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名解部分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家境贫寒。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立拜上帝教,以图“唤醒世人”。撰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公元1851年元旦,洪秀全率众于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起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封王建制”。主要内容有: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建立圣库制度;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金田起义以来的斗争成果,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军的出省作战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口大捷

湖口大捷是太平军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公元1855年初,湘军反扑九江。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西征援军到达江西湖口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与清军相持一月有余。同年2月,太平军突袭湘军水师,湘军大败。同时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很好的配合了湖口的战斗。湖口大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征军湘潭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太平军从此乘胜西进,全面反攻。到1856年,湖北东部,江西和安徽的大部分均为太平军所控制。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1858年,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陈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消息,星夜驰援三河,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全歼清军。三河大捷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保卫了太平天国在安徽的根据地,迫使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安庆之围不战而解。

苏福省

1860年,太平天国在浦口、三河之役胜利后,一举捣毁了重新组建的江南大营,使天京再次解围,同时乘胜东进,攻占江浙。同年6月,太平军攻克苏州等地,开辟苏南新区,建立了以苏州为省会的苏福省。新开辟的江浙新区成为后期支撑太平天国政权的一块主要基地。

《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自述》较详细的叙述了太平天国的史事,但这一口供被曾国藩篡改了。曾国藩捏造史事,抹杀真相,删减太平军爱护人民,扶助生产和宽待俘虏的记载,隐讳不利于湘军的说法,夸大湘军的战功,保留其他派系的败绩。关于李秀成自述的真伪问题,史学界曾展开争论。

湘军

晚清时期曾国藩编练的武装。成军于湖南,故名。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至1854年2月,湘军水陆两军组建完成。湘军是以营为单位,以宗族乡党为中心,以地域为纽带的具有浓厚隶属关系特色的地方武装,仅听命于曾国藩,这种“兵为将有”的格局,是湘军战斗力较强的重要原因,也是晚晴军制的一大变化。湘军积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将领有左宗棠、曾国荃等。以湘军为基础的湘系集团成为晚晴地方势力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

淮军

淮军是李鸿章在晚清时在曾国藩指示下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出于湘军之后。1861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曾国藩求援。曾国藩即命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军,1866年,淮军又镇压了捻军。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丁汝昌等,形成的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甲午战争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淮军逐渐式微,地位被新式陆军所取代。

官督商办

官督商办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即官方给予扶持并派人监督,掌握经营实权但无需负责盈亏,商务则由商董承办并自负盈亏。官督商办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兴盛于80年代,甲午战争以后逐渐没落。主要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最初是适应“求富”的目的,或为解决军用企业的资金和对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等的需要。资金来自民间招募的商股,有时政府也预先垫款以做资本,但开办以后要陆续归还。依靠官方的庇护,企业享有免税、减税、贷款、缓息、专利等特权和优惠。企业产品除一部分由清政府调拨或优先廉价购买外,大部分拿到市场销售,以盈利为目的。官督商办的企业已基本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但封建因素浓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沪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是清朝规模最大的军工厂。由李鸿章在1865年在上海虹口创办,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制造局最初由从美国公司旗记铁厂购买机械厂房和船坞而成立,同年,将苏州和上海的两个洋炮局以及由容闳向美国买的机器设备抵达一起并入。江南制造局建立后,不断扩充,先后建有十几个分厂,雇用工人2000余。产品大部分供应北洋军队,一部分也调拨其他各省的军队。江南制造局还设有翻译局和一所机械学校,翻译科学著作,培养技术人员。

轮船招商局

轮涨招商局由李鸿章1872年于上海创办,是洋务运动由军事工业转向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也是清末第一个轮船航运企业。旨在解决洋务运动经费不足、清政府漕粮运输危机,同时与洋商争利。轮船招商局创办时集股困难,大部分资金来自清政府垫拨的官款,后以承包漕运的方式逐步抵还。1877年购入美商旗昌洋行轮船公司产业,成为一个拥有30多艘商船的大型近代航运企业。

北京同文馆

北京同文馆,简称“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中最早建立的洋务学堂,由恭亲王奕?、李鸿章、曾国藩奏准,于公元1862年成立。创立之初旨在为洋务运动培养翻译人才。初设英文班,后又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等。最初仅招收八旗子弟,后逐渐招收汉族学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京师同文馆增设了一些自然科学的课程,由单纯的翻译学校转变为一个教授实用技术的学校。1902年,北京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总理衙门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成立。最初仅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后来权力越来越大,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其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前。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曾上书条议海防事宜﹐力陈西方立国之本在政教﹐单单船坚炮利不可以自强﹐并主张民办企业﹐为当世宣传变法的先声。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于压力称病辞归。其旅欧期间的著作受到守旧派的猛烈攻击﹐并受清廷申斥毁版。

《北京专条》,又称《台事专条》,是1874年10月日本与中国清政府签订的有关台湾事件的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的日本积极对外扩张。1871年底,琉球渔船在海上遇到飓风,漂流到台湾,54名琉球渔民被误杀。日本以此为借口,进兵台湾。清政府一面表示抗议,一面加强防务。在美法英的调停下,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台事专条》,承认日军出兵是“保民义举”;赔偿日本军费50万两;日军限期撤出台湾。日本据此于1879年武力吞并琉球,改名“冲绳县”。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为行省。该事件加速了日本侵华的进程。

刘锦棠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父亲、叔父都是湘军中的军官。刘锦棠随同叔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刘锦棠事实上担任了收复新疆的重任,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收复了除伊犁外新疆全部领土。1880年3月,清廷任命刘锦棠帮办新疆军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刘锦棠为首任巡抚。

沈葆桢

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创建南洋海军,击退日本侵台阴谋。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1874年,日本以琉球事件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

曾纪泽

曾纪泽(1839 -1890),字劼刚,湖南双峰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学贯中西,谥慧敏。历使英、法、俄诸国。1879年,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交收伊犁条约》,引发群愤。清政府派曾纪泽谈判修约。曾与俄人力争,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在界务和商务上为中国争回一部分主权,但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俄伊犁条约》

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同俄国谈判索还伊犁事宜。1879年,崇厚擅自与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交收伊犁条约》,引发群愤。清政府派曾纪泽谈判修约。曾与俄人力争,于1881年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在界务和商务上为中国争回一部分主权,但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赔款900万卢布,俄商在新疆各地贸易暂不纳税,并可以由陆路经新疆到嘉峪关贸易;俄国在嘉峪关、吐鲁番驻领事;中国收回伊犁,但霍尔果斯河以及伊犁河南、岸的大部分领土割让给俄国;中俄西北边界要两国派员重新勘改。

马嘉理案

英国在占领缅甸后,为了打开一条进入中国西南的通道,1863年和1868年两次派出“探险队”进入云南地区。1874年英国上校军官柏郎率领约200人的武装队,以“游历”为名到云南探测路线,英国驻华使馆派翻译马嘉理从云南入缅迎接。1875年马嘉理带领武装探险队擅闯云南腾冲地区,遭到当地人民反对。马嘉

理开枪射杀我群众多人,愤怒的群众打死了马嘉理。这就是“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依此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

“马嘉理事件”发生后,英国借机扩大事态,并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于1876年与英签订了《烟台条约》及“另议专条”,规定:中国赔银20万两;派专使赴英赔礼道歉;曾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洋货免收内地税,凡涉及英人案件,英国可派员“观审”;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案件,由被告所属国的官员各按本国法律审断;允许英人开辟藏印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地“游历”。《烟台条约》扩大了领事裁判权、扩展了英国在长江流域的通航权益,有利于洋货倾销,为英国进入云南、西藏打开了方便之门。

清流派

清流派是清末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军机大臣李鸿章因为军机处洋务派占了多数,感到力单势孤,于是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在自己周围,以壮声势,这些“台谏词垣”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以经世匡时为己任,时有“清流党”之称。清流派曾繁衍为前后两代。前清流要求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和兴修水利,尤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后清流派主要表现为一个开明爱国的集团。中日甲午战争后渐衰。

甲申易枢

甲申易枢,又称“甲申政潮”或“甲申政局之变”。中法战争开始后,前线战事接连失利。由奕 住处的军机处毫无应对之策。与奕 争权的慈禧太后,为了将奕 赶出权力中枢,独掌大权,借口战事失利,将以奕 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撤除奕 全部职务;任命以世铎为领班的军机处成员,以奕劻主持总理衙门,后令军机处遇要事与奕譞商议,军机处实权被奕譞控制。

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清军在广西镇南关打败法国侵略者的战役。1885年初,法军侵占镇南关,清政府启用老将冯子材为帮办广西军务,就任前敌主帅,率粤军援桂。冯子材团结各路将士,整顿溃军,修筑工事,准备收复镇南关。3月23日,法军分三路进攻,冯子材率军抵抗,战况激烈。冯子材身先士卒,终将法军击退。冯子材指挥清军乘胜追击,重伤法军指挥官尼格里,歼敌1000余人,连克文渊城、谅山等地,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战争形势对中国十分有利。

定远号铁甲舰

定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清朝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7000吨级的铁甲舰,属定远级铁甲舰。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和旗舰。排水量7,000吨。定远舰与姊妹舰镇远舰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1894年,定远号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参与了黄海海战。黄海战役后,北洋舰队退入威海卫不再轻出。1895年2月4日,日军突袭威海卫,

为避免资敌,定远号被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李鸿章为保存北洋实力,借口“保船制敌”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新学伪经考》

《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期间的主要理论著作之一,初刊于1891年。在书中,康有为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挑战。通过多方论证,公然把《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等古文经斥为“伪经”,绝非孔子真传。康有为的大胆言论在沉寂的思想界引发了巨大反响。该书打破了长期以来古文经学的绝对权威,极大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且沉重的打击了顽固派,为维新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孔子改制考》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一本重要的著作。1892年开始撰写,1898年刊行。康有为在该书中,用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附会《春秋》公羊派的学说,宣称人类社会必是按照“据乱”“升平”“太平”的顺序演变发展,即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尽管这种附会并不是科学的历史观,但他明确指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君主专制肯定要被君主立宪制所取代。该书的实质是宣传变法是继承孔子道统,以减轻变法压力,旨在假托先贤言论宣传自己托古改制的主张。其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永不可改的传统说教,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历史理论依据。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骨干和杰出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谭嗣同在其著作中宣传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的纲常伦理,提出了“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的口号,从根本上否定了“君权神授”和君主“受命于天”的封建说教,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依据。他对封建纲常伦理的反动本质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谭嗣同的思想在当时的维新派中最为激进,带有民主革命的色彩。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和林旭、刘光第、康广人、杨深秀、杨锐被处决,史称“戊戌六君子”。遗著汇编为《谭嗣同全集》。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指公元1895年,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因古代举人别称“公车”,故得名。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使得当时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义愤填膺。康有为趁势发动大规模的情愿活动,为维新变法造势。康联络各省举人千余名签名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但都察院以条约已签、无可挽回为由,拒绝接受上书。但上书的内容被刊刻传抄,广为流传,使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迅速发展成为一

场爱国政治运动。

强学会

强学会是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后,维新变法成为全国性的政治运动。在翁同稣的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文廷式出面,于北京组织强学会。以“中国自强”为宗旨,以“开风气”“开知识”“合大群”为目的。规定每十日集会一次,请人发表演说,以抨击时弊、极陈民族危难之势及力挽危局之法。实际则以报事为主,机关报为《中外纪闻》。在上海设有分会,发行《强学报》。1896年,御史杨崇伊在李鸿章授意下,弹劾强学会,旋被清政府封禁,改为官书局。

湖南时务学堂

湖南时务学堂是为清末维新派为宣传变法培养人才,在长沙主办的中等学校。1897年初筹设,同年10月开办,先后录取12~16岁学生(共三班),以及年长的外课生,共200余名。同年11月聘上海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到校主讲,并任中文总教习。该校与《湘学报》《湘报》和南学会的活动,使湖南维新运动为当时全国各省之冠,因而成立仅数月就遭到守旧势力猛烈攻击。1898年3月梁启超离长沙。7月,王先谦、叶德辉等向湖南巡抚陈宝箴递交“湘绅公呈”,诬蔑该校“阴行邪说”。不久,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戊戌政变后,改为求实书院。

南学会

南学会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在湖南创建的政治团体。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开明官吏的支持。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谭嗣同等“思保湖南的独立”,使南中国“可以不亡”,遂组织该会。长沙设总会,各府厅州县设分会。主要活动是讲演,它既与时务学堂相表里,又有《湘报》配合宣传,思想甚为活跃,影响也相当广泛,对促进湖南推行新政,转变社会风气,起了重要作用。南学会自成立起就受到顽固派官僚的反对和大肆攻击,开讲仅三个月即告辍讲。

《时务报》

《时务报》清末变法维新运动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黄遵宪、梁启超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参加编撰工作。每旬出版1册,3万字左右。重视政论,系统地宣传了改良派的变法维新思想和政治主张。1898年7月底,光绪帝诏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拒不遵命,并在同年8月17日将报名改为《昌言报》出版。《时务报》在出满69期后宣告停刊。《时务报》是当时国人自办报刊中发行数最大的,其政论文体风行一时。

《天演论》

《天演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戊戌变法期间,严复除了鼓吹维新变法的政论外,还将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介绍到中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该书根据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论文集中的前两篇意译,附加了许多按语,产发了作者的思想。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由此引申到中国若不变法维新,则会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该书产生了

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

《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康有为上疏《应诏统筹全局折》(又称《上清帝第六书》),请求光绪帝决定发起戊戌变法。在这篇奏折中,他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缅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认为世界各国的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中国所以面临危亡,就是由于保守旧法不知变革所致。康有为认为推行新政,就要走明治维新的道路。康有为企图依靠皇帝的权力来推行新政,使维新派参预政权,改革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在这次上疏中,康有为还涉及派员出国游历,翻译西书,变通科举,制造纸币,收印花税等事项。《应诏统筹全局折》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

简答部分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激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支付巨额

赔款,解决财政困难,清政府对农民群众和其他生产者的压榨空前加重。外国侵略者通过贩卖鸦片、倾销洋货等方式,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钱贵银贱的问题更为加重。土地集中急剧发展,失业流亡人口大量增加,社会动荡,民穷财尽,阶级矛盾激化。

2、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官僚贵族奢侈无度,贿赂公行,加剧了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主要矛盾。

3、农民起义连年不断,此起彼伏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北方以捻军、幅军为代表

和南方以天地会、斋教为代表的武装反清斗争有力打击、削弱和牵制了清王朝的统治力量。

4、广西特殊的地理条件。鸦片战争后,广西是全国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为太平天国运动提供了

有利的时机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广西封建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给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拜上帝会及其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拜上帝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黑暗社会现状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愿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但是,拜上帝会的二元领导体制虽然在其初期对维系拜上帝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导致后期领导集团分崩离析,引发了“天京事变”,打破了拜上帝会美好的神话,造成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和政治恶果,导致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听取社会舆论;由公众选举官吏。

2.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3.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4.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评价:《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有强烈的革命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主张平等外交等。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它的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太平天国运动仍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农民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弱点。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农民自身不可能达到解放的目标,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1.清朝统治者在与其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在镇压太平天国上比较团结一致,他们又与西方列强联合起

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双方力量对比相差悬殊。

2.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纲领性文件,但始终未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获得土地的要求,

也未能实行正确的工商政策和管理城市的政策,因而不能得到城乡广大人民群众长久有利的支持和帮助,这场农民战争便不能长期坚持并获得决定性胜利。

3.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严重分裂给自身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损失,大大削弱了起义队伍的力量。造成这一

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者当权后,日益腐败,不能抵拒封建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因而严重脱离了广大军民群众,以致争权夺位,互相残杀,甚至叛变投敌,自毁长城,这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4.太平天国军事战略上的诸多失策,根据地建设上的诸多失误,后期纪律上的松弛和败坏,以及对待知

识分子政策上的失当等,也是它招致失败的一些重要因素。

湘淮军的兴起与影响

湘军是晚清时期曾国藩编练的武装。成军于湖南,故名。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是以营为单位,以宗族乡党为中心,以地域为纽带的具有浓厚隶属关系特色

的地方武装,仅听命于曾国藩。

淮军是李鸿章在晚清时在曾国藩指示下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出于湘军之后。为防御进攻上海的太平天国军队,曾国藩命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军”。其后,淮军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太平军,1866年,淮军又镇压了捻军。

湘军与淮军是晚清最重要的军事集团,其兴起对近代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各项制度都与绿营迥异,装备了洋炮,开了晚清“兵为将有”的先河。依托于湘淮军,满清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湘淮系武装政治集团,对晚清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汉族官僚地主阶级与清朝统治阶级相勾结,有利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1.外国侵略引发民族危机:两次鸦片战争均以中国的失利而收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

的民族危机使统治阶级中以李鸿章、奕 、曾国藩等为代表的一部分开明官僚认识到中国的落后,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想法,开始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自强,防范外来侵略。

2.阶级矛盾激化: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苗民起义、回民起义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相

互支援、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为了维持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兴起的地方实力派力主向西方学习。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危害

1.内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国承认日本的朝鲜的控制;②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③赔偿日本2万万两白银;④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船只可沿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产品销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2.危害:《马关条约》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

为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①中国承认日本的朝鲜的控制,使得日本可以朝鲜为跳板,加紧对中国的侵略;②条约使日本割占台湾等东南岛屿,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重了民族危机;③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使得人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大量的政治贷款为列强控制中国政治、经济提供了条件;④允许在华设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列强引用片面最惠国待遇,使得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⑤四个新设的通商口岸使得列强势力渗入到长江流域,直接掠夺原材料和倾销商品,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简述戊戌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

1.经济基础:清政府出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甲午

战败后,国内出现了一个短暂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我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2.思想基础:随着民族危机的加重、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以及发展,

出现了以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为维新思想的出现打下了思想基础。3.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东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广开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闲散机构,删改则例,裁汰冗员;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等——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制度;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

2.经济: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设立铁路、矿产总局;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鼓励垦荒,保护农工

商业的发展,设立农工商局;裁撤驿站,建立邮局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文教:废八股,兴西学;开办京师大学堂;派留学生;设立译书局,翻译国外文献;允许自由创建报

馆、学会等——有利于西学传播。

4.军事:编练新军,裁撤旧军;力行保甲;改习洋操等——有利于提高军事战斗力,抵御侵略。

论述

以《天朝田亩制度》为中心分析太平天国的制度建设(渊源、内容、实施情况、性质、意义)

1.渊源:从《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的原则和分配物资的办法来看,集中体现了中国农民阶级固有的

平均主义思想,是历代农民群众平等、平均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儒家经典中大同、均平的思想亦被吸收;同时还借鉴了西方基督教的一些思想资料,如土地公有和物资分配制度,更为明显的则是上帝观和礼拜堂等。

2.内容:①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规定了根据产量划分土地质量为三级

九等的标准;土地公有,并在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按人口多少与土地等级均匀搭配,以平均主义为原则分配,妇女也享受分田权利。②生活物资分配:建立“圣库”制度,生活物资除自用必需外,一律上交国库,平均分配;“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各家遇有婚丧嫁娶和生育等事,按规定费用到“国库”领取。③农村社会组织制度:按太平军的编制进行改组,以军、师、旅、卒、两司马为编制;以两司马所统的25家为基层单位,民、财、生产、文教等均以“两”为对象;

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寓兵于农。④官制:每年一保举,三年一升贬;大功或大奸不在此列。⑤教育和司法制度:每两设一礼拜堂,礼拜堂又兼学校;司法上每军设“典刑官”二;民刑讼事,由两司马调谐,若不能,逐级上报,直至天王;判刑谨慎,避免草菅人命。

3.实施情况:由于《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绝对平均主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加之战争背景下缺乏实施

条件,《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并未真正实行。

4.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是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对获得

土地、追求平等和平均的渴望,但《天朝田亩制度》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

5.意义:《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出的平分土地的方案虽并未真正实行,但在其精神的鼓舞下,农民群众

夺回了大量的土地,同时大大减轻了负担,打击了农村封建势力,促进了太平天国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支援了农民战争;其社会制度一定程度上的实施,对太平天国也有积极作用。

论天京事变(经过、原因、影响)

1.原因:①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进取精神减退,未能加强起义队伍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

贪恋剥削阶级腐化生活,政权的封建化导致思想、作风的封建化;②洪秀全和杨秀清的二院领导体制存在巨大隐患,领导集团分崩离析;③杨秀清居功自傲,个人权威思想日益膨胀;④外部威胁的暂时解除使得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浮现。

2.经过: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过了不久,东王杨秀清假称“天父下凡”,

逼封万岁,洪、杨矛盾激化;洪秀全虽答应杨秀清的要求,但密韦昌辉、秦日纲铲除东王。9月1日,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石达开,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石达开从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顺应军心民意杀死韦昌辉、秦日纲。但洪秀全对石达开极不信任,处处掣肘。石达开于1857年率部出京,领10万精锐转战他地。

3.影响: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其使得太平天国队伍严重损伤,力量大为削弱,打破

了拜上帝教美好的神话,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和政治恶果;军事上,咋给清军以喘息之机,使其得以重新组织力量向太平军反攻,太平天国则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概括言之,主要是:

第一,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水平很高的一次农民战争,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它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十几年之久的农民政权,提出了鲜明的反封建纲领,并以疾风暴雨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沉重的打击了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极大地动摇了封建主义的旧秩序。

第三,太平天国事业及其十几年的斗争历程,充分显示了中国农民阶级中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第四,太平天国运动提出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为历代农民战争所仅见。

第五,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的《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有强烈的革命性。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第六,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成为洋务运动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湘军、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崛起,形成了湘淮系武装政治集团,对晚清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七,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第八,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农民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弱点。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农民自身不可能达到解放的目标,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洋务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

1.军事工业:洋务派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在性质上具有相互矛盾的两重性,即既有浓厚的封建性,又存在

着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浓厚的封建性具体表现为:①完全采取官办形式,工厂封建衙门化,机构臃肿,冗员充斥,致使大部分资金用于薪水、工食等非生产性开支,造成生产成本高昂,效率低下。部分工厂实施军事化管理,工人不是完全自由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②工厂资金不是来自私人投资,而是依靠国家拨款,主要来源于海关关税、厘金、军饷等,生产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国家拨款的多寡。

③工厂生产的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投放市场进行交换,而是由政府直接调拨给军队使用,生产的目的

不是谋取利润,而是获得使用价值,产品不计算价格。资本主义因素体现在:①军事工业除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洋炮局外,均采用机器生产,较为普遍的实行了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工资基本按技术的高低决定。②80年代后,出现了使用方向各局厂交付一部分价款,价值规律变化传产生了一定作用和影响。

2.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但又带有一定的封建性。资本主义表现在:

这些企业的资金大多是私人投资;企业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劳动关系;工人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自由劳动者,企业的生产经营目的主要是谋取利润,产品是投放市场出售的商品。一定的封建性表现在:企业被洋务派官僚所把持,一般商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发言权;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时必须为清政府的特殊目的和需要服务;完全由私人投资的洋务民用企业为了博取社会信任,广泛招徕投资,往往将净利分配殆尽,很少进行资本积累,完全背离了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评洋务运动(与封建主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失败原因)

1.与封建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

面,其领导阶级是封建地主阶级;其性质是封建统治集团的自救运动,旨在自强求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防力量;另一方面洋务运动受到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掣肘;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具有封建性质,但是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

2.与民族主义的关系: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揭开了采用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其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对与外国商品争夺市场、维护民族利益、促进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在初期对民族资本的发展有引导、保护、扶植的作用;但在后期,官僚体制与私人资本的矛盾不断激化,这种方式逐渐成为民族资本主义扶植的桎梏。

3.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

依赖的一面。民用洋务企业起到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因此作为列强在华进行经济扩张的对立面的洋务企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尖锐的矛盾;但同时,洋务企业的机器设备依赖于进口,机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和技术问题也大多依赖国外技术人员,部分企业在资金上依赖外国银行的贷款,上诉原因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对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与外资竞争中软弱无力。

4.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领导阶层各自为战,缺乏协调,缺少科学的指导、统筹以及规划;洋务运动的

倡导者地方中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洋务运动的倡导者视野狭隘,同时受到顽固派的牵制。洋务运动旨在维持封建旧秩序,以求自强求富;洋务运动缺乏资本,技术落后,官方和民间资本的缺乏

限制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中国的技术落后制约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同时洋务运动缺乏民众参与,难以形成下层民众基础。

论戊戌维新的失败原因、性质和影响

1.失败原因: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处于发展阶段,力量弱小,反对变法的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同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虽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但无力给维新派以强有力的支持;

以光绪为首的帝党虽有心变革,但无实权。②维新派在变法理论上的错误导致了戊戌维新的失败。作为变法主要理论依据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虽反响巨大,但接受的人很少,而且其学术上的过分武断和随意附会削弱了其说服力,“托古改制”的宣传方式无法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又影响了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对变法的指导作用。③维新派在变法措施和策略方面过于冒进急躁。维新派和光绪急于求成,没有考虑社会的承受力,缺乏善后和配套措施,没有照顾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

2.性质:戊戌维新不仅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3.影响: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19世纪末帝国主义过分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而进行的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旨在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传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不仅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起点,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打下基础;它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变革之路由器物层次向更深入的制度层次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促使中华民族觉醒;它的失败也让另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看到和平改良行不通,毅然走上民主改革之路。此外,戊戌维新影响到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化,妇女解放运动于此开始。

历史10级2班朱启凡整理、手打

转载使用、打印复印请保留本段文字,谢谢合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主讲——冯聚才 第一讲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中国跨入近代的状态:——“三条线的交叉” 封建社会的衰落期、清王朝的衰落期、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资本主义的英国发动了第一场侵华战争,结果: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五口通商章程》,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一个享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道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典型人物:林则徐)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英法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在1858年签订了中——英法俄美《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中-英法俄美《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法国发动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在中国近代史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清政府表现的软弱进一步助长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气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日本挑起对华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地加深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西方八个国家联手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王朝的不堪一击,北京沦陷,被迫在1900年9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基本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与主要矛盾 (1)特点:(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通知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的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A、中国的封建势力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势力,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源依然存在; C、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E、近代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在世界史上是少有的。 帝国主义侵华的手段: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其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中国人民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6月,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历史的发展开始发生重大转折,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地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京条约 中国清政府在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的中英鸦片战争中完全失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作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领事;协定关税;取消公行制度,允许两国商人自由贸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是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开端。 3、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指19世纪60—90年代,部分清朝统治者,为了拯救清王朝、御侮自强,以引进枪炮、科技,创办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学堂、新式海军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西方的运动。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企业管理的腐朽性,因而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4、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遭到慈禧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并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致使光绪皇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至此,103天的维新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5、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 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6、五四指示 《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名解

名解部分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家境贫寒。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与冯云山、洪仁玕等人创立拜上帝教,以图“唤醒世人”。撰有《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公元1851年元旦,洪秀全率众于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 拜上帝会 拜上帝会,亦称“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组织,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起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封王建制”。主要内容有: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西王以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建立圣库制度;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进一步巩固了金田起义以来的斗争成果,大大提高了太平军的战斗力,为太平军的出省作战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湖口大捷 湖口大捷是太平军粉碎清军水陆进攻、扭转西征战局的关键一战。公元1855年初,湘军反扑九江。太平天国派石达开等率军西援。西征援军到达江西湖口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与清军相持一月有余。同年2月,太平军突袭湘军水师,湘军大败。同时驻守九江的太平军很好的配合了湖口的战斗。湖口大捷的胜利,扭转了西征军湘潭战后连续败退的局面,太平军从此乘胜西进,全面反攻。到1856年,湖北东部,江西和安徽的大部分均为太平军所控制。 三河大捷 三河大捷是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在安徽三河镇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著名战役,也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著名范例。1858年,李续宾率部进攻三河,陈玉成得知三河危急的消息,星夜驰援三河,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以正确的战略战术,全歼清军。三河大捷是继浦口之役之后又一次胜利之役,复苏了后期太平军的士气,扭转了内讧后的危局,保卫了太平天国在安徽的根据地,迫使清军从安庆外围撤走,安庆之围不战而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抗战胜利及其意义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抗战胜利及其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 2.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根据波茨坦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一,是近代历史上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捍卫了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弘扬了中国精神;第四,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影响。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第一,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和英勇抗争是决定性因素;第三,国际力量的帮助也很重要。 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①共产党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②共产党是引领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和鼓舞者。④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⑤共产党人以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胜利的民族先锋。 6.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第一,人民的团结是力量源泉;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精神动力;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基本保证;第四,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第五,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捍卫自己生存的权利。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详解

2016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闭关政策:清政府从1757年开始施行的对外交往政策。下令只限开放广州一口通商,严格控制对外贸易。之后连续颁布了许多条文,对外国人的各方面活动及华夷交往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清朝统治集团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结果: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华民族长期隔绝在世界潮流之外。 2、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持查禁和销毁鸦片的著名事件。鸦片输入给清朝统治带来严重危机,道光皇帝采取了禁烟派的主张,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将所有缴获的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但也成为鸦片战争导火线。 3、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列强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的该国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的特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开始规定此特权,接着美、法、俄、日等国也相继在中国取得了此项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华侨民犯罪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而只能由各该国领事,按照各国的法律进行裁判。这项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 4、片面最惠国待遇: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权益。始于《虎门条约》规定,此项条款为英国和其他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互相援引,攫取各种侵略权益开创了恶例。 第二章: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 5、拜上帝会:是一个以宗教为形式的农民革命组织,是洪秀全用以组织进行革命的工具。它继承历代农民革命的传统,吸收西方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神教”思想和“平等”观念,以及古代“大同”思想,宣扬“神天上帝”的无上权威,树立起一神教思想。拜上帝会使洪秀全个人的宗教理想现实化,进一步激扬了他的宗教狂想。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6、湘军:晚清由曾国藩招募湘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53年,曾国藩受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办团练。他以湘勇为基础,实行勇丁由将官亲自招募的制度,同时对士兵灌输以封建伦理纲常,并进行严格军事训练,全军统辖于曾国藩。湘军以营为单位,其主要将领有左宗棠、刘坤一等。曾国藩和湘军成为清朝反动统治的重要支柱。 7、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国库。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违者治罪。肇始于起义之初,广泛推行于定都天京时期。它的实行对太平天国初期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后随着财货来源丰富逐渐名存实亡。 8、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的各项制度。主要内容: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永安建制为太平天国运动迅速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 9、亚罗号事件:1856年围绕中国商船亚罗号进行的中英交涉。1856年10月8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船上海盗被捕。而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称该船为英船,要求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当叶名琛把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后英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亚罗号事件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马神甫事件:亦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知县逮捕马赖及其爪牙,将其处死。法国遂以此为借口,于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11、《瑷珲条约》:1858年奕山与沙俄总督在瑷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沙俄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乌苏里江以东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 12、《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俄、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一讲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和形成。 (一)概念:一种社会发展形态——特殊的,过渡性的 半殖民地:从政治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而形成的政权的性质,形式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实质上丧失独立,由西方列强实行间接统治。 半封建:从经济上概括——是封建国家遭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形成的社会经济形太。表面上,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又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和提出 提出:《帝国主义论》——1905.列宁——半殖民地——》首次用其指称近代中国 《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恩格斯——》半封建 毛泽东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做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证,标志其概念的正式形成。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四条绞索,五次斗争——概括 四条绞索:(1)1840——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5——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1894_1895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问题:1、为什么说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 1)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①领土②司法③关税④贸易自主权⑤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允许传教士进人内地⑦允许外国公使驻扎北京。 2)清政府开始沦为洋人的朝廷 ①“北京政变”后,清政府开始与外国列强勾结②“总理各国事物衙门”成立 2为什么说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 2)列强在华经济势力加强。 1、经营商业与轮船航运业。 2、开办工矿企业 3、开设银行。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 中国农村逐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 2 东南沿海一带开始畸形繁荣 3 租界开始出现 4)大批华工被虐卖出国。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纲要课主要名词 上编综述1个:1、买办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2、黄祸论3、三元里抗英4、海国图志 第二章6个:1、《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编》3、天京事变4、中体西用 5、戊戌六君子 6、戊戌政变 第三章8个:1、清末新政2、三民主义3、黄花岗起义4、保路风潮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二次革命 7、护国运动 8、护法运动 中编综述1个:四行二局 第四章1个:1、北洋军阀 第五章5个:1、东北易帜2、八七会议3、井冈山土地法4、赣南会议 5、遵义会议 第六章8个:1、《论持久战》2、“三光政策”3、一?二九运动4、福建事变5、西安事变6、平型关大捷7、皖南事变8、“三三制” 第七章5个: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2、“五四指示” 3、第二条战线 4、第三条道路 5、《中国土地法大纲》 第八章2个:1、“一化三改”2、“四马分肥” 第九章4个:1、《论十大关系》2、中共八大3、“六又”政治局面 4、1959年庐山会议 第十章1个:1、“三步走”战略

近现代史纲要课考试的主要名词 上编综述1个:1、买办:是半殖民地中国的产物。他们最初是充当通商口岸外国洋行的雇员和代理人,在帮助外国资产阶级积累资本睇过程中,通过获取佣金、分红、利息等手段积累财富,并利用与外国侵略势力及封建势力的密切关系,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 第一章4个:1、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黄祸论:19世纪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的一种。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3、三元里抗英:1841年,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并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4、海国图志:1843年魏源所编,其主要包括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以及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等;并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其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5、戊戌六君子:包括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6个人。1898年,以慈禧太后为主的守旧势力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对维新人士进行捉捕和残害。同年9月28日,其六人被处决,为变法壮烈牺牲。 6、戊戌政变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谕旨,宣布开始变法。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守旧势力经过密谋,于9月21日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新政措施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以外,其余大都被废除;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被放逐,史称戊戌政变。 第三章8个:1、清末新政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从1901年到1905年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专门办理外交事务,后期实行预备立宪;

近代史名词解释全(1)

三国干涉还辽:1985年中国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放弃了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则再向中国勒索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作为补偿。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要求租借中国港湾作为报酬,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皖系军阀——段祺瑞 直系军阀——冯国璋 奉系军阀——张作霖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遵循“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超越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从未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的统筹全局的社会发展方案,这是一个带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它的出现,表现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学习西方“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然而这些措施未能真正实行。 借师助剿:在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时,清朝地方官闻风丧胆,有人建议把镇压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借助外国军队上,这就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的“借师助剿”方略。 公车上书: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派李鸿章赴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康有为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运动遭到封建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维新失败。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虎门销烟:道光1839年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平壤之战:发生于1894年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六天里,清军狂奔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是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面的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8、西安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毅然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题 17.九一八事变 答: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21. 八一宣言 答: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这个重要历史文献是王明为首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并在莫斯科发表的,使用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名义,但和长征途中的中央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无关。张闻天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召开瓦窑堡会议,只是贯彻了王明的指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转变主要是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推动的。《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基本形成。 22. 一二九运动 答: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23. 华北事变 答: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其目的是为分离和蚕食华北。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由于战略重点转向准备对苏作战和防范英、美,其侵略方针由单纯的武力征服改变为在继续准备发动武力进攻的同时,全力推行“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一个重要步骤,虽一时得逞,但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简答论述: 1.五四运动的意义? 答:①.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②.五四运动既是一个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文化革新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各种新思潮在新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进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成长。③.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身力量,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的来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的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④.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从此以后,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革。 2 3.北洋军阀统治有什么特点? 答:有自己的军队;占据一方地盘;封建性十足;都与列强的关系密切;不言而喻的野蛮性;都试图争夺中央权力。 5.中共一大成果?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部分[1]

名词解释: 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由孙中山、黄兴发起,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为基础,于1905年8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等分任执事、评议、司法三部工作。其革命纲领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主义。发刊《民报》,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保皇派理论,宣传革命思想。自1906年起,先后发动萍浏醴起义、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于1912年8月改组为国民党。 《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1908年冬被日本政府封禁,1910年初在日本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共出二十六期,另附《天讨》增刊。主编及主要撰稿人为胡汉民、汪兆铭、章太炎、朱执信、宋教仁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批驳保皇派梁启超《新民丛报》反对革命的谬论,秘密运往国内各地,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核心。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民族主义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要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反对少数富人专利,贫富不均,建立社会平等的国家。旧三民主义曾经是资产阶级宣传和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1924年孙中山重新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是为新三民主义。 萍浏醴起义:1906年,湘、赣等省灾荒严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同年秋,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由日本回国,在湖南浏阳、醴陵一带宣传革命,联络会党首领龚春台、萧克昌等,准备于次年1月举行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仓促于12月4日起事。龚春台发布檄文,称“中华国民军南京革命先锋队都督”,率部连克浏阳、醴陵等地。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工人闻风响应,纷纷投向革命,众至数万人,长江中下游同时震动。东京的同盟会总部获悉后,即派宁调元、胡瑛、杨卓林等回长江一带,请求响应。清廷急调湘、鄂、赣等省清军围剿革命军。革命军苦战月余,最后失败,刘道一、萧克昌、蔡绍南及群众数千人。 广州黄花岗起义:同盟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1911年1月,同盟会设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于香港,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数十处。4月初,从海外和内地同盟会会员中挑选八百名敢死志士,组成先锋队,准备于13日分十路进攻总督署各要地。后因人员及军械未及时运到,决定延至27日发动,改十路为四路进攻。当日下午,黄兴率先锋队一百人,进攻两广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遁。后与李准卫队相遇激战,黄兴中弹断右手两指,率十余人且战且走,最后仅剩黄兴,渡江到河南脱险,化装逃往香港。事后有人收得此役中的殉难者的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华兴会: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黄兴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于1904年2月创立于长沙,并专设同仇会联络会党。以“驱逐鞑虏,复兴中华”、“同心扑满,当面清算”为号召。次年11月拟在长沙、常德、湘潭等五路同时起事。相约湖北革命党即时响应,占领两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总结

下面是今年南大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考题 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租界“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国民参政会《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战到解放时期中国土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4. 1854-1861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 5. 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世界近代史(记不太全了)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51 一,名词解释(48) 买办、《资政新篇》、《马关条约》、时务学堂、袁世凯、整理国故、第三党、凇沪会战 二,材料解析题(18) 说明:1,标点2,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和所列材料分析其历史局限性 材料1,窃思敌国外患正动心忍性之资居安思危乃制治保邦之要……古人抚驭四夷之法未款之先当有以杜其窥伺既款之后当有以绝其觊觎英法诸国自换约以来相安无事……惟念夷情叵测反复靡常利器精兵百倍中国其所以逞其贪纵者不过恃有长技耳长技为何一在战舰之精也一在机器之利也然彼有其战具我非不可以购求彼有其机巧我非不可以学习 《同治三年陈廷经奏》 材料2,洋人所图我者利也势也非真欲夺我土地也自周秦以后驭外之法征战者后必不继羁縻者事必久长今之各国又岂有异惟练兵制器相去太远正须苦做下学功夫做到那处说到那处吾师弟在位一日不得不于此致力一日耳 李鸿章《复曾相》 材料3,至谓鄙人喜闻谈洋务之言以致冒险负谤处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卤莽鲜不误国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强则事不可知 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 三,问答题(84) 1,试论晚清十年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发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结合史实对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做一述评 3,简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 考试科目: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482 一,名词解释(5分一个) 洋行、天朝田亩制度、轮船招商局、三国干涉还辽、东南互保、中国通商银行 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评析(35) 惟念发捻炽于北发炽于南饷竭兵疲夷人乘我虚弱而为其所制如不胜其忿而与之为仇则有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