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旅游局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3)

(一)一核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三)六大旅游板块

(四)八条精品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六)重点旅游景区

四、旅游体系建设 (8)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12)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15)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四)推广提升旅游节事活动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18)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

八、产业创新与业态培育 (19)

(一)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二)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九、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20)

(一)旅游保障措施

(二)旅游规划实施

为指导我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景区素质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影响有效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58.16万人次,为“十五”期间的3.58倍;实现旅游创汇15.29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15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5亿人次,为“十五”期间的2.0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17.79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8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725.27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77倍,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完成,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旅游战略升级、消费需求拉动、交通高速发展等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我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获得转型

发展与跨越发展的超常机遇,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新跨越。

同时,我省旅游业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表现在:开发建设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管理体制不顺,资源整合不足;服务设施落后,产业体系不全;旅游品牌薄弱,营销推广乏力;保障体系欠缺,竞争优势弱化等。只有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时期的历史机遇,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确保我省旅游业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以构建山西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推进旅游集聚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旅游要素建设、营销创新、服务提升和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再造一个文化旅游“新山西”,为将山西建成我国文化旅游强省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导产业,成为我省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市场品牌效应凸显,产业素质大幅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倍增,产业作用显著增强。力争将山西建成我国文化旅游强省,成为中国新兴的山水避暑休闲胜地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2.规划指标

(1)旅游者人数

到2015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262万人次,年均增长15%左右;接待国内旅游者达2.4亿人次,年均增长14%左右。

(2)旅游业总收入与增加值

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307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7%左右,实现新一轮旅游倍增计划,“十二五”期末旅游总收入比“十一五”期末至少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达102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

(3)旅游就业人数

2015年我省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

(4)旅游满意度指标

旅游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游客满意度平均每年增加1%,旅游从业者满意度到2015年提高到80%以上。

(5)出游与消费指标

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

(6)旅游节能减排指标

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三、空间布局

我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核、三级服务体系、六大旅游板块、八条精品线路、八大休闲度假旅游区域、十八大核心景区”的大旅游格局。

(一)一核

——以太原市为主体,辐射周边区域,建设全省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山西重要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古晋阳旅游集聚区,大力培育城市主体旅游产品,建设环太原游憩带, 突出太原省会城市和交通枢纽的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发挥其在全省旅游发展中的组织与辐射带动作用。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构建省、市、县与景区三级旅游服务基地,形成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无间隙、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省级旅游服务基地,在太原建设省级旅游服务基地,建设太原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完善山西旅游信息平台,形成服务全省的综合旅游服务平台。

——市级旅游服务基地,以大同、运城、长治、晋城为重点,包括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临汾等地级市,建设市级旅游服务基地,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

——县与景区旅游服务基地,在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县、大型景区建设第三级旅游服务基地,成为本县或景区的旅游服务平台。

(三)六大旅游板块

——宗教古建旅游板块,范围包括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北部。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应县木塔、管涔山为核心景区,带动恒山、雁门关、河边民俗馆、右玉生态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管涔山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右玉生态旅游度假区、忻州温泉疗养旅游度假区。发挥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和靠近京津、毗邻河北、内蒙的地缘优势,把该板块培育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宗教古建旅游品牌。

——晋商文化旅游板块,范围包括太原市、晋中市及吕梁市的部分地区。以平遥古城、晋祠、绵山、杏花村为核心景区,带动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重点景区。发挥现代交通网络、历史文化和生态

资源优势,把该板块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晋商文化旅游区。

——寻根觅祖旅游板块,范围包括临汾市和运城市。以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历山为核心景区,带动尧庙华门、云丘山、李家大院、运城盐湖、舜帝陵、五老峰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运城盐湖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以各类优质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联动陕、豫及黄河沿线旅游区,把该板块打造成海内外华人寻根觅祖旅游目的地。

——太行山水旅游板块,范围包括长治市、晋城市和阳泉市,辐射晋中市东部的太行山区。以太行山大峡谷、皇城相府、平定娘子关为核心景区,带动王莽岭、太行水乡、天脊山、珏山、蟒河、柳氏民居、藏山、翠枫山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太行山生态体验旅游度假带、长治湿地休闲度假区。发挥太行山水、神话文化、古堡文化与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把该板块建成国内一流的山水观光与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区。

——黄河文明旅游板块,范围包括忻州、吕梁、临汾、运城黄河沿岸区域。以壶口瀑布、鹳雀楼、碛口古镇为核心景区,带动老牛湾、北武当山、苍儿会、永乐宫、普救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关帝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该板块重点是开发我省沿黄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培育独具魅力的黄河文明旅游品牌。

——红色经典旅游板块,范围包括武乡、黎城、左权、兴县、石楼、交口、昔阳、阳泉郊区等区域。以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为核心景区,带动黄崖洞、八路军总部麻田旧址、兴县蔡家崖、红军东征旧址、四八烈士殉难处、大寨、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等景区。围绕太行、晋绥、东征等红色旅游主题,整合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把该板块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红色经典旅游品牌。

(四)八条精品线路

——世界遗产游:以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为核心,组合沿

线旅游景区,形成山西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

——古建宗教游: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为支撑,以右玉、芦芽山、雁门关、河边民俗馆、平朔露天矿等景区为补充,组合形成旅游线路。

——晋商民俗游:以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绵山为重点,以晋祠、天龙山、常家庄园、王家大院、张壁古堡、石膏山等景区为补充,组合形成旅游线路。

——寻根觅祖游:以大槐树、壶口瀑布、关帝庙为重点,以尧庙、尧陵、仙洞沟、永乐宫、广胜寺、云丘山、运城盐湖、历山、普救寺、五老峰等为补充,组合形成旅游线路。

——太行山水游:以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皇城相府为重点,以太行水乡、天脊山、珏山、蟒河、红石公园、通天大峡谷、析城山等为补充,组合形成旅游线路。

——红色经典游:按太行、晋绥、东征等主题分为若干线路,重点发展武乡—黎城黄崖洞—左权麻田旅游线路。

——黄河文明游:以老牛湾、碛口古镇、壶口瀑布、鹳雀楼为重点,以娘娘滩、万家寨、西口古渡、乾坤湾、克难坡、黄河大禹渡、黄河古栈道等为补充,围绕重点景区组合成若干旅游线路。

——吕梁风光游:以庞泉沟、北武当山、碛口古镇为重点,以苍儿会、杏花村、卦山、玄中寺、安国寺等为补充,组合形成旅游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国家级休闲度假基地:管涔山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长治湿地休闲度假区。

——省级休闲度假基地:太行山生态体验旅游度假带、右玉生态旅

游度假区、历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运城盐湖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区、关帝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忻州温泉疗养旅游度假区。

(六)重点旅游景区

优先开发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提高景区的辐射带动力和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全省将建设、完善18个核心旅游景区、32个重点旅游景区。

——18家核心景区:

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皇城相府、晋祠、应县木塔、管涔山、娘子关、绵山、碛口古镇、杏花村、太行山大峡谷、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文化园、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解州关帝庙、鹳雀楼、历山。

——32家重点景区:

太原九龙国际文化生态园、太原汾河景区、太原东湖醋园、中国煤炭博物馆、灵石王家大院、祁县乔家大院、浑源北岳恒山、临汾尧庙华门、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阳泉翠枫山、盂县藏山、平顺太行水乡、平顺天脊山、运城盐湖、万荣李家大院、阳城蟒河、泽州珏山、盐湖区舜帝陵、定襄河边民俗馆、乡宁云丘山、右玉生态旅游区、文水苍儿会、沁水柳氏民居、太原市森林公园、代县雁门关、方山北武当山、永济五老峰、黎城黄崖洞、陵川王莽岭、榆次常家庄园、昔阳大寨。

四、旅游体系建设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健全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依托三级服务基地的建设,建立和健全省、市、县与景区三级旅游服务体系,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数字化旅游信息平台、区间服务区、旅游咨询点、自驾车营地等旅游服务网络,为游客全程旅游提供完整、高效的优质服务。

2.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以全省旅游基础信息资源底层数据库及数据存储应用智能化管理平台为核心,建立以全省旅游网站集群、全省统一旅游呼叫平台和统一手机移动旅游网为主要载体的综合立体服务平台和旅游信息化支撑体系。在旅游行业大力推广使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高等级的旅游景区积极推进数字景区建设,在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中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继续建设和完善山西旅游数码港。建设电子景观平台,发展网上旅游,推进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智能化。

3.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交通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交通沿线的停车场、加油站、指示牌、维修服务等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各地级市要建设和完善旅游公交系统。加强全省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引导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旅游公共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

4.完善旅游安全服务平台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旅游安全教育,健全旅游安全设施,建立和完善旅游应急体系和安全救援体系,加强旅游安全检查,完善旅游保险服务,打造“平安山西”旅游品牌。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1.推动城市与旅游融合共生

贯彻“旅游即城市”理念,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强化

旅游在城市发展中作用和城市的游憩功能,将旅游元素全方位融入城市发展,加强全省各级城镇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旅游目的地城市要围绕旅游业进行产业配置。加强主题旅游街区和城市休闲旅游综合体建设,“十二五”期末,使我省文化旅游名街达到30条左右。

2.完善旅游城镇体系

构建山西旅游城镇等级体系。重点建设太原、大同、运城三大区域旅游枢纽城市;积极推进忻州、晋中、晋城、长治、临汾、朔州、阳泉、吕梁等省域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建设永济、宁武、壶关、阳城、洪洞、应县、平定等一批省域旅游节点城市;培育一批特色旅游村镇,“十二五”期末,全省特色旅游村镇达到200个以上。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1.优化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继续提升观光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重视开发生态旅游,着力发展商务旅游,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优化开发乡村旅游,适度发展工业旅游。

2.创新开发新型旅游产品

积极创意策划和开发建设新型特色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新亮点。大力开发自驾车旅游产品,在全省建设20处自驾车营地或汽车露营地;大力开发文化娱乐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高端休闲、主题公园、主题街区休闲、创意文化旅游等新的休闲旅游产品。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1.做优做强旅游景区

以核心和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为中心,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龙头景区。到“十二五”期末我省新增2-3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30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6-8家国家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年接待游客量3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2-3家,年接待游客量1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区15-20家,培育亿元旅游景区5-10家。

2.优化提升旅游住宿业

建立和完善我省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到“十二五”期末我省拥有五星级饭店20-30家,四星级饭店100-120家,旅游饭店客房出租率达到65%左右。优化饭店等级结构,提高饭店的品牌化、集团化、网络化与专业化程度;创新旅游饭店业态,打造一批度假饭店、主题酒店、特色酒店,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加强饭店科学管理,提升饭店服务水平,提高饭店经营效益。

3.做精做特旅游餐饮业

深入挖掘我省的饮食文化,打造“中华面食之乡”、“晋菜美食天堂”等山西特色餐饮品牌。促进餐饮产品创新,定期开展特色菜肴和名优小吃评比活动。引导和鼓励建设一批美食街区或餐饮服务集聚区;扶持一批餐饮龙头企业,形成5-6家跨区域、全国性的旅游餐饮品牌和标杆企业。积极策划、推出和做大中华面食节、汾阳美酒节等各类美食节餐饮活动。

4.整合壮大旅行社企业

鼓励大型企业投资兴办或兼并重组旅行社;重点扶持本地旅行社,培育龙头和品牌旅行企业;与国内外大型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我省旅行社的标准化连锁经营;积极推动旅行社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强化对旅行社行业的管理,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加强导游培训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

5.加快发展旅游交通

完善旅游交通系统,加快推进各市旅游连接道路、专线公路的建设。

增加我省通达主要客源地的航班(包括国际航班)、列车与汽车班次。加快全省旅游集散中心和集散体系建设,加快自驾车营地和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大型旅游客运企业,鼓励大型企业投资旅游交通行业,培育1-2家覆盖全省的汽车租赁集团。鼓励发展包机、旅游专列等业务。

6.大力发展旅游购物

挖掘利用山西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增加商品销售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旅游商品优强企业和一批旅游商品专业户,培养一批旅游商品技术人才,建立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在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地建设一批旅游商品专业市场、特色旅游商业街区或旅游商品园区。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作—经营销售”产业链,推动旅游商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工业化。积极参与旅游商品博览会,每1-2年进行一次全省旅游商品大赛。进一步优化旅游购物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诚信经营氛围。

7.积极发展旅游文化娱乐

发挥文化大省优势,将旅游娱乐业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打造旅游文化娱乐系列产品。重点打造演艺娱乐项目,在太原市等中心旅游城市或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出代表山西旅游形象的大型演出活动;大力丰富夜间娱乐活动;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加强对文化娱乐业的政策扶持和监管,提高其文化性、规范性和参与性。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遵循“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旅游主导、综合配套、重点突破、注重实效、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

设和发展,力求在旅游开发政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旅游产品、旅游业态、旅游服务和发展模式上有新的突破。选择市、县和旅游区作为试点单位,通过先行先试,积累经验,逐步在省内推广。近期选择“一市、两县、三区”进行试点,包括:大同市、平遥县、阳城县、五台山、太行山大峡谷、历山景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政策上有新的突破,积极争取和制定并落实土地、城建、环保、金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创新旅游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权责对等、协调统一、高效运转的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长效管理机制和开放、有序、竞争、公平的旅游经营机制,赋予试验区适度的先行先试权。

——推动以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综合配置各类产业要素,推动旅游业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系列旅游示范区建设,包括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转型示范区、乡村休闲示范区等。通过示范区的建设提升旅游品质,扩大试验效果,提高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以创建优秀旅游目的地为切入点,以“规模大、引力强、功能全、品质高、环境优、服务好”为标准,集中力量率先将太原、大同、运城、长治、晋城五个旅游城市和五台山、平遥两个核心旅游区打造成优秀旅游目的地。积极培育新的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

——太原旅游目的地,支持太原旅游业率先发展,增强省会城市旅游的龙头带动力。在重点打造古晋阳旅游集聚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

同时,推进汾河都市休闲带和环城游憩带建设,完善城市旅游设施和旅游功能。加快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与旅游一体化,重视与周边城市与旅游景区整合开发和联动发展,提升太原的旅游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将太原建成名副其实的山西旅游枢纽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兼具观光游览、商务会议、休闲度假等综合功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和旅游目的地。

——大同旅游目的地,以大同中心城区为依托,以云冈石窟为核心,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资源价值,开发观光旅游、文物旅游、文化体验、边塞风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云冈石窟、大同古城、恒山等旅游景区品质,完善华严寺、九龙壁、善化寺、观音堂等景区功能。积极推进大同旅游集散中心、大同滑雪场、方山遗址和晋华宫矿井下游等新的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餐饮,加强旅游商品、旅游娱乐产品开发,使大同成为京津地区的“夏都”,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运城旅游目的地,依托解州关帝庙,与运城盐湖的康体度假设施相结合,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关公文化产业园区,形成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关公文化品牌。发展包括观光游、休闲游、深度游、高端游的综合旅游产品体系,着力搞好关公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开发关公系列文化产品,把关帝庙建设成海内外华人寻根朝圣的重要旅游地。积极推进盐湖旅游的开发建设,打造以黑泥养生、盐湖漂浮、矿泉水疗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旅游度假区。

——长治旅游目的地,依托老顶山森林公园、长治湿地等城郊景区,大力发展生态度假旅游,形成环城游憩带。继续改善长治城区环境,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围绕城隍庙、上党门、二贤庄等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历史文化、上古神话、红色经典等旅游产品,使长治成为周边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宜居宜游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晋城旅游目的地,依托珏山、山里泉、二仙庙、玉皇庙等景区,

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继续改善市区环境,使晋城市成为周边景区的旅游服务基地、山西东南部面向中原的枢纽、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五台山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高五台山景区保护、管理和建设水平,加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人文五台山为核心,建设国际五台山、风光五台山、休闲五台山、会展五台山,形成礼佛、游览、度假、会展一体化的高品质服务业集群,把五台山建设成世界佛教文化圣地和国内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平遥古城旅游目的地,加强平遥古城民居客栈的管理和标准化建设,重点开发有地方特色的酒吧、餐饮、购物一条街,突出平遥旅游的民俗文化特色,增强旅游活动的可参与性,加强旅游娱乐产品开发。进一步改善古城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加强社区教育,改善古城软环境。进一步搞好平遥国际摄影节,把平遥古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晋商文化与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引领、要素集聚、整合资源和科学运作,以旅游生产力要素为基础,以旅游资源、产业要素和地域空间整合为手段,以主要旅游区或旅游企业为主体,建设具有地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特征的旅游产业园区,使之成为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龙头、招商平台、品牌载体和产业基地。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依托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和资源优势,将文化、科技和智慧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创意,开发产品,延伸产业,形成特色,提升效益。重点培育和建设晋阳古城遗址、广武古战场等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类旅游产业园区,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城市利用主题街区、动漫基地、旧厂房和仓库发展文化创意旅游和建设旅游产业园区。

——工业旅游产业园区,以相关工业为基础,推动旅游与工业的结合和互动发展,综合利用工程建设、工业技术、工业成就、工业场所等资源,建设工业旅游产业园区,鼓励优先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旅游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和建设以晋华宫矿、平朔露天煤矿、太原老陈醋产业园、汾酒集团产业园等园区。

——综合型旅游产业园区,在资源条件好、管理机制灵活的景区,扩充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建设综合型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和建设九龙国际生态园、皇城相府、关公文化产业园、绵山、应县木塔等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创建品牌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和品牌旅游企业。重点塑造和提升五台圣境、云冈石窟、平遥古城、晋商大院、太行山水、红色武乡、皇城相府、根祖圣地、黄河风情、壶口飞瀑、关帝故里、东方盐湖等知名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在继续宣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的旅游整体形象的同时,向全社会征集山西旅游主题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塑造和提升我省旅游形象。强化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旅游形象的市场感召力。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强旅游整体营销,建立健全旅游、外经贸、宣传、文化、新闻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促销机制。整合景区营销资源,

推出区域性的共同品牌,在旅游营销中加强各类新技术的运用,力求在营销方式、渠道、技术、手段等方面有创新和突破。

(四)提升推广旅游节事活动

以地域文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与市场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广有利于扩大我省旅游影响力的节庆赛事、文化盛典、大型会演等活动。区分级次、统筹安排全省旅游节庆活动。各市及有条件的县、景区也要推出与市场相适应的旅游节庆活动,并逐步提升完善,形成地方旅游节庆品牌。继续办好平遥国际摄影节、五台山国际旅游月、关公文化节,筹划黄河壶口文化节、太行山红色文化节、大同云冈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的节庆品牌。重点策划、开展以下几类旅游节事活动:

——会展节事,在太原继续办好能博会、中博会。加强各类场馆建设,在太原、大同、运城、长治、晋城等城市申办各类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会展活动。

——体育节事,继续办好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际攀岩节、右玉国际小轮车赛、陵川国际围棋文化节,积极申办各类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大力推广与景区结合的群众性体育赛事。

——节日节事,总结平遥中国年、绵山清明(寒食)节的经验,充分利用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情人节等中外节日开展旅游节事。

——娱乐节事,大力发展风情节、欢乐节等娱乐节事活动,填补我省此类节事的空白。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1.重点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继续提升省内市场。积极支持和引导山西人游山西,并把乡村游、休闲度假旅游纳入旅游营销体系;积极推行国民休闲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探索企事业单位开展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以及将修学旅游列入

中小学课程等做法;适时适度发放旅游消费券或推出旅游休闲卡,继续探索与银行业合作发行旅游信用卡和旅游消费信贷。在省内主要媒体及政府网站开设旅游栏目。

巩固提升和重点开发周边省市市场。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的市场合作,同时强化与蒙、豫、鲁、陕的市场联合,开发差异互补的旅游产品,推出跨省旅游线路,推动区域旅游合作互动和协调发展。

大力开发华东、华南市场,突破华中、东北市场,有序开发其他国内市场。

2.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

优先开发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一级市场;努力开发以法、德、美为代表的西欧、北美二级市场;积极拓展澳洲、俄罗斯和印度等三级市场。构建旅游宣传网络体系,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香港、法国等主要客源国或地区,依托合作机构设立旅游推广联络结构。

3.有序发展出境旅游

进一步完善出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出境旅游的规范化、便利化。提升出境旅游品质,兼顾规模,加强与旅游目的地国家与地区的客源互换和互动宣传。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1.提高旅游标准化水平

加强我省旅游标准化工作,拓宽旅游标准覆盖领域。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我省有1-2个城市、2-3个县和4-6家旅游实体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结合我省的实际,组织制定3-5项旅游业地方标准;进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

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西省旅游局 二O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2)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空间布局 (3) (一)一核 (二)三级旅游服务体系 (三)六大旅游板块 (四)八条精品线路 (五)八大休闲度假区域 (六)重点旅游景区 四、旅游体系建设 (8) (一)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二)构建城旅融合的旅游城镇体系 (三)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五、旅游集聚区建设 (12) (一)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二)优秀旅游目的地 (三)旅游产业园区 六、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 (15) (一)培育和推广旅游品牌 (二)塑造和提升旅游形象 (三)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四)推广提升旅游节事活动 (五)加大旅游市场推广力度 七、品质提升与质量监管 (18) (一)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二)加强质量监督和行业管理 八、产业创新与业态培育 (19) (一)培育发展新型旅游业态 (二)壮大旅游产业主体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九、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20) (一)旅游保障措施 (二)旅游规划实施

为指导我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推进我省文化旅游强省的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回顾与机遇挑战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全省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景区素质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市场影响有效扩大;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功能得到提升。全省累计接待境外游客458.16万人次,为“十五”期间的3.58倍;实现旅游创汇15.29亿美元,为“十五”期间的4.15倍;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85亿人次,为“十五”期间的2.06倍;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617.79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82倍;实现旅游总收入3725.27亿元,为“十五”期间的4.77倍,旅游经济总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一五”规划目标已提前完成,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业面临着世界经济复苏、旅游战略升级、消费需求拉动、交通高速发展等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省旅游业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业作为我省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接续产业,将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先行先试和深化改革,获得转型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规划

前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冲击等问题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建设“乐居吴江”和“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吴江区能源结构优化、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吴江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培育经济战略新支撑、实现绿色崛起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吴江区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属于首次编制的专项规划。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吴江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吴江,着眼苏州,面向长三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等的框架性思路,以供参考。 本规划中新能源范围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品种。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回顾 (1) 一、“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 (1) 二、“十二五”新能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6)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9) 第二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11) 一、发展的机遇 (11) 二、存在的问题 (13) 第三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4) 二、主要目标 (16) 第四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19) 一、开发三大高品质创新服务平台 (19) 二、建设四大高端产业集聚基地 (20) 三、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示范项目 (21) 第五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23) 一、投资估算 (23) 二、环境社会效益分析 (23) 第六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保障措施 (24)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24) 二、激发企业主体能动性 (24) 三、强化相关要素保障 (25)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铁路运输 【发文字号】晋政办发[2013]23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01 【实施日期】2013.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晋政办发〔2013〕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3月1日 山西省铁路建设发展“十二五”规划

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及现状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依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山西省“十一五”铁路规划》,加快铁路干线建设,铁路路网进一步完善,线路质量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度增长,运输状况不断改善,有效地支持了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一)发展成就。 1.大通道建设加快推进,路网格局不断完善。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铁路的快速发展期。部省合作建设的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太原南站及相关工程、太兴铁路、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准朔铁路等全面推进,其中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已建成运营通车,累计投产新线353.7公里,建成车站9个。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兴铁路、大西客运专线、吕临支线铁路、太原铁路枢西南环线、准朔铁路以及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四线、应县至原平新建取直线、黄陵至韩城至侯马铁路等新建和改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到‘十一五’末,运行速度160公里/小时以上的快速铁路达353.7公里,以高速重载运输为重点的高标准铁路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全省铁路网络进一步得到改善,对我省通道能力的优化和中心城市的提升作用进一步增强。先后完成湖东至大同东增建二线、湖东至大同南增建四线、古大联络线、宁朔复线等建设任务,地方铁路完成墨镫至左权段建设,路网结构日趋合理。 2.货物运输能力持续提升,能力保障大幅提高。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最新最全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 黄浦区安置到铁路浦东客站(惠南)、航头(下盐路)、孙桥环东 静安区安置到华新、鲁汇、南桥、青浦新城大盈港及朱家角东三里河 普陀区安置到云翔(马陆南翔之间)、白银路(嘉定城西)、徐行、安亭汽车城地铁站闸北区安置到罗店西、月浦马泾桥(月罗公路)、罗泾大川沙河 徐汇区安置到米市渡、泗泾南 长宁区安置到亭林、南桥、徐泾东、华新、白鹤旧青浦 杨浦区安置到合庆、祝桥、惠南(盐仓西南)、黄路、万祥、宣桥 卢湾区安置到三林懿德、曹行君莲、北桥瓶山、谈家港、航头南、曹路南 虹口区安置到横沔、罗店、宣桥、祝桥、惠南 浦东陆家嘴安置到孙桥、周康航、三林懿德、航津路、唐镇、合庆、孙桥环东、祝桥 三个重点发展的核心商务集聚区域: 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我们单位"金融航运商务区; "会"——龙华滨江——三林耀华地区综合商务活动板块; 虹桥枢纽——徐泾——赵巷区域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服务中枢区 九个市中心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集群: 环人民广场——五东地区; 豫园老西门等老城厢地区; 淮海中路——太平桥地区; 四川北路地区; 大连路——杨树浦路地区; 苏河湾——上海站不夜城地区; 静安寺——南京西路——长寿路地区; 中山公园——虹桥开发区; 上海南站——小闸镇——徐家汇——衡山东湖地区。

四个城市副中心:五角场、张江科学城中区、莘庄、真如 六个中型商务服务区:长风、梅陇新都会、大宁北中环、七宝、金桥、漕河泾 六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长征、桃浦、江桥、杨行、曹路、九亭 四个金融后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配套饲服数据园区:唐镇、紫竹、周浦、浦江镇。 三个组团式重点新城:临港、松江、嘉定 四个分为两个地理片推进建设的次要新城: 青浦淀山湖——白鹤; 奉贤南桥——奉城海湾; 金山卫柘林——枫泾朱泾亭林; 崇明城桥明珠湖——东滩长横生态城。 1,川沙以南、下盐公路以北,瓦屑坦直以东地区,建设浦东客站、奥体中心,国门商务区,行政文化第二办公中心等,与迪斯尼乐园融为一体。原规划在惠南的浦东铁路客站,不再设立在沪通铁路线上,而是深入该区域内部,服务于整个除了西部沿江地区以外的浦东。沪通铁路提升为高速铁路。 2,南汇新城将扩展,与奉城大团和奉贤海湾联合发展。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先行,大型居住区导入。 3,市规划局已经做了1800公里地铁网络的远期规划,今后新城之间、大虹桥到大浦东之间,也将有快速地铁(四根轨道的地铁)。 4,请大家注意张江科学城中区,那真是未来派的精品。沪通铁路和郊环线将合并过黄浦江。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陆家嘴——花木——北外滩——外滩的第一"我们单位"商务区。 外滩地块,要完成外滩源二期、四川南路地块、十六铺二期、新开河地块、董家渡区片的整体建设,以及薛家浜地块的调整。 陆家嘴花木"我们单位"商务区,要完成上海中心大厦和中心区地下综合体、中心绿地地下综合体以及连廊建设,对港务大厦等9栋早期写字楼进行重建改造;加快上海船厂地 块开发;调整充实世纪大都会、新上海商业城的功能;2013年起逐步进行崂山、乳山、梅园西块、陈家门、竹园南块、东昌东园、天后宫地块等的拆迁。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精)

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来源: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时间: 2013-01-29 晋发〔2012〕15号 各市、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省委、省政府同意《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7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精神, 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快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当前,城市基层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革,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更加繁重,

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加突出,居民群众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 是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关注和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对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发展群众自治组织、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建设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我省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情况看,还存在着组织不健全、工作关系不顺、社区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办公和服务设施薄弱、工作经费偏少和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社区各项建设的整体推进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把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以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着力加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努力把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群众,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工作实效。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1号)发展目标,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到2020年,努力使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社区居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区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社区群众自治范围进一步扩大,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日趋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力量进一步充实;社区

苏州近期发展规划(2012-2015)

《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 为深化和落实《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住建部《关于加强“十二五”近期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规[2011]31号),我局委托编制了《苏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现将成果主要内容公示如下: 一、规划范围 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所确定的中心城区以及外围近期重点发展区域(西部生态城科技城、南部吴中区太湖新城、北部高铁新城及苏相合作区),总面积约为777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 三、近期城市建设目标 经过三至四年的努力,使苏州市的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历史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人居环境条件得到更大改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基本建立;“一核四城”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苏州真正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四、近期发展规模 1、近期人口规模 至2015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总量3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1万,暂住半年以上人口179万人。 2、近期用地规模 苏州市近期用地规模 苏州市近期用地规模 至2015年,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将达483KM2左右。城市新增可建设用地66 KM2,其中净增建设用地约35KM2,已批未建用地约15KM2,挖潜建设用地16 KM2。 五、近期城市空间结构 至2015年,规划区将基本形成“一核四城、两轴三环五楔”的总体结构。 六、近期建设重点地区 1、重点提升地区:为苏州古城区。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沪府发[2012]15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2.15 【实施日期】2012.0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2〕1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 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任务之一。发展旅游业将有效带动上海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更好地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根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机遇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上海旅游业紧密依托城市发展,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成功应对了复杂宏观经济环境的考验,抵御了突发事件的严重冲击,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在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0年底,上海共有各类旅馆约6700家、床位约55万张,其中,星级饭店298家,包括五星级饭店44家、四星级饭店64家、三星级饭店123家、二星级饭店65家、一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A级景区(点)61个,其中5A级景区(点)3个,4A级景区(点)28个,3A级景区(点)3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8个;红色旅游基地3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45个;旅游集散站6个。2010年,上海旅游业总收入达3053.23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90.3%。旅游外汇收入达64.05亿美元,较“十五”期末上涨77.5%。国内旅游收入达2522.94亿元人民币,较“十五”期末增长了约92.8%,年平均增长18.6%。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51.1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733.72万人次,国内游客2.15亿人次,分别较“十五”期末上涨49%、65%和138.2%。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面是我们的给大家推荐的最新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发展规划供大家参阅! “十三五”开篇在即,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跨越急需创新引领、投资结构急待提档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十三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对xxxx经济产业全面升级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因此,我局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引,结合xxxx实情,立足资源优势,总结先前经验,明确发展需求,继续尽职尽责,充分发挥招商引资职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科学规划,努力实施,以项目为核心,以服务为重点,制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具体措施,全面勾勒xxxx未来五年招商引资发展新蓝图。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一)主要成绩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xx年-xx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恒大地产、星河湾地产、保利地产、首开地产、万科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北美新天地、茂业天地、华宇商业广场、千禧世纪广场、汾酒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星河湾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阳光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太原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xxxx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xxxx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山西中关村”之称的太原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赛格、青龙、颐高、阳光、云天、赛博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者:————————————————————————————————日期: 2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沪经信企(2012)416号 索取号: (发布日期:2012-07-18) 各区、县经委(商务委),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我委组织编制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2年7月11日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上海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本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参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工作部署,结合上海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本市中小企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的活力源泉、劳动者就业的主体、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1.“十一五”发展状况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法人型企业,下同)33.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805.7万人,实收资本总额为2002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1924.3亿元,分别占全市企业的99.5%、80.8%、77.1%与64.5%,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企业分布看,上海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工业,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建筑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业9个行业,总户数为30.5万户,占全市中小企业总数的90.2%。“十一五”期间上海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十一五”期间上海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图 从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2010年上海中小企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工业、批发业、建筑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零售业7个行业,总人数684.5万人,占图2-1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主要行业户数情况 -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 120,000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 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 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 他(户)2006年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尚玉英: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解读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来源:新浪财经曹 磊摄)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于2011年9月2日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活动。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尚玉英致辞。 尚玉英: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运营高峰论坛。今天把上海制造业整个发展的情况和各位做个交流,也是对于我们上海工业“十二五”规划和大家一起做一个解读。 我从六个方面简要做一个介绍。首先是“十二五”上海工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或者一些总结。从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上海工业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情况。“十二五”工业规模持续增长,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工业含制造业和交通业,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制造业部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从05年的3995亿提高到了2010年的6226亿,五年累计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8%,我们叫做15000亿提高到了三万亿,分别在03、07和2010年分别突破了一万亿、两万亿和三万亿。工业利润年均达到了17.4%的速度。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做一个总结。“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五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工业税收在全

市税收的总额比重五年42%的速度增长,工业从业人员五年平均300万以上,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接近三分之一。2010年工业对于全市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贡献率都达到了50%以上。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推进。2009年以来,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下,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上海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还是提出了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也就是说在2009年,上海提出了聚焦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明确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强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促进产业链的对接。这期间我们推动了新能源汽车,LED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物联网、智能网在世博会的示范应用。2010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我们认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规模来看达到了6327亿,同比增长23.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1%左右。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重点领域,关键的技术和环节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三是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累积完成6858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63%,投资增长总体来看趋于平稳,但是结构明显优化。上海工业投资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基本上还是保持不会有大的增长,大概是0-3左右稳定的持续增长。有多种原因,我们还是觉得内在的结构有明显变化,从“十一五”明显看到,我们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到“十一五”末,技术改造占总的工业资产投资达到了50%,我们认为技术改造更多体现在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发展。另外,工业企业研发的投入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四是我们产业融合转型趋势明显加快。以总集成、总承包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10年达到52%以上。 五是我们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方面力度不断的加大,特别是07年以来,上海明确了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市政府安排了专项资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累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2873项,节约标煤480万吨。我们铝合金,平板玻璃全行业基本在上海退出。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企业从2009年开始调整减少到15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的增加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了27%。这是我们总结“十一五”上海工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的制造业还是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从总体上来讲,我们感觉尽管上海的制造业,特别是在很多领域,在国际或者全国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地位,但是我们总的感觉,上海的还是处于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中低端。我们高端缺位的情况还是需要引起关注。 这么几个方面是我们“十二五”需要进一步面对的挑战。一个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从行业来看,某些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们电子信息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偏低,在10%以下。 第二、我们创新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对于我们新技术、新产品,怎么让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更好地进入市场,特别是支持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这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和安排。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的通知 (苏府〔2010〕164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已经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苏州市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 (2010~2012年) 根据《江苏省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全市加快转型升级现场交流推进会精神,围绕“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要求,抢抓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计划(2010~2012年)。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为核心,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按照“跨越发展、三年翻番”的要求,全力推进以纳米技术研发应用和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龙头的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和强化产业链关键节点,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国行业首位的特色产业基地、特色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着力推进人才、政策等要素聚集,努力营造并充分发挥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富集效应,使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全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最强大的增长极,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三区三城”和“两个率先”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领域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7个领域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江苏省确定的六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根据国家和省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苏州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当前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光伏装备和太阳能利用;风能发电装备及应用;生物质能源装备及应用;核电装备;高效大容量蓄电装备及应用;新能源汽车等。 (二)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及产品、半导体材料、光学玻璃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人造纤维制造;新型化工材料;特种陶瓷制品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航天航空材料;微电子材料等。 (三)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包括:生物医药制造;化学药品制造;中药制造;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制造;生物工业产品制造;生物农业产品制造;生物环保产品制造;生物能源产品制造等。 (四)节能环保产业。包括:节能装备制造;节能产品制造;节能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等。 (五)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包括:软件业;服务外包。 (六)智能电网和物联网产业。包括:智能电网装备;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网络及运营服务等。 (七)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新型平板显示关键材料;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模组制造;新型平板电视。 (八)高端装备制造。包括: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型工程机械和成套特种设备制造;精密数控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 三、发展目标 (一)规模倍增发展。2010~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2年新兴产业产值比2009年翻一番,总量超过1000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出总量的比重达到35%,全面达标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新兴产业占比要求。 (二)产业链基本完善。培育20条新兴产业产业链,并推进形成产业联盟。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生物医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高性能人造纤维、纳米技术应用、节能环保装备、新光源、功能陶瓷、新型金属材料、微电子材料及产品、物联网设备、精密数控装备(机器人)、航空部件、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 (三)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到2012年,拥有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约240家。其中,营业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160家,营业收入30~50亿元的企业近40家,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40家(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约15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