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四)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普遍的探索意义。

(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基础教育的新课题,虽然全国各地都在开展,但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基层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的课程开发理论与经验,造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盲目与无措。本课题就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希望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基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上述背景,我校以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为契机,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为着力点,开展以社会资源为载体、以教师资源为依托、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创建以东湖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教育,服务城市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与基本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全面科学地认识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认真分析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确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其次,对我校现有师资力量、地域教育资源进行准确调查分析,拿出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对学生校本课程学习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供课程开发决策参考。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对教育资源进行开发、整理、分析,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两类《校本课程纲要》、《开发建议》等,组织编写校本课程资源包,构建校本课程体系,针对开发过程中的普遍性、代表性、本质性的问题,进行开发策略的研究。第四,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试点拿出实施建议,然后在全校展开,全面实施校本课程,针对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方法问题,进行实施策略的研究。

本课题定位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增强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研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形成具有东亭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该课题2006年5月8日经中国教育学会正式批准立项后,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学校首先调整组建了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建章建制;然后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地域教育资源、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梳理,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我爱江城东湖美》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同时针对两类校本课程模块内容的设定,对学生进行了需求以及水平的调查评估。此后研究工作全面铺开,课题组

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先后进行了开发策略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研究确立了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制定了《开发与实施研究总体方案》

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始终秉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重在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

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应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根本宗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使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主体。课程的开发基于学生的经验和成长特点,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社会生活实际,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教育活动中去,使学生特长与综合素质得以逐步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使研究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制定详实的开发与实施方案是重要前提。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它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总体性设计,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二)根据研究的总体方案,对课程资源与学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

校本课程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校本课程的资源基于教师、基于学校、基于社区。为了充分发挥本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教育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更彻底地释放出来,就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调查与分析。

为此,课题组在实施开发前,就当前国内有关校本课程研究的成果、学校开发与实施的现状和学校教师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参考武汉市《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东湖史话》的基础上,对学校所处地域——东湖风景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了全面调研,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这是我校特色必修课开设的重要依据。

同时,校本课程是一门以满足学生个体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因此学生的需求与发展就是我们开发的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形成之后,开展了“学生对校本课程开设的现实需求调查分析”,为我们特色必修课与兴趣选修课各个模块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三)研制了两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为资源包的编写提供依据

课程标准是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必须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国家与地方课程有课程标准,校本课程也应有课程标准,当然,在不够成熟时可称为课程纲要,我校暂定名为《课程纲要》。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地域教育资源,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学校课题组于2007年9月制定了特色必修课《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2008年元月,

学校课题组在参照上述精神,考虑教师特长、学校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学硬件设备)、学生兴趣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了兴趣选修课《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这两个纲要均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评价建议等五个部分,分别对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总目标、分目标、不同阶段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学及评价方法等作出了具体的阐述。两个纲要的制定给教师进行具体内容的开发与实施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指南。

(四)研究撰写了《校本课程资源包》,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模本与素材

1、拟定资源包编写建议

从调研分析和需求报告可以看出,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浩瀚如海,学生的需求包罗万象。教育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量非常巨大,如果没有收集线索引导,将是无法完成的。于是由课题组核心成员担任组长,拟定了两类课程模块资源包的编写建议(大纲性质),《建议》从编写原则、编写结构、编写体例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资源包的编写提出了建议与要求。

2、撰写资源包具体内容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与《资源包编写建议》,课题组组织开发教师撰写了多种板块的资源包。从2007年9月到2008年9月,历经了教育资源的收集汇编、整理分类、开发撰写三个阶段,最终形成特色必修科1——9年级共五大板块、90个主题、302个课时的《资源包》;兴趣选修科3大板块19个主题,285个课时的《资源包》。

板块资源包内容包括:教学主题、活动目标、内容素材、教师指导建议以及教学设计参考等。在资源包里,内容以教育专题的形式呈现,以给教师提供参考素材为主。这一设想旨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激发实施教师的再开发潜能,促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完善,同时有利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资源包的内容需要不断加以补充、修改、调整、完善和更新,因而校本课程的资料就不能以固定的教材形式呈现。为了适应这一态势,我校开发出的资源包是以活页式“资源包”的形态出现的。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精神,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是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定要求的。

(五)通过研究我们探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必需考虑实际操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预想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若干对应的方案,再根据开发工作的推进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完成开发任务,达成开发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成效。我们探讨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与方法是:

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为了确保课程的有序开发与实施,由科研室策划,学校成立了以行政校长、书记和教学校长为核心的领导机构,以教导处、政教处、团支部等部门负责人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组员的14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并组成为学校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

2、全员培训,建设队伍

教师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与主导力量,离开了教师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从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社区工作人员、景区工作人员及学生家长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人员。只有社会、教师、学生的全面参与和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地域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课题组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著)等教育理论论著为依据,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开发前的通识培训。然后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有关地域文化研究人员,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队伍。

3、分层开发,逐步推进

在《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开发进展情况分步骤制定《开发推进计划》。按照义务教育九个年段,分层科学开发,通过教育资源的收集汇编、整理分类、开发撰写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最终形成《校本课程资源包》成果。

4、制定纲要,提供指南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地域教育资源,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特色必修课与兴趣选修课两类《校本课程纲要(试行稿)》,为开发工作提供详实的依据与指南。

5、拟定建议,撰写内容

(1)拟定资源包编写建议,即根据两类《课程纲要》,进行资源包编写建议拟定。

(2)撰写资源包具体内容,课题组组织开发教师撰写分担板块的资源包。

(六)通过研究我们探讨了校本课程实施的程序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也有相应的策略,应该讲究程序与方法。我们探讨的操作办法是: 1、专业培训,提升认识

首先是校本课程观的培训。校本课程只有一个课程纲要和一个资源包,如何准确把握就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对教师实施课程观的培训是首先必须解决的。

其次是校本课程知识的专业培训。校本课程呈现的学习主题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内容,教师只有深入地学习,才能掌握与实施。因此,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训,增加实施教师的知识储备是校本课程实施与再开发的

重要条件。

为此,在2008——2009年开始实施校本课程时,我们首先组织了《研究方案》的再学习。还请武昌区主管校本课程的专家作了《校本课程实施》的专题报告。通过学习,增强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校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接着又组织了《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了解校本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把握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分目标;熟悉校本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2、整体规划,分步落实

校本课程是一个全新的专业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成熟案例。它的实施必须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先试验,找到突破点,形成可供参考的实施案例,再行推广落实。

学校在考虑上级部门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我爱江城东湖美》为我校特色必修校本课程;《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为兴趣选修校本课程。同时还分别确定了两类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特色必修课《我爱江城东湖美》分三步走先试点,再推广,后普及;兴趣选修课边开发边实施,逐步完善。最终达到校本课程可选科目30个以上,每周开课2——3课时的开发目标。

3、规范程序,合理开课

规范的实施程序,有利于课程的管理。课题组经研究确定了实施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每学期预备周,两模块课程小组集体研究制定本组的开发实施计划(编写纲要),提交校本课程资源包编写、使用或开发、实施申请等,报送课程审查与指导委员会审批。然后按照计划认真、真实地加以实施。

特色必修课开设,经审批以班为单位上课,按每周1课时计划排入课表。

兴趣选修课开设步骤:首先学校编制学生选课手册,学生填写选课意向,科研室统计学生填报情况;然后根据填报人数,适当进行平衡,组织动员部分学生重选课程;最后确定开设的课程门类、选学各门课程的学生数、上课的时间地点等,并排出课表。经审批兴趣选修课每周1课时,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实行年段走班上课。

为了促进各门课程的均衡发展,兴趣选修课类课程必须保证每个年段都开设《学科拓展》、《科技探究》、《文艺体育》三个板块内容。

4、注重过程,纳入常规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十分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要使实施工作有序的展开,教师专业发展得到落实,实施过程的管理尤为重要。教师实施的过程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四有:实施前有计划;实施中有记载;实施后有反思;学期末有成果

(教学案例集)。同时科研室与教育处每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把该项检查的结果纳入到教师月考评的常规管理工作中。目前已形成两类四个模块案例集,反思集等研究成果。

5、搭建平台,以研促教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没有可参考的案例,要想不断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实施效果,必须进行专题研究。在学校十一五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组的领导下,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研组,由课题组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活动。落实间周一次的集中研究例会制度。为及时反馈研究与实施的成果,指导实施教师高质量地完成实施任务,2007——2008年课题组开办了校本课程专刊《研究行动》,目前已出版5期。

6、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完善的制度,管理的跟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保障。课题组在边实施边完善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制定了《校本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包括:开发管理制度、备课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评价制度、校本课程再开发目标等。分别就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同时要求科研室与教导处每周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把该项检查的结果纳入到教师月考评的常规管理工作中。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教师来说,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它需要教师用心、用力、用情、用智去完成。就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来讲,远远大于其他学科教学。为了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工作中来,潜心研究、勇于开发、乐于实施,有必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关的工作保障奖励制度,并在实施中切实加以落实。

7、开展实践,拓宽渠道

校本课程设置初衷就是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对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大舞台,促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社会与自然的大课堂中受到启迪与磨砺,让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学习方式,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必由之路。

因此,从上述指导思想出发,根据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结合现实情况及学生教育需求,课题进入实施研究阶段以来开展了多次大型的校外实践活动,

(六)研究了校本课程的初步评价体系

既然是开发实施的课程,就要对课程的效益进行评价。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层面的课程,它的评价体系该如何构建,它的评价标准该如何界定,这是开发与实施必须研究的内容。

课题组在参考国家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好的经验做法,就校本课程的初步评价体系做了一定的探索。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应由:学生的学习评价、

教师的实施评价、课程的价值评价三个方面组成。在操作上,学生的学习评价要考虑学习的参与程度、学习品质与学习方式、学习能力这三个维度;教师的评价从实施的准备、实施的过程、实施的效果、以及教师再开发能力等方面进行;课程的价值评价应建立在对课程全部过程关注、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框架之上,要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结果进行整体考量

三、研究的成果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

学校课题组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并对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经过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于2006年5月,制定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体方案》。《总体方案》对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程背景、开发目标、开发内容、开发步骤、开发方法、开发条件、人员分工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表述与说明。它的制定对这一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见附件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及《校本课程学生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1、《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及条件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分为前言、东湖的自然条件、历史沿革、地域资源分类及评析、学校开发资源与条件、社区资源条件分析、工作展望等七个部分(见附件二)。

2、《校本课程学生现状及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包括三个部分:我已经知道、我想知道、呈现方法和学习方式建议(见附件三)。

根据上述调研分析,我们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结构。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实施形式上说,可分为特色必修课——《我爱江城东湖美》;兴趣选修课——《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这两大类4门课程。

(三)两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1. 特色必修课

我们定名为《我爱江城东湖美》,这是我校校本课程的主导课程系列。

2. 兴趣选修课

我们编制了《学科兴趣》、《科技探究》‘《文艺体育》系列三大系列(见附件四)。

(四)校本课程资源包

特色必修类校本课程资源包包括编写建议、编写线索、编写主题及1——9年级实施的板块内容、单元课名、单元目标、分课时课名、分课时目标、教学素材内容、课后实践与思考、教学建议等。

选修类兴趣校本课程资源包主要是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案(见附件五)。

(五)其他成果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收集整理了课程实施的相关案例、总结、反思等形成了案例集、总结与反思集。

四、实施效果

(一)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五年来,在选修课内每位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一个项目进行学习。在必修课内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特长、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生的特长得到发展;学习的方式更具个性化;学生的创新意思、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特别是在以校本课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墙建设中,学生们用书法、摄影、绘画、报道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现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果,扩大了课程的社会效应,形成了一种流动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还利用网络、报纸、图书等工具查找相关学习主题的资料,组建文学社、摄影社、美术社等学生社团,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了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得到有效拓展。

据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特长比赛获奖370余人次。

(二)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教师通过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课程的本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要素与结构、课程中人的地位等基本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理论水平、科研方法等得到普遍提高。2007——2009年年学校教师申报校本科研课题逐年增加,到2009年达到49项,基本上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研究的发展态势。近三年学校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论文共获奖14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获奖30次。

(三)科研管理得到完善

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工作中,我们深有感触。2009年9月,在参考武昌区有关名校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原有的科研制度制定了学校科研制度集,学校科研制度集包括:科研室职能、科研工作管理条例、科研室工作要求、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学校科研课题管理细则、课题组管理、教科研奖惩办法、教育科研月考核标准(讨论稿)等八大块,制度集的制定与颁布对今后学校科研的发展及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配合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科研室在十一月底拿出了《学校教职工评比奖、辅导奖、发展奖奖励办法(细则)》。

(四)学校特色得到彰显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五年,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武汉市两级青少年红会模范学校;武昌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学校荣获武昌区中考质量奖。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校长、管理干部及教师逐渐意识到以东湖文化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教育,就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2009年在学校工作中明确提出打造东湖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教育,这一学校特色开始形成,并初步得到有关领导与专家的认可与赞誉。

五、结论与问题

(一)重新认识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应该说从上世纪就提出来了,且并不神秘。上世纪80--90

年代全国开展的第二课堂、兴趣课以及一些学校传统优势项目如足球、乒乓球、田径、合唱、围棋等,其实就具有某些校本课程的性质。因此只要我们去挖掘整理,把它以课程的形态呈现出来,它就是这些学校特有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除了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选修课程以外,从学校发展的层面来讲,还要有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主导必修课程。做到主导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满足了多方的需求,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培养,他们的发展路径、成长方式、成才轨迹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人其人生成就斐然,不同凡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正确开发课程资源

本土化、个性化的课程资源是立体的多元的,需要我们遵循课程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去开掘,我们体会到开发时必须实现两有:一有“人”——要考虑人的需求,即要学生能够喜欢,要教师能够驾驭;二有“益”——要考虑有无效益,即要使学生从中能受到教益,使教师专业得到发展。

(三)科学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教师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创造和发展的过程,因为在课程内容上需要不断地合理地剪裁连接、拓宽延展、灵活运用、更新求实;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学习空间、教学模式不断拓展创新的过程,因为教室不是唯一的课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植物园等场所都可以成为教室课堂,其教学方式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依据学生学习需要,承担实施的教师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因为这需要教

育工作者开展鲜活的教育研究。

(四)探讨评价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作为一门学校开发实施的课程,必须对课程进行价值评价。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开发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课程结果评价。评价体系应建立在对课程全部过程的关注、对课程目标达到的成效之上。到底该怎样进行?这是我们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校本课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五)构建和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使主导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均衡和谐的发展。就目前现状来看,由于主导性课程,举全校之力,集体打造,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课程,而选择性课程相对薄弱。这一课程的建设将是我们今后课程建设的重要项目。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平台,三者的发展需要在学科知识综合化、教学方式多元化、管理能力艺术化上下功夫、用气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课程改革带给我们的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机遇。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建设。我们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契机,在开发与实施的策略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让我们用孙中山的一句话来勉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上述报告,请评审委员会审议。

武汉市东亭学校课题组

执笔:王汉桥、张湘文

2009年12月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小课题:初中体育实践课男女生分组教学的探究立项后,我如期按计划实施,现将我在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直以来体育课都是男女生一起参与、一起练习,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和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学生个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上体育课时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没有认真、尽力去练习,只是应付着去完成。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实行男女生分组教学,是体育课实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的最好途径,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的最好方法。首先,从思想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生长发育的不断成熟,男女生身体差异的不断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 上潜意识的认为男女是有别的,男女生在一起练习,显得有些不自在。比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而男女生分开上体育课,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 要求,上课更有安全感,更专注地锻炼。其次,从心理方面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大部分学生的情感比较内向、敏感、自尊;在意识上表现为畏难、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向、懒动。同时,伴随着青春期的先后到来,随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学生的性别意识更进一步强化,男女生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存在着的两性差异越来越大,同时在体育的兴趣、爱好、素质、能力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男女生混合在一起上体育课,男生喜欢的内容女生不喜欢,女生喜欢的内容男生又不喜欢,会造成男生“吃不饱”,而女生“吃不了”的现象存在。因此,初中阶段体育实践课有必要对男女生进行分组教学。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关键词:初中、实践课、分组教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七至九年学生。实践课:将体育课划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实践课是在室外操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活动。分组教学:是将学生按照不同属性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本课题按照性别属性将学生分成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总结归纳

关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博山区第六中学黄淑栋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由来 本课题为博山区第六中学申报的市级“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2007年5月,由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115ZJA2G119),研究周期为三年半。由于在课题研究中出现了新情况,所以课题延期结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教师 在学校工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所规定的能够承担中小学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的程序,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样式,长期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学方式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新课程的主题思想,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框架下的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必须全面转型,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主题思想,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三)研究目标 坚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信任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与实践,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火花。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要求,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更好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以面向全体学生,张扬主体性为主要特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适时点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能否驾驭教材、调控课堂,能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迎接新课程教学的挑战,已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中期成果汇报

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2012-2013学年度 中学语文课题组校本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汇报 本学期来,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在学校教学处的指导下,我们中学语文课题组结合我校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现状确立了《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初中学生善于积累,乐于写作之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一)背景 1,基于对当今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初中生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作文可贵而难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写作课仍停留在布置题目、简单要求、批改、点评等几个老步骤上。写作方式的单一,批改方式的老套,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话可写、失去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 2,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习作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 3,缺乏有效措施,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高负低效。 (二)目的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2、触发他们的兴趣、激情,营造出写作的愉悦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4、构建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老师总体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二,课题的界定和分工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其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绝对坦白,毫不隐瞒、敞开心扉的再现内心情感。 2、积累,是学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东西。写作知识积累主要包括素材和方法的积累。它和兴趣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 三班常晓丹获首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学生与社会”中学生现场作文决赛中,高一班赵宸艺同学荣获高中组一等奖。20xx年11月23日我校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了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的“高考作文杯”江苏省第二届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我校选手钱梦姣获特等奖,赵宸艺、唐燕、黄诗婕、孙燕霏、周晗5名同学获一等奖,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的好成绩。我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20xx年组织学生参加“我与经典有约”征文比赛,高三孙熙伟、魏艳波同学获省一等奖,另有二十位同学获省二三等奖。 4.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延伸。20xx年5月,结合高二所学《唐诗宋词选读》,全年级举行了诗词名句默写比赛,又举行了“走进经典”唐诗宋词朗诵比赛,学生自己写串台词,自己主持,自选朗诵篇目和配乐,经过激烈的竞争,高二班陈靖雯同学脱颖而出,先后参加了靖江市、泰州市“雅言经典朗诵比赛”,获得了泰州市二等奖。 5.20xx年,在语文组的团结协作下,第二届“高考”杯创新读写大赛复赛在我校成功举行。我校高三两位同学获读写大赛一等奖,取得了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我校两位同学在“苏教国际杯”第九届江苏省高中生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一位同学在“新语文学习杯”第八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七名同学在江

苏省“高考作文杯”现场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赵宸艺同学代表泰州参加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我校被评为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学校。 四、走进生活,重在实践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考察活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考察家乡名胜古迹和地名由来、传统习俗、饮食文化等,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写作素材。20xx年高一学生利用寒假对靖江店铺名折射出的文化现象作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调查报告。20xx 年汶川大地震后,语文组配合校团委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发起了“写给灾区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倡导学生将视野投向社会,关注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攻坚、发展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 1.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交流探讨,并结合学校的课题科研实际做了认真反思。正是沿着这条教改科研的思路,每学期语文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三年来,有数十篇在论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 2.我们以课堂教学为研究主渠道,抓住重点,探讨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我们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教学理论贯彻到个性化教学中去,这样才能达到经验普及的目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总结,并将成功的经验运用到教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工作总结

弘扬传统文化,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 第一阶段——开题前工作报告 2017年5月 塔河县第一中学课题组 我校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研究课题《弘扬传统文化,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于2006年12月申报,2017年5月被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批准省级立项重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宣传发动,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科研强校的重要策略之一,二是学会做课题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当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三是研究《弘扬传统文化,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是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是每个教师都应站出来解决的。 在学校的组织下,经过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队伍。确定于艳双为课题组主持人,李红梅,相启艳、徐桂香、徐铁峰、唐虹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的人生观、幸福观、价值观也在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勤俭节约”“重

义轻利”“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等精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尤其是老师,常常会感慨“现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确实,在如今的孩子身上,娇骄二气,自我中心,自私冷淡等,独生子女的通病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传统中尊师重教的观念有时只能是我们为人师者自我安慰的想法。而还没有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青少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慢慢养成了唯我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随意浪费、大手大脚等坏习惯。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体会不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不懂感恩,集体观念越来越差,社会公德意识变得淡薄,功利思想成为社会行为的主导。 我国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在德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重大节,轻小德”倾向,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 学校现行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从而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这一切都表明将传统文化渗入到现代教育中已是刻不容缓的形势,立足传统,才能使我们的德育理论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我们确立《弘扬传统文化,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实际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在传统文化潜移转默化的的熏陶下,学生们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下阶段的顺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课题研究阶段总结》的详细文章,。 --借活动推波,为培养低段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助澜 一、学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工作。通过上学期的初步研究,发现我校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模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处于零状态。只有在研究中发现了问题,才会促使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本学期,在二年级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自学指导,以带动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同时,在低年段积极推进语文活动,以此为平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形成了简单的语文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帮助他们养成初步的语文自主学习习惯、形成基础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期研究重点 1.自主和集中学习相结合,提升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修养。 2、加强课堂指导,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围绕课外自主阅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竞赛活动。(整班朗读、讲故事比赛、写读后小记等) 4、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组织好分管活动并随时收集过程性材料。

三、学期研究主要收获 这一学期,我课题组主要依托“课堂研究”和“阅读活动”,精品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讨,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对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有了提升。 课堂: 本学期,我课题组围绕《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初步的语文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低年段及三年级开展了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研究,增强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外主动阅读的有效性,逐步积淀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 xx老师执教的《学棋》第二课时教学中,始终执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这两个徒弟跟秋学下棋,是不是都成了高手呢?”当学生用文中的语言交流后,宋老师追问:“读到这,有没有什么要问的?”利用课堂这么有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质疑、释疑的平台。从低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这样的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xx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古诗两首》中的《绝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不光要求读准、读顺本诗;还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工具书,了解什么叫“绝句”,诗人简介,写作背景等。课前预习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得到了检查和补充。在其中一处教学环节中,全班学生分成男女生两大组,根据诗意,结合图意,联系背景,分组完成了文包诗的创作。课前的自主预习、课堂的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课题中期报告

BXJKGH 本溪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市级课题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文科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研究 课题编号201610119 课题主持人杨莉 所在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 填表日期2017 年 3 月 1 日 本溪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16年2月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检查时间: 地点:5楼会议室 评议专家:宋成伟刘勇王宝庆张庆芬 参与人员:本溪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宋成伟 本溪县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刘勇 本溪县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王宝庆 本溪县第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张庆芬 课题组成员: 组长:杨莉 成员:教丽姝、丁雪松、李博、赵世龙、丁博宁、赵林、刘洋、刘恒晓、孙丽杰 活动议程: 1.课题组主持人李博主持会议并宣布中期成果,汇报会议开始。 2.课题成员赵世龙宣读《高中地理“德课一体”341有效课堂拓展延伸的研究》中期报告。 3.专家查阅课题资料。 4.评议专家反馈评价意见。 5.宋成伟校长对课题进行指导点评。 6.主持人宣布中期总结会议结束。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我们从2015年12月开始对本课题进行前期准备,于2016年5月正式立项,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目标、方法、步骤,认真制订阶段实施计划,积极探索作业批改有效性的研究策略。经过努力探索,课题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目前课题的研究已进入深入研究阶段,现将半年多来课题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有序开展 2016年4-5月为《高中地理“德课一体”341有效课堂拓展延伸的研究》课题启动阶段。课题组专门召开了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高中地理“德课一体”341有效课堂拓展延伸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并于2016年5月18日,我校隆重举行了开题仪式,使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步骤和人员分工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拓展延伸的认知程度和教师对拓展延伸的实施状况。 2、运用“德课一体”341有效课堂拓展延伸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3、组织学生参加“德课一体”341有效课堂课改实践课,深刻体会拓展延伸的重要性,为拓展延伸的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5月),确定课题,完成申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2、实践研究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课题开题,分工合作研究课题。⑴广泛收集整理资料;⑵德课一体化地理课堂拓展延伸的教育实验; ⑶反思总结教育规律。 3、结题鉴定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3月),课题总结。整理材料,课题组进行实验总结,组织观摩课,进行成果展示,申请结题。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多媒体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阶段成果 柘城县惠济乡小吴初级中学生物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立项工作的扎实展开 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方案,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申报课题、撰写实施方案,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多媒体课的开发和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基本理清了多媒体课件开发的思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抽象变具体,静态变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宏观物体缩微处理,化枯燥为生动。有利于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突破难点。③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加大教学密度,加快教学进度,优化教学过程。 2、课题实施的稳步推进 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其优越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程度来选取自己学习的信息、选择学习的途径、确定学习的内容和数量、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完全改变以往的学习形式。而我们如果利用网络教学,既能进行整体协作教学,又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具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本课题的网络教学实验活动遵循行动研究的要求,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许多学科教师从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开始,制定研究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在行动中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反省,找到问题改进的方法,并进入下一个行动研究过程。在众多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之下,形成了二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1、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共同为教学服务。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是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生物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坚持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实物性”原则,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服务性,及技术的运用要为学科教学服务,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规律,使技术的运用恰到好处,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活动的青蛙和一些不断变化的声响来增 加动感,这样的课件常常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达不到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教师则在传统的教学框架下,依赖一些生物教学软件即兴制作,使课本搬家、挂图搬家、实验搬家,我认为,

春季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方案与总结

石羔小学课题研究中期检查、经验交流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课题过程研究质量,提升课题的研究水平,更好地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教育科研效益,特实施情况检查实施方案。 一、检查的目的 注重对各单位教师小课题的过程管理,夯实研究过程,确保课题实施计划落到实处;对课题进行研究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及时掌控课题研究进展,了解并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并推广优秀的研究课题,充分实现在检查评估中指导和服务的目的,促进区域教育科研的发展。 二、检查的时间 2014年6月4日 三、检查的范围 石羔小学教师课题。 四、检查组成员及工作要求 1、检查组成员 组长:杨青平 副组长:陈华向中山 组员:刘东亚黄金翠刘国胜蔡兴勇 2、工作要求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检查评估,充分发挥指导与服务职能,积极质疑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五、检查的内容 1、课题档案(立项通知书、开题报告、活动记录等过程性资料); 2、研究进展情况(课题研究中期检查表、印证材料) 3、上交微型课题中期小结到教科室。 六、检查的程序 1、制定工作方案,组建课题研究中期检查组; 2、召开检查组成员培训会并分工;

3、学校自查和各组团实施实地检查并评定等级 5、教科室向各课题主持人反馈课题研究中期检查情况。 (1)、总体反馈检查情况。 (2)、下发《石羔小学微型课题研究中期检查表》,反馈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步研究打算。 (3)、交流微型课题资料袋取长补短。 6、课题主持人补充。 七、检查的要求 各学校要积极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开展自查工作,教科室填写《石羔小学课题研究中期检查表》,结果予以公示。 教科室 2014.5.30

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小结

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小结

《如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中期阶段性小结 李树梅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申报的课题在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就开始行动起来,购买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开始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环境状况和我国的环保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于是,我们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当地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结合校园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指出:可供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遭到了毁坏,不但人类要自食其果,而且还将殃及子孙后代,人类是否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及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地球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繁衍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1992年,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教育是教育战线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学生如果不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近几年来,环境知识普及教育的课程已陆续在全国各类学校开设,国家已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旨在通过基础的社会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并自觉地参与到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为此,

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我们的课题申请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准备,上网查阅各地和国外的环保资料,订阅购买相关的书籍,制定了实施计划。学校召开了科研课题开题会议,大家在各自分工的领域开始了研究工作,并确定三年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研究方案的制定 子课题立项后,我们课题组着手设计并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初步决定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预计用一学期的时间,根据我区的环境状况和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环保情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对环境需要保护的意识。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预计用三学期的时间,探索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时间,空间及程序,初步建立小学生环保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预计用一学期的时间,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模式,以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书面总结小学生环保教育的实验研究成果。 我们预期的目标是通过对整个过程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成果:

课题设计研究中期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 中期报告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 2008年5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黔江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黔江区区级重点课题”,2008年12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区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白校长曾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出人员变更申请,成立中心课题组,调整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初期由我校小学高级教师费春华负责,李祖锦、刘永素、张兴琼、李光禄、李达明、汪平安、李成科等参研。2010年课题负责人费春华由于工作需要调至黔江区水市小学后,他随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课题人员变更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我校于2010年9月6日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光山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中期报告 立项编号J C J Y14160 课题名称如何保持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策略的研究学科分类小学英语 主持人黄兰兰 所在单位北向店完全小学 填表日期2015年6月29号 光山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制 2015年6月15日

中期检查活动提示: 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中期检查活动建议由县区教研室课题管理办公室集中组织,或由所在单位教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如何保持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12月在学校立项后,为加强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施水平和研究质量,2015年6月15日,县教科所一行几人来我校进行了中期检查和指导,并严格对课题进行了认真检查和指导。 检查时间:2015年6月15日 地点:北向店乡完全小学 评议专家:徐稳、李劲松、刘彦 参与人员:黄兰兰、裴晓燕、裴丹、徐冉、金晶、宋卫兵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以内,(可加页)。 一.前一阶段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提高认识。 理论指导实践,学习转变观念。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纲要》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充分地认识到没有“教科研,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教师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还深深地感到“保持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有效途径。因此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总结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统一了认识。为了更好地从事课题研究,我们不仅以研代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而且还多次邀请县、乡优秀老师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每次的精心指导,真知灼见都推进了我校课题研究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课题措施,强化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现状比较滞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英语教师稀缺,非专业英语教师事倍功半,只得应付教学;二是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模式落后,为了成绩逼迫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小学生早早的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甚至闻之色变;三是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只学不用,缺少交流的氛围,死板的汉语式英语课堂渐渐地使学生都默认的学习了哑巴英语。我们课题组针对这种现状,加强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立足研究方向,落实研究措施。 自本课题研究开始以来,我们以课题负责人黄兰兰老师为主导,具体负责课题的布臵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课题组各个教师都积极参加,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至今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入研究,克服重重困难,一直以课题研究的预期设计方案和目标进行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措施的策略,加强对保持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策略研究的有效性进行研讨。 1. 提升教学理念,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新课标培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图书资料和现代网络资源,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改等现代教育理念。并通过网络观看小学英语名师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等视频资源,替身自身的文化修养,开阔自己的教学视野。 2.摒弃传统观念,立足课堂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化。“设计贴近生活、生动形象、实在有趣的英语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情境,寓教于乐。”这是我们课题组成员一致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备课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上我们通过学习和借鉴,大胆创新,坚持最大限度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自学取代“填鸭”;以活动教学取代死记硬背,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模式为学生开辟一片应用英语的新大陆,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继而使他们由“怕学”变为“乐学” 3.深入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归纳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为了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准确找到学生不大喜欢英语课堂的原因,我们采取了调查、座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找出了学生不喜欢英语课堂的原因。

课题各阶段计划和总结三阶段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的计划 根据当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学生对语文失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爱好,语文学习成为了偏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愈发感到吃力不讨好的情况屡屡出现,教师的力不从心,学生的心不在“焉”,最终导致了语文处在了现今的尴尬境地。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我们课题组成员推出了《联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问题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力图从转变教学方法,寻求合适学法上,为教师的教学找到更高效的契合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到更灵活,更易操作的方法,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切入,最终形成人人学语文,人人爱学语文的良好局面。 一、更新观念,改变方法。 我们之前的教学基本上属于知识的传授阶段,特别是只重视于“授之以鱼”,虽曾想过“授之以渔”更加重要,但具体实践却少之又少,以致于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背书,教师教学就只是在“满堂灌”“填鸭式”。长此以往,语文教学与学习就造成了如今人人不重视,甚至人人喜欢不上的尴尬局面。如何扭转?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改变那些不合理的,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要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国家和民族越来越强调重视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学好语文、掌握好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尤为重要。有了这份意识,有了这一观念的认识,再改变方法,运用教师和学生适合的联想法去进行语文教学与学习,相信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习好相关的理念知识,掌握好所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收集好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来自各方的意见,制定好课题开展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要求做的事情布置下去,把教师要准备的任务安排好来。借鉴好前人的课题研究经验,收集好课题研究所需的工具及手段,协调好各成员之间,各参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一切为了课题的完美开局作好充分准备。 三、工作重点: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就是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联想法,以及通过联想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初步改变语文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四、具体工作安排表: 1、收集好资料,做好课题立项工作; 2、制定好课题的实施方案; 3、完成好课题的开题报告; 4、进行好师生协调工作,开好课题开展初期会议; 5、让学生做好各项需要配合的工作,为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上好第一阶段的演示课,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 7、协调好各方安排,为第二阶段能更好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实施阶段计划 课题已经步入了正轨,各项工作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学生也收到了联想法所带来的初步效果,教师也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中把联想法渗透在其中。联想的前景也现出了它的前景与曙光。但“路漫漫其修远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性教学研究》子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 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文生 所在单位: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第二小学 填报日期: 2014年5月19日

中期研究报告的要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重要的变更及原因,课 题研究能否按时保质完成,初步形成的主要研究观点,研究存在的 主要问题、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等。限5000字以内,另加附页。 一、开题以来的研究情况 本课题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信息技术环 境下创新性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策略的研究》于2013年8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组审核,获得了课题研究立项资格,课题批准号为[内教科学规划办2012JCH007]。 同年9月17日我校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确立研究方案,形成研究格局,探究课题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精心制订研究计划,明确课题组成员职责,整个研究步骤井然有序,课题研究有序有效推进。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在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今课题研究已开展将近一年,研究策略初步凸显,教师业务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有效提高。 在研究中,我们以“落实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走“求实、求精、求新”的科研之路,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使教师教得自信、教得轻松、教得有效。以科研求发展,以质量树品牌,有效 调动数学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 平,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开创我校数学教学研究新局面。 (一)、加强课题研究管理 建立求真务实的课题研究集体。课题开题初,成立课题组组长,教研组长、数学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集体。各成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位,充满很强 的科研能力和信心。研究中各实验教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仅担任学科教 学工作,还能积极参与各项研究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同时还为课题研 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 (二)、强化课题研究培训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新配置电子白 板,形成“班班通”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远程教育的巨大优势,让老师下载

课题阶段研究计划、总结三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课题组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主旋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系列化的常规工作管理制度,为引领并营造学校的科研氛围而奠定基础;以深化课题研究为中心轴,充分发挥课题成员的作用,为造就一支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而起到了中坚核心的作用。 二、本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1. 组织分工,制定方案,为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2.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讨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思想,并分学段开展研讨活动,力求吃透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各种方法、研究教学途径。 1)、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课堂展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课题阶段研讨会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持性理论,有针对性制定研究方案和指导实践。 2. 行动研究法。要求课题组成员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语文每单元各课时进行研究,在教学实际中探求最佳教学设计。 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有一支思想责任过硬、业务精良的语文教师队伍。课题组教师,学历达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突出,他们多为县、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教学实践体会和经验,有的成员曾先后参加过省、市、县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交流。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更好地用了初中语文教材,必须在教研上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此课题正好体现了这些要求。

课题研究的中期阶段性小结

《如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保意识》中期阶段性小结 树梅 一、课题进展情况 我们申报的课题在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就开始行动起来,购买相关的书籍,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开始准备工作,根据我们的环境状况和我国的环保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于是,我们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当地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结合校园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指出:可供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遭到了毁坏,不但人类要自食其果,而且还将殃及子后代,人类是否能够解决环境问题及保护好人类的家园,将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地球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繁衍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1992年,我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教育是教育战线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学生如果不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近几年来,环境知识普及教育的课程已陆续在全国各类学校开设,国家已把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从幼儿园、中小学抓起。旨在通过基础的社会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并自觉地参与到对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为此,对

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题的研究现状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我们的课题申请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准备,上网查阅各地和国外的环保资料,订阅购买相关的书籍,制定了实施计划。学校召开了科研课题开题会议,大家在各自分工的领域开始了研究工作,并确定三年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 养。 四、研究方案的制定 子课题立项后,我们课题组着手设计并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初步决定把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预计用一学期的时间,根据我区的环境状况和我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环保情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形成对环境需要保护的意识。 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预计用三学期的时间,探索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时间,空间及程序,初步建立小学生环保教育的目标体系。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预计用一学期的时间,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教育模式,以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形式,书面总结小学生环保教育的实验研究成果。 我们预期的目标是通过对整个过程的研究,在以下几方面获得成果: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小学生环保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小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的意见;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校以普陀区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科研兴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行动目标,申报的县级课题《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于2012年4月被批准为县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学校立即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首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形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后,在校内进行宣传,吸引很多教师主动参与;于2012年9月底举行了开题仪式,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回顾 从2012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一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来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因此,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形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课题开题以后,为避免课题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课题核心小组乘热打铁,在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通报了课题开题活动的情况,传达教育局和县科研室对学校课题的关注信息,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前期宣传效应,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局限于课题组成员的名额限制,12年底学校组织了“优秀案例评选”,并把主动参与评比的老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预选名单(有20名),进行了培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课题开题后后课题组成员基本在20名左右,按照学科分成了四个组。目前坚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16名,按相近学科分三个组。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以后,就如何开展研究活动,校长(主持人)要求,研究要校本化,因此本课题核心组的另一任务是“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