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释宝唱著述考

释宝唱著述考

释宝唱著述考

刘 飖

---------------------------------------------------------------------------------------摘要:释宝唱是南朝梁代高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佛教目录学家和佛教人物传记作家。除撰述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记载古代中土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比丘尼传》外,还有大量的著述。释宝唱著述勤奋刻苦,他对佛教在中土的发展功绩卓越。

关键词:佛教;宝唱;传记;著述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017(2011)03-0005-09

---------------------------------------------------------------------------------------

南朝梁代是佛教传入中土后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高僧辈出。梁释宝唱就是其中的一位,释宝唱在唐释道宣的《续高僧传》中有传。宝唱在其约七十余年的生命中,参与编辑以及独自撰著书籍多达18部①,840余卷,可谓撰述繁富。唐释智升在《开元释教录》中赞叹宝唱“僧祐律师之高足也,博识洽闻,罕有其匹。”②不虚言也。汤用彤先生将繁富的两晋至南北朝的释教的撰述分为四类:注疏,论著,译著撰集和史地编著。③宝唱在这四类书籍中,除了没有注疏佛典之外,其它的三类著作都有撰述。笔者通过对历代佛教目录学著作进行翻检以及对《续高僧传?宝唱传》进行仔细的阅读,整理出宝唱的18部著述。以下对宝唱的这18部著述,分宝唱参与编辑的书籍和独自编述的书籍两大类,从该书的出处记载、卷数、成书时间、存佚、存在佚文等几个各方面进行著录,以明宝唱著述之勤奋刻苦,亦以明宝唱及其著述对佛教在中土发展之卓越功绩。

一、宝唱参与编辑的书籍

① 宝唱参与编辑以及独自撰着书籍达18部一事:其中《出

要律仪》中包含有3卷《翻梵言》一部。

② [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第六卷,《大正藏》第55册,

第538页,上栏。

③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9月第1版,第391页。

收稿日期:2010-12-20

基金项目:黄冈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cd162)。作者简介:刘飖(1974-),湖北浠水人,文学博士,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

文献和宗教文化研究。

1.《众经要抄》。该书88卷(包括目录)。僧旻任主编,参与者除了释宝唱,还有释僧亮、释僧晃、刘勰等。天监八年夏四月成书。该书已亡佚。

关于《众经要抄》一书,僧传、佛教类书和佛教目录学著作等有所提及:《续高僧传·宝唱传》曰:“天监七年,帝以法海浩汗,浅识难寻,敕庄严僧旻,于定林上寺缵《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又敕开善智藏缵众经理义,号曰《义林》,八十卷。又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④《续高僧传·僧旻传》曰:“仍选才学道俗释僧智,僧晃,临川王记室东莞刘勰等三十人同集上定林寺,抄一切经论,以类相从,凡八十卷,皆令取衷于旻。”⑤《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中曰:“《众经要抄》一部并目录八十八卷。右一部八十八卷。天监七年十一月,帝以法海浩博,浅识窥寻,卒难该究。因勅庄严寺沙门释僧旻等于定林上寺缉撰此部,到八年夏四月方了。见《宝唱录》。”

以上三则关于《众经要抄》的史料,记载上有两处不同。一是关于编辑《众经要抄》一书的参与者:《续高僧传·宝唱传》明确提及宝唱参与编辑一事,云“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而《历代三宝纪》和《续高僧传·僧旻传》中,在参与者的记载上用了一个“等”字。我们认为,这只是记载上的详略不同,从以上所引的文字上看,《续高僧传·宝唱传》的撰述成书,很明显的参照、因袭了成书于隋朝的《历代三宝纪》,只是更加详细了。《众经要抄》一书的编写有30人,宝唱

④ [梁]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6页。下栏。

⑤ [梁]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43页,上栏。

2011年5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May 2011第3期Journal of Ancient Books Collation and Studies No.3

·5·

是参与之一。二是关于该书的卷数:《历代三宝纪》和《续高僧传·宝唱传》中记载的88卷的《众经要抄》,应该是包括了8卷目录。

关于《众经要抄》一书的内容,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序言中曰:“以天监七年,敕释僧旻等备抄众典,显证深文,控会神宗,辞略意晓,于鐕求者已有太半之益。但希有异相,犹散众典。”由上述所引内容可以知道,《众经要抄》是在梁武帝授意之下编撰的。它是“备抄众典”后形成的一部类书。依据《经律异相》序言云“(《众经要抄》)备抄众典,显证深文,控会神宗,辞略意晓,于鐕求者已有太半之益。但希有异相,犹散众典”①来理解,《众经要抄》主要是编录“同相”资料的类书,就是夹杂点“异相”,也不会多。“同相”和“异相”是一组内涵相对又相成的佛教术语。“同相”指事物的共性,按佛教的说法,它是“真如”,是“本原”。“异相”则是表现于存在中(包括神话、故事等)的实在的具体形象,它们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差别相”,它们是“真如”的具体体现。

2、《注大般涅槃经》②。该书72卷。释僧朗(亦作法朗)任主编,参与者释宝唱、释明骏③等。成书时间在天监七年之后,天监十年之前。该书现留存④。在《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第七十一卷。

《续高僧传·宝唱传》曰:“天监七年,……又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⑤《续高僧传·法朗传》云:“(法朗)初住药王寺,亮履行高洁,经数修明。朗禀性疏率,不事威仪。声转有闻,义解传誉。集注涅槃,勒成部帙。而言谑调笑,不择交游。高人胜己,见必齿录。并卒于天监中。”⑥

① [梁]释僧旻,宝唱等撰集:《经律异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年,见宝唱《经律异相序》,第1页。《经律异相》的主编应是宝唱,助编是释僧豪和释法生等,僧旻未参加。

② 可参看汤用彤先生《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七章

《南方涅槃佛性诸说》一节。第503页。

③ 关于释明骏参与《注大般涅槃经》工作一事:汤用彤先

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七章《南方涅槃佛性诸说》中曰:“至若明骏(《东域录》‘《集解涅槃经》一卷释明骏’。)则或系与僧朗、宝唱共撰注人之一也。”

第503页。笔者也认同这一看法。

④《注大般涅槃经》即是《涅槃经集解》一书:汤用彤先生

曰:“《续僧传》称帝敕僧朗撰《集注》七十二卷,今《集解》为七十一卷,当是失去总目一卷,盖即帝敕撰之书也。《东域录》著录《集解》为七十二卷,并注言‘共十法师,僧朗奉敕注’,可以为证也。”第503页。笔者也认同这一看法。

⑤ [梁]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6页,下栏。

⑥《续高僧传》卷第五,《义解篇》初,《梁杨都建元寺沙门由“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可知,宝唱参与了《注大般涅槃经》的编纂工作。

《注大般涅槃经》开始编辑的时间,是在“天监七年”,依据主编僧朗“卒于天监中”,定《注大般涅槃经》成书时间约在天监十年之前。该书是一部集注体,或称是会注体的经书。是释僧朗、释宝唱、释明骏等汇集十余涅槃经师的注疏而成。

3、《义林》80卷。释智藏任主编。参与编辑者为当时的20位大德高僧,其中包括释宝唱。《义林》普通年间成书。该书亡佚。

《续高僧传?宝唱传》曰:“天监七年,……又敕开善智藏缵众经理义,号曰《义林》,八十卷。……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⑦由“并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可知,宝唱参与了《义林》的编纂工作。

释智臧与释宝唱同为释僧祐弟子。《续高僧传·智藏传》云“以泰初六年敕住兴皇寺,事师上定林寺僧远、僧祐,天安寺弘宗。”⑧《历代三宝记》卷11云:“(《义林》)右一部八十卷。普通年,勅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但诸经论有义例处,悉录相从,以类聚之,譬同世林无事不植。每大法会,帝必亲览,以观讲论。宾主往还,理致途趣,如指掌也。”⑨《大唐内典录》亦著录。云“并大通年。勅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⑩。“大通年”盖误书也。《法苑珠林》卷100,《传记篇》第一,《杂集部》第三云:“《义林》八十卷,右此一部八十卷。梁简文帝勅开善寺沙门释智藏等二十大德撰。”?“梁简文帝”为“梁武帝”之误。关于《义林》的成书时间,各书都只说“普通年”,据《续高僧传?智藏传》:“(智藏)以普通三年九月十日(522年)卒于寺房,春秋六十有五。”?那么由此可以推知此书完成在公元520到522年之间。

4、《法宝联璧》。该书又名《法宝集》,220卷

释僧韶传》附见《法朗,法亮传》,见于《高僧传合集》,第140页,右,下栏。白化文,李鼎霞《<经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一文中第11页以《法朗传》见于《续高僧传》卷7,是将《续高僧传》卷7的《陈杨都兴皇寺释法朗传》误为《梁杨都建元寺沙门释僧韶传》中附见的注《大般涅槃经》的法朗。

⑦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6页,下栏。

⑧ [梁]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45页,下栏。

⑨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大正藏》第49册,第100

页,上栏。

⑩ [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第四卷中《梁朝传译佛经录》第十二,《大正藏》第55册,第267页,中栏。

? [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12月第1版,第2876页。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47页,上栏。

·6·

(包括20卷目录)。梁太子萧纲任主编。参加编辑者除了释宝唱外,另有包括时为湘东王萧绎在内的38位纂修者。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正月成书。该书亡佚。

《续高僧传?宝唱传》曰:“及简文之在春坊,尤耽内教。撰《法宝联璧》二百余卷。别令宝唱缀纰区别,其类《遍略》之流。”①由此可证,宝唱参与了该书的编纂,

《法宝联璧》应该是一部佛教方面的大部头的类书。萧绎为《法宝联璧》所作的序言记载了另外的38位②纂修者的仕履、年岁。③其中云“使持节、平西将军、荆州刺史、湘东王绎,年二十七,字世诚”,湘东王萧绎“天监七年(508)八月丁巳生”,④因此《法宝联璧》成书应该在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关于《法宝联璧》的卷数,隋沙门法经等撰《众经目录》卷第六《此方诸德抄集》二云“《法宝集》二百卷”;⑤《历代三宝记》云:“《法宝集》二百卷(亦云《法宝连壁》),右一部二百卷。简文帝萧纲在储宫日,躬览内经,指撝科域。令诸学士编写结连,成此部卷,以类相从。有同《华林遍略》,惰学者省有过半之功。”⑥隋彦琮撰《众经目录》(简称《仁寿录》、《彦琮录》、《琮录》)云“《法宝集》二百卷,梁简文帝令学士撰”。⑦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云《法宝联璧》“二百卷”,但是在《大唐内典录》卷10,却云“梁太宗简文帝撰《法宝联璧》二百二十卷(一名《法集》)”。萧绎为《法宝联璧》作序曰:“爰锡嘉名,谓之《联璧》。联含珠而可拟。璧与日而方升。以今岁次摄提,星在监德,百法明门,于兹总备;千金不刊,独高斯典。合二百二十

①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6页,下栏。

② 胡德怀的《四萧年谱》认为是“前后共37人参与著作”,

而《法宝联璧序》文后历载38人,胡德怀先生大概认为萧绎没有参加。由序文中“绎自伏枥西河,摄官南国,十回凤管,一奉龙光,笔削未勤,徒荣卜商之序。稽古盛则,文惭安国之制”来看,萧绎应为纂修者之一,应该为38人。见刘跃进,范子晔编:《六朝作家年谱辑要》中的《四萧年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7页。

③ 湘东王萧绎为《法宝联璧》作的序存于《广弘明集》卷

20。《广弘明集》卷20见于《大正藏》第52册。白化文,李鼎霞《<经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一文中以《<法宝联璧>序》见于《广弘明集》卷4,实误。第14页。

④ [唐]姚思廉:《梁书》,第113页。

⑤ [隋]释法经:《众经目录》,《大正藏》第55册,第144

页,下栏。

⑥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大正藏》第49册,第100

页,上栏。

⑦ [隋]释彦琮:《众经目录》第三卷,《大正藏》第55册。

第172页,中栏。 卷,号曰《法宝联璧》。”⑧萧绎为纂修者之一,其云《法宝联璧》为220卷,应该十分可信。后世目录书籍著录为“二百卷”,应该是指不包括20卷目录。《梁书》的《南史》的《简文帝本纪》均载“《法宝连璧》三百卷”,⑨“三”字恐系“二”字之误。

5、《定林寺藏经录》。佚,卷数不可知。关于《定林寺藏经录》一书:徐崇在《补南北史艺文志》中第一次著录:“《定林寺经藏序录》,刘勰撰。”⑩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中《中国历代佛教目录所知表》也著录“《定林寺藏经录》,刘勰撰”。?《定林寺藏经录》与《定林寺经藏序录》实为同一书。

关于《定林寺藏经录》的编者一事,《梁书·刘勰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云:“(刘勰)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刘勰帮助僧祐整理了定林上寺的经藏目录,并且参与撰写了一些经论的序录,史有确载。这也可能是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和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归附该书的编者为刘勰的原因吧。刘勰当初依从僧祐时,还不是僧祐的弟子,他能够协助僧祐编纂《定林寺藏经录》,那么,僧祐门下的弟子有没有参与整理经藏呢?据《高僧传?僧祐传》云:“初,祐集经藏既成,使人抄撰要事,为《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谱》及《弘明集》等,皆行于世。”?从“使人抄撰要事”,可知僧祐在撰述《三藏记》、《法苑记》等等著作时,实质上是一个主要负责人,具体的事务是得到过他人的协助的,由此可以推知,《定林寺藏经录》的整理必定不止刘勰一人参与,宝唱及僧祐的其它弟子也应该参与其中。牟世金先生在《刘勰年谱汇考》中有“成于刘勰出仕后之序传,当由僧祐门徒智臧、宝唱、明彻、正度等相佐,出于刘勰手笔之可能性,势必更小”。?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又云:“勰既依祐为生,且已为祐寺编目,则《祐录》殆亦由刘勰执笔欤?祐弟子慧皎作

⑧ [唐]释道宣撰:《广弘明集》第二十卷中《法义篇》,《大

正藏》第52册,第243页,中栏。

⑨ [唐]姚思廉:《梁书》,第109页。[唐]李延寿:《南史》

卷8《梁本纪下》,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33页。

⑩ 见《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2月第1版,第6680页。

?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70页。

? [唐]姚思廉:《梁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710页。

? [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第249页。

? 牟世金:《刘勰年谱汇考》,巴蜀书社,1998年1月,第40页。

·7·

《高僧传》①,载祐卒后,‘弟子正度立碑颂德,东莞刘勰制文。’《费录》有‘《释正度录》一卷’,或为拾补《祐录》之遗。正度、慧皎、宝唱之俦,谅亦尝助勰、祐撰录也。”②姚名达和牟世金都推测僧祐的一些弟子,其中包括宝唱参与帮助了僧祐著述。我们认为,两位先生的推测是可能的,宝唱实际上也是参与编辑者之一,《定林寺经藏序录》一书非刘勰一人所专撰。

二、宝唱独自编述的书籍

1、《法集》。该书140卷。释宝唱编纂,成书时间不可确考,该书亡佚。

《续高僧传·宝唱传》云“帝以佛法冲奥,近识难通,自非才学,无由造极。又敕唱自大教东流,道门俗士有叙佛理,著作弘义,并通鸠聚,号曰《续法轮论》。合七十余卷。使夫迷悟之宾,见便归信,深助道法,无以加焉。又撰《法集》一百四十卷。并唱独断专虑,缵结成部。既上亲览,流通内外。”③由此可知,《续法轮论》和《法集》都是宝唱“独断专虑,缵结成部”,并且是敕撰。佛教目录学著作没有著录《法集》。《隋书?经籍志》著录为“《法集》百七卷,梁沙门释宝唱撰”④,将其归入“总集”类。大约是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性质类似的辑录弘法护教文章的总集。《隋志》之后的正史《艺文志》没有著录,大约唐后散佚。汤用彤先生云“宝唱又撰《法集》一百三十卷”⑤,卷数恐误。

2、《续法轮论》。又名《续法论》,《续法记》。有曰70余卷,又有曰160卷两种记载。释宝唱编纂。成书时间不可确考。该书亡佚。

现存的历代佛教经录均不见著录此书,大概散佚的时间很早。《续高僧传·宝唱传》中说明宝唱曾独自编纂此书。云“帝以佛法冲奥,近识难通,自非才学,无由造极。又敕唱自大教东流,道门俗士有叙佛理,著作弘义,并通鸠聚,号曰《续法轮论》。合七十余卷。使夫迷悟之宾,见便归信,深助道法,无以加焉。又撰《法集》一百四十卷。并唱独断专虑,缵结成部。既上亲览,流通内外。”⑥关于该书的书名,唐释道宣在《宝唱传》中称之为《续法轮论》;唐释元康撰《肇论疏》中,有“梁朝释宝唱作

① 慧皎非僧祐弟子,姚名达先生此处有误。

② 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2005年,第188页。

③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7页,上栏。

④ [唐]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卷35,中华书局校点本,

第1089页。

⑤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407页。

⑥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7页,上栏。 《续法论》一百六十卷”⑦;《景德传灯录》作“梁僧宝唱《续法记》⑧”。汤用彤先生认为宝唱该书是续刘宋陆澄《法论》之作,故认为应称之为《续法论》,他认为“轮”字疑是衍字。⑨

关于该书的卷数:我们认为,该书在梁武帝时完成,为“七十余卷”,《续高僧传·宝唱传》中记载可证。后来因为僧俗两界不断有新的著述出现,宝唱也不断将其增补于书中,就成为了唐释元康撰《肇论疏》中提及的“梁朝释宝唱作《续法论》一百六十卷”书籍了。《传法正宗记》和《景德传灯录》都记载了梁简文帝要求宝唱增加新的内容于《续法轮论》中。《传法正宗记》曰:“其后梁简文帝闻之,因使臣刘县运往齐,取其书归国。诏沙门宝唱编入《续法记》。”⑩《景德传灯录》曰:“达磨至中国。今取《正宗记》为定。盖依梁僧宝唱《续法记》。昔那连耶舍与万天懿译七佛至二十八祖传法事。梁简文帝因使臣刘县运往北齐,取其书,诏宝唱编入《续法记》也。”?古人著述完成后,不断增补的事例也见于释宝唱的业师僧祐的著书经历中,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最早的撰本是完成于齐代的10卷本,僧祐入梁后续有所增,直到天监十七年去世之前,都在不断增补之中。现存的佛教目录学著作著录《出三藏记集》为15卷或16卷,就是后来增补的结果。宝唱与其师僧祐著述之谨慎精到,孜孜不倦,于此可见。

《续法轮论》已经亡佚,但是现存有些书籍对其有所引用,因此留下了吉光片羽,现辑录如下:释元康撰《肇论疏》卷上?:“梁朝释宝唱作《续法论》一百六十卷,云‘宋庄严寺释昙济作六家七宗论。论有六家,分成七宗。第一本无宗;第二本无异宗;第三即色宗;第四识含宗;第五幻化宗;

⑦ [唐]释元康撰:《肇论疏》,《大正藏》第45册,第163

页,上栏。

⑧ [宋]普济集:《五灯会元》,[明]通容集:《五灯严统》,[清]

超永编辑:《五灯全书》都作《续法记》。

⑨《续法轮论》即是《续法论》一书:汤用彤先生《汉魏两

晋南北朝佛教史》第十五章《南北朝释教撰述》曰:“刘宋陆澄奉敕撰《法论》,《祐录》十二载其《目录》。盖其主体乃取刘宋以前释教论着,辑为十六帙,共一百零三卷,中附以经序及杂文。诚魏晋佛教撰述之宝库。及至梁时,宝唱奉敕撰《续法论》,当是继陆之作。二书均亡佚。”见于第397页。又曰“号曰《续法轮论》(‘轮’字疑衍)”。见于第407页

⑩ [宋]契嵩编:《传法正宗记》卷第九,《大正藏》第51册,第768页,中栏。

?[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1《西来年表》,《大正藏》第51册,第204页。

?[唐]释元康撰《肇论疏》,《大正藏》第45册,第163页,上栏和中栏。

·8·

第六心无宗;第七缘会宗。本有六家,第一家分为二宗,故成七宗也。’言十二者,《续法论》文云:‘下定林寺释僧镜作《实相六家论》,先设客问二谛一体,然后引六家义答之。第一家以理实无有为空,凡夫谓有为有,空则真谛,有则俗谛。第二家以色性是空为空,色体是有为有。第三家以离缘无心为空,合缘有心为有。第四家以心从缘生为空,离缘别有心体为有。第五家以邪见所计心空为空,不空因缘所生之心为有。第六家以色色所依之物实空为空,世流布中假名为有。’”

《景德传灯录》卷1《西来年表》①中有:“《正宗记》依梁僧宝唱《续法记》云:‘此年(南朝为梁普通元年,北朝为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引者注。)达磨至梁而入魏。’”

另有:“《五宗记》引宝唱《续法记》云:‘达磨此年(南朝为梁大通二年,北朝为北魏武泰元年,公元528。引者注。)示灭。’”

又有:“若依宝唱《续法传》(即宝唱《续法记》。引者注。)即魏使归洛,奏遇达磨西归。当在此年。(南朝为梁中大通二年,北朝为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引者注。)”

又有:“达磨至中国。今取《正宗记》为定。盖依梁僧宝唱《续法记》。昔那连耶舍与万天懿译七佛至二十八祖传法事。梁简文帝因使臣刘县运往北齐取其书,诏宝唱编入《续法记》也。”

3、《出要律仪》。该书20卷。释宝唱编纂。成书时间大约在梁武帝天监年中,该书亡佚。

《历代三宝记》没有著录该书。唐释道宣《大唐内典录》著录宝唱的著述时,依据《历代三宝记》的记载,在此记载的基础上,道宣又增加了一部宝唱的“《出要律仪》”。《大唐内典录》卷4《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中《梁朝传译佛经录》云:“《经律异相》一部并目录五十五卷(天监十五年敕撰)、《名僧传》并序目三十一卷、《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亦十五年)、《众经目录》四卷(十五年)、《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三卷(十五年)、《众经诸佛名》三卷(十五年)、《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三卷(十六年)、《众经忏悔灭罪法》三卷、《出要律仪》二十卷。右九部合一百二十七卷。……令庄严寺沙门释宝唱等总撰集录,以备要须。或建福攘灾,或礼忏除障,或飨神鬼,或祭龙王,诸所祈求,帝必亲览,指事祠祷,讫多感灵。所以五十年间,兆民荷赖,缘斯力也。”②

① [宋]道原纂:《景德传灯录》卷1《西来年表》,《大正藏》

第51册,第204页。

② [唐]释道宣撰:《大唐内典录》卷四《历代众经传译所从

录》中《梁朝传译佛经录》,《大正藏》第55册,第266《大唐内典录》卷10《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亦云:“梁杨都庄严寺沙门释宝唱奉敕撰诸经律相合一百余卷:《经律异相》(并目)(五十五卷)、《出要律仪》(二十卷并《翻梵言》三卷)、《名僧传》并序目(三十一卷)、《饭圣僧法》(五卷)、《众经目录》(四卷)、《众经护国神录》(三卷)、《众经护国龙王录》(三卷)、《众经灭罪法》(三卷)。”③唐道世《法苑珠林》卷100,《传记篇》第一百《杂集部》中亦著录宝唱敕撰有《出要律仪》④。由此可知,宝唱的《出要律仪》是在梁武帝的敕令下独自编纂的。

但是道宣在《续高僧传·法超传》中曰《出要律仪》是梁武帝抄集的。云:“武帝又以律部繁广,临事难究,听览余隙,遍寻戒检,附世结文,撰为一十四卷,号曰《出要律仪》。以少许之词网罗众部,通下梁境,并依详用。”⑤汤用彤先生依《续高僧传·法超传》,也认为《出要律仪》是梁武帝编纂⑥。宋释元照《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云:“《出要律仪》,梁武帝集,凡二十卷。”⑦宋释元照记载《出要律仪》为梁武帝撰集,应是因循道宣的《续高僧传·法超传》中的记载。

《大唐内典录》和《续高僧传》同是道宣所著,对于同一个问题却出现了不同的记载。我们认为,经录比僧人传记在资料的可信度上更高一些,应以经录的记载为准。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出要律仪》为宝唱编集的证据还有两个:一是在历代的经录中,在著录梁武帝的撰述里,都没有《出要律仪》一书,相反在宝唱的撰述里,有《出要律仪》一书。二是《出要律仪》为梁武帝下敕宝唱所撰集,因此在《续高僧传·法超传》中冠以梁武帝编集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就好像《四库全书》著录作者为“乾隆皇帝第六子永瑢”,实际的纂修者为纪昀等大学士。

关于《出要律仪》的成书时间,《大唐内典录》卷4《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中《梁朝传译佛经录》云“故天监中,频年降敕。令庄严寺沙门释宝唱等总撰集录,以备要须。”⑧故约在天监年中成书。

页,下栏。

③ [唐]释道宣撰:《大唐内典录》卷10《历代道俗述作注

解录》,《大正藏》第55册,第311页,中栏和下栏。

④ [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

中华书局,2003年12月第1版,第2875页。

⑤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中《续高僧传》卷第二

十二《明律上》,第285-286页。

⑥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406页。

⑦ [宋]释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大正藏》第

40册,第176页。

⑧ [唐]释道宣撰:《大唐内典录》卷4《历代众经传译所从

录》中《梁朝传译佛经录》,《大正藏》第55册,第266

·9·

《大唐内典录》卷10《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有“《出要律仪》(二十卷并《翻梵言》三卷)”。此种形式的著录,我们理解为:3卷《翻梵言》一书也是宝唱编集的,并且此书是附录在20卷的《出要律仪》之后,总的书名为《出要律仪》。今《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有《翻梵语》一书。此书一共10卷,撰者不详,由日本入唐求法僧圆仁携回日本。故存留至今。今存的10卷《翻梵语》一书有数处引用《出要律仪》中的文字,其引及的文字都为梵汉翻译方面的内容,这可以作为宝唱编集的3卷《翻梵言》是附录在《出要律仪》之后而流传的一个证据。

《出要律仪》已经散佚,但有的书籍引及它,留下了些许的文字,现辑佚如下:

(1)《翻梵语》①:“修伽陀,旧译曰:‘修’言好,‘伽陀’云去,亦云说;亦云善誓。持律者云善说;声论②者云:正外国音,应言修伽多。‘修’翻为善,‘伽多’翻去,谓善去。《出要律仪》卷第八。”

(2)《翻梵语》:“解界法,迦兰陀国,旧译曰好。声论者云:正外国音,应言迦兰陀柯,是鸟名,此无对翻。《出要律仪》卷第九。”

(3)《翻梵语》:“《那陀迦旃延经》,旧译曰:应云‘那刺陀迦旃延’。‘那刺陀’言信,‘迦旃延’言性。声论者云:正外国音,应云‘那陀葛多耶那’。‘那陀’翻为长声,‘葛多耶那’翻为性。《出要律仪》卷第十。”

(4)《净心诫观发真钞》③:“布萨此曰净住。《出要律仪》曰是憍萨罗国语。六卷《泥洹》曰:布萨者,长养二义,一清净戒住;二增长功德。今谓戒净德长,故心喜勇。”

(5)《衣钵名义章》④:“可用键[金*咨]小器尔。《出要律仪》:键[金*咨]为助食器。《鼻奈耶⑤》:

页,下栏。

①《翻梵语》见于《大正藏》,第54册。

② 什么是声论:指计执“声为常住”之主张。又称声常住

论、声论师。为印度哲学之一派系,主张观念之恒常性,而计执声之常住;谓声音为宇宙‘实在’(reality)之存在,而吾人之语言,系由宇宙实在之声音而发显者,并非人为性之符号。出自《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声论师”

条。

③《净心诫观发真钞》:《卍续藏经》第105册,第320页。

④《衣钵名义章》《卍续藏经》第105册,第478页。

⑤ 鼻奈耶即律:戒是所不为,梵文为sīla,译音尸罗,意译

贯行,转为行为、习惯、道德等;律是有所当为,梵文为Vinaya,音译那耶、鼻奈耶、毗尼、毗泥,意译伏调、灭、离行、善治等。戒和律之间,在内容上无大的不同,只是在不同场合有一微小的区别。佛教戒本《有部毗奈耶》称,律是为已经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而制定的,而在家键[金*咨]者,浅铁钵也。”

(6)《翻译名义集》⑥:“尼萨耆,《出要律仪》:旧翻舍堕。声论:‘尼’翻为尽。‘萨耆’为舍。《四分》僧有百二十种,分取三十,因财事生犯、贪、慢心,强制舍入僧,故名尼萨耆也。”

(7)《翻译名义集》:“呗(蒲介)匿,或梵呗。此云止。若准律文。呗匿如法。《出要律仪》云如此:‘欝鞞国语。翻为止断也,又云止息。由是外缘已止已断,尔时寂静,任为法事也。或婆陟,讹也。梵音婆(蒲贺)师,此云赞叹,梵天之音。《善见》云:‘听汝作呗’,呗,言说之词也。”

(8)《诸经要集》⑦:“《又波离论》云:出家僧尼白衣等,斋讫不用澡豆末、巨摩等用澡口者,皆不成斋。如过去有比丘字莲提,六十岁持斋戒不阙,唯一日食用巨摩、豆屑等成斋。若不尔者,皆不成斋。此经无目。依《出要律仪》云:‘巨摩者,牛粪是也。‘若依此经,岂用牛粪净口耶?”

(9)《释氏要览》⑧:“犍稚:犍,巨寒切。稚,地音。《出要律仪》云:此译为钟磬。”

(10)《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⑨:“初明受请者,《十诵》为知请,故须立维那。《出要律仪》:‘翻为寺护,又云悦众。’”

(11)《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善见》:当礼僧足往阇梨所,礼已,互跪合掌,教言汝当随我语,教汝受三归,答云尔。《出要律仪》云:捉师衣角者,出在人情。世末流变也。律文似对僧所,理须生建立胜缘。”

(12)《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出要律仪》:键[金*咨]为助食器。《毘柰耶》:键[金*咨]者,浅铁钵也。”此条引及的内容与第五条相同。

(13)《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出要律仪》云:尼萨耆,旧翻舍堕。”此条引及内容与第六条同。

(14)《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⑩:“和南,西语,《出要律仪》翻为恭敬。”

4、《众经饭供圣僧法》。该书又有名为《饭供圣僧法》、《饭圣僧法》,5卷。释宝唱编纂。成书于

修行的居士则是持“戒”。律和戒的另一个不同是,对违戒者必然结以处罚。但是通常将戒和律放在一起使用,合称为“戒律”。

⑥ [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大正藏》第54册。

⑦ [唐]释道世集:《诸经要集》卷第五《食讫缘》第八,《大

正藏》第54册。

⑧《释氏要览》,《大正藏》第54册。

⑨ [唐]释道宣撰述:《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中《计请设

则篇》,《大正藏》第40册,第136页,上栏和中栏。 ⑩ [宋]释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释说戒篇》,《大正藏》第40册,第235页,中栏和下栏。

·10·

天监十五年。该书亡佚。

《历代三宝记》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有“《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二十五年)”①。“二十五年”应为“十五年”之误。因为天监年一共只有18年。《大唐内典录》卷4记载为天监“十五年”。云“《众经饭供圣僧法》五卷(亦十五年)”。《续高僧传·宝唱传》云:“遂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搜求遗逸,皆令具足,备造三本,以用供上。缘是又敕撰《经律异相》五十五卷,《饭圣僧法》五卷。”②可知,该书也是敕撰。周叔迦先生在《释家艺文提要》一书“《经律异相》”条云:‘考《历代三宝记》载所撰集凡八部,一百七卷。其中《众经诸佛名》三卷,所以建福禳灾者也;《众经忏悔灭罪方法》三卷,即今之《慈悲道场忏法》,所以礼忏除障者也;《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三卷,所以飨接神鬼者也;《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三卷,所以祭祀龙王者也。此外则《众经目录》、《饭圣众法》、《名僧传》、《经律异相》四部。’”③其中“《饭圣众法》”应为“《饭圣僧法》”之误。僧侣接受食物有种种复杂的戒条,如果檀越或施主饭僧不得其法,就会致使僧侣受突吉罗之罪④。《众经饭供圣僧法》是宝唱专门为施主编集的如何如法合律供养僧侣的一本书。

5、《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众经忏悔灭罪方法》、《众经诸佛名》。这四部书都是宝唱承奉梁武帝的命令独自编纂完成的。这四部书的编修有一个共同的时代背景。即《续高僧传·宝唱传》云:“帝以时会云雷,远近清晏,风雨调畅,百谷年登,岂非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藉神龙,幽灵协赞,方乃福被黔黎,歆兹厚德。但文散群部,难可备寻,下敕令唱总撰《集录》,以拟时要。或建福禳灾,或礼忏除障,或飨接神鬼,或祭祀龙王。部类区分,近将百卷。八部神名,以为三卷。包括幽奥,详略古今。故诸所祈求,帝必亲览,指事祠祷,多感威灵。所以五十许年,江表无事,兆民荷赖,缘斯力也。”⑤这四部书的编修目的和用途分别是:《众经诸佛名》,建福禳灾的时候备查备用;《众经忏悔灭罪方法》,礼忏除障时候备

①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

《大正藏》第49册,第99页,中栏。

②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7页,上栏。

③ 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4

月第1版,第27页。

④ 突吉罗:意译为恶作,谓身口二业所犯之过,此戒难持

易犯,常须念学,即比丘与比丘尼戒中之二不定、百众学、七灭诤等。见星云大师监修,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197页,中。

⑤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6页,下栏。 用;《众经护国鬼神名录》,用于飨接神鬼;《众经拥

护国土诸龙王名录》,用于祭祀龙王的时候备用。

关于四本书的成书时间:

《众经护国鬼神名录》,《历代三宝纪》和《大唐内典录》均著录为天监十

五年;《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历代三宝纪》和《大唐内典录》均有著录为天监十六年;《众经忏

悔灭罪方法》,《历代三宝纪》著录为天监十六年,《大唐内典录》只著录书名,没有附加说明成书时间;《众经诸佛名》的成书时间,《历代三宝纪》著

录为天监十六年,而《大唐内典录》著录为天监十

五年。笔者认为应以年代较早的经录的记载为准,

取《众经诸佛名》的成书时间为天监十六年。

关于四本书的卷数:《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众

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众经诸佛名》三本书,《历代三宝纪》和《大唐内典录》均著录为3卷。《众经忏悔灭罪方法》,《历代三宝记》著录为“《众

经忏悔灭罪方法》三卷(或四卷。十六年并见《宝唱录》)”。根据《续高僧传·宝唱传》曰:“(梁武帝)下敕令唱总撰《集录》,以拟时要。或建福禳灾,或

礼忏除障,或飨接神鬼,或祭祀龙王。部类区分,

近将百卷。”今以四本书的卷数相加,不足15卷,

距100卷相去甚远,是宝唱还有其它有关这方面内

容的撰述,还是释道宣的记载不实,有意夸大宝唱

的撰述繁富,不可确知。

关于四本书的存佚:《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众经诸佛名》、《众经护国鬼神名录》三书都

已经散亡。《众经忏悔灭罪方法》⑥,即今之《慈悲

道场忏法》⑦,存在于《大正藏》第45册。《众经

护国鬼神名录》有部分文字留存在其它的书籍中,

现辑略如下:

大唐京师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关中创立戒坛

图经(并序)》⑧:“梁高祖勅释宝唱著《神鬼录》,

凡有三卷”。故其序略云:“自如来出世,至教博远,天龙鬼神,莫不回向。故能奉侍三尊,拥护四部。

凡诸鬼神各有依住,故依地之神名曰坚牢,乃至寺

塔山林河海风雨。如《长阿含经》,并依止所往而守

卫之。(今以坛图一面,三方隐映,诸神侧背,难可

图形。于《图经》中,依方列相。或露或覆,时立

时坐。后有造者,依经置之。)”今前列护佛塔神名,

⑥《众经忏悔灭罪方法》的编修者是宝唱而非梁武帝:参见

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中“《慈悲道场忏法》”条,有

精到周详的考证。第24-26页。

⑦《众经忏悔灭罪方法》即《慈悲道场忏法》:参见周叔迦

《释家艺文提要》中“《慈悲道场忏法》”条和“《经律异 相》”条。第24-28页。

⑧ [唐]释道宣撰:《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中《戒坛形

重相状》,《大正藏》第45册,第809页,上栏和中栏。

·11·

多出《华严》、《灌顶》、《孔雀王》、《贤愚》、《大集》、《大智论》等,以繁文故,于此总而叙之,神名跋阇罗波尼(梁言金刚),神名婆里旱(河但反。梁言力士),初坚固光曜神,二日光曜神,三须弥华神,四净云音神,五阿修罗王神(取修罗为名。非修罗也),六胜光明神,七树音声神,八师子王神(如上。已解),九淳厚光藏神,十珠髻华光神。右十二金刚力士神王,依《杂阿含经》:金刚神持金刚杵,猛火炽然。经律中亦说,八金刚神列侍四面。又云:“五百金刚常侍卫佛。如《华严经》,诸金刚神与微尘数力士俱,久发誓愿侍卫如来,住持遗法。”

6、《名僧传》①。该书31卷(包括目录1卷)。释宝唱编纂。成书于天监十八年。该书已经散佚,现存《名僧传抄》仅保留它的一部分内容。

最早著录《名僧传》的,佛教经录方面,是隋代沙门法经的《众经目录》,云:“《名僧传》三十卷(释宝唱撰)②。”费长房著录宝唱著有8部书、合107卷,其中包括“《名僧传》并序录目三十一卷”③。唐代道宣在《大唐内典录》中的著录与费长房一样,但多一部《出要律仪》20卷④。智升著录宝唱的著作为《经律异相》50卷和《比丘尼传》4卷。仅有两部。“《名僧传》等七部非入藏,故阙不论。⑤”史志及目录学书籍著录该书的有:《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都著录30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20卷⑥,郑樵《通志》著录为30卷。《文献通考》不及著录,大概是书散佚于宋以后。现存的《名僧传抄》是日本僧人释宗性在文历二年,即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于日本奈良东大寺东南院经藏抄出。《名僧传抄》,1卷。现存《卍续藏经》第一三四册。

① 对《名僧传》进行介绍、解题、考证的书籍:任继愈《中

国佛教史》(第三卷)有“《名僧传》和《名僧传抄》”一节。第522页;苏晋仁《佛教文化与历史》有“《名僧传》及《名僧传抄》”一节。第108页;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有“《名僧传抄》条”。第28页;黄先炳:《高僧传》研究,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5月中有“《高僧传》与《名僧传》”一节。第34页。

② [隋]法经:《众经目录》卷6,《大正藏》第55册,第416

页。

③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11,《大正藏》第49册,

第99页。

④ [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4,《大正藏》第55册,第

266页。

⑤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6,《大正藏》第55册,第

538页。

⑥ 见《隋书》卷33《经籍志》史部,中华书局校点本,第

978页;《旧唐书》卷46《经籍志》史部,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05页;《新唐书》卷59《艺文志》子部,中华书局校点本,第1525页。

宝唱的《名僧传》最初撰述的时候,并非敕撰。《续高僧传·宝唱传》云:“初,唱天监九年先疾复动,便发二愿:遍寻经论,使无遗失;搜括列代《僧录》,创区别之,撰为部帙,号曰《名僧传》三十一卷。”⑦宝唱是因为发愿祈福而撰述《名僧传》的。在撰述过程中,因脚气病连发,往东方去治疗,去后,有敕追回,因而得罪,谪配边地。宝唱在将要动身发配的时候,把自己的志愿和编写僧传的情况陈奏给梁武帝,得到皇帝的谅解,停止了他的摈徙,并且命令宝唱将这部僧传加以刊定,所以历代的佛经目录在著录《名僧传》时,均题为“奉敕编纂”。

宝唱的《名僧传》往往被人诟病为只录名僧,不及高僧。慧皎的《高僧传》就说:“自前代所撰,多曰名僧。然名者,本实之宾也。若实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名而不高,本非所纪;高而不名,则备今录。故省名音,代以高字。”⑧将《名僧传抄》中的留存的《名僧传》的完整的目录与慧皎的《高僧传》的目录进行对照可以发现,《高僧传》正传257人之中与《名僧传》相同的有221人;附见244人之中与《名僧传》相同的达92人⑨。因此,慧皎所界定的“名僧”与“高僧”的分别,仅是概念上的不同,不能视为两部僧传取舍传主的标准。

关于《名僧传》的散佚于他书的佚文,苏晋仁先生和黄先炳先生已有辑录⑩,可参见。

7、《经律异相》?,50卷,存。又目录5卷,今佚。该书成书时间为天监十五年。主编是释宝唱,助编是释僧豪和释法生等。

据《经律异相》书前序云:“又以十五年末,敕宝唱抄经律要事。皆使以类相从,令览者易了。又敕新安寺释僧豪、兴皇寺释法生等相助检读。于是博综经籍,搜采秘要。上询宸虑,取则成规。已为五十卷,又目录五卷。分为五帙,名为《经律异相》。”?由此,《经律异相》的主编为宝唱甚明。隋彦琮《众

⑦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7页,左,下栏。

⑧[梁]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汤一玄整理:《高僧传》,

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第1版,第525页。

⑨ 参见林传芳《中国佛教史籍要说》上卷,京都:永田文昌

堂,昭和54年10月10日发行(1979年版)。

⑩ 苏晋仁:《佛教文化和历史》,第132-134页。黄先炳:《<高僧传>研究》,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5月,第 35-36页。

? 可参见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中《经律异相》条,第27页。白化文、李鼎霞:《<经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陈士强:《<经律异相>大意》,载于《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四期。

?[梁]释僧旻,宝唱等撰集:《经律异相》,第1页。

·12·

经目录》云:“《经律异相》五十卷,梁武帝令沙门宝唱等撰。”①《历代三宝纪》卷第一“帝年”云:“十五(敕沙门宝唱。撰经律异相五十卷)。”《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中宝唱的著述里亦云:“经律异相一部,并目录五十五卷(天监十五年敕撰)。”但是,在《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前的总叙里,费长房却记载释僧旻是《经律异相》的主编。其云:“至天监七年,以为正像渐末,信乐弥衰,三藏浩漫,鲜能该洽。敕沙门僧旻、宝唱等录经律要事,以类相从,名《经律异相》,凡五十卷。”②白化文等著文认为《经律异相》的主编“为宝唱,僧旻未参加”③。其原因是费长房或者后人转录《经律异相》序言的时候抄漏了三行字。笔者同意这一结论。

《经律异相》是一部现存最早的佛教的类书。它比《北堂书钞》要早近百年。它的内容是“总集经论所说十法界中一切依正二报,以及如来并诸弟子本生本事之文。”④

8、《众经目录》,又名《宝唱录》、《大梁众经目录》,4卷。佚。成书于天监十七年。

《续高僧传·宝唱传》曰:“十四年,勅安乐寺僧绍撰《华林佛殿经目》。虽复勒成,未惬帝旨。又勅唱重撰。乃因绍前录,注述合离,甚有科据,一帙四卷。雅惬时望。”⑤由此可知,宝唱的《众经目录》是在释僧绍的《华林佛殿经目》的基础上改订而成的。而《华林佛殿经目》是依据释僧祐《三藏集记》目录的著录体例编集的⑥,也就是说宝唱改进了其师僧祐的佛经著录的体例,进而才获得了梁武帝及时人对其佛经目录整理才能的一致认可。此后,梁武帝命令宝唱掌管华林园宝云经藏。

《众经目录》在《历代三宝纪》中著录的时间为“天监十七年,勅沙门宝唱撰《众经目录》四卷”。但在《大唐内典录》中有著录为“天监十五年”和“天监十七年”的两种记载。我们认为可能是天监十五年开始改订安乐寺僧绍的《华林佛殿众经目

① [隋]彦琮:《众经目录》卷第三,《大正藏》第55册。

第172页,中栏。

② [隋]费长房:《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

《大正藏》第49册,第99页。

③《经律异相》的主编是宝唱事:见白化文、李鼎霞:《经

律异相》及其主编释宝唱,第7页。

④ 周叔迦:《释家艺文提要》,第27页。

⑤ [梁]释慧皎等撰:《高僧传合集》,第107页,上栏。

⑥ 据《历代三宝纪》卷第十一《译经齐梁周》云:“《华林

佛殿众经目录》四卷。天监十四年,勅安乐寺沙门释僧绍撰。绍略取祐《三藏集记》目录,分为四色,余增减之。” 录》,至天监十七年的时候成书。

《众经目录》今已经散佚,但是《历代三宝纪》多有引述。并且留存下了宝唱《众经目录》的编修体例,可参见。

9、《比丘尼传》⑦,4卷。成书于天监十六年。现存载于《大正藏》第50册。

最早著录《比丘尼传》的是《开元释教录》卷6《总括群经录上》,曰:“沙门释宝唱,……僧祐之高足也。博识洽闻,罕有其匹,武帝甚相崇敬。天监年中,频敕撰集,皆惬帝旨。十五年景申又敕撰《经律异相》一部,唱又别撰《尼传》四卷。”⑧《比丘尼传》的成书时间,据《释氏稽古略》卷2:“天监十六年,敕沙门宝唱撰《比丘尼传》四卷。”⑨又宝唱的《比丘尼传》中载道贵尼、法宣尼卒于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比丘尼传》自序中也称“起晋升平,迄梁天监。”故《比丘尼传》成书时间在天监十六年是可以相信的。《比丘尼传》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它记载了晋、宋、齐、梁四代比丘尼共65人的事迹。

以上是对宝唱撰述的18部著作的介绍。笔者通过检索宝唱现存的《经律异相》一书,发现宝唱对律部的经典引用很多,加之他又是一代“律学元匠”僧祐的“高足”,因此我们认为宝唱应该是一个学习律学的明律僧人。《经律异相》中的文字引录自律部的经典的有,如卷15“迦留陀夷非时教化致丧命”条,宝唱自注云“出《十诵律》⑩三诵第四卷”;又如卷16“童子迦叶从尼所产八岁成道”条,宝唱自注云“出《僧祗律》?第十九卷,十诵亦同”;又如卷21“提婆达多昔为野干破瓶丧命”条,宝唱自注云“出《僧祗律》第八卷”;还有卷37“沙门意耳入海见地狱”条,宝唱自注云“出《十诵律》四诵第四卷”等等。同时,上述宝唱的著述中,宝唱还撰有《众经饭供圣僧法》5卷,此书今已亡佚。施饭给僧侣必须遵照一定的方法。《十诵律》卷38《明杂法》之三云:“佛在王舍城,尔时六群比丘木上食,佛言,从今不听木上食,若用食者突吉罗。尔时六群比丘,自畜木橙食,或畜床子食,或畜盘食,佛言,不听畜木橙、木床、木盘食,若用食者突吉罗。

(下转第4页)

⑦ 关于《比丘尼传》翔实的考证,可参见释宝唱著,王孺

童校注:《<比丘尼传>校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⑧ [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6《总括群经录上》,《大正

藏》第55册,第538页。

⑨ [明]释觉岸编:《释氏稽古略》卷二,《大正藏》,第49

册。第796页,中栏。

⑩《十诵律》,见《大正藏》第23册。

?《摩诃僧祇律》,见《大正藏》第22册。

·13·

杯酒释兵权2个典故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和明太祖大杀功臣的行为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杯酒释兵权只是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其后还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杯酒释兵权”做为一个成语,逐步引申为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强干弱枝 从唐朝中叶以来,形成了地方藩镇权势过大的局面,他们常常割据一方,乃至进行武装叛乱,给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据宰相赵普提出的“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针,分别从政权、财权、军队这三个方面来削弱藩镇,以达到强干弱枝、居重驭轻的目的。 在“削夺其权”方面,赵匡胤陆续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担任长官,以取代跋扈难制的军人;并在知州之外设立通判,两者共掌政权,互相牵制,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长官的权力。在“制其钱谷”方面,赵匡胤设置转运使来管理地方财政,并规定,各州的赋税收入除留开其正常的经费开支外,其馀的一律送交京师,不得擅留。这样,既增加了

中央的财政收入,又使地方无法拥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收其精兵”方面,赵匡胤将厢军、乡兵等地军中的精锐将士,统统抽调到中央禁军,使禁军人数扩充到几十万,而地方部队只剩下一些老弱兵员,只能充当杂役,缺乏作战能力,根本无法和中央禁军抗衡,这就摧毁了地方反抗中央的军事基础。 太祖通过对藩镇权力的剥夺,对武臣的压抑,改变了五代时期藩镇割据、朝廷寡弱、武人跋扈、文臣无权的状况,提高了中央的威权。在中央内部,太祖又着手分割宰臣的权力,为宰相设置了副相参知政事,来分散和牵掣宰相权力,宰相和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而军政归于枢密院,其长官叫枢密使,枢密院与执政合称“二府”,财政大权另归于三司,其长官叫三司使,号称“计相”,这三者地位都差不多,都直属于皇帝。通过对相权的分割,防止了大臣专权的局面,太祖就曾直言不讳地当面对宰相赵普说:“国家大事可不是你们书生说了算的。”说明宋代君主独裁体制得到了空前的巩固和加强。这些措施结束了唐朝中叶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这些措施也使得官员增多,开支增大,权力互相钳制、地方实力削弱,埋下日后积贫积弱的种子。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7课徐霞客传学案

徐霞客传导学案 重难突破 1.文章中心是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但文中也提到了僧静闻的事,还引用刘履丁之言,这些是否偏离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传记,要全面展现传主风貌,所以,本文虽主要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但作者也故意用了些插笔,以体现徐霞客的人品。写他带僧静闻出游之事,一方面极言道途危殆,不仅有山川的险阻,而且有盗贼出没,伤人性命;另一方面写他最终为静闻埋骨,不远万里,了却朋友心愿,表明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在写完了徐霞客一生的事迹之后,又引刘履丁之言,说出他对黄道周的关切:自己虽已在弥留之际,还遣其子往视,不仅体现了他对故友的情谊,而且暗示出他对正人君子的仰慕和对黑暗时世的不满,“据床浩叹”四字便透出其中的意思。 2.从文中的记载看,徐霞客游览山水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文中的记载看,徐霞客游览山水,能跳脱仕隐的思考,单纯且全心地投入于对自然美的发现。“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热爱大自然、热爱山水。“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不畏艰险,“口不能道词”但与他谈论山形地貌则“划然心开”、口若悬河,表明了一个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奇人的奇情与志趣。 从作者对徐霞客的著述介绍中看,徐霞客游览山水是出于对地理学的研究考察,文中所介绍徐氏《溯江纪源》一篇,表现其治学态度和方式的严谨。“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表现了他的求知探索精神。 3.清潘耒在《徐霞客游记序》中说:“亘古以来,一人而已。”从本文看,你同意潘耒的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旷古未有的奇书。文中写道:“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余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当为古今游记之最……”可以看出,徐霞客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不敢说绝后,但起码是空前的。 4.从文中看,徐霞客的母亲对徐霞客的出游有怎样的影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文中看,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徐霞客也是一个孝顺母亲的儿子,他“力耕奉母”,和母亲心灵相通,“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直到母亲去世以后,他才“益放志远游”。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谒.(jiè)玄岳囿.(yǒu)于间.(jiàn)道 B.觐省.(shěnɡ) 崟.(yín)岩属.(shǔ)疾 C.绠.(ɡěnɡ)汲扪.(mén)萝母丧服阕.(què) D.驭.(yù)风高可隐几.(jǐ) 心动趣.(qù)归 【解析】A项,谒yè,囿yòu;B项,省xǐnɡ,属zhǔ,D项,几jī,趣cù。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造.雁山绝顶否造:到 B.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恨:怨恨

阇王幽父

阇王幽父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於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阇王名为未生怨生来已有怨害相 随顺调达恶友教汝杀频婆作新生 我杀牟尼作新佛共化时间亦快哉 依教幽王重室内制诸群臣不得往 注:梵语阿阇世,此云未生怨,母怀之日,即与父有怨恶,占相者予记因以为名。调达又名提婆达多,佛之堂弟,世世示现与佛为仇,从反面来助成佛道,属于逆增上缘的助道人。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面。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桃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面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面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国太夫人韦提希恭敬大王时密往

身涂面蜜璎盛浆日日用以奉大王 食已漱口向佛礼尊者受戒为说法 三七日中颜和悦怡然清净得不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众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图经摄颂天台无尽法师传灯谜 如来趺坐耆阇崛三乘八部众围绕 寂而常照鉴机宜犹若洪钟以待扣 久修久证真三昧心境如如清净方 一德往生不退转应为圆机称性说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面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

《国史通鉴》宋辽金元篇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后周第二任皇帝世宗柴荣在商量攻打幽州时突发疾病,后不久便病逝,其儿子接任帝位,此时他的儿子年仅七岁。 赵匡胤时为殿前都点检一职,是禁军的统帅。在柴荣去世后的第二年的新年这一天,赵匡胤等人假奏敌情,说:北汉联合契丹出兵大举南下,已经快到黄河了。朝廷便命赵匡胤帅大军北上抵抗,在行至陈桥驿这个地方,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以及谋士赵普便在三军中散步柴荣还在世的传言“点检为天子”,并且说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暗示着要改朝换代了,而此时的赵匡胤以喝醉为名还在自己房间里装睡,后来,他在听到外面三军出现骚乱声后便出门,此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便被赵普等人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于是在陈桥驿这个地方的兵变,促成了赵匡胤的黄袍加身。 赵匡胤带着三军进入汴京(今开封),此时城内里应的人也早已得到了消息,大开城门迎赵匡胤,城内的官员见大势已去,便纷纷跪拜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成功称帝,由于赵匡胤担任节度使的封地为宋州,于是国号便为“宋”,宋朝自此成立。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常常晚上睡不着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皇帝位置是怎么得来的,如果那天下面的将领也带着大军叛乱,他就危险了,于是便邀请将当时掌握着兵权的将领们喝酒,这些将领大多都是陈桥兵变的将领。酒喝到酣处,赵匡胤突然放下酒杯说:我这个皇帝也不好当呀,试问谁不想当呀。众将一听皇帝说这句话,酒已经被吓醒了一半了,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于是赵匡胤又说到:如果哪天你们手下的将士拿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让你谋反当皇帝,你说从也不从?众将士听到这句话,酒完全被吓醒了,他们明白皇帝的意思,便纷纷跪倒在地。赵匡胤继续说:何不舍弃手中的兵权,到藩镇去购买良田房屋,歌儿美女,整日喝酒观舞来颐养天年呢。并且皇室也将与你们联姻,这样一来也是亲家了。众将士纷纷磕头谢恩,这便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吕向生平著述考

吕向生平著述考 摘要:吕向实为东平人,非泾州人,生卒年不详,卒年应该在天宝三年到至德二年之间,主要活动在唐玄宗开元至天宝年间,吕向并非如有的批评者所说“不知何许人也”,而是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人物。吕向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进入仕途,官至工部侍郎,可以说一生官运亨通。他能书善文,文词学业颇受当世重视,以才学而得以陪侍太子及诸王文章,所以深受唐玄宗赏识,也为时人称美。吕向文词学业颇精,但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不多,除《美人赋》外,其他作品都已亡佚,《文选》五臣注是其最主要的著作。 关键词:文选;五臣;吕向;生平;著述 在广泛流传的《文选》注释版本中,除了众所周知的李善注外,还有一部在相当长时期内颇有影响的五臣注。五臣注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工部侍郎吕延祚召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为《文选》所做的集注。因该书进呈皇帝御览,故于五人名字前皆加“臣”字,世称五臣注。但因史料的缺乏,五臣的生平事迹不甚为人了解,其学术水平也无从得知。 从吕延祚《进集注文选表》中,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五臣的身份。五臣中的吕延济或是吕延祚的兄弟①,是参加《文选》注释工作时唯一已经入仕的人员,当时的官职是衢州常山县尉,该职位很低,属于下层官吏。五臣之一的刘良是“都水使者刘承祖”之子,都水使者在唐代属于正五品上,官品不算低,主要掌管川泽津梁之政令,总舟檝河渠二署之官属。刘良事迹已不可考,其父刘承祖在中宗景龙四年(710)尚为处士,善占卜,因赞襄玄宗除韦后党有功,遂骤迁高位,后于开元十年因事被流放雷州。五臣中其他三人如张铣、吕向、李周翰,在进呈《文选注》时仍为处士,可能都处于隐居求仕的阶段,但吕向后来步入了仕途,而且官至四品的工部侍郎,深得唐玄宗赏识。五臣中除了吕向在《新唐书》中有传外,其他四人皆无传记资料。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只能通过对五臣之一的吕向的生平事迹进行必要的考述,借此了解五臣之学术及其影响。 《新唐书》卷二〇二《文艺中·吕向传》载: 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工草隶,能一笔环写百字,若萦发然,世号“连锦(疑“绵”之形讹)书”。强志于学,每卖药,即市阅书,遂通古今。 玄宗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侍太子及诸王为文章。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天子数校猎渭川,向又献诗规讽,进左补阙。帝自为文,勒石西岳,诏向为镌勒使。 以起居舍人从帝东巡,帝引颉利发及蕃夷酋长入仗内,赐弓矢射禽。向上言:“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弗曰仁兽。况突厥安忍残贼,莫顾君父,陛下震以武义,来以文德,势

古代当权者违反“劳动法”的二大经典案例评析(杯酒释兵权与两桃杀三士)

据传,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赵匡 胤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赵匡胤心里总不大踏实。 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 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 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赵匡胤连连点头,赞赏赵普说得好。后来,赵普又对赵匡胤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赵匡胤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 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 赵匡胤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赵匡胤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此时是公元961年)。 酒过几巡,赵匡胤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 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 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赵匡胤说:“这还不明白?皇 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赵匡胤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 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 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 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赵匡胤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 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而我认为,赵匡胤为了一己私利,明显违 反了“劳动法”,因为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年富力强,并非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按“劳动法”章程,他们应该继续掌有兵权。宋太祖为了坐稳江山,而嫉贤妒能,巧

帝王故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历史真相

帝王故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背后的历史真相 根据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这个家喻户晓、众人皆知的故事, 它是这样演绎的:话说有一天(据说是建隆二年七月十五日),赵匡 胤召集大将们喝酒。喝到高兴时,赵匡胤突然说道:“别看我现在这 么高兴,实际上我天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 一听这话,这些大将们就很奇怪,他们问道:“陛下富有四海, 何出此言?” 赵匡胤回答道:“当初你们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我身上,让我 当了皇帝,你们好做开国元勋。万一有朝一日,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了,也逼着你们当皇上,你们怎么办呢?” 真是一语中的: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 大将们一听这话,立刻吓得全体跪倒,皇上这不挑明了对自己不 放心吗?于是,他们集体玩儿命磕头道:“那您说咋办?” 赵匡胤说道:“干脆这样吧,咱们打仗不就是为了享福吗?你们 现在回家,你要房子我给你房子,你要地我给你地,你要钱我给你钱。你再多娶几个小妾,晚上活动充实点儿。咱们君臣之间再结成儿女亲家,我的公主嫁给你儿子,我的儿子娶你闺女,这样一来的话,君臣 结成秦晋之好,互不猜疑,你们看行吗?” 这有什么不行的?这帮大将回家后,第二天就纷纷上辞职信了:“我崴脚了,骨折了,不能再骑马了。”“我感冒了,不能再上班了。”没过几天,这些大臣们都知趣地回家了。 最后,赵匡胤很是高兴,他和平地解决了问题,顺利地收回了权力,君臣之间还相安无事,也留下了这段千古美谈的历史——杯酒释 兵权。

不过,这么一个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故事,如果我跟您说,就 是一个后人杜撰的传说,它甚至跟“喝酒、赵匡胤”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您会相信吗? 事实正是如此。 作为宋朝初年政治、军事上的一件大事——杯酒释兵权,几乎所 有的文献、史书都会重复地讲述这件事情,仿佛这就是一件毋庸置疑 的事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怀疑这件事情,并质疑此事的真伪了。 因为,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现在所有“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源,都是宋人的笔记,而非官方的文献。 要知道,如果“杯酒释兵权”这件事情真的发生过,那这绝对是 赵匡胤的一项伟大的壮举,理应被永载史册,大书特书才是。不过, 不管是当时的官方文献《国史》《实录》,还是元朝人编写的前朝 《太祖实录》《三朝国史》《宋史.太祖本纪》等,都对此无只言片语。 对于宋初来说,如此重要的一件军国大事,居然在官方文件上惜 墨如金,甚至一字不提,这岂不是咄咄怪事?还是说,这里面另有隐情,或者是压根儿就没有发生过! 而记录了这件事情的各种民间文献,则将此事人为渲染、大书特书,最后将此事演绎成为一个“声情并茂”的电影! 这个“杯酒释兵权”电影的原型,最早见于丁谓的《丁晋公谈录》。 这个丁谓不过一个猛人。此人不但是宋真宗的宰相,而且还坑死 了一代名臣寇准。 当然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丁谓坑死了寇准,可谓损人不利己, 他未来的下场,比寇准要惨烈得多。

杯酒释兵权剧本

《杯酒释兵权》剧本 第一幕 时间:96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 地点:皇宫内书房 人物:宋太祖、赵普、小太监 旁白: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就是宋太祖。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造反,争着做皇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好大的劲,才平定了叛乱。为了这事,宋太祖心里总是不大踏实。 宋太祖:(出场,作沉思状,来回踱步) 小太监:(出场,跟在宋太祖后面) 宋太祖:传赵普 小太监:传赵普晋见 赵普:(匆匆忙忙赶来)臣赵普晋见陛下,愿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宋太祖:(叹气)嗨!自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八姓皇帝,没完没了的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赵普:我看原因主要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兵权旁落,君弱臣强。 宋太祖:(边听边点头)有道理!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处置? 赵普:(胸有成竹地)削夺朝中大将和藩镇的权利,限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兵权,天下自然太平。 宋太祖:(连连点头)赵爱卿说得有理。 赵普: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宋太祖:这些人都是朕的好兄弟,他们不会背叛朕的。 赵普:我并不担心他们背叛。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一旦下面的将士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亏得爱卿提醒一下。 第二幕 时间:第二天晚上 地点:皇宫后院一个御花园 人物:宋太祖、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老将、太监数人、宫女数人 旁白:第二天晚上,宋太祖在宫内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三巡,宋太祖令太监、宫女们退下。 宋太祖:(拿起一杯酒,请大家干了杯)要不是有兄弟们拥戴,朕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但是,你们那里知道,这一年多来,朕没吃过一顿舒心饭,没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王、高等人:(十分惊奇)陛下这是为何? 宋太祖: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王、高等人:(听出话音来了,着了慌,连忙跪在地上,边磕首)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呀? 宋太祖:(摇摇头)对你们几位,朕还是信得过的。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中,有人贪图富贵,有一天也将黄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行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7课 徐霞客传 学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选修(传记选读)第17课徐 霞客传学案 重难突破 1.文章中心是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但文中也提到了僧静闻的事,还引用刘履丁之言,这些是否偏离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传记,要全面展现传主风貌,所以,本文虽主要写徐霞客的游历和著述,但作者也故意用了些插笔,以体现徐霞客的人品。写他带僧静闻出游之事,一方面极言道途危殆,不仅有山川的险阻,而且有盗贼出没,伤人性命;另一方面写他最终为静闻埋骨,不远万里,了却朋友心愿,表明了他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在写完了徐霞客一生的事迹之后,又引刘履丁之言,说出他对黄道周的关切:自己虽已在弥留之际,还遣其子往视,不仅体现了他对故友的情谊,而且暗示出他对正人君子的仰慕和对黑暗时世的不满,“据床浩叹”四字便透出其中的意思。 2.从文中的记载看,徐霞客游览山水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文中的记载看,徐霞客游览山水,能跳脱仕隐的思考,单纯且全心地投入于对自然美的发现。“奇情郁然,玄对山水”、“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热爱大自然、热爱山水。“其与人争奇逐胜,欲赌身命”,不畏艰险,“口不能道词”但与他谈论山形地貌则“划然心开”、口若悬河,表明了一个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奇人的奇情与志趣。 从作者对徐霞客的著述介绍中看,徐霞客游览山水是出于对地理学的研究考察,文中所介绍徐氏《溯江纪源》一篇,表现其治学态度和方式的严谨。“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表现了他的求知探索精神。 3.清潘耒在《徐霞客游记序》中说:“亘古以来,一人而已。”从本文看,你同意潘耒的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意。从文中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旷古未有的奇书。文中写道:“霞客纪游之书,高可隐几,余属其从兄仲昭雠勘而存之,当为古今游记之最……”可以看出,徐霞客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不敢说绝后,但起码是空前的。 4.从文中看,徐霞客的母亲对徐霞客的出游有怎样的影响?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从文中看,徐霞客的母亲是一个支持儿子的母亲,她鼓励儿子出游,这对徐霞客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徐霞客也是一个孝顺母亲的儿子,他“力耕奉母”,和母亲心灵相通,“心动趣归。则其母正属疾。啮指相望也”,直到母亲去世以后,他才“益放志远游”。 课后知能检测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谒.(jiè)玄岳囿.(yǒu)于间.(jiàn)道 B.觐省.(shěnɡ) 崟.(yín)岩属.(shǔ)疾 C.绠.(ɡěnɡ)汲扪.(mén)萝母丧服阕.(què) D.驭.(yù)风高可隐几.(jǐ) 心动趣.(qù)归 【解析】A项,谒yè,囿yòu;B项,省xǐnɡ,属zhǔ,D项,几jī,趣cù。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曾造.雁山绝顶否造:到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宋: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

(文与可) 二、寓言故事成语: 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买椟还珠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夜郎自大黔驴技穷杞人忧天 三、动物成语大全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降龙伏虎一龙一猪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叶公好龙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

陈维昭

陈维昭:《红楼梦》的叙事结构 一 《红楼梦》在正文开始之前有一段脂砚斋的评语,说是“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 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 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故曰 ‘贾雨村’云云”。这是告诉我们,《红楼梦》的作者在叙述上是有所顾忌,有所不 愿言或不敢言者,故将真事隐去,而故作假语村言。也就是说,小说的叙述语言与作 者的命意之间的直接性被遮蔽了。这意味着《红楼梦》在叙事结构上要比无所顾忌者 多设置了一些叙述层次,而且叙述层次之间具有很大的跳跃性。这使《红楼梦》成为 一个隐晦艰深的象征实体。 从真实性与逻辑的观点看,这个象征实体分为两个叙述层次,即超验叙述与写实 叙述。其内容由大荒山的石头、一僧一道和太虚幻境的荒诞故事与贾宝玉在“昌明隆 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走一遭”的生活故事构成。从 这种观点看,曹雪芹被当成一个不信鬼神,不信佛、道的无神论者和唯物论者。超验 叙述被当成虚设的语言屏障和结构技巧,而写实叙述才是作家的命意之所在。于是, 剩下来的问题似乎就只在于如何理解这个写实叙述层次。关注于贾府的盛衰过程的, 就会把《红楼梦》的立意理解为“落丁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理解为表达人生空幻 或封建统治阶级及其制度必然走向覆灭的命运;关注于贾宝玉的个人命运与情感心态的,就会把贾丫玉理解为反封建的斗士,个性解放的民主派,新兴阶级的代表,痴情 于青春与美的泛爱主义者,甚至是“个体的本体的永不满足的恋欲的象征”。 从宗教的观点看,《红楼梦》这个象征实体只有一个叙述层次,它设立了一个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叙述框架。大荒山是空,红尘(包 括贾宝玉)是色,最后的寂灭之境又是空,这就验证了那条色相皆空的佛教真谛。红 尘中的兴衰荣辱,贾宝玉的人生遭遇便是六道轮回圈中的一个环节;贾宝玉的“情” 的幻灭,便是佛教的“贪、慎、痴”三戒的图解。《红楼梦》成了“色空”观念的演绎。这种观点似乎是把《红楼梦》的叙述结构当成一个整体,实际上,它抽掉了红尘 的叙述层次,或者说,它把这个叙述层次抽象化,简单化了。它仅把眼光停留在“空—色—空”的叙述层次的外延上。 小说的叙事结构是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对应物,是作家的情感与经验节奏的表 现形式。要解读《红楼梦》的象征实体,完整地了解作家的情感心态和立旨命意,就 必须整体地把握小说的叙事结构,检视叙事结构的各个层次之间的衔接、重叠和交错 关系。以上两种观点都没有把《红楼梦》的全部叙述过程当成作家的审美心理结构的 对应物,因而它们所把握住的叙事结构就有所遗漏,有所欠缺,从而也就把《红楼梦》的立意简单化了,甚至误解了。 我想,从人类思维和艺术思维的观点来读《红楼梦》,也许比较合适。从这种观 点看,《红楼梦》有三个叙述层次。在小说的第一回里,曹雪芹就已经含蓄地交代了 他的多重叙述方式。它写的是女娲在大荒山上炼顽石以补天,“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弃在青埂峰下。”脂砚斋在此批上一句:“妙,自谓堕落情根,故无补天之用”。① 指出“青埂”即“情根”的谐音。不过,我以为按这一寓言的情节程序,脂批的这句

五年级读写大赛试卷--资料

《 … … … … 海州区小学语文五年级读写大赛试卷 (满分为 100 分,比赛时间为 90 分钟) … … … … … 项 目 得 分 填空题 选择题 简答题 读后感 合 计 名 姓 学 小 ) 区 ( 县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一、填空题。(共计 30 分,每空 1 分) 1.写西湖的诗句很多,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道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___ , 。” 2.古诗中有许多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如描写儿童捕蝉前的专注的诗句是: , 。而诗句: , 。则写 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 3.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的是________,卢纶的诗歌《______》赞扬了他高 超的箭法。 4.李白在《 》一诗中写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字面上没有提到“情”字,但是通过景物描写却透出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5.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请写出你最为熟悉 的两个故事的名称:如: 、 等(任写两个即可)。 6.《上下五千年》中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抗金英雄 ;《西 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7.阅读了《上下五千年》,你知道的神话故事有:盘古—— 、女 娲——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 ,“炎黄子孙”的 称呼来源于古代 、 两位部落首领的名称。 8.《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 ,他所使用的武器是 ,该 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 所害。 9.《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善射的是小李 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 10.冰心原名 ,我们学过的课文《 》就是她写的,你还读 过她写的通讯《 》,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

宝色霞板样本--著名密封品牌O_ring_material_guide_cz

O-krou?ky pr?vodce materiály

Inovace v konstrukci, materiálech a v aplikaci těsnění Vlastní vyvoj materiál? Disponujeme jedine?nou databází více ne? 2000 materiálovych receptur zalo?enych na elastomerech, PTFE a termoplastickych technologiích. Sem pat?í i nejodolněj?í polymery ur?ené pro vy-soké zatí?ení v prost?edí s teplotami od –254°C do +325°C. Pokra?ující vyzkum nám zaji??uje p?ední místo ve vyvoji novych materiál?, které by odpovídaly vysokym po?adavk?m na funkci i nejp?ísněj?ím nárok?m na bezpe?nost a ekologii. K námi vy-vinutym materiál?m pat?í Isolast?, Turcon?, Turcite?, Zurcon?, Orkot?, Luytex? a HiMod?. Vlastní testovací za?ízení Nejmoderněj?í zku?ební laborato?e nám umo?ňují rozsáhlé testy materiál? i hotovych vyrobk? s cílem vyhovět rostoucím po?a-davk?m na tlak a teplotu, poskytovat ?pi?kovy vykon a minima-lizovat riziko závad. To rovně? zahrnuje hodnocení pracovních kapalin. Na?e vyvojová a testovací za?ízení vyhovují ekologic-kym p?edpis?m EC a EPA. Efektivní vyroba Díky strategickému rozmístění vyrobních závod? a ?pi?kovym technologiím jsme schopni zajistit moderní a efektivní vyrobu ve v?ech oblastech po celém světě. Jednotně organizované vyrob-ní jednotky jsou zárukou té nejlep?í kvality v procesu od návrhu vyrobku a materiálu a? po vyrobu, finální montá? a dopravu.Záruka kvality Zárukou kvality na?ich vyrobk? je stálá inovace vyrobních pro-st?edk? a postup? a oddanost zásadě bezchybné produkce. V?echny na?e závody splňují po?adavky norem ISO 9000, QS 9000, AS 9000 nebo Ford Q1. údaje v katalogu vycházejí ze zku?eností mnoha desítek let vy- roby a pou?ívání těsnicích prvk? a plastickych hmot. P?esto v?ak mohou některé neznámé parametry a podmínky ovlivnit v?eobec- ně platná pravidla takovym zp?sobem, ?e je nutné, aby u?ivatel sám prováděl pot?ebné zkou?ky. Z tohoto d?vodu, a také proto, ?e oblast aplikací na?ich vyrobk? je velice rozsáhlá, Busak+Sham- ban nem??e p?evzít záruky za správny vyběr údaj? a doporu?ení katalogu v těchto jednotlivych p?ípadech pou?ití. Mezní hodnoty tlaku, teploty a rychlosti uvedené v katalogu jsou maximální hodnoty namě?ené v laborato?i. P?i pou?ití musí byt pa- matováno na to, ?e vlivem st?ídavych změn provozních podmínek se tyto hodnoty odpovídajícím zp?sobem sni?ují. P?i mimo?ádnych provozních podmínkách se obra?te na na?e odborníky. Toto vydání nahrazuje v?echna p?edchozí. Tento katalog nebo jakákoliv jeho ?ást nesmí byt dále rozmno?ován bez na?eho svolení. ? V?echny ochranné známky jsou majetkem Busak+Shamban, Dowty Engineered Seals, Forsheda. QUAD-RING? je ochranná známka Quadion Corporation. ? Busak+Shamban 2004. V?echna práva vyhrazena. Tyrkysová barva je ochrannou známkou Busak+Shamban.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doc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的政治智慧- 赵匡胤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军权等于皇权这个道理,赵匡胤本人是有亲身体验的。知道只有不让他人染指禁脔,由自己完全掌握军队和军权,才能真正巩固皇权。 为此他向宰相赵普讨教具体对策。赵普一眼看到了事情的症结所在:“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经过赵普直截了当的点拨和提醒,赵匡胤就将剥夺功臣的兵权提上了议事日程。 961年农历七月初的一天,赵匡胤召来执掌重兵的石守信、王审琦等功臣宿将饮酒叙欢。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端起酒杯说道:“我如果没有你们各位的竭力翊拥,也就不会有今天九五之尊的地位,对于你们的功德和情谊,我不会忘怀!”然后他口气一转,很巧妙地切入了正题:“可是你们不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呀,不如做一个节度使快乐自在。且不瞒诸位说,自从做皇帝以来,我还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呢!” 石守信等人纷纷停杯询问:“陛下遇到什么难事睡不好觉呢?为臣是否可以分担一二?”赵匡胤平静地回答说:“其实个中缘由不难知晓,在座诸位想想看,天子这个宝座,又有谁不想坐呢!” 石守信等人顿时大惊失色,赶紧跪下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有谁还敢再怀贰心!” 赵匡胤接着说道:“对诸位我是完全放心的,怕就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利令智昏。一旦他们把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届时形格势禁,你们想不干,行吗?”石守信等人

听到这里,浑身颤抖,叩头不止:“我们都是些粗人,从来没有想到这一个层面上来,还请求陛下可怜我们,看在当年我们为陛下鞍前马后奔波效劳的份上,给我们指出一条生路吧!” 赵匡胤见状,便道出自己的想法:“要想安稳太平,诸位不如把兵权移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当个大官,选择好的田地和宅第购买下来,为子孙后代立下永远不可动摇的基业,同时多多置弄一些歌伶舞女,天天饮酒作乐。到时候,我再和诸位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 石守信、王审琦等拜谢:“陛下为我们考虑得如此周全,真可谓生死之情,骨肉之亲啊!” 第二天一早,石守信等功臣宿将都纷纷上表称病,请求解除兵权引退。赵匡胤十分高兴,立即颁布诏令恩准他们的“请求”,收回他们统率指挥禁军的权力,同时赏赐给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安排他们做一些闲职散官。 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从根本上结束了唐后期以来的方镇悍将“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的混乱局面。而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用历史上一些君主惯用的屠戮功臣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没有在解决君将矛盾时搅起政治上的大动荡,也没有使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残暴不仁、刻薄寡恩等不光彩的声誉。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政治策略的运用成功,乃是以牺牲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利益为重大代价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对功臣宿将的经济赎买政策。 在这一政策的导向之下,从赵匡胤在位时开始,武将掠取土地,经营牟利,聚敛财货的风气就已经形成,并且逐渐盛行。(例如,石守信“专务聚敛,积财巨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饭局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饭局故事 导读: 1.最不辱使命的饭局——渑池之会 出席人物: 秦襄王、赵文王、蔺相如 饭局始末: 赵国得到和氏璧,贪得无厌的秦襄王得此消息,派人送信给赵文王,愿意拿十五个城池换这块璧。蔺相如毅然承担出使秦国的重任并“完璧归赵”。 不久,秦国攻打赵国,杀死赵国兵士2万多人。诡计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上当,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为了祖国荣誉,不怕牺牲,决定亲自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宴会上,他与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秦国群臣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寸步不让,提出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条件,使秦王理屈词穷,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回国后,他被任命为上卿(相当于宰相)。 2.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 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饭局始末: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撞碎。 3.最霸气的饭局——煮酒论英雄 出席人物: 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许褚、张辽 饭局始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