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险评估原则-脆弱性参考列表

风险评估原则-脆弱性参考列表

风险评估原则-脆弱性参考列表
风险评估原则-脆弱性参考列表

风险评估原则_脆弱性参考列表

商密密级:内部公开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一、风险评估概述 1、风险服务的重要性 对于构建一套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清晰的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和风险的来源,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和削弱它,并以此来构建有着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而风险评估既是安全策略规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实施其它安全策略的必要前提。 近几年随着几次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大规模肆虐攻击,很对用户的网络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用户都部署了防病毒软件和类似的安全防护系统,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淡村的安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需求了。 安全是整体的体系建设过程,根据安全的木桶原理,组织网络的整个安全最大强度取决于最短最脆弱的那根木头,因此说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仔细的找到最短的那根木头,而盲目的在外面加钉子,并不能改进整体强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只有经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才能让客户对自身信息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2、风险评估服务的目的及其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及其团里

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她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建立过程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结果为信息安全更显管理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服务机制 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里,有许多种情况必须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员、技术环境、物理环境进行风险评估: ●在设计规划或升级新的信息系统时; ●给当前的信息系统增加新应用时; ●在与其它组织(部门)进行网络互联时; ●在技术平台进行大规模更新(例如,从Linux系统移植到 Sliaris系统)时; ●在发生计算机安全事件之后,或怀疑可能会发生安全事件 时; ●关心组织现有的信息安全措施是否充分或食后具有相应的安 全效力时;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201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风险管理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 知识点:操作风险评估原则 ● 定义: 评估操作有其要遵守的三原则 ● 详细描述: 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以划分: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 ①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 ②动态管理原则 ③重要性原则 例题: 1.商业银行在对以下哪种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评估时,尤其需要利用相关 的外部数据?() A.低频率、低损失事件 B.低频率、高损失事件 C.高频率、高损失事件 D.高频率、低损失事件 正确答案:C 解析:商业银行在对高频率、高损失事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进行评估时 2.操作风险评估过程一般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其遵循的原 则一般包括()。 A.自上而下 B.由里及外 C.由表及里 D.自下而上 E.从已知到未知

正确答案:C,D,E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过程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由表及里、自下而上、从已知到未知 3.下列不属于操作风险评估原则的是()。 A.动态管理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 操作风险评估原则①业务流程所有人负第一评估责任原则②动态管理原则 ③重要性原则 4.操作风险评估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A.由表及里 B.自上而下 C.自下而上 D.从已知到未知 E.从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A,C,D 解析:操作风险评估过程一般从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其遵循的原则一般包括由表及里、自上而下和从已知到未知三种。 5.操作风险评估的原则之一是由表及里,在流程网络的不同层面中由表及里依次识别操作风险因素,具体可以划分: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控制派生风险。下列()属于控制派生风险。 A.人力资源配置不当 B.欺诈 C.操作失误 D.增加人工授权控制产生的内部欺诈 正确答案:D 解析:控制派生风险是流程中控制环节所派生的操作风险因素,如增加人授权控制所派生的内部欺诈等风险。

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一、风险评估概述 1、风险服务的重要性 对于构建一套良好的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对整个系统的安全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清晰的了解了自身的弱点和风险的来源,才能够真正的解决和削弱它,并以此来构建有着对性的、合理有效的安全策略,而风险评估既是安全策略规划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实施其他安全策略的必要前提。 近几年随着几次计算机蠕虫病毒的大规模肆虐攻击,很对用户的网络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攻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用户都部署了防病毒软件和类似的安全防护系统,越来越多的用户发现淡村的安全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安全防护体系的需求了。 安全是整体的体系建设过程,根据安全的木桶原理,组织网络的整个安全最大强度取决于最短最脆弱的那根木头,所以说在安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不仔细的找到最短的那根木头,而盲目的在外面加钉子,并不能改善整体强度。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重要的评价方法和决策机制,只有通过全面的风险评估,才能让客户对自身信息安全的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2、风险评估服务的目的及其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利用信息系统及其团里体系中存在的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发生及其对组织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他要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以及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安全事件所涉及的资产价值来判断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对组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制建立过程中的一种评价方法,其结果为信息安全更显管理提供依据。 3、风险评估服务机制 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里,有许多种情况必须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员、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111单位:1111系统安全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我们单位名 日期

报告编写人: 日期: 批准人:日期: 版本号:第一版本日期 第二版本日期 终板

目录 1概述 (5) 1.1项目背景 (5) 1.2工作方法 (5) 1.3评估范围 (5) 1.4基本信息 (5) 2业务系统分析 (6) 2.1业务系统职能 (6) 2.2网络拓扑结构 (6) 2.3边界数据流向 (6) 3资产分析 (6) 3.1信息资产分析 (6) 3.1.1信息资产识别概述 (6) 3.1.2信息资产识别 (7) 4威胁分析 (7) 4.1威胁分析概述 (7) 4.2威胁分类 (8) 4.3威胁主体 (8) 4.4威胁识别 (9) 5脆弱性分析 (9) 5.1脆弱性分析概述 (9) 5.2技术脆弱性分析 (10) 5.2.1网络平台脆弱性分析 (10) 5.2.2操作系统脆弱性分析 (10) 5.2.3脆弱性扫描结果分析 (10) 5.2.3.1扫描资产列表 (10) 5.2.3.2高危漏洞分析 (11) 5.2.3.3系统帐户分析 (11) 5.2.3.4应用帐户分析 (11)

5.3管理脆弱性分析 (11) 5.4脆弱性识别 (13) 6风险分析 (14) 6.1风险分析概述 (14) 6.2资产风险分布 (14) 6.3资产风险列表 (14) 7系统安全加固建议 (15) 7.1管理类建议 (15) 7.2技术类建议 (15) 7.2.1安全措施 (15) 7.2.2网络平台 (16) 7.2.3操作系统 (16) 8制定及确认................................................................................................................. 错误!未定义书签。9附录A:脆弱性编号规则.. (17)

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辅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 工作程序 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4.2 脆弱性分析方法 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食品安全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分析内容 4.3.1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 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4.3.2严重性的描述(P): 4.3.3可能性的描述(P) 4.3.4风险的可检测性(D)

4.3.5风险级别判断 4.3.6控制措施选择 4.3.7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原材料的性质 4.3.8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一致。 4.4 脆弱性风险控制 对于《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4.5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 4.5.1 每年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对原辅料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在《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5.2 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所识别的风险: 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包装标签发生变化,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或我公司接受的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需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重新组织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5.相关文件 5.1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MQ-2-017 1、表格 8.1本文件表格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风险评估来说,其三个关键要素是信息资产、弱点/脆弱性以及威胁。每个要素有其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弱点的属性是弱点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一、风险评估的准备 风险评估的准备过程是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是整个风险评估过程有效性的保证。组织对自身信息及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是一种战略性的考虑,其结果将受组织的商业需求及战略目标、文化、业务流程、安全要求、规模和结构所影响。不同组织对于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各种子过程可能存在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风险评估实施前,组织应: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 2.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为风险评估的实施提供导向; 3.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 4.建立系统性的风险评估方法; 5.获得最高管理者对风险评估策划的批准。 二、风险评估的实施 组织应根据策划的结果,由评估的人员按照相应的职责和程序进行资产评估、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适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来得出资产的安全风险。 三、风险计算 风险计算的模型如图2所示。 我们以下述函数进行表示: R= f(A,V,T)=f(Ia,L(Va,T)) 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 V 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对资产的弱点进行排序;

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表

关于在医院各科室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HAV)的通知 各科室: 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做好医院应急反应管理工作的基础,既能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应急反应管理的需求,又能明确今后应急工作开展的方向和重点。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要求,医院需明确本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医院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我院是地处两广交界的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医院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同时,建筑密集、交通拥挤,各类管道、线路绸密,易燃易爆物品多。为清楚了解我院在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对灾害的承受能力,提升医院整体应急决策水平,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在全院及各科室开展灾难脆弱分析必不可少。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医院灾害脆弱性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解 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即对医院受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以及它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加以分析。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①它描述的是某种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说的灾害是指某种潜在的或现有的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因素所造成的大量人身伤害、疾病、死亡,所带来的财产、环境、经营的严重损失以及其他严重干扰医院功能正常发挥的后果; ②这种可能性可以是一系列动态的可能,如外在力量、物理状态或生物化学粒子存在的可能,它们可以有引发事件的可能、事件形成灾害的可能、灾害演变成灾难的可能; ③其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医疗环境被严重破坏,医疗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医疗需求急剧增加; ⑤它与灾害的严重程度成正比,与医院的抗灾能力成反比; ⑥其构成涉及内部和外部的多种因素,我们对它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对科室中涉及到某种潜在灾害影响的可能性进行排查 各科室要建立专门的灾害脆弱性分析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按照《合浦县人民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表》(评估表见附),对照说明,对对科室内部可能会影响科室动行、病人安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得出科内危险事件排名,并优先着手处理排名靠前的危险事件。同时,评估结果为基础,对科室的相关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和修订。 三、完成时间 医院首次科室脆弱性分析工作将于9月17日前结束,请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于9月5日前完成对本科室的脆弱性分析工作,医务、院感、总务、保卫等各职能科室做好涉及全院性的脆弱性分析。并于9月7日前将评估结果及改进措施和方案报医院应急办。 附件(请点击下载):

风险评估报告模板50383

附件: 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风险评估单位: 年月日

目录 一、风险评估项目概述 (1) 1.1工程项目概况 (1) 1.1.1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 1.1.2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1) 1.1.3承建单位基本信息 (2) 1.2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基本情况 (2) 二、风险评估活动概述 (2) 2.1风险评估工作组织管理 (2) 2.2风险评估工作过程 (2) 2.3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相关法规文件 (2) 2.4保障与限制条件 (3) 三、评估对象 (3) 3.1评估对象构成与定级 (3) 3.1.1 网络结构 (3) 3.1.2 业务应用 (3) 3.1.3 子系统构成及定级 (3) 3.2评估对象等级保护措施 (3) 3.2.1XX子系统的等级保护措施 (3) 3.2.2子系统N的等级保护措施 (3) 四、资产识别与分析 (4) 4.1资产类型与赋值 (4) 4.1.1资产类型 (4) 4.1.2资产赋值 (4) 4.2关键资产说明 (4) 五、威胁识别与分析 (4)

5.2威胁描述与分析 (5) 5.2.1 威胁源分析 (5) 5.2.2 威胁行为分析 (5) 5.2.3 威胁能量分析 (5) 5.3威胁赋值 (5) 六、脆弱性识别与分析 (5) 6.1常规脆弱性描述 (5) 6.1.1 管理脆弱性 (5) 6.1.2 网络脆弱性 (5) 6.1.3系统脆弱性 (5) 6.1.4应用脆弱性 (5) 6.1.5数据处理和存储脆弱性 (6) 6.1.6运行维护脆弱性 (6) 6.1.7灾备与应急响应脆弱性 (6) 6.1.8物理脆弱性 (6) 6.2脆弱性专项检测 (6) 6.2.1木马病毒专项检查 (6) 6.2.2渗透与攻击性专项测试 (6) 6.2.3关键设备安全性专项测试 (6) 6.2.4设备采购和维保服务专项检测 (6) 6.2.5其他专项检测 (6) 6.2.6安全保护效果综合验证 (6) 6.3脆弱性综合列表 (6) 七、风险分析 (6) 7.1关键资产的风险计算结果 (6) 7.2关键资产的风险等级 (7) 7.2.1 风险等级列表 (7)

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措施

脆弱性评估及控制措施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材料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材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评估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用原材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评估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控制措施。 4 控制措施 4.1 脆弱性评估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材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材料替代的风险。 4.2 脆弱性评估方法 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材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食品安全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评估内容 4.3.1 原材料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2)可致使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和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和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材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材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材料。(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材料的参加和替代;中—鉴别出原材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材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5)原材料的性质 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同意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评估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一、风险评估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由来自人为的与自然的威胁利用系统存在的脆弱性造成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本文以下简称“风险评估”),则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估的活动过程,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它贯穿于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于内部破坏、外部攻击、内外勾结进行的破坏以及自然危害。必须按照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可能的威胁、脆弱性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为信息系统选择适当的安全措施,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关注如下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单位通过信息化要来实现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单位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资产: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起来的信息系统、信息、生产或服务能力、人员能力和赢得的信誉等。 价值:资产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 威胁:一个单位的信息资产的安全可能受到的侵害。威胁由多种属性来刻画:威胁的主体(威胁源)、能力、资源、动机、途径、可能性和后果。 脆弱性:信息资产及其防护措施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和弱点。脆弱性也常常被称为弱点或漏洞。 风险:风险由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影响两种指标来衡量。风险是在考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下,脆弱性被威胁所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风险是可能性和影响的函数,前者指威胁源利用一个潜在脆弱性的可能性,后者指不利事件对组织机构产生的影响。 残余风险: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了防护能力后,仍然可能存在的风险。 安全需求:为保证单位的使命能够正常行使,在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方面提出的要求。 安全防护措施:对付威胁,减少脆弱性,保护资产,限制意外事件的影响,检测、响应意外事件,促进灾难恢复和打击信息犯罪而实施的各种实践、规程和机制的总称。 二、风险评估工作流程、理论和工具 风险评估一般遵循如下工作流程: 步骤1:体系特征描述 步骤2:识别威胁 步骤3:识别脆弱性 步骤4:分析现有安全防护措施 步骤5:确定可能性 步骤6:分析影响 步骤7:确定风险 步骤8:建议安全防护措施 步骤9:记录结果 上述工作流程是一个大致应当遵循和不断重复循环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基于不同目的和条件,在不同阶段所进行的风险评估工作,也可简化或者充实其中的某些步骤。 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和工具开发应当服务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当前,国内外提出了一些广义的、传统的风险评估理论,以及一些专门针对信息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方法。从计算方法来区分,有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和部分定量的方法。从实施手段来区分,有基于“树”的技术、动态系统的技术等。 目前存在的信息安全评估工具大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漏洞扫描工具;入侵检测系统(IDS);渗透性测试工具;主机安全性审计工具;安全管理评价系统;风险综合分析系统;评估支撑环境工具等等。 综观这些理论和工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是:尚缺乏模型化、形式化描述和科学证明的深度;一般化的广义的理论如何用于风险评估;定性,定量的理论方法如何更加有效;工具运用的结果如何能够反映实质,有效测度,准确无误;工具的使用如何能够综合协调等等。

ICU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

附表1: ICU 科灾害脆弱性分析风险评估表 序号灾害危险事件 发生 频率 (F) 事件严重度 (S) 风险分值 (R) 风险 等级 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服务影响应急准备环境影响R=F×S 1-5级 1 地震 1 30 30 30 5 30 125 1 2 火灾 1 30 15 15 1 10 71 3 3 医院感染暴发 1 10 10 5 1 10 36 4 4 医疗气体中断 1 1 5 15 10 1 5 4 6 4 5 电力故障 2 1 1 5 5 1 2 6 5 6 停水 2 1 5 5 1 1 26 5 7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5 10 10 1 10 36 4 8 医疗纠纷及事故 2 1 5 5 1 5 34 4 9 药品安全危害事件 1 5 10 1 5 5 26 5 10 信息系统瘫痪 2 1 1 5 5 1 26 5 11 电梯意外事件 1 10 10 1 1 1 23 5 12 说明:在以科室为单位,对科室内部完成脆弱性分析的各项工作后,按得分数的高低(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对产生频率高-严重度高的灾害:优先管理及演练;频率低-严重度高的灾害:重点管理及演练;频率高-严重度低:经常性管理;频率代-严重度低:加强管理。详细细分见下表: 风险等级与风险控制方式 风险等级重大风险高度风险中度风险低度风险轻微风险等级代号 1 2 3 4 5 风险评分大于110分90分至109分50分至89分30分至49分<29分 风险控制应立即作预 防或并强制 性改善 应管制危害发生,备有相对应应变 措施或管制程序,并加强检查、查 核及督导作业。 应加强检查、查 核及督导作业管 控风险。 适当警觉,需加 强稽查。 可接受不需特 别稽核 最后,对相关事项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或重新拟订。附表2:

风险评估机制

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强化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事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 险控制,积极预防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发生,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省、市的相关 要求,现就建立全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九大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 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 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和社会稳 定和谐。 (二)基本原则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群众性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 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 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坚持科学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科学的预测评估,统筹兼顾,及早预测风险、防范风 险、化解风险,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民主法治。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推进 依法行政相结合,建立健全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出台程序,逐 步形成有效协调利益关系、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重大政策的评估。1、主要评估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兼顾了各方面利益,是否能得到多数群众的理解、接受和支 持; 3、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并与周边地区相关政策基本协调一致, 不会导致相关行业、相关群体的相互攀比;4、政策组织实施单位、人员和责任是否明确。 (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1、项目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的规定程序;2、资金的组织使用及资金来源保证措施;3、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等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及其化解措施;4、因征地造成的失地农民就业及生活保障问题; 5、工程建设涉及的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问题; 6、工程建设涉及的不稳定和周边社会治安秩序问题。

脆弱性风险分析评估程序

脆弱性风险分析评估程序 1. 目的:对食品原材料、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产品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范围:适用于对食品原材料、辅料的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分析 3. 职责 HACCP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制定本公司食品原材料、辅料的脆弱性风险评估,并且定期更新。 4. 操作程序 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脆弱性类别分为:欺诈性风险、替代性风险 4.4.1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4.4.2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4.2 方法 由HACCP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材料、辅料的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脆弱性分析记录表>,经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风险分析 4.3.1 HACCP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表>,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大小或严重程度进行分析。风险严重程度分为高、中、低三档。 4.3.2 原辅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原物料特性:原物料本身特性是否容易被掺假和替代。 风险等级:高-容易被掺假和替代;中-不易被掺假和替代;低-很难被掺假和替代。 2、过往历史引用:在过去的历史中,在公司内外部,原物料有被被掺假和替代的情况记录。 风险等级:高-多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中-数次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低-几乎没有被掺假和替代的记录。

3、经济驱动因素:掺假或替代能达成经济利益。 风险等级:高-掺假或替代能达成很高的经济利益;中-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高的经济利益;低-掺假或替代能达成较低的经济利益。 4、供应链掌控度: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物料的难易程度。 风险等级:高-在供应链中,较容易接触到原物料;中-在供应链中,较难接触到原物料;低-在供应链中,很难接触到原物料。 5、识别程度: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风险等级:高-无法通过常规测试方法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中-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需要较复杂的测试方法,无法鉴别出低含量的掺假和替代;低-较容易和快速的鉴别出原物料的掺假和替代,检测精度高。 4.3.3 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一致。 4.4 脆弱性风险控制 由HACCP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本公司的HACCP计划进行控制。 4.5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 4.5.1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评估: 1)申请新原材料、辅料时; 2)原材料、辅料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包装运输方式、执行标准等发生变化时; 3)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4)所使用的原料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时(公司内部或者外部信息)。 4.5.2 每年一次由HACCP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对<脆弱性分析记录表>进行评审。

风险评估报告

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信息技术风险评估 年度风险评估文档记录 风险评估每年做一次,评估日期及评估人员填在下表: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指定书签。 2.IT系统描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3风险识别 .....................................................................................错误!未指定书签。 4.控制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5.风险可能性测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6.影响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7.风险确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8.建议 .............................................................................................错误!未指定书签。 9.结果报告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前言 风险评估成员: 评估成员在公司中岗位及在评估中的职务: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Techniques 、任务来源 当前,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很多组织的一项日常工 作。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其通过一种系统性和结构性的过程来进行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在此过程中,评估技术和方法的合理选取和正确应用,对风险 评估的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标准化工作来反映当前风险评估技术选择及应用的良好实践,为国内各类组织提供权威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和实施指导, 成为近期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起草国家标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项目编号为-T-469 ,计划2010年完成报批。 本项任务由全国风险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0提出并归口。 二、标准编制过程 从2008 年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就开展了对相关国际标准的研究和跟踪工作,并积极参与了IEC 31010《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的讨论制定过程,为本标准的起草进行了良好的前期准备。 2009年6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相关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成立了该标准的起 草工作组,确定了标准草稿的内容框架与制定原则,并于2009年8月完成了IEC 31010 FDIS 稿的翻译工作。起草小组在参考该国际标准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国内风险评估的实际 状况,在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后,提出了国家标准草案(工作组讨论稿)。 2009年9 月10 日和10月22日,起草组召集工作组专家在京分别召开了两次标准讨 论会,对该讨论稿进行了广泛的商讨和咨询,充分交换了意见,并在会后依据专家意见对草案进行了

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辅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 工作程序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脆弱性分析方法 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食品安全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脆弱性分析内容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 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 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严重性的描述(P): 可能性的描述(P) 风险的可检测性(D)

风险级别判断 控制措施选择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原材料的性质 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一致。

脆弱性风险控制 对于《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 每年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对原辅料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在《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所识别的风险: 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包装标签发生变化,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或我公司接受的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需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重新组织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5.相关文件 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MQ-2-017 1、表格 8.1本文件表格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

1、风险评估概述 1.1风险评估概念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参照风险评估标准和管理规,对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潜在威胁、薄弱环节、已采取的防护措施等进行分析,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提出风险管理措施的过程。当风险评估应用于IT领域时,就是对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从早期简单的漏洞扫描、人工审计、渗透性测试这种类型的纯技术操作,逐渐过渡到目前普遍采用国际标准的BS7799、ISO17799、标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评测准则》等法,充分体现以资产为出发点、以威胁为触发因素、以技术/管理/运行等面存在的脆弱性为诱因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综合法及操作模型。 1.2风险评估相关 资产,任对组织有价值的事物。 威胁,指可能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的事故的潜在原因。例如,组织的网络系统可能受到来自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威胁。 脆弱点,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中能背威胁利用的弱点。如员工缺乏信息安全意思,使用简短易被猜测的口令、操作系统本身有安全漏洞等。 风险,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的一种或一组薄弱点,导致资产的丢失或损害饿潜在可能性,即特定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评估,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和脆弱点及三者发生的可能性评估。

风险评估也称为风险分析,就是确认安全风险及其大小的过程,即利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法,去顶资产风险等级和优先控制顺序。 2、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 2.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在美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60-70年代)以计算机为对象的信息保密阶段1067年11月到1970年2月,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委托兰德公司、迈特公司(MITIE)及其它和国防工业有关的一些公司对当时的大型机、远程终端进行了研究,分析。作为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风险评估。 特点: 仅重点针对了计算机系统的保密性问题提出要求,对安全的评估只限于保密性,且重点在于安全评估,对风险问题考虑不多。 第二阶段(80-90年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对象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阶段 评估对象多为产品,很少延拓至系统,婴儿在格意义上扔不是全面的风险评估。 第三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以信息系统为对象的信息保障阶段 随着信息保障的研究的深入,保障对象明确为信息和信息系统;保障能力明确来源于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个面;逐步形成了风险评估、自评估、认证认可的工作思路。

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新版制订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辅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 工作程序 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4.2 脆弱性分析方法 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食品安全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分析内容 4.3.1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

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4.3.2严重性的描述(P): 4.3.3可能性的描述(P) 4.3.4风险的可检测性(D)

4.3.5风险级别判断 4.3.6控制措施选择 4.3.7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原材料的性质

4.3.8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一致。 4.4 脆弱性风险控制 对于《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4.5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 4.5.1 每年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对原辅料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在《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5.2 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所识别的风险: 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包装标签发生变化,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或我公司接受的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需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重新组织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5.相关文件 5.1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MQ-2-017 1、表格 8.1本文件表格

4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风险评估评分原则 一、评分原则 1、危害后果分类 按危害后果的相对严重度区分为四类: (1)灾难性的——引发严重药害事件,人员死亡、完全残废,特殊药品流弊,存在无证经营行为,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计4分。 (2)危险的——引发药害事件,人员部分残废,特药、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药销售管理混乱,企业质管人员不在岗履职,严重违反GSP要求,存在制假售假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不良影响。计3分。 (3)边缘的——部分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但无严重病例,存在销售使用过期药品等劣药行为,存在较多违反GSP要求行为,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未达到规定要求。计2分。 (4)可忽略的——有少量违反GSP要求行为。计1分 2、危害发生频度(自身发生的可能性) 按危害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分为四类: (1)频繁的——频繁的感觉到或很可能频繁地发生。计4分。 (2)中等的——感觉到几次或可能发生几次。计3分。 (3)偶然的——有时被感觉到或有时发生。计2分。 (4)罕见的——极少被感觉到或可能发生。计1分。 3、危害发生可测性(被发现的可能性) 按可被发现可能性的大小分为四类 (1)极难的——极少被发现或隐蔽性极强的。计4分。

(2)较难的——较少被发现或容易逃过检查的。计3分。 (3)难的——被发现次数尚或隐蔽性不是很强的。计2分。 (4)容易的——隐蔽性不强或每次均能发现的。计1分。 4、风险等级 根据危害发生后果、可能性及可测性,采用多因素相乘综合分析模型,将风险等级确定如下(X=危害后果得分×发生频率得分×可检测性得分,X为风险得分): (1)极高——X≥48分。 (2)非常高——48>X≥36分。 (3)高——36>X≥24分。 (4)中等——24>X≥12分。 (5)低——12>X≥4分。 (6)微小——4>X≥1分。

脆弱性风险评估控制程序

. 新版制订

1 目的 对公司采购原辅料的脆弱性进行分析并有效控制,防止公司采购原辅料发生潜在的欺诈性及替代性或冒牌风险,确保脆弱性分析的全面和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料的采购、储运过程。 3 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分析本公司产品的脆弱性风险。 3.2 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本程序 4 工作程序 4.1 脆弱性类别及定义 欺诈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掺假的风险; 替代性风险——任何原、辅料替代的风险; 4.2 脆弱性分析方法 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公司所有原辅材料的类别进行脆弱性分析,填写“原辅料脆弱性风险评估记录”,经食品安全小组讨论审核后,组长批准,作为需要控制的脆弱性风险。 4.3 脆弱性分析内容 4.3.1 食品安全小组根据“脆弱性分析记录”,对所识别的危害根据其特性以及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 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 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4.3.2严重性的描述(P): 4.3.3可能性的描述(P) 4.3.4风险的可检测性(D)

4.3.5风险级别判断 4.3.6控制措施选择 4.3.7 原辅材料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掺假或者替代的过往证据; 2)可能导致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3)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4)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5)原材料的性质 4.3.8如公司产品成品包装上有特定的标示标签,需要确保和标签或承诺声明

一致。 4.4 脆弱性风险控制 对于《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的风险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4.5 脆弱性风险分析更新 4.5.1 每年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小组对原辅料脆弱性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在《脆弱性风险评估表》中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5.2 当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更新所识别的风险: 所用主要原材料及包装标签发生变化,相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或我公司接受的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需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重新组织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 5.相关文件 5.1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 MQ-2-017 1、表格 8.1本文件表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