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解:(1)NaCl Na Ca’+ Cl Cl + V Cl·

(2)CaCl2CaNa· + 2Cl Cl + V Na’

(3)O V Na’ + V Cl·

(4)AgAg V Ag’ + Ag i·

3-8 MgO的密度是3.58g/cm3,其晶格参数是0.42nm,计算单位晶胞MgO的肖特基缺陷数。

解:设有缺陷的MgO晶胞的晶胞分子数为x,晶胞体积V=(4.20)3,x=ρVN0/M=3.96,单位晶胞的肖脱基缺陷数=4-x=0.04。

3-9 MgO(NaCl型结构)和Li2O(反萤石型结构)均以氧的立方密堆为基础,而且阳离子都在这种排列的间隙中,但在MgO中主要的点缺陷是肖特基缺陷,而在Li2O中是弗伦克尔型,请解释原因。

解:Mg占据四面体空隙,Li占据八面体空隙。

3-10 MgO晶体的肖特基缺陷生成能为84kJ/mol,计算该晶体1000K和1500K的缺陷浓度。(答:6.4×10-3,3.5×10-2)

解:n/N=exp(-E/2RT),R=8.314,T=1000k:n/N=6.4×10-3;T=1500k:n/N=3.5×10-2。

3-11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Fe x O中,Fe3+/Fe2+=0.1,求 Fe x O中的空位浓度及 x值。(答: 2.25×10-5;0.956)

解:Fe2O32Fe Fe· + 3O O + V Fe’’

y 2y y

Fe3+2y Fe2+1-3y O,

X=1-y=1-0.0435=0.9565,Fe0.9565O

[V Fe’’]===2.22×10-2

3-12非化学计量缺陷的浓度与周围气氛的性质、压力大小相关,如果增大周围氧气的分压.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1-x O及Zn1+x O的密度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解: Zn(g)Zni· + e’

Zn(g) + 1/2O2 = ZnO

Zni· + e’+ 1/2O2ZnO

[ZnO]=[e’]

∴PO2 [Zni·]ρ

O2(g)OO + V Fe’’ + 2h

k=[OO][ V Fe’’][h·]/PO21/2=4[OO][ V Fe’’]3/ PO21/2

[ V Fe’’] ∝PO2-1/6,

∴ PO2 [ V Fe’’]ρ

3-13对于刃位错和螺位错,区别其位错线方向、伯氏矢量和位错运动方向的特点。

解:刃位错:位错线垂直于位错线垂直于位错运动方向;螺位错:位错线平行于位错线平行于位错运动方向。

3-14图3-1是晶体二维图形,内含有一个正刃位错和一个负刃位错。

(1)围绕两个位错伯格斯回路,最后得伯格斯矢量若干?

(2)围绕每个位错分别作伯氏回路,其结果又怎样?

图3-1

解:略。

3-15有两个相同符号的刃位错,在同一滑移面上相遇,它们将是排斥还是吸引?

解:排斥,张应力重叠,压应力重叠。

3-16晶界对位错的运动将发生怎么样的影响?能预计吗?

解:晶界对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

3-17晶界有小角度晶界与大角度晶界之分,大角度晶界能用位错的阵列来描述吗?

解:不能,在大角度晶界中,原子排列接近于无序的状态,而位错之间的距离可能只有1、2个原子的大小,不适用于大角度晶界。

3-18从化学组成、相组成考虑,试比较固溶体与化合物、机械混合物的差别。

align=center>

3-19试阐明固溶体、晶格缺陷和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三者之间的异同点,列出简明表格比较。

解:固溶体、晶格缺陷、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点缺陷,是晶体结构缺陷,都是单相均匀的固体,结构同主晶相。

热缺陷——本征缺陷;固溶体——非本征缺陷;

无:受温度控制

有:搀杂量<固溶度受温度控制

搀杂量>固溶度受固溶度控制

3-20在面心立方空间点阵中,面心位置的原子数比立方体项角位置的原子数多三倍。原子B溶入A晶格的面心位置中,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其成分应该是A3B呢还是A2B?为什么?

解:略。

3-21 Al2O3在 MgO中形成有限固溶体,在低共熔温度 1995℃时.约有18wt%Al2O3溶入 MgO中,假设MgO单位晶胞尺寸变化可忽略不计。试预计下列情况的密度变化。1)Al3+为填隙离子;2)Al3+为置换离子。

解:(a)Al3+为填隙离子:

缺陷反应为:(1)

固溶式分子式:

(b)Al3+为置换离子:

缺陷反应为:(2)

固溶式分子式:(3)

取100g试样为基准:(为摩尔数)

(m为摩尔数)

∴MgO中固溶18%wt的Al2O3后的分子式为:

2.035 MgO·0.176 Al2O3或Mg2.035Al0.352O2.563 (4)

(4)式各项除以2.563得Mg0.794Al0.137O (5)

由(5)式得x=0.137代入(2)(3)式,

对(a)有

(b)有

设:固溶前后晶胞体积不变,则密度变化为:

(,分别代表固溶前后密度)

所以,固溶后的密度小于固溶前的密度。

3-22对硫铁矿进行化学分析:按分析数据的Fe/S计算,得出两种可能的成分:Fe1-x S和FeS1-x,前者意味着是Fe空位的缺陷结构,后者是Fe被置换。设想用一种实验方法以确定该矿物究竟属哪一类成分?

解:Fe1-x S中存在Fe空位,非化学计量,存在h· P型半导体;FeS1-x中金属离子过剩,存在

S2-空位,存在 N型半导体;因Fe1-x S、FeS1-x分属不同类型半导体,通过实验确定其半导体性质即可。

3-23说明为什么只有置换型固溶体的两个组分之间才能相互完全溶解,而填隙型固溶体则不能。

解:(1)晶体中间隙位置是有限的,容纳杂质质点能力<10%;(2)间隙式固溶体的生成,一般都使晶格常数增大,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使晶格变得不稳定而离解;置换固溶体形成是同号离子交换位置,不会对接产生影响,所以可形成连续固溶体。

3-24对于 MgO、Al2O3和 Cr2O3,其正、负离子半径比分别为 0.47、0.36和 0.40,则 Al2O3和Al2O3形成连续固溶体。(1)这个结果可能吗?为什么?(2)试预计,在MgO-Cr2O3系统中的固溶度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为什么?

解:(1)Al2O3与Cr2O3能形成连续固溶体,

原因:1)结构内型相同,同属于刚玉结构。

2)

(2)MgO与Cr2O3的固溶度为有限

原因:结构类型不同MgO属于NaCl型结构,Cr2O3属刚玉结构。

虽然

也不可能形成连续固溶体。

3-25某种NiO是非化学计量的,如果NiO中Ni3+/Ni2+=10-4,问每1m3中有多少载流子?

解:设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为Ni x O,

Ni2O32+ 3 +

y 2y y

Ni3+2y Ni2+1-3y O Ni3+/Ni2+=2y/(1-3y)=10-x

则y=5×10-5, x=1-y=0.99995,Ni0.99995O

每m3中有多少载流子即为空位浓度:[]=y/(1+x)=2.5×10-5。

3-26在 MgO-Al2O3和 PbTiO3-PbZrO3中哪一对形成有限固溶体,哪一对形成无限固溶体,为什么?

解:MgO-AL2O3:,即r Mg、r Al半径相差大,MgO(NaCl型)、AL2O3(刚玉)结构类型差别大,形成有限固溶体;

PbTiO3-PbZrO3形成无限固溶体,因为尽管Ti4+、Zr4+半径相差较大(15. 28),但都是(ABO3)钙钛矿型结构,Ti4+、Zr4+都填充八面体空隙,该空隙体积较大,可填入的阳离子的半径r值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不至于使结构变化。

3-27 CeO2为萤石结构,其中加入15mol%CaO形成固溶体,测得固溶体密度d=7.01g/cm3,晶胞参数a=0.5417nm,试通过计算判断生成的是哪一种类型固溶体。已知原子量Ce 140.12,Ca 40.08,O 16.00。

解:对于CaO-CeO2固溶体来说,从满足电中性来看,可以形成氧离子空位的固溶体也可形成Ca2+嵌入阴离子间隙中的固溶体,其固溶方程为:

对于置换式固溶体有 x=0.15,1-x=0.85,2-x=1.85,所以置换式固溶体化学式Ca0.15Ce0.85O1.85。有因为CeO2属于萤石结构,晶胞分子数Z=4,晶胞中有Ca2+、Ce4+、O2-三种质点。

晶胞质量

对于间隙固溶体,其化学式Ca2y Ce1-y O2,与已知组成Ca0.15Ce0.85O1.85相比,O2-不同,

Ca0.15Ce0.85O1.85Ca0.15×2/1.85Ce0.83×2/1.85O2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习题: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答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3-2 略。 3-2试述位错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解:位错主要有两种: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符号⊥,有多余半片原子面。螺型位错特点: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与位错线垂直的面不是平面,呈螺施状,称螺型位错。 3-3非化学计量化合物有何特点?为什么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n型或p型半导体材料? 解: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特点:非化学计量化合物产生及缺陷浓度与气氛性质、压力有关;可以看作是高价化合物与低价化合物的固溶体;缺陷浓度与温度有关,这点可以从平衡常数看出;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都是半导体。由于负离子缺位和间隙正离子使金属离子过剩产生金属离子过剩(n型)半导体,正离子缺位和间隙负离子使负离子过剩产生负离子过剩(p型)半导体。 3-4影响置换型固溶体和间隙型固溶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解:影响形成置换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离子尺寸:15%规律:1.(R1-R2)/R1>15%不连续。 2.<15%连续。 3.>40%不能形成固熔体。(2)离子价:电价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 3)晶体结构因素:基质,杂质结构相同,形成连续固熔体。(4)场强因素。(5)电负性:差值小,形成固熔体。差值大形成化合物。 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影响因素:(1)杂质质点大小:即添加的原子愈小,易形成固溶体,反之亦然。(2)晶体(基质)结构:离子尺寸是与晶体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结构中间隙的大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晶体中空隙愈大,结构愈疏松,易形成固溶体。(3)电价因素:外来杂质原子进人间隙时,必然引起晶体结构中电价的不平衡,这时可以通过生成空位,产生部分取代或离子的价态变化来保持电价平衡。 3-5试分析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解:影响有:(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3)固溶强化,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3-6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V Na,V Na',V Cl˙,(V Na'V Cl˙),Ca K˙,Ca Ca,Ca i˙˙解:钠原子空位;钠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氯离子空位,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最邻近的Na+空位、Cl-空位形成的缔合中心;Ca2+占据K.位置,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a原子位于Ca原子位置上;Ca2+处于晶格间隙位置。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l)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2)CaCl2溶入NaCl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3)NaCl形成肖特基缺陷;(4)Agl形成弗伦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 1. 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件。 2. 如果纯镍凝固时的最大过冷度与其熔点(tm=1453℃)的比值为0.18,试求其凝固驱动力。(ΔH=-18075J/mol) 3. 已知Cu的熔点tm=1083℃,熔化潜热Lm=1.88×103J/cm3,比表面能σ=1.44×105 J/cm3。(1)试计算Cu在853℃均匀形核时的临界晶核半径。(2)已知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密度为8.9g/cm3,求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4. 试推导杰克逊(K.A.Jackson)方程 5. 铸件组织有何特点? 6. 液体金属凝固时都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 7. 已知完全结晶的聚乙烯(PE)其密度为1.01g/cm3,低密度乙烯(LDPE)为0.92 g/cm3,而高密度乙烯(HDPE)为0.96 g/cm3,试计算在LDPE及HDPE中“资自由空间”的大小。8欲获得金属玻璃,为什么一般选用液相线很陡从而有较低共晶温度的二元系?9. 比较说明过冷度、临界过冷度、动态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10. 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11. 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12. 简述纯金属晶体长大的机制。13. 试分析单晶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14. 指出下列概念的错误之处,并改正。(1) 所谓过冷度,是指结晶时,在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的温度与熔点之差;而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的温度与熔点之差。(2) 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少,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3) 在任何温度下,液体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都是晶胚。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解答

第一章 1.简述一次键与二次键各包括哪些结合键这些结合键各自特点如何 答:一次键——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二次键——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①离子键:由于正、负离子间的库仑(静电)引力而形成。特点:1)正负离子相间排列,正负电荷数相等;2)键能最高,结合力很大; ②共价键:是由于相邻原子共用其外部价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满壳层结构而形成。特点:结合力很大,硬度高、强度大、熔点高,延展性和导电性都很差,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 ③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与公有化的自由电子间产生静电作用而结合的方式。特点: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具有良好的塑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④范德瓦耳斯键: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和另一个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的微弱静电吸引力将两个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也称为分子键。特点:键合较弱,易断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材料的性能;低熔点、高塑性。 2.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 答:①金属材料:简单金属(指元素周期表上主族元素)的结合键完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的结合键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合,但以金属键为主。 ②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种或多种金属同一种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化合物,其主要结合方式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 ③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大分子内的原子之间结合方式为共价键,而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分子键和氢键。④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物质,因而其结合键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3.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稳态与亚稳态结构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答:性质上,(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作业第三章

3-3.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w Ni=90%,另一个铸件的w Ni=50%,铸后自然冷却。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 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的偏析与溶质原子的再分配系数有关,再分配系数为k0=Cα/C L。对一给定的合金系,溶质原子再分配系数与合金的成分和原子扩散能力有关。根据Cu-Ni合金相图,在一定成分下凝固,合金溶质原子再分配系数与相图固、液相线之间的水平距成正比。当w Ni=50% 时,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更大,固相与液相成分差异越大;同时其凝固结晶温度比w Ni=90%的结晶温度低,原子扩散能力降低,所以比偏析越严重。 一般采用在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的均匀化退火来消除偏析。 3-6.铋(熔点为271.5℃)和锑(熔点为630.7℃)在液态和固态时均能彼此无限互溶,w Bi=50%的合金在52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87%的固相。w Bi=80%的合金在400℃时开始凝固出成分为w Sb=64%的固相。根据上述条件,要求: 1)绘出Bi-Sb相图,并标出各线和各相区的名称; 2)从相图上确定w Sb=40%合金的开始结晶终了温度,并求出它在400℃时的平衡相成分及其含量。

解:1 )相图如图所示; 2)从相图读出结晶开始温度和结晶终了温度分别为495℃(左右),350℃(左右) 固、液相成分w Sb(L) =20%, w Sb(S)=64% 固、液相含量: %5.54%10020-6440-64=?=L ω %5.45%100)1(=?-=L S ωω 3-7.根据下列实验数据绘出概略的二元共晶相图:組元A 的熔点为1000℃,組元B 的熔点为700℃;w B =25%的合金在500℃结晶完毕,并由73-1/3%的先共晶α相与26-2/3%的(α+β)共晶体所组成;w B =50%的合金在500℃结晶完毕后,则由40%的先共晶α相与60%的(α+β)共晶体组成,而此合金中的α相总量为50%。 解:由题意由(α+β)共晶含量得 01.03226--25.0?=+)()()(αβααωωωB B B 6.0--5.0=+)()()(αβααωωωB B B

第5章习题及答案_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固体表面与界面 5-1 名词解释 驰豫表面重构表面定向作用诱导作用色散作用范德华力润湿角临界表面张力粘附功阳离子交换容量聚沉值触变性滤水性可塑性 5-2 何谓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在固态和液态这两者有何差别? 5-3 在石英玻璃熔体下20cm处形成半径5×10-8m的气泡,熔体密度为2200kg/m3,表面张力为0.29N/m,大气压力为1.01×105Pa,求形成此气泡所需最低内压力是多少? 5-4 (1)什么是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其正负根据什么划分?(2)设表面张力为0.9J/m2,计算曲率半径为0.5μm、5μm的曲面附加压力? 5-5什么是吸附和粘附?当用焊锡来焊接铜丝时,用挫刀除去表面层,可使焊接更加牢固,请解释这种现象? 5-6在高温将某金属熔于Al2O3片上。(1)若Al2O3的表面能估计为1J/m2,此熔融金属的表面能也与之相似,界面能估计约为0.3J/m2,问接触角是多少?(2)若液相表面能只有Al2O3表面能的一半,而界面能是Al2O3表面张力的2倍,试估计接触角的大小? 5-7在20℃及常压下,将半径为10-3m的汞分散成半径为10-9m的小汞滴,求此过程所需作的功是多少?已知20℃时汞的表面张力0.470N/m。 5-8在2080℃的Al2O3(L)内有一半径为10-8m的小气泡,求该气泡所受的附加压力是多大?已知2080℃时Al2O3(L)的表面张力为0.700N/m。 5-9 20℃时苯的表面张力为0.0289N/m,其饱和蒸气压为10013Pa,若在20℃时将苯分散成半径为10-6m的小滴,计算:(1)苯滴上的附加压力;(2)苯滴上的蒸气压与平面上苯液饱和蒸气压之比。 5-10 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力为2338Pa,密度为998.3kg/m3,表面张力为0.07275N/m,求半径为10-9m的水滴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多少? 5-11若在101325Pa,100℃的水中产生了一个半径为10-8m的小气泡,问该小气泡能否存在并长大?此时水的密度为958kg/m3,表面张力为0.0589N/m。

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答案 7-1略 7-2浓度差会引起扩散,扩散是否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为什么? 解:扩散是由于梯度差所引起的,而浓度差只是梯度差的一种。当另外一种梯度差,比如应力差的影响大于浓度差,扩散则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 7-3欲使Ca2+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要求三价离子有什么样的浓度?试对你在计算中所做的各种特性值的估计作充分说明。已知CaO肖特基缺陷形成能为6eV。 解:掺杂M3+引起V’’Ca的缺陷反应如下: 当CaO在熔点时,肖特基缺陷的浓度为: 所以欲使Ca2+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M3+的浓度为 ,即 7-4试根据图7-32查取:(1)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2)Al2O3在139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并计算CaO和Al2O3中Ca2+和Al3+的扩散活化能和D0值。 解:由图可知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Al2O3在139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 根据可得到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的比值为: ,将值代入后可得,Al2O3的计算类推。

7-5已知氢和镍在面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数据为cm2/s和 cm2/s,试计算1000℃的扩散系数,并对其差别进行解释。 解:将T=1000℃代入上述方程中可得,同理可知 。 原因:与镍原子相比氢原子小得多,更容易在面心立方的铁中通过空隙扩散。 7-6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晶中,若在1600K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晶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3cm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 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知D1600℃=8×10-12cm2/s;当时,)?解:此模型可以看作是半无限棒的一维扩散问题,可用高斯误差函数求解。 其中=0,,所以有0.5=,即=0.5,把=10-3cm,D1600℃=8×10-12cm2/s代入得t=s。 7-7 Zn2+在ZnS中扩散时,563℃时的扩散系数为3×10-4cm2/s;450℃时的扩散系数为1.0×10-4cm2/s,求:(1)扩散活化能和D0;(2)750℃时的扩散系数;(3)根据你对结构的了解,请从运动的观点和缺陷的产生来推断活化能的含义;(4)根据ZnS和ZnO相互类似,预测D随硫的分压而变化的关系。 解:(1)参考7-4得=48856J/mol,D0=3×10-15cm2/s; (2)把T=1023K代入中可得=cm2/s; 7-8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碳在钛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2×10-9cm2/s(736℃)、5×10-9cm2/s (782℃)、1.3×10-8cm2/s(838℃)。(1)请判断该实验结果是否符合;(2)请计算扩散活化能,并求出在500℃时碳的扩散系数。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

材料科学基础大作业——第3章凝固 2015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解释下列概念及术语: 1、结晶 2、过冷度 3、相起伏 4、均匀形核 5、晶粒度 6、形核率 7、形核功 8、枝晶偏析 9、成分过冷 10、临界形核半径 二、填空题 1. 过冷度的大小与金属的本性、纯度和冷却速度有关。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 同;金属的纯度越高,过冷度越 ;金属及其纯度确定后,过冷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 。 2. 金属和非金属,在结晶时均遵循相同的规律,即结晶过程是 和 的过程。 3. 根据热力学条件,金属发生结晶的驱动力为液态金属和固相金属的 之差。此差值与过冷度呈 比。 4.液态金属的晶胚能否形成晶核,主要取决于晶胚半径是否达到了临界形核半径的要求。此半径与过冷度呈 比。 5. 均匀形核时,过冷度△T 和理论结晶温度T m 之间的关系为 。形核功△G k 与过冷度△T 的平方呈 比,即过冷度越大,形核功越 。 6. 形核率可用12N N N ? =表示,其中N 1为受 影响的形核率因子,N 2为受 影响的形核率因子。 7. 工业生产中,液态金属的结晶总是以 形核方式进行,其所需过冷度一般不超过 ℃。 8. 决定晶体长大方式和长大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晶核的 和其前沿液体中的 。 9. 光滑界面又称为 界面,粗糙界面又称为 界面,其杰克逊因子α值范围分别为 和 。 10.晶体长大方式主要为 长大机制、 长大机制和 长大机制。其中,大部分金属均以 长大机制进行。 11.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光滑界面的界面形态呈 状;粗糙界面的界面形态为 界面。在负的温度梯度下,一般金属和半金属的界面都呈 状。杰克逊因子α值较高的物质保持 界面形态。 12、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叫 ;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偏析叫 。 三、判断题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5-答案-二元相图作业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习题——二元相图1、发生匀晶转变的两个组元在晶体结构、原子尺寸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两者的晶体结构相同,原子尺寸相近,尺寸差小于15%。 2、固溶体合金的相图如下图所示,试根据相图确定: ①成分为ω(B) = 40%的合金首先要凝固出 来的固体成分;(画图标出) ②若首先凝固出来的固相成分含ω(B) = 60%,合金的成分为多少?(画图标出) ③成分为ω(B) = 70%的合金最后凝固的液 体成分;(画图标出) ④合金成分为ω(B) = 50%,凝固到某温度 时液相含ω(B)为40%,固相含有ω(B) = 80%, 此时液体和固相各占多少?(计算) ①过ω(B) = 40%的成分线与液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固相线即可 ②过ω(B) = 60%的成分线与固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液相线即可 ③过ω(B) = 70%的成分线与固相线的交点做与底边的平行线交液相线即可 ④液相:(80-50)/(80-40)=0.75 固相:(50-40)/(80-40)=0.25 3、指出下列相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由相律知,三相平衡时,图中应该为一点,而不是线 段,且二元相图中最多只有三相平衡,所以把d图中 r相除去。 由相律知在二元相图中 纯组元凝固温度恒定,液固 相线交于一点 4、根据教材图7.20,假设F与G点坐标分别选取5%与99%,计算:①Sn含量为40%的合金在凝固至室 A 20 40 60 80 B 温 度 W(B) % α L+a L

温后的组织组成比例;②根据初生相(α)、共晶组织中的相(α+β),以及冷却过程中析出的二次相(αⅡ或βⅡ),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比例。 解:①Sn 含量为40%的合金在凝固至室温后的组织组成比例: %95.4819 9.6119 40)(=--= +βαW =--?--=5991999199.61409.61αW 43.45% %6.7599519199.61409.61=--?--=∏βW ②根据一次相、共晶组织中的相,以及冷却过程中析出的二次相,计算室温下的相组成比例: 5、 Mg-Ni 系的一个共晶反应为 设C 1为亚共晶合金,C 2 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的初生相的质量分数相等,但C 1合金中的α总量为C 2合金中的α总量的2.5倍,试计算C 1和C 2的成分。 解:相图: Ni Mg 由二者的初生相的质量分数相等得:(23.5- C 1 )/23.5= (C 2 -23.5)/54.6-23.5 又α总量为C 2 中α总量的205倍:(54.6- C 1 )/54.6=2.5*(54.6- C 2 )/54.6 由以上两式得C 1 =12.7% C 2 =37.8% 6、 组元A 和B 在液态完全互溶,但在固态互不溶解,且形成一个与A ,B 不同晶体结构的中间化合物,α(纯镁)+ 2Mg Ni[w(Ni) = 54.6%] L (ω(Ni) = 23.5%) 507℃ A 23.5 54.6 B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精品]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答案.doc

笫三章 I.试述结晶相变的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能量及结构条件。2.如 果纯银凝固时的最大过冷度与其熔点(tm=1453°C)的比值为0.18, 试求其 凝固驱动力。(△H = -18075J/mol) 3.已知Cu的熔点tm= 1083°C,熔化潜热Lm=1.88xl03J/cm3,比表面能0=1.44x105 J/cm3。 (1)试计算Cu在853°C均匀形核吋的临界晶核半径。(2)已知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密度为8.9g/cm3,求临界品核中的原子数。4.试推导杰克逊(K.A.Jackson)方程5.铸件组织有何特点?6.液体金属凝固时都需要过冷,那么固态金属熔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7.已知完全结晶的聚乙烯(PE)其密度为1.01g/cm3,低密度乙烯(LDPE)为0.92 g/cm3,而高密度乙烯(HDPE)为0.96 g/cm3, 试计算在LDPE及HDPE中“资自由空I'u厂的大小。8欲获得金属玻璃,为什么一般选用液相线很陡从而有较低共晶温度的二元系?9. 比较说明过冷度、临界过冷度、动态过冷度等概念的区别。 10.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II.什么叫临界晶核?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12.简述纯金属晶体长大的机制。13.试分析单晶体形成的基本条件。 14.指出下列概念的错误之处,并改正。(1)所谓过冷度,是指结晶时,在冷却曲线上出现平台的温度与熔点之差;而动态过冷度是指结晶过程中,实际液相的温度与熔点之差。(2)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爛值减少,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3)在任何温度下,液体金属中出现的最大结构起伏都是品胚。(4)在任何温度下,液相中出

材料科学基础经典复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还有相图的内容。 第一章 1.作图表示立方晶体的()()()421,210,123晶面及[][ ][]346,112,021晶向。 2.在六方晶体中,绘出以下常见晶向[][][][][]0121,0211,0110,0112,0001等。 3.写出立方晶体中晶面族{100},{110},{111},{112}等所包括的等价晶面。 4.镁的原子堆积密度和所有hcp 金属一样,为0.74。试求镁单位晶胞的体积。已知Mg 的密度3 Mg/m 74.1=mg 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原子半径r=0.161nm 。 5.当CN=6时+Na 离子半径为0.097nm ,试问: 1) 当CN=4时,其半径为多少?2) 当CN=8时,其半径为多少? 6. 试问:在铜(fcc,a=0.361nm )的<100>方向及铁(bcc,a=0.286nm)的<100>方向,原子的线密度为多少? 7.镍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nm 1246.0=Ni r 。试确定在镍的 (100),(110)及(111)平面上12mm 中各有多少个原子。 8. 石英()2SiO 的密度为2.653Mg/m 。试问: 1) 13 m 中有多少个硅原子(与氧原子)? 2) 当硅与氧的半径分别为0.038nm 与0.114nm 时,其堆积密度为多少(假设原子是球形的)? 9.在800℃时1010个原子中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能量可在固体内移动, 而在900℃时910个原子中则只有一个原子,试求其激活能(J/原子)。 10.若将一块铁加热至850℃,然后快速冷却到20℃。试计算处理前后空位数应增加多少倍(设铁中形成一摩尔空位所需要的能量为104600J )。 11.设图1-18所示的立方晶体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若该滑移面上有一正方形位错环,如果位错环的各段分别与滑移面各边平行,其柏氏矢量b ∥AB 。 1) 有人认为“此位错环运动移出晶体后,滑移面上产生的滑移台阶应为4个b ,试问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指出位错环上各段位错线的类型,并画出位错运动出晶体后,滑移方向及滑移量。 12.设图1-19所示立方晶体中的滑移面ABCD 平行于晶体的上、下底面。晶体中有一条位错线de fed ,段在滑移面上并平行AB ,ef 段与滑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 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为 ,四 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ε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面上的 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R=×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2)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α-Fe 和γ-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氮:,碳:,硼:,α-Fe :,γ-Fe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1. 在液态纯金属中进行均质形核时,需要 起伏和 起伏。 2 液态金属均质形核时,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包括两部分,其中 自由能是形核的阻力, 是形核的动力;临界晶核半径r K 与过冷度?T 关系为 ,临界形核功?G K 等于 。 3 动态过冷度是指 。 4 在工厂生产条件下,过冷度增大,则临界晶核半径 ,金属结晶冷却速度越快,N/G 比值 ,晶粒越 。 5. 获得非晶合金的基本方法是 。 二、 问答 1 根据凝固理论,试述细化晶粒的基本途径。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七章习题

1. 纯金属晶体中主要的两种点缺陷是什么,试述其产生的可能途径? 2. 在某晶体的扩散实验中发现,在500℃时,1010个原子中具有一个原子具有足够的激活 能,可以跳出其平衡位置而进入间隙位置;在600℃时,此比例会增加到109。(1)求此跳跃所需激活能。(2)在700℃时,具有足够能量的原子所占比例为多少? 3. 一个位错环能否各部分都是螺位错?能否各部分都是刃位错?为什么? 4. 面心立方晶体中,在(111)面上的单位位错]101[2 a b =,在(111)面上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请写出该位错反应,并证明所形成的扩展位错的宽度可由下式给出: πγ 242 Gb d ≈。 (提示:计算时点阵常数可近似等于b )。 5. 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从100nm 推导8nm 做功多少?已知 a =0.3nm ,G =7×1010Pa 。 6. 晶体滑移面上存在一个位错环,外力场在其柏氏矢量方向的切应力为τ=10-4G ,此位错 环在晶体中能扩张的半径为多大?(取b =2.5×10-8cm ) 7. 在三个平行的滑移面上有3根平行的刃型位错线A ,B ,C (图1),其柏氏矢量大小相 等,A ,B 被钉扎不能动,(1)若无其他外力,仅在A ,B 应力场作用下,位错C 向哪个方向运动?(2)指出位错向上述方向运动时,最终在何处停下?(假设在该应力场下不足以使位错进行攀移,只考虑滑移。) 8. 简单立方晶体(100)面有1个b=[0?10]的刃位错, a) 在(001)面有1个b=[010]的刃位错和它相截,相截后2个位错产生扭折还是割阶? b) 在(001)面有1个b=[100]的螺位错和它相截,相截后2个位错产生扭折还是割阶? 9. 面心立方晶体中有]101[21位错,其方向为]112[,分解成Shockly 不全位错,写出该 反应的反应式,并说明该反应成立的理由。 10. 面心立方晶体中,写出位错反应 ]112[2]101[2a a +的反应结果,这个反应能否进行?如果能反应,形成的新位错的滑移面是哪个面?该新位错能不能滑动,为什么?

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简答题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1、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2、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3、说明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答: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都是指固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结合方式或作用力。离子键是由电离能很小、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与电子亲合能大的非金属原于相互作用时,产生电子得失而形成的离子固体的结合方式。 共价键是由相邻原子共有其价电子来获得稳态电子结构的结合方式。 分子键是由分子(或原子)中电荷的极化现象所产生的弱引力结合的结合方式。 当大量金属原子的价电子脱离所属原子而形成自由电子时,由金属的正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静电引力使金属原子结合起来的方式为金属键。 第二章材料的晶体结构 1、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解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如图所示。图中A、B、C、D、E、F为立方晶胞中6个表面的面心,由它们构成的正八面体其表面和棱边两两互相平行。 ABF面平行CDE面,其晶面指数为; ABE面平行CDF面,其晶面指数为; ADF面平行BCE面,其晶面指数为; ADE面平行BCF面,其晶面指数为(111)。 棱边,,,,, ,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10],,[011],,[101]。 对角线分别为,其晶向指数分别为[100],[010],[001] 图八面体中的晶面和晶向指数 2、标出图中ABCD面的晶面指数,并标出AB、BC、AC、BD线的晶向指数。 解:晶面指数: ABCD面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为3/2a,3a,a, 截距倒数比为 ABCD面的晶面指数为(213) 晶向指数: AB的晶向指数:A、B两点的坐标为 A(0,0,1),B(0,1,2/3)(以a为单位) 则,化简即得AB的晶向指数 同理:BC、AC、BD线的晶向指数分别为,,。

(完整word版)材料科学基础 第三章

第三章 金属与陶瓷的结构 一、学习目的 材料的结构问题需分层次认识,第一层次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即电子组态和电子构型;第二层次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位置与相互作用即晶体结构;第三层次是晶相、玻璃相的分布、大小、形状等即显微结构。固态物质按照原子间(或分子)的聚集状态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在金属与陶瓷中,这两种状态都存在,并且以晶体为主。在掌握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基础上,学习晶体结构基础知识,掌握固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关系,对认识和理解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二、本章主要内容 在结晶性固体中,材料的许多性能依赖于内部原子的排列,因此,必须掌握晶体特征和描述方法。本章从微观层次出发,介绍了金属、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结晶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 1、 晶体和晶胞 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排列所组成的固体,其质点在空间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晶胞:是从晶体结构中取出的能够反映晶体周期性和对程性的重复单元。 2、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原子之间靠金属键结合形成的晶体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三种类型和特征为: 面心立方晶体:晶胞中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六个面中心各有一个原子,角上的原子为临近8个晶胞所共有,每个面中心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有。晶胞的原子数为4。晶胞长度a (晶胞参数a=b=c )与原子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 2a =晶胞中原子堆积系数(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APF=0.74. 体心立方晶体:晶胞中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晶胞的中心有一个原子,角上的原子为临近8个晶胞所共有,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晶胞长度a (晶胞参数a=b=c )与原子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 a =晶胞中原子堆积系数APF=0.68. 密排六方晶体:由两个简单六方晶胞穿插而成。形状为八面体,上下两个面为六角形,六个侧面为长方形。密排六方的晶胞参数有两个,a 为正六边形的边长,c 为上下底面的间距(晶胞高度) 。/c a ≈APF=0.74。 金属晶体密度: C A nA V N ρ=. 3、陶瓷的晶体结构 陶瓷晶体中大量存在的是离子晶体,由于离子键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有利于空间的紧密堆积,堆积方式取决于阴阳离子的电荷和离子半径r 的相对大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第七章

7-1 略 7-2 浓度差会引起扩散,扩散是否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为什么? 解:扩散是由于梯度差所引起的,而浓度差只是梯度差的一种。当另外一种梯度差,比如应力差的影响大于浓度差,扩散则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 7-3 欲使Ca2+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要求三价离子有什么样的浓度?试对你在计算中所做的各种特性值的估计作充分说明。已知CaO肖特基缺陷形成能为6eV。 解:掺杂M3+引起V’’Ca的缺陷反应如下: 当CaO在熔点时,肖特基缺陷的浓度为: 所以欲使Ca2+在CaO中的扩散直至CaO的熔点(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M3+的浓度为 ,即 7-4 试根据图7-32查取:(1)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2)Al2O3在139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并计算CaO和Al2O3中Ca2+和Al3+的扩散活化能和D0值。 解:由图可知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Al2O3在1393℃和1716℃的扩散系数值分别为 根据可得到CaO在1145℃和1650℃的扩散系数的比值为: ,将值代入后可得,Al2O3的计算类推。

7-5已知氢和镍在面心立方铁中的扩散数据为 cm2/s和cm2/s,试计算1000℃的扩散系数,并对其差别进行解释。 解:将T=1000℃代入上述方程中可得,同理可知。原因:与镍原子相比氢原子小得多,更容易在面心立方的铁中通过空隙扩散。 7-6 在制造硅半导体器体中,常使硼扩散到硅单晶中,若在1600K温度下,保持硼在硅单晶表面的浓度恒定(恒定源半无限扩散),要求距表面10-3cm深度处硼的浓度是表面浓度的一半,问需要多长时间(已 知D1600℃=8×10-12cm2/s;当时,)? 解:此模型可以看作是半无限棒的一维扩散问题,可用高斯误差函数求解。 其中=0,,所以有0.5=,即=0.5,把=10-3cm,D1600℃=8×10-12cm2/s代入得t=s。 7-7 Zn2+在ZnS中扩散时,563℃时的扩散系数为3×10-4cm2/s;450℃时的扩散系数为 1.0×10-4cm2/s,求:(1)扩散活化能和D0;(2)750℃时的扩散系数;(3)根据你对结构的了解,请从运动的观点和 缺陷的产生来推断活化能的含义;(4)根据ZnS和ZnO相互类似,预测D随硫的分压而变化的关系。解:(1)参考7-4得=48856J/mol,D0=3×10-15cm2/s; (2)把T=1023K代入中可得=cm2/s;

材料科学基础A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A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3.7写出下列缺陷反应式: (1)NaCl溶入CaCl2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 (2)CaCl2溶人NaC1中形成空位型固溶体; (3)NaCl形成肖脱基缺陷; (4)AgI形成弗仑克尔缺陷(Ag+进入间隙)。 答:(1)NaCl Na Ca’+ Cl Cl + V Cl? (2)CaCl2Ca Na? + 2Cl Cl + V Na’ (3)O→V Na’ + V Cl· (4)Ag Ag→V Ag’ + Ag i? 3.10 (a)MgO晶体中,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6eV,计算在25℃和 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b)如果MgO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摩尔的A12O3杂质,则在1600'C时,MgO晶体中是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a)根据热缺陷浓度公式n/N=exp(-E/2kT), E=6eV=6×1.602×10-19=9.612×10-19J, k=1.38×10-23 在25℃时,T=298K:n/N=1.87×10-51, 在1600℃时,T=1873K:n/N=8.43×10-9; (b)在MgO中加入百万分之一的Al2O3, Al2O32Al Mg· + V Mg’’ + 3O O, ∵ [ V Mg’’]=[Al2O3] ,[Al Mg·]=2[Al2O3],而[Al2O3]=10-6 ∴[杂质缺陷]=[ V Mg’’]+[Al Mg·] =3×10-6 一般只考虑[ V Mg’’]数,为了比较,只考虑空位缺陷: [杂质缺陷]=[ V Mg’’] =[Al2O3]=10-6>热缺陷浓度8.0×10-9结论:杂质缺陷占优。 3.12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Fe x O中,Fe3+/Fe2+=0.1,求Fe x O中的空位 浓度及x值。

材料科学基础第三章

第三章金属与陶瓷的结构 一、学习目的材料的结构问题需分层次认识,第一层次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即电 子组态 和电子构型;第二层次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位置与相互作用即晶体结构;第三层次是晶相、玻璃相的分布、大小、形状等即显微结构。固态物质按照原子间(或分子)的聚集状态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在金属与陶瓷中,这两种状态都存在,并且以晶体为主。在掌握了原子结构与化学键基础上,学习晶体结构基础知识,掌握固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排列关系,对认识和理解材料性能至关重要。 二、本章主要内容 在结晶性固体中,材料的许多性能依赖于内部原子的排列,因此,必须掌握 晶体特征和描述方法。本章从微观层次出发,介绍了金属、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结晶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 1、晶体和晶胞晶体:是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排列所组成的固体,其质点在空间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对称性。 晶胞:是从晶体结构中取出的能够反映晶体周期性和对程性的重复单元。 2、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原子之间靠金属键结合形成的晶体为金属晶体。金属晶体的三种类型和特征为:面心立方晶体:晶胞中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六个面中心各有一个原子,角上的原子为临近8 个晶胞所共有,每个面中心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有。晶胞的原子数为4。晶胞长度a(晶胞参数a=b=c)与原子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 a 2R 2 晶胞中原子堆积系数(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APF=0.74. 体心立方晶体:晶胞中八个角上各有一个原子,晶胞的中心有一个原子,角上的原子为临近8 个晶胞所共有,所以,体心立方晶胞中的原子数为2。晶胞长度a(晶胞 参数a=b=c )与原子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 4R a3 晶胞中原子堆积系数APF=0.68. 密排六方晶体:由两个简单六方晶胞穿插而成。形状为八面体,上下两个面为六角形,六个侧面为长方形。密排六方的晶胞参数有两个, a 为正六边形的边长,c 为上下底面的间距(晶胞高度)。c/ a 1.633。晶胞中原子堆积系数APF=0.74。 nA 金属晶体密度:V C N A . 3、陶瓷的晶体结构陶瓷晶体中大量存在的是离子晶体,由于离子键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有利于空间的紧密堆积,堆积方式取决于阴阳离子的电荷和离子半径r 的相对大小。 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在晶体中,离子或原子周围与它直接相邻的异号离子或原子的个数称为配位数,正离子周围负离子数不同,形成的配位多面体形状不同,导致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不同。 离子晶体的密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