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结果分析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结果分析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结果分析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结果分析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结果分析

陆秀文,楼建华3,陆晔峰

Analysis of unexpected clinical incidents in children :from self 2reporting ∥L u X i uwen ,L ou J ianhua ,L u Yef eng

摘要:目的提高患儿安全,降低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方法统计2004~2007年42270例住院患儿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住院患儿意外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结果上报临床意外事件217件,患儿临床意外事件总发生率为0.51%,年发生率基本保持平稳;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科室以ICU 为主,占21.7%;药物问题73件,占33.6%;事件原因中,违反操作、经验不足和有章不循居个人因素前三位;跨科问题、管理低效和设施问题居系统因素前三位;事件定性以护理意外为主,占45.6%。结论患儿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较低,护理意外事件占较大比例。健全意外事件上报机制,有利于保障患儿安全。但仍需要关注患儿病情严重科室,注重从系统和个人两方面采取措施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儿童; 住院; 意外事件; 上报机制; 护理; 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19-0035-03 DOI :10.3870/hlxzz.2010.19.035

作者单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护理部(上海,200127)陆秀文(19622),女,本科,主管护师;3通讯作者收稿:2010-04-02;修回:2010-05-14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期望的提高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安全逐渐被医疗卫生系统重视。W HO 对这一重点项目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1世纪“倡导病人安全”是其在全球的重要举措[1]。许多国家都认可“病人安全氛围”是预防医疗负性事件的重要因素,日本为此专门开发了“病人安全氛围量

表”[2]。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从生理到心理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和成熟阶段,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其伤害发生率高、预后残疾多[3]。本研究对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4年的临床意外事件上报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评价儿童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的作用,分析儿童临床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在患儿安全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2004~2007年度的年平均门诊量61.14万例次,年平均住院患儿10567例次,平均住院10.14d 。1.2 方法1.2.1 临床意外事件上报流程 发生临床意外事件后48h 内口头上报护理部,7d 内由当事人或科室护理安全员填写“临床意外事件上报表”书面上报护理部;同时,科室安全员对当事人进行访谈,绘制出“临床意外事件流程图”。“临床意外事件上报表”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意外事件发生的相关情况、意外事件类型、意外事件发生经过及患儿情况、意外事件造成的结果、意外事件处理经过以及护理部质控委员会意见7部分。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科室安全员,必要时邀请相关护理项目组专家根据“临床意外事件上报表”和“临床意外事件流程图”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再次呈现给护理部核心小组,对临床意外事件予以定性。

1.2.2 资料整理分析方法 整理2004年1月至

2007年12月临床意外事件上报表并对上报表进行

信息完整性检查。临床意外事件选项有跌倒、医疗相关事件(导管问题、非预期抢救或死亡等)、药物问题(给药途径、剂量、时间等)、医护人员被伤害、手术相关事件及其他6类。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2 结果

2.1 患儿临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 上报临床意外事

件217件,其中28件缺失事件定性结果,其余189件无信息缺损。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科室与分类见表1。

表1 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科室与分类(n =217)项目 意外事件发生数

构成比(%)

科室 综合病房3415.7 ICU 4721.7 急诊11 5.1 门诊9 4.1 胸外科209.2 普外科2511.5 心内科167.4 血液科3214.7 手术室5 2.3 骨科177.8 特需病房10.5分类 跌倒

2612.0 医疗相关事件5123.5 药物问题7333.6 医护人员被伤害3717.0 手术相关事件10.5 其他

29

13.4

2.2 不同年份患儿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 见表2。2.3 临床意外事件发生原因 见表3。

2.4 临床意外事件定性分析 护理意外事件99例,

占45.6%;Ⅰ、Ⅱ、Ⅲ类护理差错分别为7、34、49例,占3.2%、15.7%、22.6%。

?

53?护理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5卷第19期(综合版)

表2 不同年份患儿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年份住院例数意外事件发生数发生率(%)

20048202480.59

200510479340.32

200610970610.56

200712619740.59

合计422702170.51

表3 临床意外事件发生原因(n=217)

系统原因 例(%)个人原因 例(%)

管理低效18(8.3)有章不循43(19.8)

制度不全15(6.9)违反操作53(24.4)

制度不合理5(2.3)疲劳2(0.9)

制度不落实11(5.1)服务理念13(6.0) 流程不完善13(6.0)经验不足50(23.0)

跨科问题20(9.2)缺乏沟通11(5.1) 设施问题16(7.4)

3 讨论

3.1 临床意外事件上报制度 患者安全,是指在医疗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或预防患者出现不良的结果或受到伤害,包括预防错误、偏差与意外[4]。患者安全始终是卫生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关注的热点[5]。临床意外事件事关患者安全,所以及时上报有利于控制更严重的意外事件的发生。该院的临床意外事件上报程序规范,鼓励自主通报,尽量避免强制通报,定期组织科护士长、质控委员等对上报的案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反馈至原单位,提出整改措施或建议,有效避免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表2显示,每年的住院人数不断增加,而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却保持相对平稳,在0.5%上下浮动,远低于国外成人急症医院的3.2%~16.6%[1],凸现了上报制度的成效。表1显示,意外事件主要发生于ICU,可能与ICU患儿病情复杂、病情不稳定、急救措施比较多,导致医疗任务以抢救生命为先,忽视了患儿安全的防范。患儿病情的不稳定和仪器的复杂是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的隐患,提示医院管理者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操作繁多、仪器复杂的相关科室,尤其是ICU,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临床意外事件预警机制。而发生最多的意外事件是药物差错,可能因为药物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在医疗护理中护士核对不严或所发药物太多可能是导致药物差错的潜在因素,当然,管理中的系统不可控因素也是隐患之一。

3.2 倡导根本原因分析 即使在最好的医院,仍然会有人为错误,特别是沟通无效、管理和决策而引起的负性事件[6]。因此,对发生的临床意外事件应持理性态度,而发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最关键的是要找出引起该问题的原因,针对上报的意外事件,应倡导使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找出潜在的影响因素。RCA是指用于找出造成潜在执行偏差的最基

本或有因果关系的程序。有效的RCA能协助组织找出作业流程中及系统设计上的风险或缺点,并采取正确的行动。由表3可知,事件原因中,“违反操作”、“经验不足”和“有章不循”居个人因素前三位;而“跨科问题”、

“管理低效”和“设施问题”居系统因素前三位。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只看表象,将责任归咎于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而是应该追根溯源,找出最深层次的原因,这就需要医院管理者认可RCA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组织地分析原因。依照“冰山理论”,发生的意外事件只是所有潜在发生事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没有被人们发现,而RCA有利于管理者从事件源头控制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避免潜在的意外事件成为现实。针对个人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培训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国外医院在聘任刚毕业的护生时,给予他们大量关于临床风险管理(CRM)的患者方面信息,并帮助他们将这些信息转化融入他们每天的临床实践中,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CRM的角色[7]。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减少经验不足引发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对于新职工来说,及时有效的培训可以让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从容应对各种情况,且可消除意外事件隐患因素。

3.3 临床意外事件的预防 鉴于“大多数临床意外事件可以预防”这一共识,医院管理者的重心应放在对意外事件的预防上。国外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住院医生受教育程度等措施确保患者安全[8]。还有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对护理人员充分授权并给予最大限度的自主性而保证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3]。本研究发现,在所有发生的意外事件中,护理意外占45.6%,而Ⅰ类护理差错仅占3.2%,可见该院对于意外事件的全盘控制做得较好。因此,在此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巩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必将减少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因为安全意识是护理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前提[9]。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也有利于保证患者安全。W HO针对患者安全提出了患者安全指标(PSI),不过研究证实,未经调整的PSI没有区分已经存在的影响因素而涵盖了假阳性案例,由于这一原因和缺乏对这些指标的大样本的效度研究,PSI不能作为评价医院绩效的依据[10],这提示我们不能将注意力局限于指标的直观性,而应该充分重视预防的主体———人,将预防工作做到位,防患于未然,提升患者安全,巩固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鸣明,李幼平.病人安全———全球医疗服务的挑战

[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7):5092512.

[2] Matsubara S,Hagihara A,Nobutomo K.Development

of a patient safety climate scale in J apan[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8,20(3):2112220.

[3] 杨汉军,刘俊,张友华.儿童意外伤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3):2492250.

?

6

3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Oct.2010 Vol125 No119(General Medicine)

[4] 王丹丹,李江.重视病人安全加强医院管理[J ].现代医

院管理,2008,6(3):12214.

[5] Armstrong K ,Laschinger H ,Wong C.Workplace em 2

powerment and magnet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 2tors of patient safety climate [J ].J Nurs Care Qual ,2009,24(1):55262.

[6] Mc K eon L M ,Cunningham P D ,Oswaks J S.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patient 2focused ,high 2reliability team training [J ].J Nurs Care Qual ,2009,24(1):76282.

[7] Johnstone M J ,Kanitsaki O.Patient safety and the inte 2

gration of graduate nurses into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 systems and processes :an

Australian study[J ].Qual Manag Health Care ,2008,17(2):1622173.

[8] Iglehart J K.Revisiting duty 2hour limits -IOM recom 2

mendations for patient safety and resident education[J ].N Engl J Med ,2008,359(25):263322635.

[9] 张俊荣,卢艳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3(19):210.

[10]Bahl V ,Thompson M A ,K au T Y,et al.Do the A HRQ

patient safety indicators flag conditions that are present at the time of hospital admission ?[J ].Med Care ,2008,46(5):5162522.

(本文编辑 宋春燕)

丝绸胶布用于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固定

陈冰,何清桂

关键词:新生儿; 丝绸胶布;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19-0037-01 DOI :10.3870/hlxzz.2010.19.037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儿科(广西梧州,543001)陈冰(19742),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2010-05-29;修回:2010-07-12

新生儿气管插管不带气囊,且新生儿气管狭窄、短小,易

致气管插管不易固定。若固定导管的胶布粘性不佳或被口腔分泌物浸湿易卷曲,则有导管脱出的风险。我科应用丝绸胶布固定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09年1~12月在我院儿科新生儿室住院、经

口气管插管患儿119例,男63例、女56例,日龄最小30min ,最大24d ,平均(6.0±0.4)d 。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两组性别、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1.2

 方法1.2.1 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使用宽

2.5cm 、长5~7cm 3M 胶带(3M 中国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cm ×9.1m )2条,制成“H ”形即蝶形。插管成功后将胶布

一边粘贴于鼻唇之间,另一边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固定导管;另一条胶布一边粘贴于下唇边缘,另一边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固定导管。观察组使用宽2.5cm 、长10.0cm 丝绸胶布(法国优格医疗用品公司生产,规格2.5cm ×9.1m )2条,从中间撕开成横“Y ”形。插管成功后将1块胶布贴在右侧面颊,胶布开叉处正对口角,上条沿鼻唇沟贴到对侧,下条胶布顺时针方向包裹气管导管,撕去多余部分;将另1块胶布也贴在右侧面颊,与第1条胶布重叠,胶布开口正对口角,下条粘在下巴,上条胶布逆时针方向包裹气管导管。也可以用同样方法将气管导管固定于左侧口角。

1.2.2

 评价方法 留置气管导管期间观察两组固定胶布与

皮肤之间有无卷曲、包裹气管导管的胶布有无脱开、有无气管

导管移位及脱出。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

水准α=0.05。2 结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胶布卷曲

胶布脱开

气管导管移位

气管导管脱出

对照组59

3319176观察组604100χ2

33.7019.8420.17 4.48P

<0.01

<0.01

<0.01

<0.05

3 讨论

气管插管固定主要目的是防止气管导管移位、脱出,避免导管随呼吸上下滑动损伤喉及气管[1]。一旦发生脱管,可能会造成患儿的二次伤害,反复插管既增加感染的机会,又加重呼吸衰竭[2]。新生儿吸吮动作和唾液浸润较易造成胶带卷曲、松脱,引起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同时易发生气管、支气管

黏膜及喉头水肿[3]

丝绸胶布具有粘着力强、背衬强度大、抗张力强、低敏的特点,透气孔大,避免皮肤受到浸渍。观察组患儿上下唇各有1条胶布固定,且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螺旋状紧密缠绕气管导管,形成上下相同的牵拉力,增加固定的牢固性。气管导管选择固定在一侧口角,口腔暴露面积大,方便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口腔护理容易。同时,丝绸胶布柔软,对口唇部压迫小,极少出现过敏反应,还可在口角两边交替固定,减少分泌物浸湿胶布的机会。表1显示,观察组胶布卷曲、脱开,气管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P <0.05),说明应用丝绸胶布固定新生儿经口气管导管明显优于传统固定方法,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参考文献:[1] 刘丽平,王家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两种方法的比较

[J ].当代护土:学术版,2005(4):41.[2] 谢莉晶,杨依慧,蔡玉桃,等.新生儿气管插管脱管原因

分析及护理[J ].广州医药,2008,39(6):72.[3] 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100.

(本文编辑 宋春燕)

?

73?护理学杂志2010年10月第25卷第19期(综合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新)

中心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最新) 为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更好地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内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护理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等个案报告,要按特定报告表单和程序上报相应部门。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 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n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 与功能损害。 川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w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上报内容 1. 按照事件类别分类:信息传递错误事件,治疗错误事件,方法/ 技术错误事件,药物 调剂分发错误事件,输血事件,设备器械使用事件,医疗技术检查事件,输液事件,手术麻醉事件,基础护理事件,营养与饮食事件,物品运送事件,放射安全事件,诊疗记录事件,知情同意事件,非 预期事件,公共意外事件,不作为事件、其他不良事件等19 类不良事件。 2. 按照受理部门分类: 2.1 医疗类:医师、医技人员判定意见错误,医嘱/ 处方错误(口头及书面),医嘱遗漏,医 师或技师对患者部位、器材、剂量等选择错误,不认真查对事件,医师遗忘,未治疗,延期,时间或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第二分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实施细则》,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分三个级别: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Ⅰ、Ⅱ级为重大事件,Ⅲ、Ⅳ级为一般事件。 二、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1、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三、接收报告单位: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上报相应职能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其中: 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 3、院感安全(不良)事件由院感科处理。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处理。 5、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设备科处理。 6、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部处理。 7、医德医风违法乱纪(不良)事件由院办处理。 8、消防、治安安全(不良)事件由保卫科处理。 四、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书面报告: (一)Ⅰ、Ⅱ级事件报告流程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临床检验报告单解读 一般看病最常做的就是3大常规,这也是住院病历里面必须的,特别是小孩子发烧感冒时,建议大家去医院要自己要求验,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这样可以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 血常规化验现在一般取指尖血(过去取耳垂末梢血),内容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均用英文字首缩写表示。 血红蛋白(HGB) 正常值为120-150g/L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值为4×109/L-10×109/L 其中中性白细胞(NEUT%) 正常时为 淋巴细胞(LYM%) 正常时为 嗜酸细胞(MXD%) 正常时为 血小板(PLT ) 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正常值为82-92fL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正常值为340-360g/L 如果HGB值低于120g/L,就说明有贫血存在,应该进一步检查是什么性质的贫血,如果HGB值高于160g/L,可能是因为患有血红蛋白增高症或者血液被浓缩的缘故,WBC代表的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相当于国家的军队,共总数的增高(超过10×109/L)时,多表明有炎症、感染存

在,此时病人多有发热症状,如果白细胞总数太高在(30-50)×109/L以上,病人是于少年儿童或年青人,伴有较严重的不能解释的贫血,请不要掉以轻心,应该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排除白血病的可能,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可由接受放射线,病毒感染药物及化学物质中毒等引起。中性白细胞比例增高多意味着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存在,淋巴细胞增高多见于慢性疾病及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嗜酸性白细胞增高时,往往说明体内有过敏原存在引起的过敏,如寄生虫(蛔虫多见),过敏性炎症,过敏反应等。PLT减少时,可能会有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增高时,说明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 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HGB)减低,即可诊为贫血。按红细胞体积大小可分为巨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和正细胞性贫血。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和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主要分型依据。 蛋白(PRO) 正常为阴性 尿糖(GLU) 正常阴性 红细胞(RBC) 正常0-1/高倍 白细胞(LEU) 正常0-5/高倍 尿酸盐结晶(NIT) 酮体(KET) 正常阴性 尿胆元(UBG) 定性:弱阳性定量1-4mg/24h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与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就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与保护患者利益得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者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文件精神,为达到卫生部提出得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要求,特制定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目得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与安全隐患,将获取得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 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得持续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得定义及等级划分 (一) 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得诊疗结果、增加患者得痛苦与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得正常运行与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因素与事件。 (二) 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得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得死亡,或就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就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得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9类: 1、临床诊治类: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手术患者部位与术式选择错误、患者术中死亡、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住院期间同一手术得再次手术、麻醉相关事件等。 2、医技诊查类: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3、护理院感类:误吸、压疮、约束意外、疑似电(刀)灼伤、纱布计数错误等;医院感染病例、职业暴露等。 4、医患沟通类: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

西宁市第一医疗集团第二分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确保患,实施细则》2012版)者安全,根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患者安全目标》,特制定我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具体如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分三个级别: (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成事实。Ⅰ、Ⅱ级为重大事件,Ⅲ、Ⅳ级为一般事件。二、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一)号)、卫生部《重大医疗[1987]63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号)以及[2002]206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 1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非处罚性:2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三、接收报告单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表上报相应职能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分析处理。其中:1、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由医务科处理。 2、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由护理部处理。 3、院感安全(不良)事件由院感科处理。 4、药品安全(不良)事件由药剂科处理。 5、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由设备科处理。 6、设施安全(不良)事件由总务部处理。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

医院常规化验单如何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 去医院看病免不了做一些化验与检查,患者做完化验拿到化验单后,往往不知化验单上的外文符号与各种数据代表什么,是否正常,总去问医生也不太可能。因此我介绍一些有关化验检查的基本知识,供参考;其所提示可能患的病症,也仅供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 1、红细胞(红血球)计数(RBC)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万~500万/mm3)。 红细胞减少常见于:①各种原因造成的贫血;②造血障碍、溶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①某些疾病,如先天性心脏并煤气中毒等;②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时及高山缺氧。 2、血红蛋白(HGB),即“血色素” 正常值男性:120~160g(或12~16g/dl),女性:110~150g/L(或11—15g/dl)。其增多或减少所提示的疾病与红细胞相同。 3、白细胞(白血球)计数(WBC) 正常值成人4~10×109/L(或4000~10000/mm3)白细胞减少常见于:①骨髓造血细胞遭破坏,如长期接触放射物、应用抗癌药物化疗。②脾功能亢进等疾病。白细胞增高常见于:①各种感染及组织损伤。②造血系统疾病,如白血玻 . 尿常规化验单

肾功能检查化验单项目分析表

大便常规化验单 大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正常人的粪便,一般是黄色成形的,没有血和粘液,没有红细胞、白细胞、虫卵和原虫。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如果粪便是柏油样黑色,可能是上消化道有出血,或者服了活性炭、铁剂等药物;如果粪便是红色,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或肛门有病的人,粪便有时呈红色。大便中验出有红、白血球在+---++”以上,就可以认为是菌痢;只查出白血球,说明是肠炎;只查出红血球,多半是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验虫卵可以从大便中查出蛔虫卵或绦虫卵。 肝功能检验单 1、总胆红素(TBIL) [正常参考值] 咖啡因法:0.3-1.Omg/dL。 [临床意义]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508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 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 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 混乱,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 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 监督。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摄入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69795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 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2、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

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

临床常用化验单指标含义(吐血推荐)

血常规 项目正常值意义 红细胞(RBC)计数男:4-5.5 1012 / L 增多:血浆容量减少、红细胞增多症 减少:贫血、妊娠中晚期、老年人、 15岁以前的儿童及婴幼儿女:3.5-5 1012 / L 新生儿:6-7 1012 / L 红细胞压积(PVC)= Hct 男:0.4-0.5 L / L 女:0.37-0.48 L/ L 增高:血液浓缩(脱水) 减少: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 fl 增高: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1.5-14.5 % 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鉴别诊断 血红蛋白(Hb)男:120-160g/ L 同# 红细胞计数# 女:110-150g/ L 新生儿:170-200g/ L 平均血红蛋白量(MCH)27-34 pg 增高: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2-36 %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WBC)计数4-10 109 / L — 中性粒细胞(N)绝对值2-7 109 / L 增多:急性感染(G +)、出血、中毒、 溶血、白血病、恶性肿瘤 减少:感染(G—)、再障、脾亢、SLE 百分比50-70 % 淋巴细胞(L)绝对值0.8-4 109 / L 增多:儿童期、病毒感染、白血病百分比20-40 % 单核细胞(M)绝对值0.12-0.8 109 / L 增多:婴幼儿和儿童、感染性心内膜 炎、活动性肺结核 百分比3-8 % 嗜酸性粒细胞(E)绝对值0.05-0.5 109 / L 增多:寄生虫病、过敏、皮肤病、血 液病、恶性肿瘤、猩红热 百分比0.5-5 % 嗜碱性粒细胞(B)绝对值0-0.1 109 / L —百分比0-1 % 血小板计数100-300 109 / L 增多:骨髓增值性疾病、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生理性波动 减少:再障、ITP、脾肿大 血小板压积(PCT)0.120-0.212 — 大血小板比率13-43 % 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巨核系细胞白血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13 fl 用于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 尿常规化验单上得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1、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2、尿酮体(U—Ket)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得脂肪与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4、尿胆原(URO或UBG) 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得梗阻性黄疸与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得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R-PRO)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7、葡萄糖(U—Glu)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8、尿比重(SG) 婴幼儿得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与出汗得影响。尿比重得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得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5岁 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1、002-1、030?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得多尿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心力衰竭等。?9、尿酸碱度(U-pH) ?正常参考值:尿pH值(酸碱度)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得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得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 10、隐血(U—BLO) 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与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11、维C 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维生素c受食物影响,食物中如果维C含量高,尿中就有可能高于正常值这个就是正常得.?尿常规化验单上指标分类?尿常指标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 .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 .步骤: 4.1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 1 . 1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 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

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4.1. 2 一般性的小型事故可在紧急医学处置后,要立即向实 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事故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时发现处理中的疏漏之处,使处理尽量完善妥当。 4.1. 3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在进行紧急医学处置的同时,要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情况;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理小组要立即协调现场紧急处理和周围环境污染 防控;协调医学专家评估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和对暴露人员的伤害程度;对药物可以治疗和预防该污染物感染的,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开始预防性用药;留取暴露人员相应的标本备检,并同时进行医学观察。 4.1. 4评估暴露级别(见下表) 4. 1. 4建立意外事故登记,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接触物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含有HIV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包括赴现场实验室负责人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以及专家);是否采用药物预防疗法,若是,则详细记录治疗用药情况、首次用药时间(暴露后几小时或几天)、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包括肝、肾功能化验结果);定期检测的日期、检测项目和结果。 4. 1 . 5根据评估结果建议育龄妇女发生职业暴露和职业暴露后和进行预防性用药期间,是否需要避免或终止妊娠。 4. 1. 6记录对暴露现场和周围环境防控污染的方法,实施形式,人员、范围,评估防控处理的效果;总结和评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中是否存在不当,发生暴露人员试验操作等过程是否存在失误,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 科室: 年度:

涡阳县中医院 目录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处理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

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为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安全)良事件,确保病人安全,根据卫生部今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结合中国医院协会《2009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特制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划分为7类: 1、病房诊治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院内感染等。 2、不良治疗:包括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等。 3、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4、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说明:1、当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具体见附件),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h 内报告,重大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或电话上报告医务科,由其核实结果后再上报分管院领导。2、职能科室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对策及整改措施,督促相关科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不良事件造成的影响,尽量将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3、涉及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感染、输血反应的实行双重填报。4、以上处理结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最后统一报医务科备案。 六、奖罚机制 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报告且积极整改者,视情节轻重可减轻或免于处罚。对阻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报告者予以500元现金奖励。 2、隐瞒不报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给予50-500元的处罚;由此引发纠纷或事故的另按本院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责任人处理办法(试行)处罚。 3、医务科每季度对收集到的不良事件报告进行分析,公示处理结果及有关的好建议,跟踪处理、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4、每年由院安全管理委员会对不良事件报告中的突出个人和集体提出奖励建议并报请院务会通过。 七、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811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 度正式样本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 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清除和控制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扩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暴露人员的医学观察等原则和步骤进行处理; 4.1.1 根据既往进行的生物安全危害度的评估和暴露的程度即时进行现场紧急医学处置,消除或最大程度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暴露人员的伤害;同时,有效的污染区域进行防控,最大限度的防止污染物对周

临床化验单解读教学内容

临床常见化验单解读 一、三大常规即血、尿、粪常规检查。 1、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 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5.5×1012/L,女性为 3.5-5.0×1012/L,新生儿为 6.0-7.0×1012/L。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10×109/L,新生儿为15-20×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百分比):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二是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2、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三项。 物理学检查主要是观察颜色、透明度、测尿比重。正常尿比重波动范围大,一般在1.015-1.020之间。比重增高,见于高热、糖尿病等;比重低,见于慢性肾炎以及肾功能严重损害等。 化学检查主要看酸碱反应、蛋白定性和糖定性。正常尿呈弱酸性或碱性,无蛋白,无糖,常用阴性“─”表示。尿中有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20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目的: 规定实验室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规范发生职业暴露时处理原则、报告和登记流程。 2.范围: 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涉及处理职业暴露的有关人员。 3.职责: 3.1 实验室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处理和报告程序; 3.2 实验室负责人按照规定进行组织和控制职业暴露发生后的控制实施; 3.3 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试验人员职业暴露处理的培训和考核,并保存有关记录; 3.4 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人员负责督察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工作的执行和医学应急样品的检查。4.步骤:4.1 实验室发生职业暴露后按照既往进行的该种污染物的生物安全危害度评估结果,快速有效的对意外暴露人员进行紧急医学处置;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的控制,最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庆医发〔2017〕18号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 报告制度 一、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本制度所称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包括: (一)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 (二)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 (三)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 (五)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七)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八)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 (九)其他非上列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 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十六类: 1、医疗沟通事件:指医护工作人员对患者所有已知病情情况、诊疗措施了解后,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使病人及其家属对病情、各种诊疗措施、病情发展、费用、并发症等涉及知情的事项了解。医患双方上述沟通

医院里的化验单解读

医院里的化验单总是很让人头疼,一排排的英文缩写字母和数字在平常人眼里就像天书一般。在这里将告诉您如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让您下次再面对它时,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一、成人血常规简介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4项。 1.血红蛋白(Hb):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2.红细胞(RBC)计数:正常男性为400-550万/μL,女性为350~500万/μL,新生儿为600~700万/μ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3.白细胞(WBC)计数: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一是中性粒细胞(Gran),正常为0.50~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二是淋巴细胞(Lym),正常为0.20~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四是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1,临床意义不大; 五是单核细胞,正常为0.03~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5.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6.红细胞沉降率: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iahinhkob法男性0-8mm/h,女性0-12mm/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