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知识\场地前期\
材料\物理
3月份:
城市规划\建筑历史
结构\设备
4月份:
\施工\业务管理
结构
构造穿插在其中复习.
五一期间上图版,五月份以后侧重背规范,背得越多越好,还有一些自己认为复习不到位得地方
建议
我的复习过程中,我亲身的感受和收获就是:“建筑知识是一个整体”就想人体一样,有骨骼,有肌肉,有血液,有皮肤,还有各种神经系统。结构体系就是建筑的骨骼,外装饰就是皮肤,给排水和通风管好像是血液和排泄系统,强弱电好比神经系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把各种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整体去认识,而不是把他们一个个专业割裂开来学习。这也是事倍功半的学习方法之一
现在,我还是有点后悔,应该在第一年的时候全部报名.也许作图题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因为我那年没有复习建筑知识,所以,在考试方案设计的时候,对消防的相关规范没有背牢,所以,导致了方案设计的没有通过。靠场地的时候,也是因为规划知识没有复习,所以场地也没有通过,技术设计纯粹是因为没有复习。
所以说,建筑的学习,是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过程,哪里稍有疏忽,就会在很多地方出现漏洞。所以,我建议那些准备考试的朋友,第一次考试,最好全报名,最好全复习。
分三条线来学习,三条线是平行线,同时进行。
第一条线,是建筑知识线,是“文科线”。包括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史,城市规划、已经业务管理等,也就是北京那套书的第一本知识。
我会把这条文科线学习得很有趣味性,就把它们当小说来看,建筑历史就当游记来看,还有业务管理,就结合日常的工作来看,很多知识读书时候就讲过,温故而知新,很多平时看专业杂志也看到,真的很有意思,一点不觉得累。
第二条线,就是建筑技术知识,套用前面的说法,就是“理科线”。这条线包括建筑材料、结构、设备、物理、构造等。也许很多人会问,都是不相干的专业,怎么会套层一条线呢?呵呵,其实,比起文科线来,他们才是真正的密不可分!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条线,是建筑绘图训练,也就是“工匠线”,呵呵,顾名思义,就是连手头功夫的。这年头,谁还用手画图呀(当然草图例外)。可是,考试可不是考我们的草图功夫,它可是要再如此短的时间内把设计用尺规绘出来的。所以,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是很难过这一
第一条线
对于建筑规范的复习,一句老话“温故而知新”。多看多背,结合工作尤其记得牢。
在我对规范的系统复习中,也发现了规范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这个时候,就以强条为最大,接着是无障碍和消防规范,接着是通则和技术规程,然后才是各类建筑条文。强条一定要背得滚瓜熟烂,年年考,而且不少。无障碍和消防规范也很多分,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范的分也不少,然后就是中小学、图书馆呀,各种类型一样来一点,一般要记住最重要的,与众不同的几点。比如,中小学的教学楼间距要大于等于25米等。要想过这门,一定要把这有把握拿到的分数给牢牢抓住
建筑知识另外一个比较有把握拿到的分数,就是建筑史和规划知识。中建史的复习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要对中国的建筑年代有个清晰的认识,从夏商周一直到元明清,要记住每个朝代的先后顺序。只有做到这一个基本点,才能谈复习好中建史。然后,根据历史一直在进步的原理,将每个朝代在建筑上有进步的东西给记住。什么时候开始有铜器,什么时候开始有瓦,什么时候开始筑长城,等。不过,这已经是考试题库中的古董了,现在的题目已经没有那么简单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有基本的了解。现在的考点已经很成熟,也很科学。中国建筑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在园林建筑,所以,我感觉这几年会考这些内容比较多,考中国的造园,考古建筑构造,考有名的古建筑,其实,这部分的内容是很多的,只能考日常的积累。相比之下,外建史会好考很多,(因为外建史的资料有限,不向中建史的资料那样丰富和详尽,呼呼)所以,大家近可以看读大学时候的外建史课本就好了。这部分的分数也相对好拿。规划知识的分数也很好拿,读大学时规划原理的课本在复习一遍,重点看居住区规划。
建筑知识还考些乱七八遭的东西,建筑构造的、结构的、物理的、材料的,各种考点都有。只要遭是经过全面的复习,这里的分数也好拿到手。
建筑知识的详细应试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顺利通过这一门考试。
文科线的第二门课是建筑施工与业务管理.
其实,这是一门最好通过的功课,以前是,现在也是.因为他的考点最有限
不过,好好多人始终过不了,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看对书.
业务管理的内容就不用说了,太简单,也不用说了,哈哈,免得有人要说我写长篇小说了.
建筑施工光看北京那套书是远远不够的,不过,只要你看了两本规范,一切都会收入囊中.一本是施工规范,一本是验收规范,这两本规范我们平时接触得少,很容易忽略掉的,
好,这门课,保证你们过拉!
"文科线"还有一门功课,就是场地与前期.
这可以说是文科线中最难的一门,好多人始终过不了.
可我觉得这是最好复习的一门,哈哈!
前期就不用多说了,要跟业务管理结合起来看,而且最好结合平时的工作来学习这门课,一定会事半功倍,哈哈!
场地是一门很调皮的功课,很多人总琢磨不透它出的题目,因为,北京那套复习资料也讲得很简略.其实,很简单的,要捉住它复习原则,把与复习原则相关的知识复习到了,及格线就离你不远拉,我考得最满意的三门功课之一,一门是结构,去年及格线是88,我考了一百多分,还有一门是场地,具体分数我现在也不记不请了,好象也是比及格线多十几分.还有一门是材料与构造,我完全没有复习构造,就考过了,并不是这三门课是我考得最高的分数,而是这三门是非作图题中最难过的三门,并且我考得都比周围的人高得多,说明,我这两门课的复习方法最科学.所以,我希望把我的学习方法与大家分享.
第二条线,就是建筑技术知识
考过的朋友可以回忆一下考题,其实,在题目里面,结构、材料和构造、物理里面,有很多内容是穿插在一起的。结构试题里面出材料上面的内容,物理也有材料的内容。构造那就不用说了,绝大部分要用到材料的知识。特别是结构与材料,有几个部分考试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摸一样的,甚至是拿这材料的题目丢到结构的试卷中:混凝土和钢材。
所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复习原则出发点是及目的是:复习了材料,再复习结构,其中一部分内容就相当于复习两遍。有了材料的基础知识,对于结构的理解也就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印象也就更为深刻拉!,同理可证,这一条对于物理设备和构造也同样适用。
首先,我会先复习建筑材料,而且,我会花尽量多的时间去看,知道绝大部分的知识弄清楚为止。
可能很多人会对我产生怀疑,材料一点都不重要,也不难,难过的是构造和结构,为什么要丢西瓜捡芝麻呢?其实,我这样做,并不是丢西瓜捡芝麻,而是捡西瓜子,会种出很多西瓜。原因之一,我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就是因为很多科目先关联。
材料的复习方法:
材料的复习要结合中学时代的物理化学知识来复习。看来,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认为没用的只是还未到用的时候。
总结起来,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以前的知识,就知道,金属是由金属原子组成,他们的结合主要靠原子之间的键,好像叫共价键吧(这些均是凭我的记忆写下来的,未经考证),他们形成的金属晶格作用力不大,容易断裂,所以导致金属物质的很多特性,比如密度很大,导电、有延展性等等。而非金属则是有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相对稳定。所以,造成非金属的与金属材料相反的特性。
通过对他们化学本质的了解,就很好的认识到他们。
接着还要从物理上了解他们。距离说明,保温材料都是孔隙率很高的物质,因为他们有很多洞洞,所以很轻,洞中间的空气导热性能小,所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可是,并不是孔隙率越大,保温性能越好。其一,当孔隙是开口型的,空气就会与外解进行热交换,保温性能就下降;其二,当孔隙率超过一定的范围,这时,孔率的腔变大,内部的空气行程对流。大家知道对流换热远大于辐射换热,这时候,导热性能也下降了。
随带给大家提个醒,现在偏重靠新材料,特别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以前的教材和复习资料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大家要留意。
下面介绍“理科线”中最简单的一门,物理与设备。
以前,这门不算好过,因为物理与设备相对来说,跟我们专业没有设计构造那么密切,而却大家也不怎么重视,也不清楚要看什么书,所以,不算好过。现在,随着其他内容的难度增加,这门课反而成了最容易过的一门拉。因为,它的内容很有限,只要复习得当,绝对能考个高分的。
虽然好过,我还是要介绍一下的。物理呢,中学是大家应该都学过物理了,再加上看北京的那套书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就这么简单。设备了,就更简单了。出了把水、暖、电的系统理解一遍外,剩下的就是背规范。与消防有关的是重点,不管是什么专业。就这么简单。
设备还要提醒一点。
如果你这门复习得很好的话,对于过技术设计也是很有利的。
所以,除了简单的背规范以外,还要从三唯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几个系统。
给排水的给水排水系统是二级要掌握的内容,一级着重考察消防系统。消
火栓的布置和喷淋。这是通常考的范围(其实除了这,也没有什么好考的了)掌握了布置的原则,就很容易画了,简单把,哈哈哈!
电气好象每年都考得很少。已往都是考强电,今年会不会考弱电也不一定。。。。。(都有
可能)二级一般是考布线。一级考核的内容,以往的内容有吊顶灯具布置,(跟水的喷淋结合起来考),灯具、开关与插座,还有卫生间的排气。现在好像喜欢考消防,指示灯的种类和布置方式。还有防雷的知识,也别忽略了。总之,电气考核的内容比较多,我还有很多知识也没有掌握(特别是弱电)。去年没有考电气知识,今年级有可能考,所以,大家要多花点心思。
暖通的知识也相对好复习。不过就是空调与通风两个大系统。
空调又分为集中空调与风机盘管两个系统。以前比较喜欢考风机盘管,它相对简单些,不外乎给水、回水管、冷凝管、新风管及他们的干管与支管,要注意防火阀的位置。去年居然考了个集中空调系统的管线综合。这要靠三维去分析,其实,了解原则也很简单。幸好这难不到我,呵呵~
暖通还有通风系统,着重点在走廊和核心筒的通风原则:多长的走廊要自然通风,多长的走廊要机械通风,都要搞清楚。至于核心筒的通风,有一个表格,大家只要把它弄清楚,就OK了。
建筑结构
继续“理科线”的最后一门功课,也是公认的难度最大的一门功课,建筑结构。去年的分数线是88分,我考了108分,自我感觉还可以。
哦,再讲这门考试之前,我还想罗嗦两句,是关于前面一门科《物理与设备》问题。其实物理与设备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担任负责人的时候。物理,尤其是热工知识,对我们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帮助很大;设备更不用说,当你掌握了足够的设备知识,在工作中
不但可以很好配合其他专业,也可以游刃有余的协调各个专业的工作。所以,学以致用,考试其实只是一条鞭子,督促你去学习工作中都要用到的知识。
在工作中,建筑与结构碰面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对结构知识的学习,不仅来自书本,还要来自工作。所不同的是,工作中,不可能接触到那么多类型的建筑,书本的知识更全面、更慨括。
我们在边学习边工作的时候,要学会把书本里面的知识用到工作中,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一种学习方法。我考试的时候,总共只请了两天假,学习的时候,是白天上班,晚上不加班就学习。我曾经在论坛中看到有人发贴问“要不要辞职考注册”我个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与工作并不矛盾。反而因为工作的原因,本来三天还领会不到的问题,再讨论中三十分钟就掌握了。还要另外一个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就是多问。
补充,我问他们的问题一般不问那些计算题。对我们来说,那些题目只要我们用功,还是做的出来的。我问他们的都是跟工作有关的问题,而却很难遇上,与建筑关系不大,也难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剪力墙的墙肢暗梁等问题
我今天写的是学习方法,明天会写学习的内容以及应试方法。
继续,今天接着讲“建筑结构”的复习内容、方法和侧重点。我手头没有结构的书,而且,结构这门科我也已经两年没有看了。大家主要看我的方法,关于我讲的一些内容,如果跟书本有出入的话,以书本为准。
结构主要抓住两条线索来复习,一条,就是结构理论;另外一条,就是结构实践。最好,先把理论知识扎实的学习过了以后,再学习实践知识。这样更易于理解一些。
结构的基本知识,主要是结构力学。考试的时候,有1/3的内容在这里。
很多人认为力学知识很难,其实,掌握了原理,这里的分数是最好拿的,因为,第一,记忆量很小,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背,第二,不需要有很多的实践经验知识。所以,我们要尽量争取多拿这里的分数。
力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力的三要素。我们在初中物理课本里面就学到了的。别小看这三要素,在以后的力学分析里面,这是最重要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认为,作用点是第一要素,作用点的不同,将力分几种类型。(也形成成了以后我们在结构实践中接触的各种类型的荷载)。第二要素是方向。在力的分析中,方向非常重要,这两点,我认为是力的“质”的内容。第三个要素才是大小,是量上面的内容。我在后面的力的分析中,首先是分析他们的“质”,最后才定“量”,这样分析以来,才会思路清晰。
第二个基本的知识点,是力的分析。
要牢记,而且要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
可以说,“平行四边形法则”是万能法则,在任何你搞不清楚力的地方,毫不犹豫的用它!可以化繁为简,化整为零。不过,别忘分清了力的方向哦!
力学分析往往离不开跟支座。
所以,我们还要分清不同类型的支座,及他们的特点。
支座是根据力在上面作用的不同来区分的。
有三种类型。先把他们分为两类:刚支座与铰支座,他们间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弯矩,再把铰支座分为固定与活动,固定是有两个方向的力,活动是只有一个方向上的力,可以把刚支座想象为焊死的钢筋,固定铰支座想象为合页,把活动铰支座想象为滑轮。这样,就把几种支座分清呢。
力学方面的考试内容,不外乎以下几种类型,求力,或求支座反力。
求力,是直接的思维,相对比较简单,求支座反力,要进行多次思考,比较难一些。
这就要用到力学知识的第三个基本法则,力与反力的关系。在建筑力学上,一般是支座反力。有力的作用,比有支座反力的作用。两个力之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在计算中,如果在外力的作用下,必然存在支座反力。不同的支座,反力的情况不同。活动铰支座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反力,固定铰支座存在两个方向的反力,刚支座除了有反力,还要有弯矩。
不管多么复杂的外力形式,多么复杂的结构形式,都可以通过这几条基本法则,将问题简单化。
力的形式,有压力、拉力,还有弯矩和剪力,要把他们的计算公式背熟,特别是后面两种。有了这些力学知识的准备,力学试题中,除了后面的20道题目中的绝大多数,都应该没有问题了。
那20几道题目的确有点难度,不过,考试内容都是我们在大学建筑力学中曾经学到的知识。我在考试前,做模拟题目的时候,还解出过大部分的题目。可是在考试当中,等我做到这部分时,已经疲惫不堪了。等我好不容易解出第一题的时候,已经用去30分钟!时间已经剩下不多了,后面的题目都是草草计算了事。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太浪费时间在后面的题目上面,还不如多花点时间来检查。
关于力学的知识,我只能讲到一些基本的方法和学习的诀窍,还真正要考大家自己去真正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首先,我们首先要学会判定,静定与非静定。(以下的名词定义均为俺自己由于懒,没有翻书,根据自己的理解下的,官方定义以教科书未准)
顾名思义,静定结构,就是稳定的结构,非静定,就是不稳定的,可变的结构。从小就知道,三角形是稳定的结构,所以,三角形是静定结构。同理可证,平行四边行是非静定结构。
可惜,没有纸和笔,有些最关键的图无法演示。只好口述了。郁闷。。。。
o
/ \
0-----o
三根连杆加三个铰支链,形成最常见的静定结构,(我往往喜欢用这个方法来判定)
图不好编辑,大家将就着看了。
一个连杆有三个约束的话,它就是静定结构,少于三个,是非静定,多于,就是超静定
当然,这三个约束还有一定条件:三个不同时平行,三个不同时共点
我们已经学会判定了静定于非静定结构,再来判定超几次静定结构。
如果一个超静定结构,去掉一个多余的约束,成为静定结构,它就是一次超静定,去掉N 个约束,它就是N次超静定结构。所以,在解判定题的时候,只要知道是否有多余约束就好了,在选择题的时候,还有判定N为多少。
没有图片,大家就发挥想象力了,呵呵~
一根链杆,如果两端是活动铰支座的话,那,这根连杆就形成一个都市COOLBOY喜欢的“直排滑轮”,它依旧可以平行滑动,所以,它是非静定结构。
如果在一端加上另外一个连杆(必须符合三个不同时原理)的话,这根链杆就会被固定下来,形成一个静定结构。
而加了链杆的这边,就形成一个固定铰支座。
根据我们在支座的知识得出:固定铰支座有两个支座反力,活动铰支座有一个反力。
所以,可以得知静定结构的三个约束力的三个不同时原理。
我这样讲,希望能对大家的理解和记忆有帮助。下面,就利用这根连杆,来判定超静定。好,还是这根一段固定支座,一端活动支座的静定连杆。
如果,我们在活动支座这边,在加一个约束,变成两边固定支座的话,就变成了一次超静定了!
同理可证,如果再上面的基础上在一边再加上一个约束,变成刚支座的话,就变成两次超静定了!
如果,我们再换个思路,在刚才的二次超静定结构上,去掉非刚支座这边的固定铰支座的话,它就没有多余的约束了,成为一个静定结构。
比如阳台,就是一个刚支座,它是静定的(如果是非静定的,那可就惨咯!)
所以,在静定结构的判定中,我们可以借助三种形式:1。三角形,1。一边固定一边活动的连杆,3。一边刚支座的连杆。
通过化这三种形式,将复杂的结构话繁为简,话零为整,判断出他们到底有几个多余的约束。
结构复习完力学以后,最好再复习一遍材料。在这次的材料上,要有侧重点,一、混凝土,二、钢筋。所以,前面学习过的建筑材料知识就派上用场了,温故知新,事半功倍。
但是,这次的材料知识与以前比,也要有侧重点,就是材料的力学性能上面。一定要掌握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混凝土、钢筋、木材,还有一些高分子材料的性能。
甚至要复习得更透彻,比如,几种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的性能、优缺点,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超筋梁他们的不同特性。并能通过分析成分得到原因,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所以-然。
通过对建筑材料在力学性能上的更深了解,现在我们应该对一些结构种类也有更深入的了解的。
结构,说白了,就是研究受力、用构件去解决力的问题的一个专业。屋顶承受雨雪荷载,梁板承受水平荷载,柱子、承重墙除了承受竖向的荷载外,还要承受水平的风荷载及偏心荷载产生的扭矩。
所以,我们在得知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后,就会根据他们的特点,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面。比如。我们宁可用木梁,不会把梁做成素混凝土等等。这就是学习结构的诀窍之一。
结构的知识很多,不可能一一论述,我只能告诉大家我的学习方法和诀窍。个人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不尽相同,希望能通过我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
知识题就写到这里了,下面开始介绍作图题。
先讲大设计了,
其实,大设计也没有什么好讲的,我们的老本行了,呵呵~
不过,我也是考了两次才过的,丢脸啊!!!!!!
痛定思痛,先找自身问题。
我一向对自己的大设计很有把握,平时工作中对自己的方案设计很有信心,再加上二级考试设计考试中,由于身体不适,曾经出现短暂昏迷状态,最后以3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完成,并且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我根本没有做任何的准备。
第一次考试,我一直到交试卷的时候,还是信心十足,
可是,后来跟别人一沟通,傻了,我把规范知识给丢一边了。
其实,我在工作中曾经做过住院楼的设计。可是考试的时候,人一下子昏了,傻了,根本没有意识到是高层住院楼,而且是一类高层。所以,所有的疏散都未能满足,自然也过不了了。
这次大教训,是因为我第一年没有考建筑知识,所以,所有的建筑规范都没有背。
所以,奉劝那些还剩下大设计的DXJM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再学习一边规范!!!
还是继续吧,大家都是搞这行的,对于大设计,我就捡容易忽略的或者大家也许不屑的东西来讲吧
我是在建筑知识复习完以后,开始复习大设计的,
那已经快要考试了,我在复习一次规范,重点是消防和强条,
这样,我心里面就有底了
接着,有各个类型的建筑的规范给过一遍,重点是大黑字和它与众不同的特点,
接着,还有一点准备工作要做,就是看设计资料集。
会有人叫起来!天!资料集那么多!怎么看?
挑重点的看,原则就是:没种类型的建筑都能会画它的气泡图,至少要理解
每个人做的设计都是经过分析的,都有它的合理行。可是如果能分析得更透彻些,更合理些,就离它得标准答案不远了。
所以,在考试中,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在条件分析上,尽可能做到透彻,没有遗忘的条件。这样,才能为下面的平面功能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于构造柱与芯柱的问题,我也只知皮毛,他们的区别,我还没有那么深入,
芯柱就是几皮砖的孔里面竖向插钢筋,然后灌浆.所以,我认为是构造柱的一种.构造柱有混凝土构造柱,砖砌构造柱,芯柱属于砖砌构造柱
具体的问题,应该是施工方面的朋友更专业些,还有以前接触转混结构多的老同志,毕竟现在几乎都不做转混结构了.
望这方面的专家帮助解析,谢谢!
看来,学无止境啊!
技术设计的东西,可能很多人都感觉,第一考试的题目无边无际,不知道他会出什么题目,第二,考完试以后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第三,复习的时候摸不着头脑,东西太多,不知道该看些什么.
所以,北京的复习资料,也是薄薄的一本,而且以试题为主.因为这确实不好讲.
可是,洽洽就是这个技术设计,把我们所学的建筑技术方面的知识贯穿在一起.
所以,想要考好技术设计,首先,你的建筑知识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材料\构造\结构\设备\建筑规范,无所不包.所以,想要考好技术设计,必须要学好上面的几门知识.
第二,想要考好技术设计,还要学会活学活用.很多规范都是死的,大家都会背,可用到实践,就傻了.前几年的题目,核心筒的消火栓布置.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为30/50米,一个环通走道的核心筒,如何布置消火栓?有的人记住了布置间距,把核心筒周长一量,哦,刚好够,只用布置一个.可是还有另外一条,消防电梯前室还要布置消火栓.所以,很多人可能会掉了一个.所以,平时的时候,不要只埋头画自己的图纸.要多留心其他专业的设计图纸.对于平时的工作配合,对于应试中的灵活运用,也是有好处的.
第三,想要考好技术设计,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尤其是建筑构造大样.自从有了电脑,就促进了人类的惰性.很多人画详图,都是考现成的,然后再修修改改,包括我.我发现,这点对构造知识的积累非常不利.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亲自动手画一画,这样才能转变成为自己的知识.
关于技术设计的应试准备.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贻!
所以我们除了要知己,还要知彼,也就是试题内容.
技术设计的考试内容主要有四个题型:大剖面\结构设计\设备设计\构造设计
首先来谈谈大剖面
这个是我们的专业,想必不用我多罗索了吧?
把标高分析清楚,该画上的内容一定要画全,尤其是看线,很多人容易忽略
该标的尺寸标高一定要标全,这方面的内容,我在本贴的开头就有详细介绍,大家可以翻到前面重新看一遍.
大剖面占到55分,所以,画得越详细,对于通过这门课越有利.
毕竟,这些内容是这门考试中最容易拿到得分数.
其次有把握的,就是设备设计.
去年好像占了20分以上,分量很重,也是相对其他,比较好拿的分数.
设备的知识量很少,经过我们已经复习过的设备知识,这不过是灵活运用的问题罢了.(关于设备的知识和灵活运用问题,我也在贴中介绍过了)
所以,这里的分数也要拿下.
如果大剖面也画得不错的话,加上设备的分数,离通过线只近在咫尺了!
在剩下的两个知识中,构造肯定比结构好拿多了
毕竟我们的专业嘛.可是,构造也可以说是最不好拿的,因为他的内容非常之多,非常之琐碎.那么多种建筑类型,建筑的那么多种部位,每种部位的那么多种做法,谁有把握说都已经完全掌
握,顺手拈来呢?所以,大家每年都在猜,每年都没有把握.
可是,完变不离其宗.对于构造,曾经有个年纪很大的老总对我说:构造知识,要知其材料,知其所以然,因而才能做到知其然.
举例去年的干挂石材,
现在的建筑分工越来越细,很多东西都是分包给各种专业公司去做.老实说,,我也很懒,反正我没有画过干挂石材的节点大样.所以,看到题目的时候也昏过去了.
可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石材既然是干挂的,肯定要挂在挂剪上面把,再联想到框架结构的工作原理,荷载传送到梁上,再传送到柱只上,所以,石材的挂件也许是先跟横向龙骨发生关系,横向龙骨再跟竖向龙骨发生关系.
这样,就算没有画过,也能把基本的关系搞清楚,至少可以拿一部分分数.
最后来谈我认为最难的结构设计.
其实,我自我感觉我的结构知识相对还是很系统的,至少跟我配合过的结构同事感觉跟我沟通得不是那么困难.
可是两年以来,我的结构设计考得都不太理想.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第一年,我复习了结构知识,可是我没有准备技术设计复习(因为我当是出图,耽误了一些复习时间)所以,尽管我没有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年,我没有复习结构知识(因为我第一年已经过了)尽管特地复习了技术设计,可是结构规范却记不清楚了.
所以,建议只剩下一门技术设计的朋友,还是要把相关知识系统过一遍.
准备工作做完了,就可以复习了
我买的是黎志涛老师的书,利用这本书来做系统的复习。
我挑了两个题目来做。
很多人拿到题目,一开始就排功能。
我认为,再着急,我们还是要按部就班,这样才能有条不紊,
最重要的首先要分析总平面。
题目给你的关于总图上面的条件,其实,每个条件都是隐含要求,都要重视它。
在实践中,任何设计都有可能。
可是在考试中就不一样,它首先要考核你的分析能力。
把给出的外在条件分析完以后,得出的结论都会***不离十。
大设计的复习,同技术设计一样,也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步,就是进行设计知识的积累和设计修养的提高
第二步,就是进行设计应试的训练
设计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书面知识来进行
1.背相关规范:消防规范\强条\通则\各类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
2.典型建筑的功能关系(天书)理解他们的气泡图
设计修养的提高,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日积月累的进行
主要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尤其在应试中,着条体现得尤其突出
如何在给出的条件中,解决各种矛盾,总平面的矛盾\各个功能分区的矛盾\水平交通垂直交通
的矛盾\各个用房(尤其特殊的大空间)之间的矛盾,等
这是我们建筑师的基本素养.
所幸的是.黎志涛老师在他的书里面给我们举例了一些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方法,
感觉自己这方面欠缺的朋友可以恶补一下.
内容太长,我这里也没有必要去重复,所以,大家可以去买他的书.
第二步,应试训练
应试训练不须占用平时的时间,可以利用考前的时间来进行
最好的时间是五一长假.
就算要加班的同志,也基本可以抽出一两天时间来进行.
跟考试一样,认认真真的拟一套试题,
一来,可以练手,熟悉徒手绘图
二来.可以掌握时间和进度,考试的时候不至于无法控制时间
说一说我关于大设计考试过程中的几点个人体会:
第一,拿到题目的时候,不要因为没有接触过的内容而慌张,也不要因为有过类似的设计经验而沾沾自喜,掉以轻心
第二,随着难度的增加,我们的前期分析过程往往要占用越来越多的时间,以前一些辅导书上面给我们的参考时间表也许已经跟不上趟了,所以,不要因为我们前期分析花去很多时间而越发担心时间不够,要知道,越担心,也越紧张,越紧张,思考速度也越慢.所以,一定要沉下心来.不管你周围的其他人是否已经上图版了,我们该做清楚的分析,一定要做清楚,这样才会给我们后面图纸的质量和速度给予保证
第三,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请不言放弃.刮掉,从来!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
我在二级考试中,曾经出现过2次重大错误.那天,刚好有很大的太阳,我的位置恰好在大玻璃窗边,从中午开始,我一直笼罩在强烈的日光当中.据跟我一样考场的同事后来说,我当是已经出现中属的昏迷状态,脸色通红,嘴唇发白.我自我感觉自己已经神智不清了,看老师出现了重影.(甚至老师问我要不要换位置,我却只看到老师嘴巴动,却不知道他说什么,还是考试完以后,旁边的同事告诉我的)可想而知,我一开始的思路就处于混乱状态.本来认为分析好了,一上图,又发现掉了好大块功能.刮掉,重新分析,重新又上图版.又发现另外一个原则错误.那是已经是块到下午四点了,春日的太阳很快就退去炎热,我的头脑也慢慢开始冷却了.放弃的念头转瞬即逝,头脑马上被紧迫感充满.刮掉!以极快的速度重新分析,马上上图版,并且,在交卷前15分钟完成设计.在剩下的时间内迅速的完成场地设计
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遇上再困难的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其实,人的潜能真的是无限的.只要你尽力去争取,一定能做到的.
楼主在复习技术作图这门时除北京注册管理委员会出的那本外给还要看什
么书,特别是构造方面,谢谢赐教!
构造光看辅导书,是远远不够的,他只起到提纲的作用
最好多看国标
还有以前的大学构造课本,也还是有用的
我查过书,绿化率和绿地率都是“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总用地的比率(%)”。不过我记得绿化率应该大于绿地率的呀??
绿化率应该包括水体、屋顶绿化、竖向绿化等的呀!不知是否正确。望赐教!
答曰:绿地率是评价规划设计水平的指标,由我们做设计时计算。你所指的绿化率应为绿化覆盖率。参见下述:
乔、灌木按树木成材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但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不重复计算,也不包括屋顶、晒台上的人工绿化。用以直观而清晰地反映场地的绿化状况,计算繁杂,用的受限制。
城市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指市区各类绿地的植物覆盖面积占市区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随时间的推移、树冠的大小而变化。
决定绿化覆盖率的因素除绿地面积外,还与树种的选择,植物的配置的形式及树龄等有关。因此,一般城市绿化覆盖率多由专业人员,通过典型调查后,概略地推算得出。
现代航空遥感和人造卫星摄影技术,可以较准确地测算出绿化覆盖率。它是计算城市绿化面积方法之一,也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之一。
还有最后一个内容,就是场地作图题了,
其实,场地作图,在三个作图中,是最好通过的,
我们这儿有个帅哥,通过了大设计和技术设计,就是没有过场地设计,我真替他想不明白.我想,他肯定是方法没有掌握好,掉道各种各样的陷阱里面去了.
在我的感觉看来,
作场地设计,就像作数学题目,是代数和几何的混合题
只要掌握了这个诀窍,场地设计的解题过程会变得非常有趣
另外一个贴子~~
设计知识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
*说真的,复习起来这些远远不够,设计知识涵盖太广,但不用担心,其它科目会复习到,如物理声光热等。偶考试时画出来90个有把握的,没想到考出来分数很低。另今年建筑史没考几题很冤,但每门每年都会有不同侧重点这也无可奈何
物理设备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
*这科看书仔细点,前面声光热掌握好对其它科有帮助,内容太多,划重点可以参考培训班的,老师毕竟分析了往年考题,水电暖部分我考前看了看
材料构造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2008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历年试题解析与模拟试题.建筑材料与构造篇---
* 材料很难...但你看好几年的题之后及格也许不算什么,至于看什么材料手册之类劝您放弃
那个想法吧..字典一样比砖头高的书你会翻吗。重点看书,记题,反正我是记不住那些塑料涂料都干麻的性质如何,考前翻题!但我苦苦背了常见的混凝土石灰什么的。对了模拟题这本书不错!分析题型复习要点很节省时间
建筑结构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2008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历年试题解析与模拟试题.建筑结构篇-
* 偶老婆说结构我复习最多...囧我考前都犹豫去考否,因为实在搞不懂,原来基础太差了,复习伊始就看结构,到考前几天才看完力学,作完力学的题,后面只背了点基本的构造,为了考技术作图。考试时感觉前面也很难,太灵活了,作了无数遍的力学分析题也没把握,整体倒是不算难,过了算运气吧,建议复习时坚持住,搞懂概念,多做题哦!前面60分都是看图说话!(记得老师解说半天搞不懂又去问结构师也没搞通的分析是哪种静定还是超静定几次的问题,模拟试题这本书上一个公式就解决了,简单到复杂通杀)
施工经济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往年题,培训班一般会有
*大概一天吧...考前,考前,看题,看题...(记得找上了复习班的划上重点!)
场地作图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建筑学场地设计(闫寒)-作图题汇评(教锦章)--* 没什么好说的,年年都觉得容易就是过不了,同感的话请学习下闫寒的书(复习章节参见辅导书所列),两天足够,顺带美国注册题都会作哈,另看看锦章教授的分析,这科考试时需谨慎小心,很多陷阱,偶今年依旧中招!复习时多看看题会明白的,看题前自己在边上随手画画,没抽出时间专门练习,也许往年考试练够了
技术作图
辅导书:当年考试辅导教材-
*就上了北京讲师团的课,很好听,收益非浅,不过今年考试题型全不太对位...还是建议上吧,现场听的效果会更好,至少第一道建筑剖面叶教授告诉你作图的次序和楼梯简便画法后你心里会有底(今年楼梯好像是看到的--|,还有设备老师讲解生动易懂全面,对工作复习都有帮助!
其它重点资料及辅导:
*知识科尽量搞到最近四年的真题(网上弄,几个小钱而已,别怕麻烦!考前一年的可能很难,有多少搞多少)资料打印好标记上答案供有时间看或考前突击。北京讲师团的培训班网上提供了知识科三年的,而且是全套带答案形式很不错(当然答案不见得准~)
*上海北京都有的北京讲师团作图课讲座(当然指的是叶谋兆、曾俊、贾昭凯、冯玲教授的),我上了技术的,没条件就下载视频
*知识科目培训班,都是地方学校组织,因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照本宣科,当强迫自己去按时看书的手段,有时可以解决自己看书不懂的问题,有时有资料可以留着考前突击(作图就免上了,省点时间哈,知识课我因没条件去听了1/3,其中小半睡着了..)*国标图集,平时积累,其实就是建筑从屋顶到地下室的全部构造,很多构造是相类似的,举一反十啊,干这个工作总要会基本的原理,忘了说,我工作8年了...
*差点忘记了规范~~因为偶没复习规范哈,不是不重要,确实来不及,靠积累吧...如果
没底请认真复习常用的,平时校图总需要吧(想想太重要了,补充下:作图、设计知识、构造都需要,结构还要复习混凝土规范哈,物理设备等还要考节能热工等规范哈,建议常用规范前文连解释通读!另,今年设计知识规范考得很少,侧重点的问题)
复习及考后感:
*多年不考试,依照大学应付考试感觉去复习,浏览两遍书后做往年考题,结果不及格或差几分,甚至比没复习考得还差!好多题做过仍错,后痛下决心认真再看一次,该背就背,(种种表格如各种结构什么地震区能盖多高几层,热工分区图等等很多拉,重要的一定背下来,自己总结规律其实不难!)好过随便看看作题时瞎猜。考前可能背的又忘,因为太多了,但这里要提到下面的,就是考前很重要!
*考前一天及当天你应该可以抽出时间突击,我都看题到凌晨2、3点第二天去考试,不是作图不存在体力问题,选择题诶大哥,再说有红牛哈;一科考后哥们找你踢球吃饭say no哈,摆个纯情的poss,会被原谅的!考前晚5分钟进考场多半会看个两分出来,但别慌张忘了答题卡代码,粗心不带这样的!
*辅导教材后面的题还是做完吧,习题集很多种买了没做,太多了记不住没意义,不如做真题
*时间永远是不够的,我曾想按辅导书上列的参考书复习,不现实!辅导教材我都才勉强看完,感觉及格够了,但不是浏览,一定是背书,我是从抄书开始的...囧,因没法静心看,进入状态了就会有收获,看两遍不行就三遍,啰嗦了...
*复习时别考虑为了应付考试吧,这样才会看得进去,当工作之余充电,比如设备物理材料什么其实很多与实际工作中忽略的东西相关,想早点当项目负责人这些是常识,不要只知道说规范规定云云,设计要求很多都是体现人性的,举例:为什么规定20米疏散指示标志,人眼一般是看得清30米距离的...太多东西举一反三,复习起来就轻松了,而且不会有无用感
当然什么考试都有诸如×木产自哪==这样没意思的题目或是绝对的难题,不要去在意,记住答案,答不出没关系,不能叫牛人考100分哈,做过再错你就郁闷了。今年据说改题型了但重复相近题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的,送分哦!
*考试注意事项很多,求全吧,不在乎多带计算器刀片图钉啥的省心哈;图板请买个新的带背包的2号吧,30块搞定绝对方便轻松,整个一号图板现在不显酷了,考场全是建筑师哈;表都不带你会后悔的,我恨不得带个闹钟定时告诉我该作第几题了!
*感觉作图题更灵活了,但不表示更难了,更趋向限定了唯一答案更科学了,难度其实降了点,但从考题类型来看更广了,今年技术题不难,但范围是我都没复习到的,其中结构居然考了个设缝和抗震墙,小中央空调系统往年题中好像未见这住宅的;场地设计最后大题总图变成了唯一答案,考你侦探水平...但真的不难,大设计考了住宅、厂房改造,今年不知是什么,一定坚持住考完,即使没见过题型,各位建筑大师总该能分析下吧,其实大同小异,考你的心理哦
*是为了通过注册去复习,不是为了高分或差几分,时间的统筹安排就需要你自己灵活掌握,度很难,那么你就做模拟题来把握度,考前合理分配时间。考前我就放弃了复习技术作图,只看了看题,因为不好再花大力气深入了;施工经济这种明显考前报佛脚的东东别想考前记得清,我前一个月都没翻,结果发现施工就是考构造材料啥的,前面都复习到了哈;也因为构造的东东结构中也雷同我才有底去考考结构的
*准备脱产长期复习打算的朋友请慎重,真是真是很难进入状态啊(诱惑太多哈),劳逸结合吧,看不进书我考前一周就去钓了两天鱼(带了一箱书结果没打开...),考前5天感觉完了,白脱产了,在老婆嫌弃和没经济来源的双重压力下硬着头皮开始闷头狂看,原来看
过的东西就都回来了,考试前就感觉结构和技术作图没把握,其它偶还是有底的,偶的分数虽然通过不多,不过个人几次模拟感觉能多5分都很难,因为范围确实太广。
啰嗦太多,为告诫初次复习者对投入产出有个概念,有疑问再解答,能帮到一点支个声,哈一下偶会很开心
总结下:付出总会有回报,运气也要有准备哈~~
结构辅导书:
1.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建筑结构(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较往年的补充了更多内容,比如门式结构等,)
2.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历年试题解析与模拟试卷建筑结构宋晓冰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2006真题及分析,希望明年会出新的,不多说了,真题哦)
3.其它:建筑结构力学等大学教材(帮助前期理解);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制图规范等(经常考,看看不难);培训班有时会有结构重点部分的资料汇总,方便重点复习
恭喜即大功告成,结构我真是汗,不敢提点,主要没用心深入,个人感受多作题才能真正熟练答题!相信你比我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