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整理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总复习资料

最新整理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总复习资料

最新整理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总复习资料
最新整理二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总复习资料

熟悉城市道路的级别与类别

一、城市道路分类

(一)快速路

(二)主干路

(三)次干路

(四)支路

二、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见2k311012-1表

三、城市道路道面分级

(一)面层类型、路面等级与道路等级

(二)按力学性能的路面分类

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

2k311013 了解土的工程指标及工程分类

1.重力密度: 土的重力与其体积之比。

2.孔隙比: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3.孔隙率: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总体积( 三相) 之比(恒小于100%)。

孔隙比和孔隙率是反映土的密实程度的指标。

4.含水量: 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

5.饱和度: 土中水的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

6.界限含水量: 黏性土由一种物理状态向另一种物理状态转变的界限状态所对应的含水量。

7.液限: 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是土的塑性上限, 称为液性界限, 简称液限。

8.塑限: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 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9.塑性指数: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 反映土的可塑性大小的指标, 是黏性土的物理指标之一。(表明了粘性土处在可塑状态时含水率的变化范围。)

10.液性指数: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值。

11.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是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比例系数, 即单位水力

梯度下水在土孔隙中的渗流速度。

12.内摩擦角与黏(内) 聚力: 土的抗剪强度由滑动面上土的黏聚力(阻挡剪切) 和土的内摩阻力两部分组成。内摩擦角与黏聚力是土抗剪强度的两个力学指标。

一、路基土的分类

(一)按土的工程性能分类

1.碎石土

2.沙土

3.粉土

4.黏性土

5.人工填土

(二)按施工难易程度分类。分为一、二、三、四类土。

2k31102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

2k311021掌握城市道路路基成型和压实要求

路基施工多以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1)路基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来完成。

3)路基(土、石方)工程

4)质量检查与验收

二、路基施工要点

必须依照路基设计的平面、横断面位置、标高等几何尺寸进行施工,并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1.路基施工测量. 交点JD应布置护桩,一般有3个。两个水准点之间最好保持在500m左右。

(1)恢复中线测量。

(2)钉线外边桩。在道路边线外0.5~1.0m两侧。

(3)测标高

2)填土(方)路基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

②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③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cm,宽度不应小于1.0m。

④分层填土,压实。

⑤填土长度达50m左右时,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不应小于12t级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还土30c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⑦到填土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土方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⑧若雨水支管管顶标高低于路基顶面200mm以内时,则应先进行路基施工。

3)挖土(方)路基

①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每侧比路面宽出30~50cm。

②挖方段不得超挖。在路基设计标高以下60c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必须清除并以好土等材料回填夯实。

③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④碾压时视土的干湿程度而决定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⑤过街雨水支管应在路床碾压前施工。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4)质量检查

质量验收项目有宽度、纵、横断面高程、平整度、压实度等。

三、路基压实要点

1.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分静力式、夯击式和振动式三大类。

2.正确的压实方法与适宜的压实厚度。土质路基的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3.掌握土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情况下压实的土水稳定性最好。路基均应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碾压。

4.压实质量检查。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方法。

2k311022 熟悉城市道路路基病害的防治

一、不良土质对道路路基病害的防治

(一)软土

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主要破坏特征是路基的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等。

(二)湿陷性黄土

特点:土质较均匀, 结构疏松, 孔隙发育, 在未受水浸湿时, 一般强度较高, 压缩性较小, 当在一定压力下, 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破坏, 产生较大附加下沉, 强度迅速降低。黄土的抗剪强度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开裂

处理方法:采取灰土垫层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等方法进行处理, 并采取措施做好路基的防冲、截排、防渗。加筋土挡土墙是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的防护措施。

(三) 膨胀土

特点: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位移、隆起、开裂、变形

可采取的措施有:用石灰桩、水泥桩等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 也可用开挖换填、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采取措施, 做好路基的防水和保湿。

(四) 冻土

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性冻土两大类。

特点:在冻结状态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融化后承载力急剧下降, 压缩性提高,地基容易产生融沉。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见下表

二、不良地质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及防治

不良地质构造对道路边坡造成的破坏的处理措施是以防为主,及时治理。从两方面考虑:一是降低可能变形下滑岩体的下滑力;二是加强可能滑动面上的抗滑力。

可采取地面排水、岩体内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修支挡构筑物、锚固、灌浆、修护面等措施。

例1、填方路基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时,需修成台阶形式。(05

试题)

A.1:10

B.1:5

C.1:7

D. 1:8

例2、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排水固结法等,选用时考虑安全可靠,造价、工期、技术等问题。(05试题)

A.挤密法

B.强夯法

C.堆载预压法

D.隔离层法

例3、有关土质路基碾压的正确描述有()等内容。(05试题)

A.最大碾压速度不宜越过6km/h

B.在小半径曲线段由外侧向内侧碾压

C.横向接缝处,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宽的1/2

D.前后相领两区段宜纵向重叠1.0~1.5m

E.应确保碾压均匀

例4、挖方路基施工中,应做到( )(06试题)

A 根据路中心线,每侧比路面宽出30~50cm

B上方自上而下挖至设计路基顶面标高

C 压路机不小于12t级

D 清除路基设计高程以下60cm以内树根等杂物

E 碾压由路中心向路两边进行

例5.道路工程施工中,不良土质有( )。(06试题)

A.软土 B.冻土 C膨胀土 D.夹砂黏土E.湿陷性黄土

1、答案:B 3、答案:C D E 4、答案:A C D 5、答案:A B C E

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一、内容提要

1、掌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2、熟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3、掌握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4、了解沥青砼组成和对材料的要求

5、掌握水泥砼道路的构造

6、掌握水泥砼路面的施工要求

二、重点、难点

1、掌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2、掌握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3、掌握水泥砼道路的构造

4、掌握水泥砼路面的施工要求

三、内容讲解

2k311030城市道路基层工程

2k311031掌握不同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不同基层的相同点:

1、施工期日最低气温的要求均在50C以上。

2、均应封闭交通。

区别点:石灰(水泥)稳定细粒土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砂砾(碎石)则要求混合料的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一、石灰土稳定土基层

特点:石灰稳定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定的抗弯强度和抗冻性,稳定性较好,但干缩性较大。

适用范围:可用于各类种交通类别的底基层,可作次干路和支路的基层。但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以及其他地区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如必须用,应采取防水措施。

(一)影响石灰土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小于15的土更宜用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硫酸盐超0.8%或大机质含量超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2.灰质。磨细的生石灰的效果优于消石灰。

3.石灰剂量。是指石灰干重占干土重的百分率。石灰剂量较小时,石灰起主要

稳定作用。

4.含水量。以达到最佳含水量为好。

5.密实度。强度随密实度的增加而增长。且密实的灰土,其抗冻性、水稳定性也好。

6.石灰土的龄期。强度随龄期增长。

7.养护条件(湿度和温度)

(二)石灰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粉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生石灰在使用前7~10d需要消解,并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工地上消解石灰的方法有:花管射水和坑槽注水消解法两种。为提高强度减少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石灰土厚度的集料。

2.拌合应均匀,摊铺厚度虚厚不宜超过20cm,严格控制含水量。

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先用8t稳压,后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4.交接及养护:施工间断或分段施工时,交接处预留30~50cm不碾压,便于新旧料衔接。常温季节,灰土层上洒水湿润养生7d,养生期内严禁车辆通行。5.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与面层一致。

6.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前1~1.5个月完成。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

概念类似于石灰稳定土

特点: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不应做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一)影响水泥稳定土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质。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石、砂砾效果最好,其次是砂性土。再次之是粉性土和黏性土。对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硫酸盐超过0.255的土及重黏土,不宜用水泥稳定。

2.水泥成分和剂量。对于同一种土,硅酸盐水泥稳定效果较好,而铝酸盐水泥

的稳定效果较差。

水泥土强度随水泥剂量增加而增长。水泥剂量以5~10%较为合理。规范为6%。3.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时最好。

4.施工工艺过程。水泥稳定土从开始加水拌合到完全压实的延迟时间一般不超过3~4h。

(二)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一般情况下,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

2.宜在春季和气温较高的季节施工。施工期日最低气温应在50C以上,在有冰冻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之前0.5~1个月前完成。

3.雨季施工,应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下雨时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土结构层应尽快碾压密实。

4.配料应准确,洒水、拌合、摊铺应均匀。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2)%时碾压,碾压时先轻型后重型。

5.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厚度不超过15cm;,18~20t三轮压路机和震动压路机碾压时,层厚不超过20cm。分层铺筑时,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0.1m。

6. 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7. 必须保湿养生,防止忽干忽湿

8.养生期内允许施工车辆慢行(〈30km/h),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三、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砂砾、碎石)基层

(一)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

分为两大类:石灰粉煤灰类和石灰煤渣(煤渣、高炉矿渣、钢渣等)类

特点: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和一定的抗冻性,其抗冻性比石灰土高得多,抗裂性能比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都好,

适用范围:适合各类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二灰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砼面板下,二灰土也不应做基层。

(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技术要求

1.宜在春末和夏季组织施工。施工期间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并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前1-1.5个月完成。

2.配料应准确。以石灰:粉煤灰:集料的质量比表示。

3.城市道路宜选用集中厂拌,运到现场摊铺。

4.二灰砂砾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应适当挖补。

5.必须保湿养生,不使二灰砂砾层表面干燥,在蒲封层或者面层前,应封闭交通,临时开放交通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可总结为实、稳、匀、洁、干。

四、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基层(粒料基层)

(一)集配型集料

可分为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

(二)级配碎石和级配砾石施工技术要求

1.级配碎石中的碎石颗粒组成曲线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

2.配料必须准确。混合料应拌合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

3.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4.应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随压实厚度增加,碾重增加,压实厚度最大不应超过20cm。

5.未洒透层沥青或未铺封层时,禁止开放交通,以保护表层不受破坏。

2k311032熟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一、定义及功能

具有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等功能。

二、种类与用途

路堤加筋、台背路基填土加筋、过滤与排水、路基防护。

三、土工合成材料施工要求

(一)垫隔土工布加固地基法

1.材料。优点:质量轻、整体连续性好、抗拉强度较高、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好、施工方便。

非织型土工纤维性能:孔隙直径小、渗透性好、质地柔软、与土结合很好。

2、施工。

(1)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

(2)在路堤每边留足够的锚固长度。

(3)为保证整体性,当采用搭接法连续时,搭接长度宜为0.3~0.5m。缝接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