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关接口协议(CMPP3.0)

网关接口协议(CMPP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

互联网短信网关接口协议

C h i n a M o b i l e P o i n t t o P o i n t

版本号: 3.0.0

╳╳╳╳-╳╳-╳╳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网络结构 (3)

5 CMPP功能概述 (3)

6 协议栈 (4)

7 通信方式 (4)

7.1 长连接 (4)

7.2 短连接 (6)

7.3 本协议涉及的端口号 (6)

7.4 交互过程中的应答方式 (7)

8 消息定义 (7)

8.1 基本数据类型 (7)

8.2 消息结构 (7)

8.3 消息头格式(Message Header) (8)

8.4 业务提供商(SP)与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间的消息定义 (8)

8.4.1 SP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8)

8.4.1.1 CMPP_CONNECT消息定义(SP→ISMG) (8)

8.4.1.2 CMPP_CONNEC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9)

8.4.2 SP或ISMG请求拆除连接(CMPP_TERMINA TE)操作 (9)

8.4.2.1 CMPP_TERMINATE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9)

8.4.2.2 CMPP_TERMINATE_RESP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10)

8.4.3 SP向ISMG提交短信(CMPP_SUBMIT)操作 (10)

8.4.3.1 CMPP_SUBMIT消息定义(SP→ISMG) (10)

8.4.3.2 CMPP_SUBMIT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1)

8.4.4 SP向ISMG查询发送短信状态(CMPP_QUERY)操作 (12)

8.4.4.1 CMPP_QUERY消息的定义(SP→ISMG) (12)

8.4.4.2 CMPP_QUERY_RESP消息的定义(ISMG →SP) (13)

8.4.5 ISMG向SP送交短信(CMPP_DELIVER)操作 (13)

8.4.5.1 CMPP_DELIVER消息定义(ISMG→SP) (13)

8.4.5.2 CMPP_DELIVER_RESP消息定义(SP → ISMG) (16)

8.4.6 SP向ISMG发起删除短信(CMPP_CANCEL)操作 (16)

8.4.6.1 CMPP_CANCEL消息定义(SP → ISMG) (16)

8.4.6.2 CMPP_CANCEL_RESP消息定义(ISMG → SP) (17)

8.4.7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7)

8.4.7.1 CMPP_ACTIVE_TEST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7)

8.4.7.2 CMPP_ACTIVE_TEST_RESP定义(SP → ISMG或ISMG→SP) (17)

8.5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之间的消息定义 (17)

8.5.1 源ISMG请求连接到目的ISMG(CMPP_CONNECT)操作 (17)

8.5.2 源ISMG请求拆除到目的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17)

8.5.3 链路检测(CMPP_ACTIVE_TEST)操作 (17)

8.5.4 源ISMG向目的ISMG转发短信(CMPP_FWD)操作 (17)

8.5.4.1 CMPP_FWD定义(ISMG→ ISMG) (18)

8.5.4.2 CMPP_FWD_RESP定义(ISMG→ ISMG) (21)

8.6 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与汇接网关(GNS)之间的消息定义 (21)

8.6.1 ISMG请求连接到GNS或GNS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21)

8.6.2 ISMG请求拆除到GNS的连接或GNS请求拆除到ISMG的连接(CMPP_TERMINA TE)

操作21

8.6.3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T路由(CMPP_MT_ROUTE)操作 (21)

8.6.3.1 CMPP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2)

8.6.3.2 CMPP_MT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2)

8.6.4 ISMG向汇接网关查询MO路由(CMPP_MO_ROUTE)操作 (22)

8.6.4.1 CMPP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2)

8.6.4.2 CMPP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3)

8.6.5 I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T路由(CMPP_GET_MT_ROUTE)操作 (23)

8.6.5.1 CMPP_GET_MT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4)

8.6.5.2 CMPP_GET_ 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4)

8.6.6 SMG向汇接网关获取MO路由(CMPP_GET_MO_ROUTE)操作 (25)

8.6.6.1 CMPP_GET_MO_ROUTE消息定义(ISMG→GNS) (25)

8.6.6.2 CMPP_GET_MO_ROU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5)

8.6.7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T路由(CMPP_MT_ROUTE_UPDATE)操作 (26)

8.6.7.1 CMPP_MT_ROUTE_UPDA TE消息定义(ISMG→GNS) (26)

8.6.7.2 CMPP_MT_ROUTE_UPDA 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7)

8.6.8 ISMG向汇接网关更新MO路由(CMPP_MO_ROUTE_UPDATE)操作 (27)

8.6.8.1 CMPP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ISMG→GNS) (27)

8.6.8.2 CMPP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GNS → ISMG) (28)

8.6.9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T路由(CMPP_PUSH_MT_ROUTE_UPDA TE)操作 (29)

8.6.9.1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29)

8.6.9.2 CMPP_PUSH_MT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29)

8.6.10 汇接网关向ISMG更新MO路由(CMPP_PUSH_MO_ROUTE_UPDA TE)操作 (29)

8.6.10.1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消息定义(GNS→ISMG) (30)

8.6.10.2 CMPP_PUSH_MO_ROUTE_UPDATE_RESP消息定义(ISMG → GNS) (30)

8.7 系统定义 (31)

8.7.1 Command_Id定义 (31)

8.7.2 错误码使用说明 (31)

8.7.3 ISMG与GNS之间消息使用的错误码定义 (32)

8.7.4 GNS上路由信息的Route_Id的编号规则 (33)

9 附录1 短信群发功能的实现 (34)

10 附录2 GNS协议目前实现说明 (34)

11 修订历史 (36)

前言

本规范规定了移动梦网短信业务开展过程中各网元(包括ISMG、GNS和SP)之间的消息类型和定义,目前为3.0.0版本,是在原来2.1.0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而成。根据业务的发展,规范中的信令操作和参数将会做进一步的调整和增加。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京、孙若雯、于蓉蓉、袁向阳。

本标准解释单位:同提出单位。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业务提供商与互联网短信网关之间的接口协议;

2)互联网短信网关之间的接口协议;

3)互联网短信网关与汇接网关之间的接口协议。

本规范适用于各SP和ISMG、GNS的开发厂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SMPP》

《移动梦网短信业务技术方案》

3 术语和定义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说明

ISMG Intenet Short Message Gateway 互联网短信网关

DSMP Data Service Manage Platform 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SMPP 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 短消息点对点协议

CMPP China Mobile Peer to Peer 中国移动点对点协议

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中心

GNS Gateway Name Server 网关名称服务器(汇接网关)

SP Service Provider 业务提供者

ISMG_Id 网关代码:0XYZ01~0XYZ99,其中XYZ

为省会区号,位数不足时左补零,如北京

编号为1的网关代码为001001,江西编

号为1的网关代码为079101,依此类推SP_Id SP的企业代码:网络中SP地址和身份的

标识、地址翻译、计费、结算等均以企业

代码为依据。企业代码以数字表示,共6

位,从“9XY000”至“9XY999”,其中

“XY”为各移动公司代码

SP_Code SP的服务代码:服务代码是在使用短信

方式的上行类业务中,提供给用户使用的

服务提供商代码。服务代码以数字表示,

全国业务服务代码长度为4位,即“1000”

-“9999”;本地业务服务代码长度统一

为5位,即“01000”-“09999”;信产

部对新的SP的服务代码分配提出了新的

要求,要求以“1061”-“1069”作为前

缀,目前中国移动进行了如下分配:

1062:用于省内SP服务代码

1066:用于全国SP服务代码

其它号段保留。

Service_Id SP的业务类型,数字、字母和符号的组

合,由SP自定,如图片传情可定为TPCQ,

股票查询可定义为11

4 网络结构

图1互联网短信网关组网结构

如图1所示,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是业务提供商(SP)与移动网内短信中心之间的中介实体,互联网短信网关一方面负责接收SP发送给移动用户的信息和提交给短信中心。另一方面,移动用户点播SP业务的信息将由短信中心通过互联网短信网关发给SP。另外,为了减轻短信中心的信令负荷,互联网短信网关还应根据路由原则将SP提交的信息转发到相应的互联网短信网关。互联网短信网关通过向汇接网关(GNS)查询的方式获得网关间的转发路由信息。

另外,ISMG还必须与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进行连接,在业务流程中对用户、业务以及定购关系等进行鉴权并对业务进行批价。

5 CMPP功能概述

CMPP协议主要提供以下两类业务操作:

(1)短信发送(Short Message Mobile Originate,SM MO)

详细的流程请参考《移动梦网短信业务信令流程规范V3.0.0》;

(2)短信接收(Short Message Mobile Terminated,SM MT)

详细的流程请参考《移动梦网短信业务信令流程规范V3.0.0》;

6 协议栈

CMPP协议以TCP/IP作为底层通信承载,具体结构由图4所示:

图2CMPP协议栈

7 通信方式

各网元之间共有两种连接方式:长连接和短连接。所谓长连接,指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在TCP连接保持期间,如果没有数据包发送,需要双方发链路检测包以维持此连接。短连接是指通信双方有数据交互时,就建立一个TCP连接,数据发送完成后,则断开此TCP连接,即每次TCP连接只完成一对CMPP消息的发送。

现阶段,要求ISMG之间必须采用长连接的通信方式,建议SP与ISMG之间采用长连接的通信方式。

7.1 长连接

通信双方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建立TCP连接,用于双方信息的相互提交。当信道上没有数据传输时,通信双方应每隔时间C发送链路检测包以维持此连接,当链路检测包发出超过时间T后未收到响应,应立即再发送链路检测包,再连续发送N-1次后仍未得到响应则断开此连接。

参数C、T、N原则上应可配置,现阶段建议取值为:C=3分钟,T=60秒,N=3。

网关与SP之间、网关之间的消息发送后等待T秒后未收到响应,应立即重发,再连续发送N-1次后仍未得到响应则停发。现阶段建议取值为:T=60秒,N=3。

消息采用并发方式发送,加以滑动窗口流量控制,窗口大小参数W可配置,现阶段建议

为16,即接收方在应答前一次收到的消息最多不超过16条。

长连接的操作流程举例如图5所示:

图3长连接操作流程

7.2 短连接

通信双方以客户-服务器方式建立TCP连接,应答与请求在同一个连接中完成。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操作以客户端驱动方式发起连接请求,完成一次操作后关闭此连接。

网关与SP之间、网关之间的消息发送后等待T秒后未收到响应,应立即重发,再连续发送N-1次后仍未得到响应则停发。现阶段建议取值为:T=60秒,N=3。

短连接的操作流程举例如图6所示:

图4短连接操作流程

7.3 本协议涉及的端口号

端口号应用

7890 长连接(SP与网关间)

7900 短连接(SP与网关间)

7930 长连接(网关之间)

9168 短连接(短信网关与汇接网关之间)

7.4 交互过程中的应答方式

在SP与ISMG之间、SMSC与ISMG之间及ISMG之间的交互过程中均采用异步方式,即任一个网元在收到请求消息后应立即回送响应消息。举例如图7所示:

图5异步交互方式示意图

8 消息定义

8.1 基本数据类型

8.2 消息结构

8.3 消息头格式(Message Header)

8.4 业务提供商(SP)与互联网短信网关(ISMG)间的消息定义

SP为客户端,向作为服务器端的ISMG发起连接请求,在通过身份验证之后SP与ISMG 之间方可进行数据传输。

8.4.1 SP请求连接到ISMG(CMPP_CONNECT)操作

CMPP_CONNECT操作的目的是SP向ISMG注册作为一个合法SP身份,若注册成功后即建立了应用层的连接,此后SP可以通过此ISMG接收和发送短信。

ISMG以CMPP_CONNECT_RESP消息响应SP的请求。

8.4.1.1 CMPP_CONNECT消息定义(SP ISMG)

8.4.1.2 CMPP_CONNECT_RESP消息定义(ISMG→ SP)

8.4.2 SP或ISMG请求拆除连接(CMPP_TERMINATE)操作

CMPP_TERMINATE操作的目的是SP或ISMG基于某些原因决定拆除当前的应用层连接而发起的操作。此操作完成后SP与ISMG之间的应用层连接被释放,此后SP若再要与ISMG 通信时应发起CMPP_CONNECT操作。

ISMG或SP以CMPP_TERMINATE_RESP消息响应请求。

8.4.2.1 CMPP_TERMINATE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无消息体。

8.4.2.2 CMPP_TERMINATE_RESP消息定义(SP→ISMG或ISMG → SP)

无消息体。

8.4.3 SP向ISMG提交短信(CMPP_SUBMIT)操作

CMPP_SUBMIT操作的目的是SP在与ISMG建立应用层连接后向ISMG提交短信。ISMG以CMPP_SUBMIT_RESP消息响应。

8.4.3.1 CMPP_SUBMIT消息定义(SP→ISMG)

系统应该支持短信的群发功能,关于短信群发功能的实现请参阅“附录 1 短信群发功能的实现”。

8.4.3.2 CMPP_SUBMIT_RESP消息定义(ISMG SP)

8.4.4 SP向ISMG查询发送短信状态(CMPP_QUERY)操作

CMPP_QUERY操作的目的是SP向ISMG查询某时间的业务统计情况,可以按总数或按业务代码查询。ISMG以CMPP_QUERY_RESP应答。

8.4.4.1 CMPP_QUERY消息的定义(SP ISMG)

8.4.4.2 CMPP_QUERY_RESP消息的定义(ISMG →SP)

8.4.5 ISMG向SP送交短信(CMPP_DELIVER)操作

CMPP_DELIVER操作的目的是ISMG把从短信中心或其它ISMG转发来的短信送交SP,SP以CMPP_DELIVER_RESP消息回应。

8.4.5.1 CMPP_DELIVER消息定义(ISMG→SP)

当ISMG向SP送交状态报告时,信息内容字段(Msg_Content)格式定义如下:

表一Stat字段定义

注意:

1.其中ACCEPTED为中间状态,网关若从短信中心收到后应丢弃,不做任何操作;

2.Stat字段长度为7个字节,填写时应填表一中Final Message States中的缩写形式,如状态为DELIVERED时填写DELIVRD,依此类推;

3.SP等待状态报告缺省时间为48小时。

8.4.5.2 CMPP_DELIVER_RESP消息定义(SP→ ISMG)

8.4.6 SP向ISMG发起删除短信(CMPP_CANCEL)操作

CMPP_CANCEL操作的目的是SP通过此操作可以将已经提交给ISMG的短信删除,ISMG 将以CMPP_CANCEL_RESP回应删除操作的结果。

8.4.6.1 CMPP_CANCEL消息定义(SP → ISMG)

常用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详解

一:串口 串口是串行接口的简称,分为同步传输(USRT)和异步传输(UART)。在同步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同一个时钟。在异步通信中,接受时钟和发送时钟是不同步的,即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有自己独立的时钟和相同的速度约定。 1:RS232接口定义 2:异步串口的通信协议 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图一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图一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3:在嵌入式处理器中,通常都集成了串口,只需对相关寄存器进行设置,就可以使用啦。尽管不同的体系结构的处理器中,相关的寄存器可能不大一样,但是基于FIFO的uart框图还是差不多。

发送过程:把数据发送到fifo中,fifo把数据发送到移位寄存器,然后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往串口线上发送一位bit数据。 接受过程:接受移位寄存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放到fifo中,接受fifo事先设置好触发门限,当fifo中数据超过这个门限时,就触发一个中断,然后调用驱动中的中断服务函数,把数据写到flip_buf 中。 二:SPI SPI,是英语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 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根据路由协议工作的范围可以将动态路由协议划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实际上,前面介绍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均属于内部路由协议,它们工作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指一个网络管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个网络受到一个机构的管理,比如某个大学的校园网可以被称作一个自治区域)内部,而外部路由协议则是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相互交换,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普遍使用的外部路由协议有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1.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EGP)是长期以来较为著名的外部路由协议,它在RFC 904中描述。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外部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这些外部网关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之内。EGP假定在两个任意AS之间只有单一的主干,因此也只存在单一的路径,因此EG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在真正的网络运用中,EGP己经逐渐被边界网关协议所替代。 EGP以周期性地轮询为基础,在轮询时进行Hello/I Hear You消息交换以监测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并发出轮询请求以征求更新应答。EGP对外网关进行限制,它要求它们只能通告在该网关自治系统内的可达网络。因此,一个使用EGP的网关传送信息给它的EGP邻居,但是并不向它的EGP邻居(如果网关交换路由信息,它们就是邻居)通告自治系统这外的可达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由EGP网关负责收集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 2.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是一个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RFC 1771文档中对目前使用的第4版BGP协议(简称为BGP-4)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每个BGP路由器向其邻居BGP路由器通告自己掌握的网络可达信息,这些网络可达信息将被BGP路由器用于构建无回路的AS连通图,同时还会运用一些路由策略。 BGP协议实质上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但它和传统的距离向量协议(如RIP等协议)有所不同,在BGP协议中只有单一的度量,在存在多条到相同目的网络的路由信息时将采用优先级来决定采用其中的哪一条路由信息。

IC卡通信协议详解(7816-3)

目录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1) 第二章IC卡的电气特性 (3) 1.IC卡的触点分配 (3) 2.IC卡的电气特性 (3) 2.1 VCC (3) 2.2 I/O (3) 2.3 CLK (3) 2.4 RST (3) 2.2 VPP (3) 第三章IC卡的操作过程 (4) 1、IC卡操作的一般过程 (4) 2、卡激活 (4) 3、冷复位 (4) 4、热复位 (5) 5、时钟停止 (6) 6、去激活 (6) 第四章复位应答 (8) 1、异步字符 (8) 1.1 字符结构 (8) 1.2 错误信号和字符副本 (8) 2、复位应答 (9) 2.1 复位应答的序列配置 (9) 2.2 复位应答的结构和内容 (11) 第五章协议和参数选择 (14) 1.PPS协议 (14) 2.PPS请求的结构和内容 (14) 3.成功的PPS交换 (14) 第六章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 (16) 1、命令的结构和处理 (16) 2、过程字节 (16) 3、NULL字节 (16) 4、确认字节 (16) 5、状态字节 (17) 第七章异步半双工块传输 (18) 1.数据块块帧结构 (18) 2.起始域 (18) 3.信息域 (18) 4.终止域 (19) 5.信息域尺寸 (19) 6.等待时间 (19) 7.数据链路层字符成分 (20) 8.数据链路层块成分 (20) 9.链接 (20)

第一章IC卡通信过程整体归纳 根据协议,IC卡的操作信息交互流程大概为(见图1): (1)接口设备能够控制IC卡各IO引脚使其激活。 (2)接口设备给卡发送复位信号使卡复位启动。 (3)卡要向接口设备发送复位应答信号,将通信中必要的相关信息告知接口设备。(4)接口设备对卡进行一次热复位,卡进行复位应答。 (5)接口设备发起一个PPS交互指令,选择要与卡通信的协议和相关参数。 (6)根据选择的协议(T=0或T=1)进行数据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 外部网关协议(EGP)

计算机网络外部网关协议(EGP) 两个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器若分别属于两个自治系统,则被称为外部邻站,但它们若同属于一个自治系统,则被称为内部邻站。EGP是一种在外部邻站中使用,实现在多个自治系统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在多个自治系统间,进行IP数据报的传输,需要通过EGP协议来获得对方自治系统的路由信息,从而为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由。因此,EGP协议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支持邻站获取机制,即允许一个路由器请求另一个路由器同意交换可达路由信息。 ●路由器持续测试其EGP邻站是否有响应。 ●EGP邻站周期性地传送路由更新报文来交换网络可达路由信息。 EGP协议为了实现以上三个基本功能,定义了在该协议实现过程中使用的十种报文类型,如表4-6所示。 表4-6 EGP协议报文类型 在EGP协议中,所有的EGP报文都有其固定的报头用于说明报文类型。如图4-13所示,为EGP报文的报头格式。其中版本字段取整数值,指出该报文使用的EGP协议版本号。以便接收方通过检测来确认双方是否使用相同版本的EGP协议。类型字段指出EGP报文的类型,代码字段给出了报文的子类型。状态字段包含了与该报文有关的状态信息。校验和字段用来确认报文的正确到达,自治系统编号字段表示发送该报文路由器所在的自治系统编号。序号字段用于收发双方进行联系,路由器请求邻站时赋值一个初始序号,以后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号将增加1。邻站回送最近收到的序号值,发送方将回送值与发送时的值做比较,以确保报文传输的正确性。 图4-13 EGP报头格式 EGP协议使用邻站获取报文,来建立邻站路由器之间的EGP通信。EGP协议的邻站获取报文,除了标准头部的序号等字段外,还包含Hello报文间隔和查询间隔两个字段。其中,Hello报文间隔字段表示每隔一段时间要对邻站是否活跃进行检测;查询间隔字段用于控制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三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 各种网络协议都有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同样的通信协议在不同网络上运行的效果不一定相同。所以,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无论是Windows 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组建者都遇到过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应遵循3个原则: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注意协议不同的版本具有不尽相同的功能。 局域网中常用的3种通信协议 NetBEUI协议:这是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速度快的通信协议。在微软公司的主流产品中,如Windows 95/98和Windows NT,NetBEUI已成为固有的缺省协议。NetBEUI是专门为几台到百余台电脑所组成的单网段小型局域网而设计的,不具有跨网段工作的功能,即NetBEUI不具备路由功能。如果一个服务器上安装多块网卡,或采用路由器等设备进行两个局域网的互联时,不能使用NetBEUI协议。否则,在不同网卡(每一块网卡连接一个网段)相连的设备之间,以及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将无法进行通信。虽然NetBEUI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它也具有其他协议所不具备的优点。在3种常用的通信协议中,NetBEUI占用内存最少,在网络中基本不需要任何配置。 NetBEUI中包含一个网络接口标准NetBIOS,是IBM公司在1983年开发的一套用于实现电脑间相互通信的标准。其后,IBM公司发现NetBIOS存在着许多缺陷,于1985年对其进行了改进,推出了NetBEUI通信协议。随即,微软公司将NetBEUI作为其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系统的基本通信协议,并进一步进行了扩充和完善。最有代表性的是在NetBEUI中增加了叫做SMB(服务器消息块)的组成部分。因此,NetBEUI协议也被人们称为SMB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这是Novell公司的通信协议集。与NetBEUI的明显区别是:IPX/SPX比较庞大,在复杂环境下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IPX/SPX在开始就考虑了多网段的问题,具有强大的路由功能,适合大型网络使用。当用户端接入NetWare服务器时,IPX/SPX 及其兼容协议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非Novell网络环境中,一般不使用IPX/SPX。尤其在Windows NT网络和由Windows 95/98组成的对等网中,无法使用IPX/SPX协议。 IPX/SPX及其兼容协议不需要任何配置,它可通过网络地址来识别自己的身份。Novell 网络中的网络地址由两部分组成:标明物理网段的网络ID和标明特殊设备的节点ID。其中网络ID集中在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节点ID即为每个网卡的ID号(网卡卡号)。所有的网络ID和节点ID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内部IPX地址,正是由于网络地址的惟一性,才使IPX/SPX具有较强的路由功能。 在IPX/SPX协议中,IPX是NetWare最底层的协议,它只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移动,并不保证数据是否传输成功,也不提供纠错服务。IPX在负责数据传送时,如果接收节点在同一网段内,就直接按该节点的ID将数据传给它;如果接收节点是远程的,数据将交给NetWare服务器或路由器中的网络ID,继续数据的下一步传输。SPX在整个协议中负责对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无差错处理,所以IPX/SPX也叫做Novell的协议集。 Windows NT中提供了两个IPX/SPX的兼容协议,NWLink S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 NetBIOS,两者统称为NWLink通信协议。NWLink协议是Novell公司IPX/SPX协议在微软公司网络中的实现,它在继承IPX/SPX协议优点的同时,更加适应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

模块通信协议

YL-0202通信协议 一、说明 本协议支持0~FF的全数据的传送,移植到其它通讯中可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且带有自同步功能,无需超时。 二、串口 波特率:9600,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8位数据位,无奇偶校验。

三、帧格式 1.命令帧格式概述 a.命令头——固定0x7F(数据中若有0x7F则发送双个0x7F,详见2) b.命令长度——命令长度包括:命令长度(1 byte)+命令字(1 byte)+数据(n byte),长 度不超过0x7E,不小于2 c.命令字——详见四:命令表 d.数据——n字节数据。 e.校验——校验内容包括:命令长度(1 byte)、命令字(1 byte)、数据(n byte)。 2.命令头说明 命令头固定为0x7F,数据或命令中若含有0x7F,则用(0x7F、0x7F)代替,此代替行为只传输时,所以在计算长度或校验时只按原数据计算,即一个0x7F。 如原命令:7F 0A 03 10 7F 37 50 7F 35 01 4A 实际传输数据为:7F 0A 03 10 7F 7F 37 50 7F 7F 35 01 4A 除去命令头实际传输数据共12字节,但命令长度则为0A即10字节,校验同理。 3.校验说明 校验为所有校验内容的异或值,校验函数如下: private byte checkSum(byte[] data, int offset, int length) { byte temp = 0; for (int i = offset; i < length + offset; i++) { temp ^= data[i]; } return temp; }

网络协议大全

网络协议大全 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它是定义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接收方的发送方同层的协议必须一致,否则一方将无法识别另一方发出的信息,以这种规则规定双方完成信息在计算机之间的传送过程。下面就对网络协议规范作个概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它是用于映射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临时指定的网络地址。启动时它选择一个协议(网络层)地址,并检查这个地址是否已经有别的计算机使用,如果没有被使用,此结点被使用这个地址,如果此地址已经被别的计算机使用,正在使用此地址的计算机会通告这一信息,只有再选另一个地址了。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网络管理协议 它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份,它为本地和远端的网络设备管理提供了一个标准化途径,是分布式环境中的集中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AppleShare protocol(AppleShare协议) 它是Apple机上的通信协议,它允许计算机从服务器上请求服务或者和服务器交换文件。AppleShare可以在TCP/IP协议或其它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上进行工作。使用它时,用户可以访问文件,应用程序,打印机和其它远程服务器上的资源。它可以和配置了AppleShare协议的任何服务器进行通信,Macintosh、Mac OS、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都支持AppleShare协议。 AppleTalk协议 它是Macintosh计算机使用的主要网络协议。Windows NT服务器有专门为Macintosh服务,也能支持该协议。其允许Macintosh的用户共享存储在Windows NT文件夹的Mac-格式的文件,也可以使用和Windows NT连接的打印机。Windows NT共享文件夹以传统的Mac文件夹形式出现在Mac用户面前。Mac 文件名按需要被转换为FAT(8.3)格式和NTFS文件标准。支持MAc文件格式的DOS和Windows客户端能与Mac用户共享这些文件。 BGP4(Border Gateway Protocol Vertion 4)边界网关协议-版本4 它是用于在自治网络中网关主机(每个主机有自己的路由)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它使管理

Ziee网关通信协议

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网关的的通信协议网关是通过串口与PC 机相连的。PC 机可以通过串口发送采集命令和收集采集数据,为了能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需要执行统一的数据通信格式。 下面介绍该系统中所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每一帧数据都采用相同的帧长度,且都带有帧头、数据和帧尾。具体格式如下: 如上所示,每一帧数据的长度都是32字节。除帧头和帧尾,每一帧数据都由命令头、发送地址、有效数据和校验和组成。 命令头:所执行的命令。 地址:所访问模块的长(前8字节)/短地址(后2字节)。 数据:传送各个参数、变量与返回值及各种需要突发发送的数据。 校验和:从命令头到数据尾的加和校验,用于确定数据正确与否。注:命令头、地址的长地址部分和数据都采用ASCII码。 这个系统的命令分为3种,分别为 ?读命令R(ead):包括读各个传感器或网络状态命令。 ?测试命令T(est):测试LED、BEEP或电池寿命命令。 ?扩展板命令E(xtend):控制和读扩展板命令。

下面介绍具体命令格式。 1.读命令 1) RAS RAS(ReadallSensor):读传感器。 RAS具体格式如下: 需要加入地址和数据——地址:传感器模块地址;数据:GM***/WD***。传感器种类包括光敏:GM;温度:WD;可调电位器:AD。 (1)读取成功返回格式如下: 地址:加入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传感器+ 测量值(ASSII码)。其中光敏:GM+ * * * (3 字节ASII 码);温度:WD +***(3字节ASII码);可调电位器:AD+*** (3字节ASII 码)。

(2)读取失败返回格式如下: 2) RND RND:无线网络发现。 RND 具体格式如下: 需要加入地址和数据———地址:无;数据:无,只需要命令头。 (1)读取成功返回格式如下: 返回网络中节点的性质:RFD(终端节点)/ROU(路由器)+地址+第几个。例如:如果返回第1个RFD 节点,则数据段为RFD01。具体格式如下: (2)读取成功结束格式如下:

智能卡和指纹系统通讯协议和命令字-v

AN-0811212 智能卡和指纹系统通讯帧格式和命令字 文件息

目录 1 通讯帧格式描述 (5) 2 指令码描述 (5) 2.1 考勤门禁记录操作命令 (5) 2.1.1 上位机采集考勤门禁记录(考勤门禁,命令码:1) (7) 2.1.2 采集记录删除-考勤门禁、收费(命令码:2) (7) 2.1.3 考勤门禁数据实时上传(考勤门禁,命令码:3) (7) 2.1.4 考勤门禁数据补采(考勤门禁,命令码:4) (7) 2.1.5 记录清空-考勤门禁、收费(命令码:5) (7) 2.1.6 读卡序列号(命令码:6) (8) 2.1.7 读块数据(命令码:7) (8) 2.1.8 写块数据(命令码:8) (8) 2.1.9 充值(命令码:9) (9) 2.1.10 减值(命令码:10) (9) 2.1.11 初始化钱包(命令码:11) (9) 2.1.12 读扇区数据(命令码:12) (10) 2.1.13 写扇区数据(命令码:13) (10) 2.1.14 修改卡扇区密码(命令码:14) (10) 2.1.15 开LED(命令码:15) (11) 2.1.16 关LED(命令码:16) (11) 2.1.17 开BEEP(命令码:17) (11) 2.1.18 关BEEP(命令码:18) (11) 2.1.19 指纹机录入图像(命令码:19) (12) 2.1.20 指纹机生成特征(命令码:20) (12) 2.1.21 指纹机精确比对两枚指纹特征(命令码:21) (12) 2.1.22 指纹机搜索指纹(命令码:22) (12) 2.1.23 指纹机注册模板(命令码:23) (13) 2.1.24 指纹机储存模板(命令码:24) (13) 2.1.25 指纹机上传特征或模板(命令码:25) (13) 2.1.26 指纹机下载特征或者模板(命令码:26) (13) 2.1.27 指纹机清空指纹库(命令码:27) (14) 2.1.28 指纹机验证模块握手口令(命令码:28) (14) 2.1.29 指纹机设置芯片地址(命令码:29) (14) 2.1.30 终端出厂设置(命令码:30) (14) 2.1.31 终端参数配置(命令码:31) (15) 2.1.32 设置终端应用类型(命令码:32) (16) 2.1.33 设置终端标识号(命令码:33) (16) 2.1.34 设置终端通讯模式(命令码:34) (16) 2.1.35 设置终端地址(命令码:35) (16) 2.1.36 设置终端记录模式(命令码:36) (17) 2.1.37 设置终端响应时间(命令码:37) (17) 2.1.38 设置刷卡间隔(命令码:38) (17)

思科X.25协议详解

C H A P T E R 17Chapter Goals ? Discus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X.25 protocol.? Describe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components of X.25.?Describe the frame formats of X.25. X.25 Introduction X.25 is an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ITU-T) protocol standard for WAN communications that defines how connections between user devices and network devices ar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X.25 is designed to operate effectively regardless of the type of systems connected to the network. It is typically used in the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PSNs) of common carriers, such as the telephone companies. Subscribers are charged based on their use of the network. The development of the X.25 standard was initiated by the common carriers in the 1970s.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need for WAN protocols capable of providing connectivity across public data networks (PDNs). X.25 is now administered a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y the ITU-T. X.25 Devices and Protocol Operation X.25 network devices fall into three general categories: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DCE), and packet-switching exchange (PS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evices are end systems that communicate across the X.25 network. They are usually terminals, personal computers, or network hosts, and are located on the premises of individual subscribers. DCE devices ar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such as modems and packet switches, that provide the interface between DTE devices and a PSE, and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carrier’s facilities. PSEs are switches that compose the bulk of the carrier’s network. They transfer data from one DTE device to another through the X.25 PSN. Figure 17-1 illustrat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X.25 network devices.

网络基础 外部网关协议(EGP)

网络基础外部网关协议(EGP) 两个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器若分别属于两个自治系统,则被称为外部邻站,但它们若同属于一个自治系统,则被称为内部邻站。EGP是一种在外部邻站中使用,实现在多个自治系统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在多个自治系统间,进行IP数据报的传输,需要通过EGP协议来获得对方自治系统的路由信息,从而为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由。因此,EGP协议应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功能: ●支持邻站获取机制,即允许一个路由器请求另一个路由器同意交换可达路由信息。 ●路由器持续测试其EGP邻站是否有响应。 ●EGP邻站周期性地传送路由更新报文来交换网络可达路由信息。 EGP协议为了实现以上三个基本功能,定义了在该协议实现过程中使用的十种报文类型,如表2-4所示。 表2-4 EGP协议报文类型 在EGP协议中,所有的EGP报文都有其固定的报头用于说明报文类型。EGP报文的报头格式如图2-12所示。 图2-12 EGP报头格式 从上图可以看出,版本字段取整数值,指出该报文使用的EGP协议版本号。以便接收方通过检测来确认双方是否使用相同版本的EGP协议。类型字段指出EGP报文的类型,代码字段给出了报文的子类型。状态字段包含了与该报文有关的状态信息。校验和字段用来确认报文的正确到达,自治系统编号字段表示发送该报文路由器所在的自治系统编号。序号字段用于收发双方进行联系,路由器请求邻站时赋值一个初始序号,以后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号将增加1。邻站回送最近收到的序号值,发送方将回送值与发送时的值做比较,以确保报文传输的正确性。 EGP协议使用邻站获取报文,来建立邻站路由器之间的EGP通信。EGP协议的邻站获取报文,除了标准头部的序号等字段外,还包含Hello报文间隔和查询间隔两个字段。其中,

绿米网关局域网通讯协议V

1.绿米网关局域网通讯协议网关设备发现(设备发现不加密) 设备发现用来在局域网中发现网关,使用组播(ip: peer_port: 4321)。 所有网关收到Whois命令都要应答、回复自己的IP信息。PC组播方式->网关: {"cmd":"whois"}网关单播方式->PC:{"cmd":"iam","ip" : "","port" : "9898","model" : "gateway",.....} 2.加密机制局域网通信采用key加密方式,需要在米家智能家庭APP上对网关设置KEY(使用AES-CBC 128 加密,app下发随机的16个字节长度的字符串KEY)。必须拥有该网关的KEY,才能与该网关进行局域网通信。 注:AES-CBC 128 初始向量定义为: unsigned char const AES_KEY_IV[16] = {0x17, 0x99, 0x6d, 0x09, 0x3d, 0x28, 0xdd, 0xb3, 0xba, 0x69, 0x5a, 0x2e, 0x6f, 0x58, 0x56, 0x2e}; 在米家智能家庭app中设置KEY的步骤如下:

3.查询子设备id列表 命令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网关的udp 9898端口,网关以单播方式回复,用来获取网关中有哪些设备(网关返回子设备的设备id)。 PC->网关:{"cmd" : "get_id_list"} 网关->PC: {"cmd" : "get_id_list_ack","sid":"1022780","data":"[\"sid1\",\"sid2\",\"sid3\"]"},其中的“sid”为网关did。 4.子设备状态上报以组播方式发送给(ip: port: 9898)。当子设备状态发生变化时,子设备会上报状态。例如窗磁上报open/close信息。用户可以拿这个状态去做联动。例如:开窗报警,开窗关空调网关->PC:{"cmd":"report","model":"magnet","sid":"","short_id":4343,"data":"{\"status\":\"open\"}" } 5. 读设备 命令以单播方式发送给网关的udp 9898端口。用户可以主动读取墙壁开关,插座的属性状态,网关返回设备的全部属性信息。 读取墙壁开关的状态: {"cmd":"read","sid":"158d0000123456"} 网关以单播方式回复格式: {"cmd":"read_ack","model":"ctrl_neutral2","sid":"158d0000123456","short_id":4343,"data" :"{\"channel_0\":\"on\",\"channel_1\":\"off\"}"}

RIP路由协议详解

RIP路由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s,路由信息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距离向量协议,它是由施乐(Xerox)在70年代开发的。当时,RIP是XNS (Xerox Network Service,施乐网络服务)协议簇的一部分。TCP/IP版本的RIP是施乐协议的改进版。RIP最大的特点是,无论实现原理还是配置方法,都非常简单。 度量方法RIP的度量是基于跳数(hops count)的,每经过一台路由器,路径的跳数加一。如此一来,跳数越多,路径就越长,RIP算法会优先选择跳数少的路径。RIP支持的最大跳数是15,跳数为16的网络被认为不可达。 路由更新RIP路由协议中路由的更新是通过定时广播实现的。缺省情况下,路由器每隔30秒向与它相连的网络广播自己的路由表,接到广播的路由器将收到的信息添加至自身的路由表中。每个路由器都如此广播,最终网络上所有的路由器都会得知全部的路由信息。正常情况下,每30秒路由器就可以收到一次路由信息确认,如果经过180秒,即6个更新周期,一个路由项都没有得到确认,路由器就认为它已失效了。如果经过240秒,即8个更新周期,路由项仍没有得到确认,它就被从路由表中删除。上面的30秒,180秒和240秒的延时都是由计时器控制的,它们分别是更新计时器(_updateTimer)、无效计时器(Invalid Timer)和刷新计时器(Flush Timer)。 路由循环距离向量类的算法容易产生路由循环,RIP路由协议是距离向量算法的一种,所以它也不例外。如果网络上有路由循环,信息就会循环传递,永远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避免这个问题,RIP等距离向量算法实现了下面4个机制。 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水平分割保证路由器记住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并且不在收到这条信息的端口上再次发送它。这是保证不产生路由循环的最基本措施。 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当一条路径信息变为无效之后,路由器并不立即将它从路由表中删除,而是用16,即不可达的度量值将它广播出去。这样虽然增加了路由表的大小,但对消除路由循环很有帮助,它可以立即清除相邻路由器之间的任何环路。 触发更新(trigger update)。当路由表发生变化时,更新报文立即广播给相邻的所有路由器,而不是等待30秒的更新周期。同样,当一个路由器刚启动RIP 路由协议时,它广播请求报文。收到此广播的相邻路由器立即应答一个更新报文,而不必等到下一个更新周期。这样,网络拓扑的变化会最快地在网络上传播开,减少了路由循环产生的可能性。 抑制计时(holddown timer)。一条路由信息无效之后,一段时间内这条路由都处于抑制状态,即在一定时间内不再接收关于同一目的地址的路由更新。如果,路由器从一个网段上得知一条路径失效,然后,立即在另一个网段上得知这个路由有效。这个有效的信息往往是不正确的,抑制计时避免了这个问题,而且,当一条链路频繁起停时,抑制计时减少了路由的浮动,增加了网络的稳定性。 即便采用了上面的4种方法,路由循环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只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减少。一旦路由循环真的出现,路由项的度量值就会出现计数到无穷大(_countto Infinity)的情况。这是因为路由信息被循环传递,每传过一个路由器,度量值就加1,一直加到16,路径就成为不可达的了。RIP路由协议选择16作为不可达的度量值是很巧妙的,它既足够的大,保证了多数网络能够正常运行,又足够小,使得计数到无穷大所花费的时间最短。 邻居有些网络是NBMA(Non-Broad_cast MultiAccess,非广播多路访问)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1.物理层(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帧) PPP(点对点协议):面向连接,不可靠,只支持全双工链路,成帧技术,PPP 帧是面向字节的,所有的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的。 只检错不纠错,没有流量控制。 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指数 退避算法 网桥的自学习算法 3.网络层(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 IP协议: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型 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分组转发算法:直接交付、间接交付 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 异常情况的报告。ICMP报文封装在IP包中。 (ICMP报文是IP层数据报的数据) 路由选择协议: ?内部网关协议IGP:RIP,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 RIP(路由信息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RIP用UDP用户数据报传送。 适合于规模较小的网络,最大跳数不超过15。 缺点:“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基于链路状态协议LS OSPF 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BGP(边界网关协议):不同AS之间的路由协议。 用路径向量(path vector)路由协议 BGP用TCP报文传送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 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多播协议。IGMP 使用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BOOTP(引导程序协议):需要人工进行协议配置,使用UDP报文封装,也是 无盘系统用来获取IP地址的方法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分配主机地址 VPN(虚拟专用网):利用公用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的通信载体。NAT(网络地址转换):①在公司内部,每台机器都有一个形如10.X.Y.Z的地址。 三段私有IP地址 a)10.0.0.0 ~10.255.255.255/8 b)172.16.0.0~172.31.255.255/12 c)192.168.0.0~192.168.255.255/16 ②当一个分组离开公司的时候,首先要通过一个NAT盒, 此NAT盒将内部的IP源地址转换成该公司所拥有的真 实IP地址,198.60.42.12.。③通常与防火墙组合。

各种通信协议

分层及通信协议 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中各部分之间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各部分交换信息时的顺序、格式和词汇。协议软件是计算机通信网软件中最重要的部分。网络的体系结构往往都是和协议对应的,而且,网络管理软件、交换与路由软件以及应用软件等都要通过协议软件才能发生作用。 一、通信协议 1、什么是通信协议 通信协议(简称协议Protoco l),是指相互通信的双方(或多方)对如何进行信息交换所一致同意的一整套规则。一个网络有一系列的协议,每一个协议都规定了一个特定任务的完成。协议的作用是完成计算机之间有序的信息交换。 通信网络是由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各节点用通信链路连接而组成的一个群体。通信网必须在节点之间以及不同节点上的用户之间提供有效的通信,即提供有效的接入通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将这种接入通路称为连接(connection)。建立一次连接必需要遵守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就是通信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l)为了能在两个硬件设备之间建立起连接,应保证在源、宿点之间存在物理的传输媒介,在该通路的各条链路上要执行某种协议。 如果传输线路使用电话线,则要通过调制解调器将信号从数字转换成模拟的,并在接收端进行反变换。 如果用的是数字传输线路,则在数据处理设备和通信设备之间,必须有一个数字适配器,以便将数字信号的格式转换成两种设备各自所期望的形式。 为了在两个端设备之间互换数据,需要协调和同步,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必须执行它们自己的协议。 无论是模拟的还是数字的通信设备,调制解调器和数字适配器的状态必须由接到节点上的设备来控制,这里必定有一个物理的或电气的接口来执行这种功能,执行某种适当的协议来达到这一控制目的。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许多信息源都是突发性的(bursty),问题是要利用信息的这种突发性质来降低消耗在线路上的费用,由此开发了许多共享通信资源的技术。所谓共享,是指允许多个用户使用同一通信资源,这就产生了多用户的接入问题。多路接入

计算机网络原理 内部网关协议RIP

计算机网络原理内部网关协议RIP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内部网关的协议的一种,它用于小型自治系统中。RIP基于Xerox XNS路由协议。在RIP的早期,人们比较容易接受RIP,因为代码嵌入了基于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UNIX的操作系统中。RIP是用于本地网的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的实现。它将参与通信的组成部分分成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类。只有路由器工作在主动模式,主机必须使用被动模式。工作在主动模式的路由器进行监听,并根据收到通知更新其路由。 RIP协议规定了两种报文类型。任何运行RIP协议的设备都可以发送这些报文。 ●请求报文。一个请求报文查询相邻RIP设备,以获得它们的距离矢量表。这个请求 表明,相邻设备要么返回表的一个特定子集,要么返回整个表的内容。 ●响应报文。响应报文由一个设备发出,以公告在它的本地距离矢量表中维护的信息。 这个表在如下几种情况下被发送: 每隔30秒自动发送一次。 表作为对另一个RIP结点产生的请求报文的响应被发送出去。 如果支持触发式更新,则在本地距离向量表发生变化时表被发送出去。 当一个设备接收到一个响应报文时,将更新信息与本地距离向量表相比照。如果更新信息中包含一条到目的网络的代价更低的路由,则对表进行更新以反映包含了新路径。 RIP用一种特定的报格式来共享到已知目的网络的距离信息。RIP报文用UDP数据报进行传输,RIP使用端口520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报。 RIP数据报的最大小为512个字节,大于这个值的更新必须用多个数据报进行公告。在LAN环境中,RIP数据报使用MAC全站点广播地址和一个IP网络广播地址进行发送。在点到点或者非广播环境中,数据报经过专门编址以发送到目的设备。 RIP报文格式如图6-6所示。 图6-6 RIP报文格式 一个512字节大小的报文最多允许在一个单独的RIP通知中包含25个路由表项。 RIP有两种操作模式,具体如下: ●主动模式。以主动模式运行的设备公告它们的距离向量表,同时接收相邻RIP主机 的路由更新。路由设备通常被配置成在主动模式运行。 ●被动模式。也称为静止模式,以这种模式运行的设备仅仅接收相邻RIP设备的路由 更新。它们不公告它们自己的距离矢量表。端站点通常被配置成在被动模式运行。 但在RIP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局限性: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区别

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的区别 根据路由协议工作的范围可以将动态路由协议划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实际上,前面介绍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协议均属于内部路由协议,它们工作在一个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简称AS。一个自治系统通常是指一个网络管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个网络受到一个机构的管理,比如某个大学的校园网可以被称作一个自治区域内部,而外部路由协议则是工作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在自治系统之间进行路由信息的相互交换,实现路由表的动态更新。 普遍使用的外部路由协议有外部网关协议和边界网关协议。 1.外部网关协议 外部网关协议(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EGP)是长期以来较为著名的外部路由协议,它在RFC 904中描述。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外部网关之间交换路由信息,这些外部网关不在同一个自治系统之内。EGP假定在两个任意AS之间只有单一的主干,因此也只存在单一的路径,因此EG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在真正的网络运用中,EGP己经逐渐被边界网关协议所替代。 EGP以周期性地轮询为基础,在轮询时进行Hello/I Hear You消息交换以监测邻居路由器的可达性,并发出轮询请求以征求更新应答。EGP对外网关进行限制,它要求它们只能通告在该网关自治系统内的可达网络。因此,一个使用EGP的网关传送信息给它的EGP邻居,但是并不向它的EGP邻居(如果网关交换路由信息,它们就是邻居)通告自治系统这外的可达信息。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由EGP网关负责收集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信息。 2.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简称BGP)是一个用于多个自治系统之间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的外部路由协议,RFC 1771文档中对目前使用的第4版BGP协议(简称为BGP-4)进行了全面的描述。每个BGP路由器向其邻居BGP路由器通告自己掌握的网络可达信息,这些网络可达信息将被BGP路由器用于构建无回路的AS连通图,同时还会运用一些路由策略。

Zigbee网关通信协议

Z i g b e e网关通信协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网关的的通信协议网关是通过串口与PC 机相连的。PC 机可以通过串口发送采集命令和收集采集数据,为了能有效管理这些数据,需要执行统一的数据通信格式。 下面介绍该系统中所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每一帧数据都采用相同的帧长度,且都带有帧头、数据和帧尾。具体格式如下: 如上所示,每一帧数据的长度都是32字节。除帧头和帧尾,每一帧数据都由命令头、发送地址、有效数据和校验和组成。 命令头:所执行的命令。 地址:所访问模块的长(前8字节)/短地址(后2字节)。 数据:传送各个参数、变量与返回值及各种需要突发发送的数据。校验和:从命令头到数据尾的加和校验,用于确定数据正确与否。注:命令头、地址的长地址部分和数据都采用ASCII码。 这个系统的命令分为3种,分别为 读命令R(ead):包括读各个传感器或网络状态命令。 测试命令T(est):测试LED、BEEP或电池寿命命令。 扩展板命令E(xtend):控制和读扩展板命令。 下面介绍具体命令格式。 1.读命令 1) RAS RAS(ReadallSensor):读传感器。

RAS具体格式如下: 需要加入地址和数据——地址:传感器模块地址;数 据:GM***/WD***。 传感器种类包括光敏:GM;温度:WD;可调电位器:AD。 (1)读取成功返回格式如下: 地址:加入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传感器+ 测量值(ASSII码)。其中光敏:GM+ * * * (3 字节ASII码);温度:WD +***(3字节ASII码);可调电位器:AD+*** (3字节ASII码)。 (2)读取失败返回格式如下: 2) RND RND:无线网络发现。 RND 具体格式如下: 需要加入地址和数据———地址:无;数据:无,只需要命令头。(1)读取成功返回格式如下: 返回网络中节点的性质:RFD(终端节点)/ROU(路由器)+地址+第几个。 例如:如果返回第1个RFD 节点,则数据段为RFD01。具体格式如下: (2)读取成功结束格式如下: 2.测试命令 1) TL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