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个方法让你准确计算受孕时间

6个方法让你准确计算受孕时间

6个方法让你准确计算受孕时间
6个方法让你准确计算受孕时间

6个方法让你准确计算受孕时间

医学上规定,以末次月经的第一天起计算预产期,其整个孕期共为280天,10个妊娠月(每个妊娠月为28天),孕妇在妊娠38-42周内分娩,均为足月。那么具体孕产期怎么算呢?

1:根据末次月经计算

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日。例如:末次月经是2008年7月17日,其预产期约为:2009年4月24日。此外,也可以从末次月经第一天起向后推算到第280天就是预产期。

2:根据胎动日期计算

如你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可以依据胎动日期来进行推算。一般胎动开始于怀孕后的18-20周。计算方法为:

第一次怀孕的妈咪预产期=自觉胎动日期+22周;

已经生产过的妈咪预产期=自觉胎动日期+24周。

3:根据基础体温曲线计算

将基础体温曲线的低温段的最后一天作为排卵日,从排卵日向后推算264-268天,或加38周。

4:根据早孕反应日期计算

如果准妈妈的月经周期并不是很规律,或者准妈妈们忘记了末次月经的时间,但是还记得何时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那么这个方法就蛮适用的,可以用来计算您的预产期。因为一般情况来说,早孕反应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怀孕后的第6周左右,所以,预产期=早孕反应出现的日期+34周。

5:根据B超检查结果计算

在妊娠期间,孕妈咪们都会去医院做B超检查,以检查宝宝是否身体健康。在检查报告单上,我们总会看以一些让人超头大的数据代码。如果你是专业的医师或者你可以请医生,根据B超单上的这些数据估算出宝宝的胎龄,并进而推算出预产期来。

6:根据子宫底高度大致估计

如果末次月经日期记不清,可以按子宫底高度大致估计预产期。妊娠四月末,子宫高度在肚脐与耻骨上缘当中(耻骨联合上10厘米);妊娠五月末,子宫底在脐下2横指(耻骨上16-17厘米);妊娠六月末,子宫底平肚脐(耻骨上19-20厘米);妊娠七月末,子宫底在脐上三横指(耻骨上22-23厘米);妊娠八个月末,子宫底的剑突与脐的正中(耻上24-25厘米);妊娠九月末,子宫底在剑突下2横指(耻骨上28-30厘米);妊娠十个月末,子宫底高度又恢复到八个月时的高度,但腹围比八个月时大。

上面提到的孕产期计算方法都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准妈妈们可以通过孕产期的时间推算出预产期,做好准备工作,以防意外发生。

时区换算

时区换算: 1经度每差15度为一个时区 2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中区向东划分为十二个时区,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 3每相隔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每经度相差一度,时间相差4分钟. 4计算时间,使用东加西减法. 顺便告诉你,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建立了区时制度,根据地球自转一周(360°)为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东1~12区和西1~12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跨经度7.5°,合为一时区)。因此,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整整一个小时。整体两个时区之间,中间有几根时区界线,它们的区时之差就几个小时。以因为太阳的周日运动是自西向东,其中较东的时区较早,而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所以,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要快一天,但是钟点一样。 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的联系,必须进行区时的换算。区时换算方法很多。如何选择适宜初中生学习的简便法,值得地理老师探讨。 我们常用的公式(以下称“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数╳1小时 (求东则加,求西则减,穿越日界线要进行日期变更,即自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日期要加一天) 运用该“公式”区时换算,显然有如下3处较为繁杂且易弄错的地方: 其一,用加还是用减容易混淆。 其二,两地的时区差数,因两地所在时区不同,而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须分辨。 1.两地同在东或西时区时,时区差数是时区序数的大数减去小数; 2.两地路过中时区时,时区差数等于两时区序数之和; 3.时区差数=(12-已知时区序数)+(12-所示时区序数) 其三,把时区差数代入“公式”换算时区后,还要注意是否要进行日期变易换算,且日期变更的换算又容易发生差错。由以上三点可见该算法把时区的换算引向繁杂难记了。 时区知识是初中中国地理地球知识内容之一,要使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深得易懂、换算方法又简单,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他们在代数中过的有理数、数轴等知识来换算,这样不仅使时区换算简便,而且能加深地理和数学的渗透和联系。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每向东1个时区,区时都增加1个小时的量变规律,我们可以在数轴上以两个时区中央经线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以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原点,则东时区为正,西为负,把24时区数轴表示出来: 这样,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要示任何一个时的区时,都可以将已知时区减去产已知区时的时区序数与所求时区序数之差乘以等差系数。其公式如下: Tn = Tm-(m-n)d (式中,Tm为已知时区的区时,Tn为所求时区的区时,其时区序数分别为m和n。m和n在东时区取正值,在西时区取负值,d=1小时。) 再举例如下: 例一:已知东八区为5月4日10时,求东二区的时间? 已知:Tm=5月4日10时 求:T2 解:T2=T8-(8-2)×1时 =5月4日10时-6时 =5月4日4时 答:东二区时间是5月4日4时。

地方时区时计算教学案

孟津一高201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自主学习】 一、地方时 1、概念:因而不同的地方时刻,东早西晚(指东边时间数值比西边大)。 2、特点:同一经线上的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小时;经度 相差1°,地方时相差分钟。 3、地方时计算步骤: ①画数轴,求经度差 ②求时间差(经度差× 4分钟) ③东加西减: (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在西边,则用“-”) 练习: (1)已知两地经度,求两地地方时差 35°E与112°E相差 11°W与105°W相差 56°E与134°W相差 (2)已知某地地方时,求另一已知经度地点的地方时 甲地(45°E)现在时刻是中午12点,则90°E现在的时刻是,30°W是。(3)已知某经线所在地的地方时,求未知点的经度 15°W现在时刻是8:00,与其地方时相差3个小时的经线是和。 二、时区和区时 1、时区:全球以个经度为间隔,共划分为个时区,东西各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时间间隔为小时。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叫做东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差1天,且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要一天. 2、区时:即该时区中央经线的。(中央经线为能被15整除的经度线) 重要区时有:时间(东八区区时),等于经线的地方时;世界时(零时区区时),等于经线的地方时。有的国家采用东部时区的区时是为了充分利

用。 3、区时的计算: ①区时 =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②中央经线 = 时区数×15°(E/W) ③时区 = 已知经度数÷15°(四舍五入) ④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练习: (1)求出以下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 东七区;西十一区;东三区;西八区。 (2)求出以下城市位于哪个时区: 东京(140°E)位于;悉尼(151°E)位于; 洛杉矶(119°W)位于;华盛顿(78°W)位于; (3)求区时时差 东三区与东十区相差个小时;西五区与西九区相差个小时; 东六区与西五区相差个小时;西七区与零时区相差个小时; (4)A地(49°W)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B地(102°E)位于时区,它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是;若A地所在时区现在的时刻是凌晨4:00,则B地所属时区时间是,位于西十区的C地时间是。 4、日界线: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时的经线。 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经线。 合作探究: 考点一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小时15度,1度4分,东加西减。 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 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 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 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 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

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 区时。 3. 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 ”,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 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碰到跨年、月时,要注 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三、日界线 日界线简单地说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如果向东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早12小时;如果向西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晚12小时。这样,同是180°经线,时间却相差24小时。因此,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既是一天的开始,又是一天的结束,即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并非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受各国领土的影响,有些地方日界线不得不改变它的位置而发生弯曲。另一条日界线为0时日界线(或子夜日界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一、基本原理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一小时转15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或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在1884年召开的那次国际经度会议上,还规定了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地方时、区时的区别在于同一时区内的不同经度上地方时不同,但区时只有一个,即为该时区中央经线(又称标准经线)上的地方时。“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区时的关键,早即先看到日出,迟即后看到日出。如果我们用数轴来表示各时区的区时值,设定中时区为0,每向东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要增加1个小时,因此东一区至东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每向西跨过一个时区,则区时值要减少1个小时,因此西一区至西十二区的区时值分别标记为-1至-12。如下图: 二、区时计算办法 1、根据某地经度确定所处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商要四舍五入取整数,若已知经度为东经度,则该地为东时区,反之,为西时区。例:推算100°E所在时区。100°/15°=6.6,即100°位于东7区。 2、已知两地所在时区,求两地区时差。 例: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东八区和西五区,已知甲地时间,求乙地时间,则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办法是乙地区时值减甲地区时值,即R=(-5)-8=-13 。注意保留数值正、负号,正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早,负号表示乙地比甲地时刻晚。 3、通过区时差计算日期时间。 例:已知北京(甲地、在东八区)时间是1月6日3时,求华盛顿(乙地、在西五区)是什么时间。 可套用公式:乙地时间=甲地时间+区时差(R) 。

初中地理复习10--时区 时间计算

专题十时间计算 知识结构 1、时区 (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东西各跨7.5经度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东经度代表东时区,西经度代表西时区。 (2)时区的计算 时区数=经度数/15° ①尾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 ②尾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 ③尾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例:计算110°E、120°E、127.5°E、130°E所在时区 2、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次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 3、世界时: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 是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不同地方的世界时相同。 4、区时 (1)含义: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本区时间的统一时间,即本区区时 (2)(步骤一)时差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异加同减 ②计算方法: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同 时区用减法,不同时区用加法

例: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 (3)(步骤二)区时的计算 ①计算口诀:东加西减 ②计算方法:所求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边用加法(即加时区差),在已知时间的西边 用减法(即减时区差)。 例: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 注: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中时区为中心,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1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向西每一个时区减1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减一天 例1: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 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

地理时区换算

地理时区换算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建立了区时制度,根据地球自转一周(360°)为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东1~12区和西1~12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跨经度7.5°,合为一时区)。因此,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整整一个小时。整体两个时区之间,中间有几根时区界线,它们的区时之差就几个小时。以因为太阳的周日运动是自西向东,其中较东的时区较早,而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所以,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要快一天,但是钟点一样。 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的联系,必须进行区时的换算。区时换算方法很多。如何选择适宜初中生学习的简便法,值得地理老师探讨。 我们常用的公式(以下称“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数╳1小时 (求东则加,求西则减,穿越日界线要进行日期变更,即自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日期要加一天) 运用该“公式”区时换算,显然有如下3处较为繁杂且易弄错的地方: 其一,用加还是用减容易混淆。 其二,两地的时区差数,因两地所在时区不同,而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须分辨。 1.两地同在东或西时区时,时区差数是时区序数的大数减去小数; 2.两地路过中时区时,时区差数等于两时区序数之和; 3.时区差数=(12-已知时区序数)+(12-所示时区序数) 其三,把时区差数代入“公式”换算时区后,还要注意是否要进行日期变易换算,且日期变更的换算又容易发生差错。由以上三点可见该算法把时区的换算引向繁杂难记了。 时区知识是初中中国地理地球知识内容之一,要使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深得易懂、换算方法又简单,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他们在代数中过的有理数、数轴等知识来换算,这样不仅使时区换算简便,而且能加深地理和数学的渗透和联系。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每向东1个时区,区时都增加1个小时的量变规律,我们可以在数轴上以两个时区中央经线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以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原点,则东时区为正,西为负,把24时区数轴表示出来: 这样,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要示任何一个时的区时,都可以将已知时区减去产已知区时的时区序数与所求时区序数之差乘以等差系数。其公式如下: Tn = Tm-(m-n)d (式中,Tm为已知时区的区时,Tn为所求时区的区时,其时区序数分别为m和n。m和n在东时区取正值,在西时区取负值,d=1小时。) 再举例如下: 例一:已知东八区为5月4日10时,求东二区的时间? 已知:Tm=5月4日10时 求:T2 解:T2=T8-(8-2)×1时 =5月4日10时-6时 =5月4日4时 答:东二区时间是5月4日4时。 例二:已知东二区为5月4日4时,求西三区的时间? 已知:T2=5月4日4时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和公式(完整版)

高中地理时区划分及计算方法公式 地理时区划分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中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早1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迟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慢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拨快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理时区计算方法:地理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 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地理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6个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地理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案

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教材第53~55页的内容。 1.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1.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 课件,图片,钟表。 老师:同学们,你喜欢过星期天吗?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星期天你是怎么安排的? 老师:明明的星期天是怎么安排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媒体动态显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30 起床 7:40—8:20 早锻炼 8:30—9:00 吃早饭 9:00—11:00 看书、做作业 老师:看了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甲:明明吃早饭用了半个小时。因为从8:30—9:00经过了30分钟,也就是半个小时。 学生乙:我还想知道明明做什么事情用的时间最长。 1.老师谈话:明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做每件事都用一些时间。每个小组从中选出两三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长时间。 (1)分组学习,集体交流。说说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2)集体汇报、订正。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击相关画面。 学生甲:从9:00—11:00经过了多长时间? 老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乙:11-9=2(时) 经过了2小时。 学生丙:明明锻炼用了多长时间? 老师: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经过了多少分

钟?(20分)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 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用多长时间锻炼身体呢?如果能够坚持,相信你的身体一定会很棒! 2.教学例题。 老师出示例题。 老师:从这么多的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甲:《智慧树》是8:10分开始播放。 学生乙:我知道《异想天开》是16:00开始播放。 老师:那么《动画剧场》播放了多长时间? 学生甲:《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 学生乙:我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 学生丙:我画图看一看。 学生丁:我还可以用减法计算。16-14=2(时)。 老师板书:16-14=2(时) 答:《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3.老师出示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中午借书时间:13-12=1(时) 下午借书时间:17-15=2(时) 每天借书时间:2+1=3(时) 答:每天的借书时间有3小时。 4.老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不知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做一个练习吧! 一辆客车18时20分从北京开车,21时40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1)说一说18时20分和21时40分分别表示什么? (2)动手拨一拨,算一算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多长时间? (3)用线段图来表示。 学生:从18时20分到21时20分中间经过3小时,从21时20分到21时40分又经过20分,所以这辆客车在路上行了3小时20分钟。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17时是下午几时?23时是晚上几时? (2)小力每天早上7时40分到校,11时50分放学回家,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3)从上海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当天19时57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2.填空题。

时差的计算方法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PST是西五区(-8),两地的时差是16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6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5小时。美国夏令时期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10月最后的星期日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地球有东西半球之分,它自转一周迎来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费24小时。当东半球在阳光照跃下处在白昼时,西半球却是一片漆黑;随着地球的自转,东半球将进入黑夜,西半球就迎来了新的曙光。东西半球之间存在着时差,如何计算这种时差得从日界线说起。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地球上各处因东西位置不同,日出时刻有早有晚。为了避免这种差异造成日期上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子午线(此线也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这是地球上的一条无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线,其东西两侧相距咫尺,但日期却相差一整天。因此,舰船飞机由西向东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增加一天。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子午线划分,有小部分线段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新西兰的东边分析: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例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例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例四: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例5】已知A点100°E的地方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时区计算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最简单的方法,推荐用此条 2 )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高一地理时区计算

一.高中地理第方式的计算: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 边先看到日出。东区区时早于西区区时;东西时区越往东区时区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秋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2)0°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市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六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相差十三个时区。 (3)计算时区: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七区

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4.四个注意: (1)时区与地方时的关系。 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蚀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区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个时间称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比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比较晚。如,东八区是12点,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时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十个小时,比东十区晚两个小时。 (2)180°经线与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吻合。①国际上规定了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全称叫“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②日期计算法则:“东减西加”,即由东十二区向东穿过日界线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由西十二区向西穿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 ③时间计算法则: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所以两时区的时刻相同。

地方时、时区、区时(自己整理)

一、定义 1、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的地方,造成时刻(钟点)不同,这种各地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所有经线都有各自的地方时,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全球有无数条经线,也就有无数个地方时,使用地方时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 2、时区 为了使用方便,人们提出了“时区”概念。1879年,加拿大铁路工程师伏列明提出了“区时”的概念,这个建议在1884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认同,由此正式建立了统一世界计量时刻的“区时系统”。“区时系统”规定,地球上每15°经度范围作为一个时区(即太阳1个小时内走过的经度)每一度为4分钟,从东12时区到西12时区为过一天,中间就是日界线。全球共划分出24个时区,每15度为一个时区。还规定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样,在一个时区内,虽然有无数个地方时,但区时只有一个。“区时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时刻的混乱现象,使得世界上只有24种不同时刻存在,而且由于相邻时区间的时差恰好为1个小时,这样各不同时区间的时刻换算变得极为简单。 规定了区时系统,还存在一个问题:假如你由西向东周游世界,每跨越一个时区,就会把你的表向前拨一个小时,这样当你跨越24个时区回到原地后,你的表也刚好向前拨了24小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同一钟点了;相反,当你由东向西周游世界一圈后,你的表指示的就是前一天的同一钟点。 为了避免这种“日期错乱”现象,国际上统一规定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你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必须在你的计时系统中减去一天;反之,由东向西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就必须加上一天。 3、区时 顾名思义,区时就是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区时是整数的。 4、我们平常所说的“北京时间”、“美国东部时间”。。。。 这是为了更加方便的使用区时,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而设定的时间,如我国跨越五个时区,为了使用方便,统一采用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我国的标准。美国的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太平洋时间也是一样,有的国家还有夏令时、冬令时等等,也是同样的道理。日界线也不是完全按照180°经线,而是有曲折的,是为了照顾一些国家。 所以,从地方时到区时到各个国家自己设置的时间,应该说是一个有复杂到简单再到方便的过程,由理论到现实的过程。 二、计算 1、地方时: 遵循“东早西迟”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4分钟/1°、4秒钟/1′。 应用: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 说明:①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选“+”,西侧选“-”。(东+,西-) ②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差(大减小),异侧为两地经度之和。 2、区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个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应用: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说明:①若所求在已知地的东边,选用“+”,西边选用“—”。 ②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时区差数为大的时区序数减去小的时区序数;若两地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时区差数则为两地时区序数之和。 ③求得的时间是0至24,为当日时间。24点也可写作次日零点。若求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所求地已进入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加1;或求得的时间为负值,则所求地应该为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减去1。

《地方时间的计算方法》 整理中

地理不同地方时间计算的公式 一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就越早。 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1、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2、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三步骤: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例如求130°所在地的时区:130÷15=8……10,则该地为西九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四注意: 1、区时与地方时的关系 (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地理时区换算

为了统一时间标准,国际上建立了区时制度,根据地球自转一周(360°)为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中时区,东1~12区和西1~12区,其中,东12区和西12区跨经度7.5°,合为一时区)。因此,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整整一个小时。整体两个时区之间,中间有几根时区界线,它们的区时之差就几个小时。以因为太阳的周日运动是自西向东,其中较东的时区较早,而东12区比西12区早24小时,所以,东12区比西12区的日期要快一天,但是钟点一样。 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的联系,必须进行区时的换算。区时换算方法很多。如何选择适宜初中生学习的简便法,值得地理老师探讨。 我们常用的公式(以下称“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数╳1小时 (求东则加,求西则减,穿越日界线要进行日期变更,即自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反之,日期要加一天) 运用该“公式”区时换算,显然有如下3处较为繁杂且易弄错的地方: 其一,用加还是用减容易混淆。 其二,两地的时区差数,因两地所在时区不同,而存在如下几种不同的情况须分辨。 1.两地同在东或西时区时,时区差数是时区序数的大数减去小数; 2.两地路过中时区时,时区差数等于两时区序数之和; 3.时区差数=(12-已知时区序数)+(12-所示时区序数) 其三,把时区差数代入“公式”换算时区后,还要注意是否要进行日期变易换算,且日期变更的换算又容易发生差错。由以上三点可见该算法把时区的换算引向繁杂难记了。 时区知识是初中中国地理地球知识内容之一,要使初中生对这部分知识深得易懂、换算方法又简单,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他们在代数中过的有理数、数轴等知识来换算,这样不仅使时区换算简便,而且能加深地理和数学的渗透和联系。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每向东1个时区,区时都增加1个小时的量变规律,我们可以在数轴上以两个时区中央经线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以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原点,则东时区为正,西为负,把24时区数轴表示出来: 这样,已知某一时区的区时,要示任何一个时的区时,都可以将已知时区减去产已知区时的时区序数与所求时区序数之差乘以等差系数。其公式如下: Tn = Tm-(m-n)d (式中,Tm为已知时区的区时,Tn为所求时区的区时,其时区序数分别为m和n。m和n 在东时区取正值,在西时区取负值,d=1小时。) 再举例如下: 例一:已知东八区为5月4日10时,求东二区的时间? 已知:Tm=5月4日10时 求:T2 解:T2=T8-(8-2)×1时 =5月4日10时-6时 =5月4日4时 答:东二区时间是5月4日4时。 例二:已知东二区为5月4日4时,求西三区的时间? 已知:T2=5月4日4时 求:T3 解:T3=T2-[2-(-3)]×1时

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计算

时区、区时、地方时、太阳高度角计算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求对东西方向进行判断再利用东加西减的口诀,本方法可以减少因为学生不能准确判断东西,不能记住时区分布图所造成的解题错误,也能利用类似的思想解决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问题。以下将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时区、区时、地方时和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一、时区的计算方法 要求地点的时区=该地点的经度÷15°,所得的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为所在的时区;判断是东时区还是西时区根据地点的经度位置确定,即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当计算的结果为0除外,当为0时,表示中时区)。 例1:分别求以下各个地点所在的时区: (1)东经116° (2)(6°W,35°N) (3)(175°W,35°N) (4)(65°E,20°S) 解: (1)116°÷15°=7.7333…≈8(四舍五入保留整数),即该地所处为东八区

(2)6°÷15°=0.4≈0,即该地所处为中时区 (3)175°÷15°=11.666…≈12,即该地所处为西十二区 (4)65°÷15°=4.333…≈4,即该地所处为东四区 二、区时的计算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中时区代入数值0)。 例1:已知北京(东八区)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东九区)的区时? 解:东京时间=12:00-(8-9)=13:00(即东京时间为5月1日13:00)。例2: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解: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解: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4月30日的23:00)。(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4月30日)。 例4:已知纽约时间为5月1日12:00,求东京的区时? 解: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天=2:00)即东京时间为5月2日2:00)。(注:当算出的区时大于或等于24:00时,应减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从5月1日变为5月2日)。 以上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等到验证,这一方法不需要画出两个时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时区、区时的计算》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地理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时区、 区时的计算》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时区、区时的计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记忆地方时、时区、区时、中央经线、日界线的概念及区时的划分 方法; 2、学会运用所学公式解决地方时及区时、日界线的计算。 使用说明: 1、认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学效 果检测。 2、通过自学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的内容,标记好疑难点,准备讨论、展示。 3、[]为学法指导。 注:标志含义★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 一、基础知识梳理:★[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记忆背诵以下知识] 1、时区、区时的计算 基本概念 地方时: 时区: 中央经线: 区时: 日界线: (2)相关计算 ①时区差(或区时差)的计算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减(大减小);两地分别在东、西时区,时区号相加。 ②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4★经度差 ③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或区时差) 注意“±号的选用”:东加西减,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否则用减。 2、日界线 ①人为日界线:180°经线,自西向东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②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二、自主学习检测:[通过理解记忆,会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1、★★时区数计算:某地经度/15°取整数(注:四舍五入) 计算:120°E属于哪个时区?116°E属于哪个时区?70°W属于哪个时区? 2、★★时区中央经线计算:时区数★15° 计算: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多少?西二区的中央经线是多少? 3、★★东八区和东九区的分界线是那条经线? 4、★★东八区8:00,东九区几点?东八区9:30,西二区几点?东八区9月2号6:00,西八区几月几号几点? 1、★★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约在73°E,当最东端的地方时为12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几时? 2、★★某人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去青岛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的信息如下: 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外,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

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公式法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 (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