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分析

我国财政赤字问题分析

[提要] 近年来,我国一直维持着一定规模的财政赤字。本文通过数字化解析近几年我国财政赤字和相关政策,科学、合理地提出财政赤字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财政赤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对策

一、财政赤字的定义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因为在会计核算的时候用红字来标记,所以称为财政赤字。它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着一个国家政府的收支平衡情况。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就现在来说,财政赤字已经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全球没有几个国家不是财政赤字的。赤字财政即预算赤字,顾名思义,指某一个国家的政府在每个财政年度开始之初,在编制预算时就是收入小于支出,在收支安排上就有赤字。若在最后决算中,收入大于支出,则成为财政盈余。

从口径上来说,由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是相对独立的,因而存在两种不同口径的赤字:一种是指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就是收支差额;另外一种是将中央财政赤字扣除地方结余,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政赤字。根据我国的预算法,地方财政预算和决算要保持盈余,因而第一种口径产生的赤字大于第二种口径产生的赤字。

从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来说,财政赤字又分为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是由政府财政政策的变量决定的,体现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周期性赤字是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引起的,随经济周期波动而增减。结构性赤字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而周期性赤字是经济衰退的结果和表现。区分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对于判断产生赤字的主要原因和对政府的财政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方针,按当时的统计口径,从1950年到1978年,我国有10年发生过财政赤字;而从1979年至2011年32年间,除了1985年外,按照现行口径计算,每年都有财政赤字,甚者在2010年,中国更扩增财政赤字至10,500亿元,创造了建国以来之最。对于我国来说,财政赤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财政收支是否平衡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我国由于以前经济基础薄弱,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经济才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众所周知,政府要实施各项改革措施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产生的额外开支对财政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从收入上,为了追求经济稳定,保证民众征收,财政收入没有大幅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赤字是难免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