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 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业水平考试,苏教版)教师用书

2017-2018 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业水平考试,苏教版)教师用书

2017-2018 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业水平考试,苏教版)教师用书
2017-2018 高中化学必修一(学业水平考试,苏教版)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学考报告】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和变化规律,常用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1.物质的分类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物质存在的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 再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

物质A??

?混合物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2等):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如MgO 、Ca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物质分类的意义

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规律。

【思考探究】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如Cl2),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

2.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酸性氧化物?

提示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比如Na2O2就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也不是碱性氧化物,它属于两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比如CO、NO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例1】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依次排列的是()

A.醋酸、乙醇、氯化钠

B.硝酸、烧碱、纯碱

C.碳酸氢钠、氢氧化铜、硫酸钾

D.盐酸、熟石灰、苛性钠

解析A、醋酸是由氢离子和醋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乙醇是有机物,不属于碱;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A错误;B、硝酸是由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烧碱即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纯碱即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B正确;C、碳酸氢钠是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氢氧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错误;D、盐酸是HCl 和水的混合物;熟石灰即氢氧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苛性钠即NaOH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D错误。答案 B

规律方法:解题关键是准确掌握物质分类的标准。

【训练1】实验室里有4个药品橱,已经存放以下物品:

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碘,应该将这些碘放在( ) A .甲橱

B .乙橱

C .丙橱

D .丁橱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甲橱中的药品为酸,乙橱中的药品为碱类,丙橱中的药品为非金属单质类,丁橱中的药品为金属单质类。单质碘属于非金属单质类,应放在丙橱中,故选C 。 答案 C 二、物质的转化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1)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人们常按照物质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组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一种金属排在另一种金属的前面。

(3)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探究】

3.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示 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其标准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若一个反应中同时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一定是氧化还原

反应;若一个反应中只有单质之间的转化,则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O

3O2)。

4.根据化学反应所表现出的特点,怎样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提示如图所示:

重点提醒: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2】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下):

(1)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表中②③⑥的后面。

(2)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由CO2转化为Na2CO3,可通过酸性氧化物与碱或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实现。(3)实验室制O2,可在MnO2催化作用下分解H2O2。(4)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检验CO2可用澄清石灰水。

答案(1)②H2SO4(或HNO3等)③NaOH(或KOH)

⑥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2)2NaOH+CO2===Na2CO3+H2O

(3)2H 2O 2=====MnO 2

2H 2O +O 2↑

(4)稀盐酸 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证明有CO 2生成 【训练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图简单表示。限选择铁、碳、氧气、盐酸、氧化钙、二氧化碳、水、氢氧化钙8种物质作为反应物,将图中指定序号的转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写化学方程式不得重复)。

①C +O 2=====点燃

CO 2;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必定符合同一标准,就会有某一共同的性质,利用一类物质和另一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找出物质之间转化的方法:

非金属――→氧气①酸性氧化物?????――→碱盐――→水酸;金属――→氧气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碱,该题对各类

物质之间的转化限定了8种物质,从这8种物质中选用符合条件的物质进行各类物质间的转化。

答案 ②CO 2+H 2O===H 2CO 3 ③CO 2+Ca(OH)2===CaCO 3↓+H 2O ④Fe +2HCl===FeCl 2+H 2↑ ⑤CaO +2HCl===CaCl 2+H 2O ⑥Ca(OH)2+2HCl===CaCl 2+2H 2O ⑦CaO +H 2O===Ca(OH)2

1.(2016·浙江诸暨高一调研)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CH 3COONa”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钠盐

解析 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CH 3COONa 不是氧化物,A 项不正确;CH 3COONa 是纯净物,是化合物,也是钠盐,B 、C 、D 均正确。 答案 A

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钠、氧化钠、硫酸氢钠、氢氧化钠、氯化钠 B .冰、干冰、冰醋酸、熟石灰、食盐 C .石墨、二氧化碳、硝酸、烧碱、氯酸钾 D .铁、氧化铜、硫酸、纯碱、高锰酸钾

解析 选项A 中硫酸氢钠属于盐类,不是酸;选项B 中冰(H 2O)属于氧化物,不是单质;选项D 中纯碱(Na 2CO 3)属于盐类,不是碱。 答案 C

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 ――→CuO 高温CO 2――→H 2O H 2CO 3――→Ca(OH)2CaCO 3――→高温CO 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 .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C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D .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

解析 这一系列的反应为:碳和氧化铜发生臵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 +2CuO=====高温

2Cu +CO 2↑,该反应为臵换反应; CO 2+H 2O===H 2CO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H 2CO 3+Ca(OH)2===CaCO 3↓+2H 2O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aCO 3=====高温

CaO +CO 2↑,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选B 。 答案 B

4.根据下列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一种或两种为反应物,按下列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化学方程式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反应方程式:

①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成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一种酸性氧化物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硝酸银参加生成硝酸铜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电解水是分解反应,铁和盐酸反应是臵换反应,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和臵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一种碱性氧化物和一种酸性氧化物,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是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答案 (1)①3Fe +2O 2=====点燃

Fe 3O 4 ②2H 2O=====通电

2H 2↑+O 2↑ ③Fe +2HCl===FeCl 2+H 2↑

④HCl +AgNO 3===AgCl ↓+HNO 3 ①、②、③

(2)①2H 2+O 2=====点燃

2H 2O ②CaCO 3=====高温

CaO +CO 2↑ ③Cu +2AgNO 3===Cu(NO 3)2+2Ag

④CuSO 4+Ba(OH)2===BaSO 4↓+Cu(OH)2↓

5.(加试题)今有下列三组物质,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跟其他三种属于不同的种类。将此种物质(写化学式)和分类依据(选出的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之处)写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三组物质分别为:

(1)O 2、F 2、S 、N 2; (2)Fe 、Na 、Al 、Si ; (3)N 2O 5、CO 2、SO 3、Na 2O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同一种物质分类的依据不同,其分类结果不同。第(1)组物质可依据物质在通常状态下的聚集状态分类;第(2)组物质可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两种类型;第(3)组物质可依据物质性质来进行分类。

答案 第(1)组:S 通常状况下,S 是固体,其余均为气体 第(2)组:Si Si 是非金属单质,其余是金属单质 第(3)组:Na 2O Na 2O 为碱性氧化物,其余为酸性氧化物

1.(2016·浙江金华高一调研)下列物质所属类别不正确...的是( ) A .纯碱——碱 B .醋酸铵——盐

C .金属钠——还原剂

D .二氧化硅——酸性氧化物

解析 纯碱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A 错误;醋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B 正确;金属钠发生反应时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做还原剂,C 正确;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D 正确。

答案 A

2.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

解析 ①中此盐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则可排除A 、C 两选项,④中此盐既属于盐酸盐又属于铵盐,则B 项中的NH 4Cl 正确,排除了D 项。 答案 B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CO 2、S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 B .氨水、稀豆浆、盐酸均为混合物 C .干冰、烧碱、空气均为化合物 D .HCl 、HNO 3、NaHSO 4均为酸类物质

解析 选项A 中的CO 不是酸性氧化物;选项C 中的空气是混合物;选项D 中的NaHSO 4属于盐类。 答案 B

4.对于化学反应A +B===C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生成物C 、D 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若生成物C 和D 分别为两种沉淀,A 、B 有可能为盐和碱 C .若C 、D 是盐和水,则A 、B 一定是酸和碱 D .若C 、D 是两种化合物,则A 、B 一定是化合物

解析 反应CO +CuO=====高温

Cu +CO 2与2H 2S +3O 2===2H 2O +2SO 2,可说明A 、D 两项错误;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碱(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C 错误。B

项,如CuSO4与Ba(OH)2的反应。

答案 B

5.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的时候,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4组物质:

①Mg、O2、N2、NO②NaOH、HCl、CH4、KCl

③H2CO3、H2SO4、NaOH、HNO3④CaO、SO2、CO2、SiO2

从物质的基本分类看,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这4种物质分别是()

A.Mg、HCl、H2CO3、CaO

B.O2、NaOH、H2SO4、SiO2

C.NO、CH4、NaOH、CaO

D.NO、KCl、HNO3、SO2

解析①中NO属于化合物,其他三种都属于单质;②中CH4属于有机化合物,其他三种都属于无机化合物;③中NaOH属于碱,其他三种属于酸;④中CaO属于金属氧化物,其他三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 C

6.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高和降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

C.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A项,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的变化,则存在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升高和降低)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项,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故B正确;C项,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氢气燃烧,而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C错误;D项,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氯酸钾分解,而分解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钙分解,故D正确;故选C。

答案 C

7.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

C.化合物D.混合物

解析A项,N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N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N60属于非金属单质,故A正确;B项,N属于非金属元素;N60不属于金属单质,故B错误;C项,N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D项,N6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A。

答案 A

8.据报道,2003年12月26日,重庆开县发生了天然气矿井“井喷”事件,喷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造成290多人中毒死亡。你认为喷出的气体是()

A.一种纯净物

B.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C.全部由无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D.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解析A项,喷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硫化氢(H2S)、氰化氢(HCN)等多种有毒气体,故是混合物,故A错误;B项,喷出的气体中,甲烷是有机物,故B错误;C项,喷出的气体中,硫化氢(H2S)、氰化氢(HCN)是无机物,故C错误;D项,喷出的气体中,甲烷是有机物,硫化氢(H2S)、氰化氢(HCN)是无机物,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

9.经分析,某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化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可能是混合物

解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氧气和臭氧,故依据上述分析可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D

10.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3Cl2+6KOH===5KCl+KClO3+3H2O

B.Ca(OH)2+CO2===CaCO3↓+H2O

C.Cl 2+H2O HCl+HClO

D.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

解析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则A、C项均是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项中碘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所以,A、C、D不选,选B。

答案 B

11.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很多,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其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食物久置后,变质腐败产生异味

B.燃烧液化石油气为炒菜提供热量

C.食醋(CH3COOH)除去水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D.烧菜用过的铁锅出现红棕色斑迹

解析A项,食物长时间放臵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B项,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项,食醋(CH3COOH)除去水瓶里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发生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D项,烧菜用过的铁锅出现红棕色斑迹,属于铁被氧化生锈的过程,故D不选,故选C。

答案 C

1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区域3的是()

A .Cl 2+2KBr===Br 2+2KCl

B .2NaHCO 3=====△

Na 2CO 3+H 2O +CO 2↑ C .CO 2+C=====高温

2CO

D .Fe 2O 3+3CO=====△

2Fe +3CO 2

解析 由图可知,区域3为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臵换反应、分解反应以及化合反应,A 为臵换反应,属于区域4,故A 错误;B 为分解反应,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C 为化合反应,属于区域1,故C 错误;D 为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 正确,故选D 。 答案 D

13.如图表示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连线表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中提供的四组物质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解析 选项A 中碱与盐1不能发生反应,选项C 中碱与盐2不能发生反应,选项D 中酸和盐1、盐1和盐2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 B

14.现有①氧气、②空气、③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④氯酸钾(KClO 3)、⑤硫、⑥水、⑦氧化镁、⑧氯化钠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填序号)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__;其中________属于含氧化合物,________属于氧化物;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

上述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掌握物质分类的依据,对已知物质要能按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和氧化物逐一进行判断分类。比较困难的是对氯酸钾和碱式碳酸铜中所含元素种类的判断,这可以根据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则来确定。如根据氯酸钾在分解反应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判断氯酸钾应含有氯、钾、氧三种元素;上述物质间只有硫与氧气(或空气)间能发生反应。

答案 ①⑤ ③④⑥⑦⑧ ③④⑥⑦ ⑥⑦ ② S +O 2=====点燃

SO 2

15.从氢气、氧气、水、一氧化碳、氧化铜中任意挑选作为反应物,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2H 2+O 2=====点燃

2H 2O 属于化合反应,且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2H 2+O 2=====点燃2H 2O ;(2)CO +H 2O =====催化剂

△CO 2+H 2不属于臵换、化合、分解、复分解反应,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CO +H 2O =====催化剂△CO 2+H 2。 答案 (1)2H 2+O 2=====点燃

2H 2O (2)CO +H 2O =====催化剂

△CO 2+H 2

16.(1)某同学将浓硫酸、NaOH 固体、生石灰、P 2O 5固体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为________。 A .酸类 B .碱类 C .氧化物

D .干燥剂

(2)生石灰属于________。 A .酸

B .碱

C.盐D.纯净物

E.化合物F.金属氧化物

G.非金属氧化物H.碱性氧化物

I.酸性氧化物

(3)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石灰还可以与二氧化碳、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浓硫酸、NaOH固体、生石灰、P2O5固体等物质都是干燥剂;生石灰属于纯净物、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CaO+H2O===Ca(OH)2,常作干燥剂;生石灰与二氧化碳及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aO+CO2===CaCO3,CaO+2HCl===CaCl2+H2O。

答案(1)D(2)DEFH

(3)CaO+H2O===Ca(OH)2

(4)CaO+CO2===CaCO3,CaO+2HCl===CaCl2+H2O

17.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Ⅲ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________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

(2)不跟第Ⅰ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________组物质中的________,但能与第Ⅲ组中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化学必修1 专题知识点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发生转移 判断依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注意:a.“e-”表示电子。 b.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 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c.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d.被氧化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被还原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铁铜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铝 教学目标 1.认识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通过比较归纳,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特性,从而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难点:铝与NaOH 溶液的反应 一、金属与合金 常温下,除汞外是液体外,其余的均为固体。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均为电和热的良导体。 五.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①合金的性质不是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 ②合金的熔点、密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低. ③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的金属大. ④合金的化学性质也和各成分金属不同.最早的合金是青铜,最常见、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 2.特点 二、铝 (1)铝在常温下能很快被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2)跟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 3 + 3H 2↑ 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在铝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3)跟碱的反应 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铝先和强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再和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 2Al + 6H 2O = 2Al(OH)3 + 3H 2↑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 2O 简写为:2Al + 2H 2O + 2NaOH = 2NaAlO 2 + 3H 2↑ (4)与氧化物的反应: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 2Fe 2Al + Cr 2O 3 ==== Al 2O 3 + 2Cr 特点: 放出大量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本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夺取氧,表现出很强的还原性。 应用: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Mn 等)。 (5)制法 1)铝土矿制备铝的步骤和原理: 步骤:铝土矿 溶解 过滤 酸化 过滤 (NaAlO 2) (Al(OH)3 ) 灼烧 电解 铝 高温 高温 过量NaOH 溶液 过量的CO 2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苏教版 必修一)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汇总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1)工业制氯气(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 2NaCl + 2H 2O 2NaOH+H 2↑+Cl 2↑ 2Cl - +2H 2O 2OH - +H 2↑+Cl 2↑ (2)实验室制氯气:MnO 2+4HCl (浓) MnCl 2+Cl 2↑+2H 2O MnO 2+4H + +2Cl -Mn 2+ +Cl 2↑+2H 2O (3)铁与氯气的反应:2Fe + 3Cl 2 2FeCl 3 (棕褐色的烟) (4)* 铜与氯气的反应:Cu + Cl 2 CuCl 2 (棕黄色的烟) (5)* 钠与氯气的反应:2Na + Cl 2 2NaCl (白烟) (6)氢气与氯气的反应:H 2 + Cl 2 2HCl (苍白色火焰) H 2 + Cl 2 2HCl (7) 氯气溶于水:Cl 2 +H 2O HCl +HClO Cl 2 + H 2O H + + Cl - + HClO (8)次氯酸见光分解: 2HClO 2HCl + O 2↑ (9)氯气的尾气处理:Cl 2+2NaOH =NaCl+NaClO+H 2O Cl 2 + 2OH - = Cl - + ClO - +H 2O (10)漂白粉的生产原理:2Ca(OH)2 + 2Cl 2 == Ca(ClO)2 + CaCl 2 + 2H 2O Cl 2 + 2OH - =Cl - +ClO - +H 2O (11)漂白粉消毒原理:Ca(ClO)2+2HCl =CaCl 2+2HClO ClO - + H + = HClO Ca(ClO)2 +CO 2 +H 2O == CaCO 3 ↓+ 2HClO Ca 2+ +2ClO - +CO 2 + H 2O= CaCO 3↓+2HClO (12)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Cl 2 + 2KBr == Br 2 + 2KCl Cl 2 + 2Br - == Br 2 + 2Cl – (Cl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Cl 2 + 2KI == I 2 + 2KCl Cl 2 + 2I - == I 2 + 2Cl – Br 2 + 2KI == I 2 + 2KBr Br 2 + 2I - == I 2 + 2Br – (13)氯、溴、碘离子的检验: KCl+AgNO 3 == AgCl↓+KNO 3 Ag + +Cl - ==AgCl↓(白色沉淀) NaBr+AgNO 3==AgBr↓+NaNO 3 Ag + +Br - == AgBr↓(淡黄色沉淀) NaI + AgNO 3 == AgI↓+ NaNO 3 Ag + + I - == AgI↓(黄色沉淀) (14)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常温):4Na + O 2 == 2Na 2O (氧化钠,白色固体) (15)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Na 2O 2 (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16)钠与水的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2Na + 2H 2O == 2Na + + 2OH - +H 2↑ (17)钠与四氯化钛的反应:TiCl 4 + 4Na Ti + 4NaCl (18)钠的工业制法:2NaCl(熔融) 2Na + Cl 2↑ (19)氧化钠和水反应:Na 2O+H 2O ==2NaOH Na 2O+H 2O ==2Na + + 2OH - (20)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Na 2O+CO 2=Na 2CO 3 (21)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2Na 2O 2 + 2CO 2 == 2Na 2CO 3 +O 2 (22)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 2O 2 + 2H 2O == 4NaOH + O 2↑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Ca 2++CO 32-==CaCO 3↓ (24)碳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 2+ + CO 32- ==BaCO 3↓ (25)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 2:Na 2CO 3+CO 2+H 2O==2NaHCO 3 CO 32- + CO 2 + H 2O==2HCO 3 – (26)NaHCO 3与NaOH 溶液反应: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 +OH -==CO 32- +H 2O (27)少量 NaHCO 3与Ca(OH)2溶液反应:NaHCO 3+ Ca(OH)2==CaCO 3↓+NaOH +H 2O 通电 通电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 700~800℃ 通电 Na 2O 2既是氧化剂 又是还原剂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苏教版)知识点整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的认识】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生成气体,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而且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态变化,形状变化等. 化学变化:物质的燃烧、钢铁锈蚀、火药爆炸,牛奶变质等. 【命题的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题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典例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是二氧化硫与品红结合成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原理是氯水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布条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漂白粉有强氧化性将染料氧化为无色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褪色,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解题思路点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核素 【知识点的认识】 1、核素: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很多元素有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有、、3种原子,就是3种核素,它们的原子核中分 别有0、1、2个中子.这3种核素互称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是12,称为C﹣12核素,或写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3,称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种核素.具有多种核素的元素称多核素元素.核素常用表示,X是元素符号,Z是原子序数,A是质量数, A﹣,N是该核素中的中子数. 【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核素的概念,属于高中化学的重要概念.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全书复习纲要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全书复习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纲要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纲要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的表示方法:X A Z ,其中X 是原子符号,A 表示质量数,Z 表示质子数。 原子: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 + ≈相对原子质量 阳离子:(a A 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b B 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 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b+n (二)、同位素: 叫同位素。 (要点)两同:质子数相同,同种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 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 到 ,能量是由低到高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 、离核最 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 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 、 、 、 、 、 、 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 个(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得超过18个。 (四)、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核电荷数= = =原子序数 周期序数= ;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O 、F 除外) 周期表结构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特点: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目录及知识整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整合(共4个专题个10单元31节)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移去“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物质的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删去“1mol物质体积的计算”) 四、物质的分散系(移去“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移去“萃取、分液”) 二、常见物质的检验(移去“Cl-、SO42-检验、焰色反应”) 三、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删去一或与二合并)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原子核的组成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生产原理 二、氯气的性质(加上“Cl-检验”) 三、氧化还原反应(加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四、溴、碘的提取(加上“萃取、分液”)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加上“焰色反应”) 二、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三、离子反应(加上“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 四、镁的提取及应用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重点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二、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 三、铝及铝合金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重点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 一、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二、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硫酸的制备和性质(加上“SO42-检验”) 三、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一二的复习) 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含氮化合物(重点氮氧化物、硝酸的性质) 一、氮氧化物的产生和转化(一二合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三、硝酸的性质 一、教材整合的整体思路是:由于学生基础底,知识薄,教学中特别注重初中知识的复习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前期关注“点”即“知识点、考点”;中期过渡到“线”即“知识链”;后期到“面”即“知识网”,使学生将知识用“块”的立体形式来构建学科模块,以便学生认知、理解、运用学科知识。 二、教材整合的整体原则:将相关知识合并,将一些无所谓的过渡性内容删除,将重点知识加以强化。 三、教材整合的具体操作: 专题一:大量移去理论性知识。移去理由:我校学生初中化学知识几乎空白,没有初中知识支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无疑难如登天,费时费力。 专题二:加上专题一中移去的理论性知识。加上理由:专题二在学习了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后马上加上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了就用自然而然,省时省力。 这样“一删一加”在不影响知识掌握的情况,省去了不少时间,而且易教易学。 专题三、专题四:删去无所谓的过渡、与衔接,学会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关键。所以均整合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以学生记忆、应用练习为主。这样专题三、四会省去不少时间,而且不影响知识的学习。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题集(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全套同步练习 目录 1.1.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化学苏教版必修2) (3) 1.1.2元素周期律(化学苏教版必修2) (7) 1.1.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 1.2.1离子键(化学苏教版必修2) (18) 1.2.2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化学苏教版必修2) (23) 1.3.1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化学苏教版必修2) .. 27 1.3.2不同类型的晶体(化学苏教版必修2) (31) 2.1.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苏教版必修2) (36) 2.1.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苏教版必修2) (41)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化学苏教版必修2) (47)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50) 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源(化学苏教版必修2) (52) 2.3.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苏教版必修2) (58)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化学苏教版必修2) . 64 3.1.1天然气的利用甲烷(化学苏教版必修2) (67) 3.1.2石油炼制乙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3) 3.1.3煤的综合利用苯(化学苏教版必修2) (78) 3.2.1乙醇(化学苏教版必修2) (82)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85)

3.2.2乙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88) 3.2.3酯油脂(化学苏教版必修2) (94) 3.2.4糖类(化学苏教版必修2) (98) 3.2.5蛋白质和氨基酸(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2) 3.3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化学苏教版必修2) (106)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参考答案 (109) 4.1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2) 专题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114) 第一单元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114) 4.2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化学苏教版必修2) (115) 第二单元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9) 第四单元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20) 专题一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2) 专题一综合检测答案 (126) 专题二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28) 专题二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1) 专题三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3) 专题三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37) 专题四综合检测(化学苏教版必修2) (139) 专题四综合检测参考答案 (144)

【精品推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测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专题一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l 35.5K 39 Ca 40Cu 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lO2是生产饮用水的新一代消毒剂,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ClO2属于() A.氧化物B.酸 C.碱D.盐 答案:A 解析:ClO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A项正确。 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与氩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中表示的元素为Ne元素,属于惰性气体元素,性质与氩元素相似,D项正确。 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洗气瓶⑤量筒⑥蒸馏烧瓶。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④⑥B.②⑤⑥ C.①②③D.②③⑥ 答案:A 解析: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洗气瓶用于气体分离,蒸馏烧瓶用于蒸馏分离,A项符合题意。 4.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从中取出10 mL,则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1B.0.1 mol·L-1 C.0.01 mol·L-1D.10 mol·L-1 答案:B 解析:将4 g NaOH固体溶解于10 mL水中,再稀释至1 L,其浓度为0.1 mol·L-1,从中取出10 mL,浓度不变,B项正确。 5.某阳离子M n+核外有x个电子,核内有y个中子,则M的质量数为() A.x+y B.x-n+y C.x+n+y D.x+n-y 答案:C 解析:M n+的质子数为x+n,质量数为x+n+y,C项正确。 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外观颜色的不同 B.胶体粒子直径在10-9~10-7 m之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v1.0可编辑可修改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1.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失去2乂“ I I TOO -1 2KBr + Cl 5— B 乓十 2KC1 I 卞 得到羽L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化綁 硕卜奸 金属氧化物 非全屈氧化靭 (碱性氧化物) 「 氧化还原反应

(1)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还原剂T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 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一一只有氧化性,如Fe3+、H2SQ、KMn?等; 中间价态一一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I2等; 最低价态一一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I-、S2-等。 (3) 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 ?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 ? CI2 Br 2 I 2 S --------------------------------------------------------------------- ?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 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 16HCI (浓)=2KCl + 2MnCI 2 + 5Cl 2? + 8H 2。 MnO + 4HCI(浓)=△= MnCI 2 + CI 2? + 2H 2Q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Q> MnQ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女口:2Fe + 3CI 2 = 2FeCI 3 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I 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专题二)

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 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c B t ? ? = () n B V t ?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i)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ii)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通常把由反应物向生成物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而由生成物向反应物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在任何可逆反应中,正方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在进行。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是说可逆反应无论进行到何种程度,任何物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都不可能为0。(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苏教版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1物质的分类(可按组成、状态、性能等来分类)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1.2物质的转化(反应)类型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升失氧还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比较: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产物 (2)从元素化合价考虑: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 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

(3)根据其活泼性判断: ①根据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的阳离子氧化性逐渐增强 ②根据非金属活泼性: 对应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Cl2Br2I2S 对应的阴离子还原性逐渐增强 (4) 根据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不同氧化剂氧化同一还原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氧化剂的氧化剂越强;不同还原剂还原同一氧化剂,所需反应条件越低,表明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如:2KMnO4 + 16HCl (浓)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 + 2H2O 前者常温下反应,后者微热条件下反应,故物质氧化性:KMnO4 > MnO2 (5) 通过与同一物质反应的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 = 2FeCl3Fe + S = FeS 可得氧化性Cl2 > S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