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C及论文管理制度

QC及论文管理制度

QC及论文管理制度
QC及论文管理制度

QC小组及施工论文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贯彻公司管理目标方针,充分发挥广大员工参与公司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广大员工的责任感,自觉、扎实、有效地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公司的整体素质,根据国家六部委《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员工围绕公司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保护环境、保证安全、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和员工素质等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并经注册登记的小组,统称为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第三条公司各级领导对QC小组活动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支持、引导和推动并发动广大员工积极参加QC小组活动,并将有关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教训形成施工论文。

第四条 QC小组活动必须遵循PDCA(P指计划阶段,D指执行阶段,C指检查阶段,A指处理阶段)循环工作程序开展活动并如实做好记录,做到现状清楚、目标明确、对策具体、方法得当、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及时检查、总结。

第二章基本规定

第一节组织和管理

第五条 QC小组的组建原则

(一)自愿参加,上下结合。自愿参加是指在组建QC小组时,小组成员对QC小组活动的宗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共识,并产生自愿参与管理,自主开展活动的要求。这是QC小组活动成功的重要基础。上下结合是指要把来自上面的管理者的组织、引导与员工的自愿参加相结合,组建公司的QC小组。这是组建QC小组的成功途径。

(二)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组建QC小组时一定要从公司的实际出发,以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事求是的筹划QC小组的组建工作。QC小组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第六条 QC小组的分类

(一)管理型QC小组:小组成员以管理人员为主,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等为目的。(二)现场型QC小组:以现场员工为主,以改进工序质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资消耗等为目的。

(三)攻关型QC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现场操作人员组成,以解决技术关键问题等为目的。

(四)服务型QC小组:由从事服务性的员工组成,以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等为目的。

(五)创新型等其它类型。

第七条 QC小组组建的程序

(一)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由各分公司、各部门、项目部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QC小组活动的方案;与分公司、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达成共识;选择QC 小组长,共同物色QC小组成员(2~8人),组建QC小组。

(二)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由基层员工提出申请,分公司、部门(项目部)QC小组主管人员审核其选题和人员开展活动的能力,组建QC小组。

(三)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由上级领导和部门推荐课题,分公司、部门(项目部)主管人员选择和认可,组建QC小组。

第八条注册登记

(一)小组成立并确定课题后,由小组长向所在的部门(项目部)或分公司申请注册并填写QC小组注册及课题注册登记表(见附表1),部门(项目部)或分公司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报公司技术部注册登记。

(二)QC小组的注册应在课题开始活动前完成,若上一年度的活动未结束,不能注册登记新课题。对于停止活动持续半年以上的小组应予以注销。

第九条公司实行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制,公司各分公司、部门、项目部的经理全面负责制。

第十条公司技术部为QC小组活动的日常管理部门,其职责为:

(一)拟订公司QC小组管理制度;

(二)QC小组及课题登记注册审核工作;

(三)检查、指导开展QC小组活动;

(四)组织公司级的QC小组成果发表及评审工作;

(五)组织QC小组成员的培训和教育;

(六)组织有关资料的汇总、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分公司、部门、项目部的职责:

(一)贯彻落实公司QC小组管理制度;

(二)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积极支持、推动和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

(三)结合工程实际选择课题,积极组建QC小组;

(四)支持和帮助QC小组编制成果发表资料。协助指导基层小组成果的编制、组织QC小组成果的交流、发布;

(五)组织做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支持和督促QC小组成员学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参加上级组织的QC小组培训。

(六)按上级要求组织汇总有关资料并上报。

第二节活动和教育

第十二条选择课题(计划阶段的第一步)

(一)课题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方面:指令性课题;指导性课题;由小组自选课题。

(二)小组自选课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针对公司管理方针、目标在本部门、本项目落实的关键点来选择课题;从现场或小组本身存在的问题选择课题;从投资方(或监管方)不满意的问题中选题。

(三)选题应注意三个问题:课题宜小不宜大;课题名称应一目了然地反映要解决的问题,不可抽象;选题理由不要长篇大论,应直接写出选此课题的目的和必要性。

第十三条现状调查(计划阶段的第二步)

(一)通过现状调查要弄清问题的严重程度,为确定主攻方向和确定目标打下基础。(二)现状调查应注意三个问题:用数据说话;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要整理分类分析,以便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需要时,不仅收集已有记录的数据,还要到现场去观察、测量、跟踪,直接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现状调查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法等。

第十四条设定目标(计划阶段的第三步)

(一)设定目标是为QC小组活动指出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也为小组活动的效果的检

查提供了依据。

(二)设定目标应注意的问题:目标应明确并和课题一致;目标不要定的太多,最好1个,最多不超过2个;目标要定的适中,要有量化的目标值,并要说明制定目标的依据。(三)设定目标所用的方法通常有:柱状图、折线图等简易图表。

第十五条分析原因(计划阶段的第四步)

(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

(二)分析原因要展示问题的全貌。分析原因的小组会上,按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只要有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都要记录下来。

(三)分析原因要彻底。所谓“分析彻底”就是展开分析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的具体因素为止。

(四)要正确恰当地应用统计技术。分析原因常用的方法有:因果图、系统图和关联图等。其特点如下表:

第十六条确定主因(计划阶段的第五步)

(一)确定主因的步骤:(1)收集末端因素;(2)剔除不可抗拒的末端因素;(3)对末端因素逐条确认,找出真正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确认常用的方法有:调查表、简易图表、直方图、散布图、控制图、矩阵图等。

第十七条制定对策(计划阶段的第六步)

(一)主要原因确定以后,要针对确定的每一条主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制定对策通常要遵循“5W1H”的原则。5W1H即:What(对策)、Why(目标)、Who(负责人)、Where(地点)、When(时间)、How(措施)。制定对策表常用的表头如下:

(二)制定对策应注意的问题:对策应与确定的主要原因相对应;对策应便于实施和检查,尽量采用小组自身能够做到的对策;尽量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实施对策(执行阶段)

(一)实施对策应严格按照对策计划(对策表)进行。

(二)实施对策小组成员应广泛参与并相互配合。

(三)必要时应修改对策,再按新对策实施。

(四)注意做好记录和检查。

第十九条检查效果(检查阶段)

(一)检查的项目应与目标相对应。把对策实施后的效果与实施前的现状相比较,明确改善的程度;把对策实施后的数据与小组制定的目标相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若达到了目标,说明问题已得到了解决,可进入下一步骤;若未达到目标,则说明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可能是主要原因没有找对、或没有找全,也可能对策制定不妥,应再回到分析原因的步

骤重新开始一轮PDCA循环。

(二)检查效果时应实事求是,可使用排列图、直方图等统计技术,可邀请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和领导参加。

第二十条巩固措施(处理阶段的第一步)

(一)巩固措施是为了把已取得的效果维持下去,并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二)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纳入有关文件或规定。

(三)任何文件的修改都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四)巩固措施要具体、可行。

第二十一条总结和计划(处理阶段的第二步)

(一)总结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本次活动解决了哪些相关问题,还需要抓住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活动程序方面、数据说话方面、方法应用方面,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还需改进;达到小组目标的同时,取得了哪些无形效果(如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提高,QC知识的掌握,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的增强等)。(二)有些课题可能是一次解决问题,对这类课题,解决以后可再寻找新的课题。还有些课题,一次小组活动很难解决其所有的问题,对这一类的课题每进行完一次PDCA循环取得一定的效果后,必须制定新的目标,展开新的PDCA循环。

第二十二条教育

(一)应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不断深化质量教育。要把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ISO9000族管理标准和公司有关管理制度文件列为教育内容。

(二)为了提高小组的活动水平,逐步培养建立一支QC小组诊断师队伍,并针对公司QC 小组注册的情况,公司组织QC小组骨干成员培训,通过教育使小组成员不断提高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长质量管理知识和提高个人素质。

第三节交流和发表

第二十三条各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的交流发表

(一)交流发表形式应力求朴实、简化、新颖、活泼、有效。成果发表后,要坚持听众提问、发表人答疑的方法,加强沟通研讨;最后主持人(或委托具备QC小组诊断师资格的人员)根据事实求是的原则予以评价。评价应注意导向,应鼓励全员参与,提倡“小、实、活、新”的成果。

(二)项目部应在与承建项目有关的QC小组活动开展结束后10日内召开成果发表会。

第二十四条公司的交流发表

(一)公司每半年召开一次QC成果发表会。

(二)凡是在公司发表的QC小组成果应符合如下要求:必须在公司技术部注册登记。(三)参加公司发表的QC小组成果必须上报的资料:

1、QC小组注册及课题注册登记表(见附表1);

2、QC小组成果认证表(见附表2);

3、QC小组活动记录;

4、QC小组成果材料。

(四)在公司发表的小组成果应使用多媒体发表成果。

第四节评审

第二十五条评审

(一)评审标准按附表3执行。

(二)公司级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工作,评审小组由公司主管领导、技术部及工程部等部门人员组成,并可邀请行业技术专家1~2人组成,一般5~7人。

第三章奖罚规定

第二十六条奖励

(一)公司根据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情况,对优秀QC小组和QC小组活动成果主要完成人,

注:奖励主要完成人的奖金包括在QC小组内。

(二)对获得公司级QC小组奖励的,择优推荐参加上级评选。凡获奖者,按以下奖励标准执行。

奖励,不重复奖励。

(三)施工论文在县区级刊物上发表的,每篇稿件奖励500元;在地市级刊物上发表,每篇稿件奖励2000元;在公开发行的省部级刊物上发表的,每篇稿件奖励5000元;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每篇稿件奖励10000元。

(四)弄虚作假骗取成果荣誉者,撤消其荣誉称号,追回全部奖金,并在公司内部通报批评。第二十七条公司工程部、技术部所有人员必须每年完成两篇施工论文,不完成的按每篇500元处罚。公司每个中标工程的施工项目部必须完成一篇施工论文,一篇合格的QC小组活动成果,对不能完成的,论文按每篇5000元处罚,QC小组活动成果按30000元处罚。

第二十八条 QC小组活动的推进与成果应用等将作为公司考评“优秀部门(项目部)”、“优秀个人”等奖项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职务晋升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制度自二○一一年一月一日实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