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知识点

1】

要素

立体图形

棱 面 顶点 数量 特征 数量 特征 数量 特征 长方体 12 互相平行的

棱长度相等

6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8 同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特殊长方体 12 垂直于正方

形面的棱长

度相等

6 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8 正方体 12 所有的棱长

度都相等 6 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 8

一个长方体至少可以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6各面是正方形,但不会存在3个、4个、5个面是正方形! 练习:

(1)判断并改正: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

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

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 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

一个长方体中,可能有4个面是正方形。(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 )

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正方体的相邻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另外四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

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3个面。( )

长方体的12条棱中,长、宽、高各有4条。( )

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的面积也都相等。( )

长方体(不包括正方体)除了相对的面相等,也可能有两个相邻的面相等。( )

一个长方体中最少有4条棱长度相等,最多有8条棱长度相等。( )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正方形,最多有( )条棱长度相等。

(3)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则它的4个侧面是( )形。

(4)正方体不仅相对的面相等,而且所有相邻的面( ),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 )形。

(5)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 )个面。最少可以看到( )个面。

【知识点2】

棱长和公式: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长+宽+高=棱长和÷4

长方体棱长和=下面周长×2+高×4

长方体棱长和=右面周长×2+长×4

长方体棱长和=前面周长×2+宽×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棱长=棱长和÷12

棱长和的变形:

例如:有一个礼盒需要用彩带捆扎,捆扎效果如图,打结部分需要10厘米彩带,一共需要多长的彩带?

分析:本题虽然并未直接提出求棱长和,但由于彩带的捆扎是和棱相互平行的,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首先确定每部分彩带与那条棱平行,从而间接去求棱长和。

前面和后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左面和右面的彩带长度=高的长度;

上面和下面的彩带长度=长的长度。 需要彩带的长度=高×4+长×2+打结部分长度

30㎝ 20cm 20cm

20×4+30×2+10=150cm

练习:

(1)分别说出下面长方体长、宽、高。

(2)看图2-6,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个长方体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

( )厘米。棱长总和是( )厘米。上下两个面是( )形。

(3)看图2-7并填空单位:厘米

这是一个( )体,正方体的棱长是( )厘米,棱长之和是( )厘米,每个面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6)有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30厘米,需要在用铝合金包裹玻璃连

接处,需要( )米的铝合金。

(7)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80厘米,其中长是 10厘米,宽是 7厘米,高是( )厘

米。

(8)把两个棱长 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9)至少需要( )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6)一个长方体长 12厘米宽 8厘米高 7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

(7)一个长方体的礼堂如图,过节时需要在四周装上成串的彩灯,每串彩灯长2m ,一共需要多少串彩灯?

(10)一个长方体棱长和164cm ,已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为 72cm ,长方体的高是多少cm ?

(11)一个长方体棱长和164cm ,已知长方体的左面周长为 40cm ,长方体的长是多少cm ?

(12)一个长方体棱长和164cm ,已知长方体的正面周长为56cm ,长方体的宽是多少cm ?

(13)一只鱼缸,棱长和为280cm ,其中,底面周长为50cm ,右面周长为40cm ,前面周长为50cm ,鱼缸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知识点3】确定长方体中每个面的形状以及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长方体一共有( )个面,( )面完全相同,如:前面和( )完全相同,( )和( )完全相同,( )和( )完全相同。

根据习惯我们一般认为在一个平面中水平方向的为长,垂直方向的为高。根据这一习惯我们

我们只需找到需要的面并根据习惯确定长和宽即可。

例如:如图下列长方体的后面是( )形状,长是( )宽是

( );它的右面是( )形状,长是( )宽是( );下面是( )形状,长是( )宽是( )。

练习:

(1)长方体展开后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

展开后哪俩个面是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吗? 上下左后右前30m

6m 50m

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长方体的什么?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6、4米,它的前后的面的面积是(),左右的面的面积是(),上下的面的面积是()。

【知识点4】折叠可以组合成正方体:

经过折叠可以组合成长方体:

练习:

下列三个图形中,能拼成正方体的是()

①②③

【知识点5】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切割组合对棱长的影响

(1)切割

将长方体横向切割成两个长方体后,棱长将比原来一个长方体时增加4条长和4条宽;(棱长增加的最长)

将长方体竖向切割成两个长方体后,棱长将比原来一个长方体时增加4条宽和4条高;(棱长增加的最短)

将正方体沿无论沿那个方向切割成两个长方体后,棱长将比原来增加4条棱。

(2)组合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沿上下面组合后,棱长比原来两个长方体时减少4条长和4条宽;(棱长减少的最多)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沿前后面组合后,棱长比原来两个长方体时减少4条长和4条高;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沿左右面组合后,棱长比原来两个长方体时减少4条宽和4条高;(棱长减少的最少)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沿上下面组合后,棱长比原来两个正方体时减少8条棱;

一次类推将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沿上下面组合后,棱长比原来三个正方体时减少16条棱,四个组合减少24条棱,五个组合减少32条……(公式:8×(N—1))

例如:将五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长方体后,棱长和为140厘米,原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

分析:五个正方体棱长共有12×5=60条;

将五个完全相同正方体组合后棱长比原来减少32条,还剩60-32=28条;

即这28条棱的长度和即为新长方体的棱长和,所以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为:140÷28=5cm;

所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为:5×12=60cm。

【知识点6】小正方体拼大正方体的规律

由于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相等,所以要用小的正方体拼出大的正方体每条棱上摆放的小正方的个数应该是相等的,因此要拼出最小的正方体至少需要2×2×2=23=8个(也就是说每条棱上放2个小正方体),接着再往大了拼正方体,就是每条棱上放3个小正方体即3×3×3=33=27个,依次类推接下来是4×4×4=43=64个;5×5×

5=53=125个……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要用小的正方体拼出大的正方体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应该是一个数的立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记一些数的立方:

23=8 33=27 43=64 53=125 63=216

73=343 83=512 93=729 103=1000

小正方体拼大长方体的规律

规律同正方体,首先观察大长方体各棱长分别是小正方体棱长的几倍,如,长方体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a倍,宽是小正方体棱长的b倍,高是小正方体棱长的c倍,则,大长方体就是由a×b×c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练习:

(1)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一个棱长为6厘米的大正方体需要()个小正方体。

(2)用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棱长为9厘米的大正方体需要()个小正方体。

A、8个

B、27个

C、26个

D、64个

(3)用棱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

A、4个

B、8个

C、16个

D、27个

(4)下列有一些数量的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哪些数量可以拼成较大的正方体。()

A、27个

B、4个

C、1个

D、8个

E、32个

F、125个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8、12、9,如果用棱长为3的小正方拼一个这样的长方体,一共需要()块这样的小正方体。

(6)用()个棱长为4cm的小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长为16cm,宽和高均为8cm的长方体。

(7)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深3分米,放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共可以放()块。(8)两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具长方体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知识点1】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a×b+a×c+b×c)×2

=(前面面积+上面面积+右面面积)×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a×a×6=6a2

=任意一个面的面积×6

前面面积=后面面积;左面面积=右面面积;上面面积=下面面积

两个棱长和相等的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

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或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棱长和也不一定相等!

练习: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分米,它的棱长是(),表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各是()平方厘米,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各是()平方厘米,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各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判断题: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定比正方体的表面积大。 ( )

如果一个长方体能锯成四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前面的面积是底面积的4倍.()(4)把一个棱长为6米的正方体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5)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六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6)用字母表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积=();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7)下面哪些问题跟长方体表面积有关。()

A:在一个长方体木箱外面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分米?

B:做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

C:求一个长方形足球场需多少平方米的草皮?

(8)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在这个长方体中,长度为4分米的棱有()条,面积是20平方分米的面有()个。

(9)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10)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64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11)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12)一个长方体侧面积是360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长是宽的1.5倍,求它的表面积。

【知识点2】长方体表面求法的变形:

①贴商标类型:只求四周面积。

例如:一个长方体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8,4,5,需要在包装盒四周贴上商标,需要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②游泳池类型:只求四周和底面。

例如:一座游泳池,长宽高分别为10m,4m,1.5m,需要在池内贴上边长为1dm的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

③抽纸盒类型:六个面面积减去缺口面积。

例如:一款抽纸盒,长宽高分别是20cm,12cm,5cm,上面有长14cm,宽3cm的抽纸口,做这款抽纸盒需要多少硬纸片?

④占地面积问题:只求底面面积。

例如: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12m,宽8m,深3m,这个水池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练习:

(1)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如果商标纸的接头处是4厘米,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种长方体硬纸盒,长10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有2平方米的硬纸板210张,可以做这样的硬纸盒多少个?(不计接口)

(3)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4)一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高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要水泥多少千克?

(5)在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通风管,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做12节这样的通风管呢?(6)做一个正方体无盖纸盒,棱长是21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7)一个抽屉,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10厘米,做这样的2个抽屉,至少需要木板多少平方厘米?

(8)长方体的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阴影部分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是20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一只鱼缸,棱长和为280cm,其中,底面周长为50cm,右面周长为40cm,前面周长为50cm,这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0)一块长方形铁皮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图,从四个角上剪去边长是10厘

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1)一个无盖正方体铁桶内外进行涂漆,涂漆的是()个面.

【知识点3】棱长变化对表面积的影响:

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其棱长和也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其棱长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长方体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3倍,其棱长和也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n倍,其棱长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宽扩大b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也无规律,体积扩大a×b×c倍。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宽扩大b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a×b倍。

长方体的宽扩大b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b×c倍。

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a×c倍。

练习:

(1)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棱长的2倍,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倍。

(2)正方体的棱长缩小5倍,它的体积就缩小()倍.

(3)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4倍,它的表面积就()。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6倍,表面积扩大()倍。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4厘米扩大为2倍后,其棱长和为()厘米,表面积为()平方厘米比原来扩大了()。

(6)一个长方体长扩大2倍,高扩大4倍,体积扩大()倍。

(7)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正方体的4倍,那么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的();大正方体棱长之和是小正方体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8)把一个正方体切成大小相等的8个小正方体,8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

A.等于大正方体的表面积

B.等于大正方体表面积的2倍

C.等于大正方体表面积的3倍

(9)判断: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扩大4倍,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扩大24倍。()正方体的棱长扩大1.2倍,它的棱长也扩大1.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14.4倍。()

有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较大的正方体,其表面积比原来一个正方体时扩大了4倍。()

棱长为16厘米的正方体,将棱长缩小2倍后,其棱长为4厘米,其表面积也缩小了4倍。()【知识点4】

?立体图形的切割:(切割会使表面积增加,因此存在表面积增加最多或最少的问题)

长方体

沿与原来长方体最大面平行的方向切割,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最多。

沿与原来长方体最小面平行的方向切割,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的最少。

而且每切一刀增加两个完全相同的面,切两刀增加四个完全相同的面,依次类推。

正方体

无论沿那个面平行的方向切,都将增加两个正方形的面,增加的面积均为2a2不存在增加最多最少的问题。

例如:两盒磁带有三种不同的包装方式,你说哪一种最省包装纸?

要求最省包装纸,即表面积最小,也就是表面积比原来单独包装时减

少的表面积最多,根据规律应该选择第一种包装方式。

练习:

(1)把一个棱长为6米的正方体分成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用两个长4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大是()平方厘米,最小是()平方厘米。

(3)把一根长80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长都是40厘米的两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平方厘米。

(4)用两个长、宽、高分别是3厘米,2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平方厘米。

(5)棱长是a的两个立方体拼成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减少()。

(6)一根长方体木料,长1.5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分米.

(7)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截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多能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8)把一根长2米的方木(底面是正方形)锯成三段,表面积增加5.76平方分米,原来这根方木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9)一根1.8m 长的木材,锯成三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10)一个长方体长为1.5分米,宽为0.5分米,高位1分米,锯三刀之后之后可以锯成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时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增加多少?

(11)把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截成两个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 从一个长方体中切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问题

应该以长方体中最短的棱作为切出正方体的棱长,这样的正方体将是能切出的最大正方体,否则切出的将不是正方体。

例如:在一个长是4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厘米的长方体中切出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该正方体的棱长和是多少?

剩余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

? 立体图形的组合(组合只会使表面积减少,因此存在减少最多或最少的问题)

长方体

将原来长方体的最大面组合在一起,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的最多。

将原来长方体的最小面组合在一起,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的最少。

而且两个组合将减少两个完全相同的面,三个组合减少四个完全相同的面,依次类推。

正方体

无论沿那个面组合,都将减少两个正方形的面,减少的面积均为2a 2不存在增加最多最少的问题。

练习:

(1)把三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 )。

(2)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用27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粘合成一个大正方体,粘合后的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4)把三个完全相等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0平方米。这个正方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8厘米,宽6厘米,高5.5厘米。将两个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6)一种长方体积木,长3厘米,宽2.5厘米,高2厘米。将两块这样的长方体拼成一个新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是多少?

(7)用3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有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将他们拼成长方体,表面积减少32平方厘米。求所拼长方体的表面积。

(9)用两个同样的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以最短的棱为正方体的棱长,即以高为2cm 的棱为正

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棱长和为:2×12=24cm 。

切去正方体后所剩部分的长为4-2=2cm ,宽为3-2=1cm ,高仍

为2cm ,因此所剩部分表面积为:

(2×1+2×2+1×2)×2=16cm 2。

(10)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一起包装,至少需要包装纸多少?

(11)用3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3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少多少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2)用两个同样的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知识点5

】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表面涂漆问题

例如:

练习:

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在取走一部分后表面积的变化

练习:

(1)图一是由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图一 图二 (2)图二用12个小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中,如果拿掉带

阴影部分的2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比原来( )。

大正方体长、宽、高上有几个小正方体,则将长、宽、高上的正方体数相乘就是大正方体所

含小正方体的总数;

在顶点位置的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3个;

在棱上(不包含顶点位置)的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2个;

在面上(不包含棱上)的小正方体露在外面得面有1个;

用总数—3个面的—2个面的—1个面得=没有露在外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在该正方体表面涂上漆,有三个面涂上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有两个面图上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有一个面涂上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没有涂上漆的小正方体有几个?

图中,长方体共有( )个小正方体;其中两个面露在外面的小正方体共有( )个;没有露在外面的小正方体共有( )个。 图二中三个图一次有( )、( )、( )小正方体组成。第二个长方体中有三个面在外面得正方体有( )个,两个面在外面的正方体有( )个,一个面在外面的有( )个,没有露在外面的小正方体( )。 挖去的小正方体在顶点位置,则大正方体的表面积不变,因为原来在顶点位置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为3个,挖去后露出来的面也是3个,所以表面积不变。 挖去的小正方体在棱的位置,则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因为原来在棱上的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有2个,挖去后会露出4个面,所以表面积会增大。

挖去的小正方体在面上,则大正方体的表面积也会增加,因为

原来在面上的小正方体只有1个面露在外面,挖去后会露出5个面,

所以表面积会增大。

【知识点7】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mm 、cm 、dm 、m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

面积单位:mm 2、cm 2、dm 2、m 2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

体积单位:mm 3、cm 3、dm 3、m 3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0

容积单位:ml 、l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0

特别的:1ml=cm 3 1l=1dm 3 1方=1m 3

不是同一类型的单位,数据不能比较大小,同一类型的单位中右边的单位比左边的单位大。

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手指尖约占了1立方厘米的空间,即它的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约为1 dm 3。

建一游泳池,约要挖土6000方。

1.36 dm 3 =1360 cm 3 4.573m 3 =4573 dm 3

一个烧杯约能装水500ml 。

520ml=0.52L 5.67L=5.67 dm 3 =5670cm 3

练习:

(1)3.2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9立方米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3.6升=( )毫升=( )立方厘米

1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3升=( )毫升 2700毫升=( )升

2.57升=( )毫升 640毫升=( )升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0.8升=( )毫升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51000毫升= ( )升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2.7立方米=( )升 1200毫升=( )立方厘米

1.24立方米=( )升=( )毫升 3.06升=( )升( )毫升

40立方米=( )立方分米 4立方分米5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5升=( )毫升

2100毫升=(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0.3升=( )毫升=(

)立方厘米 (2)一个水池能装水400立方米,这是指( ),占地2公顷指的是( )。

一块橡皮擦的体积约是8( )。 一本书的封面约是2(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一支钢笔长1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20( )。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知识点1】容积与体积基本概念

体积是指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是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一个物体的容积一般都比它的体积小。

当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时体积=容积;否则体积<容积。

比如说,一个洗发液的瓶子里面所能装下的洗发液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容器壁忽略不计)

体积计算方法: 高级单位 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

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右面面积×长=前面面积×宽

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或者一个长方体与一个正方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棱长和也不一定相等。

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棱长和也一定相等。

体积相等的情况下正方体的表面积比长方体的小;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正方体的体积比长方体的体积大。

练习:

(1)判断:

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容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长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宽是()厘米.

(4)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框架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框架共要()厘米铁丝,是求长方体(),在表面贴上塑料板,共要()塑料板是求(),在里面能盛()升水是求(),这个盒子有()立方米是求().

(6)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厘米,六个面中最大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棱长2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如果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一个菜窖能容纳6立方米白菜,这个菜窖的()是 6立方米.

(9)表面积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比,().

①正方体体积大②长方体体积大③相等

(10)将一个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

①体积相等,表面积不相等②体积和表面积都不相等.③表面积相等,体积不相等.

(11)要制作140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至少需要木料多少立方分米?

(12)某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12)长方体的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阴影部分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是200平方厘米,这个

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3)一个长方体的沙坑装满沙子,这个沙坑长3米,宽1.5米,深2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400千克,这个沙坑里共装沙子多少吨?

(14)有一块面积为36平方分米的铁皮,将其制作成可以容纳最多物体的形状,其棱长是多少?可以容纳多少立方分米的物体?

(15)一个长方形的底面是一个周长为16分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96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6)用一根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17)一个长方体,其中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5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知识点2】体积大小的比较

对于液体可以直接比较体积的大小,如果液体体积小于容器既可以装得下,如果大于容器体积则装不下。

对于固体而言,在体积小于容器体积的前提下,还需要比较物体的长宽高于容器的长宽高,只有物体的长宽高都小

于或等于容器的长宽高时才可以将物体装入容器。

例如:有一个长为8分米,高位5分米,体积为240平方分米的硬纸盒,有一件陶瓷长为7.4分米,高位4分米,宽为6.5分米,是否可以放入该容器?

分析:单纯计算容器和陶瓷的体积我们可以发现:陶瓷体积<硬纸盒体积。但这并不意味着瓷器就可以装进盒子。

我们还需要观察陶瓷长宽高于容器长宽高的大小。

通过计算硬纸盒的长=8分米宽=240÷(8×5)=6分米高=5分米

陶瓷的长=7.4分米宽=6.5分米高=4分米

由此可以发现陶瓷的宽比盒子的宽大,所以即使在体积小于盒子的前提下,仍然是装不进去的。

练习:

(1)有一个长方形玻璃鱼缸长为5分米,宽为3分米,高为3分米里面装有2.5分米高的水,现在需要将该该鱼缸内的水倒入一个棱长为3.5分米的正方体鱼缸中,请问是否可以装得下这么多水?如果装得下正方体鱼缸内的水有多高?

(2)有一个长方体的硬纸盒,长为11分米,宽为15分米,高为6分米,现将一个长为12分米,宽为10分米,高为5分米长方体的礼品放入该盒子中,是否可以装的进去?

【知识点3】

◆切割组合对体积的影响

将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任意的切割,切开后各部分的体积之和都等于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将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随机的组合,组合起来后的立体图形的体积都等于原来各部分的体积之和。

也即切割和组合不会改变原来各部分的体积,只是各部分体积的相加。

例如:将一块体积为30立方米的石头,切割成相同大小的石块刚好可以切出10块,每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切出的每块石头大小相同,可以知道每块石头的体积是相等的,而大石头的体积30立方米,一共贴出10块,所以每块石头的体积为:30÷10=3(立方米)

练习:

(1)将棱长为5厘米的20块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其体积最大是多少?表面积最大是多少?

◆根据切割组合对表面的影响来确定体积的变化

例如:把一个正方体木块截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32平方分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分米,体积是(64)立方分米。

分析:根据正方体无论怎么切其都将增加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等于原来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因此,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为32÷2=16(平方分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6×6=96(平方分米),

根据原来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棱长×棱长=棱长的平方=16,可知4的平方=16所以原来正方体的棱长为4分米,所以,原来正方体的体积为4×4×4=64(立方分米)

练习:

(1)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3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96平方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把它的高增加3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并且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20平方厘米,求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把它的高减少5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并且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200平方厘米,求原来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分成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如果切割下一个正方体,剩下的表面积比原来少了8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5)一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把切成的所有正方体紧挨着排成一排,可以排多少米?

(6)把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把切成的所有正方体紧挨着排成一排,可

以排多少米?

(7)把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把切成的所有正方体紧挨着排成一排,可以排多少米?

(8)一个长方体木箱,从里面量长0.6米,宽0.4米,高0.2米,这个长方体木箱内能装( )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物体。

(9)一个长40厘米的长方体,它的横截面是正方形,如果长增加5厘米,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原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知识点4】砌墙类问题

例如:养殖场需要砌一堵长为30米,宽为24厘米,高位2.5米得墙,需要用长为30厘米,宽为15厘米,厚为5厘米的砖大约多少块?

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将墙的体积算出=3000厘米×24厘米×250厘米=18000000平方厘米

其次我们需要将每块砖的体积算出=30厘米×15厘米×5厘米=2250立方厘米

我们只需要计算这堵墙的体积相当于每块砖体积的多少倍即为所需要砖的数量=18000000÷2250=8000(块) 练习:

(1)一块长1.2米,宽6分米,厚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可以截出多少块棱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

(2)一段围墙长为15米,宽为38厘米,高为2.2米,砌这样的墙每平米大约需要385块砖,修这段围墙一共需要多少块砖?

(3)一块钢材体积为2.7立方米,现在将其融化后重新铸成长为1米,底面积为225平方厘米的钢锭,一共可以铸多少块?

【知识点5】填土抬高地面类问题

例如:如图,已知A 部分面积为25平方米,B 部分面积为36平方米,A 处比B 处高2米,如果将A 处推到与B 处同样高,B 处大约可以被抬高多少米?A 处大约下降多少米? A B 练习:

(1)一支修路队用90立方米的石子铺一段路,路宽为10米,铺3厘米厚,可以铺多长?

(2)一个棱长是20分米的正方体玻璃容器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一个长25分米,宽16分米的长方体水箱内,求这时水深多少分米?

(3)把一个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钢锭熔铸成一个长方体钢锭,这个长方体长9分米,宽4分米,求这个长方体钢锭高多少分米?

【知识点6】

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由于无法确定其长、宽、高因此无法直接使用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其体积。一般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定方法采用排水法,也就是将物体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其排开水的体积就等于该物体的体积。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水槽长18厘米,宽12厘米,高10厘米,里面水深6厘米,将一个不规则的土豆放入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处,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分析:根据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可知在放入土豆前后水面高度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可见土豆排分析:要使A 、B 两处地面高度相等,就相当于将A 处部分体积分摊至AB 两处,但分摊前后A 部分体积并没有改变只是占地面积由原来A 处面积变为AB 两处的面积。

A 部分体积=25×2=50立方米;分摊到A

B 两处后体积不变仍为50平方米=AB 处面积和×B 处抬高的高度,因此50=(25+36)×H 解得H ≈0.82米, 所以B 处可以被抬高大约0.82米,A 处大约下降2-0.82=1.18米。

开水的高度为2厘米,因此土豆的体积就等于这部分水的体积=18×12×(8-6)=432平方厘米。

练习:

(1)

水面高度为1.5厘米,底面积为30平方分米水面高度为5厘米水面高度为6.5厘米

求每颗大球的体积是多少?每颗小球的体积是多少?

(2)每粒玻璃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0立方厘米 160立方厘米

液面上升或下降类问题

练习: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把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6厘米的铁块浸入在水中,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2)在一个长60厘米,宽54厘米,深45厘米的长方体鱼缸里放入一些水,并在水中浸入一块长12厘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的铁块,把铁块从水中取出,水面将下降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把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铁块浸入在水中,水面上升9厘米,求铁块的高。

(4)在一个长60厘米,宽54厘米,深45厘米的长方体鱼缸里放入一些水,并在水中浸入一块长12厘米,宽18厘米的铁块,把铁块从水中取出,水面下降5厘米,求铁块的高。

(5)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把一块底面边长为20厘米,高为120厘米的铁块直立在水中,水面上升多少厘米?

(6)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2分米,宽1.5分米,高1.8分米,里面盛了一半水,现在将体积为0.6立方分米的玻璃球全部浸入水中,这时水面高度多少分米?

【知识点7】展开图形拼长方体或正方体

例如:用一张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盒子,

做成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思路一:从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后,观察思考做成的

长方体长是(),宽是(),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积。

思路二:从左边剪下两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两个正方形焊接到

右边,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观察思考做成的长方体长是(),宽是

(),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积。

思路三:从这个长方体上先剪下一个连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做底面,然后把剩

下的长方体平均分成四个长方形做前后左右面这样做成一个无盖长方体,观察思

考做成的长方体长是(),宽是(),高是多少?求出它的容积。

【知识点9】棱长变化对体积的影响

正方体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其棱长和也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其棱长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长方体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2倍,其棱长和也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4倍,体积扩大8倍;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3倍,其棱长和也扩大3倍,表面积扩大9倍,体积扩大27倍;

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n倍,其棱长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宽扩大b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也无规律,体积扩大a×b×c倍。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宽扩大b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a×b倍。

长方体的宽扩大b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b×c倍。

长方体的长扩大a倍,高扩大c倍,棱长和变化无规律,表面积变化无规律,体积扩大a×c倍。

练习:

(1)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2)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扩大4倍,体积扩大()倍。 5、一个棱长1米的大正方体能分成()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能排()米。

(3)一个表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棱长缩小2倍,表面积缩小()倍,体积缩小()倍。

(5)长方体的长、宽、高各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它的体积会缩小为原来的()倍。

(6)长方体的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宽不变,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体积()。

(7)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为14立方分米,如果它的高增加5分米,体积增加()。

(8)一个长方体的长是a米,宽是b米,高是h米,如果把它的高增加2米,新的长方体的体积比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增加()立方米。

四、容积与体积的异同

【知识点1】容积和体积的差异

相同点不同点

容积计算公式相同

V=sh

V=abh

从容器内部测量

容积指容器内部体积计量单位通常为L、ml

体积

从容器外部测量

体积指容器外部体积,或所容纳物体的体积计量单位通常为m、dm、cm、mm

练习:

(1)一个长方体鱼缸从外面量长宽高分别为5分米、2.5分米、3分米,,从里面量长宽高分别为4.9分米、2.4分米、2.9分米,这个鱼缸的容积是(),体积是(),如果鱼缸中装满水,水的体积是()。(2)一个仓库能容纳150立方米的大米,这个仓库的(),是150立方米。

【知识点2】容积和体积的大小关系

一般情况下视为容积等于体积,其前提条件是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

在考虑容器壁厚度的情况下,容积是比体积小的。

练习:

(1)一个长方体水箱,从外面量长5分2米,宽1.5米,高1米,水箱厚度为5厘米,将水箱内装满水,水的体积是多少?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水池,从里面量长是7.5米,比高长2.1米,宽比高多1.4米,若水池里的水面距水池底0.82米,水池里蓄了多少升水?

也就是说容积≤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笔记整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沿着的那条对折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3)平移: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4)旋转:物体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一个固定的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有6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6)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非0的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如果a 能被b 整除,那么b 是a 的因数,a 是b 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 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最小的偶数是0 连续的奇数,如1、3、5等,连续偶数如、12、14、16、等,连续的奇数或连续的偶数前后相差2。用字母表示连续的奇数或偶数(a-2)、a 、(a+2) 3、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4、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和它本身。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最小的合数是4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 在自然数中,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只有2。20以内即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如9、15等) 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同时是2和5的倍数个位必须是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 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完整版)最新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5北师大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一、分数的意义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等于分母。 2、真分数和假分数: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③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①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②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整数部分乘以分母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三、分数的基本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大小比较:①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化)

四、约分(最简分数) 1、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并不是一定要把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最简分数才叫约分;但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 注意:分数加减法中,计算结果能约分的,一般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五、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分数:将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具体是:看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边写几个0做分母,把小数点去掉的部分做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如果分母只含有2或5的质因数,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或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一般把分数变成小数后比较更简便。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分数加减法 (1)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2)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计算过程,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者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重叠后,图形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2、平形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对称轴的条数)=度,可以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长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2=180(度) 正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4=90(度) 等腰三角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 等边(正)三角形方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120(度),形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360=1(度) 半圆沿着对称轴的交点至少旋转360÷1=360(度)与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 4、我们学过的图形的变换有轴对称、平移、旋转。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我们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也不能说小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对的,不能单独说因数和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它最小倍数=它本身。 4、a÷b=c(a、b、c都是整数),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例10÷2=5,可以说10能被2整除,2能整除10) 5、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 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和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判断奇数和偶数的依据是:是否是2的倍数。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全部知识点 第一部分:计算 涉及的单元: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竖式计算 1、乘法计算方法: (1)算:先按整数乘法列式计算。 (2)看:看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是几位小数。 (3)数:从积的末尾向右数出几位 (4)添:积的位数不够,添0补位。 (5)点: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 2、除法计算方法: (1)移: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相同的位数,把除数变成整数。移位时被 除数位数不够,添0补位。 (2)算:先按整数除法计算 (3)点: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添:除式有余数添0继续除。 二、脱式计算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括号,先小括号再中括号。 三、简便运算: 连加式:a +b+c+d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连减式:a-b-c=a-(b+c) 减法的性质(连续减去2个数等于减去2个数的和) 连乘式:a ×b×c×d 配对 5×2=10,25×4=100,125×8=1000,24×5=120 乘加减式:a ×(b÷c)=a ×b÷a×c 乘法分配律 第二部分:概念 一、小数的乘除法: 1、积随因数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就乘或除以相 同的数(0除外)。 2、积不变的规律: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数(0除外),积不变。 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4、比较大小: a×0.1, a ,a×1, a ,a×1.1, a ,(a÷0) a÷0.1, a,a÷1, a,a÷1.1, a ,(a÷0) 5、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 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6、求近似值的方法是“四舍五入”。保留几位小数(或精确到某分位)要多看一位。 解决实际问题还有进一法和去尾法 二、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一。 3、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是等式的性质二。 三、对称、平移与旋转 1、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 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圆有无 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平移图形方法:找关键点,沿着方向,起点不计,逐格数出,连点成图 4、旋转图形90度的方法: 找旋转中心,找关键边,看清旋转方向,水平变竖直,竖直变水平,连边成图。四、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一)多边形的定义: 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5、周长: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6、面积:图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 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9. 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精编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 执教者:杨菡 年级:五年级 时间:2016·2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及公式

五年级数学下册概念公式 一、旋转、平移 时针旋转1小时是30度 二、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得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奇数与偶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个位是0,2,4,6,8的数。 奇数:个位不是0,2,4,6,8的数。 4、倍数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2,4,6,8。 3(或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是3(或9)的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各位是0,5。 5、质数与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6、奇数与偶数的运算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偶数个偶数相加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7、质因数:如果一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8、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成的方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9、100以内的质数表: 2、 3、 5、 7、 11、 13、17、19 23、29、31、 37、 41、 43、47、53 59、61、67、71、 73、 79、83、89、97 三、长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和容积 1. 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有8个顶点,12条棱,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4条长,4条宽,4条高。 2.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3.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都相等) 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5.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6.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前后面的面积=长×高;左右面的面积=宽×高;上下面的面积=长×宽 7.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h b h a b a S 8. 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9.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66a a a S =??= 10.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000立方厘米 11.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2. 相邻的的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 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 (大化小除于进率,小化大乘于进率) 13. 计算物体的体积用体积单位,计算液体、气体的体积一般用容积单位。 14.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a b h h b a =??=V 15.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3a a a a V =??= 16.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Sh h S V =?= 17.正方形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 ×a 长方形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进率 ×进率

最新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 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3、2、3、5的倍数特征 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数的整除特征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除数就是整数: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重点!) 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④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⑤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除数就是小数: ①先瞧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置,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 ②然后按照除数就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3、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扩大a倍(或缩小),除数也扩大(或缩小)a倍,商不变。简言之,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 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或缩小)a倍。 5、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6、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一个数除以1,还等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7、 8、近似值相关知识点: (1)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与“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与“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 (3)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9、循环小数相关知识点: (1)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与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就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就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2)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1)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约6课时 第一课时(1)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2)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 (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13) 第5课时练习课 (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 (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 (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26) 第4课时练习课1 (28) 第5课时练习课2 (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 (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34) 第8课时练习课 (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 (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 (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 (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 (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 (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 (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 (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 (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 (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 (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82) 第14课时通分 (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 (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 (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 (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 (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 (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 (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 (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 (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 (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 (121) 第9课时打电话 (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 (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 (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 (141) 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43) 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 (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 (147)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