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毛卫平教授

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三、体系与思想路线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体系与思想路线问题。大家知道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革命取得胜利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作保证,那么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造成的挫折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教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应该说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做了一个根本的保证。我们今天回顾起来,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间还有很多内容,很值得我们来总结一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路线,根本的思想路线,这个原则应该说在不同时期,它所遇到的问题,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强调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我简单地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家知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问题的,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的问题。当时实际上是两种情况,王明提出一套,毛主席提出一套。王明他主要是根据理论,根据别人的说法,他有一套主张,而毛主席的主张他是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有了一个正确的解决,就是最终的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应该说从实践当中得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站得住的,才是真理。这样毛主席的这套主张就在全党得到承认,应该说这个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这个大家通过学习历史都比较清楚了。那么新时期的问题是什么?总体来说可以说,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在此以前有一段这条思想路线应该说遭到了破坏,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开辟新的道路,这是一个总的问题。具体的说起来,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应该说为了贯彻这样一条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要强调的主要问题是有所不同的。我把它分类一下,可以分成三段。

1、解放思想,就是小平在新时期出来以后,怎么来开辟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我们这儿只是简单的回顾一段。小平讲“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应该说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其他东西都谈不上。所以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有两个解

决,一个是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一个是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说我们都有亲身的体会。当年新时期刚才开始的时候,老问题一大堆,冤假错案一大堆,怎么解决?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一个一个去讨论,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更不用说新问题怎么解决。新问题的解决,我们现在提出的和解决的许多问题,好多都是毛主席当年没有提过的,有些他可能是在当时就不赞成的。

比如说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年其实也搞过,起码我知道的情况有两次,毛主席是不赞成的,觉得这个好像是违背社会主义的,违背原则的。今天来看,需要从这个地方突破,它是我们今天的国情、我们的发展所需要的,怎么办呢?是照着原则的思路,毛主席怎么说我就怎么做,不能改变,还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来考虑。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许多新的问题,当年毛泽东还没有考虑到。像三资企业,像股份制,像好多东西恐怕当时还提不出来,应该不应该做呢?像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应该说不但老问题解决不了,而且新的问题更加没法开辟。所以这个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因为我是1975年到中央党校,正好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的改革开放时期都在中央党校工作,我回顾当年,老师讲思想路线,就是要敢于讲解放思想,要敢于讲,要善于讲,这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你不敢碰,那你这个思想路线就无从谈起,这个问题我想大家都很有体会了,这个我就不多讲了,这个是当时的重点。

后来到了新就世纪之交,也是千年之交那个时候,大家可能还记得,就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那一段,在这个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方面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什么新的要求呢?就是这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与时俱进,我觉得这个实际上也是一个当时所遇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讲起来,最起码还可以概括成两个方面。

一个从政治上讲,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十六大报告里的一段论述,我觉得把这个问题说得是比较清楚的,十六大报告怎么讲呢?“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所以我认为,实际上这个与时俱进是个政治问题。首先它跟党的先进性,实际上就是跟党的执政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到时候可以去思考,就是说一个党凭什么去执政,我们共产党遇到一个执政问题,你说我能不能执政,靠什么、凭什么,它的合法性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可能考虑得不多,总觉得共产党执政那是不成问题,共产党打天下、坐天下,这么多的人,流血牺牲,最后它执政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过去我们考虑不多,觉得这个问题好像不是问题。但是在苏东

问题出现以后,其他一些大党多年执政下台以后,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你执政到底靠什么?应该说你打天下固然可贵,但是恐怕不是你执政的根本理由。苏联共产党也是打下的,也是付出了很多代价的,但是怎么它就下台了呢?其他党也是有这种情况,到底靠什么?

应该说我们党经过反思以后,我认为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论,什么结论呢?靠的是先进性。我们别看不起这个先进性,其实我认为恰恰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凭什么领导?其实领导就是能够站在前面,就是因为具有先进性。你能站在前面,你能带领大家往前走,你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你才是领导。反过来说,你如果说你站在旁边,不能起这种作用,你说你能够履行领导的职责吗?你甚至还站在后面,还拉后腿,你说你这个领导还当得下去?我倒觉得其实苏联遇到的就是这样的问题。当年苏联共产党是非常先进的,党的事业轰轰烈烈,人民群众非常拥护,但后来怎么样呢?思想和体制僵化,僵化了人民就不拥护了,你失去了先进性。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共产党来说,它执政的合理性问题也是这样。当年共产党执政人民群众非常拥护,没有问题,因为你革命,你是最先进的,你总是站在前面,打鬼子,打国民党反动派,英雄辈出,你非常了不起,群众没法跟你比,你是最先进的,所以你执政理所当然,人民不会对这个问题提出怀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展,那么你的先进性还能不能保持呢?在新形势情况下,你这个先进性能不能体现出来呢?在建设时代,你这个先进性又体现在哪里呢?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你的先进性能不能保持下去,这个实际上是你执政的一个根本条件。怎么才能保持先进性呢?其实我觉得从思想行为方式来说,我们党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怎么保持?就叫做“与时俱进”。事物在发展,社会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党、我们党的领导也有与时俱进,什么东西先进,我就主张什么,我就带领人民继续前进,那么这样的话你的执政地才是合理的,人民才会拥护你。反过来说,你墨守陈规,老是记着自己原来的功劳,新的东西不接受,在这样的情况你想想,你的执政地位还能有保证吗?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墨守陈规、吃老本诸如此类,肯定你这个执政地位最终会发生问题。所以要想执政,要想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得到人民的拥护,只有通过与时俱进,保持先进性,带领人民不断夺取新的胜利,这样的话你这个执政才是合理的,人民才是拥护的,所以我说这个地方讲,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到党的执政问题。我觉得这个认识、这个说法一点都不过分。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个问题。所以我说第一是政治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它算是一个时代特点的要求。怎么说呢?其实这个问题,实际上小平和江泽民同志都讲到过,小平早就讲过,说今天这个时代是叫做日新月异,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今天的一年可能抵上过去好多年,他早就讲过这个问题。

江泽民同志把这个问题也讲得非常突出,给我印象非常强烈。十五大报告里头,江泽民讲过这么一段话,叫做“实际生活是在不停地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也就是说要与时俱进。这个问题应该说从历史上看,在传统社会里,很长时间里的发展都是比较缓慢的,那个时候可能这个问题不那么突出,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是非常快的,特别是进入近代以来,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整个社会发展就是非常快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发展可能就更快。为什么?因为你原来就落后了,你要想追上别人,就应该比别人走得更快,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实际上我们这些年来应该说发展得相当的快。按照江泽民同志的表述,叫做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别说做了,连想象可能都是前人难以想象的。我们琢磨琢磨,这些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三十年来,改变太大,五年、十年,不要说三十年以前是什么样子,二十年以前,十年以前,都是大不一样。所以应该说,我们党的精神面貌这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我觉得过去有一段时间,这一方面其实我们确实是有些问题的,对于世界的发展体会不深,好多新东西出来了就批判,像三论,系统论、信息论,还有其他一些新的东西,一出来就觉得是错的,就批它,但是最终回过头来看还是对的,所以搞得比较被动。但是这些年来我觉得情况不一样,有什么新东西,我觉得它对我们社会发展有益,对人民有益,我们就尽量地吸取。

按照小平的话讲的,叫做吸取全人类的一切的文明成果,用来发展自己。所以我们今天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比较快的,而且根据先进的东西,吸取先进的东西,速度是比较快的。这方面的进步我个人觉得应该说这个是非常明显的。

所以十七大报告有一个概括,怎么概括呢?叫做“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就说个特点不但江泽民当总书记的时候强调了,我们那个时候讲得很多,与时俱进、创新诸如此类的。而且实际上整个新时期,都需要这样去做,只不过说那个时候比较突出,强调了与时俱进,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要与时俱进等等。其实这是一个一以贯之的重大问题,今后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是讲的与时俱进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前面我们也讲到了,就是胡锦涛当总书记以后,其实也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求真务实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时要做到求真务实。这一方面,锦涛其实是讲得很多的。我这儿打一段,锦涛在2004年1月12号讲到“全党同志都必须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极端重要性”。应该这

么说,求真务实可能大家都有印象,觉得我们党历来是强调的。比如说小平在南方谈话当中也谈到这个问题,就是要克服形式主义,讲话不要讲得太长,诸如此类,其实也讲的也是这方面,过去我们也没少讲,不是说今天才提出来。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到说,在这样一个阶段上,其实是把这个问题突出地加以强调。叫做极端重要性,这个就不同寻常了,这个不同寻常在什么地方?是我觉得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是跟这个阶段的特点有关系,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经过前一段的发展,应该说很多问题我们都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比如说我们党的基本理论,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基本理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也确立了,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基本路线,后来这个基本纲领也是一步一步越来越完善,也是明确的,包括十六大还提出了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年来怎么做,应该怎么做,也说得比较具体。特别是小康目标也提出来了,当年小平提出了三步走,两步都已经实现,在十六大的时候,又提出了一个全面小康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也非常明确,也就是说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具体的目标都明确了,这个时候我们主要的问题是什么?我个人考虑是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我们认识到的东西,把它变成行动。把它实现出来,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成了这个阶段的突出问题。过去我们很多时候可能需要解决的,是一个认识问题,就是这个认识不正确,怎么样慢慢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在这个阶段上,我觉得突出的问题是一个什么问题?是落实的问题。是一个求真务实,把它实现出来的问题,这是这个阶段的阶段性的一个特点和要求。但是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应该说实际情况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个地方我没打,其实胡锦涛同志在很多地方都讲到这个问题。我记得有一次讲话列了十大问题,十个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弄虚作假、贪污腐败,或者诸如此类,很多实际工作当中存在的作风问题,方方面面的问题,应该说妨碍这个阶段的,把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实现出来,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就我接触到而言,我发现其实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对这一点,也是有认识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比如说讲“三个代表”的时候,有人就提出问题了,说你“三个代表”讲得挺好,但是你做得怎么样呢?这可能就是老百姓比较强调的问题了,能不能做到,你光说不行。特别是我们的干部,因为我在党校工作,经常接触一些领导干部,有一些同志就一再强调说好事要做好,实事要做实。这就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在我们前一段,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可能比较突出。就是说我们说的做好事,做很多件的好事,但做出来以后,老百姓没有感到是好事,他不认为你是做了好事,不认可,你说怎么样呢?我们说要做实事,结果人家说了你只是做秀,不认为你做实事,我们老百姓好像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没有感受到它的实际效果,所以说这样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联系更广泛地

来考虑这个问题。

就在锦涛总书记在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西方管理学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执行问题。可能是大家都还有点印象吧?大概是三年以前,忽然好多西方管理学的这方面的著作,大量地翻译和介绍到我们国家,比如说执行、执行力,有效执行,《把信送给加西亚》,《西点军校》,诸如此类,大家很感兴趣,翻译的东西也很多,议论也很多,这是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实际上大家有一个共鸣。这个问题不但在西方管理学界是个问题,在我们这儿也是个问题。我看了一下,西方管理学界它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过去在管理学当中,就对决策、战略、创新等等这类问题关注比较多,认为这类问题重要,那么重要不重要呢?应该说确实重要,讲也是该讲的,但是讲了很多以后,讲得大家都熟悉以后,我们忽然发现,其实竞争力的差别还很大,那么这种差别主要在什么地方?那么学者们研究了半天忽然发现,原来那个以为没有什么学问的地方,恰恰是有大学问的,这就是执行问题,就是说执行其实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一个问题,不是可以忽视的一个问题。所以就讲了很多这方面的理论。这种理论介绍到我们国家以后,大家有一种共鸣,有一种认同,我体会是,主要倒不是这个理论怎么样,实际就是说我们在这个阶段上,实际工作当中,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这儿也是比较突出的,也是需要认真解决的。所以我在党校,曾经给领导同志讲思想路线的时候,也介绍过这方面的成果,大家也是挺重视的,包括有些同志还专门研究落实问题,我们工作当中的执行环节应该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当时有些调研组曾经把它作为一个题目进行调查研究。这就说明思想路线其实它涉及的问题是比较多的,不同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不完全一样的。

如果说到今天,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一直讲,到今天我们回顾一下,我有个什么感受呢?我倒觉得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实际上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的环节构成的,而其中最基本的环节是什么呢?我倒觉得这三个环节恰恰就是非常基本的环节。哪三个环节呢?第一个环节就是解放思想,就是你要解决思想路线问题,首先你要破除那个不合时宜的,错误的东西,也破除它的束缚,这个问题不解决,下一步就谈不到。第二步是什么呢?第二步就是与时俱进,就是说你旧的东西破了,你新的东西要立得起来,你拿不出新的东西,或者说你拿的东西不符合要求,不能解决问题,这个思想路线问题实际上还是不能解决,是不是有这个问题。如果说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你旧的思想也破除了,你新的思想也不错,一套一套的都是很完美、很不错,大家都认为你是对的,是不是到这儿就够了呢?我觉得还是不够,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让它产生实际效果。我觉得这一步也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解放思想的大讨论,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需要连带起来考虑的,

解放思想不光是个思想问题,当然首先是个思想问题,其实它是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怎么做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怎么做也要明确。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这个大家也看一下就行了,我是打了两段话,一段就是怎么样认识求真务实的极端重要性,就是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树立科学发展观也是密切相关的,锦涛2005年讲到这么一段话,叫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内在统一的,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求真务实的着力点,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求真务实,用求真务实的作风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的理解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没有求真务实的这样一个精神的话,科学发展观是提不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本身就是求真务实的一个结果。另一分析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提出来以后,要想真正的贯彻落实,又必须用求真务实的这样一种作风来保证。所以我想这个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样我就把前面做了一个简单的一个回顾和概括,就是我们思想路线的解决,做到实事求是,实际上一个过程,要抓住其中几个主要的环节,就是解放思想,破除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观念,最终求真务实,把它落到我们的行动当中。我想对思想路线,通过新时期这么一个发展过程,我们是不是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解。这是第一个我想说明的问题。

(二)当今时代如何认识解放思想

关于这个问题第二个想说明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今天怎么样来认识解放思想的问题。应该说解放思想,在新世纪开始大家是非常重视的,其实这个问题始终是存在的,而且是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也推动了我们的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和不断向前发展。大家可能注意到,就是十七大召开前夕,包括十七大的报告当中,解放思想的问题又突出地提出来了,大家可以注意到,十七大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当中就提出这个问题。十七大报告里也有这一段话,叫做“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怎么来理解今天对解放思想的这样一个特殊的提法,成为一个特别的重视,这个引起大家很多的关注,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也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一起来讨论,我想是不是四个方面的情况值得考虑。

第一个叫做时代的爱国,而且叫做时代的迫切要求,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前面已经讲到了,我在这儿再稍微点一下。刚才我已经说到小平当年就讲到,“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

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时代问题,日新月异。

前面我们也讲到,江泽民同志也讲过,近百年来的这种变化达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程度,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该说解放思想的要求就更加突出了。在传统社会里,这个问题应该说不是太突出。

我们大家想一想,在封建社会的一两千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都不是很突出,孔夫子的思想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头都是指导思想,都是圣人,没有问题,那么今天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解放思想的节奏是大大加快了。

我想举一个例子,大家看是不是能说明问题。西方管理学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说,适应这个今天发展变化很快的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组织来应对。学习型组织有什么要求?叫五项修炼,其中有一样修炼,就是第二项,就是要改善形成模式,其实改善形成模式就是改善观念,转变思想。虽然是类似的这样一个意思。现在的要求是什么呢?应该把它变成一种修炼,我觉得这就很有意思,大家琢磨琢磨什么叫修炼,修炼就是我们经常要做的,时时刻刻要关注的,经常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不是说多少年、多长时间以后,那要想起来早就完了。什么意思呢?如果说解放思想过去是多少年才难得一遇的情况的话,在今天实际上是一个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经常性的一个要求,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素质,这个是今天的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考虑,这是一个问题。

2、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就是说社会主义事业应该说是新的事业,到现在为止,应该说还是很不成熟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还在摸索当中,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就更加需要我们有一种探讨的这么一种态度,不能够轻易的把某一种做法,某一种思想就把它固定下来,思想僵化了应该说是非常危险的,是非常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是我想在这方面我们有教训。

比如说苏东,特别是苏联,苏联为什么垮台?我们经常说,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思想和体制的僵化。比如说我在这儿给大家提供个材料,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中就有这么一个说法,他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是完全适合的,因此生产关系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那么也就是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完全适合,既然这样的话你还要改革吗?你觉得好像什么东西都解决了。实际上就为这个思想僵化、体制僵化奠定了一个理论基础。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斯大林就宣布,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已完全获胜,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的时候,赫鲁晓夫也说,社会主义取得了完全的、彻底的胜利。基于这样一种认识,

他这个探讨的劲头就没了,自己内部有不同意见,就把它打下去,认为它是错的,不允许发表,不允许进行新的试验,包括社会主义阵营,有新的探讨也认为是好像是不能容忍的。当年比如说南斯拉夫做了一些探讨,就说不听话,是修正主义,铁托就是叛徒,加以批判。那么这样的话,最终,社会主义的体制慢慢就僵化了,这个僵化怎么来的?就是因为它这个思想上停滞了,没有这样一种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进行探讨的这样一种精神状态。相反就是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胜利,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就是跟打破这样一种僵化的状态,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样一种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所以我认为是不是从这样一个方面大家也可以考虑,社会主义事业应该说还很不成熟,还是个新生事物,更加需要进行探讨,绝对不能把它僵化,这个是不是第二个方面的一个考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要求。大家知道,整个来说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际上它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说小平那一段,比如说三个代表提出的那一段,比如说今天这一段,每一个阶段实际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都有当时需要解决的特殊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需要解决一些特殊问题。那么应该说,这种情况恐怕是向前发展不可避免的这样一些问题,不断地需要我们进行探讨。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看看合适不合适。当年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就是江泽民同志当总书记的时候,当时遇到的问题叫新阶层的问题,就是新阶层要不要给它一个应有的地位?根据我们的理解就是新阶层它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它在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当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对我们的事业是起到了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的,我们应该给它以应有的地位,不能把它排斥在外,不能歧视它。所以当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而且给一个定位,叫做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而不是一个局外人,或者说好像没有正当地位的人。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对于我们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到今天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必要的,而且事实证明,他们的作用在今天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想是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和这样一个解决。但是大家想一想,能不能说永远就这么说下去呢?天天说新阶层,出来了新的问题你不管,农民问题出来了你不管,弱势群体问题出来了你不管,现在大量的民生问题出来了还不管,反复去讲新阶层行不行呢?显然不行。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也是有认识的。

当年毛泽东有一段话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毛主席讲“有许多东西只要我们对它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也就是说成为负担和包袱的,不光是错误的东西。好的东西你不能正确对待,它也可能成为负担和包袱。毛主席在这儿就讲了,他说胜利好不好?好,你胜利了总比失败强,胜利了大家都高兴,但是你要说盲目了

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反而起到了一种消极的作用。成绩好不好?觉得成绩非常好,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你要不能正确对待呢?也可能成为一个负担和包袱,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它不等于说,你成为负担和包袱都是错的,都是坏的,好的你不能正确对待,也会产生负面的作用。我想我们在对待前一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的问题是不是也有这样问题呢?我们说应该有新的改变,不等于说旧的东西就错了,这个东西它是对的,但是如果你陷入了盲目性,把它绝对化,也会发生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比较特殊的。不是说它就完全错了,或者说我们一说新的,旧的就错了,这样的一种思路互相排斥,一讲新的过去的东西就错了,我觉得这个思路是不正确的,应该说各有各的根据,各有各的理由,都是整个体系当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和探讨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那么在这样的问题上,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当中做了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讲话,他说:“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觉得这个认识也非常重要。突破前人不容易,我们回顾一下,真的,当年要突破前人真是很不容易。那么反过来另外一方面,要允许别人突破我们,让后人超过我们,可能就更不容易。我们对了,但是后人他还研究新问题,你不能不允许后人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老是停留在现在已有的认识水平上,这个总结恐怕也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的一个很深刻的总结,是保持我们党的思想的这样一种不断进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这样一种健康的竞争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保证。我想我们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要想继续发展,非得有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不可。永远不能停滞,我们要突破前人,又得允许别人突破我们,整个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不断向前发展,我想是不是要有这样一个精神状态,和这样一个思想路线作为保证。

最后一条我想就不需要我多讲了,我想强调的一点就是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家可以回顾,封建社会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到现在为止,有些封建的落后的意识还在成为我们思想的障碍,比如说唯书为上,比如说家长制,我们有时候还能感觉到,还在发生着作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认识到很多东西,我们突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东西,我们提出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提出了,总体上我们认识到了,不等于说你在工作当中就完全解决了。我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领导同志就举个例子,这是边疆地区的一个领导同志讲的,他说我们本来都一片好心,为了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看到什么东西好,我们就倡导大家种,又是提供帮助,又是号召大家,采取很多措施,让大家去做。而老百姓可能有时候还不大想得通,我们也是说服大家去做,采取了很多鼓励措施,最后把这个产品搞出来了,但等搞出来一看,市场上已经不需要了,结果反而被动了,

他说问题在什么地方呢?我们不是没有好心,我们就是为了人民利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最终是个什么问题?脑子里有个计划经济的概念,还在悄悄地支配着我们,对市场还不是那么重视,没有从这一方面更多地去考虑问题,所以最终就发生了问题。这就说明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想把我们认识到的东西,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应该说还有一个过程,认识到的东西不等于说,在实际工作中全部解决了,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值得我们考虑。这样的话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的许多东西,怎么坚持下去,本身还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更不用说我们今天遇到的新问题,以及以后所遇到的新问题,我们还要不断地加以探讨,所以解放思想应该说没有完结,它在不同的问题上,不同的层面上,在整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都始终是需要我们自觉地去坚持的一个问题。

今天是不是就讲到这儿,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做了一个探讨,很多都是自己的个人体会,不合适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百科名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并且被反复提到多次的全新命题。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自身理论建设的全面总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的新鲜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作出了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地位,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复兴的伟大旗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理念。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生长点,新时期统领全局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第三,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发展为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四个文明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目标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关键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勾画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奋斗蓝图。 第四,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 毛卫平教授 中央党校哲学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三、体系与思想路线 (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及其发展历程 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体系与思想路线问题。大家知道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革命取得胜利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来作保证,那么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造成的挫折其中也有这一方面的教训,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应该说也是党的思想路线做了一个根本的保证。我们今天回顾起来,应该说从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间还有很多内容,很值得我们来总结一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的一个根本路线,根本的思想路线,这个原则应该说在不同时期,它所遇到的问题,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强调的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我简单地概括一下,有这么几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当年毛主席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家知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问题的,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的问题。当时实际上是两种情况,王明提出一套,毛主席提出一套。王明他主要是根据理论,根据别人的说法,他有一套主张,而毛主席的主张他是从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到底谁是正确的,应该听谁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有了一个正确的解决,就是最终的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应该说从实践当中得到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站得住的,才是真理。这样毛主席的这套主张就在全党得到承认,应该说这个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这个大家通过学习历史都比较清楚了。那么新时期的问题是什么?总体来说可以说,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在此以前有一段这条思想路线应该说遭到了破坏,必须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才能开辟新的道路,这是一个总的问题。具体的说起来,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时期,应该说为了贯彻这样一条思想路线,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要强调的主要问题是有所不同的。我把它分类一下,可以分成三段。 1、解放思想,就是小平在新时期出来以后,怎么来开辟新的道路。应该说当时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这个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我们这儿只是简单的回顾一段。小平讲“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应该说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其他东西都谈不上。所以小平说只有思想解放,才能有两个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健康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纲领: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论文

浅析改革开放 贺海兵农业水土工程6班1008280946 摘要: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本文讨论了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影响,以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行了简单的思考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改革开放的实质,其实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必经之路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 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 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改革。 开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七十年代末,冷战的阴霾就要散开,意识形态的对抗被社会经济发展取代成为时代发展主题,经济社会全球化成为时代趋势,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经济社会全球化以跟上时代步伐。 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 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 答案:C 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 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A 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 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 B 主题 C 主线 答案:B 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答案:C 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 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B 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 答案:A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B 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 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作者:————————————————————————————————日期:

浅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真实反映和高度凝练,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最新发展的理论反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最系统的成果。 在这一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的理论表达便是“中国特色”,我对于中国特色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的发展,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而建立和发展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而结合我的学习和一些生活认知,我认为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现实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很强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本身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环境,应该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原因就是各个国家的国情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让祖国人民富裕起来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必要的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我们的国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实现繁荣富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应丰富“特色”、发展“特色”,坚持发展、科学发展,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写在试卷纸后面的答题纸上。 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B 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2、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被称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的是:C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毛泽东 3、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当代时代主题是 C A、改革开放 B、依法治国 C、和平发展

D、一国两制 5、党的十六大把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确立为:B A、消灭贫困人口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消除贫富差别 D、实现共同富裕 6、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共二大 D、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7、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对象不同 D、革命的前途不同 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A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B A、 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 1975年 11、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选择的模式是D A、欧洲模式 B、美国模式 C、日本模式 D、苏联模式 1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D、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9日21:20 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 大中小 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新闻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理论体系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发端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征程中逐步形成、 完善和发展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进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们的艰辛探索为后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种探索是从反思苏联苏联模式利弊开始的。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长处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确实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如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管理体制僵化、农民负担过重等。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 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性体系、阶级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基本理论问题及形成条件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基本理论问题: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 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心底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理论渊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总结 (3)实践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4)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 三、“三个代表”的内容及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及本质 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飞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体内容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四、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尤其是二者的区别 联系:首先,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其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最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是实践的现实性的内在要求与体现,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是使思想和实际、主官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区别: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把思想认识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实事求是,是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出发,探索他的规律性,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从而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要求不同:解放思想讲的是要不要,敢不敢冲破思想禁锢的问题,是从“破除” 的角度来谈的;实事求是讲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是从“确立” 的方面来谈的。 (2)判断不同:解放思想是价值判断,就是关于主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最好的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理论发展的脉络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极重要组成部分。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面对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侧重于探索和解决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共同构成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理论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整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得到了重大发展,十六大以后又得到了新的丰富。回顾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轨迹反映在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中。 (1)、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以往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三年间已经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概括为十个“主要点”。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萌芽。 (2)、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实际上为这个理论体系设立了核心和主题,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总方向、总目标、总思路。 (3)、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生产力标准理论,把以往九年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成果梳理为十二个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表明我们党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论述题

论述题 (注:考试时为4选2题) 一、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参考答案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我国的优势和特色,必须坚持。 30多年来,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始终得到坚持和完善,对人民的生活影响广泛而深刻,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而显著。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说明,制度不能脱离实际、国情、历史,任何国家的制度都是历史发展延续的结果,脱离了国情来谈政治制度是没有意义的。多党制在中国行不通。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需要吸收、借鉴他们的合理成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统一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在推进,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举例说明)但要看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党的十八大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明确提出: “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里提出了“三个更加注重”。 明确提出“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请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的角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探索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具有重大的国际意义。 一、推动了人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强调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对世界形势、时代主题做出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强调国家无论大小、富贫、强弱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各国人民的事务应该由各国人民自己管理,坚决反对国际社会中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的强权政治;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应当为争取世界和平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中国不称霸,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别国,同样尊重别国的平等地位。这些重要观点及其实践,无疑对促进世界的和平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生存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国两制”、

“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思想,更是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赞誉,被认为是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好方式,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构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已成为一些重要的国际和地区性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朝核问题等其他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南合作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广泛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彼此提高了国家建设水平,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生态,使非西方世界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这些都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做出的贡献。 二、开辟了经济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家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北京模式”成为一种不同于“西方模式”或西方人思维中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 邢继伟 总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开创制作),“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承上启下)以及科学发展观(创新成果)等重大战略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 条,不照办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一章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前提和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最基本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要表现)。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3.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4.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解放思想)是其本质要求,(实事求是)是中特体系的精髓,(与时俱进)是马克思理论主义的本质,(求真务实)是其核心内容。 5.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是制定和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强大动力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2.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a.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点 b.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c.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的 4.如何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a.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力量 b.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与总体布局的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理论。 ( 1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作用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主题。邓小平理论曾经对这个理论主题进行了第一次比较系统的理论思考和初步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些都是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最好实践,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和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这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它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经验和国外一些资本主义经验,是根据中国国情发展起来的。 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未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载体,是在与时俱进的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谱写更加壮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文章,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基础

上,打通山路、过河、拆桥,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回地。 与时俱进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建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的每一步都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际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成就,为新时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由于“左”倾的逐步发展,1957年以后,这种探索逐渐偏离了方向,导致人民公社和整个“文化大革命”发生了巨大飞跃,但探索中的挫折也造成了全党全国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试题(开卷)

试卷代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 2015年12月 一、论述题(50分) 谈一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25分)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直接反映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全面涵盖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一是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指明了国家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与国人的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处事态度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国人认识和评价所生存的社会。二是在社会层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理想信念,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力量。三是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全体公民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的良好社会人文风尚。 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论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5分)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如何理解“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5分)

答: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是治党治国之道,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必须始终坚持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抉择,必须紧抓不放 三、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必须持续协调推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不能停顿。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创新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 在创新内容上,要统筹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创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变革。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在创新的途径方面,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改革开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 在创新主体方面,要大力集聚和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构建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创新关键是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在创新的环境方面,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全民参与、全民推动的宏伟事业。 在创新的领导机制方面,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坚持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思考和谋划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2、结合材料,谈一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25分) 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材料一的我国钢铁的“白菜价”与外国钢铁的“白金价”对比中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强国之本。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史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经济、在军事,更在人才、在技术、在创新。谁占据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