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散状态。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没有了。

(4)所以社会不能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论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性质: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特点:(1)和其他工人政党相比,共产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它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共产党比其他工人政党具有更长远的代表性,他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3)共产党是由各国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分子组成,他们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4)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分子组成,他们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奋斗目标: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的: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1)共产主义革命要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一切私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2)共产主义革命要同反应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和其他愚昧、落后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树立共产主义和科学、进步的观念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基本途径:

(1)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2)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措施,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所有权实行强制性干涉。

(3)然后,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4)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重要特征:

(1)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联合占有,共同使用

(2)阶级差别消失,公众权力失去政治性质,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

(3)阶级与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被消灭,无产阶级的统治也归于消亡

(4)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8、《共产党宣言》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

《共产党宣言》通过共产党对瑞士、波兰、德国等国家的反对党派的态度,说明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着运动的未来。共产党人应该联合各种反对党派开展革命行动,但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先进性(重视教育工作,明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敌对的对立)。

斗争策略原则

革命原则:共产党人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强调,在所有革命运动中,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而不管其发展程度。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战略要求

战略措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全部现存的阶级剥削性质的社会制度。

战略目标:消灭剥削,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

战略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9、《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

10、《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世界经济文化交往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1、《共产党宣言》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

《列宁》

1、文化建设的意义

(1)苏俄文化状况很差,到1920年70%人是文盲,和沙皇时代比有进步,但进步太慢(2)批评无产阶级文化派全面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错误观点,指出在俄国,即使资产阶级文化的状况也是很差的,应充分利用资产阶级文化

(3)强调苏俄面临着繁重的文化建设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发展。

2、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要求

(一)大力发展国民教育

(1)要努力增加教育经费,扩大投资预算,削减其他部门的经费转用于教育领域(2)苏俄人民群众有着学习文化的极大热情,国家政权大力倡导,积极推进,俄国就一定能摆脱不文明状态(3)首先要发展初级国民教育,是人们能够识字读书。教育人民委员部要精简机构,把节省的经费用于发展国民识字教育(4)大力提高国民教师的地位,增强其全面修养,最重要的是提高其物质生活水平

(二)加强农村教育工作

(1)通过国民教师争取农民,有计划的组织他们下农村,传播文化知识。(2)发动城市工人援助农村居民,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在工人和农民之间建立友好互助形式,必须在工人中组成许多已经常帮助农村发展文化为宗旨的团体。也可考虑把党的所有城市支部和农村支部结成帮扶对子,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场合,来满足农村支部的文化需要(3)要从农村实际出发,不应立即把纯粹的共产主义思想带到农村去。现在就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不但无益,反而有害(4)要增强城乡文化联系工作的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开始百倍迅速的前进。

3、合作社性质的变化和在苏维埃制度下建设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变化:(1)合作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集体资本主义机构,但合作企业与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不同,前者是集体企业,后者是私人企业(2)合作社在国家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一个变种”,但他与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也不同。合作企业首先是私人企业,其次是集体企业;而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则是既有私有性质,又有国家所有性质。(3)在苏俄现存制度下,合作企业是集体企业,如果他占用的土地和使用的生产资料是属于国家和工人阶级的,他就与“社会主义企业没有区别”。在我国条件下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意义:(1)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在国家手中,推行合作社并不背离和有损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是为了向更好的社会主义过渡(2)在方法上面,合作社是农民感到简单易行和容易接受的过渡到新制度的方法,能让所有小农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4、建立合作社的必要手段和社会保障条件

必要手段:(1)在资财上优待合作社。银行应向合作社提供优惠贷款;国家应给合作社财政支持;要奖励参加合作社流转的农民(2)提高农民的文明程度,要使农民懂得人人参加合作社的一切好处,都能够自愿的参加进去。需要由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上提高一个阶段(3)培养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要把革命气势、革命热情,同做一个有见识的和能写会算的商人本领结合起来,具有做文明商人的本领。

保障条件:(1)要对国家机关认真的加以改造,使之更好地发挥管理和领导作用(2)要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没有一场文化革命,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3)要有相当发达的

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具有相当的物质基础。

5、俄国革命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关系

特殊性:(1)俄国十月革命是和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相联系的革命。这样的革命势必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2)俄国是介于西方文明国家和整个东方国家之间的国家,俄国革命势必表现出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革命的某些特殊性。(3)东方国家的革命还会产生某些新东西一般规律: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反而是以次为前提的。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并不违背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

6、为什么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不可能由某种教科书来规定的一切形式

(1)历史顺序容许有所改变(2)首先要投入真正的战斗,然后才会见到历史发展的结果。如果因为各国具有特殊性,不符合书本上讲的要求,因而就不投入战斗,那就根本不能进行革命。(3)那种认为按考茨基思想编写的教科书规定了今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必须坚决去掉。

7、改革苏维埃国家机关的必要性、改革国家机关的准则

《毛泽东》

1、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性

(1)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国家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消灭阶级和国家,使人类进入“大同境域”的必要条件(2)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许多先进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救国救民的真理,但一次次努力都失败了,实践证明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出路:走俄国人的路,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4)积孙中山革命40年之经验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经验,基本的结论就是:其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组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内容和历史任务

本质内容:(1)在中国,在现阶段,人民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2)对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对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3)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有选举权(4)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反对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历史人物:(1)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主要是指人民的军队、人民的警察和人民的法庭,借以巩固国防和保护人民利益(2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让人民用民主的方法即说服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3)对于反动阶级和反动派的人们,只要他们不造反,不破坏,不捣乱,也给土地,给工作,让他们也活下去,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他们如果不愿意劳动,人民的国家就要强迫他们劳动(4)对民族资产阶级进行教育和改造工作,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即私营企业国营化(5)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改造分散的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社会化(6)促进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工业的发展,有步骤的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

3、各革命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地位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2)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3)民族资产阶级在现代阶段有很大的重要性:要团结民族资

产阶级,共同奋斗;但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不应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地位。

4、三件主要武器和两条基本经验

主要武器:(1)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2)一个有这样的荡领导的军队(3)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体。基本经验:(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2)这个专政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5、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学习经济建设工作的新任务

(1)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2)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而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3)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经济工作,拜他们为老师,恭恭敬敬的学,老老实实的学,总是会学会的(4)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的走到目的地

《邓小平》

1、为什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1)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3)改革开放十几年内,我们国家发展的这么快,充分证明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方针、政策的正确性(4)随着实践的发展,该完善的完善,该修补的修补,但总的要坚定不移

2、怎样理解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得到解放,这是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解放了生产力

3、“三个有利于”标准内涵和提出的重大意义

标准内涵: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重大意义:三个“有利于”成为人们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兼顾了社会、国家、人民三方面的利益。“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社的本质区别

(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4)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4、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揭示的重大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5、为什么强调抓住时机加快经济发展

(1)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比较快,老百姓一比较就出问题。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拦,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快点发展。

(2)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住机会,不能丧失。

(3)我国经济发展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这是能够办到的。

(4)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5)从国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有若干发展阶段。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收益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6、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要注意经济稳定和协调发展,但稳定和协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2)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3)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4)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7、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2)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占有一席之地(3)希望老科学家和中青年科学家通力合作,为加快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多做实事。(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

8、为什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1)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搞上去(2)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上去(3)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要坚持反对腐败,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抓(4)要搞法制

9、关键在于选好接班人的思想及其意义

(1)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2)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说,关键在人(3)要注意培养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入班子。现阶段就是要选人民公认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4)让新人放手干,老年人在旁边予以帮助,但不要妨碍他。要好心好意的帮,帮助培养,让更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

10、为什么强调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实事求是

(1)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会议多、文章长、官话旧话连篇)。形式主义也就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事,多做少说(要精简)。(2)学马列要精,要求管用的,不求大。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办不到。(3)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实事求是,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

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马克斯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

1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和曲折问题

(1)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所以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2)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3)(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1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苦难的关键时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能否汲取的世界社会主义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精辟分析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的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彻底破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教条主义观念;激励人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使人们端正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的战略措施;坚定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信心。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似一股强进的春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主要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 (1) 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要求,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愈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 (2)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也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资产阶级为了剥削无产阶级,必须有维持它奴隶般的生存的条件,而随着工业的进步,工人的地位和生存条件却在下降,以至降到无产阶级生存条件以下。资产阶级不能保持自己的奴隶(工人)维持奴隶般的生活,工人不能养活自己只能依靠资产阶级养活。 (4)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阶级自相竞争之上。而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原著导读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原著导读 课程背景: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习和实践哪些基本理论? 课程大纲: 课程导入: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 三、坚持和发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发展 一、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三、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部分: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 一、人的劳动与物质世界 二、社会分工与人的活动 三、生产力与物质世界的发展

第三部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有机体及其发展 二、社会结构及其基本构成 三、生产关系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部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和基础 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三、真理及其与价值的关系 第五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及其发展 二、社会发展规律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六部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 一、商品经济的矛盾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 三、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部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

一、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第八部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扩张 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变化 四、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九部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实质 一、礼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二、礼会主义本质及其体现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部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一、礼会主义发展的特性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十一部分: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一、马克思恩格斯原著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3、《德意志意识形态》 4、《共产党宣言》 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6、《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二、中文专著 陈先达.处在夹缝中的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黄枬森.哲学的科学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高清海.找回失去的“哲学自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陶德麟.哲学的现实与现实的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孙正聿. 哲学通论.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孙正聿. 思想中的时代.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俞吾金. 重新理解马克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俞吾金. 俞吾金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李德顺. 价值论(2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欧阳康. 哲学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汉大学出版社,1998 吴晓明. 形而上学的没落.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吴晓明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及其当代意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张一兵. 神会马克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张一兵. 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丰子义. 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王南湜. 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衣俊卿. 文化哲学.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任平.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仰海峰. 形而上学批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邹诗鹏. 生存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贺来. 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刘森林.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袁贵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杨耕. 为马克思辩护.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杨耕. 杨耕集.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张曙光. 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张曙光. 生存哲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吴向东. 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兰久富.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沈湘平. 理性与秩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罗松涛. 面向时间本身——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1893-1917)〉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读书笔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读书笔记专业课程:·藻类学、真菌学、植物地理学·人类学·生物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高等植物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学·发育生物学与胚胎学·生态学(所有的课程授课语言都是英语)·昆虫学·进化生物学·基础和应用生物学·普通生物化学·遗传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于1857年8月下旬,它是马克思为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又陈《资本论》的初稿)而撰写的一篇导言。《导言》在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直到1902年才在他的遗稿中被发现。1903年考茨基把这一手稿用德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上。 一、写作背景 1857年爆发了席卷欧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现在发疯似的通宵总结我们的经济研究,为的是在洪水之前至少把一些基本问题搞清楚。”《导言》的写作目的:一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二是为了批判当时国民政治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还有巴师夏、凯里等庸俗经济学。他们一方面把物质生产看

作是与社会性质无关的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下的生产;另一方面有割裂了生产与分配等关系,把分配说成是随心所欲的事情。马克思在《导言》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错误观点,认为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社会性质(生产关系)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是这四个环节的起点,并以生产为出发点论述了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的一般关系。《导言》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还作了专题论述。 二、内容提要 这是一篇没有写完的导言,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1、生产;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3、政治经济学方法;4、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关系。法的关系。家庭的关系。这里节选前三部分: (一)生产 这一节的中心是批判了国民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看成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的错误观点,论述了物质生产社会性质,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对象和本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生产 政治经济学研究物质生产,就必须研究物质生产的社会性质(生产关系),研究生产交换中的个人,就不能脱离社会

马克思原著导读

【填空10 材料分析一组简答6 论述2】 1.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 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进步发展;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 即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思想。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2.“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何理解? 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观点 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色; 3.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 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阵营。 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 1、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 钱关系; 2、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 断革命化; 3、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捐到文明中来了; 4、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是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 活的愚昧状态。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冲击; 5、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 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 4、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1.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阶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封建的生产 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便被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打败; 2.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社会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有 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 3.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生产力这个武器,现在又要求破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 了。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5.无产阶级处在资本主义社会最底层,是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的阶级。84 1.他们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2.工人成为机器的单纯附属品,劳动负担是非常重,但获得的工资却非常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3.工人被严密组织起来,在层层监视下像奴隶一样的干活; 4.资本家还招雇大量的女工和童工,是青壮男工的工作变得毫无保障,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 5.工人不仅受到工厂主的剥削,还受其他资产阶级——房东、店主、当铺老板等地剥削。 6.如何理解“一切斗争都是政治斗争”86 1.阶级斗争分为三种形式:经济、政治、思想。 2.经济斗争最早;政治斗争最基本、实质,而且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的为争政权而斗争的时候,这才是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是最高层次。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 (1)辩证唯心主义 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 《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 《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

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答: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马克思指明了自己的哲学即新唯物主义同旧哲学即旧唯物主义在理论立足点和根本目的上的对立。 (1)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旧唯物主义忽视人的实践性,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及其历史发展,它的立脚点是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个人。旧唯物主义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他们把作为私人利益关系总和的社会,看成纯粹私人根据个人动机不受约束地去追求私利的领域。 ②根本目的 旧哲学家们不懂得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只是“认识世界”,而马克思认为重点在于“改造世界”。 (2)新唯物主义立足点和根本目的 ①立足点 新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以及由此而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语句分析 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 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过程不仅使劳动对象发生形式变化,而且使劳动者的目的和力量体现、凝结在劳动对象上,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变成劳动本身的对象体现,所以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劳动的对象化。然而,国民经济却假定资本是一个当然的前提,那就使得劳动失去了本质意义,而只是为资本服务。这就表现在:当劳动产生出物化的劳动产品的时候,也就是劳动实现的形式,但是工人在此时失去了劳动产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劳动的现实化就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此时,劳动本身的产品化就代表了工人劳动价值的丧失,资本家获得了劳动的对象劳动产品,他们对劳动的占有就是劳动产品脱离工人的异化的表现。 2.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 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在理论上,人与自然界在渊源上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而在人类处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过程中,自然界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资料作为人类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又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去挖掘,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不但是实践的对象,还是人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存在,与人密切相关。这样,自然界的利益就和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3.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是指一个物种本身所具有的与他物相区别的‘形式’,就是一个物种的本质。而一个物种的本质总是体现为其生命活动的意义,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它自身本质的实质内容。因此,人类的本质也就是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表现为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从而阐述了马克思的实践观——人的本质就是实践。 4.人对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对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来说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第四个规定讲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异化的本质。在这句话中,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对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这就是人的异化。人与自身的关系分离,人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他人的关系来体现自我的价值,只有通过与他人的关系人才能认识自己,才觉得自己的存在。 二、论述题 马克思是怎样论述异化劳动的? 理论部分: 基本思想: 第一部分:以异化劳动概念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1)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考试试题

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一)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是如何提出和阐述科学实践观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2.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涵义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 2.《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及其关系 3.《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的阐述 4.《共产党宣言》关于对“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的理解 (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恩格斯是怎样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根本缺陷的 2.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 3. 恩格斯是怎样分析和评价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和核心 2、如何理解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对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3、为什么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八)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是如何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坚持改革开放的 2、邓小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何重大意义 3、如何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九)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名句解读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一 111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为什么说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是直观的唯物主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指出,当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体的能动性时,唯心主义却发展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与旧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重视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中人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充分肯定唯心主义哲学中所具有的积极合理因素。但是,马克思同时又指出,唯心主义只是“抽象地发展”人的能动性,“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所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指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这里马克思指出,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一样,脱离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中,从另一个方面夸大了人的精神作用,把实践活动看成是主体纯粹的精神体验和精神修炼过程,只从人的纯粹精神活动理解主体的作用,把主体当作脱离物质实践活动的独立化的精神实体。因此,唯心主义同样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这里分别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由于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脱离实践,都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际也就给我们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问题上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基本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是: 首先,二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二者最基本的关系,人是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去认识反映世界的。实践具有世界观的意义,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使世界二重化,区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在实践活动中使二者达到统一。 其次,二者具有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主体根据实践的需要,能动地反映客体,把握客体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主体在认识客体过程中,实现客体主体化,使客体向主体转化,在主体观念中以概念和理论形式把握客体,并在把握客体的同时提升主体的能力。 再次,二者还具有价值关系。主体以什么样的客体作为自己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首先是实践的需要,最能满足主体实践活动需要的客体总是最先被主体认识和改造。但在主体实践活动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水平,对不同客体以及同一客体的需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 最后,二者之间还具有审美关系。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过程中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主体在成功地改造客体的同时,往往会使自身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带来身心的愉悦,带来人的精神上的陶冶和熏陶,并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过程中享受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 2、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验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与解析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笔记版)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条):批判旧哲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相当于总论] 第二部分(3~9条):将新的实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要基本原理。[相当于分论] 第三部分(10~11条):阐明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点。[相当于结论] (一)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一、二条)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第一条) (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2)“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这是说旧唯物主义不是把反映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主观能动活动过程,不是理解为实践活动过程。一切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仅仅理解为一种直观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他们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实践既是人们所特有的主观能动过程,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过程。旧唯物主义对这些根本不理解。 旧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费尔巴哈批判唯心主义、宗教神学、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由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都不理解实践的重大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题型: 一、简答(10分*4=40分) 二、论述(30分*2=60分) 1.《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 (1)研究得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哲学结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2)阐述了先进理论的作用,指出“批判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3)指出人类从各种形式的压迫下获得彻底解放的途径并论证共产主义革命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能实现这种革命变革力量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把自己解放出来,也就必然推翻剥削制度的一切基础,从而解放全人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人类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重要意义: (1)开始用社会的物质生活来解释政治生活,表明马克思第一次试图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现象,从而成为马克思在发现唯物史观进程中的发端,为发现唯物史观开辟了途径。 (2)马克思还第一次表述了无产阶级作为旧制度的破坏者和新制度的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思想。 (3)恢复、确定了走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 2.如何阐述异化劳动的思想及意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扬弃资产阶级哲学关于“异化”的概念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关于“劳动”的概念,在用“异化”概念来分析社会关系式,把它同劳动的本质、私有制的产生及社会制度的变迁联系起来,创立了“异化劳动”范畴。认为它包含四个基本特征:(1)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2)工人同自己的劳动行为相异化;(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4)人同人的相异化。马克思还用异化劳动来论证历史的进场:私有财产是一切异化、首先是劳动异化的基础和基因,又是劳动异化的结果。因此,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结束异化劳动,而只有克服异化劳动,才能消除产生私有财产的条件。由此,马克思更加深刻的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重要意义:异化理论在手稿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异化劳动”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关于资本占有他人的雇佣劳动理论的最初表达形式。 3.《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理解题】 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ad hominem[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ad hominem[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精神武器,特指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际的革命行动、物质武器,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革命理论的作用时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理论批判与现实的革命运动都是人类解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并强调了物质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辩证途径。在马克思看来,武器的批判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是马克思在《提纲》第一条里的论述。马克思这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在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问题上的根本区别。所谓“对象、现实、感性”都是一个含义,指实际存在的可感知的客观事物。“人的感性活动”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里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根本缺陷是脱离实践,看不到主体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看作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与人的实践活动无关的在人的活动之外自在存在的单纯客体,主体只是像照相照镜子一样被动直观地反映客体。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主客体之间单纯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看不到主体与客体之间更为根本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这就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论,因而,旧唯物主义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3“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 【恩格斯《反杜林论》,这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它们是对立的,但“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谬误也会变成真理。】 4,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自然对人的压迫,人对人的剥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5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考题及答案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⑴打开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六个缺口: ①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1755年,康德:《自然通史与天体论》;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太阳系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从天体演化的历史批驳了“宇宙不变论”。 康德认为,太阳系是从同一团尘埃微粒组成的弥漫星云中,通过吸引与排斥的矛盾运动,逐渐发展成为有秩序的天体系统;他阐明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关于所有现在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②地质渐变论 1830年,赖尔:《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将“理性”带进了地质学,与居维叶貌似革命的理论——“激变论”相对抗。 赖尔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的表层以及地表上的植物和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它们“也都有时间上的历史”,这个学说既是与有机物种不变这个假说不能相容,也是对居维叶的“灾变说”的一个有力批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1840年,迈尔、焦耳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当量的关系上揭示了存在于自然界的热、光、电、磁、机械的和化学的等等这些当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因此,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 ④人工合成有机物 1828年,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成功地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有机物和无机物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的观念,动摇了生命力论的基础,“证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而且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大部分填平了”。 ⑤细胞学说 1838年,施莱登:植物细胞学说;1839年,施旺:动物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建立,表明整个生物界存在着统一性,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 ⑥生物进化论 1859年11月24日,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该书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物种之间的联系,有力地批判了“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生物界的任何物种,都有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而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为自然界的历史观“提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其研究部分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 2、《列宁选集》。 3、《毛泽东选集》。 4、《邓小平文选》。 5、《江泽民文选》及近年来党的重要文献。 6、《陈先达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孙伯鍨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1-3卷)。 8、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侯惠勤:《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转换》,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刘林元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版。15、刘放桐:《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陈学明:《永远的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任俊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50年》,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西方译著部分 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商务印书馆。 3、本尼迪克特:《文化的模式》有多种译本。 4、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有多种译本。 5、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 6、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 7、麦基:《思想家》,三联书店出版社。 8、黑格尔:《逻辑学》,商务印书馆。 9、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阿尔蒙德:《公民文化》,华夏出版社。 1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多 种译本。 12、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 13、巴比:《社会研究方法论》(上、下),华夏出版社。 14、戴维·施韦卡特:《反对资本主义》,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 15、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原著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共产主义原理 共产党宣言 雇佣劳动和资本 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资本论》 哥达纲领批判 反杜林论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怎么办? 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辩证法的要素 谈谈辩证法问题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论粮食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