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宁举办乡村旅游节 原生态“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南宁举办乡村旅游节 原生态“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南宁举办乡村旅游节 原生态“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南宁举办乡村旅游节 原生态“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南宁马山举办乡村旅游节 原生态“非遗”文化吸引游客

2013南宁乡村休闲旅游节暨“中国黑山羊之乡”南宁马山县第七届文化旅游美食节21日开幕。节庆集中展示当地本土原生态民俗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海内外游客参与。

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会鼓之乡”、“广西民族体育特色之乡”,被誉为“马山文化三宝”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扁担舞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天上午在马山县体育馆举行的开幕式活动吸引数万民众及游客参加。马山壮族打扁担、壮族三声部民歌、瑶族蚩尤舞蹈、打榔、草凳龙等本土民俗表演以及山歌擂台赛、会鼓比赛、奇石书画摄影壮绣展、高脚马竞走、背篓绣球、打陀螺等活动尽展原生态民族风情。此外,广西彩调团优秀青年演员、被誉为中国第五代刘三姐的王予嘉也登台义演。

中共马山县委书记李兵介绍,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旋律优美、欢快,如天籁之音,1982年经广西著名音乐家范西姆发现并向世界推介,引起音乐界轰动。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多次在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比赛获金奖,并于今年8月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四届“中国蒲公英维也纳夏季音乐会”演出。

而始于宋末元初、盛行于明清两代的马山壮族会鼓曾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南宁站火炬传递仪式表演节目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周的展演。会鼓在壮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其打法有混鼓打、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敲打时多人协作,鼓声撼动四面八方。

马山县白山镇12岁壮族男孩宋恩存7岁开始学习打鼓。已多次赴上海、四川及广西各地的节会表演壮族会鼓。“会鼓是壮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能参与其中并向各地朋友展示和推介,我感到很自豪。打鼓还能锻炼身体,我会一直学习下去。”宋恩存说。

壮族女孩蓝轲艺术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马山县从事壮绣工艺品设计开发工作。在壮绣展示现场,她向游客展示把少数民族及时尚元素相结合的香囊、靠枕、车枕、杯垫等壮绣工艺用品及收藏品,受到青睐。

当天,游客还组团到马山县各乡镇农家乐、各景区景点体验环弄拉生态旅游项目。除欣赏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表演外,游客们参与斗羊、磨豆腐、灌龙棒、赶

鸭子和挑南瓜等别有风味的农家乐体验及迎春自行车骑游健身、古零镇里民湖钓鱼比赛等活动,其乐融融。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视点:精彩的文化艺术表演、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丰富提升了南宁马山县旅游产品的内涵,通过表演和展示环节,将传统的、未被熟知的启蒙本土文化深入浅出地呈现给游客,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把非遗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业是一种创新,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为非遗文化传承找到了一个新的载体,只要操作的好,将会实现双赢.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

乡镇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的工作要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为贯彻落实南办发〔XX〕5号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我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抓紧布置相关整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总结报告如下: 一、制定方案,成立机构 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忍水镇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长黄兴文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岳军、副镇长杜超同志任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美丽乡村建设的协调、指导、推动等各项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1、确定了本年度创建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并于XX 年4月3日下午召开全镇动员大会,将实施方案下发至各村委会及辖区各驻镇单位,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部署,发挥政府主导和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全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镇各村分别相应召开了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成

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实施到位。重点加强了对全村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具体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时间安排表和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专人,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经费,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村委会、辖区各重点单位采取组织召开党员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方式,就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通过广播、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发动。在9个村委会、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聚集区等地方悬挂了30余条宣传横幅。各村、组干部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张贴标语170余张,让全镇干群了解和参与美丽乡村共建,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明确创建目标,稳步推进实施。 1、按照XX年全镇重点建设程扁、黄河、陈湾3个美丽乡村启动村,同时其余各村要抓好美丽乡村前期相关建设工作任务。针对3个村存在的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于4月15日,组织了全镇干部、村两委成员近60余人,对3个村主要道路、对新勉公路沿线、公共场所等地集中整治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筹措了XX元资金,在公路沿线新添置了6个垃圾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紧接着,张营、汪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浅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刘建华 “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面对非物质遗产逐渐消失的现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谈几点看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娱乐需求的器具、产品越来越丰富,一些传统的文化形式正在被替代,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同样受到很大威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我国政府于2004年8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使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 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地开展起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把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要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得以全面铺开,同时借鉴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以及在类别、内容及其生存环境的不同,因而采取的保护措施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和措施,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到了2006年我国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和“文化遗产标志”及“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的诞生,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及特点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节开幕式领导致辞

2018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节开幕式领导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美丽乡村聚群贤,产业联动谋发展。值此中国(XXX)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高层论坛暨2009首届中国(XXXX)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节盛大开幕之际,我受XXX 主席的委托,代表XXX并以我个人名义表示热烈的祝贺! 此次中国(XXXX)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是全国首次“部局”联办、多方联动的农、旅业界高规格盛会,他的隆重举办必将促进农旅融合、推进产业互动推向新的高度。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三农”问题备受考验,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的关键时刻,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创意农旅产业,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而化解危机影响打开了重要的突破口,我们适时在中国美丽乡村·浙江XXXX这方沃土举办此次盛会,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定广泛而深远。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作为创意产业的新生力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创新思维、创意元素融入了传统农业,丰富了旅游内涵,突破了农业固有的概念,激活了农业的三产功能。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经营多样、文化丰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前景广阔,我们应准确把握发展规律,突出风格特色,全面实现城乡互促,推进共建共享。要更加注重产业融合,加快联动发展;要大力培育人才队伍,营造创新优势;要不断深化交流合作,开创共赢局面,携手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科学发展。 举办这次节会,为我们扩大交流、谋求共识、群策群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迈上发展新台阶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更是对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历程、发展经验的一次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这次节会,我们定能在拓展农业功能领域、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构建“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村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XXXX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之一,在新农村建设领域一直勤于探索、善于创新、勇于开拓,特别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这一特色鲜明、系统科学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载体,极具前瞻性和示范指导意义。希望XXXX县能立足高起点更进

原生态文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原生态文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何为原生态?原生态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保护和开发原生态文化?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原生态”作为民族文化的特征符号,已经在文化保护与开发中被广泛应用,特别在旅游文化产品策划方面,原生态文化品牌的认同度越来越高。相对于实践而言,原生态文化理论研究要滞后得多。因而,加强原生态文化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原生态文化研究的主要观点 根据不同的学理基础或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认为原生态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原始生存状态。这种观点是基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是把原生态文化当作实体性的客体对象来认知,并对原生态文化进行实体的分类和分析。这种研究范式的代表性观点认为:“所谓原生态文化,是指文化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是文化的一种初始的、质朴的、更贴近艺术源头的状态。”[1]这种原生态文化有四个特点:一是展演的主体是普通民众;二是展演的内容是特定民族的历史和生产、生活;三是展演的形式质朴,原汁原味;四是生存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非舞台之上。 第二,认为原生态文化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耦合,是特定自然生态环境下产生的民族文化。这是一种文化生态学研究范式,它主要考察不同族群在利用自然资源和能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文化模式或传统生计方式。这种观点以杨庭硕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原生态

文化’的定义应当是指在民族文化中,针对所处的自然与生态背景作出成功适应的文化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的总和……‘原生态文化’研究的重点是民族文化与自然及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强调共时态的系统分析探讨,特别是并存多元文化与并存多元自然与生态系统的复合运行研究。”[2]这种研究范式有利于挖掘、保护民族民间传统生计方式,尤其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意义重大。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在原生态文化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杨庭硕教授所说:“原生态文化本身是指本土的生态文化,而不是其它。”那么,民族传统歌舞、美术、戏剧、文学等文化形式,似乎和生态文化并没有很明显或很直接的关系,这似乎是这种理论在“原生态文化”研究上的缺憾。 第三,认为原生态文化是都市文化精英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是技术复制时代的产物。这种观点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理论范式,认为当民俗被“遗产化”以后,它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而不断被文化精英所建构和塑造,进而逐渐专业化、技术化、舞台化。因而,所谓的原生态,只是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地方政府、旅游投资商、媒体与专家学者等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建构的一个神话,“是学者与不同社会力量共同想象建构的产物”[3]。文化再生产理论研究范式有助于我们做好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比如我们开发原生态文化产品品牌时,就要尽量保持传统文化的本真性,而不要有意去制造假民俗、假“原生态”。 二、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实践模式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xxx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简介 今年来,我们紧抓xxx的机遇,积极打造xxx的目标,按照“净化先行、绿化跟进、硬化基础、美化提升、亮化增色”的思路,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镇域镇貌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 一是高标准整治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组织xx公路沿线xx个村整村联动集中整治,群众投劳3万余人次,出动车辆1万余台次,搬运砖块300余万块,平整土地80余亩,清理垃圾2万余方,拆除厕所、违法建筑560座,硬化道路2 公里,xx、xx、xx村安装路灯58盏。对xx路和主干公路沿线的130户群众实施了土墙换砖墙和门头改造。同时组建了40名保洁员队伍,公路沿线放置垃圾缸70个,购置垃圾桶70个,配备保洁车22辆,各村建设了垃圾屋,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环境卫生公约。 二是高品位建设文化墙。按照“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的原则,突出“xxxx”这一主题,主要宣传“农耕文化、湖山美景、苹果产业、文化娱乐、孝道文化”等正能量,投资100万元,建设文化墙2.2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副,把文化墙体建成群众欢迎的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提升群众生活的品位。 三是高起点建设绿色长廊。投资230余万元,从xxx村到xx村15公里U型旅游环线建成绿色文化长廊,栽植各种花树22万余株,其中雪松2510株、红叶李1100株、黄杨球600株、冬青球2376株、大叶女贞500株、单枝冬青20万枝,种植三叶草6000平方米,建设花坛1.2万平方米,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成xx、xxxx、个重点示范村。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既需要各部门团结协作又需要确定各自的职能、履行相关的责任。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和谐文化的建设,关系到民族文化身份和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关系到人类文化多样性及其可持续性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它的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传承于民间没有任何文化形式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是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不复存在。 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很多现实的意义。 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应对各种现代性危机以及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四、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我国及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五、《伊斯坦布尔宣言》中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能够增强人类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文化创作的主要源泉之一。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利于实现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从而更有力的反作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促使其早日完成这一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乡村旅游节致辞

在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xxx音乐节开幕式上的 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在秋风送爽的美好时节,在喜气洋洋的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们相聚长江之滨、相约XX古镇,共同拉开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xxx音乐节的序幕。首先,我谨代表xx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自2009年举办首届乡村旅游节以来,这项节庆活动已成为推动我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特色载体,成为加强对外交流、展示XX形象的靓丽名片。我们欣喜地看到,前两届乡村旅游节期间,数以万计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到XX来赏美景、品美食、体验农家生活、感受自然气息,“市民下乡、首选XX” 的共识日渐深入人心,XX旅游在XX乃至全省的影响力不断彰显。 本届乡村旅游节期间,我们本着“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精心准备了一道道旅游盛宴,既有旅游特色产品及农产品展销、百支特色团队展演、百名摄影家“田园XX”摄影季等传统活动,更有融入时尚、突出个性的露天电影和啤酒节、摇滚音乐节、帐篷大会、真人CS大赛等主题活动,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力求让游客广泛参与其中,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闲情逸致,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朋友们,旅游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生活,乡村是一幅看不够的画,更是一首读不完的诗。欣赏过三月扬州的烟花烂漫后,不妨来领略十月xx、胜似春光的别样风情。真诚地邀请大家走进“田园xx”、走进秀美乡村,饱览瓜洲江天一色,漫步沙头绿色画廊,聆听凤凰岛渔歌唱晚,感悟高旻寺沧桑变迁,“好客xx”定能让你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不虚此行。 最后,祝第三届乡村旅游节暨第二届中国XX音乐节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朋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原生态文化发展价值理念

原生态文化发展价值理念 作者:余达忠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原生态文化热 原生态文化,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文化发展中不能绕过的一个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后期,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了大型实景歌舞《印象?刘三姐》,它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农民尽情欢歌曼舞,向广大游客推出了一部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实景舞台艺术,被评论为“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表演。2000年后,张艺谋另一作品《丽江?印象》在云南丽江的表演也获得成功,首次将地方民间歌舞推向市场。受其影响,一时间,许多民间歌舞、戏曲以此为模式,摒弃人工舞台,摆脱传统意义上的艺术表演规则,将艺术表演复原为展现生活本身。这些艺术表演成功进入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给人们带来了自然清新的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将那些还原生活,具有原汁原味乡村风格的音乐歌舞称为原生态艺术。 新世纪伊始的原生态艺术热,有两场演出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必须要提及。一是2004年,杨丽萍在上海首演获得巨大成功的《云南印象》。整台歌舞主要表现的是云南的民族文化,演员主要来自民间,许多是直接从田间地头走来的,是道道地地的少数民族村民,他们所表演和演唱的,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从舞台布景,到演员的服装服饰,到演员的造型,到演员用以表演的乐器,到演员演唱的音乐歌舞,都是对乡村文化的直接复制,给人土得掉渣的感觉。从《云南印象》开始,这种区别于专业演员表演的艺术被称为原生态歌舞,获

得了艺术界的普遍认同。二是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顺应潮流与民意,在“第十二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作为中国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部分的民歌的“原生态唱法”被给予和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并列的地位,正式列入艺术序列。随着中央台的现场直播,原生态在中华大地流行开来,由原生态歌舞,扩展到原生态艺术、原生态文化,进而,再扩展到生活中的各方面,出现了原生态旅游、原生态饮食、原生态服饰、原生态住宅……原生态由文化和艺术中的一个词汇,变为一个彻底大众化的词汇。 在现代化过程中,经济与文化都表现出严重的一体化倾向。然而,文化的一体化却并非人们所乐于接受的,衡量文化发展繁荣的标准并非一体化,而是多元化、多样化——正如生物的多样性维系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前提保证。为重建本土文化,延续传统,抵抗现代化所带来的文化同质化,同时也为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人们开始抢救、保护、重视本土原生态文化。另一方面,对现代人而言,在习惯了享受的、奢侈的、占有的、征服的现代生活方式之后,农耕时代早中期孕育的原生态文化代表了人类的一种古老的、古朴的、简约的、自然的和绿色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多元化生活的视角和可能性。于是,作为根植于本土,根植于本土文化生境和历史传统的原生态文化,便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人们关注,形成原生态文化热。 二、原生态文化是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与自然的界限还极其模糊,还处在“物我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 义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认识历史的需要 与物质类文化遗产一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物质类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固态的方式来展现其历史认识价值,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活态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任何一种传统文化事项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给人类以启迪。 二、文化创新的需要 人类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创新的源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外学习,从异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精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创新、艺术创新、科学创新各个新领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认识历史的需要,同时也是创建新文学、新艺术、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 三、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正如《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所说,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以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人类非物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与体现,一定程度上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四、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社会群体的发展都需要凝聚力,而一个群体或者民族的凝聚力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来自于文化认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除了在保护中国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各种传统艺术形式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这些传统表现形式在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传承中华道德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策划方案

2010中国·××避暑季之××市避暑休闲游×××镇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第六届红枫葡萄文化节活动方案 为了充分展现××市?清凉世界、休闲天堂、避暑湖城?的 良好城市形象和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展现红枫全新的绿色发展之路,以节庆活动带动地方产业的大力发展,完善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奠定×××镇在乡村旅游中的领先地位,让更多友人感受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特举办×××镇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葡萄和乡村旅游为主题,本着安全、效益、质量、节俭的 原则,坚持团结、友好、合作、发展的办节方针,依托××这个省会都市的强大辐射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等多功能性可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打造品牌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提高农业的附加值。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打造×××镇乡村旅游名片,推动整个红枫的旅游、美食、休闲、招商引资及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二、活动名称 2010中国〃××避暑季之××市避暑休闲游×××镇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第六届红枫葡萄文化节活动 三、活动主题 走近绿色生态 领略民族风情 共享丰收果实 感受湖光山色 四、活动简介 1、?环青海湖自行车大赛?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性活动,?环××ב三车’竞技赛及自驾游?也是贵州首创第一个?环湖??三车?运动,而且有着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它是健康、休闲、环保的概念性活动的集中体现,它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环湖三农经济发展论坛?又是另外一个关注点:因为,它最符合目前党和国家关注的民生问题、环境问题、群众利益问题,是党政齐抓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3、科技兴农在×××镇已得到体现,如何深抓及扩大影响,将通过活动平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五、活动内容 本届活动以红枫葡萄文化节、环湖?三车?自驾游为主线,将以一个论坛两个系列活动(或多个系列活动)为篇章,进一步梳理挖掘×××治水治湖之后的发展旅游之路,促进农业发展、促进招商、促进环保健康休闲游,推进×××镇又一发展高峰的来临。 (一)活动主题篇章一:走近红枫·首届环湖三农经济发展论坛时间:2010年 地点:××市×××镇大冲村 系列内容: 1、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于2010年7月中旬至×××镇调研、恳谈,并提出?论坛?研讨问题; 2、邀请村镇代表与银行相关领导与会恳谈,并提出?诚信评分?、?诚信借贷?的解决思路与办法,并预定在?论坛?上签约,在开园仪式上授?诚信评定(等级)户(a~aaa)?牌及发放借贷资金; 3、发展论坛议题(暂定) a、?科技兴农?问题研讨 b、?诚信富农?问题研讨

试论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的本质特征

内容摘要: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具有原生态特色的地方风土人情,它的特征体现为产品的农耕内涵。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乡村原生态文化“失真性” 的多种表现,主要是由上的“公地悲剧”现象导致的。本文认为,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乡村旅游原生态文化本质特征,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机制,切实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及其环境。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生态环境、“公地悲剧”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也大为增加,乡村旅游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兴起的。所谓乡村旅游,就是利用乡村风貌、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乡村自然和人文环境等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度假。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开发,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是特有的乡村文化和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已经影响到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如何保持“乡村”的持久魅力,成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严峻现实问题。本文从乡村的原生态文化和环境特色保持入手,就此问题进行探究。 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乡村”是一个相对于城市地域而言的概念。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紧张,身心受到极大的压力,需要放松紧张的情绪。在这样的心理因素驱动下,重返大自然,向往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必然更多地引起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向往,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在于游客的“乡村体验”。游客到乡村旅游就是暂时从都市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和现代社会淡薄与疏离的人际关系中逃避和解脱,与传统和自然近距离“亲密接触”,享受宁静祥和的氛围,体验和体会“怀旧”的感觉,即完成“乡村体验”。所以,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首先要有乡村场景“真实性”,游客第一印象就是乡村;其次要有满足游客好玩、好奇和放松的文化和环境,使其进行切实的“乡村体验”。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成为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地大致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优美的风景。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村庄与自然构成一种和谐关系和有机的整体,游客置身于其中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受,达到休闲、身心放松和娱乐的目的。二是别致的风俗。保持完好的农村传统习俗,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民居、宗教、仪式、歌舞、服饰等。三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民族特色系自然传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xx美丽乡村是安徽省20xx年度省级中心村,位于郭庙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有260户居民,1003口人,耕地1260亩,其中土地流转860亩,主要产业有西瓜、草莓、薄荷等,经济效益明显,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群众生活富足,乡风文明,环境清洁,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扎实、群众拥护。 二、主要做法 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在建设之初,郭庙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标准要求,聘请xx县规划局技术人员多次现场测绘,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面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编制了高标准规划方案。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成立了由郭庙镇党委书记xx任组长的xx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具体负责,村三委班子、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积极参与、齐心协力,为美丽乡村建设献计出力,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尚书记高度重视,每周召开一次推进会,现场协调、指导、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研

究解决,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创新机制,群众参与 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聘请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义务监督员,确保了工程质量,在庭院整治方面,我们向村民发放倡仪书,每周开展一次清洁、最清洁户评选,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对评选最清洁的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提升了居住品味。在垃圾处理上,聘请卫生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户户配备垃圾筒,实行户收集村处理,达到了村庄整洁效果。在乡风文明方面,我们根据xx庄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大家共同遵守,每月开展一次张西好人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我们郭庙有一位盲人教师--郭岳,去年12月被评为“安徽好人”。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 近几年,xx村西瓜产业迅速发展,仅xx村西瓜种植面积已超过1500多亩,亩均纯收入在6000元以上,另外,草莓、薄荷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土地流转率在70%以上,我们注重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三、取得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背景及意义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7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而现如今,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大潮中,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强势撞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成为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 1.2研究意义 第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的必然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使得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之间求同存异,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能够在一定程度

xx农商银行·2018xx县第x届xx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主持词欢迎词领导致辞

xx农商银行·2018xx县第x届xx文化旅游节 新闻发布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兵。欢迎您们参加xx农商银行·2018xx县第x届xx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天上瑶池,人间鲁湖”!2018年6月15日-7月1日,为期16天的、第x届xx文化旅游节将在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xx举办。本次节会由中共xx县委员会、xx县人民政府主办,xx、xx、xx承办,由xx公司协办。为借助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将本届节会活动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外传递发布,吸引周边县市的朋友积极参与节会活动,提升xx的知名度,为节会的成功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天,组委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xx、xx、xx等,共约80余人。 同时,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新闻、新媒体单位,他们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宣传代表、四川电视台、

四川新闻网、腾讯等宣传代表、xx县广播电视台及友好媒体单位代表、《绵阳日报》、《绵阳晚报》、《今日xx》、“四川省xx县”官方微博微信、梓州资讯、xx新闻网、xx政务网、玩遍xx、xx在线、掌上xx、微梓州、梓州生活、xx本地资讯等各类媒体20余家。 首先,我谨代表2018xx县第x届xx文化旅游节组委会,对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地感谢! 1.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有四项议程,首先请xx镇党委书记xx先生作新闻发布,大家欢迎!(xx书记作新闻发布)。 2.有请冠名商xx行长xx先生讲话(xx讲话) 3.有请县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xx先生致辞,大家欢迎!(xx局长发言) 4.有请县领导XXX作重要讲话(县领导发言) 感谢XXX领导的精彩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们,刚才,严刚先生向大家介绍了本届节会的有关情况,xx先生对节会冠名赞助事宜进行了说明,xx局长就本届节会举办提出了指导和要求,县领导XXX作了重要讲话。由于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有限,更多精彩内容后续请大家持续关注。我们诚恳地希望各位新闻媒体届的朋友们用你们专业的镜头和语言,捕捉xx之美,宣传xx之美,为xx旅游呐喊助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论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意义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对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内容。口头传承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议、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进而制定如何保护的对策,才能够使那些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的。 田青教授在“珠海大讲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中说过:我们为什么要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DNA。我们的所有的古老的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不保护提倡就会消亡。因此保护“非遗”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迫在眉睫。但是,我们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候要作要对精神家园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2019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开幕式致辞讲话

精选资料 2016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开幕式致辞讲话 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在2016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许又声秘书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这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由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省广播电视台、怀化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今天在沅陵举行,在此,我谨代表省旅游局,向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各位來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湖南旅游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之际,我们选择在“美得令人心痛”的沅陵举办本届春季乡村旅游节,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张家界南线旅游资源开发,推动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有益尝试。此次春季乡村旅游节全省将推出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活动,在开幕式现场,将公布我省开展中国旅游日活动的系列旅游惠民措施,推出锦绣潇湘旅游卡线下免费抽奖活动。在节会期间,将通过红网等媒体发布20条全省春季赏花自驾游精品线路、50个全省最美特色赏花旅游目的地和30项春季乡村民俗活动。我们相信,这些乡村旅游活动必将给游客带来令人难忘的快乐体验。 乡村旅游节是我省展示和营销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从今年开始,省旅游局将联合有关部门和市州,按春夏秋冬不同的旅游季节举办乡村旅游节,将突出“花季春游”、“清凉世界”、“金秋彩林”和“冬游湖南”等不同主题,打造系列乡村旅游节会品牌。我们希望,以这次春季乡村旅游节为契机,增加我省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旅游消费需求。 一年之计在于春。以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召开为标志,预示着湖南旅游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已经到來,让我们与春天同行,共同谱写湖南旅游发展春天的精彩篇章。 最后,祝愿2016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原生态”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

《“原生态”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原生态”文化》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 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自 然界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文化艺术领域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的民族 文化,典型的代表如音乐、舞蹈等。原生态的音乐声调 古朴原真、嗓音鲜润婉转、高亢雄浑,让人们犹如听到 了来自高远的天籁之音;原生态的舞蹈服饰绚丽斑斓、 动作豪迈铿锵、舞步翩跹袅娜,将古朴轻松、厚重愉悦 的乡野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出原型化的乡土风貌。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表现语言。苗寨的 山歌闪烁如祖传的银冠,蒙族的乎麦宽广如无垠的草原;一曲十二木卡姆,一书“山药蛋”,一嗓子信天游;那 古朴原真的乡间俚语、原汁原味的山歌吆喝、节奏铿锵 的翩跹舞步无不展现出各民族音乐舞蹈所独有的艺术语言。各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歌舞中独有的形体动作和 节奏都构成了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得让人获得反璞归真的快感。在歌唱领域中,要是 没有正确把握各民族的语言,唱得再好,也不是地道的 原生态民歌。用民族语言或地方方言来演唱,就是在强

调原生态唱法语言上的特点,不然,就失去了原生态歌 唱的意蕴。如: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劳动号子”,在田 野山间所产生的“山歌”,其语言韵调都有明显特点。 原生态艺术同时也体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地方色 彩浓郁。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青海、宁夏的花儿;蒙古的长调牧歌等;侗族大歌;彝族的阿诗玛;维吾尔 族的十二木卡姆等。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既有高 山大川,又有丘陵平原;既有江南水乡,又有北方草原。许多地区交通阻塞,人迹罕见,这在客观上也为原生态 艺术的保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许多少数民族的原生态 歌舞、音乐我们还是第一次欣赏到,令人耳目一新。这 些原生态民歌相比传统的美声、通俗等,唱法更加丰富,更加有味道,也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如:本届青歌赛 上云南省代表队的原生态唱法选手纳西姐妹组合,以动 情感人的《嫁女调》获得青歌赛第五名,很多观众都说,这个剧目唱得非常好,很有地方色彩,非常感人。 当前,民族文化正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许多文 化现象正快速消失,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的土壤也 正在发生变化。原生态艺术只能存在于适宜它发展的土 壤里,一旦受到现代文明的冲毁,也就失去了它本身存 在的意义。虽然目前原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原生态 的土壤依旧一寸一寸地被吞噬,如何更好地保护原生态

最新最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_美丽乡村建设策划书

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根据《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总体部署和《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2014-2016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总要求,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 4个产业精品村,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兴安”22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星光、盘龙2个文化特色村,形成“平安—盘龙—星光”等村庄连片重点特色旅游区块,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全面提升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力争创建哈尔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 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努力提升农民居住条件。 1、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依托县级总体规划,结合清源镇 实际,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精品村(万宝村、团山村)、特色村(星光村、盘龙村)、中心村(延河村、平安村)、提档村(新发村、顺兴

村)村庄发展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注重把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有机结合,使规划引领美丽乡村科学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城镇居民吃水状况。投资238.2万元,启动供水新管网建设,延河中心村建自来水井房1座、配套供水设施,入户管线18930延长米。万宝、团山、新发3个村铺设管线14400延长米。二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投资983.2万元,硬化延河村屯内路7.6公里(中心村4.7公里、西岗屯2.9公里),达到城镇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延河中心村铺步道板22800平方米,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铺边沟17120延长米。 (二)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 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延河中心村等重点村成立专职环卫队,配备环卫设施,配足配强保洁员,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建垃圾填埋场各1个,安装垃圾箱160个,重点抓好日常垃圾“日日清”工作,重点抓好资金保障和督查考核工作,初步形成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农村优美环境建设。投资550万元,延河中心村建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参考内容)

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习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所谓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由各级人民政府文化部门认定,能熟练掌握某种非遗项目技法,且具有权威代表性或社会大众公认影响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有着严格的标准,同时他们也承担着法律赋予的更多义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

准,具体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指由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批准认定的,承担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传承和保护责任,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的传承人”。 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承、和发展始终由其载体――“传承人”来完成。他们掌握并传承着古老的民间文化知识和民族技艺的精髓,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如果没有了传承人,就丧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与传承人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延续,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 三、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必要性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靠传习所进行,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将担负起以下功能:在传习所场馆内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研究和展演工作,建立传承机制、大力培训传承人,做到后继有人,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例如保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