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吐血整理《管理学原理》复习详细要点邢以群版本

吐血整理《管理学原理》复习详细要点邢以群版本

吐血整理《管理学原理》复习详细要点邢以群版本
吐血整理《管理学原理》复习详细要点邢以群版本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10=10)

二、案例选择题(2*10=20)

三、名词解释(2*5=10)

四、简答题(5*5=25)

五、计算题(10*1=10)

六、案例分析题(5*3=15)

七、论述题(10*1=10)

复习要点

一、管理概述(20)

1、管理的基本职能。职能一: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

所必需的行动。

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为其工作小组制定计划。包括:

研究活动条件

制定业务决策

编制行动计划

实施目标和战略管理

职能二:组织

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其它活动的保证和依托。包括: 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

设计岗位,人员配备

建立组织制度

监督组织运行

实施组织变革和人力资源开发

职能三:领导

领导是一门非常奥妙的艺术,贯穿于整个管理中。

沟通信息

统一思想和行动

激励组织成员

职能四:控制

控制是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控制的实质是使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包括:

确立标准

衡量绩效

纠正偏差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

2、管理者的定义、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什么是管理错位?(50)定义: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

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管理错位:常见的错位表现

高层:事必躬亲

中层:上传下达

基层:只拉车不看路

或无视上级的指示

3、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支配权命令服从工作需要管理者工作职责范围内

强制权威胁迫使下属惧怕下属履行应尽职责

奖赏权奖励诱使交换原则下属从事额外工作

支配权: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工作需要

强制权: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强职权只适用于管理者要求下属履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强制权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下属的惧怕。

奖赏权:奖赏权是建立在交换原则基础之上的。(佩服小强(蟑螂)能上电梯去值班履行管理者职能)

4、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记

住人参是不能顶着锅盖去妓院的,这不是他的基本技能呀)

技术技能:是指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能力。履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基础。

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获取信息,履行领导职能,组织落实和创造良好的组织环境所必需。

概念技能:是指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履行决策和指挥职责所必需。综上,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走上管理者岗位的。二、管理思想的演变(100)

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1、科学管理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美国《《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方法、工具、材料的标准化

差别计件工资制

职能工长制指由一个工长负责一方面的职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过程管理

例外原则(领导者只管条例、规章制度中没有规定的“例外”的事情,凡是已有规定的,就由秘书或职能部门按章办事即可。)

行为科学的创始人——梅约美国(霍桑试验)《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A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工人并不是把金钱当作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在物质以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需求的“社会人” B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它们以其特有的感情倾向和精神导向,左右着成员们的行为。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来提高“士气”。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以及他和她周围人的关系

2、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一般管理理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法国人主要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是否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

官僚组织理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德国《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名著推荐《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强调组织的运转要以合理的方式而不是依据业主或管理者的判断

3、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定量管理思想认为有效管理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只有致力于定量

化,才能真正提高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权变管理思想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每一种管理理论与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

三、计划

1、管理环境及其分类。(60)

2、目标制定的原则

以满足社会或市场需求为前提并要考虑到组织的社会责任,

以提高投入产出率为出发点,所制定的目标值应具有先进合理性。

2、

3、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40)

组织目标是指一个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状态

作用:拥有清楚的目标是保证管理有效性的前提。

也是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

4、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

基本思想

以目标为中心明确的目标是有效管理的首要前提。

强调系统管理强调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分目标和分目标之间要相互支持,相互保证,形成相互支援的目标体系。

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强调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海里的木头管理着宽阔的钱菩提,任凭着强风吹起相互支持的鲤鱼,看着他们越过人铸造的龙门,飞上天空,到民主,自制的参天去了。木头叔叔很欣慰得一笑,因为他管辖的海面在他的管理之下,一直朝着目标前进,这就是他的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海阔凭鱼跃,天

实施步骤

目标的制订和展开最高层预定目标——确定下级目标——上下级协商达成协议目标的实施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下属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和评价所取得的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为终结

5、计划的作用。

集中资源

行动指南

减少不确定性

提高效率

提高积极性

体会成就和人生价值

(紫色的南瓜不孝,积极冲刺自己就拿人生生命安全刺激父母而去完成变成菊花的计划,但作用很小)

6、决策的定义及类型。(40)

科学决策理论认为,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

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类型:1按决策的重要性: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

2按决策是否重复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3按决策的性质确定型风险型不确定型决策

7、管理决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8、理性决策的过程。

(觉明定溪则湿

睡觉睡到明天早上发现自己定在小溪中,啊呀都湿哒哒了啦) 9、头脑风暴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法。

四、组织

1、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50)

岗位设计:工作的专门化1

部门设计:工作的归类2

管理幅度设计:确定组织层次3

组织结构图4

2、岗位设计的方法:职责专门化,职责扩大化、职责丰富化。

职责专门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熟练程度,可以取得更高的效

率和更好的业绩。但每天重复从事狭窄的专业化活动,容易让人感

到厌烦和沮丧。

职责扩大化:使该岗位的工作技能多样性和任务的特性得到提高,

但它并不一定能够给员工提供多少挑战性和工作意义。

职责丰富化:丰富化后的岗位应当允许任职者以更大的自主权、独

立性和责任感去从事一项完整的活动。

3、常见的部门化方法: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地区部门化、顾客

部门化。

职能部门化:即按工作的相同或类似性进行归类。产品部门化:根据不同的产品种类来划分部门的需要。地区部门化:即按地理区域设立部门。顾客部门化:根据顾客的需要和顾客群设立相应的部门

4、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成

反比

5、何为扁平结构?何为锥形结构?其优缺点是什么?

扁平结构: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组织层次较少的组织。

优点:

可以节约管理费用;

要求上级授权;

组织层次少,信息传递的渠道短,有利于沟通

缺点:

上级主管负担较重;

有失控的危险;

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好的素质。

锥形结构:管理幅度较小,组织层次较多的组织。

优点:

可以进行严密的监督和控制;

指挥统一,决策迅速。

缺点:

上级往往过多地参与下级的工作;

管理费用多;

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慢,容易失真。

6、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的图形、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直线—职能制

特点: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只有直线人员才具有对下级指

挥和命令的权力,而参谋角色是建议、思考和协助。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指挥,又发挥各种专家业务管理的作用。

缺陷: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不利于培养全面的管理人才;由于分工过细,规章多,因而反应较

慢。

事业部制

特点: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润中心);总公司只保留预算、重要人事、方针战略等重大权力。

优点:统一管理;多种经营;专业化分工;有助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

缺陷:人员要求高;机构设置重叠,管理费用增加;各事业部重视眼前利益,本位主义严重,调度和反应不够灵活。

矩阵制

矩阵制是为了适应在一个组织内同时有几个项目需要完成,每一个项目又需要具有不同专长的人在一起工作才能完成这一特殊需求而形成的。

优点:有利于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便于集中各种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可避免各部门的重复劳动,加强组织的整体性;增加了组织的机动

性和灵活性。

缺点:由于各成员隶属于不同的部门,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缺乏应有的约束和激

励措施;由于项目负责人和原部门负责人对于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有指挥

权,容易造成矛盾。

7、区分三种权力类型:直线权力、参谋权力和职能权力。(13)

直线权力是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的权力,表现为命令权力关系;

职能权力是根据高层管理者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人员的直接指挥权。

参谋权力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向他人咨询或建议的权力;

8、授权的定义、优越性及授权的原则。

授权:指上级给予下级以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优越性:

①有利于领导者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集中力量处理重要决策问题;

②有利于激励下级,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

③有利于培养、锻炼下级;

④可以充分发挥下属的专长。

原则:

①职、权、责、利相当。所授权力应是完成任务之所需,责任与权力对等,利益与责任相应。

②保持命令的统一性,不交叉授权和越级授权;

③正确选择被授权者。因事择人、视能授权

④加强监督控制,但要注意不要事事干预、或要求保证下属不犯错误。

⑤明确所授事项、目标要求、权责范围,使下属得以清楚地开展工作;

9、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组织规模大小决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

下级管理者的素质控制水平的高低环境的动荡程度

(猪是绝对不会重到很严重的程度的,因为用下面的脚并且还吃素。恐怕他瘦的动都不能动了、哎,都是饲养猪的人分配不均呀)

10、领导

1、领导影响力的来源。领导影响力的来源为职权和威信(品格,才能,

知识,感情影响)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领导者

群体--追随者

自发形成

威信--个人素质

指导、协调、激励

带领--在群众前面

管理者

组织--下属

依法任命

职权--管理岗位

计划、组织、控制

鞭策--在群众后面

3、三类领导理论各自的研究侧重点及基本观点。

4、领导行为理论:勒温理论、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理论。(25)

勒温理论:领导的工作作风:专制作风,民主作风,放任自流作风。

四分图理论:领导行为分为以人为重和以工作为重。

管理方格理论:贫乏的管理:不称职的管理;任务式的管理:员工没有进

取精神;

5、领导权变理论:费特勒模型、应变领导模式理论。

费特勒模型即“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费特勒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他把领导方式分为以人为主和以工作为主两类。影响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相互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费特勒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群体工作情景,采取适当的领导方式可以把群体绩效提高到最大限度。

应变领导模式理论是由何塞和布兰查提出的,要把注意力放在对下属的研究上,认为成功的领导者要根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选择合适的领导方式。所谓成熟度,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它取决于两个方面:任务成熟度(无需别人的指点就能完成工作,就高)和心理成熟度(如果一个人自觉去做,而无需外部的激励,就高)。

6、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20)

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

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干劲是大还是小,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

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力量。

7、激励的含义及其特点。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

行动的过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在驱动性和自觉自愿性。

8、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

化理论分别由谁提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

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

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应用:马斯洛把需求分为五类,从企业经营消费者满意战略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层次。将营销方法建立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不同的需求产生不同的营销手段。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有两个: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

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弗洛姆:期望理论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

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

亚当斯:公平理论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投入产出的比较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应用:管理者客观地评价工作业绩和确定合理的工作报酬,以及敏锐

地估计员工的行为。

斯金纳:强化理论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

几种行为改造策略:

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

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以强化。

不强化: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

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

9、常用的激励方法。

工作激励: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成果奖励: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奖惩,以保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

培养教育: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能力。

五、控制(25)

1、控制的含义。控制是组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

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控制的基本过程

3、控制的基本原则。

①重点原则

②及时性原则

③灵活性原则

④经济性原则

4、控制的类型。(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控制

保证某项活动有明确的绩效目标,保证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投放。

事中控制

及时处理例外情况、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偏差。

事后控制

把好最后一关,并根据对实际工作绩效的评价,为未来的事前和事中控制打下基础。

注:加粗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一般涉及简答、计算、案例分析及论述题。

管理学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定义: 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强调管理作用 西蒙: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作用 穆尼:管理就是领导。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 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强调管理工作内容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 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 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 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为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

(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 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 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 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 战争:通过掠夺; 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 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 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 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4.管理的实质 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人类活动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目的性:致力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管理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 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 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 1、成就动机:就是想要很好地完成工作,在工作中创造出优异业绩的那种动机,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去完成目标的一种动机。 2、课堂教学程式:指教师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而采取的一定的教学组织与操作形式。 3、心理效应:指由于某种刺激或作用的影响使得人产生相应于这种刺激或作用的心理效果或反应。 4、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7、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8、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9、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不需要任何学习和训练就可以实现的反射。 10、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 11、观察法:有计划的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以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 12、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提问的形式搜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问题的联系或关系的方法。 13、测验法:测验法是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考察、测定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点以及心理差异的方法。 1、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挫折:一个人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者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 4、意志: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2、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 3、意识状态:是指能够被主体清晰觉知到的心理活动,是自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状态。1.动机: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2.需要: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3.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特征。4.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四、简答题 1、个体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个体心理由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部分构成(3分)。 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心理状态主要包括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注意状态和应激状态;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3分) 2、心理行为的关系怎样? 答:心理与行为是不同的,这表现在:首先,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其次,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3分) 心理与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第一,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第二,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3分) 3、人的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人的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分)。人的心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2)心理现象的观念性;(3)心理活动的主观性;(4)心理反映的能动性;(5)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每个特征1分)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心理学研究应遵循下面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6分)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有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每点2分,共6分) 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 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一选择和确定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做出结论(每点1分,共6分) 7、简述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5、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6、简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一个统一的总体。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①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②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①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②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7、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开始的。 8、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 9、简述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①环境因素,就是周围所接触到的事物的变化;②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等;③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10、人的心理实质: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心理学研究任务和意义 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心理学规律。 2、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做斗争;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2)实践意义: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地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和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又是可以测量的。 ②发展性原则,应该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邢以群管理学第四版总复习资料(每章重难点)

第一章管理和管理学 [1] 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内容、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管理的本质认识管理是什 么—— 管理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综合利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的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内容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有效性的衡量:可用管理的有效性来衡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有效性包括效率和效益。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讲求效率要求我们用比较经济的方法来达到预定的目标。而效益是指目标的达成度,只有我们通过管理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工作才是有效的。有效的管理既讲求效益,又讲求效率。 本质: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2] 管理产生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需要管理,是因为管理有助于人的追丘壑组织目标的确立和实现。管理从本质上而言使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3] 管理的职能 (1)计划工作。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工作开始的,计划工作是管理的首要 职能。 (2)组织工作。组织工作是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而进行分工协 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它是计划工作的自然延伸。 (3)领导工作。领导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直到和激励各 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 (4)控制工作。控制是指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 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4] 管理学 导言的P9管理学以所有的组织所共有的管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是组织管理的一般问题。即它是一门研究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的科学,它所提出的管理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是各类管理学科的概括和总结,它是整个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石。 第二章管理者 [1] 管理者的定义,其与操作者的区别—— 定义: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区别:操作者是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管理者是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有直接下属。 [2] 管理者的角色 在人际关系方面充当着:形象代言人,领导者,联络员 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发言人,信息监督者,信息传递者。 决策活动方面:企业家资源分配者矛盾排除者谈判者 [3] 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其他管理者 [4] 管理者的职责(各管理层的职责,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和沟通组织与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 选择题20分,5个实验,1个论述题,4个简答题。前七章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 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4图像记忆的容量?9到20个 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 5.侧向扩散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8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10 鸡尾酒会效应 11 自由回忆实验 12 人工代理 13 问题空间 14 模式识别 15 追随程序 16 范畴大小效应 17 Burner的人工概念的实验 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 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 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知觉产生的理论 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 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P1 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作业成绩)。 2.复述P84 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 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P75 部分报告法:Sperling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时间50毫秒),发出一个声音,提示3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到20个;保持时间300到500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8到9个项目,时间为4秒。 5.侧向扩散P89 侧向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 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P10 问题行为图 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Newell和Simon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 7.Chomsky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 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传播学重点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判学派。 2、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实验法以及个案研究法。 3、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4、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2、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与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 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们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种基本要素。 2、“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1、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主我(I)和客我(me)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认识自我、协调关系、控制环境和沟通情感。 3、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以及取得什么效果。 2、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即基本模式、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模式、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模式、受众中心模式和大众媒介的体系、制作、选择与流动模式。其中基本模式又包括线性传播过程模式、控制论传播过程模式和系统传播过程模式。 传播模式与其所属的模式类别连起来:施拉姆模式:控制传播论过程,拉斯韦尔5W模式: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卡茨的使用与满足模式: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赖利夫妇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 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库尔特·卢因。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总结的人类四种传播制度是:集权主义传播制度、自由主义传播制度、社会责任论传播制度和社会主义传播制度。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整理

传播学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答案:现代化的传播机构或组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向广大的受众开展信息传播的活动。 2、反馈。答案:反馈是信息的接受者在接受信息以后对传者所做出的反应。 3、传播单位。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前面介绍的各种模式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而是统称为“解码者”,或者称为“传播单位”。他们把参与传播行为的各方描述成对等的,行使着相同的功能,那就是编码和译码。 4、环境监视功能。答案:施拉姆把它称为“雷达功能”。就是向人们提供种种即将到来的灾害、威胁等警告,从而提高人们的警惕,促使人们加以防御。 5、《权力的媒介》。答案: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上世纪80年代写的《权力的媒介》一书被认为是对《报刊的四种理论》“第一次构成了严重的挑战”。他主要想表达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而是某种权势的“吹鼓手”,包括宗教的、世俗的;党派的、经济的,总之,是“某种权势的媒介”。并且认为,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存在四种关系:一是官方关系,是由规定、法令和条例决定的;二是商业形式的关系,主要是广告商及商业伙伴;三是利益关系形式,比如金融企业,或政党,或宗教团体等;四是非正式形式,这主要是只亲朋好友。 6、EPS。答案: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都经历了从上流社会走向大众,再由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大众走向兴趣一致的小群体怎么一个过程。有学者将这一规律称作EPS,其中E(elite)指上流社会、精英阶层,P(popular)指大众化、流行化,S(specialized)指专门化。

7、第四媒体。答案:互联网因其诞生在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介之后,又被形象地称为“第四媒体”。 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 8、地球村。答案:由于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原来比较分散、联系不够紧密的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从而使空间距离相对缩短,就像一个城市或乡村社区内部的联系那样紧密。 9、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意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同时,这种封闭的、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比较弱。 10.容器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 11、选择性因素是帮助受众成员避开与自己固有观念不和谐的信息的骚扰,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认识一贯性的机制。 12、传播效果。答案:一般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称。 13、意见领袖。答案:就是活跃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人物。 14、组织传播: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即由各种形状依赖关系结成的网络,为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

管理学考试重点(邢以群)

管理学重点[老师归纳] 《管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是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三、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四、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1.人际角色,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包括监督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大类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执行一项特定任务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或者说是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或者说是分析判断一种状况并能识别其因果关系的能力。 六、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一个人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水平和能力三大方面。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求在品德方面: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其次在知识方面要求有: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会方面的知

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再次在实际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 概念技能。 七、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对管理中人的研究;2.对管理资源的研究;3.管理的行为和职能;4.管理的组织和制度;5.管理中的若干关系;6.管理的文化和价值;7.对管理的评价 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一、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二、任务环境因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任务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这些因素对组织具有直接和具体的影响。 三、组织文化: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等。 四、环境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指组织环境的变化性和复杂性,不确定程度由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来决定。 五、组织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政治法律环境,包括政治制度、体制,政府的稳定性,特殊经营政策,反托拉期法,环境立法,外贸立法,对外国企业态度,就业立法,劳动法等。 经济环境,包括GNP的变化、利率、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工资/物价控制、可任意支配收入、行业结构、市场需求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生活方式、就业预期、保护消费者运动、 结婚率、人口年龄分布、人口迁移、文化及亚文化等等。 技术环境,包括新产品、行业R—D支出、科技研究重点、国家开发研究开发、支出、新技术的商品化、专利产品等等。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2)

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一、判断题 1.人的行为也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自身的态度体验。√ 3.意志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4.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始于思维。× 5.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在个人自我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的。× 6.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7.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趋向和动力系统。√ 8.人的言语活动是人的一种重要而特有的行为反应形式。√ 9.人内在生理性的反应不属于人的行为。× 10.人的心理、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11.心理是脑的机能,只要有人脑就有人的心理。× 12.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发生于单细胞动物。× 1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干、间脑、小脑、大脑组成。× 1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是主观的。√ 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个作用是: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 2、心理学研究目的不在于控制行为。(×) 3、研究学生或教师心理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预测行为上。(√) 4、心理学无法通过做实验进行研究。(×) 5、“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是对心理学发展的高度概括。(√) 6、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7、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只适合研究人的行为而非心理过程。(√) 8、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一门分支学科。(√) 9、心理学研究方法非常单一,主要靠观察。(×) 10、科学心理学在人类远古时代已经出现,只是水平不高。(×) 1、人类个体的学习是对生理需要的直接反应。× 2、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在动机。√ 3、学习目的要最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制订具体目标来实现。√ 4、只有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标才能起作用。√ 5、归因理论认为,不管失败还是成功,能力的归因都能引起更强的情绪体验。× 6、学生对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习得的。√ 7、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内部动机。× 8、奖励一定能够提高人的做事的动机。× 9、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出现认知失调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紧张,极力想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平衡。所以,认知失调必然导致态度的改变。× 10、适当中止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 11、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各种学习竞赛来促进学习。× 12、奖励会引起愉快的情绪,惩罚则引起消极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使用表扬和奖励,不可使用惩罚。× 13、反馈可以促进学习,所以只要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有反馈就可以,及不及时不要紧。× 14、研究表明,低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将提高以后的作业成绩;高成就动机者把失败归于外因则会阻碍其积极性的发挥。√ 15、根据归因理论,将失败归于可控因素时,则会继续努力;将失败归于不可控因素时,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1.感知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梦是有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3.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能回忆的事物不一定能再认。× 5.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瞧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就是作为意义与符号、精神内容与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就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就是一种行为,也就是一种过程,也就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就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与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的存在就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与谐与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与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学习传播学,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附标准答案)

《管理学》(邢以群)期末试题 (附答案)

作者:日期:

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根据管理学产生的原因,管理理论认为,可以用管理的__来衡量管理工作 的好坏。 ( C ) A 、效率 B 、效益 C 、有效性 D 、实用性 2、( D )是管理者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显著特征。 A 、履行管理四大职能 B 、从事管理工作 C 、开展实际工作 D 、拥有直接下属 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C ) A 、管理意愿和责任感 知识 管理能力 B 、精神素质 技术 实际能力 C 、品德 知识 实际能力 D 、品德 技术 管理能力 4、“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是( D ) A 、韦伯 B 、泰勒 C 、霍桑 D 、法约尔 5、官僚组织理论和过程理论分别属于哪个管理流派( C ) A 、行为管理思想 科学管理思想 B 、定量管理思想 管理新理论 C 、科学管理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 D 、权变管理思想 行为管理思想 6、( A )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 素的总 和。 7、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的特点( 8、计划类型中,按广度划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 C 9、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环节是( D ) B 、制定决策目标 C 、分析评估各行动方案 10、头脑风暴法和渐进式决策方法分别属于哪种决策方法( D ) A 、程序化决策方法 适应性决策方法 B 、适应性决策方法 程序化决策方法 A 、管理环境 B 、管理因素 C 、组织文化 D 、 组织环境 A 、客观性 B 、民族性 C 、发展性 D 、个异性 A 、长期计划 战略计划 B 、项目计划 行动计划 C 、战略计划 行动计划 D 、长期计划 项目计划 A 、监督与反馈 D 、认识和分析问题

传播学教程备考整理知识点

+编码与译码(Encoding & Decoding):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 +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创始人:20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H. 米德 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象征行为的研究对揭示人的本质、理解现实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 ?(一)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1、群体暗示(group suggestion) ?暗示是一种传播方式,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催 眠,集合行为的参与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 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 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2、群体感染(group contagion)?群体感染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 ? ? ?(二)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群体模仿

?模仿可分为两类:无意识模仿、有意识模仿。 ?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 2.“匿名性”(Anonymity)?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 自我控制能力。 ? ? ?(三)集合行为的“信息流”: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 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 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 ?(四)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 1.环境监视(surveillance)——向受众提供新闻。? 2.社会协调(correlation)——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 ? 3.社会遗产传承(transimitters of culture) ?(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

邢以群管理学复习笔记

一、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定义: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与其她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领导工作: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与方向的把握;控制工作:检查与监督。——着力于纠偏 管理就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一个系统过程; 二、管理者的职责 组织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一个系统集合。 组织功能: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操作者: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的人。任务就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就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她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其主要职责就是指挥下属工作。管理者就是在组织中指挥她人开展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根据地位的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既不就是万能的,也不就是无能为力的。在一定的内外部环境下,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个组织中,只所以需要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就是因为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与资源的不足。 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品质、能力、知识结构。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讲信誉,言行一致。公私分明、公正待人。具有奉献精神,能融入群体。虚心好学不满足于现状。能够清楚地进行计划;能够进行合理地分工与授权;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较好的工作业绩。能够不断创新完善。懂政治、法律,精经济、管理,了解人文、社科与所在行业科技 三、管理思想的演变 管理思想就是人们对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认识总与,就是由一系列观念或观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 经验管理思想认为,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的素质。 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形成了经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等流派 要搞好管理,就要深刻领会各种管理思想的精华,借鉴她人的思想,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出独特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21世纪,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根据新的规则来面对;新的规则的形成有赖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就是学习。学习与创新就是应对21世纪环境变化的关键。在21世纪,经营客户化、组织学习化、管理信息化就是必然的趋势。 四、管理与环境 管理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与条件因

医学心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考试复习要点 考点: 一、医学心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1、医学模式的转变 2、预防疾病战略转变 3、临床医疗工作的需要 4、改善医患关系 二、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的疾病和健康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研究任务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医学,已达到防病治病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3、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测验、评定评估等 心理测验法与评定量表法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例题】关于医学心理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正确的是 A只在实验室中完成B只以人为实验对象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D只在有目的的、控制某些条件进行E只使用现代仪器答案是D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学派 1、精神分析基本理论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因其不能进入意识领域,所以都得不到满足。他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的根源。治疗原则是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催眠、移情等方法挖掘出其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予以解释并在意识领域消除。 2、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等认为心身是统一的,心理因素对健康及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生理中介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个调节系统而对人体健康发生影响,如抑郁、愤怒、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良认知或不健全人格将首先通过影响三大调节系统的活动而影响各内脏功能,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的躯体症状,或引起心身疾病。 3、行为学派理论巴甫洛夫、华生等认为,人一切行为、习惯、生活方式都是对外界刺激S的反应R,即通过学习得来的,又称学习理论,学习有三种类型:经典条件发射、操作和条件反射、社会观察学习。 行为学派理论认为,各种心理疾患和心身疾病的产生都是通过错误的学习而学习的条件反射。治疗的原则是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或消退。 4、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等认为,行为学派只研究行为,并把行为看作是对刺激的反应,只强调环境影响,而不重视对人的本性的研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向上的,是要自我实现的。自我实现即是发挥个人各种潜能,如创造性、友爱、自尊、理想及对真善美公正价值的追求动力。自我实现即指人的这些潜能的充分实现。他们认为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病症的产生都是自我实现受到环境的阻碍而不能实现的结果。治疗原则是降低期望值,增强应对环境的能力。 【例题】下列有关心理、行为障碍论述的观点中,符合精神分析理论的是 A错误的信念B错误的学习C潜意识中的冲突D三大生理中介紊乱E自我实现受阻答案是C 【例题】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源于 A本能B潜意识C学习D人格E情趣答案是C 【例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A心身是统一的B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C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因素都影响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D以上都

传播学复习重点整理

2011级《传播学》复习重点: 一、学科历史: 1.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其创立者: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7):宣传研究,《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5W要素;对传播学的研究,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他开创了内容分析法,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传播信息的方法论。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1890-1947):“守门理论”的创立者;给了传播学一个极重要的启示: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 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提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了“魔弹论”,为深入探讨传播的效果和机制开辟了道路。此外,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使传播学走出书斋而投射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之中。 传播学家施拉姆(1907-1987):把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修正,使之完善化、系统化、结构化,最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以上几位学者的详细内容在书第一章第三节,P17~P23) 李普曼:《舆论学》。“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给人们提供了其生存处境的映像,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生活在真实环境中,而是生活在一个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环境”中。P116~P117,P274 二、传播的类型及历史: 学派: a.批判学派: 文化研究学派:霍尔P174~P175 传播政治经济学学派:达拉斯·斯麦兹(受众即商品理论:加拿大传播政治经济学家达拉斯·斯麦兹提出了受众商品理论。他对广告驱动性大众传播商品形式进行了研究,大众媒介生产的新闻、信息、娱乐节目不是其最重要的产品,媒介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将这些受众集合打包出售给广告商。他揭示了商业性媒体的真正产品受众群体;他从权力的最前沿体会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受众商品理论”;达拉斯·斯麦兹将受众劳动或受众劳动力作为大众媒体的主要商品。理论前提:斯麦兹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时间都是劳动时间;对于达拉斯·斯麦兹观点的批评:其一是他避开了媒体内容,将受众劳动作为惟一的媒体产品;其二是达拉斯·斯麦兹出的受众劳动概念所指的劳动是否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也值得推敲。P208)、莫斯可、戈尔丁、默多克 b.多伦多学派:英尼斯、麦克卢汉 c.经验学派:注重定量研究、强调从经验材料中总结模式和理论、微观研究成果丰富 类型:自我、人际、组织、群体、大众{变化是受众、工具(机械化)、内容的公开性到私密性)} 历史: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