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郭城春

郭城春

郭城春,清华大学本科生。2007年自山西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3年学业成绩都名列班级前茅。作为清华大学首届文科国防生,3年来他共有20余门课程取得第一名的成绩,并修了法学的双学位,所修学分数超过院系同年级平均水平约40%。3年来他在新闻专业类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数篇文章。他曾利用双休日走访了近百位农民工,写出了《农民工媒介接触与政策知悉调查》的分析报告;他广泛、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并与汶川的一位的高中生结为对子,为他做了两年心理辅导。现担任新法9班小辅导员,曾获“北京市先锋团干部”、“清华大学优秀国防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3年过去了,郭城春在清华不仅留下了扎实的足迹,更用锐意进取的拼搏与风雨无阻的坚持向前迈进。作为“第一届文科国防生”,郭城春用3年的摸索与努力圆满了自己的探梦之旅,同时也为后来者做了一个成功的示范。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理想的坚守。

理科生向文科生的成功转型

当提起郭城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第一印象:“情感丰富的热心人”、“文笔流畅的思想者”、“成果卓著的学术达人”、“敬业用心的小辅导员”、“心思报国的准军人”……甚至还有人把他纯粹当作一个“爱好摄影的文艺青年”。分歧的认识背后有一点共识不会变:但凡和郭城春接触过,都知道他是一个追求理想、用心生活的人。

高中学习理科的他初来清华学习新闻时还不太适应,但面对身边文科功底比他深厚的多的同伴们,郭城春不仅没有太大压力,反而满心欢喜地迎接这种“挑战”。

“我不想借着理科的出身,在那里矫情地说自己学习文科有多艰难”,郭城春说,“新闻是我的第一志愿,能不能学好关键看有没有热情和兴趣”。带着饱满的热情和兴趣,郭城春慢慢实现着从理到文的蜕变。

“一月一本书,一书一笔记,一记一应用”——这是郭城春读书习作的经典方法。他认为读书习惯要恒久保持,读后所得要记录整理,记后要创造机会应用所得内容来最终理解掌握,变成自己体系中的一部分。

“他很勤奋,你会看到他总是在读书,在写文章”,郭城春的室友华健说,“但他自己很享受这种状态,是一种自发的勤奋。”

在刚进清华时的一篇日志里,郭城春写道:“作为清华人,即便最终也许只能默默无闻、淹于人海,但那也不妨碍你可以有追求卓越的努力和甘于奉献的情怀。”他从入学起就心怀理想、准备奋斗,致力用平常心去努力做一个不平常的人。

3年过去,他共计26门课拿到第1名的成绩,包括所有

“新法”国防生的专业课程;3年修了230个学分,超过同年级平均水平约40%;同时在学术上领跑全院本科生,几番刷新学院本科生的研究成果——彻底实现了一个理科生向文科生的成功转型。

“我喜欢和文字打交道,因为斟词酌句本身就是自身省悟的一个过程”,郭城春说,“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因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在于首先完成好眼前的一切。”

永不卸任的新法7团支书

郭城春大一担任新法7的团支书,和同学一起配合辅导员袁丽萍摸索“文科国防班”的建设路径。无前人经验借鉴,但要为后来者铺路照明,郭城春知道这个班的路不容易走。

这一年里,郭城春有序推动着班级走向成熟。无论是林林总总的活动组织,或者是点对点的感情沟通;无论字句必较的文档材料,或是对外形象的悉心打造——他紧紧地把班级20个人凝聚在一起,并引领大家在学院内外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辅导员袁丽萍回忆说:“我大四开始带这个班,是摸着石头过河。大一的班委给这个班打下了很好的底子,而郭城春绝对是我带班的第一助手。”

郭城春至今也依旧在感怀自己的“支书生涯”。“这一年的支书我根本没有当够!”郭城春在大一述职时这样说。一直以来郭城春总是把新法7放在心头,“我总是一厢情愿认为自己还没有卸任”,郭城春笑自己的“多事”,“班里同学干得都比我好,但有些习惯就是改不了”。比如改不了事事关切的责任与守望,改不了刻骨铭心的回忆与感情。

“我一直知道他很辛苦,但我大三当了支书才知道他大一时候的付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班里唯一的女生彭春丽说,“后来做许多事情其实都是继承了大一的路线,而这套路线其实就是他带领大家一手摸索出来的。”

3年过去,新法7先后获得了“北京市十佳班集体”、“北京市先锋团支部”、“清华大学先进班集体”等几乎一个班级能拿的所有荣誉。而他自己也获得了“北京市先锋团干部”、“清华大学优秀国防生干部”等荣誉。

“我感恩这个班让我在精神上有所归属,给我机会让我为别人付出”,郭城春总是强调新法7给自己的收获,“我从当支书的第一天起就坚定了一个理想,我想和身边的战友们一起努力,让初现清华的新法国防班一炮打响。”

如今新法7不仅是清华国防班的杰出代表,更作为清华大学唯一候选班级征战“北京市十佳班集体”并最终摘得桂冠。

郭城春如今担任新法9班的小辅导员,“我希望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班级,可以把我们的理想传承下去”,他

对此充满期待。

“到新法7即将毕业我才明白,郭城春的动力究竟是从哪里来”,新闻7班的虞鑫说,“他是有理想的人,他坚信新法国防生们是在为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战。他一直带着整个集体在前进,现在庆幸新法9也能受他的影响。”

“郭哥总是告诉我们要放眼长远,让我明白肩上责任的重大”,新法9班景岩说,“他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心中充满动力。”

在收获中坚定理想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历史时代感,把自己置身于时代发展的大潮中,再看自己身处何地”。郭城春反复品味着新闻与传播学院副书记周勇老师的这句话——他希望自己可以在所学领域有所建树,在新时代为我军带来软实力提升。他意识到形象建设工作、对外宣传工作对我军的重要性,尤其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要想摆脱舆论与软实力困境,军队是其中突出且重要的一部分。

本科期间,郭城春共计发表论文6篇,其中一篇还核心期刊重点推出。

大二上学期,郭城春几乎每个周末都奔走于北京的几大建筑工地,调查了百余位农民工,最终写出了《农民工媒介接触与政策知悉调查》的研究报告。“那只是我布置的课堂小作业,郭城春却用几十倍的努力来完成,他的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精神让我和我的同事们感到敬佩。”新闻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说。

也正是从此开始,郭城春开启了自己学术的探梦之旅:先是挑战杯、SRT等校内项目,接着是和老师一起走访媒体做业态调研。在历经近10项课题的锤炼后,郭城春开始考虑着手涉军课题。

“起初不理解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忙,后来再看才发现,他已经为理想的实现做足了准备”,郭城春的好友朱梁文轩说,“文科类研究很注重观点创新,他一直保持思考,所以总是成果不断。”

“我的理想是为我军建设添砖加瓦,所以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研究能力非常重要。”郭城春大二承接了全国人大提案军事学项目的子课题,作为第一作者领衔新法7班着手调研,获中央领导认可;接着参与两部军事学相关专著的撰写,任第二作者;最为突出的是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等5项国家级别的课题,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实我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对基层军队了解不够,对我军的话语体系还未能完全体会”,郭城春保持着一贯的自省,“我的弥补是毕业后直接投身军队,为我军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母校带来更多的荣誉。”

为成为我军新三战顶尖人才而努力奋斗!——三年过去,这最终沉淀为郭城春的核心理想。就是

为了这个理想,郭城春一直在努力,努力了整整3年;还是为了这个理想,努力的不只有郭城春,更有一批又一批新法国防生们。

“志归军旅,永生荣光。我们终将与祖国共辉煌!”郭城春在特奖答辩的最后以此谢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