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选题

“互联网+农业”是指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互联网之长补农业之短的模式。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寻求技术支持、开展网络销售等。“互联网+农业”通过众多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销售直接面向网络消费群体,可有效解决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据此完成1-3题。

1.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农业增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素质

C.淡水资源

D.科技水平

2.下列问题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直接解决的是()

A.土壤肥力低

B.农业生产市场定位差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D.交通运输不便

3.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需要首先改善()

A.物流配送服务

B.冷藏保鲜技术

C.乡村道路条件

D.农产品加工技术

1. D

2. B

3. A【解析】第1题,农业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支持,实现增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发展中国家农业增产依靠科技的比重较低,但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农业增产的主要动力都是科学技术。第2题,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网络营销,使农业生产的市场定位更加准确。“互联网+”并不能直接解决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和交通运输不便的问题。第3题,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其运输环节主要是通过物流来完成的,所以需要首先改善物流配送服务。冷藏保鲜技术针对的是部分农产品,当前我国乡村的道路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不再是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的限制条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不需要再加工的原料,因而改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并非当务之急。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完成4-6题。

4.游客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A.秋季

B.夏季

C. 春季

D.冬季

5.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A.华北甲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6 .“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A. 技术

B.市场

C.气候

D.政策

4.A 5.C 6.A【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景观为柑橘,每年12月份脐橙成熟时,果农通过脐橙留树保鲜技术,把部分果实通过留树保鲜技术保留在树上,等到第二年春季脐橙花开后再采摘,所以花果同树的观赏季节在春季。第5题,留树保鲜是让果实在树上充分完熟,销售期相对较短,因此应该选择在离大城市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冬季要求温度较低,但又不能有频繁冻害的地区,结合选项来看,成都平原冬季气温相对高,不受寒潮的影响,土壤适合,而东北和华北冬季气温低,长江中下游地区容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第6题,由材料可知,“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说明发展“花果同树”奇观是为了发展旅游业,该奇异景观的旅游市场广阔是其产生的主导因素。

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生长周期约为55天,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兰州市郊(海拔2000~2800m)是优质娃娃菜的主产区。下图示意兰州市区(海拔1520m)气候统计。据此完成7-8题。

7. 该主产区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有

①气候冷凉②水源充足③土质疏松④空气潮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8. 为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该主产区最适宜种植娃娃菜的时段是

A. 2~5月

B. 5~8月

C. 6~9月

D. 9~12月

7.C8.B【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兰州市夏季气温较低,气候冷凉,适宜娃娃菜生长。兰州市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由题干材料可知,娃娃菜有肥大的肉质直根和发达的侧根,说明其耐旱能力能力较强,对水源需求少,水源充足不是兰州市娃娃菜品质优良的原因;娃娃菜为半耐寒性蔬菜,从兰州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兰州市降水较少,气候干旱。第8题,根据娃娃菜的生长习性和兰州市的气候特征可知,2—5月兰州市气温过低,不利于娃娃菜的种植;5—8月气温条件适宜,且此时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气温过高,不适宜娃娃菜的生长,兰州市的娃娃菜与杭州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蔬菜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经济效益高;9月份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娃娃菜的生长;9—12月兰州市气温过低,不利于娃娃菜的种植。

下图示意西班牙柑橘生产布局。读图,完成9-10题。

9.观察柑橘产区各品种的分布特点,这样布局主要目的是

A.延长市场供应期B.提高单产

C.提高作物品质D.提高劳动效率

10.橘园多采用右图所示种植方式,其目的主要为

A.减小昼夜温差B.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C.降低地面反射率D.保持水土

9.A 10.D【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柑橘产区根据纬度位置的差异,分为晚熟产区、中熟产区和早熟产区,这样布局主要目的是延长市场

供应期。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冬季降水较多,橘园多采用橘树和杂草相间种植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

下图为山地城镇农业产业垂直布局特征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低海拔地区发展精细农业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面积广大B.土壤肥沃,单产高

C.气候适宜,水热组合好D.人多地少,土地价值高

12.图示海拔、地租高低、农业区产值之间的关系是

A.海拔越高,农业区产值越高B.海拔越高,土地租金越低

C.农业区产值与海拔无相关性D.距市中心越远,土地租金越低

13.图示表明,山地城镇农业不同海拔上布局何种类型农业区取决于

①农民意愿②市场需求③土地租金④生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D 12.B 13.C

【解析】第11题,据图可知,海拔越低地租越高,海拔越高地租越低;低海拔地区,地租水平较高,且山地地形,平原面积较小,地海拔地区坡度较小,适合发展精细农业;该地为山地地形,土地面积有限;山地地区,土壤发育程度较低,肥力较差。气候适宜,水热组合好不是主要原因。第12题,读图可知,海拔由低到高从种植业到生态林业,农业区产值越来越低,农业区产值随着海拔增高而降低;图中主要表示垂直方向上土地租金高低。海拔越高,土地租金越低。第13题,由于不同海拔土地租金不同,农业布局应考虑土地租金,中低海拔上发展何种农业,主要取决于土地的租金。山地城镇农业的生产容易引发生态的破坏,高海拔地区生态脆弱,以生态保护为主要考虑因素。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凭农民意愿。

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我国四地区粮食生产相关数据资料。读表,回答14-16题。

14.关于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排列正确的是

A. 黄淮海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方地区

B.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黄淮海地区

C. 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D. 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15.甲地粮食商品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 复种指数高

B.粮食单产高

C. 化肥农药投入量大

D.人均粮食占有量大

16.关于四地农业生产要素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 热量:甲>乙

B. 光照:乙<丙

C. 水分:丙>丁

D. 土壤:丁>甲

14.D 15.B 16.C【解析】第14题,在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最高,农业人口众多的黄淮海平原粮食商品率最低,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南方地区从业人口所占比例最多,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西北地区的农业从业人口比重最低,故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区域分别是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第15题,在四个地区中,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远高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粮食占有量大。第16题,从热量条件上看,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从光照条件上看,南方地区<黄淮海地区;从水分条件上看,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从土壤条件上,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开始试验在沙漠中种植水稻。早期沙漠种植水稻的方法是在沙底铺一层塑料膜,容易形成死水潭,导致水稻发育不良。现在采用生态透气的防渗沙漠水稻种植法,获得成功,当地农民每年春种秋收,稻穗大、颗粒饱满,单产每亩达500kg,昔日沙漠变成了良田。读下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科尔沁沙地种植水稻的水源直接来自()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8.在稻田侧面的沙坡上铺设塑料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分下渗

B.提供有机肥料

C.防风阻沙

D.保持地温

19.沙漠稻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①晴天多,昼夜温差大②土壤粘重、有机质含量高③生长期长,有机质积累多④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病虫害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7.C 18.A 19.C【解析】第17题,科尔沁沙地地处农牧交错带,历史上水草丰美,储存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因此可以种植水稻。第18题,现在采用生态透气防渗砂沙漠水稻种植法,就是将沙地的塑料薄膜换成一种既能防渗漏又能透气的防渗砂,为降低成本,在稻田侧面的的沙坡上仍采用铺设塑料薄膜的办法防止水分下渗。第19题,沙漠稻单产较高且品质好,是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是环境的天然有机、无污染,病虫害少。二是昼夜温差极大,白天热量高,水稻生长很快,晚上气温低,水稻中的养分则沉淀下来;三是春种秋收,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沙漠土壤为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低。

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20-22题。

20.图例A所代表的经济作物,最有可能是

A.棉花B.甘蔗C.小麦D.大豆

2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作物B的区位条件中,相同点是

A.热量充足B.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机械化水平低

22.图例C所代表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主产区,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大约占6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气候变暖D.臭氧层遭破坏

20.A 21.C 22.B 【解析】第20题,从海陆分布及地形轮廓来看,甲、乙、丙、丁、戊分别为中国、美国、古巴、埃及。其次,从农作物的图例及其分布来看,A主要分布在我国南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埃及尼罗河谷地,应为棉花。第2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平原、美国中部平原,应为小麦。两地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地形平坦,黑土土壤深厚肥沃。机械化程度高;我国小麦主要销往国内消费市场。第22题,图例C所代表的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东以及古巴,应为甘蔗;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大约占60%,说明当地人类生产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一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每年3一4月间,当地举办以“浪漫云霄、欢乐采摘”为中心的枇杷节。

材料二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4分)(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的原因。(3分)

(3)简述果农把枇杷幼果装入特制纸袋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3分)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2分)

问题①:说明云霄县举办枇杷节对促进枇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问题②:说明云霄县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的好处。

【答案】(1)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1分)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1分)(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1分)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1分)

(2)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1分)夏秋季节多台风;(1分)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与夏秋季东南风风向一致,(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1分)

(3)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1分)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1分)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1分)

(4)问题①:提高品牌知名度;(1分)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销售成本。(1分)

问题②: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1分)降低因产量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保持水土。(1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枇杷性喜温暖,云霄县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临近海

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低温天气少。北、西、南三面环山,冬季受北方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结合河流流向判断,位于山脉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所以称为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第(2)题,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受夏秋季东南风影响大,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所以该地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受到风害。第(3)题,根据材料,枇杷果皮薄嫩,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枇杷产量和品质。第(4)题,云霄县举办枇杷节,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降低销售成本。云霄县推广枇杷与茶叶间种,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利于降低因产量和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保持水土。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集观赏、蜜源、经济作物于一身。菜籽油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0%以上。目前,我国进口植物油已占消费总量50%以上。油菜茎叶可消肿解毒,种子可活血化瘀、降血脂、宽肠通便,花粉可护肝排毒,具有治疗前列腺炎、糖尿痛、贫血、防癌抗癌等功效。油菜耐贫瘠、可肥田。目前,我国油莱生产主要是手工操作,整地、育苗、移栽、除草、施肥、收割、脱粒等生产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油菜成熟后易裂荚,难以机械化收割。下图为我国油菜优势种植区域分布示意图。

(1)试推测我国北方油菜与长江流域油菜种植与收获季节的不同。(2分)

(2)青海油菜7月初开花,长江流域油菜3月上旬开花,说明两地油菜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4分)

(3)说明我国内蒙古、甘肃油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4)试提出提高油菜种植效益的可行性措施。(4分)

【答案】(1)北方油菜是春油菜,春播秋收;长江流域油菜是冬油菜,秋天播种,越冬后来年春末夏初收获。(2分)

(2)青海油菜种植纬度高,气温较长江流域回升慢;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长江流域低。(答案合理即可,4分)

(3)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生长期长,菜籽含油量高;土地面积广,种植区地形较为平坦。(4分)

(4)发展观光农业产业;推广蜂业养殖;研发药用、保健产品;培育良种;研制耕作、收获农机,推广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任答4点得4分)

【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油菜是春油菜,春播秋收。长江流域油菜是冬油菜,秋天播种,越冬后来年春末夏初收获。第(2)题,青海油菜种植纬度高,气温较长江流域回升慢,气温低。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长江流域低。所以油菜开花的时期晚于长江流域。第(3)题,我国内蒙古、甘肃油菜种植区位于半干旱区,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生长期长,菜籽含油量高。土地面积广,种植区地形较为平坦,便于耕作。第(4)题,提高油菜种植效益,增加收入,可以在花期发展观光农业产业。推广蜂业养殖,研发药用、保健产品。培育良种,研制耕作、收获农机,推广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分布于西部的铁矿石和东部的煤炭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艾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时令湖,湖水时有时无,在雨季,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在旱季则滴水不存。罗克汉普顿市,有澳大利亚“牛肉之都”之称,该地的牛肉销往世界各地。图中甲地肉牛上市,要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架子牛生长(小牛在本地天然草场上生长),第二阶段是在罗克汉普顿育肥,架子牛A圈养,喂养粗饲料(牧草、秸杆)和精饲料(粮食),同时对二者比例有精准的要求,需大量的人工。架子牛育肥一般需2-5个月,气温越低,牛的新陈代谢越幔,受蚊虫侵扰越少。下面为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量和农牧业分布图。

(1)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盛行西北风。试分析说明该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对北部牧牛带的影响。(3分)

(2)说明澳大利亚肉牛分两阶段牧牛的合理性。(3分)

(3)架子牛在罗克汉普顿市育肥的时间多选择在秋冬季,试分析原因。(2分)

(4)目前,某中国企业在甲地购买了牧场,放养架子牛,同时准备在甲地建育肥厂,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1)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1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风(1分);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给北部牧牛带带来较为充足的水汽并形成降水,为牧草生长提供水分和牧牛提供饮用水(1分)。

(2)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劳动力价格较高,分阶段牧牛,第一阶段采用自然散养,第二阶段采用高度机械化,均可以大量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1分);第一阶段散养,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场资源(1分);第二阶段集中育肥,可以缩短出栏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1分)。

(3)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1分);罗克汉普顿市是牛、羊、麦混合经营带,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1分)。(4)赞成:甲地:牧场广阔,粗饲料(牧草)丰富;有丰富、适合肉牛饮用的地下水;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减少损耗;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任答三点得3分)

反对:甲地: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精饲料(麦类)缺乏;劳动力不足;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任答三点得3分)

【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结合地转偏向力,分析区域气候的形成

原因。西北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的,由于风来自海洋,携带的水汽多,带来的降水多,为牧草生长提供水分和牧牛提供饮用水。第(2)题,根据区域特点,分析农业生产方式形成的原因。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高,分阶段牧牛,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第(3)题,从气候条件、劳动力条件分析回答。秋冬季节气候利于育肥,也将农忙时间错开。罗克汉普顿市气温低,肉牛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罗克汉普市是牛、羊、麦为混合经营带,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赞成或不赞成进行分析。赞成的理由可以从粗饲料(牧草)丰富、地下水丰富、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以及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等方面进行分析。赞成的理由可以从气候干旱,地表水源不足,精饲料(麦类)缺乏,劳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等方面进行分析。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参喜冷凉,不耐旱,忌强光直射,怕积水,对土壤肥力消耗大,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材。野山参生长周期长达70~150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随着森林的破坏,东北野山参几乎绝迹。

材料二东北地区人工种参约有400多年的历史,5~6年可收获一次,在人参加工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副产品,如人参油、人参露、人参膏,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人参产量剧增,加之出口受阻,一夜之间,人参价格大幅度下降。

(1)推测东北野生人参分布区域适宜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3分)

(2)分析东北地区野山参几乎绝迹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二,提出促使人参价格提升的合理措施。(3分)

(4)有人建议人参产区的农民扩大人参种植规模,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答案】(1)纬度较高,海拔高,温度较低;降水较多,空气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太阳辐射弱;坡地地形,有利于排水;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任答三点得3分)

(2)野山参自然生长慢,生长周期长(1分);价格昂贵,被大量采集;(1分)森林破坏,造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1分)

(3)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需求的预估,控制人参的产量,防止人参规模盲目扩大;(1分)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人参的质量,使其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1分)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制成药品或化妆品。(1分)

(4)同意:自然条件优越,可种植人参面积广;(1分)扩大人参种植规模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1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分)

不同意:导致人参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人参价格下降,降低农民收入;(1分)过度

消耗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1分)从种植到收获时间长,大规模种植风险大。(1分)【解析】第(1)题,东北野生人参纬度较高,海拔高,温度较低,适宜其喜冷凉的习性;长白山地区降水较多,空气湿润,适宜其不耐旱的习性;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茂密,太阳辐射弱,适宜其忌强光直射的习性;坡地地形,有利于排水,适宜其怕积水的习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其对土壤肥力消耗大的特点。第(2)题,野山参几乎绝迹主要是野山参自然生长慢,生长周期长;价格昂贵,被大量采集;森林破坏,造成野山参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第(3)题,人参价格的下降与产量大及出口受阻有关;所以相关部门加强对市场需求的预估,控制人参的产量,防止人参规模盲目扩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人参的质量,使其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对人参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制成药品或化妆品,提升其经济效益。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回答同意或不同意都可,只要理由充分。

同意的理由主要从其对当地环境的适宜及经济效益高的角度进行分析:当地种植人参的自然条件优越,可种植人参面积广;扩大人参种植规模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扩大人参种植规模,还可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不同意的理由主要从其经济效益低及对环境影响角度进行分析:扩大人参种植规模,可能导致人参产量大于市场需求量,造成人参价格下降,降低农民收入;过度消耗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从种植到收获时间长,大规模种植风险大。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2019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旅游地理 1、“母爱圣地——乳山,人间仙境——蓬莱,走遍四海,还是威海,……好客山东欢迎您!”李老师暑假在家被央视播出的旅游广告所感动。于是他决定对山东进行自驾车考察旅游,其考察线路如下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李老师设计的旅游线路上,旅游资源的空间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从东营经济南回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_和________。 (2)山东省旅游业发达,简述其原因。 (3)东营是李老师山东沿海考察的最后一个城市。这里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基因库”,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停留的“国际机场”,但目前开发才刚刚起步。你对东营开发沿海旅游资源有哪些建议? 答案:(1)地域性(沿海分布)泰山“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2)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客源丰富;旅游市场距离近;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保护相统一,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加强环保宣传等。 2、2017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假设干意见》,将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读海南岛图,完成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2)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3)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7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 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比较海南岛与俄罗斯的差别会正 确回答第(3)题。 答案:(1)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 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 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3)该国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与俄罗斯景观反差大;旅游价格相对低。 (4)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问题,酒店、房价上升等。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以下要求。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高考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高考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区域认知 教学目标: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地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地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2.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地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与失。 教学过程: 一、区域认知基本内涵 区域认知指人们对区域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具备区域认知,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空间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的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二、区域认知能力要求 1.空间定位能力(在哪里) 2.地理空间的觉察能力(有什么) 3.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怎么样) 4.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什么) 5.地理现象的评价与预测能力(怎么办)

典例:(2015·新课标Ⅰ,42题)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10分) 区域定位: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 区域自然特征: 地形特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山峡谷,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空气稀薄、缺氧。 河流特征:夏季河流流量大(多洪涝) 生物特征:植被茂盛 土壤特征:土质疏松 区域特征分析与评价: 该区域自然特征对徒步旅游带来的风险。 地形特征易迷路植被 气候特征高原反应 洪涝灾害 地形+气候地质灾害 气候+植被蚊虫侵扰 参考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区域特征分析方法: 自然要素: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植被、土壤区域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人文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选择题 人工鱼礁是一种人为的海底堆积物。在渔业资源不断衰减的今天,这些人为在海中放置的堆积物成为“大海的守护者”。读图,完成1~2题。 人工鱼礁海流效应示意图 1.下列渔场的形成与人工鱼礁作用原理相似的是( )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秘鲁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关于人工鱼礁被称为“大海的守护者”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全面的是( ) A.可诱集鱼类,形成渔场,以供人们捕获 B.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 C.上升流将海底营养丰富的海水带了上来 D.为鱼群提供躲避风浪和天敌的藏身之地 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 3.此时天津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上升流主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

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2016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运河开通仪式上,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安德罗尼克劳动保护号货轮,成为第一艘通过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船只。下图为该集团某远洋航线图。据此完成5~7题。 5.只考虑洋流航线的影响,图中四段航程中最耗费动力的航段为( ) A.甲B.乙 C.丙D.丁 6.丁段航程附近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 B.使沿岸热带沙漠呈南北延伸状 C.使船只航行污染程度加剧 D.该段北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 7.曼萨尼约附近海域夏季多大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水汽易冷凝 D.近沙漠且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上升流是指风吹走表层海水,下层的海水上升补充而形成的洋流。下图示意海南岛东部海域等深线(单位:m)分布,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8~9题。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

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高考自然地理核心考点汇总 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二、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

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2.区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②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与行程(运动)有关的时间计算 例如: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到达B地,求飞机降落到B地的时间。 可以用两种公式计算: (1)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2)降落到B地的时间=起飞时A地的时间+行程时间(m)±时差。 三、明确日期范围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方法二: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点,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 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点。 四、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①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②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 另一半球为冬半年,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环境保护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环境保护 1.伏尔加河三角洲沿岸最为富庶美丽,沼泽地生长着里海莲花、栖息着白色仙鹤;近岸湖区和河汊生活有海豹、鲟鱼、鲑鱼等水生动物。伏尔加河在河口的三角洲上已增加到80条汊河注入里海。下图为伏尔加河三角洲发育过程。 指出1900年至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之后,土壤污染问题进入了公众的视线。相对“看得见”的雾霾天、水污染,“看不见”的土壤污染更容易被人们忽视,且危害性更大。下表为我国土壤污染现状数据图。(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重,耕地土壤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土壤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心黏土砖俗称红砖,是传统的墙体材料。红砖的生产需要大量黏土,其生产主要包括挖表层黏土、和泥、压制成型、干燥、高温烧制等工序。目前国家已经全面取缔红砖,同时大力推广以粉煤灰、煤矸石、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 分析我国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替代红砖的主要原因。(10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人合一、适应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我国传统民居设计的主要原则。南 方传统村落—般依山循势,选址在向阳斜缓之地,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采用较简单的土 木结构。房屋前留一空坪,坪前开挖半月型水塘,塘中养鱼,每年年底排水清塘,水塘外 围通过沟渠与农田相连形成一套独立而完整的生活系统。(如图所示) 分析水塘在村民生产生活系统中的环保作用。 5.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即通过钻井把地下热水开采出来,输送到各家各户实现供暖,而换热之后的冷水再次通过钻井回灌地下,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量折合成标准煤约3.43亿吨,接近该地区多年平均燃煤消耗总量,完全开发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如雄安新区的雄县目前约有30万人口,现已开发1500米左右地热深井约70口,井口水温在60~70℃,供暖能力338万平方米,可为当地95%的居民供暖。据此完成问题。 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的有利条件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对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学实例具体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更好的促进学生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结合教育部门发布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发展要以“立德树人”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深入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发展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经验等,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概述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具体包含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品质等,在实践应用中是一个动态化的概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分析方法等处理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地理问题,并在问题的处理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人地观念、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等。 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一)通过有效的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堂教学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的关键。课堂导入的时间虽少但是对整堂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为学生的地理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地理环境中,地理性质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地理知识的本质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地理课程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的关联,实现生活化的教学。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时区教学的时候,考虑学生对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不同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难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麦哲伦航行最后少掉了一天的航海日记和电影《环游地球八十天》中最后时间多出一天故事相反的结局为基本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通过创新地理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综合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枯燥的作业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枯燥的作业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作业完成效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区域地理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开放式的作业:“我家的房子有升值的空间么?在题目提出之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假期时间搜集所在城市的交通路线图、城市布局图,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的位置,和父母分析房子升值和贬值的原因。”这样题目设计的意图是基于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专题含答案

2021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能源资源的开发 一、选择题 “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未达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市场较远 2.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生产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能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图为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图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4.目前,改善我国能源现状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37美元/桶涨到85美元/桶。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 ) A.陆上风电产业B.油气开采业 C.光伏制造业D.节能照明产业 6.图中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地理环境B.科技水平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的社会市场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蒸蒸日上。根据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部分高中的地理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不如人意、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而言,多元智能理论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显然效率会更高,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应该重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地理教学。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自从我国的教育部门颁布了新课标这一政策以来,教育部门对各所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显然更高。要求学生学习高中地理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还要求学生树立符合标准的人生观、环境资源观和人口观。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智能理论出现了。今天,本文就来简单的探讨一下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来探讨分析一下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背景下,能够自行解决问题或者说是可以自己研发产品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显然是指包含很多个方面,国外有一个名人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人类最少都具有语言方面、数学方面、空间方面、运动方面、音乐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自我认识方面以及博物学方面等几个方面的智能。具体主要内容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像外界传达自身的真实感受以及情感波动等一些情绪,也就是运用语言来渲染气氛,这种语言智能主要表现在作家以及演讲人上。(2)数学方面:人类利用数学以及逻辑方面的能力来对一些事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以及运算,这种数学智能主要表现在数学家以及科学家上。(3)空间方面:人类自身对外界一些抽象的事物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建筑的一些线条、色彩具有与众不同的感知力,这种空间智能一般表现在建筑师以及画家身上。(4)运动方面:人类运用自己的四肢来像外界传达想法,这种运动智能一般体现在各类体育竞技运动员以及舞蹈员身上。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我们大概了解了多元智能理论之后,就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巧妙地运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去。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是指含有多种不同的智能,表现在不同的人类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学生也是如此,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教师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doc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商业贸易与金融 ⑴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①周围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②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⑵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 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大城市)-----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人口稀少地区--------货郎担、大篷车等流动形式 ⑶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和区位: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⑷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的原因:①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腹地;②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⑸世界主要金融中心 ①世界著名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苏黎世 ②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五个基本气候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南寒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小,

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但比寒带多;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显然是不妥当的。而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这叫温度带。早在1879年苏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气温20℃和最热月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1953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和E极地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人类活动的地域的联系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科.网 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交通(学生版)

交通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中纵坐标1~5代表各种运输方式四项指标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据此回答1-3题。 1.图中a运输方式表示( ) A.铁路B.公路C.航空D.河运 2.具有“从门到门”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 A.a B.b C.c D.d 3.在世界经济贸易中,下列物流流向及其所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小麦:从中国到加拿大选用 e B.轻工业品:从中国到俄罗斯选用 b C.石油:从沙特阿拉伯到日本选用 d D.铁矿:从澳大利亚到上海选用 e 读“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图,回答4~5题。 4.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可能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组合正确的是( )

①陆上运输②水上运输③航空运输④邮电通信⑤商业贸易⑥互联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⑥ D.③④⑤⑥ 5.下列关于降低马铃薯价格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大仓储量,平衡供求关系 B.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提高单产 C.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节水技术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第6题。 6.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 是( ) A.KRQPT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d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 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读图完成7-8题。 7. 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 ) A. 汽车站 B. 码头 C. 火车站 D. 飞机场 8. 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③M 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圈层结构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 一、单选题 据媒体2017 年 1 月 26 日消息,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 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 D.距日距离较远 2.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②充足的水资源③适宜的光照、温度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1.D 2.B [解析] 第1题,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原始微生物的生命体可生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据此可知,A项所述的常年低大气压的环境不是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的原因。材料指出,有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可知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不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液态水,B错误。材料中提及,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时,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可推测是火星离太阳的距离较远、火星表面干燥寒冷影响火星生命的孕育。选D。第2题,参考地球有生命体存在的条件推测火星产生生命体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水资源、适宜的光照和温度、适宜的大气。 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兆焦/米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3~4题。

3.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3.B 4.A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可知,M日时图示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最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其他节气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少,所以B项正确。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基本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a、b两点中a点太阳辐射值明显较大,而根据两点的纬度可知,a 点的明显较低。影响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量大小的根本因素是纬度(太阳高度),所以A项正确。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图K3-2为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的等值线最可能为( ) A.年降水量等值线 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 C.≥10℃积温等值线 D.等高线

高考地理 核心考点复习 世界地理(学生版)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复习世界地理(学生版)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数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秘鲁寒流 D.本格拉寒流 3.下图是沿37° N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分布图。沿图中剖面,从①地到②地( ) A.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B.距海越远,降水越少 C.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到温带荒漠 D.山体高度增加,对西风阻挡效果增强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5.关于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6.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7.图中左图是四幅世界区域轮廓图,右图为三类工业的区位因素三角结构图。发展b类工业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具优势是( ) 、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增至500 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左右。据此完成8~9题。

8.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读甲、乙两区域图,结合表中信息完成10~11题。 甲岛乙岛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 低 山地丘陵为主 土壤类型、分布规律砖红性红壤,具有地带性规 律 火山灰,具有非地带性规律 主要经济作物茶叶甘蔗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西南迎风坡多雨,东北背风坡少雨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9580252.html,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的运用 作者:罗剑敏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4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对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了要求,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我国建立教育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国家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下必须达到的能力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出:“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贮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我国新时期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强调教学必须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提升完善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良好需求,形成运作发展良好的公民个体。为个体能适应未来社会、为个体终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现个体生活成功和社会持续良好健康全面发展。 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教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 教学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当前世界未来信息技术变革、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适应社会教育质量标准,所以教师应充满社会责任感,形成对社会及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学科专业素养、跨学科视角综合运用的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需努力提升完善自我实现,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个体自我成功与适应社会良好需求,促进个体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终身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素养是基本素养,教师应学会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热爱科学、爱护环境,促进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等诸多方面的持续发展。以积极愉快的发展观、积极健康的情绪、创造性的运用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尝试教学,启迪新思维、开拓新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