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总( 1 )课时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 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活动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三角形按边分类如下: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活动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点拨】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另一条线段.

(2)推论:由于a +b >c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c -b

(3)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可以确定在已知两边的三角形中,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以及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教师点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指的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 +b >c ,b +c >a ,c +a >b 三个不等式同时成立.

活动4 跟踪训练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1)3,4,8( 不能 ) (2)2,5,6( 能 ) (3)5,6,10( 能 ) (4)5,6,11( 不能 )

问题: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是否一定要检验三条线段中任何两条的和都大于第三条?根据你刚才的解题经验,你有没有更简便的判断方法?

活动5 例题解析

【例1】 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第三边长为奇数,求第三边的长.

解:设第三边的长为x ,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x <2+7即x <9.根据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得:x >7-2即x >5.所以x 的值大于5小于9,又因为它是奇数,所以x 只能取7.

【例2】用一根长为18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为4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吗? 解:(1)设底边长为x 厘米,则腰长为2x 厘米.则 x +2x +2x =18.解得x =3.6.

∴三边长分别为3.6厘米,7.2厘米,7.2厘米; (2)①当4厘米长为底边,设腰长为x 厘米, 则4+2x =18.解得x =7.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7厘米、7厘米、4厘米; ②当4厘米长为腰长,设底边长为x 厘米,可得 4×2+x =18.解得x =10. ∵4+4<10,

∴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综上可得,可围成等腰三角形,且三边长分别为7厘米、7厘米和4厘米.

【小结与作业】

1、 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三边关系;

2、 练习册 【课后反思】

总( 2-3 )课时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概念.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4—5,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__三角形的高__.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__三角形的中线__.3.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__三角形的角平分线__.

【自学反馈】

1.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__高__.如图1,AD是△ABC的高,则AD⊥__BC__.

图1 图2 图3

2.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__中线__.如图2,AD是△ABC的中线,则BD=__CD__.

3.∠BAC的平分线AD,交∠BAC的对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__角平分线__.如图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BAD=__∠CAD__.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高与垂线呢?

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角的平分线是射线;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5.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几条中线?几条角平分线?

解:一个三角形有3条高,3条中线,3条角平分线.

【合作探究】

活动1三角形的高

用工具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

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

注意:画三角形的高时要标明垂直的记号和垂足的字母.

【教师点拨】回忆并演示“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法.

分别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高,观察高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__一__点;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外部__;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直角顶点__;

活动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分别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中线,观察中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__一__点;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活动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以前所学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还是射线吗?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图中∠BAD=∠CAD.

【教师点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

分别在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中画出所有的角平分线,观察角平分线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

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

(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__一__点;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三角形的__内部__.

【课堂小结】三角形高、中线、角平分线的画法和性质

【课后作业】练习册

【课后反思】

总( 4 )课时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得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2.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6—7,回答下列问题.

【合作探究】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C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变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解:四、五、六边形木架分别需要一、二、三根木棍才能使其变稳定.

3.人站在晃动的公共汽车上,若你分开两腿站立,则需伸出一只手去抓住栏杆才能站稳,这是利用了__三角形的稳定性__.

【合作探究】

活动1思考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防止窗框变形)

【教师点拨】家里的门窗最怕变形.

观察下面的图片,有什么共同点?(都具有三角形的形状.)

活动2讨论

观察上面这些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些物体都用到了三角形.

【教师点拨】这说明三角形有它所独有的性质.到底是什么性质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三角形的特性.

活动3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

错误!,第2题图) ,第3题图) 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

状会改变吗?(不会)

从上面实验过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与同学交流.

解:三角形木架形状不会改变,四边形木架形状会改变,这就是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教师点拨】第一个三角形不变形,第二个四边形变形,当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然后扭动它,不变形.通过对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结论.还有什么发现?

解:还可以发现,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原因是斜钉一根木条后,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由于三角形有稳定性,所以斜钉一根木条的四边形木架的形状不会改变.

【教师点拨】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窗框未安装好之前,要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了吧.其实就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活动4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三角形的这种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就是说,三角形的稳定性不是“拉得动、拉不动”的问题,其实质应是“三角形边长确定,其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活动5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应用

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是我们常常需要克服的,那么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在生活中有没有应用价值呢?如果有,你能举出实例吗?

活动6跟踪训练

1.下列图形中哪些具有稳定性?

【教师点拨】判断一个图形是否稳定,关键是看图形中是否都是三角形.

2.如图,桥梁的斜拉钢索是三角形的结构,主要是为了( C )

A.节省材料,节约成本B.保持对称 C.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 D.美观漂亮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和EG固定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D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矩形的对称性

C.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三角形的稳定性

【课后作业】书本第8-9页练习

【课堂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运用

【课后反思】

总( 5 )课时

11.2.1 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1.会阐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求三角形的角的度数).

3.能通过动手实践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第P11—14,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180°__.

2.在△ABC中,∠A=80°,∠B=∠C,则∠C=__50°__.

3.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则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20°、60°、100°__.

4.若△ABC中,∠A=40°,∠B=50°,则△ABC为__直角__三角形.

【自学反馈】

1.△ABC中,若∠A+∠B=∠C,则△ABC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 B )

A.一个锐角 B.两个锐角 C.一个钝角 D.一个直角

3.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C )

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

【合作探究】

活动1揭示三角形的内角和

1.幻灯片出示:解释“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并通过“内角三兄弟之争”的数学故事引出本节内容.

数学故事: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它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二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它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二很纳闷.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利用三角板的三个角之和为多少度来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

30°+60°+90°=180°,45°+45°+90°=180°

想一想: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也为180度吗?

活动2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做一做

1.在所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片上标出三个内角的编码.

2.让学生动手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

3.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从而还可得到∠A+∠B+∠ACB=180°.

,

图1 图2 图3

4.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用量角器量一量∠MAN的度数,会得到什么结果.

想一想

如果我们不用剪、拼办法,可不可以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来说明上面的结论的正确性呢?

已知△ABC,说明∠A+∠B+∠C=180°,你有几种方法?结合图1、图2、图3说明这个结论成立(幻灯片出示证明过程)

活动3跟踪训练

(1)在△ABC中,∠A=35°,∠B=43°则∠C=__102°__.

(2)在△ABC中,∠A∶∠B∶∠C=2∶3∶4则∠A=__40°__,∠B=__60°__,∠C=__80°__.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n个直角?__1个__

(4)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n个钝角?__1个__

(5)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n个锐角?__2个__

(6)任意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的度数至少为__60°__.

活动4例题解析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B岛在A岛的北

偏东8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

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幻灯片出示解题过程)

活动5拓展与思考

1.甲楼高16米,乙楼座落在甲楼的正北面,已知当地

冬至中午12点,太阳光线与水平面夹角为45°,如果甲楼

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上,那么两楼的距离应是多少?

【课后作业】书本第16页第1、2、7题

【课堂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运用

【课后反思】

总( 6 )课时

11.2.2 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两条性质.

2.利用学过的定理论证这些性质.

3.能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决与外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4—15,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把△ABC的一边BC延长,得到∠ACD.像这样,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__三角形的外角__.

如图2,一个三角形有6个外角.每个顶点处有2个外角.

,图1) ,图2)

2.如图1,△ABC中,∠A=80°,∠B=40°,∠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则∠ACD=__120°__.试猜想∠ACD与∠A,∠B的关系是__∠A+∠B=∠ACD__.

3.试结合图形写出证明过程:

证明:过点C作CM∥AB,延长BC到D.

则∠1=∠A(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所以∠1+∠2=∠A+∠B.

即__∠ACD__=∠A+∠B.

一般地,有下面的结论: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__两个内角的和__.

【合作探究】

活动1我思考,我发现(有勇气就会创造奇迹!)

1.定义:三角形__一边__与另一边的__延长线__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第1题图) ,第2题图) 活动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看一看:图中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内角,哪些角是三角形的外角?

解:∠A、∠B、∠ACB是三角形的内角,∠ACD是三角形的外角.

(2)算一算:若∠A=70°,∠B=60°,你能求出∠ACD吗?如果能,∠ACD与∠A,∠B有什么关系?

解:∠ACD=130°,∠ACD=∠A+∠B.

(3)想一想:任何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解:有.

(4)证一证:证明你的猜想∠ACD=∠A+∠B.

解:因为∠A+∠B+∠ACB=180°,

∠ACD+∠ACB=180°,

所以∠ACD=∠A+∠B.

结论: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__与它不相邻的__两个内角之和.

活动3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1.如图,∠1+∠2+∠3=?

2.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和是__360°__.

活动4快乐之旅(闯关我们最棒!)

教师利用央视李勇主持的《非常6+1》的创意进行出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1.求下列各图中∠1的度数.

∠1=90°∠1=80°∠1=95°

2.求下列各图中∠1和∠2的度数.

解:(1)∠1=60°,∠2=30°(2)∠1=50°,∠2=140°

3.已知三角形各外角的比为2∶3∶4,求则它的每个外角的度数.

4.如图,AB∥CD,∠A=40°,∠D=45°,求∠2和∠3.解:∠2=40°,∠3=85°.

活动5课堂小结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课后反思】

总( 7 )课时11.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3.1 多边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及其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9—20,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__多边形__.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叫做__n边形__.(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

2.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__多边形的内角__,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__多边形的外角__.

3.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__多边形的对角线__.

4.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__正多边形__.

5.n边形有__n__条边,__n__个顶点,__n__个内角.

6.下列图形不是凸多边形的是( D )

【合作探究】

活动1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引入本节内容.

活动2多边形有关概念

类比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给出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1.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 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2.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

【教师点拨】在多边形的概念中,要分清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平面内;

(2)若干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3)首尾顺次相接;

(4)所形成的封闭图形.

活动3例题解析

【例】请列出生活中的一些多边形,并指出其特征.

解:房屋顶是三角形,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螺母底面为六边形,是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黑板为四边形,是为了满足教学的使用;等等.

活动4多边形的内角、外角及对角线

(1)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

(2)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3)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4)多边形用表示它的各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表示多边形必须按顺序书写,可按顺

时针或逆时针顺序.

(5)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如下图所示)

【教师点拨】判断一个n边形是正n边形的条件是:(1)各边相等,(2)各角相等.活动5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C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今后我们在习题、练习中提到的多边形都是凸多边形.

活动6探究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

合作探究,完成下表,将你的思路与同学交流、分享.

多边形边数(n)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的条数123…n-3

从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得三角形的

个数

234…n-2

对角线的总条数 2 5 9 …n(n-3)

2

活动7课堂小结多边形相关概念【课后反思】

总( 8-9 )课时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归纳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通过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1—23,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

1.十二边形的内角和是__1800°__.

2.一个多边形当边数增加1时,它的内角和增加__180°__.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则此多边形共有__六__个内角.

4.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那么它是__十__边形.

【合作探究】

活动1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引入课题

问题: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活动2探索四边形内角和

问题:你知道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吗?

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方法1:

分成2个三角形,180°×2=360°.

方法2:

分割成4个三角形,180°×4-360°=360.°

方法3:

分割成3个三角形180°×3-180°=360°.

【教师点拨】从一个顶点出发和各顶点相连,把四边形的

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

活动3探索五边形内角和,推导出任意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问题1: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问题2:你知道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吗?

问题3:列表探索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

【例】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它是几边形?

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依题意得,

180°×(n-2)=900°

解得:n=7

答:这个多边形是七边形.

活动4跟踪训练

(1)八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1080__度,

九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1260__度,

十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1440__度,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多边形是__十二__边形.

活动5探索六边形及n边形外角和

问题1:小明家有一张六边形的地毯,小明绕各顶点走了一圈,回到起点A,他的身体旋转了多少度?

【教师点拨】求六边形外角和等于多少度,用六个平角减去六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

问题2:n边形外角和等于多少度?

探索发现:n边形外角和等于360°.

活动6课堂小结多边形内角和探索思路及其运用

【课后作业】课本第24-25页习题11.3

【课后反思】

总()课时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P31-32“两个思考”,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

(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__d__与__g__、__e__与__h__.

(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__△ABC≌△DEF__,读作:__△ABC全等于△DEF__,对应顶点是:__A与D__、__B与E__、__C与F__;对应边是:__AB与DE__、__AC与DF__、__BC与EF__;对应角是:__∠A与∠D__、__∠B与∠E__、__∠C与∠F__.

]

【教师点拨】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阅读教材P32“思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尝试应用.

【自学反馈】

(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__AC=DB,CO=BO,AO=DO__,相等的角有__∠A=∠D,∠C=∠B,∠COA=∠BOD__.

(2)△OCA≌△OBD,且OC=3 cm,BD=4 cm,OD=6 cm,则△OCA的周长为__13cm__.若∠C=110°,∠A=30°,则∠BOC=__140°__.

【教师点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例】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图甲图乙图丙

解:甲: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

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

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

△ABC经过平移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乙: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B,点C与点C;

对应边是AB与DB,AC与DC,BC与BC;

对应角是∠A与∠D,∠ABC与∠DBC,∠ACB与∠DCB;

△ABC经过向下翻折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丙:对应顶点是点D与点C,点A与点A,点E与点B;

对应边是AD与AC,AE与AB,DE与CB;

对应角是∠D与∠C,∠E与∠B,∠DAE与∠CAB;

△ABC经过旋转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教师点拨】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活动2跟踪训练

1.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

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如图,△ABC≌△CDA.求证:AB∥CD.

证明:∵△ABC≌△CDA,∴∠BAC=∠DCA,∴AB∥CD.

【教师点拨】注意对应关系.

活动3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

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课后反思】

总()课时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SSS)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2.体会尺规作图.

3.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2.体会尺规作图.

【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P35-37“探究1-探究2及例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SS并掌握简单的证明格式,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

(1)在△ABC、△DEF中,若AB=DE,BC=EF,AC=DF,则__△ABC≌△DEF__.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三边对应__相等__;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__全等__.

(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

A.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已知AB=3,BC=4,CA=6,EF=3,FG=4,要使△ABC≌△EFG,则EG=__6__.

(5)如图,通常凳子腿活动后,木工师傅会在凳腿上斜钉一根木条,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__稳定性__.

【教师点拨】两个三角形三角、三边六个元素中,满足一个或两个元素相等是无法判定全等的,我们这节课探讨的是三个元素相等中三边对应相等的情况.

阅读教材P36-37“利用尺规作图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体会尺规作图,小组讨论完成P37练习题.

【教师点拨】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

【合作探究】

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

【例1】如图,AB=AD,CB=CD,求证:△ABC≌△ADC.

证明:在△ABC与△ADC中,

∵AB=AD,CB=CD,AC=AC,

∴△ABC≌△ADC(SSS).

【例2】如图,C是AB的中点,AD=CE,CD=BE.

求证:△ACD≌△CBE.

证明:∵C是AB的中点,∴AC=CB.在△ACD与△CBE中,∵AD=CE,CD=BE,AC=CB,∴△ACD≌△CBE(SSS).

【教师点拨】注意运用SSS证三角形全等时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善于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

【例3】如图,AB=AD,DC=BC,∠B与∠D相等吗?为什么?

解:结论:∠B=∠D.

理由如下:连接AC,

在△ADC与△ABC中,

∵AD=AB,AC=AC,DC=BC,

∴△ADC≌△ABC(SSS),

∴∠B=∠D.

【教师点拨】要证∠B与∠D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可以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图,AD=BC,AC=BD.求证:

(1)∠DAB=∠CBA;

(2)∠ACD=∠BDC.

证明:(1)在△DAB与△CBA中,

∵AD=BC,DB=CA,AB=BA,

∴△DAB≌△CBA.

∴∠DAB=∠CBA.

(2)同理可证得△DAC≌△CBD,

∴∠ACD=∠BDC.

2.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

(1)△ABC≌△DEF;

(2)AB∥DE.

证明:(1)∵BE=CF,∴BE+CE=CF+EC.∴BC=FE.在△ABC与△DEF中,∵AB=DE,AC=DF,BC=FE,∴△ABC≌△DEF.

(2)∵△ABC≌△DEF(已证),

∴∠B=∠DEF,∴AB∥DE.

【教师点拨】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经常交替使用.

2.注意线段和在证线段相等中的应用.

活动3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探索得到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发现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规律SSS,并利用它可以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2.添加辅助线构造公共边,可以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提供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重要方法.

【课后作业】

练习册奇数页

【课后反思】

总( )课时

第2课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SAS)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边角边”.理解满足“边边角”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2.能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2——“边角边”. 2. 转化思想的形成. 【预习导学】

阅读教材P37-39“探究3及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SAS ,进一步掌握证明格式,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自学反馈】

(1)如图,AB =DB ,BC =BE ,欲证△ABE≌△DBC ,则需要增加的条件是( D ) A .∠A=∠D B .∠E=∠C C .∠A=∠C D .∠ABD=∠EBC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AO =BO ,CO =DO ,AD 与BC 交于E ,∠O=40°,∠B=25°,则∠BED 的度数是( B )

A .60°

B .90°

C .75°

D .85°

(3)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不一定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4)已知:如图,AC 、BD 相交于O 点,AO =CO ,OD =OB.求证:∠D=∠B.

分析:要证∠D=∠B,只要证△AOD≌△COB. 证明:在△AOD 与△COB 中,

????

?AO =CO 已知),∠AOD=∠COB(对顶角相等),OD =OB (已知),

∴△AOD ≌△__COB__(SAS). ∴∠D =∠B(__对应角相等__).

(5)已知:如图,AB =AC ,∠BAD=∠CAD.求证:∠B=∠C.

证明:在△ABD 与△ACD 中,∵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SAS),∴∠B=∠C.

【教师点拨】1.利用SAS 证明全等时,要注意“角”只能是两组相等边的夹角;在书写证明过程时相等的角应写在中间.

2.证明过程中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对顶角相等”、“公共角、公共边”等.

阅读教材P39“思考”,明白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并会通过画图举反例,完成P39练习题.

【教师点拨】如果给定两个三角形的类型(如两个钝角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合作探究】

活动1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思路

【例1】已知:如图,AB∥CD,AB=CD.求证:AD∥BC.

证明:∵AB∥CD,

∴∠2=∠1.

在△CDB与△ABD中,

∵CD=AB,∠2=∠1,BD=DB,

∴△CDB≌△ABD.∴∠3=∠4.

∴AD∥BC.

【教师点拨】可从问题出发,要证线段平行只需证角相等即可(∠3=∠4),而证角相等可证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例2】如图,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

B、D三点共线,AB=CB,EB=DB,∠ABC=∠EBD=90°),连接

AE、CD,试确定AE与CD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结论:AE=CD,AE⊥CD.

理由如下(提示):可延长AE交CD于点F,先证△ABE≌△CBD,得AE=CD,∠BAE=∠BCD.又∠AEB=∠CEF,可得∠CFE=90°,即AE⊥CD.

【教师点拨】1.注意挖掘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隐藏条件.

2.线段的关系分数量与位置两种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已知:如图,AB=AC,BE=CD.求证:∠B=∠C.

证明:略.

2.已知:如图,AB=AD,AC=AE,∠1=∠2.求证:BC=DE.

证明:略.

【教师点拨】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证三角形全等所缺少的条

件,充分挖掘隐藏条件.

活动3 课堂小结

1.利用对顶角、公共角、直角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2.用“分析法”寻找命题结论也是一种推理论证的方法,即从结论出发逐步递推到题中条件,常以此作为分析寻求推理论证的途径.

【课后作业】

课堂点睛

【课后反思】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3、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4、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5、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英语教学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人 学年度第学期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etc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幻灯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2.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 Ask: What can you see? 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 3.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f 2. b 3. g 4. e 5. c 6. a 7. d III. Listening 1.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write numbers of the names in the right boxes of the picture. 4. Check the answers. IV.Pair work 1.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2. Now work with a partner.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3. Ss work in pairs. As they talk,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give any help . 4. Let some pair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V. Listening 1. Tell Ss they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three students’conversations.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for the Ss to check “Yes, I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与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就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就是否能升学。我班优生稍少,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求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的学生思想单纯爱玩,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厌学无目标。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3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与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与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与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就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就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就是否就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就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B A (A 、 B 就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1)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就是零、如果分母的值就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11-x ; (2)3 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1 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就是整式,哪些就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 1-x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总( 1 )课时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 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活动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最新人教版本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教案设计

16.1.1 二次根式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a ≥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a ≥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课本P2的三个思考题: 二、探索新知: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 a ≥0)?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 1 x x>0)、、1x y +、 x ≥0,y?≥0). 分析0. x>0、x ≥0,y ≥01x 、1 x y +. 例2.当x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解:由3x-1≥0,得:x ≥13 当x ≥ 1 3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5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 +1 1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11x +0和11 x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230 10 x x +≥??+≠? 由①得:x ≥- 32 由②得:x ≠-1 当x ≥- 32 且x ≠-1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求 x y 的值.(答案:2) (2)=0,求a 2004+b 2004的值.(答案: 25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a ≥0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5 1,2,3,4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 B C D .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优越的地理位置教案

第1课时优良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大凡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扼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良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简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概述中国四至点的大致位置。同学们,你能在这幅中国地图上找到我国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的位置吗?请用彩色笔把它们圈出来。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严重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严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课件

第十一章三角形姓名年级性别教学课题三角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及三角形的分类 (2)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及三角的关系 (3)知道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4)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会计算三角形的边和角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三边关系难点:三角三边关系的应用 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导入阶段: 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给与学生鼓励在学习上建立起信心并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里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授课阶段: 三角形 一、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三角形。 如右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 ∠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记作 “△ABC”。 180 AD BE CF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即: 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即: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三、三角形的性质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高线:AD BC于点D,如图 中线:点E是线段AC的中点,如图 线角平分线:直线是ACB的角平分线,如图 中位线:H、E分别是线段AB、AC的中点,如图 1 EH EH BC EH=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公式:面积:S= 1 2×底×高周长:C=a+b+c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是一个非负数;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年级八科目地理任课教师谭小刚 授课时间9月6 第一课 时 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授课类型新授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二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学习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学习地理的基础上,和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识后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课内容并不陌生. 三、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在地上图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编号:

四、教学重点难点[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2064708.html,][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0312064708.html,]重点[来源:学优 高考网gkstk]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难点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五、教学过程 设计【新课讲授】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