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目录

1前言 (4)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5)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9)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0)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1)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12)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12)

2.3.2“数字城市”基础 (13)

2.3.3“平安城市”基础 (14)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14)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15)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5)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6)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8)

3.1指导思想 (18)

3.2建设原则 (18)

3.3发展远景 (19)

3.4建设目标 (20)

3.5建设任务 (21)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 (22)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我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即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与之内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则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例示范。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具体来说,包括:智慧医疗、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以最终实现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2)集约高效的产业体系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催生出一批新生的产业,同时也将促进现有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产业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从产业催生、产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组织、政府部门、公共设施(交通、通信等)、环境资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统,这些核心系统相互联系并且交互利用。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上系统不仅受到了来自各自内部的挑战,还面临着相互关联的

挑战。如频繁的商务活动将加重公共设施系统的负担,公共设施系统的运行将占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市民的素质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等等。因此,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决策问题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例如,在新城的规划方面,通过对地理、人口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知城市未来的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经济特点,市政部门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定功能区域规划,包括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中央商务区、居住卫星城、医院、警署、大学城、文化场所、运动设施、图书馆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在老城区的规划方面,通过分析经济快速发展和功能定位的差异、人口数量和结构性的变化,市政部门同样可以制定城市调整和优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老工业区的拆移、外迁和升级改造计划,老的商业区、居住区、城中村的改造和功能再定位等。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1)扩大内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为市民增加更多消费的机会;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经济的改造,将保障我市的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有助于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内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对内需的拉动作用也将相当显著。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是发展智慧产业,智慧

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我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我市“3+1”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实现对现有产业的改造,促进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集聚,有助于我市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的形成。

(3)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城市发展的又一次规划和布局,通过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将加快城市各区域之间的功能划分和协调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助于构建“一主三副六组团”和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目标的实现。

(4)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方面:对原有设施的智慧化升级改造,以及新建智慧的基础设施是贯穿整个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领域,不管是交通、水利、能源、网络等任何方面的基础设施都将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益。

(5)建设生态型城市方面:通过智慧环保领域的建设将使得城市变得更加节能、低碳、环境更加优美等等,有利于我市真正实现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目标。

(6)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使市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多、效率更高,使企业更加可以更加高效快捷的开展技术创新和公关。智慧城市的建设将真正成为我市将自己建设成为创新型、学习城市的助推器。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1)以信息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是以信息化的智慧手段对原有的产业经济进行升级改造以及发展相关的智慧产业,实现“两化”融合,这将极大的推动我市经济的升级。

(2)实现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所带动的相关智慧产业将是我市信息产业的重要的新兴增长点,智慧产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传统信息产业的发展,这毕竟实现我市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度应用方面:智慧政务的建设将是现有的电子政务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合理化,并将开拓出诸多电子政务的新功能和新应用,这将成为推进电子政务深度应用的良好契机。

(4)全面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和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信息化的智慧改造并将新建一大批智慧化基础设施。这对于全面提升智慧的信息化水平和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高科技产业规划思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加快运用高科技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一城、两区、三带、多块”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点面结合、城乡统筹,着力推进“长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力争尽早迈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期。

(2)高科技产业产值目标: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力争达到7000亿元,年平均增长2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5%,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3)新兴战略性产业成为重要战略支撑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显著增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

(4)产业发展重点方向:主要发展现代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高端软件、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方面:智慧城市在产业方面的建设是将城市原有的产业加以智慧化改造,同时还将因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催生一批战略新兴产业。无论是原有产业还是新生产业都会因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在能力上能到本质上的提升。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会使用众多新产生的技术,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将会使当地的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高校、企业等单位充分发挥在你身的创新能力来满足市场需要。另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我市当地的各类单位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对于提升我市创新能力也将大有帮助。

(3)空间布局明显优化方面: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我市政府必将出台相关政策来扶植战略新兴产业,并会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我市区域内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合理优化布局达到优势产业集聚的效果,从而最为充分的发挥智慧城市建设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优势。

(4)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方面:智慧城市的发展将加快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业淘汰,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利于重点产业的打造方面:物联网产业、软件产业、通信网络等我市规划的重点产业,也是智慧城市产业建设中重点加以倾斜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智慧城市更好的建设,这有利于打在有自身优势的重点产业。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我市经过多年的建设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有良好的积累,高度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并被列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综合信息覆盖网络体系已经建成,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第三代通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创新技术TD—SCDMA得到广泛使用,3G网络基本实现全市覆盖;传输网“光(纤)进铜(缆)退”工程逐步实施,提升了宽带传输和接入的速率和容量,满足了新业务发展需求;广电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工程快速推进,“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率均突破90%。以无线传感网、射频识别、信息技术应用等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快速推进,建成了一批智能电网、综合交通、安防监控、智能楼宇、工业控制等方面的智慧基础设施。在电子商务、物流、安防监控等领域云计算中心“运营”和“运维”两大核心管理系统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2)宽带用户、移动通信用户人数众多,骨干网络完善

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截至2010年底,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12.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36.38万户。近年来,通信网路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方向发展,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手段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形成了由光纤同轴混合网和宽带城域网“两环支撑”的宽带信息骨干传输网络,全网综合通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3)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开始采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我市已拥有大容量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据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多种技术手段的立体化现代通信网络。不断推进中的3G通信网络又为物联网信息传输增添新平台。另外,我市数字电视网络建设领先全国,是网络资源的又一大优势。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国内率先构建由宽带互联网、无线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视频监控网为一体的基础网络平台,并已成功推出“全媒体华数眼”、“华数家庭智能终端”、“全媒体智能检索”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信息服务产品,已具备大规模商业运营能力。

2.3.2“数字城市”基础

“数字城市”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从一定程度上说“数字城市”建设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难度和重点建设方向。“数字城市”建设的良好基础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数字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市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全面推进“数字”建设,先后实施了“百亿信息化工程”和信息技术“倍增”行动计划、城乡统筹发展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水平总体上走在全国前列,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数字城市”建设以向立体型、全方位发展

我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数字电视网络、宽带数据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络,以及有线、无线“天地一体化”“四网融合”的数字城市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实施“无线数字城市”建设,以集约化的建设体制基本构建了“无线宽带城域网、移动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网络”综合性、立体型的基础网络架构,“无线数字城市”主体应用不断拓展和完善。为建设立体型、全方位的“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2.3.3“平安城市”基础

我市通过“平安”的建设是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降低,城市的治安保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平安”所采用的iVSIP监控解决方案是能够保证大规模应时“监、控、查、管”综合性能的解决方案,已经在一百多个平安城市、校园、企业园区获得应用,并规模进入地铁、高速公路、金融、石油石化、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及行业。“平安”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原有监控系统的架构已无法满足现代都市规模宏大的治安监的问题。

“平安”的建设是正在打造的“生活品质之城”的有力保障,将大大降低的犯罪率,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天堂。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4)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导

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市领导主抓,我市经信委牵头,瞄准世界一流水平,积极开展了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总体规划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前景展望,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导。

(5)科教创新资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撑

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在杭高校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软件专业学科和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多个物联网技术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较强的基础研究开发能力。另外,我市众多物联网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知识的支撑,我市丰富的科研创新资源,为智慧城市建设提

供了不竭的创新力和智力来源。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规模总量稳步扩大

2010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801.4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达25.14%,利税总额335.9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1%,利润总额247.3 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48.6%。与2005 年相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增长90.86%,年均增长13.8%。(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要素短缺的挑战,通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开拓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1)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继续较快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两强、两优、两新”格局进一步巩固,2010 年,全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647.31 亿元,利税总额96.5 亿元,利润总额76.6 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5%、54%和65.9%。

2)新兴产业迅速兴起

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处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2010 年全市物联网产业产值超31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6%。

3)高新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软件产业,已形成“天堂软件”品牌效应,有软件企业认定984家,软件产品认

定5864 件,146家企业通过了CMM/CMMI“双模”评估,14 家企业列入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电子商务,获得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物联网产业基础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唯一的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服务外包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电子商务之都等称号于一体的城市,拥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称号,具备较强的信息产业配套协作能力,为发展智慧城市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我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先行地区之一,位处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截至2009年底,已集聚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近80家(其中上市企业超过5家),年产值超210亿元,基本形成从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到传感器和终端设备制造,再到物联网系统集成以及相关运营服务的产业链体系。

上述条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智慧应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指导

我市物联网企业和研究机构已在智能电网、节能减排、安防监控、环境监测等领域成功实施了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积累了一定技术应用和服务经验。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数字化医疗、数字水务、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等领域累积了十多年的业务经验;家和智能控制有限公司与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建筑大楼能耗监测系统,也已在省内15个酒店建筑中应用;中正生物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将嵌入式指纹识别感应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门禁门锁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识别设备供应商;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微功耗远距离射频识别产品已应用

于省内监狱服刑人员生命体征监控、定位系统领域;电子科技大学射频电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绿野千传”天目山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已进入实地部署阶段,实施成功后,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实际部署的民用传感器网络平台。

上述条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3.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社会和谐为主旨,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3.2建设原则

建设“智慧城市”,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顶层规划,统筹建设。采用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高标准规划和统筹建设各领

域的智慧项目,有计划、分层次地协调推进。

(2)需求主导,市场运作。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

(3)基础共建,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化基础网络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

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集约化建设,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

(4)立足产业,拓展应用。把培育智慧产业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立足点,以智慧应

用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应用。

(5)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抓住国家赋予我市创新试点的机遇,找准突破口,先行

先试,着力推进智慧产业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以示范和试点带动“智慧城市”

建设整体工作。

(6)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加强对外交与合作,汇聚全球智慧和资源,更好地为“智

慧城市”建设服务。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3.3发展远景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将让呈现六项特质:富有预见性、更加高效、更加科学、更加敏捷、富有创造性、共享与协作。

富有预见性:预见性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交通能够提前预测拥堵、水情能够预先预测、安全隐患能够预先察觉等等,这些都是要通过我们的智慧系统的建设达到。

更加高效:高效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市民办理各项事情更加方便和高效、企业生产制造更加高效等等。

更加科学:科学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规划更加合理、设计更加适用、建设更加理性等等。

更加敏捷:敏捷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政府、企业、市民处理事物更加快捷,接收有效的信息更加方便,敏捷,从而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政府更加高效,企业效率大大增强。

富有创造性:创造性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在产业发展上新的产业及服务层出不穷、市民享受的服务更加新颖化和多样化。

共享与协作:共享与协作对于城市而言,意味着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将有利于整合现有的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分配,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各个单位的协作能力。

3.4建设目标

争取通过5-10年的努力,使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更快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智慧化发展、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具体目标是:

(1)智慧应用体系全国领先

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数字城管、智慧环境、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应急管理十大应用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良好的服务运营模式。市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2)智慧经济发展全国领先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重30%左右。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及经营管理等环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幅提升,90%以上规模企业生产经营全面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建成一批智慧服务业、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取得突破

到2015年末,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销售收入超[]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软件、现代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下一代互联网等,打造“互联网经济强市”和“物联网经济高地”,使成为重要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基地。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先进的信息网络设施基本形成。无线城市和网络融合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8%以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比较完备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目录 1前言 (4)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5)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9)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0)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1)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12)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12) 2.3.2“数字城市”基础 (13) 2.3.3“平安城市”基础 (14)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14)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15)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5)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6)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8) 3.1指导思想 (18) 3.2建设原则 (18)

3.3发展远景 (19) 3.4建设目标 (20) 3.5建设任务 (21)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 (22)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我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

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2.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1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报告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1)对政府来说,遍布城市以及联动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政府的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公共管理、行政执法等 城市职能部门提供用于电子政务、智能办公、应急救助、 远程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移动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在自然灾 害、紧急事故、重大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抗风险能 力方面,以及在特殊需求方面,无线宽带网络更能体现出 不可替代的优势。 表政府部门需求 构建XX公安综合治安防控系统 太湖大堤、公园、广场等地区的安全监控完善公安治 安防控的综合图像资源。 完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需求,能够实现远程实时指 挥,并随时掌握突发案件的现场情况。 完善整个城市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构筑无处 不在的无线监控网络。 改善公安部门的网络覆盖方式和范围,改进OA移动 办公系统的需求,并实现移动电子警务。

建立情报研判和预案智能分析系统,整合各方情报资源,为公安的行政执法和应急事件处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安全监控:客车、货车等超载的视频监控和管理需求;桥梁等的安全监控监测需求。 智能交通:交通道路状况的动态监控需求;营运车辆的交通管理需求;公路、桥梁、隧道收费工作的智能监督管理需求。 行业管理:的士拒载时客户投诉的证据采集需求,通过无线方式加强出租车公司的行业管理;交通行业参数无线采集的应用需求。 应急处理:客运车辆、危险品车辆发生紧急事故时的应急指挥和快速裁决需求,通过图像、视频掌握现场情况,进行异地实时裁决。 网络完善:高速公路、城区交通主干道的网络完善和技术的升级需求。 路灯等重要市政设施的实时视频监控和管理需求。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的执法过程中,出现纠纷时的证据采集需求,成为听证及公安执法办案的有效佐证。 市政事故方面的应急处理需求:高危桥梁的无线安全监测及预警,井盖的丢失、被盗的实时监控需求。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总体方案规划 I

目录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3) 1.1指导思想 (3) 1.2发展原则 (3) 1.3建设目标 (4) 2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8) 2.1概念设计 (8) 2.2总体架构 (8) 2.3网络架构 (10) 2.4数据架构 (11) 2.4.1智慧城市数据架构 (11) 2.4.2非结构化数据规划 (11) 2.4.3结构化数据规划 (14) 2

1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等政策部署,紧抓创建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的战略契机,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释放数据红利为核心,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善政法治为保障,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为我市创建成为智能泛在的“互联网+城市”中部标杆、高效幸福的信息惠民重点示范、健康繁荣的新兴产业特色集群奠定坚实基础。 1.2发展原则 整合共享,数据兴市。充分重视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推进现有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应用,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目标,突破部门界限和体制障碍,加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间的数据共享,逐步有序推动数据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激发数据创新活力,提升数据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产城融合,信息强市。促进大数据产业、智能制造产业、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契合。积极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效,充分发挥信息流对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的驱动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驱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3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家空间”社区安防与服务信息平台 需求分析说明书

目录 编写目的 (3) 背景 (3) 定义、缩略语 (3) 约束 (3) 参考资料 (4) 2.总体设计 (4) 目标 (4) 用户特点 (5) 开发环境 (6) 运行环境 (6) 系统功能描述 (7) 3.角色图 (8) 社会治理服务 (8) 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10) 社区生活服务平台 (12) 4.用例图 (13) 系统的用例模型 (13) 社会治理服务系统 (13) 社区公共服务系统 (14) 社区生活服务系统 (16) 用例图 (16) 居民的用例图(图4-1) (16) 社管用例图(图4-2) (18) 公服中心用例图(图4-3) (19) 城管用例图(图4-4) (20) 社建科用例图(图4-5) (21) 5.活动图 (23) 居民活动图(图5-1) (23) 城管活动图(图5-2) (24)

社建科活动图 (25) 公服中心的活动图(图5-4) (26) 社管的活动图(图5-5) (27) 6.运行设计 (27) 运行模块组合 (27) 运行控制 (28) 运行时间 (28) 系统运行时间 (28) 系统响应时间 (28) 7.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29) 数据库模型设计 (29) 数据结构设计 (30) 车辆信息采集(DMS_ Vehicle)表结构 (30) 房屋信息采集(DMS_ House)表结构 (31) 人口信息(DMS_ Population)采集表结构 (32)

1.简介 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确定需求和开发设计。 文档中对本系统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文档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主要基于以下目的编写:(1)确定系统的总体概貌,提供实现原始技术方案; (2)细化系统需求,划分功能模块; (3)总体接口的设计; (4)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确定系统容错及性能指标; 背景 根据《成华区区域治理“大联动”信息化建设方案》,“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区委政法委、区综合治办和龙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指导下,龙潭“家空间”安防与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立足“统筹规划、符合实际”和“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將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借鉴PPP理念创新日常营运机制,率先试点探索打造社区多元共治和服务良性互动信息化平台。 定义、缩略语 约束 经济性: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方案 加快智慧城市重点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政务云中心、“云海”、“食海”、“福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智慧畅通、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管综合平台、智慧小区、天网、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等十一个重点工程,到2015年形成一批重点先行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 (一)政务云中心工程。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服务中心,统筹考虑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应用支撑和信息安全等要素,建成公共、安全、灵活的供政府及部门广泛接入和使用的平台系统架构;优化云服务中心数据仓库配置,统一数据库管理软件、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开发工具等应用支撑软件,构建应用支撑软件服务;统一开发通用型应用程序、应用功能组件,构建应用功能服务;构建逻辑集中、实时高效、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共享体系;完善政务云服务中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安全可靠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云计算虚拟化、可靠性、通用性和高扩展性等优势,支撑各部门应用发展,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资源集约应用率,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孤岛;转变电子政务建设和服务模式,促进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

技术服务能力,降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电子政务运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服务化、数据一体化。 (二)福海工程。福海工程是通过整合关乎民生的各种资源,打造一个为市民和社会组织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平台。福海工程坚持以人为本,重点围绕市民的衣、食、住、行、学、医、业等,为每个市民提供定制化的“幸福人生”个人网页,记录个人从生到老整个人生历程中的健康信息、教育信息、工作信息、生活消费信息,以及摄影、写作、兴趣爱好等各种个性化创作信息等,最大限度让市民享受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 ——出生:提供生育证办理、孕妇产前检查、孕妇围产保健、孕产院预约登记、《出生医学》证明、疫苗免疫接种、出生申报入户等的办事服务流程和信息查询;同时,推送早期健康教育、孕妇及新生儿用品等社会化服务信息。 ——教育:提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对外交流与留学服务、教育救助等全过程教育信息服务,包括学区划分、入学转学、休学办理、学历认证、专业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收费、教育救助金申领、成绩分析报告等基本信息服务;同时,推送高校创业、留学中介、学校信息查询、教育政策咨询等个性化服务。 ——工作:提供招聘信息、劳动就业、人事招考等信息。

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认知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在全面调查和摸清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遇到的新挑战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其本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措施与体现。 金鹏信息电子政务研究院对相关政策进行如下解读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以信息引领城市发展转型的难得机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为推动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国家出台多项举措。

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 据悉,自2012年住建部开展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截止到2016年初,全国已有597个智慧城市相关试点。

智慧城市相关试点个数 2016年,在智慧城市标准与评价工作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将与中央网信办、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共同推出100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核心要素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为主导,网络为支撑,数据为要义,服务为根本的网络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把握六个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 重要意义 网络和计算的泛在化及其引发的社会结构变化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类已迈入信息时代,以网络中心、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融合共享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有效助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 项目需求分析

新型智慧城市(城市大脑IOC)建设项目方案参考: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第一章项目需求分析 1.1.城市运行管理业务需求 1.1.1.数据融合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数据资源是城市高效运行管理的基础支撑。这就要求城市土地和水域资源、道路、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城市事件信息以及人口、经济、产业等信息和各委办局的基础信息、业务数据能够统一应用,彻底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围墙,实现纵向打通、横向联动、条块融合、数据融通,形成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数据资源体系,为城市运行管理、互通协同以及辅助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1. 2.城市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激增,给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公共安全、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单纯依靠人力资源巡查的方式无法满足对城市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环境污染等的实时监控,因此这就要求利用视频、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并且能够对城市管理对象和事件进行xx、报警,形成集约、共享、高效的智能感知模式,全面感知城市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运行状态,形成全量信息视图。1.1.3.城市运行管理协同联动的需求 城市运行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举办重大活动、应对城市事件、处理问题和隐患,需要城市多个部门和资源的协同配合。这就要求各部门、各领域互联互通、形成协调联动机制,提升跨 X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处置能力和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并且依靠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xx式城市管理模式转变,才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1.1.4.智能化场景与可视化的需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发表时间:2016-07-11T11:20:13.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曹兵[导读] 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301800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不断汲取经验,改革创新,以促进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城镇化的转型刻不容缓,“智慧城市”建设便成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改革的重要手段的途径,发展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转型发展 信息技术自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着,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实行“智慧式”的管理和控制指日可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中央领导人和政府近年来都在不断强调城镇化建设的转型,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智慧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新型城镇化。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1.1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而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是继数字化城市发展后信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但并非单纯的智能城市,而是包含了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城市发展的规划,两者都致力于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注民众生活,在建设方式和建设目标上两者大相径庭。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型信息化,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便是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于城市建设,在城市集约、低碳、绿色、智能发展的控制上有着重要作用,是建设人类宜居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同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能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兴技术产业投资加大,引领智慧城市的建设。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2.1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递,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地向城市居民传递信息,方便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居民的想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借助智慧技术及时地采集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响应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为民众和企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着力打造人本、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2依靠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利用GPS、RS、GIS、数字地球等电子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城市空间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居民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绿化带,将智能、人文因素渗透到城市空间规划上。有效的隔离工业区污染,更好地打造人类宜居城市。通过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公共交通,建设低碳环保、高效便捷的智慧公共交通体系,不仅便于居民出行,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且,通过智慧技术,规划部门可以更改地监督城市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有机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有序发展。 2.3数字化分析,构建绿色高效产业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兴技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恰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力。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下,传统产业不断改革创新,在产业链条中融入智慧技术,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智慧分析,减少传统产业能源的使用和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污染,实现低碳节约,改善城市经济环境。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智慧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智慧产业”应运而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新方向,也是实现城市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智慧地推动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利用智慧技术推动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关注居民生活,关注居民意见,而不是简单强调城市智能化,利用技术操控城市管理。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高兴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运用,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对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的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智慧"与"人文"要素的融合,来培育不同城市的特色。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实现智慧、绿色和人文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更多还原在实践中,我们要学会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推动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庆辉,包红霏.我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 2015(12). [2]马华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

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杭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杭州”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杭州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2 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 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总体规划方案)

“智慧城市”项目规划设计书 1/ 22

目录

第一部分智慧城市项目介绍 1 智慧城市项目背景 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市综合管理已成为推动城市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在城市综合管理的综合协调与沟通方面,仍然不尽完善。城市管 理工作尚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较大差距。这些问题,有些可以通过改善城市 管理体制加以解决,有些属于加强法治建设范畴。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 可以利用必要的技术手段—数字化手段参与城市管理,辅助解决上述问题中的部分内 容,使城市管理形成法制、行政、技术手段“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是今后城市综 合管理发展的必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核心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正以其信息海量化、 网络互联化、动态实时化、覆盖全面化、现实虚拟化、表现丰富化等优势,成为现代 化城市管理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国许多地方早在年就着手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到现在已是遍地开花。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智慧城市建设亟待加强,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服 务社会的能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已成为推动城市管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2 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建设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体系(组织保障、建设管理保障、运行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保障、人才队伍保障);打造集成、高效的数据中心平 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建成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化发展;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显著提高城市管 理能力和应用效果。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性与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将为社会、政府、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并全面带动社会发展。智慧城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 设施和资源,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等技术,清晰梳理城市级基础设施和行 业应用设施,避免重复投资和竖井式建设,实现安全、可靠、开放、集约共享的智慧 城市系统。智慧城市围绕下述服务和支撑能力进行建设: 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具备为社会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服务等能力。通过创 建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环境,公众可以通过手机、电脑、信息亭都多 种方式获得信息和政务服务。 3/ 22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析解读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改高技[2014]1770号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设智慧城市,对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暴露出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一些地方出现思路不清、盲目建设的苗头,亟待加强引导。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发[2014]4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有关要求,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引导,统筹物质、信息和智力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积极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有效提高城市综

合承载能力和居民幸福感受,促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从民生需求入手,培养公众的信息使用及消费习惯:智慧民生) 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因地制宜,以点带面:智慧产业) 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政府引导,引入社会各方资源合作建设运营智慧城市,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营,通过增值运营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

智慧城市项目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项目需求分析 智慧城市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融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发达城市普遍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战略选择。 图4-1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一方面使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感知城市单元的动态,并按照法律法规对城市单元实施动态的管理和控制,使城市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处于有序状态;另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高度共享,如医疗资

源、教育资源、房产资源、消费产品资源、娱乐资源、文化资源等等,居民可在任何空间、任何时间获得所需的资源和相应的服务,极大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图4-2 智慧城市业务应用框架 4.1 政府需求分析 对政府来说,遍布城市以及联动城市的无线宽带网络可以为政府的公共安全、智能交通、公共管理、行政执法等城市职能部门提供用于电子政务、智能办公、应急救助、远程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移动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在自然灾害、紧急事故、重大突发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和抗风险能力方面,以及在特殊需求方面,无线宽带网络更能体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4.2 企业需求分析 对企业来说,无线宽带网络能够提供给企业高效率、低成本、便利的移动商务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从车间生产、存储管理、物流运输、销售服务及售后维修各个环节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全方位提高企业形象与盈利能力。 4.3 公众需求分析 对于公众,无线宽带网络的应用为人们之间的沟通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人们可以在家里、娱乐场所、酒店、机场、绿地、会议中心等地,随时随地的享受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服务,真正实现数字化生活。另外,无线宽带网络还能够提供无线定位服务、各种公共信息服务等,无线宽带网络将在商务、旅游、家居、学校和医院等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网络接入需求: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和任何人实现无限制的无线宽带网络的接入。 公共信息的获取:天气预警、公告信息、市政信息、交通拥堵状况等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掌握。 电子导航:在线电子地图,对于交通状况的实时了解;失物无线定位和跟踪等。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智慧XX建设总体要求与目标架构 1、总体要求 智慧XX建设的关键是要抢抓全球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实现重大图谱和互 联网、物联网、无线网多样化发展的机遇,突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以资源增和利用为核心,以满足政务、产业、民生三大领域应用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XX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旨在打破个 部门、地区、行业的孤岛式运营,高度整合,高效共享城市资源,实现对城市的综合管理。智慧XX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形成统一的涵盖经济发 展、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与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定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 2、总体框架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包括“五个层面、两大体系”,“五个层面”分别是智慧 信息基础设施层、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智慧领域应用层、智慧融合应用层和交互与展示层,“两大体系”分别是运行保障及标准规范体系和行宫计划系 统,具体如下图所示。 智慧XX的总体架构可以概括为“1234”具体为“一大库、二大中心,三大领 域、四大平台”,既以XX公共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政务云计算数据中心、 智慧XX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两大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满足政务管理、产业 经济、民生服务三大领域应用建设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智慧XX大数据平台、智慧XX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智慧XX只能门户服务平台 为核心,推进智慧XX建设。 智慧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政府以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服务。其 中感知层包括:RFID、视频、传感器和手机等终端和设备组成的感知网络;基础 同喜网络层包括无线宽带网、光纤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内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层包括电信运营商IDC中心、市级政务数据中心、国家商务 部数据灾备中心等内容建设。信息基数设施以云台为架构,通过集约化建设管理,加强共建共享、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智慧信息资源汇集层:重点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整合现存的多个委办局信息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形成XX公共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行业分割,实现城市级重要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利用。建设XX大数据平台,提供对整合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大数据等手段挖掘数据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建设应用能力支撑平台实现统一对外提供数据和工具服务。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现状 1、综合基础环境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西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区域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0万,辖2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新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新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展对外合作的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2、经济实力雄厚 新泰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3、城镇化发展迅速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泰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6%,处于30%-70%区间的加速期,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新)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1)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3)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8)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8)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9)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9)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9)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0)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0) 4.1建设目标 (10) 4.2建设原则 (11)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2) 5.1总体框架 (12) 5.2技术架构 (13) 5.3应用体系 (14)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