要求学生知行统一,知识的识记只是其手段。而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实践、探究、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并把所学知识内化。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一致的。 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 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性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等。两种研究方法各有所长。本课题采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研究,以期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项目预期的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论文。 拟用三年时间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范围为北海职业学院的在校生,收益学生估计为三千到四千人。 第一阶段为动员和调查阶段(2006年9月至2007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具有针对性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性教学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讨论。 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分散、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调查本院学生。调查内容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课程讲授、课堂讨论、作业训练、实践训练、考核方式等六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基本情况。收集第一手材料为研究作准备,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第二阶段为教学环境现代化建设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8) 推动研究性教学,必须积极营造教学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别是有信息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支持下的教学环境,具体包括立体化精品教材、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全球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以及有利于推动研究性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等,为推动研究性教学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 课题组成员根据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数据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出改革策略。此阶段拟用九个月时间。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论文 B、家产 C、经历 答案:A 4、理论要不要经过实验验证: A、一切理论都要 B、有些理论不一定要 答案:B 5、检验理论正确的实验是必须能够重演的: A、是 B、不一定 C、不是 答案:A 6、称赞你的论文的人都是: A、坚持真理的人 B、认同你的观点的人 C、奉承你的人 答案:B 7、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答案:B 8、论文引言就是: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答案:C 9、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 A、大括号 B、中括号 C、小括号

答案:B 10、参考文献号一律用: 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英文 答案:A 11、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答案:A 12、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答案:A 13、论文是如何写出的: A、研究后写出的 B、编写出的 C、从书上抄来的 答案:A 14、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A、创新点 B、新理论 答案:A 15、论文中对表的题目要求为: A、表的题目在表上部 B、表的题目在表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5题) 25.01 16、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1)、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使用了缩略语TMA C、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以上全部是 答案:E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22

A、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其遵循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是 ( C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研究的成果往往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的是( C )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性研究 D.预测研究 3.下列对顺查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B.查找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C.不太关注问题发展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 D.-般可以查全 4.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这种取样方法是 (B ) A.简单随机取样 B.系统随机取样 C.分层随机取样 D.整群随机取样 5.下列对外部评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C ) A.确定资料的客观、可靠性 B.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

C.确定资料的真伪 D.只涉及资料的内部 6.在观察活动中要求研究者进行隐蔽性研究观察的是 ( A ) A.参与性观察 B.非参与性观察 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7.对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D ) A.在实验室中进行 B.有详细的观察计划 C.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 D.可局部控制 8.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关系调查,属于 (B ) 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 C.发展调查 D.预测调查 9.反映测验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的是测量工具的 ( B )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0.“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量表”发表于 ( D ) A.1890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5年 11.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 D ) A.深化教育认识,揭示教育规律 B.完善和发展原有的教育理论体系并构建新理论 C.对研究成果进行逻辑证明 D.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库及答案)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论文 B、家产 C、经历 答案:A 4、理论要不要经过实验验证: A、一切理论都要 B、有些理论不一定要 答案:B 5、检验理论正确的实验是必须能够重演的: A、是

C、不是 答案:A 6、称赞你的论文的人都是: A、坚持真理的人 B、认同你的观点的人 C、奉承你的人 答案:B 7、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答案:B 8、论文引言就是: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答案:C 9、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 A、大括号 B、中括号 C、小括号

10、参考文献号一律用: 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英文 答案:A 11、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答案:A 12、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答案:A 13、论文是如何写出的: A、研究后写出的 B、编写出的 C、从书上抄来的 答案:A 14、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A、创新点

答案:A 15、论文中对表的题目要求为: A、表的题目在表上部 B、表的题目在表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5题) 25.01 16、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1)、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使用了缩略语TMA C、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以上全部是 答案:E 17、

科学观察法介绍

科学观察法介绍 吴筱泉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 315000】 科学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感知)的一种方法。所谓“自然存在的条件”,是指对观察对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预、不影响其常态;所谓“有目的、有计划”,是指根据科学研究的任务,对于观察对象、观察范围、观察条件和观察方法作了明确的选择,而不是观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科学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上,第一手原始材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科研往往从问题开始,进而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源于问题。然而,由于人们的一切认识,包括产生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发源于观察所得到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始于观察。科学家法拉第曾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因此,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十分注重自己观察能力的提高和观察技术的培养,练就一双锐利的智慧“眼睛”。 科学观察的一般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观察、整理资料三个阶段,具体步骤包括:(1)明确观察目的,(2)制订观察计划,(3)做好物质准备,(4)进行实际观察,(5)整理观察资料。 一、准备阶段 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基础,准备工作的好坏是观察成败的关键之一。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在观察任何事物时,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聚精会神,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果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我们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一定要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决不能盲目观察。 观察目的是根据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的。为了明确观察目的,应作大略的调查和试探性观察。目的不在于系统收集科研材料,而是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以便确定通过观察需要获得什么材料、弄清楚什么问题,然后确定观察范围,选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 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 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 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 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绘画中的科学观察方法 【摘要】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 【关键词】观察能力整体观察联系观察本质观察 美术是视觉艺术。一切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形象、意境和思想内涵,无不都是在人的视觉作用下被接纳反馈。也就是,人们要真正感知、感受、体验、理解和表现物象,如果其首先没有认真主动“看”,没有视觉积极的能动作用,是根本实现不了的。所以对美术接受者来讲,培养训练和“发展视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塞尚)。 这里所说的“视觉”,是指人们为达到此目的而新发出的视觉器官功能及其与之相伴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这是良好的美术视觉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另外,我们所谈的绘画基础训练中具备“绘画视觉”,即所谓绘画的眼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种绘画的眼睛实际上常是经后天培养与各自反复参与绘画实践活动(或受良好美术环境影响、熏陶)所形成的一种对绘画观察欣赏的能力,是对美术这一客体所产生的一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因此,绘画视觉能力,是培养学生诸多美术能力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作为美术特色中学的美术教学,专业教师要努力创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绘画基本能力,提高其整体美术素质,其中对其视觉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正确地“看”与“比较地看”,作为绘画基础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写生训练中忽视“看”,动手的频率高于观察,快于分析、认识理解后的整体感觉,是美术绘画基础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中外历代的绘画大师都非常重视“看”,如现代艺术的鼻祖塞尚就是长时间面对空白画布和画面上的“看”。因此,观察是美术写生中的第一要素。 在素描练习中,应当始终把培养观察能力,并使之趋于敏锐、准确和深刻放在首位,观察能力属于感觉能力的范畴,但是,感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观察能力的制约。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必须从培养观察能力入手。 要是提高观察能力,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随时随地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一切可视形象,学会比较和鉴别,领会不同形象的特征,逐步加深对各种形象特征的认识、理解和记忆。养成这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必将大有益处。 1 从整体出发观察 从整体出发是科学的观察方法的核心。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形象均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一个整体,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受整体的制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