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暂行报律风波名词解释

暂行报律风波名词解释

暂行报律风波名词解释

暂行报律风波名词解释:民国初年反映新闻界和南京临时政府关系的一场斗争。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宣布大清报律无效。颁布暂行报律3章名词解释:所有报纸杂志应予以登记;“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酌量科罚”。暂行报律颁布后新闻界大哗。3月6日,上海中国报界俱进会和各报、长沙报界联合会等致电孙中山,表示“万难承认”。3月7日,章太炎在上海《大共和日报》上发表《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一文,指斥临时政府“欲蹈恶政府之复辙”,“以政府为无上之尊”,“自处卫巫之地,为诸公监谤”,强烈表示“所定报律,绝不承认”。文章同时在《申报》、《新闻报》、《民立报》发表。孙中山于3月9日发布《令内务部取消暂行报律文》说名词解释:“该部所布暂行报律,虽出补偏救弊之苦心,实昧先后缓急之要序。使议者疑满清钳制舆论之恶政,复见于今甚无谓也。”风波平息后不过20天,南京临时政府便解散了。

《暂行报律》风波与民国初年的新闻法制建设

《暂行报律》风波与民国初年的新闻法制建设 摘要:本文以《暂行报律》风波为中国新闻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独特案例单独给予分析研究。拟在民国初立的历史背景下考察新闻法规与国家政权建设的关系、报界俱进会和新闻法规的博弈影响等问题。并以历史发展的动态视角,考察民国初年中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发展脉络,把新闻法与媒体、媒体组织博弈效应置于民国政权初立的大环境下,不仅有助于我们探析中国新闻法制建设进程本身,也更有助于我们深入的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效应。 关键词:暂行报律;新闻法制建设;中国报业俱进会近代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和报刊活动来彰显话语权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自主的意识。他们将报刊作为舆论动员的阵地,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充分表达了其政治诉求。在民国初立的《暂行报律》风波中,表现尤为突出。《暂行报律》一颁布,仍然立即遭到了新闻界的一致反对。这些新闻从业人员和以自由知识分子出现的各政治势力代言人,对报刊的舆论造势功能利用地尤为明显。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舆论工具,集体刊发反对文章,甚至以新闻职业组织的形式上书孙中山,集体抵制《暂行报律》。在这场报律风波中发生在西学东渐的特定历史条件,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成为其冠冕堂皇的动机和理由。然而当时上海新闻界如此强烈地反对《暂行报律》,从表面现象上看,是为了向南京临时政府争取新闻自由,但实际上却有更为深层次的政治原因:即南北军阀势力与倒袁妥协派为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发动的舆论攻势。 一、“暂行报律”风波始末 民国元年(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对清政府颁布的《印刷物专律》等法规宣布无效,并称在民国报律尚未制定之前,先定《暂行报律》三章,“南京政府内务部以前清报律未经民国政府声明继续有效,应即废止;而民国报律又未颁布,故暂定报律三章,令报界遵守”[1]。全国报界俱进会当电孙中山,表示反对。报律三章,内容为:(一)新闻杂志已出版及今后出版者,其发行及编辑人姓名,须向本部呈明注册,或就近地方高级官厅呈明,咨部注册。兹定自令到之日起,截至阳历四月初一日止,在此期限内,其已出版之新闻杂志各社,须将本社发行及编辑员姓名呈明注册;其以后出版者,须于发行前呈明注册;否则不准其发行。(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井坐以应得之罪。(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被污毁人得要求其更正。要求更正而不履行时,经被污毁人提起诉讼时,得酌量科罚[1]。 这样三章规定,从一般意义上说,并没有对新闻自由作出过分的限制,而且,为了防止帝制的复辟,不让颠复者在报刊上散布破坏共和国体的言论,也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暂行报律》一公布,中国报界俱进会首先表示反对,立即致电孙中山,表示“报界全体万难承认。”很快,《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民报》、《大共和报》等均登报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电,强烈反对该报律。同时,《民立报》于3月6日刊发章士钊《论报律》一文,明确提出“法制国而无此物”,第二天,《申报》《大共和报》等上海报纸又刊出章太炎《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该文点明:“民主国本无报律”,并称:“且立法之权,职在国会,今纵国会未成,未有编定法律者,而暂行格令,亦当由参议院定之。内务部所司何事,当所自知,辄敢擅定报律,以侵立法大权,已则违法,何以使人遵守?[2]”对报律的立法程序提出质疑。章太炎认为内务部议定报律不仅毫无法

复旦大学新闻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1997-2014

名词解释 2014传播学考研真题-传播实务(823) 1、大数据 2、健康传播 3、创意产业 4、谷歌眼镜 201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新闻要素、决定宣传效益的因素 2、信息娱乐(infotainment) 3、二十世纪之支那 2014新闻与传播基础能力 1、客观性 2、舆论导向、舆论 3、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新华通讯社 4、《中国的西北角》 5、“死人办报” 6、受众的选择性理解与行为 7、培养理论 2014MJC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品牌权益 2、网络舆论 3、报眼 4、新闻价值 5、新闻角度 201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解释性报道 2.新闻法规 3.网络虚拟社区 4.内容分析法 5《遐迩贯珍》 6.时务体、《时务报》 7《劳动界》 2012传播学实务 1、组织形象 2、物联网

3、IPTV 4、维基 2012新闻传播基础 1、郭士立 2《国闻报》 3《西行漫记》 4、宣传 5、受众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专硕 1、宣传(2) 2、《新青年》、《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新青年》季刊 3、时新性 4、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5、大众传播 6、《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2011年传播实务试题 1、公关的实事求是原则 2、曼纽尔.卡斯特 3、3T原则 4、三网融合 2011年新闻传播基础 1 沉默的螺旋理论、虚构的吉米、森杰·布莱尔事件 2 知识沟理论 3 新闻专业理念 4 每周评论 5 时务体(2) 6 洋旗报 7 中国报学史 2010传播实务

1、网络“客”现象 2、舆情 3、文化产业 4、爱德华·伯内斯 2010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1、编码·解码 2、《大清报律》 3、《每周评论》(2) 4、《热血日报》 5、汉斯·希伯 2009年传播实务 1、意见调查员 2、网上信息评估 3、电子政府 4、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 2009基础理论试题 1、时务体(3) 2、《中国日报》香港 3、每周评论(3) 4、《与大公报论国是》、新记《大公报》、《大公报》“四不”方针 5、法兰克福学派 2008年传播实务 1. 信息集成 2. 网络文化 3. 市场失灵 4. 危机 5. 消费者剩余 2008年新闻传播理论 1、新闻来源、新闻本源、新闻敏感、水门事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 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任免。(4)官僚的章奏。(5)军事情报。(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首先是通政司。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最后是提塘。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目录: 1.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2.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3.新闻事业在逆境中的发展 4.新闻业的变革 一,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1,民国临时政府的新闻政策 5.一,将言论出版自由原则载入国家根本大法中。1912年3月11日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等自由。 二,颁布保障言论自由的法令。如1911年10月6 日,湖北军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在《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江西临时约法》中也有同样的规定。 《民国暂行报律》: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暂行报律”被撤销一事,加深了人们对言论出版自由的认同。 2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新闻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是短暂的繁荣,到1912年袁世凯)表现是报纸的数量增加,新闻通讯社有较大地发展,有人称这个时期为“报界的黄金时代”。 民国成立后,在政党政治的潮流的影响下,政党报刊特别活跃。表现是政党报刊的数量增加,两党为了各自的利益,用报刊来宣传自己,以提高自己的形象,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报纸,内容针锋相对。这时期,《民权报》《中华民报》《民

国新报》被人民称为“横三民报”。民国初期的政党报刊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起到进步作用,反而还增添了政局混乱。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形成了民国初年短暂的第二次办报高潮。 二,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1,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统治和反袁宣传 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各地方的报馆和殴打逮捕驱逐杀害保人。新闻事业的短暂繁结束。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统治的行为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谓新闻自由是行不通的。孙中山在认识到袁世凯的反动面目后,国民党的报刊就以大量的篇幅声讨袁世凯。表现是上海的《民立报》刊登袁党往来的密电等。《中华民报》《长沙日报》《讨袁报》《民国报》等抨击袁世凯政府的罪恶行经。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查封报刊,逮捕主笔杀害报人。在租界出版的报刊禁止在袁世凯就禁止它在租界发行,迫使它停刊,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报纸总的数量减少(武昌起义后全国报纸猛增至500家)。同时大批报人受到迫害,这就是“癸丑报灾”。 2,袁世凯加强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袁世凯控制舆论和新闻界的主要手段有:一、创办御用报纸,二、收买报纸或报人,三、迫害和摧残反对派的报刊,四、袁世凯上台后,通过立法手段,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逐步建立起一个为其封建军阀独裁统治服务的新闻法律制度。 3,军阀专制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政局多边,新闻事业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堕落与希望并存。新闻事业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首先是报业得到复苏,但是时间却很短暂。原因是军阀割据,各种政治势力实行的新闻政策不同,如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取消对一些报刊的禁令。而段祺瑞执政后,积习推行袁世凯时期的新闻法律,并从1917年5月26日起实行报刊邮电检查。1918年10月还颁布了《报纸法》,致使新闻界又处于被禁锢的状态中。

《中国新闻史》笔记整理

第一讲: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近代报纸的几个条件:1.定期2.商品:付费者不论阶级或特殊兴趣都可购买。3.专业:刊登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区别于宗教或商业性质的出版物。4.复制手段。5.相对及时。6.具有稳定性。7.无门槛:对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受众有吸引力。 二.古代报纸起源的说法 1.先秦说:三代说、周朝说、春秋说(最具代表性——宋王安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战国说 2.汉代说:府报、邸报 3.唐代说:进奏院状、两级传播:中枢→京官、进奏官(邸报)→(新闻纸)地方首长 4.宋代说:宋代小报:《论禁小报》。唯一一种固定报名的刊物:《京报》 三.古代新闻传播特征: 1.官报占据垄断地位。 2.民报、官报同质化 3.无言论板块 第二讲:近代新闻媒体的输入与近代新闻报业的确立 一.时空关系 开阜:珠三角与长三角、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 1860s前后:两条线路向腹地推进。①沿海北上至京津②沿长江至武汉三镇 1890s前后:除少部分偏远地区,85%被近代报刊、出版物覆盖。 二.在外华人办报总体情况 1.人员构成: ①传教士:天主教(唐宋)新教(19世纪)《查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马六甲(第一份中文报) ②政客(外交官)《蜜蜂华报》1822澳门(第一份外文报刊) ③商人《广州记录报》1827 ——以上三种人合流:很多外国人是基督徒,投资捐款、政客操纵 2.传教士办报活动:(都是新教) 报名出版地点创、止时间创办人语种特点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马六甲1815马礼 逊、米 怜、梁 发 中中国第一 份近代中 文报、教会 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广州1833郭立士 普鲁士 教士 中中国境内 第一份中 文近代报 万国公报※上海 (《教会新报》-《万国公报》- 广学会治下《万国公报》) 1868 (1874-1883停 刊) 林乐 知普 鲁士教 士 书中记录 ※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 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 3、开元杂报 4、敦煌进奏院状 5、进奏院状 6、定本制度(00新名) 7、邸报 8、小报(90名) 9、民间报房 10、《急选报》(98名) 11、《万历邸钞》(02名) 12、《天变邸抄》 13、揭帖 14、旗报和牌报 15、报房京报 16、辕门抄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蜜蜂华报》 3、《广州纪录报》 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5、《香港公报》 6、《德臣报》 7、《孖刺报》 8、《遐尔贯珍》(99新名) 9、《香港船头货价纸》 10、《字林西报》(99传名) 11、《六合丛谈》 12、《万国公报》 13、《上海新报》 14、《申报》 15、《新闻报》 16、《京津泰晤士报》 17、《中西见闻录》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 1、《彙报》 2、《述报》 3、《循环日报》 4、王韬(98论) 5、《万国公报》 6、《中外纪闻》 7、《强学报》 9、梁启超(99传论) 10、《知新报》(00新名) 11、《湘学报》 12、《湘报》(90名) 13、《国闻报》(02传名) 14、唐才常 15、严复 16、《官书局报》 17、时务文体(96名、03论) 18、《弢圆文录外编》

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 1、《清议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2、《新民丛报》 康梁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阵地。 1902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实际主编,撰稿人。 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政治倾向总体上是保皇立宪。 虽曾一度倾向于民主共和,但最终回到改良老路,攻击民主革命,为当时青年所厌弃。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体”也风靡报界和文坛。 3、《大公报》 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4、《东方杂志》 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后发展为综合性杂志。 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该刊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分门别类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 5、《时报》 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史论 2012: 简答题: 1: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局限性: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受到很多肯定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批评,有批评指出:该理论过分强调“害怕孤立”这一社会心理因素,忽略了其它导致社会行为的动力因素,即使感到孤立,人可能在“权衡利益”后采取行动,不一定保持沉默;有的人在害怕孤立时不仅不沉默,还可能发出攻击性的言语或行为。在这里,个人的差异也应予以考虑。对“社会孤立”的恐惧,不是一个绝对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多数意见”的压力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议题,压力程度也会不同。) 2:何谓选择性定律 选择性定律主要是就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贮存而言的,它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层含义。 这条定律的基本思想是说: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都势必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所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地协调一致。正是这些选择性因素,使得对同一信息的译解常常因人而异。 选择性接触又叫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相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这么一种本能倾向。即俗话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而对接触到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同受众固有的认识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选择性记忆,就是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求,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储存在大脑之中。如果说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都是有意识的行为的话,那么选择性记忆往往属于无意识的行为。 3:简述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 (1)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 (2)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a 接触媒介的可能性;b 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3)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 (4)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

浙江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 ( ) A. 邸报 B. 小报 C. 朝报 D. 京报 2. 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一张报纸,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不久该报成了《申报》的劲 敌,这张报纸是( ) A. 《字林沪报》 B. 《新闻报》 C. 《上海新报》 D. 《华字日报》 3. 1895年8月,维新派在北京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 A. 《万国公报》 B. 《强学报》 C. 《中外纪闻》 D. 《时务报》 4. 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 ) A. 光明日报集团 B.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C. 广州日报集团 D. 南方日报集团 5. 1918年,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的中国记者是( ) A. 刘少少 B. 徐彬彬 C. 胡政之 D. 张季鸾 6. 大力提倡白话文,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被称为“白话圣人”的学者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刘半农 7. 《政治周报》(1925—1926)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出版,第一任主编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沈雁冰 D. 张秋人 8. 1923年,一所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报学系,学制4年,并成立研究会出版刊物,这所大学是( ) A. 厦门大学 B. 北京平民大学 C. 燕京大学 D. 上海南方大学 9. 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建立在南京,开播时间是( )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28年 D. 1929年 10. 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也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葡萄牙文的报纸( ) A. 《澳门杂文编》 B. 《澳门报》 C. 《蜜峰华报》 D. 《澳门政府公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王韬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他提出的办报主张是( ) A. 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 B.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 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D. 办报可以通民隐达民情 E. 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2. 1900年—1903年,早期中国留日学生所创办的宣传革命的主要报刊有( ) A. 《开智录》 B. 《译书汇编》 C. 《国民报》 D. 《浙江潮》 E. 《江苏》 3.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与其它维新志士在海外办了许多报刊,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香港《时报》 B. 澳门《知新报》 C. 横滨《清议报》 D. 《新民丛报》 E. 纽约《维新报》

大清报律名词解释

大清报律名词解释 自从1882年由清朝政府开办以来,大清报成为了一份备受追捧的报纸。它作为清朝初期最具代表性的新闻媒体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媒体的现代化树立。因此,它的阅读量相当大,不仅包括知识分子和西化的市民,对于官府、商贾等影响也非常之大。它的规模和内容持续不断地扩大,并成为了新闻和声音的重要来源。 大清报的成立是蓄谋已久的,但是在它成立后不久,它就因为它发布的内容过于的敏感而被政府禁止。所以,尽管大清报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有所增减,但是它的历史贡献无法被否认。大清报设定了在那个时代的先进标准,同时也为百姓们提供了大量的娱乐活动。 正如许多读者所知道的一样,大清报上有着一些律名词interpretation。由于大清报的语言风格十分古雅,律名词无处不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律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清报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1. 武侠小说(Wuxia Novels) “武侠”一词起源于明末清初,来源于“武林”和“侠义”两个词。“武林”是指武术圈,而“侠义”则是指侠士的道德准则。在清朝,武侠小说在读者中十分受欢迎,主要由两大流派:“山海派”(南派)和“辽东派”

(北派)。南派小说通常在江南流行,是以轻巧灵活的“娇娃式”动作为特色,较少反映社会现实。与之相对的是北派小说,它通常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和社会现实来呈现一个更真实,更具有冒险主题的武术故事。武侠小说是一种关于侠士英勇行侠的小说,通常包括怪兽,奇迹和理想化的爱情描写。 2. 公差(Public Office) 公差是明清时期政府派遣的差役,他们主要负责监视辖区内的民众,维护公共秩序,以及进行一些庶务。他们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在当时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公差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人们被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因此他们改变了他们所属行业的职业习惯和文化特征。他们的工作不仅是监管和维护公共秩序,同时也要负责记录和收集信息,并就地解决一些小的社区争端。 3. 明中官(Ming Eunuch) 明中官是由中国明朝皇帝所任命的宦官。他们的角色在明朝官场中非常重要。中官在明朝期间崛起,并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官员之一。他们通常被任命为内廷的官员或宫廷听差,并因此获得了皇帝的亲信和高度责任。他们是一批无亲无故的人,主要依靠皇帝的信任和封官让爵来获取自己的地位。中官在明朝时期扮演多种角色,如监察官,

新闻法规名词解释

1.新闻法;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体系的总称,则特指一部专门用于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法典。新闻法一词较多用于指称狭义的。 2.新闻法规;是新闻法律规范的简称,是指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 3.新闻政策;一般是指一定国家的执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任务所制定的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4.新闻法制;就是有关新闻事业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包括新闻立法、新闻执法和新闻守法三个方面。 5.新闻自由;在法律上称为言论、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一项经常性的政治权利,同时也是一项与文化教育紧密相关的权利,是广大人民群众发表意见、显示力量和参加国家管理的必要条件。 6.新闻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创制新闻法律规范的活动。 7.违法的种类;新闻刑事违法行为,新闻民事违法行为,新闻行政违法行为。 8.新闻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犯罪行为,是指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9.新闻民事违法行为;大部分是新闻侵权行为,包括新闻侵害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著作等不法行为。10.新闻行政违法行为;是指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11.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侵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12.新闻侵权诉讼;是指新闻媒介所发表作品的内容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13. 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实行管理的活动;从狭义上理解,也可指新闻机构运用国家给予的权力、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效地在本机构内贯彻执行的活动。14..报纸;根据《报纸管理暂行规定》,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15.正式报纸;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履行登记注册手续,领取“报刊登记证”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按其发行方式,又分为“公开”和“内部”两类。16.非正式报纸;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履行登记注册手续,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用于本系统本单位内指导工作、交流经验的报纸,不编入“国内统一号”,不得公开征订、发行、陈列或销售,属非卖品,不得刊登广告和刊出定价。17.新闻事业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章第89条以及其他条款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及其职能部门发布的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法律性文件等。18.报纸的行政管理法规最重要的是:1990年12月25日新闻出版署颁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1月2日有李鹏总理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0号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19.报纸质量的具体评定方法;一是抽查出版质量,二是限定最低发行量,以确定报纸质量是否合格。20.广播电视事业是以无线电波或电缆导线为载体、将广播电视节目讯息符号传送给听众或观众的新闻媒介,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与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三大组成部分。21.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创办、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与管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放等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方面。22.现行有关广播电视事业行政管理的法规重要的有:1984年3月28日广播电视部发布的《关于市、县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暂行规定》。1993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受设施管理规定》。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的《有线电视管理规定》。1997年8月11日国务院令第228号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23.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由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包括差转台、收转台,下同) 、广播电视卫星、卫星上行站、卫星收转站、微波站、监测台(站)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等构成。24.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是指接收卫星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天线,高频头,接收机及编码,解码器等设

新闻传播名词解释

是上海第二份商业报纸。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人创办,编辑权交由蒋芷湘、钱昕伯等人,是外国人创办报纸中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报刊。《申报》将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最早使用电报、发布号外以保证时效性。内容上,大量报道社会新闻,注重言论工作,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1876年开始使用新闻图片。业务上,出版其他期刊、书籍。“九一八”事变后,《申报》开始宣传抗日救国主张,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为上海私营报纸树立一面爱国旗帜,也为《申报》强化自身形象走向报业巅峰时代奠定基础。1949年停刊。《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2、史量才 新闻事业家。1912年接办《申报》,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在政治上保守。史量才构想报业托拉斯在国民党当局压迫下破败,史量才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人参加《申报》,共商革新。1931年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认清民族危机与救亡运动的爱国热情,开始在《申报》上刊登抗日救国主张,抨击蒋介石独裁路线,以《自由谈》最为突出。这种变化意味着《申报》脱离国民党的控制,1934年史量才遭特务枪击身亡。 3、《万国公报》 新闻史上出现过两份《万国公报》。第一份是由外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的,在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为《万国公报》,改名后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1907年林乐知逝世而停刊。第二份是维新派于1895年创办,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由康有为筹资,梁启超等人担任编辑,后强学会成立后改名为《中外纪闻》,1896年被迫停刊。 4、梁启超 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清末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与《中外纪闻》,停刊后又主持《时务报》,大力宣传变法。将《时务报》创办成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戊戌政变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辛亥革命后,回国主编《大中华》、《庸言》等杂志,晚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报纸发展史

17.《中国女报》:《中国女报》于1907年1月在上海创刊,通俗月刊,由秋瑾创办并自任主编兼发行人。该报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出版了两期即由因秋瑾被捕就义停刊。 18.《神州日报》:是于右任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上海。地位:①填补了上海缺少革命报纸的空白,深受读者欢迎,销数过万。②新闻增量大增,成为名副其实的“新闻纸”。内容:①该报比较注意宣传策略,对清政府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借口“有闻必录”,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等活动,并全文照发起义军的文告。②大量刊载暴露清政府腐朽残暴的新闻与评论,并对侵华列强进行抨击。结局:创刊80天后,报馆遭火灾,于右任无力恢复故退出,杨毓麟接办。该报言论较为驳杂,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直到上海光复前,但仍被认为是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19.“竖三民”: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纸,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了《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荒灾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风格与内容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出版一个月后被封。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创办《民立报》,得到孙中山的支持,成为是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都由于右任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20.《大江报》案:”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大江报》是武汉地区的一份革命报纸,1911年由詹大悲创办,詹大悲、何海鸣任主副主笔。该报两大特点是:①以新兵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②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7月26日,该报又发表黄侃撰写的评论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短评抨击清政府的立宪骗局及立宪派的改良主张,指出中国已病入膏肓,“和平改革”已无济于事,只有“大乱”才能救中国。实际上是在公然号召革命。这两篇引起了湖北当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逮捕,何海鸣自行投案,查封报纸。此事经各地报纸轰传,全国舆论哗然,纷纷声援《大江报》。当局慑于民情,只好从轻发落,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监禁。 21.《中兴日报》: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也是同盟会在东南亚的主要宣传阵地之一。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仍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22.章太炎: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革命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和主笔。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年出狱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

大清报律名词解释

大清报律名词解释 大清报律,是指清代中国的报纸行业中的一种规章制度。下面是大清报律名词解释。 1. 大清报:指的是清代的报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形式之一。大清报起源于19世纪初的上海,最早的报纸是由西方 传教士创办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律:指的是制度、规章。大清报律即指大清报的规章制度。 3. 名词:指的是专业的名词术语。 4. 解释:指对名词的意思进行说明。 大清报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 1. 报纸内容:大清报律规定,报纸的内容应当以新闻报道为主,同时还可以包括社论、评论等内容。同时,报纸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发布虚假信息、煽动民众等非法行为。 2. 编辑部组织:大清报律规定,每家报纸应当设立编委会,负责报纸的编辑和审核工作。编委会由主编和若干编辑组成,主编负责报纸的整体规划和编辑工作,编辑负责具体的文章撰写和校对工作。 3. 版式和印刷:大清报律规定,报纸的版式应当整齐规范,字体清晰,排版合理。印刷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出现错

误、模糊等不良情况。 4. 发行和销售:大清报律规定,报纸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发行和销售,不得私自印刷和传播。报纸的销售价格应当合理,不得哄抬价格。同时,报纸的发行范围也受到一定的控制,需要经过审批和登记。 5. 法律责任:大清报律规定,违反报纸规章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刊、撤销报纸许可证等。 大清报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报业开始走上正轨,成为国家的宣传和舆论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报纸的内容和行为,保证了报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公众的合法权益。虽然大清报律已经在现代社会中不存在了,但它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今天的报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铁路通信相关名词解释

铁路通信相关名词解释 1、铁路6T系统简介 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Track Hotbox Detection System) TF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rouble of moving Freightcar Detection System) TADS(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升学诊断系统)(Truckside Acoustic Detection System) TPDS(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Truck Performance Detection System) TWDS(车辆轮对故障、尺寸动态检测系统) TCDS(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rain CoachRunning Diagnosis System) THDS(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利用轨边红外线探头,对通过车辆每个轴承温度实时检测,并将检测信息实时上传到分局车辆运行安全检测中心,进行实时报警。通过配套故障智能跟踪装置,实现车次、车号跟踪,热轴货车车号的精确预报,重点探测车两轴承温度,对热轴车辆进行跟踪报警。重点防范热切轴事故。THDS实现了联网运行,每个探测站接车和轴温探测信息直观显示,实现跟踪报警。 TFDS(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采用高速连续数字照像技术、大容量图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利用轨边高速摄像头,对运行货车隐蔽故障和常见故障进行动态检测,及时发现货车运行故障,重点检测货车走行部、制动梁、悬吊件、枕簧、大部件、钩缓等安全关键部位,重点防范制动梁脱落事故,防范摇枕、侧架、钩缓大部件裂损、折断,防范枕簧丢失和窜出等危及行车安全隐患。TFDS的实施,实现了列检作业从人控向机控、室外向室内、静态检测向动态检测的大变革。特别是随着列检布局的调整,列检保证区段的不断延长,列检安全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采用该系统,将对提高列检作业质量,改变作业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TADS(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升学诊断系统),利用轨边噪声采集阵列,实时采集运动货车滚动轴承噪音,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货车轴承早期故障。重点防范切轴事故,安全防范关口前移,对轴承故障进行早期预报。TADS向前方

公文写作与处理名词解释

甲骨文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出现了一种体式较为完整的甲骨文书。它是书刻在甲骨上的商代后期五室占卜活动的记录文字,即“甲骨卜辞”。 尚书:自商周战国期间长期汇集而成的<书>,汉初称之为<尚书>,即上古之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 公务文书: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 公文法定的作者: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 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 行文单位:指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 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机关(或部门)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 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 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送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 秘密文件:是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 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 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 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 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 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总称。这里所说

金融学名词解释大全

金融学名词解释汇编 基金类 1、开放式基金open-end funds 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 2、封闭式基金close-end funds 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及规定的期限内,基金规模固定不变的投资基金; 3、契约型投资基金constractual type funds 根据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由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订立基金契约而组建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人依据法律法规和基金契约负责基金的经营和管理操作;基金托管人负责保管基金资产,执行管理人的有关指令,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投资人通过购买基金单位,享有基金投资收益; 4、公司型投资基金corporate type funds 具有共同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依据公司法组成以赢利为目的、投资于特定对象如各种有价证券、货币的股份制投资公司;基金持有者既是基金投资者,又是公司股东; 5、雨伞基金umbrella funds 基金管理公司把自己名下的一组基金作为“母基金”,在“母基金”之下,再组成若干个 “子基金”,以方便和吸引投资者在其中自由选择和转换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 于投资者转换基金,并且不收或少收转换费,以此来稳定投资队伍; 6、金中的基金funds of funds 其特点是以其他基金单位为投资对象;它通过分散投资于本身或不同管理团体的基金来进一步分散降低风险; 7、对冲基金hedge fund 原意是“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起初的操宗旨是利用期货、期权 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已成为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8风险基金venture capital 是指那些由专业投资管理人士或机构定向募集的资金,投资于处于草创阶段的企业、技术、产品或市场,以期望在未来实现高额回报; 9、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是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主要种类;股票基金的主要功能是 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投资集中为大额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是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 10、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它通过集中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对债券 进行组合投资,寻求较为稳定的收益; 11、货币市场基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