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可疑数据的取舍.

1-2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的取舍 同一样品同一组分的多个数据中,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或在不完全相同条件下进行再现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或在标准物质进行分析定值中得到的多个实验室多个分析方法的数据,也有在分析方法精密度试验中得到的多个实验室的数据。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各组数据中都表现出数据的集中性,也表现出数据的离散性,但有时也出现极少数数据有偏离得较大的现象。一般对这些偏离较大的数据称为可疑数据或可疑值,对可疑数据的取舍的方法有技术性的和统计性的。(一)技术性的取舍 从采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分析仪器运转是否正常、计算差错、记录差错,环境影响等查找原因,如果确实证明该可疑数据确系上述原因引起的,则认为可疑值为离群数值,并可以作技术性剔除,否则应保留。(二) 统计检验的取舍 在无确切的技术性的原因将可疑数据剔除时,则需进一步用统计性的法则进行检验和取舍。对测定值或测量值进行统计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所测数据是否来自同一总体,是否存在应剔除的离群值。 统计性检验可疑数据的法则有“4d”检验法、拉依达检验法、“Q”检验法、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狄克逊(Dixon)检验法和科克伦( Cochran)检验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后三种。 在GB6379-86《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检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中指出,格拉布斯检验和狄克逊检验,都必须分别独立进行。格拉布斯检验只进行一次。两种检验结果分别记录在册。如只发现一个异常值,则取格拉布斯所得的结果;如发现多个异常值,则取狄克逊检验所得的结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试行)JJG1006-86《一级标准物质》中,在数据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下,将每一个实验室的每种测量方法所测数据的平均值视为单次测量值,构成一组新的测量数据,从技术上判断可疑值并予剔除后,用格拉布斯或狄克逊等法则从统计检验剔除可疑值。 在ISO发布的几个文本(IS0-5725-1981、4259-1979、5168-1978)均推荐用狄克逊法则剔除异常值。 在标准物质数据处理工作中,已经多次发现几种异常值剔除法则对同一组数据的

第十一章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

第十一章 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 1、实验方法评价的指标;准确度与精密度。 2、实验结果的统计检验方法:t检验法、F检验法。 3、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可疑数据的检验与取舍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分析方法评价的指标及分析结果的统计检验方法。 2、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区别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掌握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重点】:t检验法、F检验法,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难点】:t检验法、F检验法。 【实验内容】 1 实验方法评价 1.1 评价指标 1、准确度 准确度: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测定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则准确度越高。准确度主要由系统误差决定,它反映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误差表示方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通常用平均值代表)的百分率。 2、精密度 精密度:分析工作在同一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得到一组数值不等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这些测试结果的差异由随机误差造成。测定值越集中,测定精密度越高。) 偏差(精密度的判断方法):个别测定结果(x)与几次测定的样本平均值(x)之间的差异。(偏差小,则测定精密度高) (评价分析结果时,首先应考察准确度,然后再考察精密度。) 3、灵敏度和检测限 灵敏度:一个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

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值变化的程度。(灵敏度与测量装置(仪器)以及化合物浓度变化的程度有关。) 检测限:分析方法在适当的置信水平内,能从样品检测被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小浓度。 一般来说,待测成分含量低时,须选用检测限小的方法;含量高时宜选用检测限大的方法。 4、费用与效益 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快速、微量、费用低廉、技术要求不高、操作安全的测定方法应列为一般实验室的首选方法。 1.2 实验结果的检验 实验结果的检验方法:采用显著性检验。 显著性检验内容:①与标准方法比对;②与标准试样比对 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步骤:①做一个否定的假设(假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所有样本来源于同一总体);②确定一个显著性水平(通常用α=0.1、0.05、0.01,分析工作中则多采用0.05的显著水平。若差异出现的机会有95%以上时,则前面假设取消,承认有显著性差异。)③统计量计算和做出判断。 常用检验法:t检验法、F检验法 1、t检验法 2、F检验法 2 实验数据处理 2.1 分析结果的表示 1、固体试样 以质量分数表示。 w x = m x / m s 单位:%,若含量很低,可用mg/kg(×10-6)或μg/mg(×10-9)表示。 2、液体试样 1)物质的量浓度:c x(mol/L); 2)质量分数:w x; 3)体积分数:φx; 4)质量浓度:ρx(g/L, mg/L 或μg/mL)。

第三节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第三节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在一组条件完全相同的重复试验中,个别的测量值可能会出现异常。如测量值过大或过小,这些过大或过小的测量数据是不正常的,或称为可疑的。对于这些可疑数据应该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判别其真伪,并决定取舍。常用的方法有拉依达法、肖维纳特(Chavenet)法。格拉布斯(Grubbs)法等。 一、拉依达法 当试验次数较多时,可简单地用3倍标准偏差(3S)作为确定可疑数据取舍的标准。当某一测量数据(x i)与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之差大于3倍标准偏差时,用公式表示为: ︳x i-x-‘︳>3S 则该测量数据应舍弃。 这是美国混凝土标准中所采用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是以3倍标准偏差作为判别标准,所以亦称3倍标准偏差法,简称3S法。 取3S的理由是:根据随机变量的正态分布规律,在多次试验中,测量值落在 x-‘一3S 与x-‘十3S之间的概率为%,出现在此范围之外的概率仅为%,也就是在近400次试验中才能遇到一次,这种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是不可能。因而在实际试验中,一旦出现,就认为该测量数据是不可靠的,应将其舍弃。 另外,当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大于2倍标准偏差(即︳x i-x-‘︳> 2S)时,则该测量值应保留,但需存疑。如发现生产(施工)、试验过程屯有可疑的变异时,该测量值则应予舍弃。 拉依达法简单方便,不需查表,但要求较宽,当试验检测次数较多或要求不高时可以应用,当试验检测次数较少时(如n<10)在一组测量值中即使混有异常值,也无法舍弃。 二、肖维纳特法 进行n次试验,其测量值服从正态分布,以概率1/(2n)设定一判别范围(一k n S,k n S),当偏差(测量值x i与其算术平均值x-‘之差)超出该范围时,就意味着该测量值x i是可疑的,应予舍弃。判别范围由下式确定: 肖维纳特法可疑数据舍弃的标准为:

可疑数据的取舍

可疑数据的取舍 21.3.3.1 可疑数据的取舍 为了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必须剔除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定数据。正常数据总是有一定的分散性,如果人为删去未经检验断定其离群数据(Outliers)的测定值(即可疑数据),由此得到精密度很高的测定结果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对可疑数据的取舍必须遵循一定原则。 1. 取舍原则 (1)测量中发现明显的系统误差和过失错误,由此而产生的分析数据应随时剔除。 (2)可疑数据的取舍应采用统计学方法判别,即离群数据的统计检验。 2. 大样本离群数据的取舍(三倍标准差法):根据正态分布密度函数,设测定值为Xi,可表示为Xi+3S 3μ3 Xi -3S。若Xi在Xi±3S范围内,此数据可用;若在Xi±3S范围外,此数据不可用,须舍弃(亦称莱特准则)。该判断的置信度在99.7%以上,但测定次数增多时,出现可疑值机会就随之增加,应将取舍标准改变如下。 先计算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X和标准差S,再计算Z值: X=X 1 + X 2 + … +X n / n (n 为包括可疑值尾数在内的 测定次数) S = [∑X2 -(∑X)2/n] / (n-1) Z= (X - X ) / S (X 为可疑值)

然后查正态分布表,得对应于Z值的a值。如 n a<0.1,则舍弃,>0.1,则不舍弃。 例如:土壤全氮的5次平行测定结果(g·kg-1)为1.52,1.48,1.65,1.85,1.45。其中1.85为可疑值,需判断取舍。计算平均值X=1.59;S=±0.164;Z=(1.85-1.59)/0.164=1.585。查正态分布表a=0.0565,na=5×0.0565=0.2825,因na>0.1,可疑值1.85g·kg-1不予舍弃。 3. 小样本离群数据取舍(n为有限数):有几个统计检验方法来估测可疑数据,包括Dixon,Grubbs,Cochran和Youden检验法。可以对一个样品,一批样品,一台仪器或一组数据中可疑数据的检验。现介绍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1)狄克逊(Dixon)检验法:此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本法中对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进行检验的公式因样本的容量n的不同而异,检验方法如下: 将一组测量数据从小到大顺序排列为X1、X2…X3,X1和X n分别为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按表21.3计算公式求Q值。 根据表21.4中给定的显著性水平a和样本容量n查得临界值Qa。 若Q≤Q0.05,则检验的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0.05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应舍去。 表21.2 Dixon检验统计量Q计算公式

试验检测中数据的修约与取舍

试验检测中数据的修约与取舍 [摘要] 工程质量的评价是以试验检测数据位依据的,试验检测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类多量大,有时杂乱无章,甚至还有错误,因此对试验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修约后才能得到可靠的试验检测结果。本文通过介绍试验数据的修约规则和取舍方法,说明了数据处理在工程中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试验数据修约取舍 1.前言 工程质量的评价是以试验检测数据位依据的,试验检测采集得到的原始数据类多量大,有时杂乱无章,甚至还有错误,因此对试验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合理的修约后才能得到可靠的试验检测结果。 2.数据的修约规则 2.1数据分类 质量数据就其本身的特性来说,可以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 (1)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数据,表现形式是连续型的。如长度、厚度、直径、强度等质量特征,一般都是可以用检测工具或仪器等测量(或试验)的,类似这些质量特征的测量数据,一般都带有小数,如长度为1.15m、1.18m等。在工程质量检验中得出的原始检验数据大部分是计量值数据。 (2)计数值数据。有些反映质量状况的数据是不能用测量器具来度量的。为了反映或描述属于这种类型内容的质量状况,而又必须用数据来表示时,便采用计数的办法,即用1、2、3、…连续地数出个数或次数,凡属于这样性质的数据即为计数值数据。 2.2数据的修约条件 数据获得后,还涉及数据的定位问题,也就是对规定精确程度范围之外的数字如何取舍的问题。 (1)修约间隔 系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修约间隔的数值一经确定,修约值即应为该数值的整数倍。主要有0.1单位修约、0.2单位修约、0.5单位修约、1单位修约等。 例如指定修约间隔为0.1,修约值即应在0.1的整数倍中选取,相当于将数

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

化验分析数据处理及结果计算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分析化学常用计量单位。 2、掌握化学分析中常用的溶液浓度表示方法。 3、掌握分析化学计算基础。 4、掌握可疑值概念,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4d、Q检验法、Grubbs法,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5、理解平均值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分析结果计算;可疑数据的取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关系 一、法定计量单位 什么是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由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 国际单位制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SI基本单位 简单介绍SI基本单位。 二、分析化学中常用法定计量单位 1、物质的量:用符号n 表示,单位为摩尔(mol)。 B 规定:1mol是指系统中物质单元B的数目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6.02

×1023)相等。 物质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和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例如:H 2O 为基本单元,则0.018kg 水为1mol 水。 H 2SO 4为基本单元,则0.098kg H 2SO 4为1mol 。 1/2 H 2SO 4为基本单元,则0.098kg H 2SO 4 为2mol 由此可见: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由于所采用基本单元不同,其物质的量也不同。 表示方法:1 mol H 其质量为1.008g ; 1 mol H 2其质量为2.016g ; 1 mol 1/2Na 2CO 3其质量为53.00g ; 1 mol1/5 KMnO 4其质量为31.60g 。 2、质量(m ):单位为千克(kg );克(g );毫克(mg );微克(μg )。 1kg = 1000g = 1×106mg = 1×109μg 3、体积(V ):单位为米3(m 3) 分析化学中:升(L );毫升(ml );微升(μl )。 1m 3 = 1000L = 1×106 ml = 1×109 μl 4、摩尔质量(M B ):单位为千克/摩(kg/mol ),常用g/mol 表示。 m M B = n B 介绍p185页表5-7,常用物质的摩尔质量。 5、摩尔体积(V m ):单位为m 3/mol ;常用L/mol 。 理想气体:22.4L/mol 。 v V m = n B 6、密度(ρ):kg/m3;g/cm3;g/ml 。 7、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 ) 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1/12之比。 8、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Mr ),即以前的分子量。

第3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课堂练习题

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课堂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越小越好 B. 等于零 C. 接近零 D.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 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 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绝对偏差 3.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A.<10mL B. 10~15mL C. 20~30mL D. >50mL 4.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 称取试样()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5. 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 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 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6. 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 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 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7.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B.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8.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 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C. 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 可用Q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 9. 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 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C. 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D. 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 10. 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 A. 用标准试样对照 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 C. 空白试验 D. 加入回收试验 11. 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来 消除?() A. 对照分析 B. 空白试验 C. 提纯试剂 D. 分析结果校正 12.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 B. 使标准偏差减小 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 D. 消除随机误差 13.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增加测定次数 14.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 A. 校正分析结果 B. 进行空白试验 C. 选择更精密仪器 D. 应用标准加入法

分析化学练习题第3章 偏差与数据处理1

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3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 选择题 1.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A. 越小越好 B. 等于零 C. 接近零 D. 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2.对某试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获得其中硫的平均含量为 3.25%,则其中某个测定值与此平 均值之差为该次测定的()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系统误差 D. 绝对偏差 3.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应控制在() A.<10mL B. 10~15mL C. 20~30mL D. >50mL 4. 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 少称取试样() A. 0.1g B. 0.2g C. 0.3g D. 0.4g 5. 下列有关误差论述中,正确的论述是() A. 精密度好误差一定较小 B. 随机误差具有方向性 C. 准确度可以衡量误差的大小 D.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 6. 下列有关系统误差的正确叙述是() A. 系统误差具有随机性 B. 系统误差在分析过程中不可避免 C.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D. 系统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7.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关系是() A. 精密度高,准确度必然高 C.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 B. 准确度高,精密度必然高 D. 准确度是保证精密度的前提 8.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分析结果影响恒定,可以测定其大小 B. 具有正态分布规律 C. 在平行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D. 可用Q检验法判断其是否存在 9. 关于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B. 作空白试验可以估算出试剂不纯等因素带来的误差 C. 回收试验可以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存在偶然误差 D. 通过对仪器进行校准减免偶然误差 10. 若不知所测样品的组成,则要想检验分析方法有无系统误差,有效的方法是() A. 用标准试样对照 B. 用人工合成样对照 C. 空白试验 D. 加入回收试验 11. 某一分析方法由于试剂带入的杂质量大而引起很大的误差,此时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来消除?() A. 对照分析 B. 空白试验 C. 提纯试剂 D. 分析结果校正 12.做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A. 提高实验的精密度 B. 使标准偏差减小 C. 检查系统误差是否存在 D. 消除随机误差 13.为消除分析方法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校准仪器 D. 增加测定次数 14.能有效减小分析中特定随机误差的方法有()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

离群数据的筛选可以使用下列方法 一、拉依达法 又称3倍标准偏差法,简称3S法。当某一测量数据与其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差大于3倍标准偏差时, 用公式表示为: 则该测量数据应舍弃。 二、肖维纳特法 以概率1/2n设定一判定范围(-KnS,KnS),当偏差超出该范围时,就应该舍去。判别范围由下式确定: Kn:肖维纳特系数与试验次数n有关。如下表: 肖维特系数表2-0-1 n Kn n Kn n Kn n Kn n Kn n Kn 3 1.388 1.8613 2.0718 2.2023 2.3050 2.58 4 1.539 1.9214 2.1219 2.2224 2.317 5 2.71 5 1.6510 1.9615 2.1320 2.2425 2.33100 2.81 6 1.7311 2.0016 2.1521 2.2630 2.39200 3.02 7 1.8012 2.0317 2.1722 2.2840 2.49500 3.20 因此肖维特法可疑数据舍弃的标准为:

三、格拉布斯法 将Xi 按值从小到大排列如下: 给出标准化顺序统计量g : 最小值X1可疑,最大值Xn 可疑,为: 格拉布斯法的判别标准为:g > g[n][p] 格拉布斯表——临界值GP (n ) P n 0.95 0.99 P n 0.95 0.99 3 1.135 1.155 17 2.475 2.785 4 1.463 1.492 18 2.504 2.821 5 1.672 1.749 19 2.532 2.854 6 1.822 1.944 20 2.557 2.884

第二章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第二章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化学分析常用检验报告格式。 2、了解化学分析中数据记录方法。 3、掌握可疑值概念,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4d、Q检验法,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4、理解平均值精密度的表示方法,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5、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可疑数据的取舍 2、置信区间的意义和求法 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析检验的数据记录及检验报告 教学目的: 1、了解化学分析中数据记录方法。 2、了解化学分析常用检验报告格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的纪录。 教学内容: 实验引题: 1、以数份检验报告为样本,讨论其规范性和正确性。 2、以教室内实物样本为例,就其重量、长度等给出一组数据。 设问: 1、正确的检验报告由几部分组成,如何撰写? 2、一组数据合理吗?如果认为不合理,应如何处理? 引入教学内容 一、分析检验的数据纪录 分析检验的原始数据记录是化学检验工作最重要的资料之一,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是保证实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条件。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有专用的记录本,并标上页码,记录本应保存相当时间以备查用。 (2)检验记录中应有检验日期、项目名称、检验次数、检验数据和检验人。

(3)根据不同的检验要求,可自行设计表格或自动记录和画图。 (4)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记录及时、准确、清晰、实事求是。 (5)检验中涉及的仪器型号、溶液浓度、室温等也要记录。 (6)记录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要与分析仪器的准确度一致。 (7)改动数据应清楚明确,不可随意涂改。 (8)检验结束后,应对数据进行核对、处理以确定是否需补充或重做。 二、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 定量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实验题目、实验日期、实验人 (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可用简要的文字或反应式表示) (4)仪器和试剂 (5)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6)实验数据和处理 (7)误差分析 (8)实验思考题 (9)实验体会 三、化学检验报告的内容 化学检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试样的名称和编号 (2)分析检验项目 (3)平等测定次数(一般为3次) (4)测定的平均值(或中位值)、标准偏差或相对平均偏差 (5)实验结论 (6)检验人、复核人、检验日期 第二节分析结果数据处理 教学目的: 1、掌握可疑值概念,分析数据的取舍方法4d、Q检验法,它们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2、理解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可疑数据的取舍。 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完整版

1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 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 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O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值 ③查表Q a( n) ④判断QW Q0b 05 正常;Q Q 05<炉Q0.01偏离值;Q>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 s ③查表T (n) ④判断:若T W T0o05正常离群值;T0o05T0.01 离群值,应舍去;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 数据。 t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 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值是样本均数与 总体均数之差对标准偏差的比值。Sx T X X min ②计算统计量' s X max X 或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