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广西合浦县廉州中学占远秀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主动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主动、自觉地规划自身的发展,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心理学家也认为自我意识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对人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起着制约作用”。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能够使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去实现某一目的。所以学生不只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能够根据客观要求和主观条件,主动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因此,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通过寓智于教、寓乐于教的方式,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她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锻炼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

有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观念,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是: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自主的研究思考,让学生学会如何从书本理论中获取知识、理解学习,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笔者在近二十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要明确探索方向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一块小黑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有些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教师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目标,而学生以学习知识为目标,不同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学生在教学中所应处于的主体地位。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发展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到的目标导向、情境创设、指导调控、答疑解惑、反馈评判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注意照顾学生认知水平,教学内容或教材主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弹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出部分解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给学生以展示、说明的机会;再次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效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德国的第斯多惠也说:“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想享有发展和培养,必须靠自己的内部努力来获得。”教育家叶圣陶曾富有哲理地道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至理名言。他们都一再告诫我们教育要使学生回到主体地位上来,注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事实上,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从而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

提供自主学习目标的意义在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让学生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环境及资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在组织安排教学过程中,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组织讲解教案上,而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放在简化利用资源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知识要点,再从教师提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获取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结合实际、探究解决问题。把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究、发现的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原理,并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如何从书本理论中获取知识、理解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如何进行问题探究,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新异刺激的感受,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之获得美的享受。本人教《荷??仗人》一文时,精心制作了如下的课件:先飘入,《孔子周游列国》和《孔子讲学图》这两幅画面,引入新课,再闪现跟课文有关的一组组画面,(锄草图、问路图、留宿图、辞别图),与画面、字幕同步播放配乐朗读。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有机地融在一体,充分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闪出课文中有关实词、虚词、以及有关的文言句式,再以高度概括性、艺术性的文字、画面,设计好的课内及延伸到课外的习题显现到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完成,最后通过预先设计好的某些导入性的文字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某些问题各抒己见。这样设计的课件,较好地实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相结合的语文教学目标,拓宽了语文课堂信息传播的渠道,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类似这样的课件还有《荷塘月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灯》、《绿》、《我的空中楼阁》、《陈情表》、《鸿门宴》、《寡人之于国也》、《烛之武退秦师》、《滕王阁序》、《游褒禅山记》、《项脊轩志》、《石钟山记》、《宝玉挨打》、《廉颇蔺相如列传》、《巴尔扎克葬词》等一系列文体的课件制作。课件的制作照顾了各种文体,还涉及到作文指导以及课外专题讲座,其间以多媒体重复录像片段,供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再以条目给出学生讨论结果。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分析,提高了他们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最终问题的解决实现了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美育贯穿在课文教学中,用美育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意识。

学生的作文过程其实是个创作过程,而创造性思维来源于高昂的创作意识和浓烈的创作情趣。语文教材中的美文佳篇,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作情感的好教材。这些文章,或讴歌叱咤风云的伟人,或赞美朴实无闻的平民,或描绘祖国名山大川的雄巍妩媚,或传颂师生情谊骨肉情……如果辅以教师的真情教学,全心投入,必能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反响和共鸣,得到情感的升华,使他们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并产生一种炽热的创作意识,渴望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这个世界的美好景色和温馨人情,表现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光辉。我在教学实践中,每一次课文讲读,在阅读和讲解这两个环节上我都备下苦功,力求声情并茂,创造一种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令人神往的境界。

四、教给其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人们常说:“教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得再好的体操不动手脚也学不会,就如同学习游泳必须亲自下水一样。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本身就是与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的。”即使是再生动、再富有启发性的讲授也有它的局限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光是靠老师讲学生听是难于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的,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会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将自己放在特定情境中,结合先前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参与解决问题,教师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作文指导课上本人就十分重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但需要你去观察,去把握,需要掌握必要的技巧,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中学生普遍存在这种观察能力差的现象,总感到生活平淡无奇,写起作文来总是捉襟见肘,写去写来还是那么几个材料,几段语言。因此,必须强化观察能力的培养。其实,观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总结出一些最基本的方法的。比如“感觉法”,就是充分运用身体的感觉器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内心感受、联想等等角度,去准确把握对象的特征。“移位法”,从不同角度去描绘事物。还有随时间变化而描写的“变时法”,抓住事物的最本质特征去着力勾勒的“特征法”,把以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综合法”等等。可见观察方法很多,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合理确定观察方法的强化训练,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不断扩展,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观察思维定势,就会及时捕捉周围世界的闪光点,动起笔来才可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比如,以往学生写景物作文时,总是流于简单、呆板和杂乱无章,后来我特地安排了半节课讲过“感觉法”,以后在作文《夏雨即景》中,大部分学生写来都得心应手,各具情态,并且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许多学生还能及时把握心理感受这个环节,写出了夏雨那痛怀淋漓、干脆利落、掷地有声的及时雨形象。从那以后,我真切感到,作文教学中观察方法的训练,绝不是点缀的花边,而是夜半人手中的拐棍,意义异乎寻常。

五、活跃学生思维,大胆求异创新,创造师生互动的作文课堂教学形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形式。中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锐,中学作文教学不能搞封闭式,不能远离时代的足音,必须使作文教学与时代气息相通,反映时代进步的风采。“文章合为时而作”,当今的中国正处开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祖国面貌日新月异。讴歌弄潮健儿、畅谈城乡巨变、展望未来美景,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好素材好框架。许多老师都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青年》《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故乡巨变》等为题来加强作文训练,激发学生纵情高歌明天,热切追求美好未来,抒发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美好情怀,培养对未来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方面的努力,无疑是十分明智的。这几年,我们所处的北海市,变化相当大,短短时间内,大北海的框架已基本搭好,合浦也几乎一年年大变,结合家乡的巨大变化,我适时安排这方面的作文训练,特别是利用寒假学生回家乡过春节时真实地感到了科学的发展给家乡所带来巨大变化所到来的种种感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种种途径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天空,思想的舞台,才智的田园,个性的大地,让他们在课堂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所见所感,在作文课中展现自我,张扬自我,给他们一个大显身手的空间。慢慢地,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兴趣,变被动的完成作文为积极主动的去写。这样的作文就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六、要有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形式

所谓文无定法,唯唯喏喏者,思想绝不会活泼。青少年有一种敢疑敢问的初生牛犊之劲,不拘泥于传统,灵活变化的作文形式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首先是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兴趣无穷的各种续写、扩写、改写,充分发挥想象的小故事、小童话、小寓言、短诗等,尽量让学生大胆求异,自

由幻想、纵情遨翔。关键在于不拘一格。比如适当时候练习写一篇小寓言,就传达到既训练了记叙描写议论的笔法,又提高了写作文的热情、兴致,更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其次是作文批改形成的多样性。老是利用教师备改加批的做法,恐怕难以适应时下作文教学的需要,一是加重教师负担,腾不出更多时间精力。二是学生觉得单调和拖沓,对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不利。因此,必须取而代之以一种灵活多变的方式,如老师批改、学生自改、交叉评改、老师抽样批改评讲、学生示范演讲、佳作张贴等等方式。让学生懂得,作文并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学生自己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学的主体,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了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室后墙群——“作文百花园”,那里的作文都是学生在课堂上写,由学生自荐阅读,当堂集体修改后的文章,那是一个常开常盛的百花园,更是倾注了学生浓厚的兴致和心血的百花园。每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大作”在园里争奇斗艳,哪一个同学的脸上不是荡漾着盈盈的春意!

七、巧设情景,造审美心理场,强化审美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任,而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作文教学要善于创设情景,要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特定环境中陶醉、领悟那种无限的意蕴,享受哪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朦胧美。我在课堂作文《祖国万岁》时,在教室轻放《国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歌曲,雄壮激昂的旋律久久盘绕在学生心头,整个教室回荡着一种令人热血沸腾、慷慨壮烈、圣洁高昂的情感氛围,给学生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此时此刻的感受,教师再给以适当的引导,在这样的氛围下写出的作文,效果自然是好的。

另外,适宜地多创设一些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社会活动,如调查、参观、访问、联欢、考察、远足、模型等活动并及时布置相应的体验作文、日记,使学生与自然界、社会的特定环境接触,成为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体验各种不同情感,认识各种生活现象,这对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八、注意语言运用,从朴素中体现文采美

对中学生来说,语言的正确运用应提倡朴素自然。当些,要达到朴素自然而又不俗不土,以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当然不易。但推崇朴素自然的语言,却是一项极有针对性的举措。现在中学生作文中仍存在那种套语多、??嗦话多、机械无味的现象。

要营造一种朴素自然的语言环境,首先要注意强调口语美,慎加形容词语,修饰自然适度。一件事、一个人,能清清楚楚记下来,这就非常见功夫。扬朔的《茶花赋》、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这种又简洁又自然,如唠家常而又饱含韵味的朴素语言,很值得我们效仿。多向人民群众学习那些充满生活气息又无庸俗气的大众化语言,才可能使自己的笔下流淌出生活的气味和生命的色彩。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长短搭配、错落有致,强调语感的节奏美。

语言如同音乐,抑扬顿挫、舒卷自如的文章就象一组迷人的旋律。方纪的《挥手之间》,这样描写主席告别的情景“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着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地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面奋勇前进。”这段话,语句的长短配合了动作的力度、速度、既把握了主席挥手的深意,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每次读来,都令人心折神驰。可见,语言的节奏与语言负载的情感相呼应,沉重压抑的语气配合长句,轻快跳跃的心情则又适宜用短句。

再次,文字的对称美也是加强节奏感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大量古文的阅读和背诵是非常必要有效的。中国古文学宝库中的语言,铿锵简洁,讲究对仗,富于力度,是

我们学习语言的宝贵财富。我在教学中总是指导学生在掌握课文教材的基础上多读些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古代名著(不要求精通读透),多背诵几首古诗,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九、美文欣赏、模仿练习

许多优美又切合学生欣赏口味的文章,学生是非常有必要去阅读欣赏。因为,这样的作品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思想品格,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给他们很好的示范。同时,欣赏同年龄的优秀作文也是一个很好阅读和提到写作能力的方法。本人十分重视利用阅读指导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有针对地选择一些离学生实际距离相对较近文章推荐给学生,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习作,还可以选择本班或本校学生的优秀作文,把这些作文给学生欣赏,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这些文章的选材的触角,以及独到之处,从中受到有益的启发,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培养写作的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外部动作中分离出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我认为,当学生对优秀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在适当的时机去模仿别人选材的范围、角度、方式和构思的精巧、布局谋篇的恰当以及语言运用的精妙等,以便为日后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思维作准备。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基本模式训练时,我根据高三学生的特点和高考对作文的要求,我让学生模仿“立论——入椐——结承——叠椐——归纳”五步定位法,这种定位法在一篇《青年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是这样安排结构的:第一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后提出“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因为它是凝聚着时代精神和个人人格力量的伟丈夫”这个中心论点。第二步,分析后列举了班超、岳飞、李自成、谭嗣同、陈天华、秋瑾、李世民、朱元璋、努尔哈赤等时代的弄潮儿。第三步,承接上段的事例分析,有古到今,正是中华腾飞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具有弄潮儿的气魄,弄潮儿的胆略。第四步,接着列举近几年来涌现的弄潮儿的例子。第五步,观古而论今,分析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的伟丈夫,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人代表的性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人代表的精神。”生长在今天的青年,让我们都来做弄潮儿吧。学生经过这样模仿,写作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与其说这是一种模仿,不如说是创造的根源、灵感会由此而萌发的。?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要取得成效,就要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让学生做有米的巧妇,有好布料的裁缝师,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社会、发现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关注自己、学校、家庭小社会,逐步扩展到对大社会的关注。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和作文的自由,教学生“以吾笔写吾心”,使学生的作文有话可说,让他们真正热爱作文,有一种发现的快乐和写作的冲动,这样才能觅得泉源、解得口渴,有效解决学生作文的难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规

高中语文规范课堂之我见 我们常说,教师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所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小组通过相互听课、课后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有五个:目标达成、主体参与、知识建构、师生互动和学生发展。基于对这五个因素的思考,结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始终觉得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起来,将备课组教学的统一性与个人教学特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注意进行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三种策略的探究,从整体上完善课堂教学的规范性。 一、课前:力求备课的实际而准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注重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思路设计、内容设置、教法选择、活动安排,评估调控等都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现状,体现自己的教学特长风格,凸现“以学定教”的备课宗旨,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教案是备课活动的载体和结晶,教案一般的格式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具体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得失、疑难和创新)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目标再构) (1)注意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与均衡性。在关注学生知识输入的实践过程和能力形成的体验过程中,将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目标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所设定的学习内容的摄入量和学习技能的达成度不仅要以学段目标为依据,而且要视学生实际提出分层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体现四个关注:(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2)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3)关注学生的社会环境,注重教学内容时代化(4)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2、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内容再构)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摘要: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并且还要注意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力争把否定的评价变成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价导向作用教学方式 一、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追求标准化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评分的形式体现的,且过于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往往会把答案罗列成几个要点,学生每答对一点就给出相应的分数。这样的评价形式会促使答案变得标准化、唯一化,而且学生长期受标准答案的影响,容易造成思维定式的形成,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评价方式不正确 1.教师一味地肯定学生的答案

有些教师害怕否定学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一味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能力产生怀疑。 2.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于苛刻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答得不够全面深入,这时有的教师就看不到学生好的方面,反而专挑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责。教师对学生过于苛刻的评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3.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区别对待。有些教师在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会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而在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往往会对他们不予理睬,甚至冷言相对。教师如此区别对待学生,会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 二、课堂评价的作用 (一)课堂评价具有导向作用 通过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课堂评价,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完善。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案例

自主学习小故事 光阴似箭,一个学期逝去,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在新学期初,初中部刘校长听过我的课,给了我这个年轻人许多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于是秉承这个新理念,我也尝试着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实施这一方式。 我是个善于模仿,大胆实践的人。开学初,我借了魏书生有关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著作。我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自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开始实践。在实践中感触最深的,还是魏书生所提倡的快乐学习的氛围。 上学期初中部开展了学习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在这次探索中我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开展围桌学习。虽然只围了不到两天就恢复了,但至少我们尝试了,并找到了围桌的利弊。最后在校长的指导下,解决了弊端,整个初中不都形成了这种布局。 自主学习,本来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本来也叫做尝试教学法。它的关键是在于——大胆,大胆去尝试,大胆去实践便会有新的认识和说活。下面我就本学期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自主学习的尝试与理解。 (一)预习重于泰山 “预习交流”是“三、三、六”教学模式中六个环节之首。我认为,这不仅是因为预习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个步骤,更因为预习是六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 很多老师认为,预习就是不知学生课前吧课文读一遍,让学生自学本课生字词,划分并归纳本课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但我认为这样的预习太草率,太粗略了。首先,是预习的实践。预习不一定是在课前,学生在家中自学。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布置预习任务,再由小组长组织各组组员完成任务的过程,一篇文章的预习时间,可以根据需要,一般给学生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完成。这并不影响教学进度,反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互学知识,并能充分体现小组长的作用及各组的集体意识。 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课时,我给学生一节课的实践去完成预习任务。任务有三个:第一,各小组完成生字词学习任务(用时5分钟)。第二,各组员自行背诵全诗,然后默写(用时15分钟)。第三,各组长安排:各组把全诗四小节,分别用三幅优美的画画在图画本上(用时二十分钟)。在第二课时,把学生的画,用幻灯机展示。老师在点评的过程中,便把全诗的重点内容做点睛之笔,再做练习册加以巩固,本篇课文便可以结束了。这也是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体现。学生在预习中,生字词学会了,诗会背了,诗的具体意象与意境都展示在画卷上了,这就可以说整篇课文的核心教学都体现在预习中了。 再如:《小公务员之死》一课,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各大组长安排组员表演本课的课本剧。学生在预习中,要表演人物,首先要全面了解课文,要把握人物的说话语气,才能演好、演像。而此文重点,就是任务形象的分析。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准备表演,本文的重点便在学生自编自演的预习中游刃而解。 (二)集体乐才是真的乐

高一新生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答案)

参考答案 专题一语法基本知识 一、并列短语:七嘴八舌花好月圆亭台轩榭爷爷、孙子和种籽将军和他的儿子 民主和科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偏正短语:我们的学校英勇地战斗北山愚公一次旅游下雪的时候很科学科学研究三零四国道非常小心科学领域许多科学知识主谓短语:谁在那儿未来是美好的祖国万岁太阳出来了龟兔赛跑 你的儿子回来了 动宾短语:给我一把枪告诉你一件事 动补短语:打得落花流水倒在那儿难过得哭了咳嗽得很厉害锋利得很 去了一趟笑得合不拢嘴 二、略 专题二文言文基本语法 文言文规范句子的翻译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恐怕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3.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5.药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块平板按压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样。 6.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7.陈胜又暗中派遣吴广到戍卒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去。 8.我打算去对主管收税的官吏讲一讲,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9.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 10.于是用丹砂在丝绸上写道:“陈胜王”,放在别人用网捕获的鱼的肚子里面。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 1.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2.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3.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4.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5.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6.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7.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8.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9.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10.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11.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 12.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程改革全方位展开,这既是基于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学段自身定位的必需。新课程 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学生以主动。改革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家都静下心来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提高,我们的争鸣才更有价值。 下面我就本学科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 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 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 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 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 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 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 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 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 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 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 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1)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2)曲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曲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 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曲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从而 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 陈述出来。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 - 1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究 摘要】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要 把创新融进课堂里。主要从初中语文课堂对创新的要求和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中 的实践两个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语文;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214-0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课,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一个 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学好语文能促进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创造思维直 接影响一个民族的前途,要进行创新思维,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经应试教育、素 质教育而发展成一个新课题。本人从教二十余年来,觉得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内外结合,精讲多练”这一原则。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的实践 心理学理论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 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撑。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 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语文教学必须实行教与学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促进多向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 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 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技巧主要 表现为教师语言的艺术技巧,既包括运用话语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语用的技巧。课堂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诱导学生用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 要标志,学生参与程度越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语文教学是动态活动的互动过程,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学中的互动是一种复合交叉的互动,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对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教师要尽可能将课 文设计的问题放在课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 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语文创新教学研究的途径 1、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 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 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 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 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 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 可操作的平台。 2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 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 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 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 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 法。 3、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 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高手著]

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 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3-05-16T17:09:22.5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5月供稿作者:韩英涛 [导读] 。”“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韩英涛 河北省沙河市第一中学 摘要:生活离不开语文,高雅的心灵生活更是出自美好语文的熏染,时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的境地。“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加之其它原因,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理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学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所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生想学,甚至主动去学,从而收到极佳的课堂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二、创设情境,以境致趣 现代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具体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笔者曾执教市级赛课《荷花淀》,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美丽的荷花,美丽的荷花淀。并以之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因美而产生学习兴趣,因美而震撼心灵:荷花的美就是家乡的美,就是祖国的美。丈夫们有如此美丽的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家乡,而如此美丽的家乡却正在遭受日本侵略鬼子的蹂躏,为了美丽的家乡,为了美丽的祖国,荷花淀的普通人民甚至女人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抗战游击队员。进而学生便不难理解荷花淀人如荷花一样的美好品质了。他们善良纯朴,他们热爱生活,他们向往和平……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可以利用教师精美的语言,借助美术手段等多种方法达成。 三、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课堂上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以《荷花淀》课堂教学为例,在品味“夫妻话别”段中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男同学读水生的语言,女同学读水生嫂的话,教师旁白。声情并茂的朗读,把人物性格演泽得淋漓尽致:学生沉浸其中,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兴趣味浓了…… 当然,读的方式很多,还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让学生爱学 1、用活教材资源,使学生在“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中驰骋 针对学生的基础,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实情,灵活处理教材,发挥教材本身的吸引力,“拓展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既注重语文运用,又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和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习得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当地的建筑,生活习惯等等所包孕的传统文化内涵,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还可开办学生喜欢的讲座,举办学生喜爱了的语文课堂活动诸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学生驰骋于开放的语文教学中,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在不断思维中轻松地提高语文素养 用活教材内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促织》分析到文章结尾时,一位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我认为文章结局太圆满,削弱了鞭策的力度,是个败笔,应该删去。”问题一出,课堂热闹了,我将同学分组讨论,几分钟后,一个或稚嫩或成熟的闪烁着思维火花的看法登场了。有人认为“魂化促织”,尔后“裘马过世家”是不可能的,是用荒唐写社会黑暗。但马上有人站起来反对这个结局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宿命论的体现。又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心有美好的愿望而已。给小人物一个美好结局何尝不可,任何中国古典文学总是喜剧多过悲剧,即便是悲剧,也往往是悲极转喜,如《窦娥冤》尚可昭雪,《梁祝》不也化蝶双双飞了吗?一个同学补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人生存的空间,只好把愿望寄托于虚幻的东西上。”“是啊,貌似喜剧的结局,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社会悲剧,时代悲剧吗?”…… 3、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享受思维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不断思维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果我们语文老师去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设计、上好每一堂课,力争将自己的课新颖、精巧地设计而上出特色,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而乐不思“蜀”、乐不思归、乐而忘忧。这样的语文课,谁又能否认它是最有趣、最富魅力的语文课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教法,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才能让学生学得更有滋味。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 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也是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要求。语文教育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禁锢中,失去了人文科学应有的特征。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什么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高考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了思维定式,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创造性被泯灭。 一、满足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现在的教学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诸多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做好、利用好这一教学主渠道,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有效率。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

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搞活语文课堂,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得到延伸。 二、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有新理念,更要有新突破,为此必须构建初中课堂教学互动平台。这里我仅从师生互动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1.互动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教师、学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 2.互动可以让课堂生动起来。没有了课桌椅的羁绊,没有了课堂里的正襟危坐,没有了一问一答式“绳索”的牵引,学生活动在自由的时空里,飞扬着自主学习的激情,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创造着五彩缤纷的生活。在对话、讨论、操作、质疑、表演、诵读、辩答等师生共同的活动中,人人各抒己见,既可认同,也可争辩,共同体验着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快乐,感受着生命成长的意义,享受着自我实现的满足,分享着彼此的知识、思考、见解、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加大自主学习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课堂改革正在迅猛推进,教师再也不能把学生看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共享知识、焕发生命激情的平台;为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注重质疑,自主探索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中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在现代心理学上也这样认为:青少年心智 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就会产生探究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因此自主性就得到了开发。 二、分层定位,不同评价 语文新课堂既然鼓励学生大胆言谈,那就难免“百花齐放”,什么样的说法也有。这就要求教师科学定位,分别给予不同的评价。对那些发言积极,口齿伶俐,结果准确的学生,应当充分肯定,并鼓励表扬,让他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对那些发言不准确,有错误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心平气和,不草率,不打断,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更不能讥笑、讽刺他们。而应把思路引向正确方向,再疏导引申,使他们能顺利做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评价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后进生主动发言,而且在发言的质量上不要提太高的要求。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 以良好心态进入学习。 三、锁定目标,有章可循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的出发点,是一节课的指针和精髓。一节课一旦确定了目标,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就必须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也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他说:“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明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标的定位也就是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范围和空间,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自主探索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键是教师的精心准备。首先,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地钻研。文本教学,要弄清每篇文章的“点”和整个教学模快的“面”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让每一个亮色各异的“点”相互对照、映衬,循环、交织,最终形成严密紧凑、系统完整的“面”的模块。这样的备课设计,才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省时高效。其次,了

浅析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doc

浅析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 用-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进而就自主学习与写作教学的关系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几点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此,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应用 在高中语文学习的阶段中,写作学习一直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向,写作能力的好坏与否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功底是否优秀的基本因素,因此,在高中阶段,写作教学一直受到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改的推进,自主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对学生的整体协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指的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基础的教学训练活动。根据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规定,写作就是指的是书面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作型表达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由于写作教学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写作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很多的语文教师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背诵,

长期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自己体会到写作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因此,在新课改的全新指导下,教师应该找到一条新的写作教学方法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用笔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真的爱上写作。 二、自主学习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众所周知,写作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断培养的能力,不是靠教师一两天的指导就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学习。因此,要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需要教师设置一些适合学生能力与思维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此来逐渐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自主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 一般情况下,自主学习具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首先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将学习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其次,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价。再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良好的控制和调整。只有认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自主学习的要求,才能使得学生真正把握到自主学习的精髓所在。此外,自主学习也是学生自己积累知识,不断探索新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很好的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才能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自主学习在语文写作中的运用得以很好的实施。 三、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学生对写作的命题 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选择一些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写作教学的指导,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将写作作为自己抒发情感,表达真情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摘要:高中语文是高中知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关系到高中学生的高考 成绩,同时更关系到高中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本文即是从转变教学理念,突 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 生集体探索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教学发展 的需要,一种注重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语文老师在开展高中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其不仅需要传授学生以 知识,同时还要激发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如此才能真正锻炼 和提高学生们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中语文高效 课堂构建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所谓转变教学理念,指的是高中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时,其需要转 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摈弃以往的“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式,转 而向着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将学生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中心与核心。唯有如此,后续各项教学工作才能够得以顺利而高效地开展。 例如,在教学“英雄潇洒走苍穹”一课时,语文老师便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通过阅读这篇文章的题目,你们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讲述什么样的内容?”学生:“应该讲述的是一名侠客的故事。”/“应该讲述的是宇宙飞船的故事。”老师:“很好,从这个题目角度出发,确实能够给人带来这两种不同的想法,那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并阅读课文。”在学生阅读课文结束之后,语文老师便可以邀请学生说一说,大家对于这篇文章的认识,并以此为切入点进 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当然,这并不代表后续课文的讲解将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也 要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们的思路加以引导,比如从题材角度、文章的写作特点等,引导并加强学生对于新闻类稿件的学习与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考能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语文老师在开展语文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其可以 通过向学生提出语文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此不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考,而 且还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然而,在语文老师进行问题情境创 设时,其要注意所提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而不能进行随意性的问题提问,否则不 利于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树立。 例如,在教学“铸剑”一课时,语文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要求 学生对该小说进行段落划分,并概括各段落大意。然后,语文老师便可以根据学 生们的段落划分层次进行课本知识讲解,并将其中的知识转化成为问题的形式提出,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眉间尺最开始的性格是什么 样的,你从哪些地方得出这样的结论等,这样既能够启发学生更加深入性地阅读 和学习课文,同时又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人物创作的方法。在得知自己的杀父 愁人之后,眉间尺是怎么做的,这又说明了他的什么性格,以及从眉间尺最初的 怯弱,到其最后成功为父报仇的整个过程,眉间尺都是如何成长和变化的等,语 文老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知识的过程中学习 知识,并让学生在不断思考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教学,引导学生集体探索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浅析

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浅析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的引导。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21-0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普及之下,已难以适用于现代的语文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等新的教学法已逐渐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一大环境下,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习能力和知识素养,逐步突出其主体性地位,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未从传统教学思想中转变过来。一方面,犹豫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又将课堂全程把控,最终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还是按教师的思维方式完成的,并未真正发挥主动性。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知偏差,致使其认为自主学习即给学生大量时间自由安排学习,课堂教学终流于形式,难有教学实

效。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授人以渔”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目标,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实践证明:只有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表现热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譬如,在引导学生总结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可创设如下问题:①文本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开头为什么写“清国留学生?” ②清国留学生模样是不伦不类的,但作者为什么要用“标致”一词?③作者的意图写“弃医从文”,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作用?④藤野先生知晓“我”以后不当医生时,为什么情不自禁的流落出悲哀之情?⑤“我”平时虽然“太不用功”,但为什么会获得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学生被上述问题所吸引,通过广泛的讨论,他们逐步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类似的问题涉及到作品的选材、人物性格、全文的主旨等方面。此时,教者继续提问:假如你也写自己的老师,那应该怎样构思、安排、组织材料呢?从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