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_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_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_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_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

收稿日期:2011-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CGL037)

作者简介:岳中志(1964-),男,四川巴中人,四川外语学院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教授;付竹(1983-),女,湖南岳阳人,四川外语学院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讲师,博士;袁泽波(1983-),男,湖南岳阳人,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博士生。

中国企业O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实证检验

岳中志1,付 竹1,袁泽波2

(1 四川外语学院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重庆 400031;

2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摘 要:本文以中国上市跨国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中国企业

O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行为。研究发现,总体文化距离越大、东道国国家风险越高、企业

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企业所有权优势越明显,中国企业OFDI 选择合资进入模式的几率

越高;而东道国市场规模、企业规模越大,中国企业OFDI 选择全资进入模式的几率越

高。文章最后结合中国的现有约束对上述结论作出了解释。

关键词:交易成本理论;OFDI;进入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92(2011)06-0021-06

一、引 言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债务危机相继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了持续低迷的困境,而中国的经济活力在此期间却相对充沛,正面临着从 引进来 向 走出去 转型的战略机遇。然而,由于东道国长期文化壁垒的存在以及 后危机时代 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投资经验相对欠缺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失败事件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的经营绩效研究。现有关于OFDI 经营绩效的文献大多与企业海外市场进入之后的经营管理相关,认为企业的资产规模、专有知识、技术水平等内部因素以及东道国国家风险、文化距离、市场规模等外部因素都会对跨国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影响[1],但这些研究忽视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之时的战略选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实际上,不同的进入模式选择决定了企业资源投入与控制权的大小,进而决定了其承担的风险以及可能获取的收益,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来控制投入比例与风险收益,调节企业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考察在众多因素影响下中国企业O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行为,旨在为我国企业实施 走出去 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回答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选择某种进入模式可以在企业长期运营中实现投资第6期(总第161期)

2011年11月财 经 论 丛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No.6(General,No.161)Nov.2011

财经论丛 2011年第6期

回报率最大化的问题。该理论认为,控制程度是选择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参考变量。鉴于合资与全资的划分方式将控制权的大小用股权大小清楚地体现出来,本文将合资和全资模式的选择问题作为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当社会-文化距离大时,低等控制程度比中等控制程度更有效,高等控制程度比中等控制程度更有效;只有当跨国经营的企业有充分的竞争优势时,高控制程度的市场进入方式更有效[2]。相对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而言,中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在不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的条件下,选择低等控制模式,与东道国企业进行合作分摊风险可能更有效。

H1: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距离越大,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偏好选择合资。

(二)东道国市场规模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越大,在该地区投资获利的机会就越多,企业可以考虑采用积极的投资模式,加大资源投入以获取更大的控制权,进而灵活地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对市场突显出来的投资机会快速做出反应,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3]。

H2:东道国市场经济规模越大,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

(三)东道国国家风险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如果东道国国家风险越大,进入企业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股权结构,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各种风险(如国有化、收购合并的政策审查等政策风险),将损失的可能性降低。

H3:东道国国家风险越大,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

(四)企业的专有知识、产品特性和技术特性等所有权优势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Anderson和Gatignon(1986)提出企业的专用资产越高、产品和加工方法的非标准化、产品的客户化程度高、品牌价值越高,选择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将带来更高的长期效益[4]。

H4:中国企业的专有知识、产品特性越多和技术特性越高,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

(五)企业国际化经验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跨国企业海外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可以降低其海外市场经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强跨国经理人员的信心,并促使其进入模式实现从低控制方式向高控制方式的转变[5]。

H5: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越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

(六)企业规模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交易成本理论指出,母公司的规模会影响其海外子公司的股权控制程度的选择。Larimo(1993)认为,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在海外市场上新建或全资收购当地企业,他们一般会选择采用合资模式,让本土企业来一起分担其资源不足的限制[6]。

H6:中国跨国企业规模越大,OFDI进入模式选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

(七)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对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Hennart(1991)指出,如果跨国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在海外市场上选择的产业与其国内的主营业务不相关时,由于缺乏本土市场知识,投资风险较大,通过低股权结构与目标市场的当地企业进行合资,则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降低成本并增强自身经验和能力[7]。

H7:中国跨国企业多元化程度越大,OFDI进入模式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

文化距离 是指跨国直接投资中,投资方代表的母国与被投资方代表的东道国之间在文化核心要素(本文主要指价值观)上的差异程度。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考察交易成本理论框架下,在企业面临既定的内外部因素影响之时,中国企业最优海外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但自2008年至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多变使我们对数据的选择面临困境,国家风险以及企业资产规模等年度变量在不稳定的宏观环境中并不能准确地刻画企业海外进入时点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此,本文以国际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选择该年在中国A 股上市的并进行OFDI 的26家跨国企业集团的174家海外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BvD 全球金融分析与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库中的OSIRIS 全球上市公司分析库 以及沪深两市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

考虑到比较的一致性,样本公司选取标准为:(1)根据Hofested 的调查,对文化维度指数缺失的样本国家数据进行了剔除;(2)不包括在 避税天堂 (如开曼群岛、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等)进行海外经营的跨国企业数据;(3)考虑到财务绩效指标意义的统一性和金融业企业进入模式数据的极端性(根据统计显示,OFDI 进入模式全为全资模式),对金融业数据进行了删除;(4)不计算商业环境指数缺失的数据。本文实际有效的样本是90家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

(二)计量模型、变量及其测定

本文旨在分析不同约束条件下中国企业OFDI 最优进入模式的选择行为。根据第二部分对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本文建立了如下的方程模型:

Y =MO DE = + 1gDIS + 2gC R ISK + 3gASSE TS + 4gG DP + 5gE X PE R + 6gDIV ER + 7gU

NASS + (1)其中,MODE 表示进入模式,该变量为哑变量,取值为0时代表合资(海外子公司控股比例大于5%且小于95%)进入模式,取值为1时代表全资(海外子公司控股比例大于等或于95%)进入模式;DIS 为总体的文化距离 ;C RISK 为东道国国家风险,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及其下属的民营经济发展机构国际金融公司(I FC)每年公布的 全球商业环境报告 中公布的国家商业环境指数来衡量;ASSETS 表示海外进入,本文使用中国企业母公司资产规模来测度;GDP 为东道国国民生产总值,这里用来作为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度量指标;E XPER 表示企业OFDI 经验,本文使用海外子公司数量来测度;DIVER 表示企业多元化程度,本文采用母公司经营的行业数来衡量,行业划分采用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U NASS 为中国母公司专有知识、产品特性以及技术特性,因此本文采用无形资产作为替代变量来近似衡量; 为随机扰动项,主要控制除以上约束条件之外的其他因素对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二项式logit 模型来检验不同约束条件下中国企业OFDI 进入模式选择的问题。在二项式logit 模型下,投资者i 选择模式j 的可能性是:

P i j =exp (x ij B i j )/ j =2j =1

exp (x ij B ij )(2)其中,x ij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矩阵,B i j 是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系数矩阵。二项式logit 模型中

的系数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估计。岳中志等 中国企业OFDI 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

总体文化距离的计算公式参考Kogut 和Singh (1988),数据来源于霍夫斯坦德的 跨文化之重:价值、行为、体制和组织间的跨国比较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版,第500页。

财经论丛 2011年第6期

四、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

(一)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正式进行回归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表1 相关性分析结果

CRISK ASSETS GD P DIS EXPER DIVER UNASS Y(MOD E)-0 01600 09510 0991-0 0641-0 4000-0 1100-0 5000 CRISK1 0000-0 0230-0 1750-0 46200 1588-0 0021-0 1163 ASSETS-0 02301 0000-0 01370 03300 0209-0 03170 5807

GD P-0 1750-0 01371 00000 50620 11590 02950 0026

DIS-0 46200 03300 50621 0000-0 0651-0 02660 1039 EX PER0 15880 02090 1159-0 06511 00000 7744-0 0283 DIVER-0 0021-0 03170 0295-0 02660 77441 0000-0 0573 UNASS-0 11630 58070 00260 1039-0 0283-0 05731 0000

由表1可知,企业多元化程度(DIV ER)与企业国际经营经验(E XPER)的相关系数为0 774421,呈现高度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经验越丰富,产品经营的多元化程度越高。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考虑到中国企业OFDI历史不长,从时间上累计的国际经营经验对中国企业OFDI 进入模式选择的解释力可能不是很强,下文的回归中去除了国际经营经验变量。

(二)回归结果及验证

利用经过数据处理过后的90家中国海外子公司样本,进行二元Logit回归后得到的结果见表2所示。

表2 回归结果分析

Coefficient z-Statistic Prob

DIS-0 035274-1 9855030 0471

GDP0 4348601 8808650 0600

UNASS-0 911093-2 5389460 0111

CRISK-0 012619-1 4229820 1547

DIVER-0 811284-4 5898630 0000

ASSETS0 8558902 3208350 0203

R-squared0 359901

根据表2可知,R-squared为0 359901,方程拟合程度较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DIS、DIVER、U NASS、ASSE TS均显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GDP显著,CR ISK不显著,这说明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影响不大。根据以上各个变量的系数可知, DIS、CRISK、DIVER与MODE均呈负相关系,这说明母国与东道国文化距离越大、东道国国家风险越大、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时,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分别符合H1、H3、H7;东道国的GDP、ASSETS与MODE呈正向关系,这说明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中国企业规模越大时,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全资,分别符合H2、H6;U NASS与MODE呈负向关系,这说明中国企业专有知识越多、无形资产越大时,中国跨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合资,不符合H4。

(三)研究结果分析

岳中志等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

1 中国企业OFDI合资进入模式选择倾向的解释

根据实证结果可知,影响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倾向于选择合资的因素主要有总体文化距离、东道国国家风险以及多元化经营程度。这表明中国跨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或者在进入文化距离较大、东道国国家风险较大的国家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以及更高的知识壁垒,这种不确定性和知识壁垒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与更高的组织管理成本。在此情况下,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合资进入模式,通过降低企业海外资源的投入以及加强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以减少由这种不确定性和知识壁垒带来的风险与额外成本。值得强调的是,东道国国家风险(CRISK)对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合资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的地区分布特征所导致的。由于非洲大多国家的LTO指数缺失,本文经过数据筛选后采用的样本大多来源于欧洲、美洲以及亚洲,这些样本国家的国家风险较小、政治和经济都较为平稳,由此可能导致回归结果中CRISK变量的不够显著。

2 中国企业OFDI全资进入模式选择倾向的解释

实证结果指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进入模式倾向于选择全资的因素主要包括东道国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这表明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其投资获利机会越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更有效地抓住这样的获利机会,中国跨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较高的股权控制;同时,相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有能力获得股权控制,以便在后续经营投资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3 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不符合H4的解释

与假设H4不相符的是,专有知识越多、技术和产品特性越多、技术密度越大的中国企业在选择OFDI进入模式时却倾向于合资。这可能与文章实证过程中的样本数据分布有关,文章最后筛选出的样本大多是欧洲、美洲以及亚洲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Kogut和Singh(1988)在研究中指出, 在美国的直接投资者,研发密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 ,与之类似的是,相对于欧美以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来说,中国企业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尤其表现在技术水平以及管理经验方面。因此,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跨国企业在进入这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时,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竞争力,仍然会选择合资模式进一步学习。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在母国与东道国不同的文化差异、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企业固有的资产规模、技术特征等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对海外进入模式的选择来最大化其长期运营中的投资回报率。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考察了不同约束条件下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选择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1)中国跨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越大,或者在进入文化距离较大、东道国国家风险较大的国家时,企业倾向于选择合资进入模式。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加强与东道国企业的合作,减少由这些因素引起的风险与成本。(2)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进行OFID的跨国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倾向于选择全资进入模式,这样的进入模式可以使跨国企业更易于且更有效地抓住由大规模市场带来的获利机会,在后续经营投资中获取更多的利润。(3)与交易成本理论不符的是,企业所有权优势越大时,中国企业OFDI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这是因为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中国大部分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管理经验不足,他们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会选择合资模式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以及竞争力。

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已对影响跨国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达成了统一的认识,企业的资产规模、专有知识、技术水平等企业内部因素以及东道国国家风险、文化距离、市场规模等企业外部因素都会对跨国企业经营管理进而对其经营绩效产生影响。本文在总结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进一

财经论丛 2011年第6期

步提出,在既定因素的约束之下,企业可以通过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来控制投入比例与风险收益,进而调节这些企业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中国企业在 走出去 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强化特定环境下的经营管理能力外,还需要考虑进入海外市场之时选择合适的进入模式来最大化公司可能获取的收益。

参考文献:

[1]Brouthers K. D.Institu tional,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 t Influences on Entry Mode Choice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 ternational B usiness Studies,2002,33(2),pp.203-221.

[2]Anand J.and A.Delios.Specificity and the T ransferability of Downstream Assets to Foreign Subsidia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28(3),pp.579-603.

[3]Agarwal S.Socio-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Choice of Joi nt Ventures: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1994,2(2),pp.63-80.

[4]Anderson E.and H.Gatignon.Modes of Foreign Entry: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6,17,pp.1-26.

[5]Stopford J.and L.Wells.Managing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Organization of the Firm and Ownership of the Subsidiaries

[M].New York:Basic Books,1972.

[6]Lari mo J.Foreign Direct Investmen t and Performance:An Analysis of Finnish Direct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in OECD

countries[M].Acta Wasaensia,no.32.Faasa,Finland:Universi ty of Vaasa,1993.

[7]Hennart.The 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of Joint Ventures:An Empirical Study of Japanese Subsidiar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M anagement Science,1991,37,pp.483-497.

A Study on the C hoice Behavior 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OFD I Entry Mode

Transactional Cost Theory Mode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YUE Zhong-zhi1,FU Zhu1,YUAN Ze-bo2

(1 Research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 ty,Chongqing400031,China;

2 School of Securities and Futur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61113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ests the entry mode of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China s listed companies of multinational business based on transactional cost theory The results reveals that overall cultural di stances,host country risks,diversification and ownership of business advantages would make firms more likely to choose a joint venture en try mode If the host market size and firm size are bigger,the Chinese enterprises tend to choose wholly-owned entry mode Combined with the China s special restriction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os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end

Key words:transactional cost theory;OFDI;entry mode

(责任编辑:化 木)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章节导览: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二、产生交易成本的原因 三、交易的三项特征 四、交易成本分析 壹、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一、交易成本理论概述 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后分析什么样的交易应该用什么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复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于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

产品总成本分析

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产品生产成本表是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的报表。 该表一般分为两种:按成本项目反映和按产品种类反映。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成本项目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发生的全部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生产成本合计额的报表。 (二)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按产品种类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是按产品种类汇总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报表。 可比产品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二、产品总成本分析 (一)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一般可以采用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将分析期的实际数同某些选定的基数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成本管理中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的基数由于分析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有计划数、定额数、前期实际数、以往年度同期实际数以及本企业的历史先进水平和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等。对比分析法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 2.构成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也称比重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织部分占总体的

比重,即部分与全部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 产品成本构成比率的计算公式列示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直接人工成本产品成本×100% 制造费用比率=制造费用产品成本×100%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是计算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的比率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 产值成本率、销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值成本率= 成本产值×100% 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问题与思考] 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 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第二,管理的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的生产为目的的交易。其一般的原则是效率。 第三,限额的交易,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的关系。市财富或购买力的限额配给。

公司企业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美的的成本控制 中国制造企业有90%的时间花费在物流上,物流仓储成本占据了总销售成本的30%~40%,供应链上物流的速度以及成本更是令中国企业苦恼的老大难问题。美的针对供应链的库存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一方面从原材料的库存管理做起,追求零库存标准;另一方面针对销售商,以建立合理库存为目标,从供应链的两段实施挤压,加速了资金、物资的周转,实现了供应链的整合成本优势。 零库存梦想 美的虽多年名列空调产业的“三甲”之位,但是不无一朝城门失守之忧。自2000年来,在降低市场费用、裁员、压低采购价格等方面,美的频繁变招,其路数始终围绕着成本与效率。在广东地区已经悄悄为终端经销商安装进销存软件,即实现“供应商管理库存”(以下简称VMI)和“管理经销商库存”中的一个步骤。 对于美的来说,其较为稳定的供应商共有300多家,其零配件(出口、内销产品)加起来一共有3万多种。从2002年中期,利用信息系统,美的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销信息的共享。有了信息平台做保障,美的原有的100多个仓库精简为8个区域仓,在8小时可以运到的地方,全靠配送。这样一来美的集团流通环节的成本降低了15%-20%。运输距离长(运货时间3-5天的)的外地供应商,一般都会在美的的仓库里租赁一个片区(仓库所有权归美的),并把其零配件放到片区里面储备。 在美的需要用到这些零配件的时候,它就会通知供应商,然后再进行资金划拨、取货等工作。这时,零配件的产权,才由供应商转移到美的手上——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库存成本都由供应商承担。此外,美的在ERP(企业资源管理)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了直接的交货平台。供应商在自己的办公地点,通过互联页(WEB)的方式就可登录到美的公司的页面上,看到美的的订单内容;品种、型号、数量和交货时间等等,然后由供应商确认信息,这样一张采购订单就已经合法化了。 实施VMI后,供应商不需要像以前一样疲于应付美的的订单,而只需做一些适当的库存即可。供应商则不用备很多货,一般有能满足3天的需求即可。美的零部年库存周转率,在2002年上升到70-80次/年。其零部件库存也由原来平均的5-7天存货水平,大幅降低为3天左右,而且这3天的库存也是由供应商管理并承担相应成本。 库存周转率提高后,一系列相关的财务“风向标”也随之“由阴转晴”,让美的“欣喜不已”;资金占用降低、资金利用率提高、资金风险下降、库存成本直线下降。 消解分销链存货 在业务链后端的供应体系进行优化的同时,美的也正在加紧对前端销售体系的管理进行渗透。在经销商管理环节上,美的利用销售管理系统可以统计到经销商的销售信息(分公司、代理商、型号、数量、日期等),而近年来则公开了与经销商的部分电子化往来,以前半年一次的手工性的繁杂对帐,现在则进行业务往来的实时对帐和审核。 在前端销售环节,美的作为经销商的供应商,为经销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不用备货了,“即使备也是五台十台这种概念”——不存在以后听淡季打款。经销商缺货,美的立刻就会自动送过去,而不需经销商提醒。经销商的库存“实际是美的自己的库存”。这种存货管理上的前移,美的可以有效地削减和精准的鬼斧神工制销售渠道上昂贵的存货,而不是任其堵塞在渠道中,让其占用经销商的大量资金。 2002年,美的以空调为核心对整条供应链资源进行整合,更多的优秀供应商被纳入

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的分析

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的分析 (1)成本降低额、降低率的计算 a.单一产品企业成本降低额、降低额 成本降低额=该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该产品实际产量-本年该产品实际总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00??本年该产品实际产量位成本该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成本降低额 b.多种产品企业成本降低额、降低率 成本降低额=∑(各种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本年各该产品实际产量)-本年各种产品实际总成本之和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100) (??∑本年各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成本各种产品上年实际平均成本降低额 c.可比产品成本超计划降额、降低率

可比产品成本超计划降低额=实际降低额-计划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超计划降低率=实际降低率-计划降低率 (2)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率=%100?本 报告期计划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实际单位产品成 全部产品总成本计划完成率=%100) ()(??∑?∑报告期实际产量本报告期计划单位产品成报告期实际产量本报告期实际单位产品成 (3)各因素变动对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的影响 产品单位成材一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实际产量按本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总成本 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

=%100?额 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总均 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对降低额的影响数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低率的影响动对成本降品种结构变 =超计划完成数成本降低率-对降低率的影响数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品种结构变动对=额单位成本计算的成本总均实际产量按上年实际平×降低率的影响数品种结构变动时 低额的影响动对成本降产品产量变=?????计算的成本总额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实际产量按上年—?????计算的总成本总额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划产量按上年×计划降低 率 (4)制造费用利用效果的分析 每百元产值制造费用= 100?工业总产值制造费用 综合销售成本率= %100?++价总额本期生产产品的全部售售价总额上期末库存全部产品的额本期生产产品的成本总成本上期末库存全部产品的 总产值的成本每百元不变价格=100?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的成本总额

企业的本质-交易成本理论资料讲解

1.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本质?为什么有企业?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差别?哪些因素决定企业的规模范围? 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效率 强调制度 企业(契约)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契约。资本、融资结构。 交易成本理论是关于产权交易的理论。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 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能够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作用下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观点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理论使得人们“既不知道引导市场交易活动的成本,也不知道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成本的影响如何。” 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的论文《公司的性质》中认为,“创建公司成为有利可图之事的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存在着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即:发现价格的成本以及谈判和签订合同的成本。 公司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交易成本的差异,也就是在公司内部管理和管理的市场化两者之间寻找一个交易成本更低的方式。当公司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成本时,公司就应该产生;而当市场交易成本低于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时,公司的内部交易就会弱化、消失,甚至会导致公司的灭亡。通常根据科斯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取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的一种有效形式,选择只存在于企业和市场二者之间。 交易成本是企业替代市场的运行机制成本。1937 年,交易成本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协调生产的手段,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有成本是客观现实,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企业家代替市场机制,企业家指挥生产。企业组织作为市场的替代物,其运用市场机制的成本包括:(1)发现相对价格的费用;(2)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3)不确定性原因引起的费用,即契约履行的费用;(4)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科斯关于企业内部组织运行同样存在交易成本的论述,对以后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科斯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零交易成本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是不可能实现或达到的,但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企业产权制度,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使其交易成本不断地逼进零的极限,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西方各国政府和企业经济组织不断改革社会经济的产权制度和组织机构,改善经济运行机制、运行规则和运行方法。 用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1)短期生产经营决策的机会成本是生产组织制度选择的交易成本。在成本管理会计中,短期生产经营决策需要重点考虑机会成本,并在不同生产组织形式方案中决定取舍。(2)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交易成本。 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彭真善,2006)。 科斯用交易成本完满地解释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和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并用它分析了企业与市场的差别与联系,他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但又可以相互替代的交易制度。市场的交易由价格机制来协调,而企业的存在将许多原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了。在企业内部,行政命令取代了价格机制成为生产活动的协调机制,企业通过市场“内部化”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理论

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的成本。 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监督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Williamson(1985)进一步将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区分为事前与事后两大类。 事前的交易成本: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指两方调整适应不良的谈判成本;建构及营运的成本;为解决双方的纠纷与争执而必须设置的相关成本;约束成本─为取信于对方所需之成本。 Dahlman(1979)则将交易活动的内容加以类别化处理,认为交易成本包含:搜寻信息的成本、协商与决策成本、契约成本、监督成本、执行成本与转换成本,说明了交易成本的型态及基本内涵。简言之,所谓交易成本就是指当交易行为发生时,所随同产生的信息搜寻、条件谈判与交易实施等的各项成本。 成本原因 编辑 交易成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与交易环境因素交互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造成交易困难所致(Williamson, 1975)。Williamson 指出六项交易成本了来源: 1.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指交易进行参与的人,因为身心、智能、情绪等限制,在追求效益极大化时所产生的限制约束。 2. 投机主义(Opportunism):指参与交易进行的各方,为寻求自我利益而采取的欺诈手法,同时增加彼此不信任与怀疑,因而导致交易过程监督成本的增加而降低经济效率。 3. 不确定性与复杂性(Uncertainty and Complexity):由于环境因素中充满不可预期性和各种变化,交易双方均将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纳入契约中,使得交易过程增加不少订定契约时的议价成本,并使交易困难度上升。 4. 专用性投资(Small Numbers):某些交易过程过于专属性Proprietary),或因为异质性(Idiosyncratic)信息与资源无法流通,使得交易对象减少及造成市场被少数人把持,使得市场运作失灵。 5.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ic):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自利行为产生的机会主义,交易双方往往握有不同程度的信息,使得市场的先占者(First Mover)拥有较多的有利信息而获益,并形成少数交易。 6. 气氛(Atmosphere):指交易双方若互不信任,且又处于对立立场,无法赢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交易关系,将使得交易过程过于重视形式,徒增不必要的交易困难及成本。成本特性 编辑 而上述交易成本的发生原因,进一步追根究底可发现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这三项特征形成三个构面影响交易成本的高低。(Williamson, 1985)

某知名企业成本分析案例(4个doc)

北冰洋隔热公司 本案例的背景是一家总部设在纽约市的公司的一个废纸转化厂,其业务与环保再生利用的趋势密切相关。本案例的主题是产品成本会计和成本控制。 北冰洋隔热公司制造家用隔热材料,它把废纸与纤维混合起来形成隔热材料,再进行包装和销售,最后铺进用户的阁楼里。公司通过两个途径获得废纸,一是以少许价格从公众那里购买(通过废纸传送装置或由个人直接送到装卸点),二是从废纸经营商那里大批量购买。从公众购买要更便宜一些,但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时间从客户停在装卸点的卡车、小汽车上小批量地卸下业并进行打包,而直接人工费相当高,在1979年的时候是一个工人一年19,000美元(每个小时9.50美元)。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小时平均可打2.5个各重300磅的包。打包的过程相当费时,因为需要先将废纸按类别(过塑纸、新闻纸、精工纸)和按颜色(白色、彩色)进行筛选,还必须把所有的金属物(订书钉或金属扣)去掉,并切成标准大小。而且,打包之后还要通过打包机用铁丝捆扎,以便储存供将来使用。 另一方面,从废纸经营商处购买的废纸则已经分类、清洁并切割成标准大小。这样购得的废纸价格更高,但可以少费人力和时间,因为工人只需从大卡车上把废纸卸下来并打包。当时一个工人一个小时平均可以处理16个各重300磅的外购包。 废纸行业的价格非常多变,大工厂对废纸的供求变化通常会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每当废纸市场价格明显下降的时候,北冰洋公司就降低从公众收购的价格,相应减少从公众渠道的购入,转而增加从经营商处批量购买。富有挑战精神的废纸公司则往往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在价格下降时大量囤积,以待日后销售。 北冰洋隔热公司经营着纽约城区22个收购打包仓库,每个收购打包仓库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营业,这些收购打包仓库为4个铡切装袋厂提供原料。北冰洋公司是回收专家公司的两个分部之一,另一家分部是废铁及金属公司。1981年3月,回收专家公司总裁正在复阅1980年度的财务报告,并将其与1979年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当他看到表1所示的报告的时候,他注意到单位加工成本和打包量正在上升。 表1 各收购打包仓库合并的成本汇总报告 1979年1980年 总成本(美 元)每包成本 总成本(美 元) 每包成本 自制包 直接工人4,128,000 3.84 3,041,280 3.84 仓库间接成本2,765,760 2.57 2,493,850 3.15 分部间接成本3,384,960 3.15 2,706,740 3.42 总计10,278,720 9.56 8,241,870 10.41 1980年比 1979年增加 0.85 外购包 直接人工168,000 0.60 514,800 0.60 仓库间接成本112,560 0.40 422,140 0.49

第二讲 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二讲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阐述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基础理论的交易费用理论与科斯定理,通过学习,要准确理解交易费用和科斯定理的涵义,掌握新制度经济学最基本的范畴和分析工具。 第一节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问题与思考] 一家汽车制造厂自己不生产汽车轮胎,轮胎由另一家厂商专门生产,两个厂发生的交易行为是企业外的市场行为,两家企业会发生订货供货的买卖行为,所遵循的是价格机制或市场供求规律,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这种在交易中的成本或费用肯定是存在的。 问题:汽车制造厂在什么情况下会考虑兼并轮胎厂,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分厂或车间?

一、交易费用的涵义 交易费用概念是由科斯创立的。他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标志着交易费用范畴的创立和交易费用理论的初步形成。之后,该理论迅速发展,其中,威廉姆森的贡献最大。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1)亚里士多德对交易的论述 商业交易;贷钱交易;雇佣交易。从事这三种交易活动都可以带来财富或致富。 他提出了交易的概念,并将交易与生产区被开来,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肯定。 (2)康芒斯对交易的论述 在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他以法律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经济关系,认为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交易,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种交易组成的一种有机的组织。 康芒斯的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中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他将交易的具体类型分为三种:第一,买卖的交易,即法律上平等和自由的人们之间自愿的买卖关系。其一般原则是稀少性。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根据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不同而且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机制。15与企业通过契约形式完成交易不同,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成交易。企业有时可以依靠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配置资源,将原木属于市场的交易内部化。 而选择用市场方式还是企业方式进行资源配置的关键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企业通过内化的市场交易来减少交易费用。随着企业的扩大,管理费用随之扩大,当两者相抵时,企业停止增长。企业规模的极限限定了单个企业规模的有限性。因此,面对市场需求的复杂多变,单个企业无能为力,为提升企业竞争优势,许多单个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易费用,而且协同的管理费用相对于单个企业的管理费用为低。这样参与联盟的个业都能获得较同行业同类个业自主生产更大的利润,因此,个业愿意参与协同工作,服从核心企业的任务分配与调控,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创意产业演化过程中,企业与个业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联盟,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动机。为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创意产业内的成员企业加强彼此合作,优化白身所在的协同绩效,往往会通过签订有效的契约来激励彼此之间达成更为密切的合作,避免成员企业的投机行为,节省交易成本。 运用交易成木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创意产业的演化。创意产业演化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亨的基础之

上的。因此,信息共享是实现创意产业演化的基础。创意产业演化中的每个节点企业都需要作出各种决策,这些决策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因为创意产业演化中节点企业的生产运作相互依赖。获得的信息的多少和质量与决策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创意产业演化中信息的共享对创意产业演化中每一个节点企业的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很多战略都涉及信息的交换与共亨。同样信息共享在给创意户业演化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创意户业成员企业的风险。信息共享的程度是创意产业演化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演化与发展,它可以大大地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失误,因而减少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创意产业演化的运行效率。

XX公司产品成本分析报告

XX公司产品成本分析报告 XX公司成本核算工作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独立进行:PTC车间成本核算、装配1(四楼)车间成本核算及装配2(三楼)车间成本核算。现根据()月份的成本计算结果,结合目标成本(定额成本)的执行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月份XX公司各车间产品种数及其盈亏状况,如下表: 亏损产品成本资料:详见“XX公司目标成本控制结算表”(表1-1); 二、对产品盈亏状况简要分析如下: 1、PTC车间 (1)据统计,()月份PTC车间生产产品种,其中盈利产品种,占%;亏损产品种,占%; (2)盈利的种产品中,按边际贡献率由大到小排列,前名产品见下表: (3)亏损的种产品中,按边际贡献率绝对值从大到小,倒数种产品排列如下:

2、装配1车间 (1)…… (2)…… (3)…… 3、装配2车间 (1)…… (2)…… (3)…… 三、对主要产品成本项目简要分析如下: 1、本次分析将①、②、③……等确定为主要产品,其相关成本资料见“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2、对“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作如下分析: (1)从表中数据可知,产品的“本月实际”单位成本()元比本年计划()上升/下降了元,(上升/下降百分比为%);比上年实际()元上升/下降了元,(上升/下降百分比为%);比历史先进水平()元上升/下降了元,(上升/下降百分比为%)。 (2)根据上述变动结果,现对产品各成本项目作如下分析: (Ⅰ)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分析:【见后(Ⅳ)①主要材料成本分析】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产品名称:产品销售单价:

规格:本月实际产量: 计量单位:本年累计产量: 编制单位:年月金额单位:元 (Ⅱ)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分析:(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 XX产品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对比表 由此可见,XX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本月实际比计划/目标成本降低(升高)了ΔC元,有关计算如下: 单位产品工时变动的影响=(a1-a0)* b0 =x1 每小时工资变动的影响= a1*(b1- b0)=x2 影响程度合计= x1+x2=x(元) 以上计算表明:该产品直接人工成本节约(超支)ΔC元,完全是单位产品工时消耗节约的结果,而每小时的工资费用则是超支的,它抵消了一部分由于工时消耗节约所产生的成本降低额。应该进一步查明单位产品工时消耗节约和每小时工资费用超支的原因。 (Ⅲ)制造费用成本项目分析: XX产品单位制造费用成本对比表

办公用品公司成本分析案例

联合办公用品公司 本案例的背景是1992年,当时,一家公司在其商务表簿业务中通过配送及后勤增值服务使原本为“大路货”的产品得到增值。本案例的主题是运用活动量成本会计、活动量成本治理及战略成本治理技术进行客户盈利性分析。 全面表簿操纵业务 在1992年,联合办公用品公司是一家从事商务表簿和诸如书写纸、信封、便签卡、贺卡等特种纸制品经营的企业,年销售额为9亿美元。在1988年的时候,公司就已扩展到商务表簿库存治理服务领域。该公司相信,在这一领域能够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使自己有不于其他生产经营商务表簿的企业。当时,表簿生产经营差不多成熟,所有的竞争者都在寻求获得销售增长的途径,联合公司掀起了一场运动,要把它的企业客户纳入一项它称之为“全面表簿操纵”(TFC)的打算。 到1992年的时候,TFC业务获得的销售收入已达到大约6,000万美元,联合公司也在商务表簿业务分部内部设立了一家单独公司来办理这些客户的业务。TFC项目所提供的服务除了存货操纵、表单使用反馈外,还包括表簿的存储和配送(包括存货融资)。

联合公司使用了一套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来监测客户的表簿存货、表簿使用及订货行动,再通过一套内容全面而又简洁易读的治理报告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客户。 作为配送服务的一部分,联合公司还提供“拣包”服务,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打开整装的箱子准确地拣出客户所要求的表簿数量。联合公司的差不多思想是,治理有方的储存和配送网络对任何表簿治理业务差不多上至关重要的——“我们明白你需要什么……在正确的时刻、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产品”。 对少部分客户,联合公司还提供“桌面配送”服务,由联合公司的职员将表簿直接送到个人办公室(通常情况下表簿是送到装卸站)。作为一家综合表簿治理提供商,联合公司的产品系列也必定是综合全面的,包括从标准计算机打印纸、复印纸到客户自行设计以准确满足其需要的自定纸等各种产品。 目前的成本会计制度 联合公司将其表簿生产与TFC业务作为两个独立的利润中心,产品转移按照正常的交易关系进行,价格按市场公平价确定。 联合公司共在13个地点生产商务表簿。尽管公司在接到客户订单的时候鼓舞在内部查找货源,但TFC项目的销售人员有权在

成本费用分析 产品成本分析

成本费用分析——产品成本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实际成本会与其目标——标准成本不符,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成本差异。为了消除偏差,就要对产品成本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即分析实际产量下产品实际成本总额与该产量下的成本标准水平的差异大小及产生该差异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在进行产品成本分析时,首先要分析由于耗用水平、价格、生产能力变动而造成的成本差异;然后再分析引起这三个因素变动的原因,就可找到产生成本差异的具体原因和对策。 (1)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都属于变动成本,其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相同。由于它们的实际成本高低取决于实际用量和实际价格,标准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所以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其中:价格差异集中表现了各生产投入要素(如材料、人工、机器等)的实际价格与预算价格之间的差异;数量差异集中反映各种投入要素的利用率情况。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①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实际产量下的直接材料实际总成本与标准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可分解为材料单价差异(简称价差)和材料耗用量差异(简称量差),其计算公式为: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耗用量×实际价格–直接材料标准耗用量×标准价格

材料耗用量差异=标准单价×(实际产量的实际耗用量–实际产量的标准耗用量) 材料单价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产量的实际耗用量 由于某些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如生产调和油的企业,在保证油的口味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其单位产品中的花生油和菜子油的比例可适当调整,如增加价格较低的菜子油的比例,降低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这种由于调整不同价格可替换直接材料引起的直接材料成本降低称为直接材料结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材料总的利用率实际受利用低价材料的利用程序和每种材料利用效率综合影响,因此直接材料耗用量差异可进一步分解为结构差异和产出差异。 直接材料结构差异=∑(各直接材料实际总用量×各自实际比重)×标准价格–∑(各直接材料实际总用量×各自预算比重)×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产出差异=∑(各直接材料实际总用量×各自预算比重)×标准价格–∑(各直接材料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在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实际总成本与其标准总成本的差额,它可分解为人工效率差异(即工时耗用量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即工资分配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即工资分配率差异)。其计算公式为: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实际直接人工成本–实际产量下直接人工标准成 本 =实际产量×单位产品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产量×单位产品 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供应链方面的应用

物流0741班曾明金 070700404621 论文题目: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供应链方面地应用 论文目录: 一、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看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与其意义介绍 1、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2、交易成本理论提出地现实意义 <二)交易成本地分类及其相关内容 1搜寻和信息成本 2监督和执行成本 3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 <三)产生交易成本地原因及其相关内容 二、从交易成本理论看供应链地产生、发展与其管理控制 <一)供应链地概述及供应链地产生与发展 1 供应链地概述 2 供应链地产生与发展 <二)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地因素 1 交易地频率 2 交易地不确定性 3 资产地专用性 <三)供应链管理减少节点企业间交易成本地过程分析. 三、香港利丰集团地实践与应用 <一)香港利丰集团地简介 <二)利丰集团地供应链管理与交易成本控制 四、结语 五、参考文献 概述: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随之垄断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上百年历史地通用宣告破产重组,再到丰田<通用之后地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地严重全球召回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供应链上地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此可见如何提高整条供应链地整体质量与整体竞争力是现代企业急需解决地问题.供应链上地各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外,还应不断减少各环节地交易成本包括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企业外部交易成本一同去追求供应链整体长期地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交易成本供应链管理交易成本控制利丰集团

一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看交易成本 <一)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与其意义介绍 1、交易成本经济学概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中惟一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功地领域.交易成本经济学是融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为一体地、新颖地边缘学科.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地交易成本经济学.他们认为,市场运行及资源配置有效与否,关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交易地自由度大小,二是交易成本地高低. 在一定地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地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地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交易成本指达成一笔交 易所要花费地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地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地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地监督等活动所费地成本.交 易成本理论是由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他在《企业地性质》一文中认为交 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地,最明显地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地成本”、“市场上发生地每一笔交易地谈判和签约地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地其他方面地成本. 2、交易成本理论提出地现实意义 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地组成部分.社会交易成本越小则社会交易活动就越是活跃,社会商业活动才会越发达.因为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时,总是面临着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这就使人们不可能在无交易成本地情况下进行决策.为此人们为实现商业交易地扩大而不断寻求交易成本地降低.企业供应链管理就是其中最有效地策略之一.企业在管理上要求紧密合作,共担风险,更要共享利益才能够打造一条强有竞争力地供应链;供应链上地各企业除了追求自身利益外,还应不断减少各环节地交易成本一同去追求供应链整体长期地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从技术上要求企业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成果包括新地通讯工具,发展电子商务以更快更好地发 现交易对象促成交易,要求我国要加快三网合一战略不断完善信息流通平台 <二)交易成本地分类及其相关内容 本处主要分析市场交易成本,其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1搜寻和信息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地搜集及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地成本 2监督和执行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地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3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针对契约、价格、品质讨价还价地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地内部成本. 4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地事后成本.

小米公司战略成本管理案例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以小米公司为例 目录 1案例介绍 (1) 1.1 公司简介 (1) 1.2 小米手机 (1) 1.3 战略概况 (1) 2案例分析 (2) 2.1小米公司的产业链及竞争环节分析 (2) 2.1.1产业链分析 (2) 2.1.2 手机竞争环节分析 (5) 2.1.2.1 硬件竞争分析 (5) 2.1.2.2软件竞争分析 (6) 2.2小米公司价值链分析 (12) 2.2.1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的分析 (12) 2.2.1.1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 (12) 2.2.1.2解读小米公司价值链重构 (13) 2.2.1.3小米公司的创新与挑战 (15) 2.2.2小米手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 (16) 2.2.2.1苹果手机 (16) 2.2.2.2华为手机 (17) 2.3 小米公司企业战略的三个基本命题 (18) 2.3.1 行业选择与业务定位 (18) 2.3.1.1 行业选择 (18) 2.3.1.2 业务定位 (19) 2.3.2 竞争战略的选择 (19) 2.3.2.1创新的低成本营销模式 (19) 2.3.2.2实施成本企划,精选方案,精简成本 (19) 2.3.3 如何依靠、培育、发展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 (20) 2.3.3.1优秀的团队 (20) 2.3.3.2客户与公司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 (20) 2.3.3.3强大的关联公司后盾 (21) 2.4 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战略 (21) 2.4.1价值创新 (21) 2.4.1.1价值创新的概念 (21) 2.4.1.2价值创新的原则 (21) 2.4.1.3价值创新的实施途径 (22) 2.4.2小米公司的价值创新点 (22) 2.4.2.1销售方式不同 (22)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完整版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完 整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九章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产品成本的主要计算方法和成本的分析,本章可通过客观题和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本知识。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2013年教材主要变化

2013年教材将品种法区分单一品种生产下的品种法和多品种生产下的品种法分别进行解释,修改部分数字错误,增加了简化分批法计算的例题,实质内容没有变化。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综合运用 产品成本分析 第一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表9-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此外在产品的品种、规格繁多的工业企业中,为简化成本计算,可采用分类法,为配合定额管理也可采用定额法。 【例题1·判断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产品一般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2009年) 【答案】√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一、品种法的特点 (一)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 (二)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三)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二、品种法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 (二)登记相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三)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四)分配制造费用; (五)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六)结转产成品成本。 品种法下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单一品种生产下的品种法 【教材例9-1】某工业企业为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只生产单一产品甲,月初月末在产品比较稳定,计算甲产品成本时可不予考虑。2×12年8月,甲产品共发生生产费用450万元,完工5 000件,有关生产成本明细账如表9-2所示。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 一、简介 所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人关系成本。它与一般的生产成本(人—自然界关系成本)是对应概念。从本质上说,有人类交往互换活动,就会有交易成本,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交易成本又称交易费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于对企业的本质加以解释。由于经济体系中企业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企业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由于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纳德·科斯教授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它所包含的就是交易成本的内容。科斯写道:“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科斯于1960年发表了著名的《社会成本问题》,对交易成本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界定,科斯把它定义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我们可以把交易成本理解为“扯皮成本”,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为获取经济收益而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一切时间、精力和物质的支出。 科斯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系统化的工作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森做的。威廉森最先把新制度经济学定义为交易成本经济学。他广泛考察和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各种主要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组织、对市场的限制、工作组织、工会、现代公司(包括联合企业与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垄断与反垄断和政府监管等等,并开创性地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应用到对各种经济制度的比较和分析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 鲍得温自行车公司成本分析案例本案例为一家瞄准“中等市场”的小型自行车生产商审视一次推行“自定标签”合同生产的机会。对此问题的分析要求将财务.营销.战略等方面的考核结合起来。 1983年3月的一天,鲍得温自行车公司营销副总裁苏珊·莱斯特正在琢磨她前一天为与高值百货公司采购员卡尔· 特诺的一场讨论。高值公司在西北部经营一系列打折百货商场,其销售量已增长到如此水平,已至公司已开始在若干百货商场的产品系列中增加“自定品牌”(也称“自定标签”)的商品。诺特先生是高值公司运动商品采购员,他找到莱斯特女士,谈论了请鲍得温公司为高值公司生产自行车的可能性。自行车的名称定为“挑战者”,高值公司计划在其所有的“自定品牌”运动商品上使用这一名称。 鲍得温公司生产自行车已有40年历史,在1983年,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10种型号,从初学者使用的带练习轮的小型车,到成年人使用的12速高级车,当时的年销售额约为1,000万美圆。公司的财务报表见列示件1。公司的大部分销售都是通过独立拥有的零售店(玩具店.五金店.运动商品店)和自行车专卖店进行的,以前还从来没有通过任何类型的连锁百货商场进行过销

售。莱斯特女士清楚,鲍得温公司的自行车享有只来年感和价格均高于平均水平的形象。但也不属于“高端系列”。 高值百货公司向鲍得温公司提出的建议中有些方面是与鲍得温公司惯常的为商之道大不相同的。 第一,高值公司非常重视能否随时得到大批量的存货,因为高值公司过去对每个商场,每个月自行车销量的预测遇到过很大困难,因此它希望能够在它的地区仓库保有存货,但同时又不希望自行车的所有权从鲍得温公司转给高值公司,除非该自行车已经从一个地区仓库运送到高值公司的具体末一个商场,这时候高值公司才认为该自行车已由高值公司从鲍得温公司够得,并同意30日内付款。不过,高值公司也同意将已在其地区仓库中存放4个月以上的自行车作为公司已购买产品,同样在30日内付款。诺特先生做过估算,一般情况下一辆自行车只会在高值公司的仓库中存放2个月。 第二,高值公司希望“挑战者”牌自行车销售价低于按原品牌销售的自行车,同时希望在每辆车上赚取同样的毛利润------其理由是,“挑战者”牌自行车会分走品牌自行车的销售份额,因此,高值公司希望从鲍得温公司购买的自行车价格,要比鲍得温公司通过常规渠道销售的同类自行车的批发价低。 第三,高值公司希望“挑战者”牌自行车在外观上应当与鲍得温公司的其他自行车有所区别,车架和机械部件可以与鲍得温公司目前的车型相同,但脚踏.坐垫.把手须有所区别,而且车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