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CT与X线_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_聂建

CT与X线_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_聂建

CT与X线_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_聂建
CT与X线_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_聂建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35

作者单位:湖南 412000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CT室 (聂建)

CT与X线、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作用的对比研究

聂建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CT、X 线、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检出率。结果 34例患者X 线、CT与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4.12%、70.59%和94.12%,CT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RI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 线和CT检查(P<0.05);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1);对病变Ⅰ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P<0.05);CT与MR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与X线、MRI检查相比,X线平片对早期骶髂关节炎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诊,而CT、MRI检查对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控制强直性脊柱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CT;X线;MRI;诊断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

关节和周围关节的全身进行性结缔组织慢性疾病(AS),男性多

于女性,青壮年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臀、髋部疼痛以及关

节肿痛,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1-2]。患者起初病情隐

秘,多数患者骶髂关节最早受累,如果发现不及时、不早期合理治

疗,病情继续发展容易导致残疾,影响其生活和工作,使患者的身

心健康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早期诊断对于AS患者的早期治疗

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对AS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主要为X线、CT和MRI。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

髂关节病变在3种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表现、检出率及不同分期

检出率,分析影像学检查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作用,现总

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2年9月诊治的

3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

男21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为26.6岁,病程

l~3年,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分别进行X线拍片、CT扫描和MRI检

查。

1.2 检查仪器 与方法 CT扫描采用美国GE螺旋CT机,

患者取仰卧位,自骶髂关节上缘向下连续扫描骶髂关节间隙、骨

质及邻近软组织等,扫描层面与椎管垂直, 层距层厚均为3mm,

X线检查采用北京万东500mA大型摄影机,常规摄骨盆正位片

及双侧骶髂关节斜位片;MRI检查采用美国GEMRISigna机MRI

机,常规取仰卧位足先进,选用层厚5mm双侧骶髂关节横断位

和斜冠状位短T1反转恢复(STIR)序列扫描。

1.3 临床影像学诊断标准 按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

准[1],将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分为5级:0级为正常;Ⅰ级

可疑;Ⅱ级有轻度骶髂关节炎;Ⅲ级有中度骶髂关节炎;Ⅳ级为关

节融合强直。Ⅰ级:下腰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

改善,但休息不减轻;Ⅱ级: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Ⅲ

级: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Ⅳ级:双侧骶髂关

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

况比较 患者X线、CT和MRI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分别

为44.12%、70.59%和94.12%,患者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

出率明显高于X线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检查其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检出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影像学检查方法例数骼关节病变检出情况[n(%)]

X线3415(44.12)

CT3424(70.59)a

MRI3432(94.12)b

注:与X线比较,a P<0.05;与CT、X线比较,b P<0.05

2.2 3种影像学检查对病变不同分期检出结果比较 34例

进行X线、CT及MRI检查的患者中,对病变0级,CT检出率明显

高于X线检出率(χ2=4.87,P<0.05),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

出率(χ2=19.91,P<0.01);对病变I级,CT、MRI检出率明显高

于X线检出率(χ2=4.22,χ2=13.25,P<0.05),CT与MRI相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病变Ⅱ级,CT与X线、MRI相比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见表2及图1~5。

表2 3种影像学检查对病变不同分期检出结果比较[n(%)]

检查方法例数0级Ⅰ级Ⅱ级

X线3419(55.89)2(5.89)13(38.24)

CT3410(29.42)a8(23.53)a16(47.06)

MRI342(5.89)b15(44.12)b17(55.89)

注:与X线比较,a P<0.05;与CT、X线比较,b P<0.05

图1和图3 未见明显异常,为I级

图2 双侧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硬化,关节面下可见微小囊状低密度区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及全身临床表现不明显,本病早期首先

侵犯骶髂关节[1]

,如果患者起初出现骶髂关节疼痛、僵硬等表现,就应怀疑AS早期骶髂关节病,争取早诊、早治疗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尤其重要,如果本病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继续向上或向下发展,会引起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导致脊柱、关节生理功能严重受损,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临床上除了化验检查外,主要的辅助检查为X线、CT、MRI影像学检查。因3种影像学检查各有其优缺点,诊断率高低及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所差异,所以临床上大量资料对3种检查方法做了对比分析[1-6],为AS早期骶髂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应用价值。

对于AS骶髂关节病,X线检查简单易行,价格便宜,患者一般首先选择其检查,X线拍片检查对较为典型的AS早期骶髂关节病诊断较容易,但对早期病变定性差、诊断效果不明显,容易

漏诊,因此目前临床上应用不是很广泛[3]

,而采取CT或MRI扫描检查其病变敏感性好、诊断率高,能及早发现AS骶髂关节早期病变,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与CT相比,X线检查能够比较确切地显示骶髂关节的间隙及骨质密度[4],对病变早期检出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T对病变0级、Ⅰ级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CT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总检出率70.59%,明显高于

X线总检出率44.12%,与黄振国、李光报道一致[1-3]

,并且CT对空间分辨率高,由此对骨皮质侵蚀、缺损方面的敏感性相比MRI 高,对该病变的发展分级较满意,但CT对关节面骨侵蚀及软骨下囊性变显示不清晰,尤其对患者有轻微的临床表现但X线检查正常或高度疑诊者,要进一步做CT或MRI扫描检查诊断以便确诊治疗。对于X线拍片和CT扫描检查诊断不清者做MRI扫描检查,

MRI检查骨关节面骨质硬化、侵蚀、关节囊、关节旁骨髓炎症等早

期骶髂关节炎表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5]

,能扫描出CT所不能观察到关节旁骨髓的脂肪沉积、水肿和滑膜炎,更能及早地发现骶髂关节骨结构改变以及对骶髂关节炎的病情评估和疗效判定,尤其MRI动态增强时能够比较直接地显示出骨髓水肿,反映出骶髂关节炎症的存在和活动,对早期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病变0级、Ⅰ级MRI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MRI对本病总检出率为94.12%,明显高于

CT总检查率70.59%,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3-4,6]

,由此看来,MRI 检查可作为AS骶髂关节病的首选诊断方法,但对一些显示不清

楚的病情变化,要结合CT扫描来确诊[5-6]

综上所述,X线检查能够显示骶髂关节软骨下骨缘模糊、骨质糜烂、关节间隙模糊、骨密度增高及关节融合;CT扫描显示出骶髂关节密度增高、关节间隙模糊、骨质轻度糜烂、明显破坏及关节融合;MRI扫描对软骨下脂肪堆积、骨髓水肿、软骨表面不规

则、碎裂,骨侵蚀显示清楚[7-8]

。虽然X线对AS骶髂关节病患者的检查简单可靠,但是定性分析比CT及MRI差,而CT和MRI检查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但本研究显示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诊

断三者基本一致[4]

,对于化验检查阳性者首选CT扫描,如CT显示不清可选择MRI检查,二者结合检查对AS骶髂关节病的早期诊参考文献

[1] 田欧.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1):1866-1868.

[2] 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 线、CT和MRI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1):1040-1044.

[3] 曾艺君,周杰,黄求理.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2(6):695-698.

[4] 罗强.影像学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2,31(13):176.

[5] 蔡磊,谢安明.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0):89-90.

[6] 马亚宁,朱亚男,李小民,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1):3-6.

[7] 李光,刘焦枝,王勇.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三种影像学特点及敏感性比较[J].海南医学,2012,23(12):81-82.

[8] 李振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16-117.

钬激光碎石手术128例麻醉体会

金运松 吴立新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及椎管内麻醉在钬激光碎石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病例128例,ASAI~III

级,随机分为两组。I组(n =64)为全身麻醉组,II组(n =64)为椎管内麻醉组,两组均于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结果 两组麻醉均安全,效果效果确切,全身麻醉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术后躁动、肺不张的发生率较高,椎管内麻醉组在俯卧位时可出现SPO 2下降,经给氧后恢复正常。结论 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均可用于钬激光碎石手术,椎管内麻醉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费用低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钬激光碎石;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

图4 双侧骶髂关节周围骨髓水肿呈片状,关节软骨连续性中断,骨质硬化 图5 左侧骶髂关节骨皮质局限硬化,关节面模糊不清,关节间隙正常

钬激光碎石手术是近些年来开展的泌尿外科微创手术,具有

创伤小、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

床,逐渐取代切开取石术,自2008年以来,完成各类钬激光碎石术128例,包括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肾结石,分别采用气管插

作者单位:江西 334224 江西省江铜集团(德兴)医院 (金运松)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医院 (吴立新)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3.036

肾上腺CT与MRI诊断

二、肾上腺 CT和MRI对肾上腺及其病变的显示率很高。因此,是诊断肾上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由于可三维成像,又可根据不同脉冲序列信号强度变化分析病变性质,比CT有更大的优势。 肾上腺CT扫描无需特殊准备,短扫描时间、薄层面和放大扫描,对显示肾上腺及其病变较好。,后面包括肾上极上方到肾门的平面。无需口服造剂。增强扫描有助于观察肿瘤内的血管结构,并判断有无肝转移。 肾上腺横断面CT图像,正常呈倒V形、倒Y形,三角形或线状,尖嵴向前,内、外肢后伸。边缘光滑,不出现结节状轮廓。增强扫描,则均一强化。MRI正常上腺的T1WI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相近。 (一)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肿瘤直径常大于2cm,CT多可查出。由于10%~15%可发生在肾上腺以外,因此如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应对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进行扫描。在成人10%、小儿20%肿瘤为两侧性。临床表现主要是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发作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后血然缓解。 CT表现为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直径为2~4cm的肿块。肿瘤内坏死表现为低密度,还可钙化。增强扫描可见强化。嗜铬细胞瘤中10%~15%为恶性,肿瘤多较大,只靠CT表现难于分辨良性或恶性。但如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邻近组织浸润和肝转移,则可诊断为恶性。 MRI因肿瘤含水较多,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多数病变信号较均匀,少数因肿瘤内出血、坏死致信号不均匀。 (二)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腺瘤CT可见边缘光滑、圆形或椭圆形肿瘤,密度均匀,等于或低于肾的密度。增强扫描有均一强化。对侧肾上腺萎缩变小,但也可正常。肾上腺皮质瘤因分泌的激素性质不同,而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皮质醇增多症之分。前者腺瘤较小。约0.5~0.3cm。后者腺瘤较大,约2~8cm。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前者因瘤体小,常仅累及肾上腺的某一部分。两种功能性异常除腺瘤外也可因相应的肾上腺皮质增生所致。MRI腺瘤在T1和T2WI上信号强度与肝的信号相似或稍低于肝(图4-4-9)。 横断面

【2020实用】CT和MRI技术规范-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腹部、盆腔CT扫描技术 第一节腹部CT扫描技术 一、适应证 1.肝脏、胆囊: (1)肝肿瘤、肝囊肿、肝脓肿、脂肪肝、肝硬化、胆管占位性病变、胆管扩张、胆囊炎和胆结石等; (2)鉴别肝脏肿瘤; (3)评估肝脏肿瘤的性质、大小、范围及转移情况(肝静脉、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内有无瘤栓形成等)。 2.脾脏: (1)确定脾脏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先天变异等; (2)鉴别脾脏良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引起的出血等。 3.胰腺: (1)确定急性胰腺炎的类型、炎症渗出的范围、有无假性囊肿形成及合并症,为外科治疗提供依据; (2)显示慢性胰腺炎微小的钙化、结石,为内科保守治疗或手术后随访观察疗效; (3)确定有无肿瘤,肿瘤的来源、部位和范围; (4)鉴别外伤后胰腺有无出血。 4.肾和肾上腺: (1)确定肾脏有无良恶性肿瘤及其大小、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等;

(2)肾脏炎症、脓肿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 (3) CTA诊断肾动脉狭窄及其他肾血管病变; (4)显示外伤后肾损伤及出血; (5)确定肾上腺有无良恶性肿瘤以及功能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5.腹部及腹膜后腔: (1)确定有无良恶性肿瘤,如血管夹层动脉瘤、脂肪瘤和平滑肌肉瘤等; (2)观察有无腹部肿瘤及腹膜后腔的淋巴结转移、炎症和血肿等。 6.胃部:肿瘤术前评价、术后随访,不推荐单纯为诊断胃肿瘤进行扫描。 7.小肠:小肠炎、小肠肿瘤、吸收不良综合征。 8.结、直肠: (1)肠梗阻、肠缺血、胃肠道出血; (2)炎性肠病、阑尾炎、结直肠癌。 二、相关准备 1.检查前少渣饮食, 1周内禁服含金属的药物或行消化道钡剂造影。 2.检查当日禁食4 h以上,不禁水。 3. 口服温水:检查前 15~20 min 口服温水500~1 000 ml,检查前即刻在检查床上再服 200~300 ml(使胃及

腹膜病变的CT 与MRI检查与影像诊断思路

腹膜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北京医院放射科 李惠章 在腹部肝胆胰是“央企” 腹膜壁层、大网膜、肠系膜、胃结肠韧带、 小网膜(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是“三产” (既是“垃圾站”,又是“风向标”) 腹膜病变 ? 原发 ? 腹膜癌 ?感染性病变(结核、化脓性腹膜炎、肠脂垂炎、脂膜炎、腹膜粘连) ?恶性间皮瘤 ?淋巴瘤、播散性平滑肌瘤病、弥漫性间质瘤 ?脉管类肿瘤,血管、淋巴管瘤、淋巴管肌瘤病 ?腹茧症、内疝、肠系膜扭转、肠套叠(肠系膜聚集) ?“梳齿”状肠系膜(小肠炎性病变、血管病变) ?促纤维生成小圆细胞肿瘤、PNET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滑膜肉瘤、骨外骨肉瘤、间质瘤、恶纤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硬化性纤维瘤病、孤立性纤维瘤、种植脾 ? 继发: ? 转移瘤、假性粘液瘤、纱布瘤、异物肉芽肿、腹膜妊娠 自胃大弯双层垂下至盆腔上口高度再向后上反折至横结肠的共四层腹膜构成 成人大网膜四层互相愈合,此时,自胃大弯下降至横结肠前方的腹膜,叫做胃结肠韧带gastrocolicligament ,大网膜组织内含有吞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 横结肠系膜 大网膜 腹膜解剖 大网膜与胃结肠韧带 横结肠系膜 大网膜位置 横结肠 大网膜与胃结肠韧带 横结肠系膜

肝胃韧带 小网膜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小网膜囊上瘾窝 肝十二指肠韧带 网膜囊孔的前壁 看不见,心中要有! 门脉 肝十二指肠韧带 门脉、胆管、肝固有动脉 胆管 肝固有动脉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小网膜囊上瘾窝 图片来源肿瘤医学论坛 腹部韧带、系膜大全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胃结肠韧带 大网膜 小肠系膜根部 乙状结肠系膜 阑尾系膜 直肠系膜 膀胱直肠陷凹 小网膜囊 横结肠系膜 肝镰状韧带小肠系膜 肝圆韧带 男46,乙状结肠癌,看肠系膜 横结肠系膜 小肠系膜根部 小肠系膜根部 乙状肠系膜直肠系膜乙状肠系膜横结肠 胃结肠韧带 小网膜囊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大网膜 胃结肠韧带 大网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