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_程炎焱

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_程炎焱

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_程炎焱
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_程炎焱

基金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SQJ

2008025

)。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程炎焱(197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

0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生态建筑在国际上被称为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其核心是为人们提供更健康、舒适和经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实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生态建筑首先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使人和建筑、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在中国,大量建筑如民居,限于经济条件、政治等级制度,非常重视利用地方材料、气候条件和朴素的设计手法达到居住的适宜水平。这类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1圩子民居的基本特征

豫东南地区从古至今就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8000余

年的人类开发史孕育了民居建筑独特的地域特色。豫东南地区处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上,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境内地形多样,

山区、丘陵、平原、洼地、湿地、滩地兼备。这里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

圩子民居处于水网密集区,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里,符合人类逐水而居的习惯。各水系顺应地势,由南至北在冲积平原上展布开不计其数的沿河洼地,为构筑这一区域大大小小规模不等,与河、渠互通的“圩”创造了先天条件。圩子民居的最大

特点是聚水而居,水、院结合。圩子民居由四周的圩沟、水心岛、塘埂、门楼、围墙、居民院落共同组成。

2圩子民居的生态特性与可持续实践

豫东南圩子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

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建筑思想和生态技术手段,在今天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2.1圩子民居的风环境

豫东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湿冷,建筑的风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没有机械动力的情况下,只有加强自然通风的组织,才能降低室内温、

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体舒适度,并提高建筑构件的防潮耐久性。圩子民居在对建筑的形式及通风处理上与地方气候吻合。

圩子民居的院落采用传统合院的空间形态,并结合地域气候进行了改良,顺应风的走向组织进出风道,使该地合院住宅具有了良好生态小气候和地域特色。其特点在于,院落纵轴线上布置的纵向狭长的天井院。该天井院的空间尺度不似北方院落开阔,因为这里冬季没北方寒冷,不需像北方院落那样需要获取足够的日照,反之,这里的夏季更湿热,更需要良好的通风与遮阳,因此,天井院的空间尺度比北方的院落狭窄,可以形成良好的风道导风作用和获取地面阴凉;同徽州民居中狭小方正、强调垂直拔风作用的天井相比,这里的又相对豁亮开敞,强调天井的水平纵向导风作用。建筑空间布局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有利于形成穿堂风。阴凉的天井院和外部空间之间的温差能促使气流加速,进而更有效地疏导风向,加强宅内导风。狭长的天井院空间畅通而开口少,空气流速快,气压小,同时因为封闭,太阳直射不到,气温较低,圩子的坝子、门楼等出入口与天井院和建筑间的温差较大。在热压与风压的共同作用下,诱导天井院中的空气水平向加速对流,从而带动多进院落室内空气流动。

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

Green and Ecological Folk Houses in Southeast Henan

程炎焱,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明了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思想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针对豫东南圩子民居的生态特性加以

分析,思考并回答了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民居;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09)03-0032-02

Cheng Yanyan et al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450011,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ains what green building is and points out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folk houses in Southeast Henan,the signific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our country are reviewed and responded to.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folk ho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9年第3期

(总第166期)安徽建筑32

DOI:10.16330/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8910156.html,ki.1007-7359.2009.03.040

圩子民居通过建筑布局和形式处理,共同产生引风、导风的作用,使自然风有组织地穿越建筑室内、外空间,形成一个组织有序的空气流通体系,带走湿热,大大改善了建筑室内的热环境,提高舒适度。

2.2利用自然环境和地形保持生态

圩子民居的生态资源特性不仅体现于建筑自身,更重要的是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圩子民居的建造不仅仅是被动地顺应自然环境,还积极地利用和改造环境,使之更适宜人们的生产生活。选择圩居是当地居民顺应特殊地理环境的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良好的耕作土地。坑洼积水不便耕作之地被改造成居所是被动之举,可将圩子与河、渠贯通,进行农田灌溉、

行洪排涝,利用水利设施对湿地进行改造,巧妙利用资源,变劣势为优势,则是积极主动创造“诗意的栖居”的典型做法。2.3充分利用地方自然材料

圩子民居的建造,科学利用竹、木、土、砂、石等地方材料,有一套传统的施工技艺,因材设计,就料施工,土生土长,造价低廉。土作为最原始的建筑材料,经过土坯、夯筑等技术,普遍运用了几千年。一般民宅采用木构架、土坯墙、茅草顶的结构形式,结合当地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建筑的热工性能,节约了建筑能耗。如,建筑设计中,利用院落空间的开合变化,利用出檐、房屋夹层、墙体厚度的调节和开窗的不同形式与位置,获取良好的通风与采光,使建筑既节能又环保,具有显著的生态特性。木柱、竹壁、木楼板以及茅草屋顶界定分割了室内外空间,材质的优良,工艺的严格,置身于竹木的世界,闻到股股木质散发出来的馨香,使人感受到竹木和人同为生命体,表现出生命之间的沟通和照应。除了当地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这些建筑材料均可再生和循环利用,加之建材加工及建筑施工工艺简单,村民利用农闲就可协作完成,节约人力财力,突显出圩子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2.4综合整体的生态系统

圩子民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善于利用室外空间,人、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如圩子民居中特别在使用多功能的圩沟、

天井院和巧妙设置的檐廊等方面有独到的处理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其建筑材料多取自当地,土为墙,木为构架,茅草为盖,外形庄重朴实,与绿水青山、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其建筑利用圩沟养殖水禽、水植,发展渔业,则是当地居民改造自然环境满足生产需要的重要措施;建筑内的生活污水排入圩沟,圩沟水域较大,有净化作用,又可作消防用水,以及灌溉圩内的果木菜蔬和圩外的稻田。可以说,圩子民居本身就是一个小小的人工生态系统;同时借助河道和圩沟开阔水域的“水陆风”效应,使圩子里的居民获得凉爽干燥的居住条件。

3结语

通过对圩子民居的可持续实践的探讨,使我们深切感受到绿色生态建筑与环境关系的重要之处,就在于一种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新结合。这是一种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恒久对话关系的建筑,是一种将环境因素变为有自身权利的主体,与气候、地形并存的整合建筑。

因而,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建筑与自然共生;②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技术;③循环再生型的建筑生涯;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⑤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种强调整体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地、建筑的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思想,正是绿色建筑整合设计的核心,对于新农村建筑创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也是一种启发。、

参考文献

[1]程炎焱.圩子豫东南、皖西传统聚落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

社,2008.

[2]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李白战.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李

涛.传统与现代的和谐—浙江安吉农宅的生态实践[C].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2007.

[5]尚新红.马鞍山大公圩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利对策[J].江淮水利科

技,2007(4).

层中挖穴为居室。这种窑洞式住宅冬暖夏凉、经济简便。我国百姓在建造居处时,常常首先考虑场址的选择问题,

俗称“风水”,这里面包含着房址的位置、高低,正房与大门的朝向,宅基位置正面对景和背面所依等等。过去人们常常把家庭生活的美好前景寄托在房屋的“风水”上,希望一个有好“风水”的空间能给家庭带来好景气。这固然有它消极的一面,但“风水”理论也包含着某些有益的、合理的地方,如房址要选择避开风口、水害的侵袭,房屋的朝向要有利于通风向阳,房屋与自然环境中美好景物在空间上所形成构图关系等,也应是可取的,它强调了居住空间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相荣共生,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互为促进,以达到居住者希冀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境界。

4结束语

当代建筑师一直致力于人、环境、建筑这一课题的讨论,力

求使建筑与环境、人的心理和生理以及文化传统达到和谐的三位一体。他们运用生态学、类型学、认识学等原理,从整体上把握建筑与环境,不断设计出变化多样,舒适宜人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建筑。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探讨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形式、内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就是为了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在我们今天的设计中尊重环境,尊重文化,创造个性鲜明、愉快而丰富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其均.图说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3]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上接第24页)

!!!!!!!!!!!!!!!!!!!!!!!!!!!!!!!!!!!!!!!!!!!!!!!

程炎焱等豫东南绿色生态民居

第16卷第3期33

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西江千户苗寨、

直航贵州黄果树瀑布、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少数民族风情五天游 第一天:揭阳—贵阳–荔波中晚餐自理宿:荔波集中后乘Cz3857(07:45/09:40)揭阳飞贵阳,抵达后乘车前往乘车前往游览以险、奇、壮著称的【大七孔景区】(游约2H)。它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的景区,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劲磅礴,景区地下有湖,洞中有瀑、湖上有天窗,尤以地俄宫,恐怖峡、风神洞为代表,极富惊险性、神秘性、奇特性。晚赴荔波县城入住酒店休息 第二天:小七孔—西江早中晚宿:西江早餐后早餐后前往贵州第一个世界级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喀斯特奇观的精华、地球腰带上的一颗绿色宝石——荔波游览喀斯特精华幽、静、奇、古特色的【小七孔景区】(游3H)——涵碧潭小七孔古桥、秀美的拉雅瀑布、人间美景68级响水河瀑布群、奇特的龟背山原始森林、极具吸引力的水上森林(拖鞋、短裤自备),浪漫神奇的鸳鸯湖、有着小九寨沟之称的卧龙潭。中餐后乘车前往世界最大最美的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车程3.5H左右),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顺山势而建,又连绵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点缀。晚餐品尝苗家长桌宴风味餐(听苗家敬酒歌,品苗家自酿米酒)。 第三天:西江—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上睡到自然醒,或者清晨前往观景台欣赏炊烟袅袅的西江晨景,薄雾笼罩着苗寨,第一缕阳光将木头房子渡成金色,炊烟袅袅升起,俯视苗寨群山、欣赏苗寨旖旎风光,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也可跟随导游步入西江博物馆了解苗族的迁徙、发展历史和节庆习俗等。11:30欣赏原生态的苗族歌舞表演(表演费用包含在门票中,如因恶劣天气或政府行为取消表演,不退补任何费用),中餐后乘车赴贵阳 (晚可前往贵阳陕西路、二七路、青云路夜市小吃街,品尝贵阳特色夜市小吃,贵阳的士起步价8元,晚22时以后起步价10元。住宿酒店前往夜市的士车价一般在10到15元。) 第四天:贵阳——黄果树——贵阳早中晚宿:贵阳早餐后前往【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游览亚州第一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可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之后游览瀑顶最宽的【陡坡塘瀑布】(游0.5H),它也是《西游记》片尾曲瀑布的拍摄点。中餐后游览【天星桥景区】(游2H),天星桥以瘦骨嶙峋奇形怪状的水上石林为主要看点。加上石头上盘根错节的古藤老树,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盘景园。后乘车前往贵阳,晚餐后入住酒店。 第五天:贵阳—揭阳早中 早餐后游览【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乘车贵阳机场乘CZ3857(14: 10/16:00)返揭阳机场,结束贵州愉快之旅! 服务标准: 行:揭阳/贵阳/揭阳、含机票及机建税、空调旅游车 住:三星酒店或同级(补350、退230) 食:4早8正,餐标25/餐 游:行程所列门票(费用不含:黄果树野外观光大扶梯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 购:全程无购物 贵州旅游注意事项: 1.请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物品,证件。 2.贵州属云贵高原地区,海拔1100米左右,紫外线幅射较强,请自备防晒霜,以免长时间户外活动晒黑晒伤皮肤。 3.贵阳春季,早晚温差较大,请注意增加保暖衣物。 4.贵阳小吃众多,黔菜口味以辣为主,如:丝娃娃,花江狗肉,乌江鱼,酸汤鱼,肠旺面,恋爱豆腐果、黔式烘烤等 等,小吃一条街位于陕西路,合群路,青云路、以夜市大排档为主,通宵营业。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

浅谈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与保护传承——以台江苗族文化为例 施洞镇中心小学潘年贵 摘要:黔东南州是一个民族文化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其热情好客的人民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台江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悠久岁月传承至今,在与其他民族频繁交流中,不断吸收,不断兼容,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传统文化尤如一幅渔网,每一方格都具有苗族自身的民族特点。我们相信台江这些保存完好的,淳朴自然的地区文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培育旅游过程中最为基础、最富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让当地人民在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中获得利益。 一、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 1、 语言 贵州的苗族,大约90%的人都以自己的母语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语。苗族的分布,在村寨或乡的范围内,大多为小聚居区,在各县、市范围内,大多为苗汉或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又因不断迁徙,现在的苗语方言土语的分布情况也比较复杂。 台江的苗语属于东部方言中的北部土语,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黔东方言北部土语主要通行在贵州省内的凯里、黄平、台江、雷山和施秉等县市。 2、 文字 党和ZF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的湘西、黔东、川黔滇和滇东北四种苗文,都是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它们都是经过原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验推行的。这四种苗文的文字方案曾于1959年进行过修订,并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备案。黔东苗文以凯里市养蒿的语音为标准音。 由于在汉族文化及其他文化“入侵”等原因,台江苗族的语言、文字已有些被汉化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但面对这样的事实,又有什么办法呢?好在现在台江县中、小学都已把“苗族文化进课堂”当作是必修课程,还专门配有苗语教师,使得其语言文字又得以继承。 二、台江苗族的文学艺术 苗族古歌是反映苗族远古社会先民披荆斩棘、创功立业的传奇神话,并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押调口头传承文学,艺人、歌手多在苗年节、祭祖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在酒席场合中演唱和咏诵。 《苗族古歌》流传于台江、剑河、凯利、丹寨、麻江和雷山一带,这古歌记载着苗族的历程。这些大多为口头文学,没有实际的书面文学,很容易丢失,此外还有祭祀词、叙事诗等,如《张秀眉之歌》反映咸同年间,张秀眉、杨大六等率苗众起义斗争的悲壮事迹:……有个张秀眉/天下好儿郎/手持百斤刀/吼声如雷响/杀我张秀眉杀不完/苗家繁殖如鱼崽/以后我还要回转/苗家又要站起来…… 台江,这里有丰富而独特的口头文化遗产,尤以苗族古歌著称。古歌是一种古老的叙事诗,它叙述了苗族祖先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和苗族祖先繁衍生存、生产生活的发展史,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教科书”,是人类罕见的珍贵遗产。 三、台江苗族的风俗习惯 1、

豫南地区番茄早春栽培技术

豫南地区番茄早春栽培技术 作者:汪世建汪晓红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5期 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汪世建 新县原种场汪晓红 在豫南地区,早春番茄最佳播种时间是10月份,每667m2栽3 000株左右,用种量 25~30g,产量5 000kg以上。 一、土壤选择 番茄怕湿,而豫南地区雨水多、湿度大,所以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排水良好、前作未 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种植。 二、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 (一)浸种 先用55℃的热水浸泡3min,种子在热水里要不断搅动,然后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浸泡 5~7h,用纱布滤起,然后加上一定数量的干净沙土进行撒播。 (二)苗床整理 选用未种过茄果的田块作为苗床地,把泥土整细,(粗的田土应筛细),做成1m宽的厢面,厢沟深20cm,厢长随播种子的数量而定,厢面上的细土应不低于3cm,再浇透底水。 (三)播种 先把浸过的种子按5g/m2(干籽)均匀地撒在厢面上,再用800倍液的多菌灵液浇1次, 上面盖一层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在上面平铺一层地膜,盖上小棚。4~5d苗子破土,便 可揭去地膜。有太阳时,可把小棚两边打开通风,一般经过25d左右便可假植。 (四)假植 1、营养杯假植。把上年未种过瓜类田块的土壤整细筛好,按5:1的比例与细渣肥混匀, 湿度以握能成团、摔能散为宜,装入9cm×9cm的营养杯中。放在1m宽的厢面上。在营养杯中 间栽上一株苗子,用800倍液的多菌灵水浇足定根水。栽好后盖上小棚,等苗子定根后(5d左右)就可通风炼苗。 2、商品苗的假植。把苗床做成1m宽,长短按所需长度而定,厢面上铺一层4cm厚的细土 按4cm×6cm的株行距进行假植,每株浇800倍液的多菌灵水50g作定根水,再盖上小棚。在 11月份就可盖上大棚。 (五)苗期管理

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景点

银潭侗寨: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谷歌地图:25.8341190844,108.8547706604 百度地图:25.8403623190,108.8612319410 谷歌地球:25.8373252273,108.8507258892 北纬N25°50′14.37″ 东经E108°51′2.61″ 海拔:673.5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321国道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银潭村 巫沙苗寨:剑河县南哨乡巫沙村 谷歌地图:26.5000105053,108.6081200838 百度地图:26.5062503430,108.6145509153 谷歌地球:26.5036495709,108.6041986942 北纬N26°30′13.14″ 东经E108°36′15.12″ 海拔:682.76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 S31152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南哨乡东南方向 占里侗寨: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 谷歌地图:25.7989150000,108.9418040000 百度地图:25.8051421862,108.9482609569 谷歌地球:25.8021316147,108.9377431356 北纬N25°48′7.67″ 东经E108°56′15.88″ 海拔:370.28米 靠近:Unnamed Road, 从江县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中国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 红阳苗寨:台江县台拱镇红阳村 谷歌地图:26.6683590000,108.3216250000 百度地图:26.6742735973,108.3281761050 谷歌地球:26.6717673567,108.3174246607 北纬N26°40′18.36″ 东经E108°19′2.73″ 海拔:676.87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文昌西路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 邓蒙苗寨: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 谷歌地图:26.3384991782,108.8636970520 百度地图:26.3445960312,108.8701772910 谷歌地球:26.3420423360,108.8596361876 北纬N26°20′31.35″ 东经E108°51′34.69″ 海拔:773.21米 靠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 S308 参考: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大稼乡邓蒙村东南方向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以黔东南为例

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探讨 ——以黔东南州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的利用进行探讨,浅析当前黔东南村落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黔东南州村落生态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建议。 关键词:黔东南州,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利用,建议 生态文化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其中的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体系[1]。反应人和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文化。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81.87%,其中苗族人口占42.09%,侗族人口占31.86%。有90个镇,116个乡(17个民族乡)。黔东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文化,为人们孕育了一方生态净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乡村价值被重新发现,黔东南州成为研究乡村生态文化的重点区域之一,被誉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进入21世纪,生态旅游成为生态文化利用的主要手段,对黔东南生态文化的研究成为热点,。从中国知网上生态旅游或者生态文化旅游的文献有865篇,集中讨论村落生态文化、乡村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主题。大多数趋向于黔东南的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相关的旅游产业开发。 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与利用 1.1村落生态文化的特征 村落是以农村人群聚居的大聚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村落是以农村人群为核心,伴生生物为主要生物群落,建筑设施为重要栖息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2]。 村落生态系统包括:土地、房屋、到了、公共场所、居住环境、小气候、植物、家禽家畜、伴生生物等自然要素;人、经济、风俗、风水、伦理、制度、秩序、禁忌、家庭等社会要素。村落生态系统体现的文化即为村落生态文化。村落生态文化具有范围上的局限性、文化上的独特性、及生态上的原真性等特点。 少数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具有更为鲜明的特征。从村落物质生态文化上来举例如: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依山伴水而建的吊脚楼建筑、村落农业景观、珍稀药材、植被及动植物等;从村落非物质生态文化上举例如:少数民族利用蓝靛染布、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等体现于风俗、宗教及节庆等生态文化极为丰富。 1.2村落生态文化利用模式 1.2.1建立生态博物馆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距肇兴乡的堂安村,1999年成为中国与挪威合作建设与保护的中国唯一一座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村有5个村民小组,全村207户,890人。堂安坐落在半山腰上,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梯田层叠,依山就势建寨,吊脚楼鳞次栉比,鼓楼、戏台、瓢井、古墓群等古建筑保存完好,村民还延续着侗族的传统习俗和饮食习惯。保持着原始的风味,成为”浓缩的侗乡“,被世界著名的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称为”人类反璞归真“的范例。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属于稻鱼耕作系统。目前也正在尝试旅游开发的路径,节假日每天有100游客左右慕名来到堂安村,具有接待能力和条件的农户都开始接待游客。政府也在大力推动堂安旅游的开发,正在建设新的堂安生态展览馆。 1.2.2乡村旅游开发

黔东南民族文化中考考点

黔东南民族文化中考考点专题 龙安先 总面积3.03万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07度17分20秒至109度35分24秒,北纬25度19分20秒至27度31分40秒。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市、铜仁地区。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办事处,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总人口 81.6% 30 十分丰富,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黔东南属于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天然大氧吧,被联合国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全球“反朴归真,回归自然”十大旅游胜地之一、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全球十个少数民族文化保扩圈之一的旅游胜境。有保存完整的雷公山(黔东南海拔最高的山、是苗岭山脉主峰,海拔2178 .8米)、月亮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2.78%。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全州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优良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 1200-2000个,雷公山监测点监测数据为每立方厘米5600个,是贵州省七个监测点中最高的一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以清水

谈黔东南侗族文化

谈黔东南侗族文化-旅游管理 谈黔东南侗族文化 陈全瑶潘齐欣 黔东南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黔东南同时是最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侗族由来已久,民族文化独具一格,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被淡化,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黔东南背景下的侗族文化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将会从建筑、语言、服饰特点、歌谣以及节日来揭示黔东南侗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引言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节日更是丰富多彩。侗族有祭萨节、摔跤节、斗牛会、尝新节、侗年等,不仅节日众多,而且各具特色,民族气息浓厚。有独特的建筑、语言、服饰、歌谣和节日。 侗族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节日的不同方式以及侗族人的民族特色。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而且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一面,每个节日都体现出侗族人的素质以及民族文化,同时还不知经历了多少变故才演变成今天独特的侗族文化,成为黔东南文化的重要元素。 二、侗族族源及其文化渊源 侗族文化历史悠久,传说侗族是由“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称呼,先秦时期称为“百越”,秦时称为“黔中蛮”,汉时称为“武陵蛮”或者“武溪蛮”,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僚”唐代在称僚的同时又称“僚浒”、“乌浒”这些都是与其他民族的共称,在北宋有了独自的称呼,“佶伶”。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称为“侗族”[1]。 黔东南州的侗族最迟由广西都柳江北上迁徙而来,当地的侗族古歌《侗族祖先哪里来》所说的也是如此,迁徙原因主要是人口增加,土地紧缺。现如今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天柱等地区,不同地区的侗族文化存在差异。侗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其文化、习俗相互交融,产生许多相似之处。 三、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 建筑是文化的凝固,每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都能从建筑中表现出来。侗族文化主要体现在鼓楼、风雨桥、吊脚楼、寨门等建筑上。 (一)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一个亮点,走进黔东南州,随处可见大小不同的鼓楼,它们有着不同的意义。肇兴被称为“鼓楼之乡”,是黔东南侗族最大的村寨之一。有着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的地理位置。房屋错落有致,全部都是用杉木建筑而成,外形是干栏式吊脚楼,房屋顶层是用小青瓦铺成,具有造型美观,古朴实用的 特点。 鼓楼用木头修建,形成一个四面、六面、八面的锥形结构,地面铺着石板,四周修有木凳,与鼓楼的支柱相连,楼顶都为尖顶,好似一把利剑,直冲云霄,气势宏伟。楼中有螺旋形楼梯直到顶层,木梯四周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雕刻,还有历史英雄,栩栩如生。 鼓楼是侗族人民传递信息和议事的地方,凡有大事都会在这里商议。鼓楼是侗族人祭祀的地方,同时现在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节日聚会的去处。由此可见,鼓楼是侗族人民的精神支柱,鼓楼不倒,侗族人民的精神不会覆灭。

贵州民族文化

云贵高原的奇葩 ——试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传承与保护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贵州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危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等17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由于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多种类型的生存环境,既使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如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经历600年的历史变迁,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形成了现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民族的活化石。此外,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空间,其文化也相互影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根源。 据2000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14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85%,其中布依族占全国总数的97.3%,苗族占全国总数49.8%,水族占全国总数的93.2%。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居全国第五位,少数民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比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信仰类(6个) 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 二、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 三、岁时节令类(11个) 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 四、文化空间类:(14个) 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 五、人生礼俗类:(4个)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 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 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 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工艺(岑巩县)、 八、民间舞蹈类(15个) 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县) 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 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十一、戏曲类(8个) 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 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个)一、民间文学(8个) 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剑河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苗族《古歌》(施秉县、普定县、龙里县)、苗族口头经典“贾”(丹寨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榕江县、从江县) 二、民间音乐(24个) 苗族多声部情歌(台江县、剑河县)、苗族飞歌(雷山县)、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丹寨县)、侗族大歌(从江县小黄乡、榕江县)、侗族河边腔(黎平县)、河边腔苗歌(锦屏县)、十二诗腔苗歌(锦屏县)、侗族歌簦(锦屏县平秋镇) 三、民间舞蹈(22个) 苗族铜鼓舞(雷山县)、苗族芦笙舞(雷山县、凯里市、榕江县)、苗族板凳舞(凯里市)、苗族踩鼓舞(镇远县) 四、传统戏剧(9个) 阳戏(天柱县)、思州喜傩神(岑巩县)、镇远土家族傩戏(镇远县) 五、曲艺(4个) 嘎百福(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君琵琶(黎平县) 七、民间美术(6个) 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百鸟衣艺术(丹寨县)、苗族“嘎闹”支系服饰艺术(丹寨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32个) 苗族织锦(麻江县、雷山县)、苗族泥哨(黄平县)、苗族银饰(黄平县)、侗族鼓楼花桥建造技艺(黎平县)、造林习俗(锦屏县)、侗族鼓楼营造技艺(从江县)、苗族马尾斗笠制作技艺(凯里市)、苗族堆花绣(凯里市)、枫香染制作技艺(麻江县)、蓝靛靛染工艺(黎平县)、水族石雕(榕江县)、土法造纸工艺(三穗县)、竹编工艺(三穗县)、木雕工艺(镇远县)、民间火纸制作技艺(岑巩县) 九、传统医药(7个) 瑶族医药(从江县)、苗族医药(雷山县、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侗族医药(黔

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以黔东南州苗族水鼓舞为例

民族体育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 ——以黔东南州苗族水鼓舞为例 杨梅花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部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大稿午村水鼓舞的发展实例,简单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研究结果指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自身价值,少数民族自身思维观念、政府扶持以及学校教育等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与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中建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传统体育植根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这变迁。 一、苗族水鼓舞简述 苗族水鼓舞是苗族人民于在干旱之年向天求雨的一种传统舞蹈,现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其原始的目的是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村寨平安。水鼓舞既是一项少数民族民俗活动,又是一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在水鼓舞活动中,历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起鼓仪式,在六月份的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舞者以男性为主,身穿破衣旧裤、倒披蓑衣,在水泥中围鼓狂欢而舞,是“水、鼓、舞”三者相结合的一种形式。二是踩水鼓舞,在第二个丑日举行,男女老少皆可参加,大家身穿盛装,在踩鼓场围鼓而舞,当地人又称“踩水鼓舞”。水鼓舞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据考据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基于水鼓舞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渊源的文化,水鼓舞在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水鼓舞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状况得到稍微改善。然而仍旧面临一些问题。二、为继承和保护水鼓舞的方法和 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是非物质 文化遗产继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不仅是在当地青少年学生培育水鼓舞的 活动能力上,而且该区域内有关高校研 究机构等也引入进去。一方面实现培育 下一代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机构 能够为水鼓舞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方 向和思路。水鼓舞不仅以传统的形式进 入课堂,还与体育相结合以健身操的形 式进入当地学校的课堂,剑河县城关一 小就是第一所实施水鼓舞与体育结合的 教学方式的学校,另外剑河民族中学也 为水鼓舞设置了课件活动。学生们的水 鼓舞健身操表演,水鼓舞健身操的音乐 基本上保持了传统的鼓点节奏形式,动 作也是沿袭了水鼓舞的基本步伐,但动 作有了发展变换,也更多了一份健身操 的劲律,全校千余名的学生们踏着鼓点、 踩着舞步,其奔放富有张力的气势是很 让人震惊的,虽然水鼓舞健身操更多意 义上隶属于体育舞蹈范畴,但也是一种 继承保护水鼓舞基本动作和基本形态的 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们对 水鼓舞的认识。此外2012年6月,黔东 南凯里学院专门邀请了剑河县文化少年 宫中主教舞蹈的教师姜小给07级五年制 民族文化传承班(舞蹈班)的学生们教 授传统形式的水鼓舞,从此,水鼓舞也 被正式纳入凯里学院苗族舞蹈课堂的教 学范畴中。可见,引入校园是水鼓舞应 对后继无人状况的采取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浅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 承和保护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大家 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个多民族 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独特的相应文 化。古往今来,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 民的智慧结晶。作为后人,对于先人智 慧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获得源源不断 发展动力的关键。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的保护,应该从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自身 的价值所在,赋予其新时代背景下的生 命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发展 和继承的基础在于它自身对于族群群体 存在着某种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心理 上,还是在生理上,它都应该具有它的 价值。 其次,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 育文化,不能缺少的是引领发展的传承 人。对于传承人的培养,一方面体现里 少数民族自身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 程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民族 对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再 次,通过参加或者组织比赛,增加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认同感。很多 年轻人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忽视是没有 认识到少数民族没那么优秀。通过参与 比赛并且获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帮助民 族找到民族的自豪感,更会增加民族的 凝聚力。另外,只有当青少年对于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投入时间和注意力,那样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才能在时间上得以延 续传承的更久,不至于面临断代的危险。 最后,结合地区资源优势,大胆整 合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和当地资源是继承 和发展的共同选择。通过与当地资源的 结合,一方面不仅仅解决了少数民族地 区的发展问题,人民的基本生存发展得 以保证;另一方面则是对少数民族的一 种保护。水鼓舞通过结合旅游资源,将 水鼓舞打造成为区域优势品牌。 参考文献: [1]李传兵,王旭旭.城镇化进程中苗 族水鼓舞的保护与传承[J].佳木斯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2016,34 (2):169-72. [2]张宝根,黄晓春.从文化变迁看当 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广州体育学 院学报,2009,29 (5):44-48. [3]唐丽香.黔东南苗族水鼓舞的现状 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10):40-2. [4]徐宏.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贵州 苗族体育舞蹈“水鼓舞”的渊源、价值与传 承发展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4(6):69-74. [5]钟欢,周巧艳,徐烨.剑河苗族水鼓 舞学校教育传承的实践研究——以剑河民族 中学为例[J].体育科技,2015,36 (5):91-3. 77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 2009-6-13 12:08:13104 “原生态”本意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族文化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一种民间原始文化的记载,是民族“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饱满的文化内涵,它和历史文物一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黔东南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环境,使苗侗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保留和传承了独有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以歌舞传承文化,以服饰记载历史,以芦笙渲染生命,以木鼓张扬豪情,将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巧妙地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为进一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展示地区丰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黔东南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祥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开展保护、利用工作,确立了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州的发展战略,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州原生态民族文化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利用其搞好旅游开发,构建和谐黔东南,促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州建设,值得我们思考。 一、丰富多彩的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黔东南州自然风光奇特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融山、水、洞、林为一体,国家级风景区舞阳河和神奇峻秀的云台山、雷公山、杉木河是贵州省东线旅游的主要景区。州内苗族古歌、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鼓藏节、苗族姊妹节、侗族萨玛节等丰富多彩、享誉国内外,更是不可多得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州内丰富独有的一些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开展保护、利用、开发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印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18项,涉及758个保护单位。黔东南被列入的共计16项,涉及7个县,9项为黔东南独有。民间文学类有台江县、黄平县的苗族古歌,施秉县的刻道;民间音乐类有黎平县的侗族大歌,榕江县、黎平县的侗族琵琶歌;民间舞蹈类有:丹寨县的苗族芦笙舞(锦鸡舞)、台江县反排苗族木鼓舞、黎平侗戏;民间美术类有雷山苗绣、剑河苗绣;传统手工技艺类有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雷山县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雷山县苗族芦笙制作技艺、雷山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丹寨县皮纸制作技艺、雷山县苗族鼓藏节、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榕江县侗族萨玛节。2007年 6月9日,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正式出炉,州内又有一批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名列其中。 二、独特的黔东南地理区位 黔东南地处九万大山和武陵山脉连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历为有名的“蛮荒之地”,交通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