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二单元 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840年左右完成。

2、前提:

政治上: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经济上: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海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

因此,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3、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4、实质:工业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场革命。

5、首先兴起的产业:棉纺织业

6、进程:

①1765年哈格里夫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解放了“手”

②棉纺、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但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

③1783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应用于生产部门作为动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交通工具变革: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1825年英国史蒂芬逊发明“旅行者”号火车机车,使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7、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一些欧美等西方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长期落后和贫困;如近代史中完成工业后,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政治变化(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经济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开始近代化了起步:

(3)思想文化上:开始出现学习西方的新思潮;

9、主要国家: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来扩展到法、美等国。

10、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1.印度民族大起义概况:

①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引起印度各阶层的普遍不满,民族矛盾激化。

(殖民掠夺代表:克莱武。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

②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③时间:1857-1859年

④特点:由封建王公领导,以土兵为主要力量、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的民族大起义。

⑤杰出人物:章西女王拉克希米·巴依

⑥结果:1859年斗争失败

⑦影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调整统治政策。

2.英国对印度的掠夺对英国本国的影响:

①英国通过在印度的殖民掠夺,获取了无数的财富,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迅速被投入生

产领域,转化为生产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②同时,英国还掠夺印度的原料和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商品,使印度成为英国资本主

义发展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国家:依次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法国等。

掠夺方式: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屠杀和奴役他们。

过程:

A. 出程(枪支、杂物等)→非洲(掳获黑人)

B. 中程(黑人奴隶)→美洲(贩卖黑人得利,购买金银和工业原料)

C. 归程(金银和烟草、蔗糖等工业原料)→英国、法国(投资工商业)

影响:它为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非洲因此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从此发展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

1.反抗对象:西班牙、葡萄牙

2.根本原因: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残酷压榨引起拉美地区人民的不满

(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叫拉美)

3.玻利瓦尔的主要斗争:

①1813年,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起义;

②相继建立委内瑞拉第二、第三共和国

③解放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等地区

(玻利瓦尔由此被誉为“解放者”)

4.其他斗争:

西属:伊达尔哥(墨西哥)、圣马丁(阿根廷)

葡属:巴西独立

三.拉美独立运动取胜的原因:

人民坚强不屈斗争,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的领导,有利的国际环境,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英国宪章运动

时间:1836——1858年

纲领:《人民宪章》

目标: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性质:当时欧洲规模最大、参与时间最长的一次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影响:多次迫使英国政府和资本家向工人让步,沉重地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存在的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深刻认识,更不清楚用什么样的新社会来代替目前这个不合理的社会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及形成标志:

⑴历史条件:经济前提:工业革命。

阶级基础: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及革命实践

⑵创建过程: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时间:1848年2月

背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一个集中阐述自己理论观点的纲领性文件。

内容:①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②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美好理想

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影响: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第12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1.3月18日革命

⑴时间:1871年3月18日

⑵导火线:临时政府的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高地,企图夺取国民自卫军的大炮。

⑶起义:打垮政府军,梯也尔逃往凡尔赛。巴黎无产阶级取胜。

2.巴黎公社

⑴成立:3月28日

⑵性质: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⑶革命措施:

①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

②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

③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a.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b.实行义务教育;c.公社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普通技术工人的工资等。

④失败:1871年5月28日,普法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3.巴黎公社的革命性和首创性

巴黎公社的首创性主要表现在公社采取的一系列革命措施上。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巴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针对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旧军队、旧警察,取消了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创造性地建设了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巴黎公社的首创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4.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

从巴黎公社的首创性可以看出,无产阶级夺权,并不能使用现成的国家机器,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这就是巴黎公社的革命原则。

5.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则

客观原则:敌人力量强大

主观原因: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资产阶级政府;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根本原因: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扫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6.《国际歌》

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

创作时间:五月流血周(5月21日——5月28日)以后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暴动不断,严重威胁沙皇专制统治。

2、改革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方式:自上而下)

3、改革目的:防止农奴暴动,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因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沙

皇必然会站在自身的立场,改革中也必然会出现封建残余)

4、主要内容: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法令规定: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但他们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②农民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这快份地。(农民赎买份地的价格为土地实际价格的2、3倍,须用 49年时间还政府贷款。因此,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也由此说明这场改革的实质:政府与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5、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于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封建残余指:经济上农民负担严重,“被剥夺得一干二净”;政治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俄国的沙皇专制制度,使俄国的近代化步伐缓慢。)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美国南北战争)

1.南北的矛盾起因:南北实行的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南北的矛盾:①原料②市场③劳动力④关税

南北矛盾的焦点:该不该在西部新州实行黑人奴隶制度(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北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南部种植园经济的阻碍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因为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发展)

3、过程:

爆发: 1861年,南方各州在里士满另建新政府,脱离了联邦政府,挑起内战;

初期:北方失利;(原因是准备不足)

转折: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作用:调动了美国人民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使北方获得雄厚的兵源)

结果:1865年北方胜利,维护美国的统一;(胜利原因:①北方具有正义性,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②北方在地域、人口、经济、军事等方面占绝对优势;③北方军队作战勇敢。)

4、林肯对奴隶制度的态度: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因为他的最高目标是维护国家统一

5、林肯的历史贡献: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6、南北战争的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种族歧视问题没

有消除)

7、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美国取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而1861—1865年美国内战中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内部障碍,而且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8、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点

(1)相同点:性质相同:都是资本主义性质革命;

结果相同:都取得了胜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不同点:

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性质和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内战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原因不同: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美国内战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

方式不同: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南北战争采取的是内战的方式。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内忧:幕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激化社会矛盾,并且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幕府的统治影响到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

外患: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开始落后。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

2、前提: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由中下级武士发起)

3、时间:1868年

4、性质:资产阶级改革(因为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5、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的义务教育;

军事方面,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起一支贯彻“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的“皇军”;建立警察制度。

对外政策:派出以岩仓俱视为首的师团出访欧美

宪法: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6、意义:

积极意义: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强国。

消极影响: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出现的前提条件:1870年以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趋于完善,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⑴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以“电”的使用为核心)

⑵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

⑶新交通工具的出现

⑷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和应用(如电话、电报)

3、电气时代的来临

⑴人类对电的认识和应用

①英国人格雷发现摩擦生电的道理

②美国人富兰克林证明了雷电的存在,并发明避雷针

③人们发现电流、电磁感应的存在,并由此发明电池。

④法国人皮克希制成第一台手摇发电机

⑤1834年德国人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

⑥1867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第一台自激式发电机。

⑦发明大王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等。

⑵影响:①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

②在材料领域方面,人类告别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现代工业开始崛起。

4.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德、美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1.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⑴内燃机的发明和改进

①1876年,德国人研制出第一台新式的煤气内燃机

②1854年,美国人研制出可以使用汽油、没有和柴油的内燃机

⑵应用

①汽车的发明

a.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b.美国人亨利·福特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生产汽车。

②飞机的发明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⑴经济上: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领域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⑵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社会趋于相对稳定。

⑶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城乡差距缩小,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200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课标内容】 ①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②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③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逐渐成为时尚的交通工具;近代邮政的开办,电 报和电话的使用;照相、电影、交际舞等成为娱乐新时尚;大众传媒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 成在了解信息、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了解产生这 些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 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 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初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的结果,是历 史发展的要求。 ②树立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等变革的背景、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西方生活习俗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世界水平,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随着列强的入侵,紧闭的国门被迫打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二、学习新课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显示幻灯片杜牧《过华清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引导学生思考。 中国古代最快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什么?请你估算一下当时用这种工具 从广州到西安最快要多久才能把荔枝或者军情送到。 学生体验后,教师指出:到了清末,这种状况有了改观,新的交通工具、通讯 工具开始出现。 2、自学课文,说说近代出现了那些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3、学生讨论归纳:新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比传统交通、通讯工具的优势。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讲解: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使用驿站和民信局作为传递信息的机构。这种 传递方式就普及程度而言都远不如西方邮政。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的变革带 来邮运工具的革命,使得近代邮政发展更为迅速。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电报和电话等通讯工具的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新型通讯工具能 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因此,对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幻灯片明确:新的交通、通讯工具更快捷,也更能为大众服务。它的出现,便利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4、新的娱乐方式 ①设置问题,比较分析。你知道中国传统的娱乐方式有哪些?近代又出现了那些新的娱乐方式?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娱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今天的绝大多数娱乐方式在近代中国已经出现,并逐步成为新的时尚。 (二)大众传媒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十五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 第I卷(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 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胡佛在四面楚歌中下台 B、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凋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D、为实现工业化,苏联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ks**5u 3.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对数 A B.世界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这种经济格局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4.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D.加快了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进程 5.造成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基础的变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价值取向的变化 D、公民素质的变化 6.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则用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则 是挥舞着一只“看不见的手”为工业革命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有关这三个英国人对工业革命贡献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B.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市场经济理论 C.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亚当·斯密提出殖民扩张理论 D.牛顿发明蒸汽机、瓦特发明内燃机、亚当·斯密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俄国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通过1861年和 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内战(1861——1865年)前,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方保留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矛盾尖锐,北方主张保护关税,还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却把奴隶制度扩展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并颁布了《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美国内战的作用: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 用;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特点:以电为核心、广泛性。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四大特点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成果: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英法三国协约形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2课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内容】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分析《红楼梦》片段材料,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 (2)讨论西方社会习俗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逐步了解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共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的原因,理解这些变化是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结果,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产生影响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2)大众传媒的影响 难点:西方生活习俗对我国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方法二:图片教学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方法一:表格教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顺口溜: 交通基本靠走; 通讯基本靠吼; 传媒基本靠手; 见面就是叩头。 提问: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如果有,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教师展示下表,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完成: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简表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教学难点】 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图片展示:火柴、铁钉等基本生活生产用品。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2.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3.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4.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最新第三单元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名师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计44分) 1.签署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 A、亚历山大一世 B、叶卡特林娜二世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2.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3.美国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A、废除了奴隶制 B、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维护国家统一 D、发动群众力量扭转战局 4.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在美国历史上曾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最大贡献的总统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布什 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中最尖锐的问题是() A、争夺劳动力 B、争夺联邦政府的领导权 C、提高还是降低关税 D、在西部新领土是否实行黑人奴隶制 6.本身隶属于同盟国,而在大战爆发后望风使舵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的国家是() A、德国 B、土耳其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7.内战以前,美国南部保留和发展大种植园经济与下列哪个国家联系最为密切?()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荷兰 8.美国内战是一场() A、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消灭奴隶制度的革命 9.下列关于美国内战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次战争发生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②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④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哪个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中没有() A、德国 B、法国 C、俄国 D、意大利 12.为了向西方学习,明治政府派出了以为首的使团出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 治国方略() A、岩仓俱视 B、大平正芳 C、阿倍仲麻吕 D、德川庆喜 13.在日本面临危机的情况下,放弃排斥外国影响的做法,转而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并组织倒幕力 量的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大名 D、商人 14.下列关于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5.1861年的世界没有下列哪件大事发生() A、中国的洋务运动开始 B、美国内战爆发 C、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D、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

经济和社会生活.doc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34 2019-07-18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34 2019-07-18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

“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34 2019-07-18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34 2019-07-18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34 2019-07-18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教案

复备栏目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萨拉热窝事件出现的原因、经过及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概括 历史现象的能力。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萨拉热窝事件作为突发事件在 其中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多视角地观察、辨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概述凡尔登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及意义,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说说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归纳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 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 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参战双方、战争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查看图片、观看影像资料、收集归纳信息,概括 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的主要过程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性 后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5~6人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收集 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尤其是突发事 件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观看影片,体验战争灾难,从而激发对和平的热爱。 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 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以及同暗杀等恐怖活动的区别, 充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通过与当今世界的恐 怖活动的对比,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性后果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热 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 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对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进行评价,帮助学生 正确认识各民族反抗侵略与瓜分斗争的正义性同恐怖活动的区别,充 分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巨大威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战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局势最紧张最敏感的地区是 哪里呢? 二、出示目标,尝试探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知识梳理 (一)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出现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西方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民权、平等思想传入,出现民主化的趋势;思想文化方面反对传统儒教,提倡学习西方,出现了科学民主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一步步向现代化迈进,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迈进。随着这些变化,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1)衣:人们的衣着,基本上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和现代化的程度。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率先奋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治的决心。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几年里全国男子绝大部分都剪掉了辫子;服饰上的变化是出现中山装和旗袍;同时废除了残害妇女身心健康的缠足陋习。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服装样式也逐渐多样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是男女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展示新颖款式的时装表演会接连不断,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2)食:饮食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传承性,也受着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如南方稻作农业区以稻米为主食,北方旱作农业区则以菽麦粟米为主食。民国时期的饮食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在一些沿海城市,西餐已逐渐成为时尚的佳肴。外国传来的卷烟,大量地排挤了中国的旱烟和水烟。这些现象,使中国的传统食品工业发生了变化。但在广大的农村,贫苦农民仍旧是吃糠咽菜,西方食品在那里根本没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国家对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人的饮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主要是饮食多样化,主食的比例逐渐下降,副食和果品的比例逐渐增加。主食的内容也在变化,以大米和面粉等细粮为主食,吃玉米面和高粱面的人在逐渐减少。肉类食品、各种新鲜的水产品、新鲜蔬菜、饮料到处都能买到。 (3)住:在住宅建设方面,民国时期城市的老式房屋和农村的茅草房仍旧大量存在,在沿海城市,一些巨商富贾和大官僚,盖起了“洋楼”。城市住宅中,有电灯和自来水,为广大市民的生活使供了方便。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从80年代开始,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4)行:民国时期的交通较前有了一定的改善。轿子、马车逐渐减少,人力车、自行车成了常见的代步工具。城市里有了柏油马路,有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公路和铁路交通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方面变化很大。新修建了许多铁路,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电车以外,还有出租汽车,少数大城市开始拥有地铁。城乡人民个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民用航空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在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乘坐飞机。利用假日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人生活内容的一大变化。人们逐渐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生活环境,走出家庭,走出本乡本县,出外旅游了。 (二)近现代交通、通讯的发展 交通: (1)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如俄、德、英、法分别修筑了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滇越铁路等。列强通过修路获得了高额利润,控制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以及运输军队等。列强控制的铁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扩展到那里。 (2)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由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纲课程标准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 难点本课重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课难点:近现代各种主要经济成份的基本概念、演变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法 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课标历史(必修Ⅲ)、《系统集成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专题概要】 近现代有四种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错综复杂。其经济成份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教案北师大版

复备栏目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看图指出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各组成国的地理位 置,提高识图能力。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过程,提高文字 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简述德奥同盟条约、法俄军事协定的内容,了解欧洲列强结盟的 目的,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图指出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了解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 后果,提高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采用活动法了解两大军事 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合相关条约内容,采用分析的方法理解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 的目的。 用讨论法分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结果。 通过地图直观形象地认识巴尔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结合其历史 背景说一说列强争夺巴尔干的原因和后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根据 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由于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 尔干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世界 局势日益紧张,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进一步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增 强维护和平、热爱人类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难点认识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 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决不满意仅仅得到一些残羹剩饭,他们要求按 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出示自学目标,布置自学任务: 1)首先结盟的是哪两国?

初中历史会考复习: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1、俄国1861年改革p.7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通过1861年和以后的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美国内战(1861——1865年)前,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方保留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方矛盾尖锐,北方主张保护关税,还主张解放奴隶。南方却把奴隶制度扩展到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并颁布了《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美国内战的作用:在内战中林肯政府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方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加快速地发展起来。经过内战,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得到维护,为其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价林肯: 答:(1)、内战期间,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2)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列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p.86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89年日本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19世纪晚期,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①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②新机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的讯息传递技术、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特点:以电为核心、广泛性。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的四大特点是: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巨大成果。 ②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进入电气时代。③此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发明成果:①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器,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也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钢铁行业。②德国卡尔.本茨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③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4、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愈演愈烈,导致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德、奥、意三国同盟和俄英法三国协约形成。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欧洲形成了西线、东线、南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和东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结果: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宣告结束。这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一战性质)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一、单选题选择 1.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思想,魏源在下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以自强 2.上图是某校八年级3班陈平同学作的一幅名为“艰苦挣扎”的漫画。漫画想要表达的是A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艰难发展 B中国革命的曲折发展经历 C民主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清朝由关闭到开放的历程 4.《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减除净尽,有不尊者以法论”。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改革社会习俗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车成立 C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 D洋务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5.右图中的老者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曾被誉为“中国轻纺工业第一人”,又被称为“状元资本家”。此人是 A张謇 B李鸿章 C陈启元 D张之洞 6.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礼节、称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共和思想的传播 B科学精神的深化 C等级制度的强化 D平等观念的践行 7.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与这一成就有关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钱学森D邓稼先 8.凭着“天底下的路都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这一信念,在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的情况下,他带领他的团队,经过六年的潜心研究,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他是 A钱学森B杨振宇C王金昌D邓稼先 9.下列图片直接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A外交成就B国防建设C航天事业D医疗技术 10.从无人飞船到宅人飞船升入太空,现代中国人变传说为现实。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A“东方红1号”B“神舟一号”C“神舟五号”D“神舟六号”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厂矿,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力和原料,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在此情况下,1899年5月,坐落在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了,这件事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纱厂的主人。,是五年前夺魁的状元张謇。一个状元竟然“舍本逐末“,在这历史上还未曾有过,在张謇的经营下,大生纱厂不断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纱厂发展更加迅速。但好景不长,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倾销棉花

北师大版中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北师大版

中考试题分类汇编——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黑龙江齐齐哈尔·2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德国——慕尼黑阴谋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 【答案】A 2.(·黑龙江齐齐哈尔·23)战争带给人们的是灾难和痛苦。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但都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 ) A.德国 B.意大利C.奥匈帝国 D.日本 【答案】A 3.(·云南德宏·20)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 的战役是( )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答案】B 4.(·广东·22)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5.(·江西·1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答案】A

6.(·辽宁辽阳·1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答案】D 7.(·湖南常德·2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B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 .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D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答案】C 8.(·江苏无锡·20)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 )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德国闪击波兰 【答案】C 9.(·四川乐山·2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2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表2 1860—1910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C 10.(·山东济宁·15)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 ) 英 法 德 美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国 别 项 目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教案北师大版

《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中国速度”;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 2.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学难点】 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出现了历史性巨变: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外出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 一、2008:舞动的北京,发展的中国 1.申奥成功 (1)时间:2001年7月13日。 (2)地位:这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标志。 2.三大理念:“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3.成功举办 (1)时间: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成就:中国体育健儿以51枚金牌的优异成绩荣登奥运金牌榜榜首。 (3)影响: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也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二、“中国速度” 1.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迅速,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含义: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建设成就,被世界各国誉为“中国速度”。 3.代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体验阶段: 三、城乡人民生活的巨变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这是网络上曾风靡一时的句子,调侃了落后的经济状况,其实,在中国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也大多如此。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城乡居民逐渐告别了物质生活相对短缺的时代。 2.表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出现了历史性巨变:人们餐桌上的主副食品充裕而丰富,服装服饰从单一化走向了多姿多彩和个性化,手机、电话的普及使人们的日常交往变得更为便捷,外出旅游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导行阶段: 【问题1】我国能够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教案北师大版1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课程标准〗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 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 能够列出本茨和莱特兄弟的重要发明,培养归纳能力。 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本茨和莱特兄弟等发明家的小故事,相互交流并讨论他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用表格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汽车、飞机的发明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科学、爱科学。 学习发明家、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收集发明家的科学创造活动的有关资料,体验勤奋踏实、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难点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人类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卡尔?本茨、莱特兄弟、冯如等人的发明创造的资料。 学生收集飞机、汽车的图片、模型,并简单介绍其基本工作原理。 播放记录片《莱特兄弟》的相关设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第17课我们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学们回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其时代特征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新能源有哪些?新机器新产品有哪些?本课我们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第三个方面――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情况。 内燃机的发明与改进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哪些新交通工具?(汽船、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以畜力、风力等为动力的马车、帆船。交通工具革新的重要前提是动力系统的革新。本课学习汽车、飞机的发明,首先了解新的动力系统――内燃机的发明。 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是怎能样的?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访问老师,了解这方面的科学知识。现在要求同学们来介绍相关知识。 内燃机是让燃料直接在机器内部燃烧来产生动力。当活塞向外运动时(第一个运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气被吸入汽缸。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二个运动)混合气被压缩到最高点,火花引发爆炸,推动活塞向外运动(第三个运动,也是做力冲程)。当活塞向内运动时(第四个运动),废气被排出。此后,整个运动周而复始。 3.最先发明的内燃机以煤气为燃料。煤气内燃机燃值较低,并且产生煤气使用不方便。而19世纪7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提炼技术都有很大发展,所以后来用汽油、柴油取代煤气成为燃料。因此内燃机经历了煤气内燃机到汽油、柴油内燃机的发展过程。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非凡的轮子与翅膀) 1.动力系统的革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汽车、飞机出现了。我们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忘记发明家的辛勤劳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课前收集发明汽车、飞机的各位发明家的有关资料。现在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比一比哪一组收集的资料最充实、介绍得最好。 课前同学们在收集资料中,老师适时指导,并且老师也应准备相关资料。 卡尔?本茨是德国工程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实用的内燃机汽车,被称为“汽车之父”。第一辆本茨汽车于1885年制成,只有三轮,时速13~16千米,现保存于慕尼黑科技博物馆中,并标有说明“这才是第一辆汽车”。1893年制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1899年制造出第一辆赛车。 亨利?福特是美国企业家。1893年自己动手制造了一辆汽车,他驾车行驶1600千米,

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经济和社会生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本教案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掌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 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联系比较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它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殊国情 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 教学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用课本目录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这些探索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们归于失败后,中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场革命的开端是什么事件?胜利于什么事件?(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胜利于1949年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百余年的近代史中写满了屈辱、抗争和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