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357.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评价初探

0357.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评价初探

0357.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评价初探
0357.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居住环境评价初探

(环境管理)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杭州的人居建设为例 城市环境是由那些与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等内容密切相关的各种物理(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条件与社会、人文、经济、信息条件所构成。其中社会人文环境是指非物质的、无形的存在,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与深层结构之中,指导其行为与行动。城市环境若按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来分类,主要有居住生活环境、工作(学习)环境及其他环境。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生活品质的高低,是非常主要的。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就是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的现况下, 能够拥有一个舒适、安静的居住空间。对现在的人们来说, 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舒适, 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的享受要求,尤其后者的优劣, 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等生活的效率, 而且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建设、人居环境开发日益强调环境效应,“绿色地球”、“绿色城市”、“森林都市”、“园林城市”等等设想和实践成为当今的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新世纪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追求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共存;(2)注重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开发;(3)强调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并重。 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有着比大多数城市要优良合理的人居环境,但是也同样难以避免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破坏,人居环境特色的日渐衰微。 近几年,杭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欣喜之余,我们也应看到杭州城市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正在付出高昂的代价,杭城的人居环境特色正在逐渐衰微、消失,我们的周遭正不断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恶俗的建筑物。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一个个用红油漆写成的“拆”字令人触目惊心。整个杭州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到处在拆房,到处在建房。在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建设场面的同时,以牺牲杭州原有居住文化、人居环境特色为代价的“建设性破坏”也随处可见。杭州正在成为一个失去“记忆”的城市。

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文章页数:[1] 第一章总则 一、为贯彻执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和《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等规定,加强和规范全市建筑起重机械监督管理,确保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质量和使用安全,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制定本办法。 二、全市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起重机械的租赁、安装、拆卸、使用、监理、建设单位及其监 督管理部门,应遵守本办法。 三、本办法所称建筑起重机械,是指纳入特种设备目录,在房屋建筑工程工地和市政工程 工地安装、拆卸、使用的起重机械。 四、武汉市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建委)对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实施监督管理。 武汉市城建安全生产管理站(以下简称市安全站)负责全市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使用登记及其信息数据库建立、向行业提供信息查询等工作;负责市管房屋建筑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 使用、拆卸的监督管理。 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全市市政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备案资料的审查及安装、使用、 拆卸的监督管理。 各区(开发区)建设局是各自辖区内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的监督管理部门。可委托所属的建管站(安全站)具体负责实施区管工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备案 五、全市建筑起重机械实行统一备案管理,备案由产权单位向市安全站申请办理。凡未经市 安全站备案并取得备案证明的,一律不得安装、使用。 六、产权单位办理建筑起重机械备案手续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申请表; (二)产权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四)产品合格证; (五)制造监督检验证明(2006年10月1日以前出厂的建筑起重机械,不能提供制造监督检验证明的,应提供由法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出据的设备安全性能技术鉴定报告); (六)建筑起重机械设备购销合同、发票或相应有效凭证。 以上所提交资料核对原件后,留存复印件(加盖产权单位印章)。

人居环境评价

人居环境评价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题目: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土管1402 学号: 学生姓名:郭宏伟 指导教师:王莉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然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似乎已经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大连的市长夏德仁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宜居型城市将是大连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奋斗目标。尽力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向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分布合理的生态型城市的转型。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一直以风景秀丽而着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研究杭州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1996年在杭州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城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有效样本计1000份,受访者占杭州市民总数的‰。 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分为传统型和综合型。 传统型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这一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重要聚落形式为研究对象,历来是各种学科尤其是建筑学和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建筑学角度把握的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偏重于小尺度操作,具体表现为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探讨。

居住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大地厚土,承载万物,无论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的泰山,还是蜿蜒绵长的滚滚黄河,都在大地恬静的怀抱中展现着自己的壮美。不仅体现了乾坤天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浑厚气象,并且以平等慈悲、博大的能量,蕴育滋养着一切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峦河海与万类万物,为一个个辉煌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永恒的印迹。 天地运行,自然大道与四时更替,演绎着万物成长的过程。春天,青翠秀丽的气息,唤醒沉睡的大地,为万物带来无限生机;夏天,明朗奔放的节奏,谱写大地热诚的乐章;秋天,成熟辉煌的捷报,大地收获果实累累;冬天,高阔睿智的宁静,大地在沉睡中积蓄生命的力量。 大地是如此的博爱和一视同仁,无论多么污秽肮脏的物质倾入大地,都能被她分解甚至化成有益的养分,化育出美丽的花朵。万物生长在大地的怀抱里,效法着大地传递给世间的种种美德,水行于地,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成其深广,厚德载物利益四方。这是大地母亲无上的智慧,无私的关怀和无尽的给予,默默化育了世代子民。 大地是如此的柔顺宽厚,谦恭无争。自古以来先祖们都有祭天祀地的活动,并满怀虔诚地写下「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是多么深沉的敬重和感恩。然而如今的我们,却成了大地母亲的不孝子孙。在我们为人类日益进步的高科技文明而骄傲的时候,大地母亲向人类的无知,发出了警告,风云突变,灾祸连连。

因为大地母亲生病了,贫瘠了,沙漠化和地表流失正威胁着全世界的土地,越来越多的牧场和耕地,变成了沙漠。一片片森林倒下了,美丽的草原不见了,换来了飞扬肆虐的沙尘。对石油矿藏无止尽的开采,换来的是能源日渐枯竭。对农药化肥的泛滥应用,产生了变质的农产品。人类无度膨胀的私欲,不仅遮盖住了祥和的天空,也让大地母亲伤痕累累。沉重的呼吸凝成飓风,无奈的颤抖纠结成地震,痛苦的泪水汇聚成洪流,这是大地母亲用她那古老而低沉的声音,在向她的不孝子民,发出无奈的警示。 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每一寸皮肤上,都粘有土粒,这是大地母亲的气息,我们都是土地的族系,立足厚土,怎能不感恩戴德?为了后世子孙的美好家园,为了大地母亲永远的健康,我们必须反省端正行径,呵护母亲的身躯和血脉,因为那是我们后世子孙,赖以繁衍生息的家园。 母亲是坤、是地、是厚德,任何损伤大地母亲的行为都该为之思过忏悔,地球母亲对万物的这份大爱,每一位子女怎能不虔诚地奉上自己恭顺的孝心,这是大自然最本真最质朴的孝道。

基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基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在进行人居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时,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等,才能在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基础上,确保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正性等。本文就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进行阐述,提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以期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标签: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应用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重,给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以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对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从而真正、全面的反映某个城市的实际情况。 一、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在对人居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应确保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等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城市经济在不断发展,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在急剧上升,给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城市各个方面的表现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保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的来说,城市人居环境指的是城市居民所在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普遍性和共同性,所以,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状况、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以在有效落实以人为本原则的情况下,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本文所介绍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了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环境资源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环境管理能力几个方面,并且子系统有十六个指标,以详尽的反映城市人居环境情况,从而为城市人居环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进行城市人居环境的合理评价前,需要注重手段、评价方法的正确选用,并对各个指标对应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准确核对,才能确保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在进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时,需要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分级标准等,才能确保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有据可依。一般情况下,评价标准的合理确定需要遵守的原则有:首先,对国内外人居环境质量较好的城市情况进行参考,从而确定标准值;其次,在国际标准或国家级标准的指标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规定的标准值;最后,对国外城市的情况进行趋势推测,以在参考的情况下制定标准值。 本文采用的统计分析法来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在全面分析一百多个专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杨雨宵资源072 2007034048 摘要: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因人居环境问题近年来成为全球的普遍问题。本文从人居环境的概述,建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原则及发展对策等方面阐述了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人居环境概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意义建立的原则对策 一、人居环境的概述 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就提出了“人居环境科学”的概念。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学,它所考虑的是小到三家村,大到城市带不同尺度、不同层次的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而非单纯的建筑或城市问题。人居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包括城市、集镇和村庄及维护人类活动所需物质的和非物质结构的有机结合体。即它不仅仅指人类居住和活动的有形空间,还包括贯穿于其中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人类聚居环境泛指人类集聚或居住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指建筑、城市、风景园林等人为建成的环境。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二、建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城市不仅是人类聚居活动最密集、最丰富的区域,而且,随着当前城市化越演越烈,到本世纪末,全球将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预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2/3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给人们带来充裕的物质享受、便利的生活设施和高效的信息交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诸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人居环境恶化问题。因而,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需要有一定的标准衡量和检验,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可量化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它的意义表现在:①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述城市人居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综合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②有利于对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或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找出不足,端正发展的方向;③通过对未来城市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和预测研究,为城市人居环境的合理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服务;④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学的理论体系。 三、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作为衡量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应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完整性、有效性等普遍原则,还应满足以人为本、层次性、区域性、可操作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等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居环境是人居住的,也是人管理的,更是为居民服务的,构成人居环境的三大要素;人类社会、人工环境、地域环境,即人、物、地(空间),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人”居于首要地位,抽去了人及人类活动的聚居环境,不能称之为“人居环境”,而仅仅是“空间”。

人居环境评价

人居环境评价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题目: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土管1402 学号: 学生姓名:郭宏伟 指导教师:王莉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然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似乎已经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大连的市长夏德仁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宜居型城市将是大连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奋斗目标。尽力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向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分布合理的生态型城市的转型。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一直以风景秀丽而着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研究杭州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1996年在杭州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城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有效样本计1000份,受访者占杭州市民总数的‰。 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分为传统型和综合型。 传统型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这一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重要聚落形式为研究对象,历来是各种学科尤其是建筑学和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建筑学角度把握的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偏重于小尺度操作,具体表现为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探讨。 而综合型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最激烈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存在形式,既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非线性和多因素性决定了它既非居住区的放大,也非区域地理系统的缩影,而应是一个综合型概念,一个兼容建筑学中人的尺度和地理学中社会经济空间的尺度的新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层次上可划分为近接居住环境(微观城市人居环境)、社区环境(中观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宏观城市人居环境)。以住宅为核心的近接居住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情感和活动,这一圈域是人──自然环境和人──社会环境结合的基点,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住宅和邻里环境。社区环境为居民社会活动的主要环

居住环境评价

名词解释: 居住环境:指围绕居住和生活空间的生活环境总和。 保健性:是以居民在健康方面受到影响为中心的评价指标。 城市和村落: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的聚居形式。 弱意可持续性:弱意可持续性的思考方式是在经济发展中人们考虑到不能让重要环境资源减少,从而自然地形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是明确产品和服务从生产到废除为止所消耗的资源和能量,从而对环境负荷进行评价。居住环境风险:居民根据风险的高低主观评价安全亦或是危险性。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现象。土壤污染:由于具有生理毒性的物质或过量的植物营养元素进入土壤而导致土壤性质恶化和植物生理功能失调的现象。 土壤: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 2 m 左右。 街道系数:是表示宅地所邻接街道的利用价值系数。 接近系数:是表示宅地与交通、娱乐、公共设施的相对距离关系,由此引起的收益或受损的价值的系数。宅邸系数:是宅地本身的利用状态、环境、安保等方面所形成的系数。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预防性支出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作出的预防性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简答: 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a)物理因素:温、湿、声、光、电磁波 b)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影响 c)生物学因素:有害生物,细菌,病毒 d)综合的社会系统,即“社会环境” 防范性评价项目有哪些? 1) “领域性” :硬件环境:是否有明确标志领域并防止外人侵入的围墙或围栏等软件环境:是否形成了与周围地区相区别的,具有内部统一性的领域。 2) “可监视性” :硬件环境:形成死角的遮蔽物的多少,有无夜间照相,有无监视摄像机等。软件环境:居民的自卫能力,评价包括:在社区的形成,管理体制,自治组织的健全等。接近系数简述? 接近系数是有关服务设施可接近的价格构成要素,由交通娱乐等公共设施的相对距离来决定,表现了土地从服务设施中获得的利益,土地与设施的距离表示了土地的便利性。可持续性城市应该考虑的四个阶段? a)土壤的再生和植被等在表面、视觉性等方面的考虑 b)努力消除大气污染、废弃物等不易察知的环境问题 c)进一步在总体上从物质循环代谢的角度出发考虑城市内的活动 d)考虑城市活动对包括城市以外的地域造成的各种影响大气污染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a)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 b)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 c)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增加; d)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 土壤的污染源? a)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b)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c)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d)农药对土壤的影响 e)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如何防止土壤污染?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18996260.html, 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 作者:陈明亮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6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重庆市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实现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针对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进一步梳理空间分异特征,对更有效的制定差异化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备着深远的指导性价值。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差异化;优化调控 从概念上来看,通常意义上我们所称之为的乡村人居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乡村范围内,农户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有机结合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之间要素进一步流动,乡村主体也有了更加广阔深远的行为空间,其更加多元化的行为结果导致乡村空间系统进一步呈现出要素结构功能的转型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出现比较深刻的矛盾,对于乡村发展和人居环境保护等相关难题要进行有效化解。以重庆为例,面对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矛盾,怎样才能使这一难题得以破解,进一步优化其乡村人居环境,这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首先,进一步有效构建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根本上来讲,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是针对农民生活环境和品质进行衡量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重庆的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居住条件,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相关方面为依据,确保这5个方面成为一级指标,同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选取40个二级指标,由此进一步充分构建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针对基础设施进行有效评价。从根本上来看,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和水准是对乡村人居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硬环境,大多数时候,交通水利设施的条件越优质,信息通讯外部交通越发达,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就会变得越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村域之间的道路硬化率,村内部的主要道路路灯等指标,针对单元的交通水利设施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重庆市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差异化优化调控策略

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

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人类居住? 温度20-26℃ 湿度40-60% 声音35分贝-45分贝 空气成分:78%氮气21%氧气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 空气 一. 人类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与空间习惯 人类习惯的正常大气环境中含有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以及0.2%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气体。 二. 室内的空气质量为何比室外差呢? 1)密闭的空间污浊空气的滞留情况 2)人自然呼吸所呼出的二氧化碳 3)其他室内装修材料和电子机械设备产生的有毒气体 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往往比室外恶劣。 三. SARS风暴的余波 人的一生大约有2/3的时间在家里度过,SARS过后,室内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温度 对人体来说,对舒适度最敏感的第一就是温度。 物理事实表明,当温度位于20℃-26℃之间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 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是上海气候的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冬天约有126天,夏天约有110天,春、秋两季相加约130天。例如上海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约28℃;1月份最低,月平均约4℃。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是不可避免的。 相对湿度 人体对相对湿度更为敏感,气温越低,绝对湿度就越低,气温高,绝对湿度也会越高,这是物理学上的感念。 实际上人体舒适的相对湿度应该是40-60%,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空调系统不考虑这一点,实际上其技术水平也达不到。而我们的系统在设计上考虑了相对湿度,即在温度达到舒适要求后,湿度也要控制在40-60%这一人体舒适的范围之内。 噪声(声环境) 噪音太大的环境会让人不舒服,完全寂静的环境人也不适应。完全舒适的声环境应该是休息时低于35分贝,活动时低于45分贝。 比如睡觉的时候有背景噪声,无论是室外传来的还是室内传来的,在休息时不要高于35分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光照 光照是保证身体舒适很重要的一方面,在白天享有充足的阳光,美丽的景观。调节光线主要靠遮阳完成,遮阳有几重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降低能耗,此外还能调节光照和隔离噪声。 正因为这些作用,外遮阳板对建筑来说非常重要,从建筑物理学角度而言,外遮阳的作用很难用其他的技术手段来替代。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 摘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的历程.着重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人居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城市因子选择、评价适用性、评价思想等方面。并提出未来人居环境评价应特别注重区域性、引入人地和谐——环境友好观,最、加强多学科的耦合及GIS的应用等。 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区域性GIS指标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居住环境发展非常迅速.而人居环境的研究还相对落后。事实上,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对人居环境的研究熏待加强,在纵深方向和不同领域加以深化。本文试图对国内外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作进行系统综述,探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人居环境的启示、展望人居环境评价.以期抛砖引玉的目的 1人居环境的起源及国际响应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还是一个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日益拥挤、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现象,导致了“城市噩梦”的产生。从而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早在1954年,希腊著名城市规划学家、学者道萨迪亚斯等创立了“人类聚居科学”)的理论,即:ScienceofHumanSettlement 伸文简译为“人居环境学”),强调对人类居住环境的综合研究(即:自然界、人、社会、建筑物和联系网络)。 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何建设、评价人居环境成为探索热点。1961年wH0(世界卫生组织)总结了人类基本生活要求的条件(即“安全性(Safety)、健康性(Health)、便利性(Convenience)、舒适性(Amenity)”),并提出了居住环境的基本理念。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 1976年,温哥华第一次联合国“人类住区”大会通过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提出了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类住区政策的首要目标。1996年,伊斯坦布尔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会议(HabitatII)探讨了两个具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城市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人居署从1989年开始创立“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最高规格的奖,以表彰在人类住区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2001年,在纽约召开的Istanbul+5特别联大,检讨和评估了《人类居住议程》的执行情况 2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通过人居环境评价来描述.而人居环境评价则由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或定性描述来体现。人居环境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来刻画人居环境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可以使对人居环境理论的探讨转向如何实施和操作的应用层面.因而人居环境评价是人居环境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还有利于对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建立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以便找出不足,取长补短,进而寻求发展的方向。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人居环境优劣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对人居环境质量的一种刻画、描述和度量,是一种“尺度”和“标准”。而城市人居环境的好坏则在系列指标体系中表现出来。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是综合评价人居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基础.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可为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居住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及其实践意义

【文章编号】1006—3862(2010)02—0117—09城市社会学 居住环境的价值化评价及其实践意义 高晓.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当前,我国居住环境评价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但大多数研究偏重于空间环境的定量描述和相互比较。由于方法的限制。研究成果难以为居住环境政策提供具体的决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研究重点需由空间评价转向价值化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居住环境的价值化评价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北京市居住区环境的研究案例,对经济学的价值化评价方法在居住环境政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居环境评价;居住环境;价值;政策分析;hedonic价格法 【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人居环境建设进行 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一些主流学术思想已经形成并 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如吴良镛院士提出,人居环 境科学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体系,应该从生态观、 经济观、科技观、社会观和文化艺术观着眼,在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和邻里、建筑等多个层 次上对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并研究不同层次之间的 协调和统筹;在研究方法方面,应该结合实际,以问 题为导向,进行多学科的融贯和综合的研究¨。一。 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 导下,居住环境评价的研究日趋活跃。在这些研究 中,不乏经过分析提炼出来的优秀观点,它们为我 国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大量有价值 的参考。如宁越敏等H。以上海市为例,设计了包含 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 施在内的人居环境指标,用来评价近些年来居住环 境的变化,同时提出了上海市的人居环境优化原则 和改善建议;宁越敏等”。针对小城镇地区的特点, 提出了包括居住条件、公共设施与服务、基础设施、 景观生态环境和社区人文环境等指标在内的评价 体系,并设计了从居民满意度、发展度(居民对发展 态势的评价)和可居住度(满意度与发展度的综合) 对小城镇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的模式;吴志强等¨3提 出了横向(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发展、物质发展)和纵向(包括家居、社区、城镇、区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1063) 城市发晨研究17卷2010年2期UrbanStudiesV01.17No.22010的多层面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评价体系;陈浮¨1从安全、舒适、和谐、方便等原则出发,提出以建筑质量、环境安全、景观、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等因素为评价因子来评估城市人居环境的满意程度;谢让志‘引、宋永昌等‘"、顾传辉等010】、吴琼等‘111提出从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构筑城市住区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李斌¨副提出从自然子系统、建筑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来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胡武贤等¨列提出从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持续性四个方面来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张文忠等¨4‘b1提出城市宜居性的评价应以城区尺度为重点,从安全性、健康性、生活便利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舒适度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并以北京为例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的方法对城市的宜居性进行了全面评价;顾文选等¨钊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的设计中提出了包含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等。 总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及空间环境的定量描述和比较分析。就技术路线而言,通常是建立包含若干要素或统计指标的评价体系,然后进行单因素或综合评价。在宏观层面上,注重城市和地区的总体优势度和排名,通过比较来分析各个城市或地区的优势,指出不足;在微观层面上,注重寻找居住环境中的薄弱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17 万方数据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本文从城市的尺度出发,以西安市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基本概念的剖析和城市人居环境构成要素的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城区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为优化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住房制度改革,人居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了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吴良镛先生受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理论的启发,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著作《人居环境科学导论》,确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学术框架。此后,关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研究。 本文以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西安市三环范围内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人居环境系统构成的分析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研究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为西安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人居环境基本概念 1.1 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 人居环境是在人类居住和环境科学两大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的劳动成果。 人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场所,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类这个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是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的综合。 1.2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由3部分组成:(1)居住条件,它通过住宅本身的价值来体现,包含住宅面积、住宅质量和住宅设备等;(2)生态环境质量,它通过城市的大气、水、噪声以及绿化水平等指标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它可通过各文教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各类活动场所、道路广场、交通状况等指标反映。 二.研究区域概况 西安,古称长安,是人类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中

人居环境评价

题目: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班级:土管1402 学号:1420100434 学生姓名:郭宏伟 指导教师:王莉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目录 (2) 1. 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3) 1.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3) 1.2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3) 1.3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4) 2.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的实例研究 (5) 2.1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评价 (5) 2.2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计算 (5) 3.对统计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与建议 (9) 3.1各指标重要性比较 (9) 3.2综合评价和建议 (9) 参考文献 (10)

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是由实体和空间构成。然而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似乎已经忽视了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大连的市长夏德仁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生态宜居型城市将是大连在“十一五”时期的建设重点、奋斗目标。尽力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向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分布合理的生态型城市的转型。 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省会同时也是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一直以风景秀丽而著称,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研究杭州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本文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来自1996年在杭州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城居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当地居民对城市人居环境的评价,有效样本计1000份,受访者占杭州市民总数的0.7‰。 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1.1城市人居环境概念 城市人居环境一般分为传统型和综合型。 传统型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这一类从事有组织活动的重要聚落形式为研究对象,历来是各种学科尤其是建筑学和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从建筑学角度把握的城市人居环境概念偏重于小尺度操作,具体表现为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探讨。而综合型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最激烈的相互作用的时空存在形式,既是一种形态,也是一个过程。城市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非线性和多因素性决定了它既非居住区的放大,也非区域地理系统的缩影,而应是一个综合型概念,一个兼容建筑学中人的尺度和地理学中社会经济空间的尺度的新概念。 1.2城市人居环境的地域层次划分 城市人居环境在地域层次上可划分为近接居住环境(微观城市人居环境)、社区环境(中观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环境(宏观城市人居环境)。以住宅为核心的近接居住环境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情感和活动,这一圈域是人──自然环境和人──社会环境结合的基点,又可分为两个部分:住宅和邻里环境。社区环境为居民社会活动的主要环境,活动内容包括通学、通勤、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及常见病的治疗,其地域范围相当于一个居住区,居住区的建成和使用同时促使具有地域性和社会群体性的社区形成。城市环境相当于整个城市系统环境,这一环境的功能是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和承担城市总体环境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

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组平均值表 评价因素及编号平均值定级总体感觉 房屋总体印象 房屋质量 水体清洁度 树木保护状况 生活垃圾处理 饮用和水源状况 文体设施情况 上学方便程度 服务设施状况 人身安全 财务安全 出行道路状况 田地道路 到集市方便程度 到县城方便程度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人居环境近接居住环境 住宅 宽适度,给排水状况,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垃圾收集 情况; 邻里 住房周围的安静,近邻的交流或接触程度,近邻的围 墙、院子内的绿化; 社区环境 社区绿化 公园、学校的绿化,街头绿化,该地区的绿化状况, 去公园的便利程度,周围的水域环境,与水域的接近 程度; 社区空间公共空间的大小,街景的美化程度; 社区服务 购物、娱乐、医疗、银行、邮局,小孩的教育环境, 文化环境,治安状况; 城市环境 风景名胜保护自然风景的保护,历史古迹的保护,历史气氛; 生态环境噪音,空气质量; 服务应急能力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防灾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项(A)因素项(B)分因素项(C) 经济环境销售率(一年以内) 物业管理水平物管费收缴率,服务质量楼盘认可度入住率,升值潜力 社会环境 安全小区消防设施,抗震设防,小区内治安状况 健康医院或诊所数量,社区康体设施 教育文化学校数量,社区活动 居民生活邻里关系,生活便利程度 小区规划设计 人均建筑面积,建筑密度,景观环境,套型平面组合 及功能,室内通风,小区特色

区位交通到公共交通车站的距离,公共交通的服务班次,公共交通线路,机动车可达性,车位数量与住户比 生态环境 水环境系统 水质标准(景观水体),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中水 利用率 声环境系统小区白天噪音等级,室内白天噪音等级 光环境系统 小区道路立体照明系统,朝阳房间比例(多层、高层), 日照时数(大寒日) 气环境系统二氧化硫含量,二氧化氮含量 绿化系统绿地率,植物丰实度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 统 生活垃圾收集与分类率,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技术环境 智能技术 周边红外线对射和电子监控及电子巡更,户内报警及 救助系统 通讯信息技术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宽带入户率建造技术绿色材料,建筑节能比例 住宅设计指标构成 住宅设计指标 住宅类型(高层、多层、公寓、别墅) 住宅层高(米) 住宅房型(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二房二厅一卫...) 住宅单元建筑面积(平方米) 人均拥有房间数量(个) 住宅配套设施完备率(%) 住宅的智能化程度(高、中、低) 城市人居环境的构成 人居环境划分准则环境构成要素 按结构形态划分室内环境室外环境区位环境按社会形态划分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一级准则单项指标 建筑质量(Ⅰ)房型设计(X1) 通风状况(X2) 结构健全(X3) 储藏充足(X4) 容易维修(X5) 电力稳定(X6) 楼层高度(X7) 防火材料(X8) 隔音设施(X9) 充足光线(X10) 内置橱柜(X11) 绝缘防护(X12) 室温控制(X13) 管道良好(X14) 卫生设施(X15) 方便厨房(X16) 不互相干扰的 通道 (X17) 环境安全(Ⅱ)空气质量(X18) 饮水水质(X19) 噪声污染(X20) 洪水淹没(X21) 交通要道(X22) 垃圾堆场(X23) 化学工厂(X24) 污染水体(X25) 易燃易爆(X26) 景观规划(Ⅲ)风景院落(X27) 住区小品(X28) 建筑密度(X29) 自然景色(X30) 户外保持(X31) 建筑保持(X32) 住宅间距(X33) 绿化草坪(X34) 休闲广场(X35) 建筑样式(X36) 公共服务(Ⅳ)商业网点(X37) 医疗保健(X38) 蔬菜市场(X39) 供电系统(X40) 电信服务(X41) 给水系统(X42) 排水系统(X43) 各类学校(X44) 公共停车场所 (X45) 文化娱乐设施 (X46) 社区文化环 境邻里和谐(X47) 社区治安(X48) 住宅特色(X49) 住区荣誉(X50) 紧邻亲朋(X51) 紧邻高校(X52) 流动人口(X53) 远离棚户(X54) 市民广场(X55) 心理归属(X56)

特色小镇人居环境评价

特色小镇人居环境评价 特色小镇建设的目的是为广大乡镇居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特色小镇是人类特殊的聚居形式。特色小镇人居环境应成为世界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 保护和建设特色小镇人居环境,对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传承传统文化、完善配套设施、协调城乡发展,以及促进特色小镇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在特色小镇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环境、设施配置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状况。 因此,本文针对特色小镇人居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的特殊性,研究特色小镇人居环境内容,分析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现状及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在分析特色小镇人居环境内涵、特殊性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文件、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及产业园区人居环境的内容,构建了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空间环境、产业环境、设施环境的特色小镇人居环境评价体系。(2)对研究区域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综合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对邢台市清河县羊绒小镇进行实证研究。羊绒小镇综合得分为70.43分,人居环境较好。 总体来看,产业环境、设施环境与空间环境实际得分较高,得分越高人居环境越好,但与标准得分相比波动较大,应进一步改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虽得分较低,但与标准分值相差较小,波动幅度小。 具体来看,自然环境最好,奠定了羊绒小镇人居环境的基础;人文环境总体较好,但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不足;空间环境有待完善,沿街建筑与特色文化结合度、沿街建筑与小镇整体风格协调性欠缺;产业环境总体较好,但旅游吸引力不足;设

施环境中部分配套设施不完善。最后,依据羊绒小镇评价结果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与保障措施,期冀能为特色小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