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张旭

测绘工程 211305020021

摘要:矢量数据主要是指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此系统中图层主要分为底图层、道路层、单位层,合理的分层便于进行叠加分析、图形的

阐述矢量数据压缩的概念,详细的对常见的矢量空间数据压缩方法了介绍与评价,并对一些改进方法做了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矢量数据及其压缩方法。

关键词:矢量数据,压缩方法

引言:矢量数据结构中,传统的方法是几何图形及其关系用文件方式组织,而属性数据通常采用关系型表文件记录,两者通过实体标识符连接。由于这一特点使得在某些方面有便利和独到之处,例如在计算长度、面积、形状和图形编辑、几何变换操作中,有很高的效率和精度。

矢量空间数据压缩

GIS中的矢量数据可分为点状图形要素、线状图形要素、面状图形要素。但从压缩的角度来看,矢量数据的压缩主要是线状图形要素的压缩,因为点状图形要素可看成是特殊的线状图形要素,面状图形要素的基础也是线状图形要素,需要由一条或多条线状图形要素围成。因此,线状图形要素的压缩就成为矢量数据压缩中最重要的问题。

矢量数据压缩是从组成曲线的点集合A中抽取一个子集B,用这个子集B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尽可能地反映原数据集合A,而这个子集B 的点数应尽可能少。矢量数据压缩与化简的核心是在不扰乱拓扑关系的前提下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合理的删减。

对矢量数据进行压缩除了能节约存贮空间,加快网络传输速度之外,其本质的原因在于原始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冗余。这种数据冗余一方面是数据采样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具体应用变化而产生,比如大比例尺的矢量数据用于小比例尺的应用时,就会存在不必要的数据冗余。因此应该根据具体应用来选择合适的矢量数据压缩与化简算法。

2、矢量数据压缩率与压缩误差

压缩率和压缩误差是评价一个矢量数据压缩算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以N和n表示矢量数据压缩前后的结点数。矢量数据压缩率为压缩后点的数量与压缩前点的数量之比,即η= (N-n) / N * 100%。

目前,描述压缩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最大位移距离、位移距离之和以及偏差面积。假设压缩前的曲线为Fs,…,Ft,压缩后的线

段L。最大位移距离是指压缩前曲线Fs,…,Ft上的点到压缩后线段L 的最大距离,通过最大位移距离可以控制压缩后的曲线的位移偏差。最大位移距离的具体计算公式为:

位移距离之和是指压缩前曲线Fs,…,Ft上的点到压缩后线段L的距离之和。位移距离之和具体计算公式为:

偏差面积是指偏差面积是指压缩前曲线Fs,…,Ft和压缩后线段L组成封闭图形的面积。偏差面积具体计算公式为: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pdf 87页)

第三章多媒体数据压缩

3.1 数据压缩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

3.1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压缩的必要性 音频、视频的数据量很大,如果不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几乎无法对它进行存取和交换。 例如,一幅具有中等分辨率(640×480)的真彩色图像(24b/像素),它的数据量约为7.37Mb/帧,一个 100MB(Byte)的硬盘只能存放约100帧图像。若要达到每秒25帧的全动态显示要求,每秒所需的数据量为 184Mb,而且要求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必须达到184Mb/s。 对于声音也是如此,若采用16b样值的PCM编码,采样速 率选为44.1kH Z ,则双声道立体声声音每秒将有176KB的 数据量。

3.1 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视频、图像、声音有很大的压缩潜力 信息论认为:若信源编码的熵大于信源的实际熵,该信源中一定存在冗余度。 原始信源的数据存在着很多冗余度:空间冗余、时间冗余、视觉冗余、听觉冗余等。

3.1.1 数据冗余的类型 ?空间冗余:在同一幅图像中,规则物体和规则背景的表面物理特性具有相关性,这些相关性的光成像结果在数字化图像中就表现为数据冗余。 –一幅图象中同一种颜色不止一个象素点,若相邻的象素点的值相同,象素点间(水平、垂直)有冗余。 –当图象的一部分包含占主要地位的垂直的源对象时,相邻 线间存在冗余。

3.1.1 数据冗余的类型 ?时间冗余:时间冗余反映在图像序列中就是相邻帧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一帧图像中的某物体或场景可以由其它帧图像中的物体或场景重构出来。 –音频的前后样值之间也同样有时间冗余。 –若图象稳定或只有轻微的改变,运动序列帧间存在冗余。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图像压缩编码方法综述 概述: 近年来,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 们所面对的各种数据量剧增, 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图像压缩编码就是在满足一定保真度和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去除多余的数据以减少表示数字图像时需要的数据量,便于 图像的存储和传输。即以较少的数据量有损或无损地表示原来的像素矩阵的技术,也称图像编码。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 图像数据的压缩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图像中存在大量冗余度可供压缩;二是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 图像数据的冗余度又可以分为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 和视觉冗余几个方面。 空间冗余:在一幅图像中规则的物体和规则的背景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时间冗余:电视图像序列中相邻两幅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 结构冗余和知识冗余:图像从大面积上看常存在有纹理结构,称之为结构 冗余。 视觉冗余:人眼的视觉系统对于图像的感知是非均匀和非线性的,对图像 的变化并不都能察觉出来。 人眼的视觉特性: 亮度辨别阈值:当景物的亮度在背景亮度基础上增加很少时,人眼是辨别 不出的,只有当亮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人眼才能感觉其亮度有变化。人眼刚 刚能察觉的亮度变化值称为亮度辨别阈值。 视觉阈值:视觉阈值是指干扰或失真刚好可以被察觉的门限值,低于它就 察觉不出来,高于它才看得出来,这是一个统计值。 空间分辨力:空间分辨力是指对一幅图像相邻像素的灰度和细节的分辨力,视觉对于不同图像内容的分辨力不同。 掩盖效应:“掩盖效应”是指人眼对图像中量化误差的敏感程度,与图像 信号变化的剧烈程度有关。 图像压缩编码的分类: 根据编码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损耗可将图像编码分为: 无损压缩:又称为可逆编码(Reversible Coding),解压缩时可完全回复原始数据而不引起任何失真; 有损压缩:又称不可逆压缩(Non-Reversible Coding),不能完全恢复原始数据,一定的失真换来可观的压缩比。 根据编码原理可以将图像编码分为: 熵编码:熵编码是编码过程中按熵原理不丢失任何信息的编码。熵编码基

变频器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

变频器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分析 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具体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励磁电流)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矢量控制方式又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和有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等。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同样是在进行U/f=恒定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检测异步电动机的实际速度n,并得到对应的控制频率f,然后根据希望得到的转矩,分别控制定子电流矢量及两个分量间的相位,对通用变频器的输出频率f进行控制的。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消除动态过程中转矩电流的波动,从而提高了通用变频器的动态性能。早期的矢量控制通用变频器基本上都是采用的基于转差频率控制的矢量控制方式。 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是基于磁场定向控制理论发展而来的。实现精确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需要在异步电动机内安装磁通检测装置,要在异步电动机内安装磁通检测装置是很困难的,但人们发现,即使不在异步电动机中直接安装磁通检测装置,也可以在通用变频器内部得到与磁通相应的量,并由此得到了所谓的无速度传感器的矢量控制方式。它的基本控制思想是根据输入的电动机的铭牌参数,按照一定的关系式分别对作为基本控制量的励磁电流(或者磁通)和转矩电流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电动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的频率使励磁电流(或者磁通)和转矩电流的指令值和检测值达到一致,并输出转矩,从而实现矢量控制。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一、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缓冲区分析及叠加分析。 二、实验过程 4.1、缓冲区分析。 (1)打开数据。打开SuperMap iDesktop 8C,打开数据源,加载实验数据中的“叠加分析.udb和陕西.udb”,并将陕西数据源下的银行、市界_R和省界_R数据集依次添加到同一图层上,并依据“点线面,由小及大”的原则叠放,如下图所示; (2)建立缓冲区-单重缓冲区-多重缓冲区。 1)单重缓冲区-点数据。选择分析->矢量分析->缓冲区->缓冲区,如下图所 示;

在弹出的面板中选择缓冲数据“陕西数据源-银行数据集”,缓冲半径设置为字段型,设置为缓冲区距离,设置一下结果数据,具体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生成的缓冲区半径都是不一样的;

2)线数据。将陕西数据源中的水系数据集加载到同一个图层中,点击分析-> 矢量分析->缓冲区->缓冲区,在弹出的面板中,数据类型变为线数据,缓冲类型设置为圆头缓冲,数值型半径设置为5000,将结果数据设置一下,具体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调整一下图层顺序,可以看到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进行一下分析,将缓冲类型改为平头缓冲,将数值型中的左半径设置为10000,右半径设置为5000,设置一下结果数据,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其结果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其缓冲类型与上一个结果的明显不同,左半径明显大于右半径;

3)多重缓冲区。选择分析->矢量分析->缓冲区->多重缓冲区,在弹出的面板 中,数据集选择之前以水系数据集生成的结果数据,在缓冲半径列表部分 选择->批量添加,在弹出的面板中 设置其起始值为500,结束值为5000,步长为500,如下图所示,点击确定;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矢量数据主要压缩方法及比较 张旭 测绘工程 211305020021 摘要:矢量数据主要是指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此系统中图层主要分为底图层、道路层、单位层,合理的分层便于进行叠加分析、图形的 阐述矢量数据压缩的概念,详细的对常见的矢量空间数据压缩方法了介绍与评价,并对一些改进方法做了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矢量数据及其压缩方法。 关键词:矢量数据,压缩方法 引言:矢量数据结构中,传统的方法是几何图形及其关系用文件方式组织,而属性数据通常采用关系型表文件记录,两者通过实体标识符连接。由于这一特点使得在某些方面有便利和独到之处,例如在计算长度、面积、形状和图形编辑、几何变换操作中,有很高的效率和精度。

矢量空间数据压缩 GIS中的矢量数据可分为点状图形要素、线状图形要素、面状图形要素。但从压缩的角度来看,矢量数据的压缩主要是线状图形要素的压缩,因为点状图形要素可看成是特殊的线状图形要素,面状图形要素的基础也是线状图形要素,需要由一条或多条线状图形要素围成。因此,线状图形要素的压缩就成为矢量数据压缩中最重要的问题。 矢量数据压缩是从组成曲线的点集合A中抽取一个子集B,用这个子集B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尽可能地反映原数据集合A,而这个子集B 的点数应尽可能少。矢量数据压缩与化简的核心是在不扰乱拓扑关系的前提下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合理的删减。 对矢量数据进行压缩除了能节约存贮空间,加快网络传输速度之外,其本质的原因在于原始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冗余。这种数据冗余一方面是数据采样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具体应用变化而产生,比如大比例尺的矢量数据用于小比例尺的应用时,就会存在不必要的数据冗余。因此应该根据具体应用来选择合适的矢量数据压缩与化简算法。 2、矢量数据压缩率与压缩误差 压缩率和压缩误差是评价一个矢量数据压缩算法的基本要素。分别以N和n表示矢量数据压缩前后的结点数。矢量数据压缩率为压缩后点的数量与压缩前点的数量之比,即η= (N-n) / N * 100%。 目前,描述压缩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最大位移距离、位移距离之和以及偏差面积。假设压缩前的曲线为Fs,…,Ft,压缩后的线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结构及方法)

第2章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控制方法 2.1 永磁同步电机概述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与电励磁同步电动机相同,但它以永磁体提供的磁通替代后的励磁绕组励磁,使电动机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费用,且省去了容易出问题的集电环和电刷,提高了电动机运行的可靠性;又因无需励磁电流,省去了励磁损耗,提高了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因而它是近年来研究得较多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分类方法比较多:按工作主磁场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径向磁场式和轴向磁场式;按电枢绕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内转子式(常规式)和外转子式;按转子上有无起绕组,可分为无起动绕组的电动机(用于变频器供电的场合,利用频率的逐步升高而起动,并随着频率的改变而调节转速,常称为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有起动绕组的电动机(既可用于调速运行又可在某以频率和电压下利用起动绕组所产生的异步转矩起动,常称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按供电电流波形的不同,可分为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和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简称永磁同步电动机)。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用于频率可调的传动系统时,形成一台具有阻尼(起动)绕组的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定子与绕组式同步电动机的定子基本相同。但根据转子结构可分为凸极式和嵌入式两类。凸极式转子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表面,如图 2-1(a)。因为永磁材料的磁导率十分接近空气的磁导率,所以在交轴(q 轴)、直轴(d 轴)上的电感基本相同。嵌入式转子则是将永磁铁安装在转子轴的内部,如图 2-1(b),因此交轴的电感大于直轴的电感。并且,除了电磁转矩外,还有磁阻转矩存在。 为了使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具有正弦波感应电动势波形,其转子磁钢形状呈抛物线状,其气隙中产生的磁通密度尽量呈正弦分布;定子电枢绕组采用短距分布式绕组,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谐波磁动势。永磁体转子产生恒定的电磁场。当定子通以三相对称的正弦波交流电时,则产生旋转的磁场。两种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推动转子旋转。如果能改变定子三相电源的频率和相位,就可以改变转子的转速和位置。

3.0 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五、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基本空间分析的原理和操作。 2. 掌握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间的相互转换、栅格重分类(Raster Reclassify)、栅格计算-查询符合条件的栅格(Raster Calculator)、采样数据的空间内插(Interpolate)、邻域统计(Neighborhood)等空间分析基本操作和用途。 3. 为选择合适的空间分析工具求解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包括:Slope1(栅格数据),Landuse (栅格数据) 街道图层:AIOStreets和城市地籍图层:AIOZonecov 气温.shp,YNBoundary.shp (云南省的边界)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空间分析模块 要使用“空间分析模块”,首先要在ArcMap中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扩展模块管理窗口中,将“空间分析”前的检查框打勾。 然后,在ArcMap 菜单栏的空白区域点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找到“空间分析”项,点击该项,在ArcMap中显示“空间分析”工具栏。

空间分析工具栏 1. 了解栅格数据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加载栅格数据:Slope1,在TOC 中右键点击图层Slope1,查看属性 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数据源”选项,查看此栅格图层的相关属性及统计信息。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点击图标,查看栅格数据的统计直方图:

新建ArcMap地图文档:加载离散栅格数据(属于专题地图):Landuse ,在TOC中右键点击Landuse ,“打开属性表” 查看字段“Count”可以看到每种地类所占栅格单元的数目 2. 用任意多边形剪切栅格数据(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 在ArcCatalog下新建一个要素类(要素类型为:多边形),命名为:ClipPoly.shp 在ArcMap中,加载栅格数据:Landuse、和ClipPoly.shp 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开始编辑ClipPoly ,根据要剪切的区域,绘制一个任意形状的多边形。打开属性表,修改多边形的字段“ID”的值为1,保存修改,停止编辑。 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栏

数据传输压缩方法

数据由于从在冗余信息,利用人类感知冗余的特点,对从在的数据可进行压缩。衡量数据压缩的性能主要有三个指标: 1)压缩比 2)压缩质量 3)压缩与解压缩的效率 根据解码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数据压缩方法划分为两类:可逆与不可逆。 图像压缩编码 1、无损压缩:霍夫曼编码、算数编码、行程编码、K-Z编码 2、有损压缩:运动补偿、离散余弦编码、离散小波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编码、分型编码、矢量编码、JPEG编码、MPEG编码、H.264编码 1、赫夫曼编码:赫夫曼编码是可变字长编码(VLC)的一种。Huffman于1952年提出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完全依据字符出现概率来构造异字头的平均长度最短的码字,有时称之为最佳编码,一般就称Huffman编码。下面引证一个定理,该定理保证了按字符出现概率分配码长,可使平均码长最短。 霍夫曼编码原理:设某信源产生有五种符号u1、u2、u3、u4和u5,对应概率P1=0.4,P2=0.1,P3=P4=0.2,P5=0.1。首先,将符号按照概率由大到小排队,如图所示。编码时,从最小概率的两个符号开始,可选其中一个支路为0,另一支路为1。这里,我们选上支路为0,下支路为1。再将已编码的两支路的概率合并,并重新排队。多次重复使用上述方法直至合并概率归一时为止。从图(a)和(b)可以看出,两者虽平均码长相等,但同一符号可以有不同的码长,即编码方法并不唯一,其原因是两支路概率合并后重新排队时,可能出现几个支路概率相等,造成排队方法不唯一。一般,若将新合并后的支路排到等概率的最上支路,将有利于缩短码长方差,且编出的码更接近于等长码。这里图(a)的编码比(b)好。 赫夫曼码的码字(各符号的代码是异前置码字,即任一码字不会是另一码宇的前面部分,这使各码字可以连在一起传送,中间不需另加隔离符号,只要传送时不出错,收端仍可分离各个码字,不致混淆。

矢量控制系统(FOC)基本原理

矢量控制(FOC)基本原理 2014.05.15 duquqiubai1234163. 一、基本概念 1.1模型等效原则 交流电机三相对称的静止绕组 A 、B 、C ,通以三相平衡的正弦电流时,所产生的合成磁动势是旋转磁动势F ,它在空间呈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ω1(即电流的角频率)顺着 A-B-C 的相序旋转。这样的物理模型如图1-1a 所示。然而,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不可,单相除外,二相、三相、四相…… 等任意对称的多相绕组,通以平衡的多相电流,都能产生旋转磁动势,当然以两相最为简单。 图1 图1-1b 中绘出了两相静止绕组α 和 β ,它们在空间互差90°,通以时间上互差90°的两相平衡交流电流,也产生旋转磁动势F 。再看图1-1c 中的两个互相垂直的绕组M 和 T ,通以直流电流M i 和T i ,产生合成磁动势F ,如果让包含两个绕组在的整个铁心以同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F 自然也随之旋转起来,成为旋转磁动势。把这个旋转磁动势的大小和转速也控制成与图 1-1a 一样,那么这三套绕组就等效了。

三相--两相变换(3S/2S 变换) 在三相静止绕组A 、B 、C 和两相静止绕组α、β之间的变换,简称3S/2S 变换。其电流关系为 111221022A B C i i i i i αβ????-- ???????=?????????-????? () 两相—两相旋转变换(2S/2R 变换) 同步旋转坐标系中(M 、T 坐标系中)轴向电流分量与α、β坐标系中轴向电流分量的转换关系为 cos sin 2sin cos M T i i i i αβ??????????=??????-???? ?? () 1.2矢量控制简介 矢量控制是指“定子三相电流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理论最早为解决三相异步电机的调速问题而提出。交流矢量的直流标量化可以使三相异步电机获得和直流电机一样优越的调速性能。将交流矢量变换为两相直流标量的过程见图2。

变频器的VF控制与矢量控制

变频器的V/F控制与矢量控制 U/f=C的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方式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机械特性硬度也较好,能够满足一般传动的平滑调速要求,已在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在低频时,由于输出电压较低,转矩受定子电阻压降的影响比较显著,使输出最大转矩减小。另外,其机械特性终究没有直流电动机硬,动态转矩能力和静态调速性能都还不尽如人意,且系统性能不高、控制曲线会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转矩响应慢、电机转矩利用率不高,低速时因定子电阻和逆变器死区效应的存在而性能下降,稳定性变差等。因此人们又研究出矢量控制变频调速。 一、矢量控制(VC)方式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的做法是将异步电动机在三相坐标系下的定子电流Ia、Ib、Ic、通过三相-二相变换,等效成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交流电流Ia1Ib1,再通过按转子磁场定向旋转变换,等效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直流电流Im1、It1(Im1相当于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电流;It1相当于与转矩成正比的电枢电流),然后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法,求得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量,经过相应的坐标反变换,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控制。其实质是将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分别对速度,磁场两个分量进行独立控制。通过控制转子磁链,然后分解定子电流而获得转矩和磁场两个分量,经坐标变换,实现正交或解耦控制。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转子磁链难以准确观测,系统特性受电动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在等效直流电动机控制过程中所用矢量旋转变换较复杂,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分析的结果。 V/F控制与矢量都是恒转矩控制。U/F相对转矩可能变化大一些。而矢量是根据需要的转矩来调节的,相对不好控制一些。对普通用途。两者一样 1、矢量控制方式—— 矢量控制,最简单的说,就是将交流电机调速通过一系列等效变换,等效成直流电机的调速特性,就这么简单,至于深入了解,那就得深入了解变频器的数学模型,电机学等学科。 矢量控制原理是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根据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一系列坐标变换把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对电机的转矩电流分量和励磁分量分别进行控制。 在转子磁场定向后实现磁场和转矩的解耦,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使异步电机得到接近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性能。 具体做法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 (励磁电流)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 2、V/F控制方式—— V/F控制,就是变频器输出频率与输出电压的比值为恒定值或成比例。例如,50HZ时输出电压为380V的话,则25HZ时输出电压为190V。 变频器采用V/F控制方式时,对电机参数依赖不大,V/f控制是为了得到理想的转矩-速度特性,基于在改变电源频率进行调速的同时,又要保证电动机的磁通不变的思想而提出的,通用型变频器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V/f控制变频器结构非常简单,但是这种变频器采用开环控制方式,不能达到较高的控制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存储压缩编码方法主要有:(1).链式编码(2).行程编码(3).块式编码(4).四叉树编码 (1).链式编码:由某一原点开始并按某些基本方向确定的单位矢量链。基本方向可定义为:东=0,南=3,西=2,北=1等,还应确定某一点为原点。(2).行程编码: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即按(属性值,重复个数)编码 (3).块式编码:块式编码是将行程编码扩大到二维的情况,把多边形范围划分成由像元组成的正方形,然后对各个正方形进行编码。 (4).四叉树编码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将图像区域按四个大小相同的象限四等分,每个象限又可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是否继续等分为次一层的四个象限,无论分割到哪一层象限,只要子象限上仅含一种属性代码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少数几种属性时,则停止继续分割。否则就一直分割到单个像元为止。而块状结构则用四叉树来描述。按照象限递归分割的原则所分图像区域的栅格阵列应为 2n×2n(n为分割的层数)的形式。下面就着重介绍四叉树编码。 四叉树编码又称为四分树、四元树编码。它是一种更有效地压编数据的方法。它将2n×2n像元阵列的区域,逐步分解为包含单一类型的方形区域,最小的方形区域为一个栅格像元。图像区域划分的原则是将区域分为大小相同的象限,而每一个象限又可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是否继续等分为次一层的四个象限。其终止判据是,不管是哪一层上的象限,只要划分到仅代表一种地物或符合既定要求的几种地物时,则不再继续划分否则一直分到单个栅格像元为止。 所谓四叉树结构,即把整个2n×2n像元组成的阵列当作树的根结点,n 为极限分割次数,n+1为四分树的最大高度或最大层数。每个结点有分别代表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个象限的四个分支。四个分支中要么是树叶,要么是树叉。树叉、树叶用方框表示,它说明该四分之一范围全属多边形范围(黑色)或全不属多边形范围(空心四方块),因此不再划分这些分枝;树用圆圈表示,它说明该四分之一范围内,部分在多边形内,另一部分在多边形外,因而继续划分,直到变成树叶为止。 为了在计算机中既能以最小的冗余存储与图像对应的四叉树,又能方便地完成各种图形操作,专家们已提出多种编码方式。下面介绍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信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1.矢量数据 矢量数据主要是指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此系统中图层主要分为底图层、道路层、单位 层,合理的分层便于进行叠加分析、图形的无逢拼接以实现系统图形的大范围漫游。矢量数据一般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尽可能将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表现的准确无误,显示的图形一般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数据是计算机中以矢量结构存贮的内部数据。是跟踪式数字化仪的直接产物。在矢量数据结构中,点数据可直接用坐标值描述;线数据可用均匀或不均匀间隔的顺序坐标链来描述;面状数据(或多边形数据)可用边界线来描述。矢量数据的组织形式较为复杂,以弧段为基本逻辑单元,而每一弧段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交结点所限制,并为两个相邻多边形属性所描述。在计算机中,使用矢量数据具有存储量小,数据项之间拓扑关系可从点坐标链中提取某些特征而获得的优点。主要缺点是数据编辑、更新和处理软件较复杂。 2..栅格数据 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每一个单元(象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一个优秀的压缩数据编码方案 是:在最大限度减少计算机运算时间的基点上进行最大幅度的压缩。 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据。栅格结构是大小相等分布均匀、紧密相连的像元(网格单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它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一个单元(象素)的位置由它的行列号定义,所表示的实体位置隐含在栅格行列位置中,数据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或指向其属性的指针。对于栅格结构:点实体由一个栅格像元来表示;线实体由一定方向上连接成串的相邻栅格像元表示;面实体(区域)由具有相同属性的相邻栅格像元的块集合来表示。

矢量空间数据压缩

Douglas-Peucker Douglas-Peucker算法是一种垂距限值法 )对初始坐标点选择较为敏感,即对同一曲线压缩时, 若选择的始末坐标点不同,压缩后保留的点也不同,在两多边形之间的公共边出现“裂缝现象”。公共边对象化DP 改进算法的实现为实现该算法思想,先要提取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并封装成类,再分别对公共边和非公共边进行压缩。 解决方法:公共边对象化DP (1) 提取公共边—判断两个多边形有没有相交 (2) 创建公共边类—采用OOP技术并封装成类,再分别对公共边和非公共边进行压缩。 摘要:分析了常规Douglas-Peucker 算法压缩无拓扑矢量数据时产生公共边“裂缝”现象的原因,即公共边被两次或可能更多次压缩,而每次运用Douglas-Peucker 算法压缩时所选择的初始点和终点不同造成的。为此,提出了公共边对象化Douglas-Peucker改进算法。为实现此算法,首先设计了新的公共边提取算法来提取公共边,然后使用OOP 技术,把公共边的相关信息封装成类,最后根据公共边对象提供的信息对多边形的公共边和非公共边分别进行Douglas-Peucker 压缩。以广东省行政界线的SVG 矢量图为实验对象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了该算法相对于其他Douglas-Peucker 改进算法在所需辅助空间和时间效率上的优势。 关键词:Douglas-Peucker 算法;矢量数据压缩;可缩放矢量图形(SVG);公共边对象化Douglas-Peucker 改进算法 1 引言 随着WebGIS 的迅速发展,海量空间数据在目前带宽有限的网络上的传输速度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空间数据进行压缩。对空间数据的压缩技术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无损压缩算法已经很成熟,最常用的有LZW 算法。而有损压缩,特别是对矢量图形(如:Mapinfo 的MID 和基于XML 的SVG 矢量数据)的有损压缩,近年来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目前,矢量数据压缩算法主要有:距离控制类算法,如垂距限值法、Douglas- Peucker 算法(部分文献称之为Spliting 算法);角度控制类算法,如角度限值法;黄培之1995 年提出的具有预测功能的曲线矢量数据压缩方法[1];以及新兴的基于小波技术的压缩方法。由于基于小波技术的压缩算法,压缩后的数据在边界处会出现变形,且压缩过程复杂、对计算机要求高等缺点,而距离计算相对于角度计算在执行效率方面的优势,使得垂距限值法,特别是Douglas-Peucker 算法(简称DP 算法)的应用较普遍。DP 算法最基本的思想是通过删除一条曲线上的非特征点而保留特征点来减少数据量。它被提出后,为了适应应用要求,很多学者对它进行了改进:(1)为了提高时间效率,John Hershberger等在文献[2]以及P.K.Agarwal 等在文献[3]中对DP 算法实现进行改进,大大减少了时间复杂度;(2)在压缩诸如公路等弯曲度很大的曲线时,有可能使本来没有自相交的曲线压缩后会自相交,为解决此问题,Wu S.T 等人在文献[4]中提出了无自相交DP 算法;(3)最近几年,陈飞翔等人以提高压缩比和减少误差为优化目标,在文献[5]和文献[6-7]分别引进遗传算法和动态规划算法,但文献[5]和文献[6]只针对单条曲线的优化压缩,没有考虑多条曲线时的情况,文献[7]虽然适用于多条曲线的优化压缩,但它没有考虑曲线间的相邻等拓扑关系,导致出现如实验结果图5 所示的部分“裂缝”现象;(4)在压缩用闭合曲线表达的多个相邻多边形时,会出现如第2.2 节那样的”裂缝”现象。因此,在空间数据压缩中有必要提出一种方案来解决此问题。文献[8-9]采取先提取相邻多边形的公共边,然后利用常规的DP 算法对其等效数据进行压缩,压缩完毕后再重建数据,按照原始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这两种方法需要很大的辅助空间存储等效数据[8(] 或元数据[9)] 。文献[10]采取先把存在相邻关系的两个多边

大数据压缩原理

AIX 上总有一种压缩方式适合你 当今世界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有些数据我们需要进行压缩,压缩数据的好处不言而喻:节省空间;方便传输;加密保护等等。很多压缩工具应运而出,每种工具都有自己的特点。对于 AIX 平台上的压缩方法也很多 compress、pack、gzip、 pax、tar 等等。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压缩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介绍 AIX 平台的常用压缩工具并针对它们各自的特色进行比较,让读者对对 AIX 平台的压缩有针对性的认识,从而能够根据不通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缩工具。 数据压缩的原理 数据压缩是指在不丢失信息的前提下,缩减数据量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其传输、存储和处理效率的一种技术方法。或按照一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重新组织,减少数据的冗余和存储的空间。数据压缩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是可逆的;有损压缩是不可逆的。 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以二进制数(0 和 1)的形式表示的,压缩软件把二进制信息中相同的字符串以特殊字符标记起来,从而实现缩小文件大小来达到压缩的目的。压缩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压缩就是去除掉信息中的冗余,即去除掉确定的或可推知的信息,而保留不确定的信息,也就是用一种更接近信息本质的描述来代替原有的冗余的描述,这个本质的东西就是信息量。 数据压缩的硬件和软件工具也非常多,本文将针对 AIX 平台常见的几种数据压缩工具进行介绍和比较并提供常用的示例进行解说,希望您能从中选择合适的压缩工具进行压缩。 AIX 平台上,通常我们看到的 .Z .gz .z .ar .tar 后缀的文件都是压缩文件。通过 compress 可以生成 .Z 压缩文件,通过 compress、uncompress、gzip 可以解压 .Z 格式的压缩文件;通过 gzip 可以生成 .gz 压缩文件,通过 gzip 可以解压 .gz 格式的压缩文件;通过 pack 可以生成 .z 压缩文件,通过 unpack、gzip 可以解压 .z 格式的压缩文件;通过 pax 可以生成 .ar 压缩文件,通过 pax 可以解压 .ar 格式的压缩文件;通过 pax、tar 可以生成 .tar 压缩文件,通过 pax、tar、untar、可以解压 .tar 格式的压缩文件。图 1 描述了各种类型文件的压缩及解压可以选择的 AIX 工具。 图 1. 不同文件类型的压缩及解压

《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矢量控制综述资料

福建工程学院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电机及其系统分析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电气工程 研究方向电力工程 年级一年级 所在学院信息学院 日期2016年01 月13日

评语

矢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应用中的改善 摘要:电机在很多场合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因为它具有的独特优点,例如它为现代运动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具有诸多优点和适用广泛的装置。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西门子工程师F.Blaschke 首先提出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理论来解决交流电机转矩问题。矢量控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和控制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矢量,根据磁场定向原理分别对异步电动机的励磁电流和转矩电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 关键词:矢量控制,异步电机,解耦 ABSTRACT:In many occasions, the motor has been widely used because it has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it provides a lot of advantages and is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modern device having the motion control system.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induction motor is a high order, nonlinear, strongly coupled multivariable systems. In the 1970s, Siemens engineers F.Blaschke first proposed induction motor vector control theo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AC motor torqu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vector control is achieved by measuring and controlling asynchronous motor stator current vect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ield-oriented asynchronous motor excitation current and torque current control, respectively,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torque. Key Word : Vector control ,Induction motor ,Decoupling 0、序言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模型。总的归结起来可以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是一个高阶、非线性、强耦合的多变量系统[1]。而且在研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复杂的数学模型中,我们常常会做出以下几方面的假设。第一,我们往往会忽略空间谐波。第 二、忽略磁路饱和。并且假设它们的自感和互感都是线性的。第三、忽略铁芯损耗。第四、不考虑频率和温度对绕组的影响。由于感应电动机的励磁和电枢都是同一个绕组,所以转矩和磁链之间就相对比较复杂。电磁转矩的物理表达式为 22?φCOS I C T T e = 可以知道感应电动机各个参量相互耦合,这也是感应电动机难以控制的根本原因[2]。由于矢量控制具有转矩控制的线性特性,控制效率很高,调节器的设计也比较容易实现。而且,速度的调节较宽在接近零转速时仍然可以带动额定负载运行,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所以矢量控制技术才会被人们慢慢的所利用[3]。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运动方程如下: 电压方程:

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数据结构空间分析

一、矢量、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矢量数据结构可具体分为点、线、面,可以构成现实世界中各种复杂的实体,当问题可描述成线或边界时,特别有效。矢量数据的结构紧凑,冗余度低,并具有空间实体的拓扑信息,容易定义和操作单个空间实体,便于网络分析。矢量数据的输出质量好、精度高。 矢量数据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了操作和算法的复杂化,作为一种基于线和边界的编码方法,不能有效地支持影像代数运算,如不能有效地进行点集的集合运算(如叠加),运算效率低而复杂。由于矢量数据结构的存贮比较复杂,导致空间实体的查询十分费时,需要逐点、逐线、逐面地查询。矢量数据和栅格表示的影像数据不能直接运算(如联合查询和空间分析),交互时必须进行矢量和栅格转换。矢量数据与DEM数字高程模型)的交互是通过等高线来实现的,不能与DEM 直接进行联合空间分析。 栅格数据结构是通过空间点的密集而规则的排列表示整体的空间现象的。其数据结构简单,定位存取性能好,可以与影像和DEM数据进行联合空间分析,数据共享容易实现,对栅格数据的操作比较容易。 栅格数据的数据量与格网间距的平方成反比,较高的几何精度的代价是数据量的极大增加。因为只使用行和列来作为空间实体的位置标识,故难以获取空间实体的拓扑信息,难以进行网络分析等操作。栅格数据结构不是面向实体的,各种实体往往是叠加在一起反映出来的,因而难以识别和分离。对点实体的识别需要采用匹配技术,对线实体的识别需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面实体的识别则需采用影像分类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费时,而且不能保证完全正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是互补的(图2-4-1 ),为了有效地实现GIS中的各项功能(如与遥感数据的结合,有效的空间分析等)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数据结构,并在GIS中实现两种数据结构的高效转换。 在GIS建立过程中,应根据应用目的和应用特点、可能获得的数据精度以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硬件配置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一般来讲,栅格结构可用于大范围小比例尺的自然资源、环境、农林业等

矢量曲线压缩

矢量曲线压缩 摘要本文介绍了矢量数据的压缩方法的几种算法,通过对不同的数据压缩算的比较,总结出一种使曲线点数据压缩后,数据量变小,压缩合理的处理算法。同时运用AutoCAD2004二次开发编程技术,以Visual C++.NET为编程工具将以实现。 关键词矢量数据压缩阀值曲线 矢量数据是我们日常生产和作业中,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类型。在使用中,有时需要对矢量数据进行压缩,多余的数据不仅浪费了较多的存贮空间,也加大了数据转换的处理量。矢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删除冗余数据,减少数据的存贮量,节省存贮空间,加快后继处理的速度。 压缩算法: 矢量数据的压缩方法常用的有间隔取点法、垂距法、偏角法、道格拉斯—普克法(Douglas-Poiker)等。在保证压缩曲线形状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压缩曲线点数。曲线压缩的关健是定义压缩的阀值,曲线压缩的阀值不同决定了不同算法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在以有矢量压缩算法中的比较,以十分突出的压缩算法的思想,用Visual C++.NET编写的程序,实现对曲线的压缩。 间隔取点法 就是在保留首末点的前题下,每隔一个点取一点,或者压缩那些离已选点比规定距离更近的点,这种方法可以大量压缩曲线点数。但不能恰当地保留曲线方向上曲率的特征点。在编写程序方面可以很好的实现。 线段法 线段过滤法是指当某一段的长度小于某一值时,舍去该段的两段点,以中点代替该段,如右图所示。在图中,曲于线段BC的小度小于线段的过滤值,因此舍去该段的两段点,以中点E代替该段,如虚线所示。线段的过滤值是由作图时数据精度面定,因没有明确规定,编程时要定输入参数。 垂距法 是从第一点开始依次筛选,排除冗余点。即以和线点为起点,计算第二点到第一点和第三点所构成的直线的距离,如果该距离大于某一阀值,则保留第二点,

矢量控制和伺服控制

矢量控制方式—— 矢量控制,最简单的说,就是将交流电机调速通过一系列等效变换,等效成直流电机的调速特性,就这么简单,至于深入了解,那就得深入了解变频器的数学模型,电机学等学科。矢量控制原理是模仿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原理,根据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利用一系列坐标变换把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对电机的转矩电流分量和励磁分量分别进行控制。 在转子磁场定向后实现磁场和转矩的解耦,从而达到控制异步电动机转矩的目的,使异步电机得到接近他励直流电机的控制性能。 具体做法是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产生磁场的电流分量(励磁电流)和产生转矩的电流分量(转矩电流)分别加以控制,并同时控制两分量间的幅值和相位,即控制定子电流矢量,所以称这种控制方式称为矢量控制方式。 电机伺服控制方式 一般伺服包含三种控制方式:速度控制方式,转矩控制方式,位置控制方式。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都是用模拟量来控制的,位置控制是通过发脉冲来控制的。 (1)如果对电机的速度、位置都没有要求,只要输出一个恒转矩,当然是用转矩模式。 (2)如果对位置和速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而对实时转矩不是很关心,用转矩模式不太方便,用速度或位置模式比较好。如果上位控制器有比较好的闭环控制功能,用速度控制效果会好一点。如果本身要求不是很高,或者基本没有实时性的要求,用位置控制方式对上位控制器没有很高的要求。 就伺服驱动器的响应速度来看,转矩模式运算量最小,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快;位置模式运算量最大,驱动器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最慢。 对运动中的动态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时,需要实时对电机进行调整。那么如果控制器本身的运算速度很慢(比如PLC,或低端运动控制器),就用位置方式控制。如果控制器运算速度比较快,可以用速度方式,把位置环从驱动器移到控制器上,减少驱动器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比如大部分中高端运动控制器);如果有更好的上位控制器,还可以用转矩方式控制,把速度环也从驱动器上移开,这一般只是高端专用控制器才能这么干,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使用伺服电机。 换一种说法是: 1、转矩控制:转矩控制方式是通过外部模拟量的输入或直接的地址的赋值来设定电机轴对外的输出转矩的大小,具体表现为例如10V对应5Nm的话,当外部模拟量设定为5V时电机轴输出为2.5Nm;如果电机轴负载低于2.5Nm时电机正转,外部负载等于2.5Nm时电机不转,大于2.5Nm时电机反转(通常在有重力负载情况下产生)。可以通过即时的改变模拟量的设定来改变设定的力矩大小,也可通过通讯方式改变对应的地址的数值来实现。 应用主要在对材质的受力有严格要求的缠绕和放卷的装置中,例如饶线装置或拉光纤设备,转矩的设定要根据缠绕的半径的变化随时更改以确保材质的受力不会随着缠绕半径的变化而改变。 2、位置控制:位置控制模式一般是通过外部输入的脉冲的频率来确定转动速度的大小,通过脉冲的个数来确定转动的角度,也有些伺服可以通过通讯方式直接对速度和位移进行赋值。由于位置模式可以对速度和位置都有很严格的控制,所以一般应用于定位装置。 应用领域如数控机床、印刷机械等等。 3、速度模式:通过模拟量的输入或脉冲的频率都可以进行转动速度的控制,在有上位控制装置的外环PID控制时,速度模式也可以进行定位,但必须将电机的位置信号或直接负载的位置信号作为上位机的反馈信号,以进行运算控制。位置模式也支持直接负载外环检

矢量控制(FOC)基本原理

矢量控制(FOC)基本原理 2014、05、15 一、基本概念 1、1模型等效原则 交流电机三相对称得静止绕组 A 、B、C ,通以三相平衡得正弦电流时,所产生得合成磁动势就是旋转磁动势F,它在空间呈正弦分布,以同步转速ω1(即电流得角频率)顺着A-B-C 得相序旋转。这样得物理模型如图1-1a所示。然而,旋转磁动势并不一定非要三相不可,单相除外,二相、三相、四相……等任意对称得多相绕组,通以平衡得多相电流,都能产生旋转磁动势,当然以两相最为简单。 图1 图1-1b中绘出了两相静止绕组α与β,它们在空间互差90°,通以时间上互差90°得两相平衡交流电流,也产生旋转磁动势F 。再瞧图1-1c中得两个互相垂直得绕组M 与 T,通以直流电流与,产生合成磁动势 F ,如果让包含两个绕组在内得整个铁心以同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 F 自然也随之旋转起来,成为旋转磁动势。把这个旋转磁动势得大小与转速也控制成与图 1-1a一样,那么这三套绕组就等效了。

三相--两相变换(3S/2S变换) 在三相静止绕组A、B、C 与两相静止绕组α、β之间得变换,简称3S/2S 变换。其电流关系为 两相—两相旋转变换(2S/2R变换) 同步旋转坐标系中(M、T坐标系中)轴向电流分量与α、β坐标系中轴向电流分量得转换关系为 1、2矢量控制简介 矢量控制就是指“定子三相电流矢量控制”。 矢量控制理论最早为解决三相异步电机得调速问题而提出。交流矢量得直流标量化可以使三相异步电机获得与直流电机一样优越得调速性能。将交流矢量变换为两相直流标量得过程见图2。

图2 图2得上图为静止坐标系下得定子三相交流矢量 图2得中图为静止坐标系下得等效两相交流矢量 图2得下图为旋转坐标系下得等效两相直流标量,就是转矩电流,就是励磁电流。 经图2得变换后,定子三相交流矢量变为了旋转得两相直流标量。进而可以把异步电机瞧作直流电机,分别控制励磁电流与转矩电流。 变换公式即式(1)与式(2)。 1、3关于坐标系 图2得上图得坐标系就是静止得三相互差120°得坐标系,这就是一个非正交坐标系。 图2得中图得坐标系就是静止得两相互差90°得坐标系,这就是一个正交坐标系。 图2得下图得坐标系就是旋转得两相互差90°得坐标系,这就是一个正交坐标系。此坐标系跟随转子旋转。 1、4 为什么要进行坐标变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