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_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_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_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_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

周建东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 根据国内外众多已建成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和拓展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意义,从生态规划设计的角度,分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从规划分区、地形改造、水系规划、道路系统、种植设计、建筑设施等方面论述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形成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36-11818-04

Research on the Ecological P la nning and Desig n T heory F ram ew ork o f C ity W etland Pa rk ZHOU Jian do ng (Horticulture &Plants Protection College of Yan gzh ou Universi ty,Yangzhou,Jiangsu 225009)

Abstract From the concep t and relations of wetland s andwetland parks,and according to many constructed wetland park experiences at home an d abroad its develop ment theory was discu ssed .Wetland Park as a effective means for wetland s develop ment and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 ent of urb an green sys tem,from the design point of vie w the Wetland Park design objectives,pri nciples,planni ng district,topograp hic alteration,water p lan ning,road s ystem,planting design,con struction facili ties wetland were an alyzed and plannin g con ten t and m eth od ology and wetland park d esign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re proposed.

Key w ords C ity;Wetland Park;Ecology;Plannin g and Design

作者简介 周建东(1971-),男,江苏宿迁人,在读博士,讲师,从事风

景园林规划讲设计与景观生态教育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7 09 27

湿地(Wetla nds)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主要地表景观和生境之一,和海洋、森林一道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城市湿地公园指 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2]。城市湿地公园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3]

。笔者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与方法,形成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借鉴。1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1.1 规划目标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目的:其一是通过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改善湿地生物的生长条件,为其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空间,从而保护和恢复已遭受破坏的湿地生态结构;其二是在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为参观者提供游憩和近距离观察湿地野生生物的场所,体现湿地文化。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的总目标在于减少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湿地及其周围环境的自然生产力。通过恢复湿地原有的自然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使周围用地的土壤状况得到改善,为植被的恢复创造条件,使城市湿地更加富有生命力。实现城市湿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市民接近自然的需求,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1.2 生态规划设计的原则 如何开发并保护城市湿地的生态景观,充分发挥湿地潜能,体现湿地景观特色是整个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根据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目

标,在整个规划设计中以生态规划设计的思想为根本,以保护性设计、恢复性设计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的自然资源,以曲折有致、动态连接的水系及生态廊道构成完整的生态景观体系,以最少化的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湿地的自然潜能,展示湿地自然的景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下述原则: 突出生态主题,保护湿地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和景观的自然性; 充分利用湿地的场地条件,因地制宜,模拟湿地自然生境特征,恢复和完善湿地的生态系统,创造良好的湿地生物栖息、繁衍、生活的环境; 结合湿地的区域历史背景,挖掘文化内涵,体现湿地的文化特质性,实现科普、教育等社会功能; 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体现湿地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湿地开发项目的设置以人为本,以不破坏湿地的自然良性演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适当考虑观光、游憩功能。

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内容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来说,采用生态规划设计[4]的方法,其涉及的内容不单纯是对湿地景观的营造和游憩空间的设置,还要包括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影响该生境的所有影响因子的设计与处理。

2.1 功能区的设置 由于各湿地公园的基地状况、湿地形成过程和生境构成都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规划定位上也各有侧重。有的以生态展示为主,如成都的府南河活水公园;有的为仿生湿地公园,如英国伦敦湿地中心;还有的则以野生自然湿地保护为主,如美国永乐湿地国家公园;不同的湿地公园,由于其定位和规划侧重的不同,功能区的设置也各有差异。但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其存在的区位、外部环境特征、城市公园建设目的等方面具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为满足对原有湿地的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要求,需要设置湿地核心生态保护区;为满足市民观光、游憩功能,需设置游憩观光区;另外还有满足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要求的科研试验区和科普展示区、提供管理需要的接待管理区等。这些基本的功能要求,决定了城市湿地公园在空间划分上的共性模式(图1)。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 hui Agri .Sci.2007,35(36):11818-11821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李菲菲

由于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区位环境特点差异,在各功能区的名称、项目设置、具体设计上形成千差万别。以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例,该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定位为城市湿地、水乡村落、文化圣地。规划将整个公园分为三大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其中,东部区块的长远目标是逐步恢复并积极培育优化湿地生态环境,营造原始湿地沼泽地,该区块实行完全封闭,游人不得进入;西部区块则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建成湿地生态环境营造区,中部区块自然景观明显,人文遗迹较多,

是游人游览休闲的主要活动空间。

图1 城市湿地公园空间模式示意

2.2 地形改造与竖向设计 开展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计,首先应该对拟建的湿地公园基地范围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湿地生物以及周边环境等进行系统详实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湿地的特点通过模仿自然湿地的地貌特征完成地形改造和竖向设计。

在人工营造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形态设计上,应按原湿地系统的自然形态和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其中陆地区域主要设计以丘陵、缓坡平原等为主体的地貌特征,地形坡度以平缓舒展为宜,一般不大于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分布于水陆过渡空间,湿地公园的水陆过渡空间的地形设计主要根据原有湿地水岸进行改造,保护并增加岸线的自然弯曲,设计堤、岛、滩涂、沙洲等地貌,拉长水岸线的长度,增加水陆过渡的浅滩面积,进而增加湿地植物生长空间。当然,地形的规划设计水域和陆域是相互交融、互为存在的,设计时应结合地形走势,在丘陵地貌中间穿插设计池塘、河道、溪流、岛屿、长堤、浅滩、沙洲、深潭等共同构成湿地公园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

在竖向设计上,空间多样性对湿地的生态多样性至关重要,应根据湿地生物生长、繁衍的需要设计一定量的异质空间,通过高程的控制、坡度控制、水位控制做到湿地空间各部分各具特色,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做到设计形式即与内部结构相和谐,也与环境功能相和谐,实现生态与美学统一的整体和谐。2.3 水系的规划设计

2.3.1 水系规划。湿地公园水系规划首先应该师法自然,营造诸如湖泊、河流、曲溪、深潭、瀑布、跌水等自然水形,通过这些水体的有机组合,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湿地水景景观,又为湿地植被、鱼类、鸟类等各种湿地生物的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并可净化水源、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等;其次,各个水体之间应该构成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的系

统关系。由于不同的湿地生物对水环境的要求各有差异,规

划设计时,应根据湿地生物的生长习性为其营造适宜的生存空间,不同的池塘水位通过堤、坝、涵闸、泵站等设施分开控制,池塘之间通过河道、溪流等线形水体相互贯通,尽可能构成循环流动的活的水系,这样对水质保持积极作用(图2)。

图2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模式

2.3.2 水体护岸的设计。在水岸空间设计上,应设计自然弯曲形态的自然式水体为主,力求做到湿地区域收放有致,并充分利用浅水区域和滩涂等湿地生物分布的主要区域,发

挥湿地空间的生态、景观优势。在驳岸处理上,应首选生态驳岸的处理方式,减少采用传统的块石或混凝土砌筑等硬性人工驳岸,因为后者会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基因及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作用。生态驳岸有多种类型,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岸边环境,采取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总体上以生态植栽驳岸为主,通过舒缓的水岸地形与水域自然过渡,营造临水植物生长空间。对于某些游人活动相对集中的节点,水岸空间需要设置一定的景观建筑、平台、栈道等满足游人休息观赏的需要,这些景观建筑设施可采用底层架空结构以减少对湿地水岸空间的影响;对于局部水岸高差较大区域,若需要使用人工处理手段满足结构要求,水岸空间可以结合景观设计设置瀑布、跌水等水景,满足景观需要的同时解决水岸的高差矛盾。驳岸应选择渗水、透水性较强的材料和结构,以提高驳岸的景观性和生态性。2.3.3 水位控制。水体水位的控制是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设计的关键,也是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技术难点。因城市湿地公园选址本身就处池塘众多的低洼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湿地公园的水体一般是在原有湿地池塘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原有池塘经过长期积淀,具有各种透水性基质,湿地公园水体的池底适宜利用原有自然池塘泥质池底,使水体保持与外部空间的物流与能流的联系,利于湿地水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但因不同的湿地生物生活所需的水环境、水深各有不同,在控制不同池塘的水位和保持水系的循环流动方面需要借助人工方法来予以解决。这些方法包括为池塘设置补水、溢水、泄水等管道系统和建设水泵房、涵闸等,利用水泵将低位池塘的水抽至高位池塘,再通过曲折的河道、溪流、瀑布、跌水等水体景观形式使高位池塘的水流回低位池塘,形成池塘之间的自我循环,并整体保持各池塘湿地间有常年不竭的水道以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塘床系统。

2.4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贯穿全园,是联系城市湿地公园各个节点的主要纽带和空间脉络。湿地公园的道路系统应在满足交通性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湿地自然环境的影响,路面材料选择地方乡土材料为主,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以曲折平

11819

35卷36期 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

滑的曲线为主,竖向上结合地势的变化处理道路的坡度,随地形起伏敷设。对于规模比较大的湿地公园,道路一般分三到四级道路系统,主要包括主干道、次要干道、支道、简易步道等。主干道主要连接入口与各主要景区,构成游览环路,由于游览机动车辆被要求停放在入口区的停车场内统一停放,道路主要满足步行与不会造成污染的游览交通工具(如人力车、电瓶旅游车等)使用,次要干道是各景区通往各景点的道路。主要干道和次要干道面层考虑到游览车辆的使用,一般采用透水性良好的整体路面,如沥青、煤渣等;支道和简易步道专供游客步行,通常宽度在1~2m,路面常选择块料或碎料铺设,在游人较少区域可选择汀步、步石等形式,经济美观。例如,新加坡双溪布洛湿地公园的停车场就设置在园区外围,公园由1个游人中心和3条人行道组成,这3条人行道都有几千米长,为了保存自然风味,人行道均是由本地材料(木材、碎石、细沙)铺成,其中红树林区有一段木制栈道布置于沼泽之上使游人在不介入湿地的情况下体会穿越红树林的感觉。香港湿地公园除了使用一系列木板通道外,还包括浮桥和一条小径,前往公园外围地区和3个观鸟站,每条木板通道延伸至100m,使游人可以感受潮水影响,并被红树林包围的河道中穿行,近距离观察湿地中的动物和植物,浮桥的高度可以随水位的高低变化而起伏。杭州西溪湿地公园除了游人游览步道外,还设置观景平台、游览小道和码头。游览小道作为亲水性休闲道,游船码头是联系湿地公园的水上交通。

2.5 景观建筑设施 为满足游人观光、游览、休息、参观等需要,湿地公园需要适量设置亭、榭、舫、茶室、桥梁、平台、栈道等景观建筑以及各种服务性建筑、文化休闲性建筑、管理用房等。其中,景观性建筑主要分散分布于游憩观光区,建筑选址或临水而建或依山而居,各建筑之间要求保持良好的对景关系。景观建筑的造型、风格应该保持与湿地环境相协调,为保持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风格,景观建筑的材料应优先选择木材、竹材、茅草、石材等自然原材料,或者利用混凝土仿真做法,模仿天然树干、石头等自然原材料造型。建筑色彩保持自然原材料的本色,以朴素、淡雅的颜色为主,减少人工建筑对自然生态环境在视觉上的冲击,体现湿地原生态的景观特征。对于深入到湿地内部的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 观察台 、栈道、平台等景观设施,为减少游人活动对湿地生物的干扰,可采用底层架空结构,分散布置,并尽量减少建筑的面积。其他服务性、休闲性建筑主要分布于游客相对集中的科普展示区与接待管理区,通常建筑面积大而集中,或结合大门设置或独立设计成展览馆、会议中心等形式。这类建筑一般造型活泼、形式多样,设计若能和湿地环境和湿地文化相结合则为最佳选择。

2.6 种植设计 植物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很多湿地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了破坏。通过种植设计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种植设计往往是湿地公园建设成败的决定性环节。城市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

特别是生态保护区域对原有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和对已遭受

破坏的植物生态结构进行恢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措施。针对湿地植物生态恢复设计,1994~2014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美国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组织在俄亥俄州进行了一项全生态、长期的湿地自我实验设计,研究被创建的和被恢复的湿地在其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对引入物种多样性的长期影响。研究表明,经过较长时间(6年)演变,栽植了大量大型植物的湿地比没有植物覆盖的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上具有明显优势,湿地引进大型植物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5]。基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保护和恢复设计,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原有湿地植物是经过长期自然竞争筛选下来的优势种群,这些优势种群的植物品种应该是首选的设计品种,同时要做到乔、灌、草搭配,营造复合地植物群落;第二,湿地植物系统是一个复合的、具有典型生物多样性特征的生态系统,设计除了保护优势种群外,还应适当地引入其他多种湿地植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群落结构,在引入其他湿地品种过程中应注意认真筛选,避免外来植物破坏原来的植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三,考虑湿地植物对水体的净化功能的要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应选择抗污染能力、净化能力强的品种,如:芦苇、香蒲、慈姑等;另外,对于有些湿地,原有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已经遭受破坏,在湿地公园设计时应该通过人工手段模仿自然湿地植物的理想生境特征改造湿地地形,为湿地植物恢复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湿地的自然生境一般包括陆地区域、浅水区域、中水和深水区域等多种区域,城市湿地公园种植设计常用的水生植物也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各种水生植物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不同,对水位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多数水生高等植物分布在100~150c m 深的水中,挺水及浮水植物以30~100c m 水深为适,而沼生、湿生植物种类只需20~30c m 的浅水即可。在植物的种植设计时应按不同植物对水深、土壤等生态习性特征进行栽植环境的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图3)。水生植物栽植应结合垂柳、池杉、水松、枫杨等临水乔木营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林冠线,在平面上,水生植物主要沿岸线分布,栽植区域一般选择相对隐蔽、游客较少的区域,栽植面积一般不超过水面的1/3~1/2。为保留出平

图3 湿地植物栽植空间结构

静开敞的水面映射建筑、植物的倒影,一般主要景观建筑周围不宜大面积栽植水生植物。另外,利用水生植物造景,选

11820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

择的植物品种除应具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要求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栽植方法除了直接就地栽植外,还可以在水中安置高度不等的种植池,既能提供适宜植物生长的水深又可控制植物的蔓延,在无需经常性人为管理的条件下也能保持自身的景观稳定。常用的水生植物品种选择,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荷花、美人蕉、茭白、香蒲、水生鸢尾、水葱、灯心草、菖蒲、慈姑等,浮叶及漂浮植物主要有凤眼莲、满江红、水花生、菱、浮萍、荇菜、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主要有菹草、金鱼藻、伊乐藻、轮叶黑藻等。

2.7 野生动物的引进 野生动物资源的引进是湿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必要环节。野生动物引进,可以用自然演替方式为昆虫、蛙类等低等动物创造适宜的生存、繁衍生境使它们自行进入湿地环境中,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引入鸟类和鱼类等动物,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全和生物链的稳定。动物的基本生存和繁衍需要是要有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以及一个可供栖身的庇护所。不同动物的生存繁衍又需要不同的生境,湿地生态系统的规划应根据鸟类、鱼类迁徙、繁衍、觅食活动等的要求来创造生态环境,如小树林、芦苇床、沼泽植被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池塘适宜于鱼类、禽类、昆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的栖息。一般来讲,适宜的湿地植物环境会使许多野生生物如甲虫、软体动物、水螨、蜻蜓、蟾蜍、青蛙等很快加入,随着湿地植被、软体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等低层生物链的完善,会给鸟类创造更好的栖息环境,为飞禽类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甚至为引进爬行动物提供可能。这样,植物、鸟类、鱼类和其他生物就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链,保持整个动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3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湿地开发和保护的一种手段,其规划设计始终应以对湿地的保护作为根本核心,其中具体的保护措施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对于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项目设置,宜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背景、区位环境特征有机地选择,突出地方特点;湿地植物的配置是恢复和完善湿地生态结构的主要手段,规划前要充分调查、分析原生湿地的生态结构特征,以恢复原湿地生态结构为目标,做到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 六大保护原则[6],这样才能保证城市湿地公园真正起到对湿地有效开发和保护的作用。

城市湿地的保护和湿地公园的建设由于涉及到环保、水利、交通、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在管理过程中易形成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需要政府支持、协调,最好能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共管是湿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有序的共管机制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7-10]。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 湿地公约 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林

业出版社,2000.

[2]国家建设部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建城[2005]97号.

[EB/OL].(2005 06 24)[2007 10 21].h ttp://www.jin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8610211.html,/fa//la wh tm. [3]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6:33.

[4]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林业出版社,2005:

120-123.

[5]肖晓萍.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J].福建建设科技,2005(5):37-39.

[6]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

(3):26-29.

[7]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

-26.

[8]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J].中国园林,2004(1):39-

41.

[9]Barr En gin eeri ng Compan y(US A)Broch ure[EB/OL].Land scap e Ecology and

Land sca pe Arc hi tec ture.ht tp://www.b arr.c om.2001.

[10]张永泽,王亘.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1(2):309

-314.

(上接第11761页)

芽的分化率较高,芽平均高度较高,其中MS培养基中附加激素NAA0.1mg/L+6 B A1.0mg/L组合,芽分化率高达75.2%。试验表明2,4 D与6 B A组合对猕猴桃绿色愈伤组织的芽分化有一定抑制作用。

表2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猕猴桃茎段愈伤组织芽分化率的影响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 mg/L 芽分化率

%

芽平均高度

c m

2,4 D0.5+6 BA1.0 5.20.8

2,4 D1.0+6 BA1.07.3 1.0

2,4 D2.0+6 BA1.0 3.40.8

NAA0.1+6 BA1.075.2 1.4

NAA0.3+6 BA1.060.0 1.4

NAA0.5+6 BA1.056.5 1.3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4],Z T对猕猴桃愈伤组织的诱导、芽分化、根的诱导和生长效果较好,但它的价格较贵,应用成本较高。该试验研究目的是寻求其他激素的适当组合来代替Z T。不同激素组合诱导产生的试管苗在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植物激素对试管苗生长发育调控的结果[5-6]。该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2,4 D+6 B A和N AA+6 B A组合对猕猴桃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均有一定效果,但对猕猴桃茎段愈伤组织的芽分化和芽的生长有明显差异。然而,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和芽分化的因素很多,除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外,还有外植体、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等因素,要获得最佳效果还需进一步试验。同时,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试管苗在诱导生根和移栽成活率方面的研究也需进一步试验。参考文献

[1]W A RR ING,TO N I J,Wes ton G C.Ki wi fruit s:scie nce and man agemen t[M].Ray

Ric hards Pu bli sh er,1990.

[2]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丁四林.美味猕猴桃的组织培养[J].中国果树,1997(2):27-29.

[4]陈洪国,熊月明.不同外植体和生长调节剂对猕猴桃愈伤组织形成与

再分化的影响[J].福建果树,2001(4):3-4.

[5]洪树荣.猕猴桃离体茎段和叶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J].湖北农

业科学,1981(9):28-30.

[6]张远记,钱迎倩.毛花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J].广西科学,

1994,l(4):1-5.

11821

35卷36期 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江西中部偏东,抚州地区南部。地处东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东接南城,南丰县,南接乐安,崇仁县。西毗宁都县,北靠临川市。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乔木,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新区某某头两侧,南靠滨江大道,北临某某河,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河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河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新城区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河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4、自然生态的原则 滨江绿化带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江苏]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自然之吻.宁鹭碧滩 -------一个对话自然的大课堂 Nanjing Yuzui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12月

1 方案回顾 3深化要点4 分区深化设计 5 专项设计6技术经济指标 ?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 定位的内涵植入? 湿地水域的实施论证? 交通的系统梳理? 竖向的因地制宜? 植栽的多样变化?设施的合理布局?生态专项?种植专项?入口专项?小品专项?大堤专项?建筑专项?白鹭塔专项?铺装专项?云天鹭影——广场区 ?曲水长汀——湿地区 ?柳岸芳综——自行车公园 0 目录 2理念提升 ?设计构思 ?设计定位 ?设计理念

方案回顾 PLAN REVIEW 照片?总体定位 ?功能分区

四大定位: ?湿地示范—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湿地生态典范 ?鸟类栖息—成为多种鸟类的生物栖息地,生境的多样体系 ?城市绿洲—城市和自然的交汇点,CBD的绿色客厅 ?科普基地—为人们提供亲身了解自然生态系统,水净化系统的展示体验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鱼嘴广场湿地区自行车公园

1、按照展现大江湿地风貌的要求,结合南京市风道设计对植物种类进行研究,形成符合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生地系统,同时加强对湿地教育和科普功能的考虑; 2、通过新技术和合理设计优化,对水体进行保护、净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水环境; 3、对公园交通可达性需要在深化设计中作进一步研究,按照市滨江风光带建设的统一要求,对过街通道和绿道等做好规划布局。 4、在后期设计中对公园交通、停车、铺装等系统做深入研究测算,形成完整的公园规划设计指标体系; 5、可结合航道标志塔有关技术要求,对景观标志塔位置、高度、功能进一步优化,将航标功能整合进景观标志塔; 6、对公园内的建筑小品进行深化设计,增强可实施性。 7、结合公园游客设计容量,充分考虑服务配套设施的布局和数量。03 专家意见回顾总结:分别从功能设计、生态设计深化、交通规划以及专项设计四大方面进行具体深化。专项深化交通规划的深化生态设计的深化功能设计的深化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生态园湿地公园 方 案 设 计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 1.3.1编制原则 (1) 1.3.2编制范围 (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处理规模与目标 (4) 2.1处理规模 (4)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5) 3.方案选择论证 (6)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6) 3.2处理工艺简述 (7) 3.2.1水解酸化池 (7) 3.2.2接触氧化池 (8) 3.2.3辐流沉淀池 (9)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9) 3.2.5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 (15) 3.2.6快渗基本原理简述 (16) 3.3工艺方案比选 (16) 3.3.1.方案一论述 (16) 3.3.2方案二论述 (17) 3.3.3方案三论述 (18) 3.3.4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9) 3.4污泥处理方案 (21) 3.4.1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21) 3.4.2污泥处置方式 (22) 3.5选定方案设计 (22) 3.5.1工艺流程 (22) 3.5.2工艺设计参数 (23) 3.5.3主要构筑物 (26) 3.5.4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去除率 (27) 4.总平面与景观设计 (28) 4.1总平面布置 (28) 4.2景观设计 (28) 4.2.1设计依据 (28) 4.2.2设计原则 (28) 4.2.3设计目标 (30) 4.2.4设计理念 (30) 4.2.5景观设计构思 (30) 4.2.6种植设计 (31) 4.2.7道路设计 (32) 4.2.8服务设施设计 (3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湿地公园无线监控系统方案 需求分析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现在的湿地公园加强了人文景观和与之相匹配的旅游设施,各地尽力开发本地资源。现在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了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湿地公园划分为保护重点区、保护控制区和保护缓冲区,公园周边重要地段划定为保护缓冲区。? 保护重点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经营性设施。? 保护控制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规划允许建设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项目,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保护缓冲区内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湿地公园的环境质量;已建成并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湿地公园内不得设立开发区、度假区,不得出让土地,严禁出租转让湿地资源;严禁举办与湿地公园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各种活动。湿地公园缓冲区内禁止改变地貌和破坏环境、景观的活动。禁止新建居民点或者其他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区域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任意存储固体废弃物,对农用薄膜和渔网等不可降解的废弃物,使用者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湖湿地内航行的船舶,应当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污设备,不得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驶经湿地公园外围区域的,排放污水应当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游览性船舶以电瓶船、手划船为主,并在规定的线路行驶,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控制船舶承载力和船舶数量。 为了更好的保护国家湿地公园里面的生态平衡和不杯破坏,我们用无线视频监控来实现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发现有及时阻止。 运营方案 无线监控设备安装 湿地公园包含了多样湿地的环境,自然聚集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野生和人工栽培 的植物、野生鸟类、鱼类等。保护频繁灭绝的植物、鸟类。 无线监控系统安装 为了保护盖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以及游客的人生及财产安全,该湿地公园管理者决定要 安装一套安防监控系统。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由于监控范围较广、传输距离较远,采用传 统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并不是实际,因此决定采用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无线监控系统基础结构图 无线视频监控拓扑图 1系统组成 湿地公园视频监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主要由前端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和监控中心建设组成。 软件系统由视频监控平台软件系统 2前端视频监控系统 前端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图像采集设备、无线局域网传输设备、防雷和接地基础建设等 组成。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 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 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1.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1.1.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992年 1.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 1.1.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2008年 1.1.9《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 1754-2008》2008年 1.1.10《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010年 1.1.11《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我市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保发〔2010〕2号)2010年 1.1.12《北京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10》2010年 1.1.13《北京市级湿地公园评估标准DB11/T 769-2010》2010年

1.2 指导思想 为促进北京市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北京市湿地公园设计的内容与流程,更好地指导北京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工作,制定本导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考察,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规划功能分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科学指导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生态和环境改善、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和谐统一。 1.3 基本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规划设计原则 2.1保护性原则 湿地公园规划应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过程、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从防止湿地退化的目标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科学性原则 北京湿地公园规划应尊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合理分区和布局,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 2.3因地制宜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与设计理念 摘要: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近年来被人们所重视,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多样化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将城市湿地公园打造为低碳游憩场所,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增加人们的参与意识。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作用并提出设计理念。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作用;设计理念 abstract: our country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use in recent year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wetland park, is the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diversity and protection of the wetland is combined with a novel mode. to build the city wetland park as a low carbon city wetland park recreation si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increase people’s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role of city wetland park and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key words: city wetland park; function;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1.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还有森林及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湿地总面积位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既要考虑到湿地的保护,又要满足城市公园功能上的要求,包括游憩、观赏和教育等。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时,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结合该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发现、选择该公园内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来营建,营造出一个具有该地区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本文从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出发,结合树木学、花卉学、生态学相关理论,从植物选择、整体和局部景观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点。 一湿地及湿地公园 (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主题公园设计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当然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的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净化污水的功能。 按其功能分,城市湿地公园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 (二)城市湿地公园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区别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2005)。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应纳入绿地系统规划的范畴,与其它绿地类型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湿地公园不是简单的湿地+公园,它包含了湿地和公园的特性。首先,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是在基底条件较好的区域(即当地本来就保留有部分自然湿地)。其次,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处于城市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即其地域范围内有部分湿地已遭破坏,因而需要进行修复),此时便可参考和借鉴人工湿地营造的方法和理论。另外,在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虽然主要以体现湿地景观为主,水域或水陆交界地占很大比例,但仍有一部分陆上区域,该区域的植物景观营建是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的中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年3月12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年月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总则 术语 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基本要求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定位与目标 功能分区 游客容量计算 用地比例 湿地保护与修复 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 动植物保护 栖息地系统设计 栖息地要素设计 水系设计 基本要求 水域设计 驳岸设计 竖向设计 基本要求 高程控制 挖填方设计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种植设计 基本要求 植物选择与配置

生态湿地公园施工通道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位于西坝河至船房河段需新建的生态湿地公园,该区域由于表面为高压缩,低承载力的淤泥质土,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渗透性、低强度等特点。在进行工程建设中存在诸多困难,人走在上面都会出会下陷与沉降,施工机械更不能直接进场作业。为了保持湿地所特有的地质、生态环境,园区的建设不能采用传统的整体固化土体、大面积浇筑钢筋砼的办法来改变自然的地质条件,因此施工道路施工极具挑战性,它的成败将关系到整个园区建设的可行性。 二、施工通道布置 施工通道的布置既要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又要经济省事,易于施工。该湿地公园的方案设计中有一条米宽的抬高林荫主路贯穿整个湿地公园的南北空间,将来做为主干道满足游览通行,骑车、跑步锻炼等功能。施工通道可以利用该主干道的位置来布置,利用施工车辆对其路基进行压实,既满足了施工建设的功能,又为主干道打下路基基础,节省成本,缩短工期,避免重复建设。 三、施工方法及断面 贯穿整个湿地公园南北空间的米宽的抬高林荫主路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同时两边还需考虑林荫效果,以后肯定还需种植数量

不少的高大乔木,需要回填种植土且不遭水,所以宜采用重力式路堤的结构形式,两边充分的放坡。重力式路堤的结构可优先考虑抛填毛石,同时考虑到路堤收边的处理,故收边处考虑采用填筑钢筋石笼的方案。 施工方法:施工时先测量好路线,米的路宽,考虑到放坡填石,两边各加宽米开始抛填,主要使用挖掘机进行抛填,双桥车进行石材的运输。抛填深度后道路两边开始填筑钢筋石笼进行收边,节省毛石用量。然后再进行路心石材的填筑。根据现场具体压实与沉降的情况确定钢筋石笼及路心石材的填筑高度。钢筋石笼及路心石材填筑的高度宜按80~100cm进行分层。施工通道断面做法如下: 四、造价估算 施工通道长度暂按800米进行估算,估算造价如下: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

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以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为例 文章作者:邹锦;颜文涛;张旭奎来源:城市水景观 建设和水环境治 理国际研讨会 [字体:大中 小] 阅读权限:游客身份消耗会员点数:0添加时间:2006-3-9 3:23:16 1湿地与湿地公园 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 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重要的生 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洪护岸、 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降解环境污染 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还孕育了丰富 的生物种类,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鱼类、鸟类、植物和浮游生物,是物种天然的基因库,可作为科普和科研基地。 除了生态与经济价值外,湿地还具有独特的景观美学价值:苍苍茫茫的芦苇丛、郁郁葱葱的各类水生植物,创造出一种闲散、野逸的自然景观(图1);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给人带来自然而宁静的美的感受。当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呆久了的人们身处湿地中,面对着那广袤无垠、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时,会从感官、心理、精神上都感受到轻松与愉悦。因此,近湿地作为休闲旅游、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湿地景观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湿地公园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 公园是以湿地为对象的一种园林形式,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生态景观。湿地公园融自然景观与园林绿色空间为一体,为社会民众提供亲近、感受、体验自然的场所,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传播文化等多种功能。 2生态化的景观设计

是一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包括了水文、生物地球化学、生态系统动态及物种适应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维持以及自我设计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尊重湿地的生态过程。因此对湿地的景观设计必须是以生态为前提的。 而景观设计是一个人为的过程,生态主义的设计不能被理解为完全顺应自然过程不加任何干涉,而是将人看做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使人为的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 具体来说,生态化的景观设计就是在景观设计中遵循生态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如反映生物的区域性;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注重材料的循环使用并利用废弃的材料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维护的成本;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等等。 这些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到每个设计,可能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下面,笔者将以 苏州盛泽湖湿地公园(图2)为例,谈一谈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3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3.1项目概况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复习课程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聚龙山湿地生态园景观设计说明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

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样本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根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 1.1.4 国务院《都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告知》 1.1.6 建设部《国家都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都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原则《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引思想 依照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特点,以维护都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都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可持续运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运用、持续发展”方针,充分发挥都市湿地在都市建设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关于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关于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都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构造和功能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都市湿地,应依照实际状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都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运用相结合原则,应在全面保护基本上合理运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都市湿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依照各地实际状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因地制宜、分步实行原则。 1.4 规划目的 全面加强都市湿地保护,维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发挥都市湿地在改进都市生态环境、美化都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备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都市建设中对湿地不合理运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运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涉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水域。 2.2 都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公园类型,是指纳入都市绿地系统规划、具备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性、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重要内容公园。 2.3 都市湿地公园与其他水景公园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科普教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都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运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教诲功能,以及充分运用湿地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社会功能 第三章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都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运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原则。在系统保护都市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同步,合理运用都市湿地具备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都市环境中作用。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doc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1 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分享 重庆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2010年11月17日) 一、项目建设背景 重庆市是山城,其大小不同的溪河穿流于城市之间,也是我国著名的重工城市,是我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全市主要溪河中58.8%的水质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桃花溪是重庆市主城区内最大的溪河之一,发源于中梁山,因两岸盛开的桃花而得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2005年的近二十年间,两岸快速的城市化和滞后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使环境优美的桃花溪变成一条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刺鼻、洪灾严重的"龙须沟",并成为祸及两岸生态环境和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的“污水沟”。 为保留住城市内这条载满人们记忆的河流,再现昔日碧波荡漾、垂钓泛舟的桃花溪。1999年,重庆市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于重庆市发改委立项,是200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环保总局《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重大项目之一,是重庆市人民政府2002年“八大民心工程”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桃花溪流域的城市化,没有活水来源的桃花溪在日后将难于维持。为此,市政府决定在桃花溪上游利用丘陵深沟切割的地形条件,结合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及地表汇水,规划修建一个占地约20hm2,蓄水达168万m3彩云湖水库,为保障水库的水质安全,并源源不断地为下游提供清洁的水源,在污水处理厂与水

库之间,水库的坝前规划建设人工湿地。重庆彩云湖湿公园从2006年启动规划设计,到今天初步建成,历经五载,一个“青山绿水、市民理想休憩地”正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同年底批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二、湿地公园基址概述 (一)用地条件。重庆彩云湖湿地公园地貌为浅丘地貌,由两条冲沟、一个水库和坡地组成,湿地用地主要分布在低洼的冲沟内。公园东西最大长度1285m,南北最大宽度620m;公园内最低海拔高程251m,最高海拔高程309m,相对高差达58m,可规划湿地最高海拔276m。公园用地大多为菜地,部分为稻田及草坡,林地稀少,土壤为紫色土壤。公园四周高,且四面被城市所包围,从四周可俯视公园全貌,具有典型的谷底公园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水文条件。彩云湖湿地补给水源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扬声桥污水处理厂及西南端生态污水处理厂生产出的中水,并向下游河道提供0.258m3/s(其中彩云湖提供0.17m3/s,其余由扬声桥污水处理厂提供)的水量。扬声桥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工业废水,每天出水量2万m3;生态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每天出水量1.5万m3。两个水厂出水均达到国家一级水排放标准,但仍含一定量的N、P、油类等。二是来自于地表雨水,地表汇水包括来自中梁山的水流及周边城市雨水,水质也有待净化。 三、公园立地条件与构建人工湿地公园的矛盾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2 指导思想 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 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 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1.4 规划目标

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 2.1 湿地的定义 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2.2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2.3 城市湿地公园与其它水景公园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的保护和展示,突出了湿地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 2.4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在于湿地公园强调了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和科普活动的教育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丰富居民休闲游乐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3.1 系统保护的原则 3.1.1 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3.1.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3.1.3 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域环境的完整性,避免湿地环境的过度分割而造成的环境退化;保护湿地生态的循环体系和缓冲保护地带,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环境的过度干扰。 3.1.4 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与稳定,避免各种资源的贫瘠化,确保城市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2 合理利用的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