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最新课件_图文. (190)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最新课件_图文. (190)

小粒子与大宇宙专题复习

2019中考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微观世界: 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 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物质的结构: 例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B、原子核带负电 C、中子不带电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河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答案:D 小练习: 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C、把一块铜块锉成极细的铜屑就是铜分子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科学内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全章概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微观1课时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探索宇宙l课时 章节复习l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备注 第一节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 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第0小粒子与大宇宙全章知识点

10知识点 合理利用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实验: 1)小球在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的高低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越大 2)不同质量的小球分别从光滑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并撞击平面上的木块,被撞木块的运动距离越长,运动小球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3)重物下落撞击平放在沙上的物体时,物体陷入沙中的越深,说明重物原来具有的势能越大。 ★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研究物体质量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速度不变(或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改变物体质量,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1: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研究速度对物体动能的影响,控制物体质量不变,改变物体速度(或物体从不同高度滑下), 观察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2: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一、走进微观-原子结构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3.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的。 4. 原子核是由不带电的中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组成的。 5.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6. 原子半径10-10,原子核半径10-15. 7、科学家与贡献 道尔顿发现原子 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电子,电子带负电,他提出枣糕模型。 卢瑟福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原子核外,并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二、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的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扩散得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间存在间隙。②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第四章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六节核能利用 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 [学习目标]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核反应堆及核电站 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反应堆,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燃料:铀棒. (2)减速剂:铀235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作减速剂; (3)控制棒: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的特性,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2.工作原理 核燃料裂变释放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 3.能量输出 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 4.核污染的防护与处理 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 [即学即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核反应堆是通过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 (2)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无毒无害.(×) 二、小粒子和大宇宙 1.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 (1)对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质演化的理论描述,称为宇宙模型. (2)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150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 (3)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10-15 m到1027m,共跨越了约42个数量级. 2.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1018s. (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25s.

小粒子与大宇宙练习题

知能提升作业(十七) (30分钟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18·株洲中考)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D.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 3.如图所示,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 ) 4.原子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若以○、●和 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中,哪个带负电( )

5.(2018·济南中考)下面各种物质微粒中,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A.α粒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6.2008年9月10日,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测试取得成功。现在,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可以用这种粒子加速器进行构成原子的粒子对撞实验,用以揭开这些粒子的形成之谜。请写出两种构成原子的微小粒子名称:________、 _________。 7.(2018·无锡中考)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根据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可知: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________绕核运动。 8.2018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核泄漏事故,引发了严重的核危机,此次核事故被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评估为“7级”。核辐射也称电离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身体受到一定量的核辐射会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致癌、致畸形,甚至导致死亡。核辐射主要有α、β、γ三种射线,这三种射线射入磁场或电场时,α、β射线会发生偏转,γ射线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表明________射线是带电的粒子流,______ 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检测及参考答案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检测题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 A.质子B.中子 C.电子D.原子核 2.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A.质子和电子B.中子和电子 C.电子和夸克D.质子和中子 3.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4.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5.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观测的视野朝着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不断延伸,大到宇 宙小到夸克,空间尺度大小各异.以下四个物体尺度最小的是: A.电子B.太阳系 C.分子D.地球 6.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不久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因为: A.水的对流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距离较大 7.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美酒飘香B.气体容易被压缩 C.蜡烛“流泪”D.扫地时尘土飞扬 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有空隙的: B.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是紧靠着排在一起的 C.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的 D.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9.两块光滑、干燥的玻璃,紧贴在一起不能结合成一整块,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不存在作用力 B.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两块玻璃分子间距离太小,表现为斥力 D.两块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10.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 .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墨水滴入清水杯中,整杯水会变色,可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11.下列选项中,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组成的是: A.黄金、空气、水 B.黄金、铁、铜 C.水、酒精、油 D.冰、水、水蒸气 12.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13.科学家用仪器观察星系发出的光,可以看到它的光谱,如图1给出了太阳的光谱.上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发现星系的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称之为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宇宙在膨胀,即别的星系与我们: A.逐渐靠近 B.逐渐远离 C.距离不变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1分) 14.物质是由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15.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科学家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电子受__________ (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而绕_______高速旋转。 16.将50mL的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休积将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lOO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___。 17.在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相互作用力,以的形态存 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 电子 图1 1

(八年级物理教案)小粒子与大宇宙的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的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②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③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有大致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物理概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是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激发学生研究物质,探究宇宙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1. 光碟(有关物质组成和“基本粒子”) 2. 参考书:《基本粒子探索》、《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卷)》。一、引入新课宇宙万物,变化万千,大到天体,小到原子,它们的运动,它们的组成,引发了我们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我们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就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板书:第章小粒子与大宇宙走进微观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物质的组成) (板书: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描述分子的大小,老师给予评价。 (板书: 2. 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改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改变。最小的分子——氢分子的质量只有10-27kg左右。老师利用信息窗的内容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板书: 3.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很小很小的,我们的眼睛不能看见它。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样小的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你认为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请学生回答、讨论) 讨论后老师播放光盘,将学生思路引入微观粒子中去。 (板书:二、微观粒子) 师:从刚才播放的影片,同学们已经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不是就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了呢? 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予肯定性的总结和指导性的讲解,并要求学生阅读“微观粒子”部分内容,提炼并板书: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专题20小粒子与大宇宙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知识点梳理 一、微观世界: 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 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物质的结构: 例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B、原子核带负电 C、中子不带电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河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答案:D 小练习: 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科学内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全章概述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本章教材的重点是: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本章教材中包含两条科学探究主线: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主的科学发展史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三节“探索宇宙”中体现。另一个是以学生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在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中体现。 课时安排:4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节走进微观1课时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1课时 第三节探索宇宙l课时 章节复习l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备注 第一节走进微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 索将不断深入。 教学重点 1、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初二物理 十 小粒子与大宇宙

十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物质由分子组成 1. 物质由分子构成。(大量分子,分子直径1010-m ) 2.分子间存在着空隙。(1010-~910- m ) 3.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易错: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不要把某些细小颗粒机械运动当作分子运动,如灰尘飞舞。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注意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压缩物体时,分子闻斥力起主要作用,当拉伸物体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5. 比较 物质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注意 通过比较可知,固体、液体、气体所表现出来不同性质,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 (三)分子由原子组成 19世纪70年代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管实验发现了电子,20世纪初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科学家们还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到了20世纪中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夸克粒子组成。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组成。 2.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比较 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结构。 (四)扩散现象 1.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固体扩散:墙角堆煤,时间长了,墙壁会变黑;粉笔的字迹渗入黑板中。 液体扩散:向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变红。 气体扩散:在花店里闻到花香;液化石油气泄露时,闻到异味。 2.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就是这个道理。 1、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2、自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面哪个最相似? ( ) A.西红柿 B.西瓜 C.面包 D.太阳系 3、把分别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放在桌上,小心地往每杯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杯中水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热水杯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_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一节走进微观(学案) 王成全梁山县黒虎庙乡中学统稿李杰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的探索历程。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通过上网、查阅图书等方式收集有关微观粒子的信息,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说明 若制作并播 放有关人类探索 物质世界的资料 片,使学生感受 大自然的奥秘, 能更好的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学习 积极性。

三、微观粒子 活动3:阅读教材第182页“微观粒子”栏目中的内容,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填补表格中的空白: 2. 尝试绘制各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活动4:各小组将收集到的微观粒子的信息进行交流。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学案) 王成全梁山县黒虎庙乡中学统稿李杰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时刻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3.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将一碗小米倒入一盆大豆里,晃动几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活动1: 讨论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排列是密不透风呢还是有空隙 1. 自选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现有器材: A.长玻璃管(带橡皮塞)一根 B.100ml 的量筒两只 C .漏斗 D .烧杯 E .水 F .酒精 G. 玻璃棒 。 你选用的器材有 思考讨论:如何显示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2.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3.实验中你观察到 ; 你的结论: 。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思考讨论: 1.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分子的情况,怎样知道分子是否在运动 2. 教材P185的实验探究1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放法是为了排除什么因素的干扰其中哪种放法也可以排除这种干扰,为什么 活动2:请完成教材P185的实验探究1(a )、2。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说 明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将“家庭实验”的设计思路迁移到本实验,初步领会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事 物的间接研究方 法。 教材中通过 玻璃瓶三种不同放法的比较,可 有效排除重力促使物质运动的影响,事实上,单独(a)种放法也可排除这种干扰,为节省时间,可只进行(a)的实验。时间较紧 时教师可安排学

高中物理第4章第6、7节核能利用小粒子与大宇宙学案粤教版选修35

第六节核能利用第七节小粒子与大宇宙 1.核反应堆是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装置,可以使核能较平缓地释放出来. 2.反应堆里用的铀棒是天然铀或浓缩铀;石墨、重水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充当减速剂;镉棒的作用是吸收减速后的中子,控制反应速度,充当控制棒.3.为了防止铀核裂变物放出的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在反应堆外面要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来屏蔽射线,对放射性的废料也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4.我国已建成两座核电站,分别为广东的大亚湾和浙江的秦山核电站. 5.人类目前能够观测到的最大距离约是140亿光年之远.这一距离可以看成是目前观测到的宇宙半径. 6.对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形态和物体演化的理论描述,称为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模型,它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150亿年前突然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星球、星系、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等,经历150亿年才演化成今天的样子. 7.人类目前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m到 m,共跨越了大约42个数量级;目前所知的微观粒子中,寿命最短的只有s,可见,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约从 s到 s,也跨越了将近43个数量级.

基础达标 1.关于我国已建成的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能的 B.它们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能的 C.两者的核燃料都是纯铀235 D.一座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能,一座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能 解析:现在我们平时利用的核能只能通过核裂变产生,还没有实现可控热核反应,核燃料是天然铀或浓缩铀. 2.利用重核裂变释放核能时选用铀235核,主要原因是(D) A.它裂变放出核能比其他重核裂变多 B.它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 C.它能自动裂变,与体积无关 D.它比较容易发生链式反应 解析:铀235俘获任何能量的中子都会发生裂变反应,故D正确. 3.镉棒在核反应中的作用是(D) A.使快中子变成慢中子 B.使慢中子变成快中子 C.使反应速度加快 D.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解析: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变快中子为慢中子的作用,镉棒起吸收中子,控制反应速度,调节反应速度的快慢. 4.为使链式反应平稳进行,可采用下列的办法(C) A.铀块可制成任何的体积 B.铀核裂变释放的中子可直接去轰击另外的铀核 C.通过慢化剂将产生的中子减速 D.用镉棒可作为慢化剂使中子减速 解析:由于使铀块发生链式反应的体积应大于临界体积,故A错误,铀核裂变释放出的为快中子,不能直接再去轰击铀核,必须用慢化剂减速,而镉棒是用于控制中子数量的,故C正确,B、D错误. 5.(多选)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站总装机规模400 万千瓦.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较,其优势在于(AB) A.核燃料释放出的能量远大于相等质量的煤放出的能量 B.就可采储量来说,地球上核燃料资源远多于煤炭 C.核电站造成的污染大于相等发电能力的火电站 D.核电站比火电站更容易建造 解析:核电站与火电站相比,相等质量的核燃料放出的能量比煤放出的能量要大很多,

小粒子与大宇宙 知识讲解

小粒子与大宇宙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知道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走进微观 1.自然的尺度:宇宙的大尺度、我们眼前看到的是尺度是宏观尺度,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微观尺度。 2.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单原子分子”;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多原子分子”。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电子。 (3)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4)质子和中子有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 (5)借助不断完善的粒子加速器,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 要点诠释: 原子核的体积小,密度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要点二、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的热运动: (1)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体比较小比较强有体积和形状,不能流动。 液体比较大较弱有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气体更大更弱无体积,无形状,能够流动。 要点诠释: 1.不同物质内部分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如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 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托勒玫“地心说”。 (2)哥白尼“日心说”。 (3)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4)人造卫星的发射,人类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 (1)太阳系:太阳、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颗有正式命名或编号的小行星,以及数量可观的彗星和流星。(2)银河系:银河系中有非常多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 (3)宇宙中还有很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要点诠释: 太阳系处于银河系的边缘,太阳系由八大行星和太阳组成,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不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种现象用微观的分子理论分析,该现象说明了和。小朋友们喜欢“吹泡泡”游戏,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起了作用。 【答案】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10ml的水和10ml的酒精混合,水与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间的空隙,因此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肥皂泡分子间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结合在一起,因此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弹性好,不易破。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应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变式】(2013 东营)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C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物理复习专题

新课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中考复习专题 一:知识点梳理 一、微观世界: 1、自然的尺度: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市由物质组成的,从无垠的宇宙到微笑的基本粒子, 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 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分子是报纸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 (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3)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4)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 (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 (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2、浩瀚的星空: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星系,包括八大行星66颗卫星,2000多小行星和彗星、流星。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群体,宇宙中有很多象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二:重点、难点突破 1、物质的结构: 例1、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这是因为() A、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都不带电 B、原子核带负电 C、中子不带电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解析: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由于原子核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河外电子所 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呈中性,不带电。 答案:D 小练习: 1、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中,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个小分子

八年级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测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由单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___________,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叫做___________. 2、原子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________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和质子是由______组成. 3、物质由________或_______组成.分子间存在着______,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地做_________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 5、世界上第一个太空人是_________,我国第一个太空人是________. 6、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用___________现象加以解释. 7、将灭虫剂在房间里喷几下,整个房间充满了灭虫药昧,房间里害虫被杀死,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知识.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55分) 8、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9、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时问,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成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 ) A.盐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人萝卜中 B.盐分子闻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10、在随州城乡,家庭主妇们常常“腌制鸭蛋",将食盐和黄土以适当比例混合加水和成泥状,裹在鸭蛋表面,十天半月后鸭蛋变成了,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蛋壳有裂缝的蛋才变咸 B.此实例可作为分子运动论的一个有力证据 C.黄土的目的是将蛋壳腐蚀,使壳变得十分薄 D.这种做法只能腌鸭蛋,不能腌鸡蛋

中考物理专题-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教案【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考试 内容与要 求) 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 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 法 1. 应用实验和生活实例理解分子动理论。 2. 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 培养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科学精神。 2. 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去。 重点 1.原子核式结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知 识 再现“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答案见课件或学案后) 可用练习或提问的方式梳理基础知 识,也可边板书边梳理. 展示交流考点1:粒子和宇宙 命题点:微观粒子.这一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填 空题呈现。 问题1:物质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结构如何?人类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是什么?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自 己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利用多

问题2: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2. 【例1】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且核外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比质子中子还小的微粒还有夸克.A.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A正确;B、C. 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故B、C错误;D.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D错误.答案:A 【变式练习1】电子质子中子 【变式练习2】B 考点2:看不见的热运动 命题点:(1)分子动理论;(2)分子的状态.这一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呈现。 问题1:扩散是什么?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问题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是怎样的?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问题3:处理例2、3、4和变式练习3、4、5. 【例2】A. 解析: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是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B.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属于固体小颗粒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C. 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之下溅出火花,是脱落的炽热微粒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 错误;D. 羊群在草原上奔跑,是物体的运动,属于媒体技术创设原子模型—球形,同时展示以原子构成的物质的结构模型来深化学生对物质组成的理解,若学生自己能够建立物质结构的情景,则对九年级第十一章的物理知识理解具有很大的益处,另外学生掌握了原子结构后对九年级摩擦起电的实质也有很好的理解。 小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小结: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分子间有空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小结: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