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針灸跟师心得体会

范伏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临床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男女患病比例为 2~3∶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根治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古人又称之为“历节”、“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腰尻痛”、“腰痛”等,近年名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了“大偻”之名,使本病的中医病名逐渐趋于统一,使中医临床研究得以广泛开展、深入。

范伏元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诊治30余载,精于医理,专于实践,治学严谨,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颇有心得,我有幸跟师学习2年余,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范伏元主任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披陈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即详细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腰骶部僵硬、疼痛、脊柱活动受限、驼背为主要临床特点。《素问》又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腰者肾之府,转摇

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痛,肾旺则骨健脊强。《难经·二十九难》云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贯脊属肾”。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背而行于身后,与脊柱关系密切,督脉亏虚,则腰骶、脊柱易受邪为病,由此可见,肾及督脉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素问》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说明风寒湿热等外邪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因。综上所述,范老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证,正如《医宗必读》云:“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肾督亏虚、气血不足之人,或因饮食不节、冒雨涉水、久坐湿地、起居失调,而致督脉受邪,肝肾受累,痹阻经络,气血不通,邪气乘虚深入,留着于肌肉、关节、脊柱、经络,而致腰背部僵硬疼痛,脊背弯曲甚至强直。

2 辨证论治《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知标本者万事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范老师指出:肾亏督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分型辨证论治。

2.1 肾虚督寒证症见:腰骶部、背部、臀部、髋部疼痛,僵硬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腿部酸软

无力,腰部活动不利,甚则腰背僵直或驼背,或见男子阴囊潮湿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或沉弦细。治法:补肾强督,祛寒除湿。方药:狗脊 15g、鹿角胶 3g、骨碎补 20g、独活 15g、羌活 10g、桂枝 12g、威灵仙 15g、制附片 10g、续断 12g、防风 10g、川牛膝 12g、醋山甲 15g、熟地 15g、杜仲 15g、淫羊藿15g、白芍 12g、知母 10g。方中狗脊入督脉,强脊骨利关节;鹿角胶入督脉,补肾强骨壮腰膝,共为君药。骨碎补可祛骨风,疗骨痿,治瘀补肾;熟地、淫羊藿、独活、羌活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对成纤维细胞成骨

型标志物的影响而达到抑制成纤维细胞进一步向成骨型的分化;桂枝辛温和营卫通经散寒;威灵仙活血通络行痹;制附子补肾助阳、逐风寒湿,并治脊强拘挛;杜仲、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防风祛风胜湿,善治脊痛项强;牛膝引药入肾,治腰膝骨痛;共为臣药。佐以白芍和血脉、缓筋急;知母滋阴补肾,以防桂枝、附子之燥热。醋山甲通经化瘀,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相伍,使脊壮督强,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痹证得除。

2.2 肾虚湿热证症见:腰骶部、背部、臀部、髋部疼痛,僵硬不适,晨起明显,活动

后减轻,身热不扬、绵绵不解、汗出心烦、口苦粘腻或口干不欲饮,或见脘闷纳呆、大便溏软,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赤或伴见关节

红肿灼热疼痛,或有积液,屈伸活动受限,舌质偏红,苔腻或黄腻或垢腻,脉沉滑、弦滑或弦细数。治法:补肾强督,清热利湿。方药:黄柏 12g、苍术 12g、牛膝 12g、秦艽 15g、防己 15g、忍冬藤15g、桑寄生 15g、桑枝 12g、络石藤 15g、薏苡仁 30g、白蔻仁 9g、藿香 9g、萆薢 10g、泽泻 10g、醋山甲 15g。方中黄柏味苦燥湿,性寒清热,与苍术相配增强清热除湿之力;共为君药。牛膝补肝肾,祛风湿,引药下行;秦艽、防己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止痹痛;忍冬藤味甘性寒,既能清热又能祛风湿除痹;桑寄生补肾壮腰,强健筋骨;桑枝祛风湿、利关节;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共为臣药。佐以白蔻仁、藿香芳香化湿;薏苡仁、萆薢、泽泻清热利水渗湿。醋山甲通经化瘀,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相伍,共奏补肾强督、清热利湿之功。

2.3 肾虚痹阻证症见:腰骶部、背部、臀部、髋部疼痛,僵硬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甚则腰背部僵硬,弯曲、活动不利,舌质暗淡或淡红、苔薄白,脉沉或细弱。治法:益肾活血,通络除痹。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组成:独活 15g、寄生 15g、杜仲 12g、川断 12g、牛膝 12g、防风 9g、秦艽 12g、细辛 3g、肉桂 6g、川芎 9g、当归 9g、白芍 9g、熟地 12g、木瓜 15g、茯苓 12g、甘草 9g。方中独活辛苦微温,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为君药;防风、秦艽祛风胜湿;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细辛辛温发散,祛寒止痛,均为臣药。佐以寄生、杜仲、川断、熟地补益肝肾,强

壮筋骨;牛膝活血祛瘀通络,又可以引诸药下行;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既能温散风湿,又能补阴津,使筋有所养。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助正气,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诸药相伍,使风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腰痛得以缓解。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现代研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明显改善微循环以及调节免疫功能。范伏元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收效显著。

3 运法求变

3.1 注重关节功能锻炼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易累及胸椎、腰椎、颈椎、髋部等中轴关节,严重者可致脊柱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因此,配合关节的功能锻炼是十分重要的。范老师在临证时常指导患者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并进行坐位、站立、髋(分腿,后伸、膝-胸运动)、颈椎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脊柱畸形。

3.2 中衷参西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诸多方法,一些轻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通过单纯中药治疗病情即可缓解,但对于一些急剧进展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单纯中药治疗并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故范老师“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将中医的辨证

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在西医西药规范诊治的基础上,予中药改善症状,或治疗兼证,针对病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问题适时参与、有机配合,共同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而不拘泥于一法。

4 典型案例王某,男,2

5 岁,汉族,职员,未婚,于 xx 年 1月 20 日以“腰背部僵硬疼痛间作 3 年加重 1 月”就诊。患者自诉 3 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僵硬疼痛,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未重视,此后症情时有反复,曾在私人门诊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予中药口服及膏药外敷,症情时好时坏。近1月来,腰背部疼痛明显,伴双髋部疼痛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起床困难,翻身困难,就诊于外院风湿科,查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炎(II 级改变),HLA-B27(+),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症情略好转,但停药后反复,目前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诊,症见:腰背部僵硬疼痛,伴双髋部疼痛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腰部活动不利,起床困难,翻身困难,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膝酸软无力,阴囊潮湿寒

冷,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稀溏,舌暗红,苔白厚,脉沉弦细。中医诊断:大偻(肾虚督寒),治以补肾强督,祛寒除湿。处方:狗脊 15g、鹿角胶 3g、骨碎补 20g、独活 15g、羌活 10g、桂

枝 12g、威灵仙 15g、制附片 10g、续断 12g、防风 10g、川牛膝 12g、醋山甲 15g、熟地 15g、杜仲 15g、淫羊藿 15g、白芍 12g、知母 10g。水煎服 7 剂,每日 2 次。另外,继续服用塞来昔布胶囊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xx 年 4 月 29 日再次就诊,感腰背部僵硬疼痛减轻,畏寒乏力减轻,随证加减治疗半年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双髋部无疼痛,腰部活动正常,畏寒乏力明显改善。遂停药。

心得2

跟师临诊,俗称“抄方”,是年轻中医师成长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中医人才培养及学术传承的经典模式之一。我在门诊上常可看到很多学生随老中医出诊学习时,其兴致和精力皆在老师的处方本身,老师每开出一张处方,学生们便如获至宝,记录者有之,拍照者有之,似乎如此便可掌握老中医的学术精华,达到抄方的目的。其实,抄方的意义远不在此,老师的处方固然要抄,但重点在于通过抄方而学到辨证施治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传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我跟师临诊抄方日久,自以为小有所得,现一二,以飨同道。

1 跟师抄方是中医传承的捷径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细致入微的临证思考和反复的疗效观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如在审证上,有重视望诊而善于见微知著者,有详于脉诊而做到洞晓五脏者;在用药上,有方小量薄讲究轻可去实者,有方大量宏推

崇重剂起沉疴者。这些都是医者临证多年智慧的结晶。而若想领悟其中之奥妙所在,非侍诊左右、耳濡目染不能体会。通过跟师临诊抄方,直接观察老师的临证思路与用药规律,无疑可以最直观、最便捷地体悟和掌握其临床经验与学术特点。所以,在跟师抄方过程中通过亲身观摩、口传心授、直觉领悟等途径来继承老师的中医药经验,是年轻中医师成才的捷径和必要环节。

2 走出低头“抄方”的误区我本科实习时在门诊跟老中医抄方,成天就是低着头奋笔疾书,忙着往自己本子上把老师开的处方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但抄了一段时日后,便发现其实多数老师的处方或源于经方,或源于《方剂学》等教材中,并无新奇特别之处,用药也绝无“原配蟋蟀一对”、“经霜三年甘蔗”之类炫奇之品。有的老师尽管习惯自己组方,但用药也都平淡无奇,基本上是中药教材中的常用药,无需费神去抄去记。但就是这些平常方、寻常药,经老师之手一用,却如同点石成金,有桴鼓相应之妙。而当自己临证时,牢记在脑子里的那些方药,却常常不知该何时用,怎么用?有时简单地据病处方,得到的效果却常常难以令人满意。诚如药王孙思邈所言:“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方知天下无可用之方。”坐地反思,我逐渐悟出跟师抄方的目的,其真谛本不在于“方”,而在于如何“选方”、“用方”。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目不识证,即便胸中藏有千家名方,却也是毫无用武之地。同时,

“抄方”的目的还在于“识方”、“懂方”,通过抄方进而明确方剂的功用主治。古人讲“用药如用兵”,其实用方似“布阵”,只有明了阵式的架构,才可准确出击,收获效验。因此,跟师临诊时,不应一味低头“抄方”,而应常常抬头“看方”,看如何辨证选方,看如何据证调方,看如何活用成方

3 跟师抄方“抄”什么?跟师临诊抄方,不应一味纠结于处方本身,而应视抄方为系统的学习过程。老中医临诊的思路,辨证的技巧,识病的规律,以及处方、用药特点,无不闪耀着医者智慧的火花,足以使后学者受用不尽。具体来讲,我认为跟师抄方有以下

4 个

方面需要着重注意。

3.1 学习辨证技巧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辨证为紧要。名老中医经过长年临证体悟,于辨证自有独到见解。跟师抄方时,应用心观察老师望、闻、问、切,细细品读,抓住辨证线索,学习辨证技巧。如对于失眠一症,临床四诊不仅要重视其病史的长短,关注其相伴随的症状,即便失眠本身,也要详细辨析,以求见微知著。如失眠不易入睡者,多为阳不入阴之故,病在阳分;寐后易醒者,则多系阴不敛阳所致,病在阴分。而寐后兼多梦者,多夹有实邪;寐浅易惊者,多兼精血不足。再如同为外感热病,有的医家喜欢使用六经辨证,有的则擅取卫气营血辨证,还有的长于三焦辨证,但临床均可辨证识

机,直指病窠。总之,学习掌握老师的辨证技巧既需要详观察、细揣摩、勤总结,更需要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与经验的积累。

3.2 体会病机规律名老中医论治疾病的思路,蕴含于病机推导

之中。临诊抄方,应着重思考老师立法的依据,明晰疾病的病因、病程、传变及预后,把握疾病的病理因素,从而推导病机,总结规律,以便日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治,有人认为

肿瘤系在正气亏虚、脏腑失调的基础上,外邪与机体内部的病理产物如痰、瘀等互结,导致癌症的发生,肿瘤的本质为痰凝、瘀结或痰

热瘀互结,治宜“扶正御邪”;有人则提出癌毒是贯穿恶性肿瘤始终的核心病机,将其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主张“祛邪安正”。其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邪正交争的发病观是中医对发病机制的基本认识,扶正祛

邪也是诊治的优势所在。在肿瘤预防上(预防产生或术后防复发),扶正御邪无疑是一种积极诊疗思路,而当癌毒炽张、耗伤机体正气

之时,祛邪安正则成为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待肿瘤后期,癌毒

无制、正气衰微,扶正御邪又成为一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的无奈之选。因此,通过学习老师的诊治思路,可以不断深化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病机规律。

3.3 熟悉方药特性方药的价值,在于临床的合理运用和疗效观察。名老中医临证时的遣方用药,在诊疗的全过程中尤其精彩,也是很多

同学抄方时最感兴趣之处。学习老师对方药的运用经验,掌握方药特长、组方原则、药物用量、煎煮特点等,可以不断增进对方药的理解,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如我临床跟师抄方时,发现老师将黄连温胆汤广泛用于抑郁症、胆囊炎、失眠、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多种疾患,逐渐体会出临床只要见到痰热(火)内蕴、气机不畅之证,皆可放胆用之。但老师在方中黄连运用上,又有自身的体会,如用黄连清心安神,多用较小剂量;用其清胆泻热,则多用中等剂量;用其清热燥湿降糖,则用多用较大剂量。

3.4 总结学术特点名老中医的学术特点,并非皆由其亲口字字传授而来,实际上多是其门人通过跟师抄方、医案等临诊工作,不断挖掘、归纳总结得出。因此,跟师临诊抄方之余,学生不仅要学习老师的四诊特色、辨证技巧和方药运用,还要学会从宏观上有意识地分析归纳各种临证资料,且不断积累,逐渐管窥老师的学术特点乃至学术思想,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其学术精髓。

4 跟师抄方的注意事项跟师抄方,作为传统的师带徒模式的实现手段之一,意味着抄

方者在抄方的前前后后应有所注重,我结合自身的经历,认为跟师抄方需注意以下3点。

4.1 准备工作跟师抄方,首要在于端正学习态度。抄方,应本着学习收获的态度,而不应流于形式或是完成任务。抄方前对老师的基本学术观点可做好一定程度的了解,以避免临证时无法共鸣、无所适从。除此之外,准备工作尚包括准备好一本专用的抄方本,随身带本方剂、中药的歌诀或口诀书,先于老师到达诊室,打扫干净诊室的卫生环境等。

4.2 做到“三到”跟师抄方的过程中,需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所谓眼到,指抄方时注重观察,观察患者的疾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观察老师诊疗时的顺序和重点,观察老师临诊时的态度和风采;所谓手到,指抄方时注重行动,临诊时的切诊及查体自然

是必不可少,患者的病史需详实记录,老师的言语教诲和点拨尤应着重记录;所谓心到,指抄方时注重思考,思考乃是跟师抄方以提高中医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老师的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等均应多疑问、反复思考,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

4.3 温习总结跟师抄方,绝非门诊上的了了片刻。门诊之余,抽出时间温习抄方的内容,系统地和总结中医医案,需知医案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述,

而且还反映了医家的临床经验及思维活动。如此抄方才是踏实认真,获益良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

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

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学生:胡美锋

重庆市中医院培训进修心得体会我于xx年7月4日应医院护理部的安排,到重庆市中医院骨科进修培训1月,于xx

年8月4日学习完成回院开展工作,在短短的1月内,收获颇多,现将心得体会叙述如下:

一、骨科中医治疗和中医护理特色突出重庆市中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是重庆市的中医药研究基地,是中医护理的领航

者。骨科共分为三个病区,骨一是骨伤,康复病区,主要收治创伤骨折病人,包括脊柱,四

肢骨折等,骨二脊柱、关节病区,主要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的病人,但是保守

治疗的居多,也开展骨折手术治疗,进修一月未见膝关节置换术病例,手术开展范围和我院

差不多。骨三是骨病病区,全是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立三个中医综合治疗室,三个病区的病

人所有的中医治疗都在骨三病区完成(相当于针灸理疗康复科、有先进的中医理疗设备及康

复理疗师),三个病区的奖金统一结算。各病区广范开展:艾灸、湿敷,中药熏蒸、穴位贴敷、

红光等中医护理技术。每个病人都使用了中药或者是中医护理技术,对病人的病情都做了

辨证施护,护士对本科室的疾病都能进行相应的辨证施护,特别是对穴位的掌握非常准确。欠

缺的是术后病人的康复指导也不完善,没有康复师。

二、病区管理规范

1、病房设施合理,利于管理,非常整洁。基础护理落实到位。

2、护理安全,防压疮,防跌倒,放坠床,防脱管标识醒目、齐全。

三、实行了责任制的优质护理排班医院领导对护理非常重视,医护的绩效分配是平等的。按照国家的标准合理的配备了护

士,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护士长能有效的做到合理有效的安排,能做到自己的病人自己管理。

并且有临床支持中心的配合,保证了护士充分的休息。护士每天晨查房的时候都会说一句:

我是你的责任护士,我姓王xx,今天我负责你的护理及治疗。有完善的质控体系,能有效的

协助护士长处理科室事务。护士长宏观调控,定期参加科室的培训及查房,不定时进行提问,

极大了解放护士长繁杂的工作。

四、科室继续教育培训统一规范每周一周五是三个病区的大交班。每周一都有定期的医生护士讲课,并且都是在下班后

进行,要求人人参加。每月医院有大讲课。每2周的科务会就如同我院的质控会一样,切实

的解决问题,改进措施。在实习带教方面,非常注重听取学生的心声,不断的调整带教的方

式。而且对学生是严格要求。这次进修期间听了一次对全院实习带教老师的培训讲课,受益

匪浅。

五、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医院的护理记录采用电子记录,卷面整洁美观,医生可以在电脑中随时查看。对入院评

估单能及时的填写并能及时有效的和病人沟通。医嘱开出规范,没有遗漏,特别是口服药医

嘱嘱托都有交患者自理的提醒。对照重庆市中医院的护理管理,我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对待护士的中医培训流

于形式,考核力度不到位,科室的护理质控体系运转不够有效,特殊管道标识缺失,实习带

教存在松散,下一步工作计划希望能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充分发挥骨科中

医治疗和中医护理特色。

以上为我近1月的学习心得,在此,感谢医院领导,护理部的大力支持,希望以后有更

多的机会外出培训,增长学识。为我院的中医护理事业贡献绵薄之力!xx-8-5 骨科专科护理知识试题(xx年4季度)

姓名:得分:

一、什么是胫骨平台骨折、特点是什么?5分

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和体征?15分

三、骨盆骨折的特点及并发症?15分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15分

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原因?25分

六、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25分

一、脊髓损伤的现场急救、甲泼尼龙冲击疗法的具体方法、护理要点12分

二、肌张力分级6分

三、骨折的急救处理、扎止血带的注意事项27分

四、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护理常规?40分篇二:进修心得广州市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心得 xx年7月至xx年7月,由我院领导及科主任派遣,我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

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至嫁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

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針灸跟师心得体会 范伏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临床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男女患病比例为 2~3∶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根治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古人又称之为“历节”、“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腰尻痛”、“腰痛”等,近年名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了“大偻”之名,使本病的中医病名逐渐趋于统一,使中医临床研究得以广泛开展、深入。 范伏元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诊治30余载,精于医理,专于实践,治学严谨,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颇有心得,我有幸跟师学习2年余,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范伏元主任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披陈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即详细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腰骶部僵硬、疼痛、脊柱活动受限、驼背为主要临床特点。《素问》又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腰者肾之府,转摇

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痛,肾旺则骨健脊强。《难经·二十九难》云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贯脊属肾”。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背而行于身后,与脊柱关系密切,督脉亏虚,则腰骶、脊柱易受邪为病,由此可见,肾及督脉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素问》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说明风寒湿热等外邪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因。综上所述,范老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证,正如《医宗必读》云:“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肾督亏虚、气血不足之人,或因饮食不节、冒雨涉水、久坐湿地、起居失调,而致督脉受邪,肝肾受累,痹阻经络,气血不通,邪气乘虚深入,留着于肌肉、关节、脊柱、经络,而致腰背部僵硬疼痛,脊背弯曲甚至强直。 2 辨证论治《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知标本者万事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范老师指出:肾亏督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分型辨证论治。 2.1 肾虚督寒证症见:腰骶部、背部、臀部、髋部疼痛,僵硬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腿部酸软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 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中药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篇二: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在全球抗击sars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这块中华瑰宝。一直以来,中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因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而阻碍其走向世界,为此我国的中医药行业人士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规范中医药的管理以及建立行业标准,不断地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从何入手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继承入手,要进行现代的继承,而现代的继承即指通过理解、描述与诠释,把历史认识变成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接受的认识,这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 中医药学继承的现代阐述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任何科学理论在没有完成严密的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严密的科学论证。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歌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一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 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 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

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 2、针刺手法的练习。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 VIP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HLA-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多方治疗 (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 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总结一: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本人于xxxx年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后分配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轮转一年后定于神经泌尿外科至今。经历了见习医师、住院医师。现将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勇挑重担,服从组织分配,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及理论水平,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有关泌尿科理论基础,同时记录读书笔记。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处理本科急诊、熟练本科各类小手术及一般中型手术操作。工作中能严格执

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人性化服务”,并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对患者极端负责任,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最大程度给于患者精心治疗,自工作以来,工作能力得到了上级及同事的肯定,同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注重临床科研工作,积极科内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总结临床资料。 工作以来,能以身作则,积极接受上级医师指导,完成一般患者诊治工作。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基本理论知识。当然在工作学习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对一些疑难病例还不能很好的进行诊断治疗,手术操作方面还待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还待进一步学习。综上所述,本人从政治表现、业务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以前有一定的提高。今后将会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各项水平。 总结二:中医师带徒工作总结 时间如白驹过隙,20XX年就要画上一个句号,算算时间自己来医院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去年的我带着些许紧张和敬畏踏入自己新的工作岗位,而如今已经转化为信心和热情,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的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下面我把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方面的表现汇报如下: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结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_中医跟师学习总 结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学好中医,要了解好了理论体系。下面是带来的中医跟师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篇一 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

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李砚民主任不但继承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医风,她以“大医精诚”之训,铸成“救死扶伤”之心。她崇拜仲景论证之精辟,更佩服仲景“下以救贫贱之厄”之至诚。她虽已久负盛名,但毫无名医架子。多年来,她废寝忘食地

【2018最新】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 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 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 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 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 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 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 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 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 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 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 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 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 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 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 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 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 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 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 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 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2014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体会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月心得起止时间:2014年月日至2014年月日

学习《中医经典选读》的心得体会 “中医经典选读”是我们这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中国悠久的中医历史和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的了解。 用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它让我了解到了:目前国内中医高等教育教材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作为四大名著,它们在中医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内容最完整,实践痕迹最清晰,对后世中医和现代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巨著;是将来医学探索与发展的根本内容;是喜爱中医人士必读的专书;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学医生涯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著,是中医理论和中医防治技术的理论渊源。《内经》所阐述的中医理论是分析人体生理病理,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的重要武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内经》开藏象学说之先河,并且奠定了脏腑辨证的雏形。千百年来《内经》一直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各科的理论基础,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为中华民族身体健康﹑繁衍生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 《内经》把人的形体和精神看作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的形体病变可以影响精神,精神的状况又可以影响形体的病变,同时人体又是与外界环境(自然、社会)紧密相连的;人体必须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按照自然界的变化来调节饮食起居和精神活动,前者为“形神合一”观,后者则为“天人相应”观,二者充分反映了《内经》中的“整体恒动观”,是其所主张的两个基本观点。 “形神合一”观,形神问题即身心关系问题。《内经》一方面认为形为神之本。“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即神必须依附于形体才能存在,且其功能也只有在身体健康时才能正常发挥,这是符合唯物主义思想的。另一方面认为神为形之主。神本于形,同时也反作用于形。“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说明“神”可以直接影响“形”,决定“形”的存亡。正因为神为形之主,所以神在病因、治疗、防病、养生方面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内经》中提到的“神”,一般指精神活动,是“心”的功能,主宰着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由此精神对形体的反作用是明显的。 “天人相应”观,是说一个人的生存与天地二气的自然界是密切相关联的,人能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不违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经脉的道理,就能明达事理,不会被疾病现象所迷惑。《内经》将人的身体视为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强调人的生理现象的变化与自然界变化一般原理的一致性。“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这说明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都离不开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形神合一”观与“天人相应”观所体现出来的是整体观,把人与自然、社会、生理、心理等置于整体联系之中,并将其贯穿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各个环节,对今天的医学临床实践仍有启发意义。 《内经》对养生学有突出的贡献,他强调整体观及从“防未病”思想出发,指出应“不治已病治未病”,注重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强调从外因和内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 篇一: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张瑞 XX年7月10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

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精)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教师心得体会

中医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 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 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 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 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 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 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 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 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 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 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 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 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 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 可言。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 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 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 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 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 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 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师带徒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张瑞 年月日经组织安排及区首届中医师带徒工作要求,我如期而至师从于我院冷老师,自从那时起就与他结下了师徒之缘,就开始了我中医强化之路、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地一切,学习第一个月到了,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 :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地《黄帝内经》是怎样说地.《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地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地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地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地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地、本身既对立、又统一地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地朴素地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地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地. $ . .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地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地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地朴素地认识.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地目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地诊断过程., ! : *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地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 ' ) . , 我觉得中医本身地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地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地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地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地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地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地关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地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地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地. 至于现代科技与中医地关系问题,我觉得仍然是一个如何更好地秉承传统和发扬传统地问题,而不应该成为为创新而创新地问题.科技之于中医地入侵,其中一个重要地动因是追逐中药地高额利润.$ 中医传统治未病(未雨绸缪)、重辨证(标本兼顾)、讲配伍(适应变化),就是用外力——中药来主动、积极地干预人体地生理功能,使之自行向正常地方向转变,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地状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医实质上是重在“调理”而非“治病”,是把“养生”作为追求地最高目标.理顺了,养好了,百病自然不生.: . ; { 三、中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