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2007.02.06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2006年8月24日通过

【关键词】肝纤维化;中草药;指南

Guid eli nes f or th e d iag nos is an d tre atm ent o f l ive r fib ros is in i nte gra tiv e m edi cin e p rac tic e Li ve r D ise ase Co mmi tte e, Chin ese As soc iat ion of In teg rat ive M edi cin e.

【Ke y w ord s】Liv er fib ros is;D rug s, Chi nes e

herb al;Gu ide lin e

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可作为一种病名(K74.001),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肝炎病毒、乙醇、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等ECM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 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肝纤维化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9年(1~18.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3%[1-3]。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20世纪60~80年代,肝纤维化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较明确的阐述,但多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不可逆过程。近20年来,肝纤维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体现在:(1)概念上,明确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慢性损伤的修复反应,是一种主动性的基质增生病理过程。(2)病理形成机制上,明确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学基础是肝星状细胞活化,基本了解调控肝星状细胞激活的分子机制,如自由基、ECM环境与细胞因子、尤其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刺激

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机制。(3)诊断方面,对于肝纤维化尤其是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自然进展、发生的危险因子、遗传与环境影响因素等基本了解,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基本建立,血清学综合诊断取得显著进展。(4)治疗上,证实肝纤维化与一定程度的肝硬化都是可逆的,部分药物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尤其是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综合疗效。

传统中医学并无肝纤维化概念。中西医结合抗肝纤维化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1)临床探索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往往与其病变结果-肝硬化相联系,并参照“癥积”、“胁痛”等中医病证,辨证论治。(2)实验研究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即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验证,代表性研究包括强肝软坚汤、丹参、桃仁及其提取物、葫芦素B、齐墩果酸、甘草甜素、汉防己甲素等。(3)新药临床试验与作用机制研究时期(20世纪90

年代以后),即在中药新药研究原则与循证医学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肝活组织检查病理学等方法评价中药抗肝纤维化临床疗效,并采用现代生命科学方法研究有效中药的作用机制与配伍原理。2001年9月,在上海召开全国首次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纤维化专题会议,交流总结了我国中西医结合肝纤维化的研究成果,具有标志性意义。

为了充分认识肝纤维化防治的重要性,对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为从事肝脏疾病防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本学会组织国内专家,自2003年开始,经多次讨论修改,编写成该指南,以供参考。正文中有关推荐意见所依据的证据共分3个级别5个等次(表1),以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

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质量分级

证据等级定义

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Ⅱ-1 有对照但非随机的临床试验

Ⅱ-2 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Ⅱ-3 多时间点病例系列分析,结果明显的非对照试验

Ⅲ专家的观点及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差异较大。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或可表现为伴同于原发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二)病理学、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1. 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与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最重要依据。肝活组织检查的基本要求包括:力求用粗针穿刺(最好用16G),标本长度1cm以上,至少在镜下包括6个以上汇管区。肝活组织检查标本应做连续切片,常规做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根据纤维增生程度与部位,将肝纤维化程度分别分为l~4期[4](Stage,S,见表2)。也可参照Knodell、Ishak、Scheuer、Chevallier等[5-8]评分系统了解肝脏纤维化程度。

表2 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

级(G) 汇管区及周围小叶内期(S) 纤维化程度

0 无炎症无炎症 0 无

1 汇管区炎症变性及少数点状坏死 1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2 轻度PN或嗜酸小体变性,点、灶状坏死 2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

3 中度PN 融合坏死或见BN 3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

4 重度PN BN广泛,累及多个小叶(多小叶坏死) 4 早期肝硬化

注:PN:碎屑坏死(界面肝炎);BN:桥接坏死

2.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波、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合理选用及相互对照验证,有助于动态观察纤维化程度。量化或半定量化标准观察肝脏弹性、肝脏体积、肝脏表面的形态、肝包膜厚度、肝实质、肝内血管和胆管、脾脏和脾静脉以及胆囊等指标的改变,对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病变的活动度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现有资料表明,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

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及肝右叶最大斜径等参数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4]。CT和(或)MRI检查,其肝左叶和脾脏的大小以及肝表面形态、门静脉侧支血管等的影像学改变,有助肝纤维化程度和进展的观察[9](Ⅱ-3)。

3. 血清纤维化标志物检查:有助于反映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主要有:(1)ECM 代谢成分,包括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或其代谢片段(包括PⅢP或PC Ⅲ)、Ⅳ型胶原或其代谢片段(包括ⅣC、Ⅳ7S、ⅣNC1)及层黏蛋白(LN);(2)ECM代谢相关酶及其抑制物,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等;(3)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等。上述指标的综合应用对判定有无肝纤维化及区分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有指导意义,但血清纤维化标志物仍然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对纤维化具体分期无直接指导意义,宜联合检测与动态观察[4]。

4. 其他预测指标与相关危险因素[10-12]:包括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总胆红素(TBil)含量,AST/血小板比值(AST to platelet ratio index,APRI),α2-巨球蛋白与γ-球蛋白含量等。其中以AST/ALT比值、GGT、APRI等数值升高意义尤为重要。相关危险因素有患者病程较长与年龄较大,长期大量饮酒、体重指数(BMI)增加、胰岛素抵抗与肝脂肪变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使用免疫抑制剂、反复血吸虫感染等。

近年来,以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为基础,综合临床相关资料建立非创诊断模型已有较多的探索和报道[10-12],我国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模型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13-15],可参照进行验证性应用以积累更多的临床

证据。

(三)诊断要点

1. 慢性肝病病史: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药物性或中毒性肝病、胆汁淤积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病史。病原学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6-20]。

2.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疲倦乏力、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舌质暗红或暗淡、脉弦细等。

3.实验室检查: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HA,PⅢP或PCⅢ,ⅣC、Ⅳ7S或ⅣNC1,LN),以及AST/ALT比值、GGT、APRI等异常升高。

4.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发现肝包膜粗糙,回声增密、增粗、增强且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等,或见门脉内径增宽、脾脏增厚等。

5.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组织苏木精-伊红、Masson三色染色和(或)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S1~S4)。

6. 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患者病程较长与年龄较大,体重指数(BMI)增加、胰岛素抵抗、肝细胞脂肪变性、HIV感染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二、治疗目标与策略

抗肝纤维化治疗的近期目标在于抑制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远期目标在于逆转肝纤维化,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与结构,延缓肝硬化及其失代偿期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纤维化是一主动进展与动态变化的复杂病理过程,涉及多个环节与因素,治疗策略上应顾及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治疗原发病或去除致病因素、抗肝脏炎症、抑制胶原纤维形成与促进胶原降解等,这实际上是一种广义的抗肝纤维化综合疗法。其中,病因治疗是抗肝纤维化的首要对策,如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杀灭血吸虫、戒酒等可减轻肝脏持续损伤,从而促进纤维化肝组织的修复。慢性炎症反应是纤维化形成的前提,抗肝脏炎症是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措施,病因与抗炎治疗的具体方案与药物见“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标准”[16-20]等相关指南和标准。但是病因与抗炎治疗不等于、也不能代替针对ECM代谢与肝星状细胞活化的狭义抗肝纤维化治疗,抑制肝脏ECM生成与沉积,促进其降解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重要对策。(一)适应证与疗程

各种病因引起、符合肝纤维化诊断的慢性肝病患者,且应早期治疗。疗程6个月以上,可间断或持续用药,根据具体病情个体化设定疗程,须定期检测,长期随访。(二)药物治疗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21]: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

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Ⅰ)。(2)复方鳖甲软肝片[22]: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

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Ⅱ-1)。(3)大黄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23,24],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25](Ⅲ)。(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均有治疗效果[26, 27](Ⅲ)。(5)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功能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原方主治少阳病,近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慢性肝炎与慢性胆囊炎,为国家基本药物(2005中国药典一部357页)。近年研究发现[28],该方有调节免疫、保护肝细胞、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等作用,日本将小柴胡汤常规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但目前尚缺乏临床对照的肝组织学疗效证据。

另有强肝胶囊(丸)[29]。由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黄芪、党参、泽泻、黄精、地黄、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组成。功能: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适应证:用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中毒性肝炎等证属气血不足,湿热蕴结者。妇女经期暂停服用,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高酸性慢性胃炎患者减量服用。用法:口服,1次5粒(胶囊),1日3次。2. 经验方:“复方861合剂”(由丹参、黄芪、陈皮、香附、鸡血藤等10味中药组成)[30],临床肝组织学观察证实有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作用(Ⅰ)。“汉丹必妥冲剂”[31](由汉防己、丹参、赤芍、败酱草、马蹄金、马鞭草等组成),临床肝组织学观察有抗肝纤维化作用(Ⅱ-1)。

3. 其他:重组人干扰素γ:1MU/支,肌内注射,9个月为1个疗程。前3个月1

日1次,1次1支;后6个月隔日1次,1次1支(Ⅰ)。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辅助治疗[32,33]。

苦参素胶囊[34]。适应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乙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辅助用药。用法:口服,1次300mg,1日3次(Ⅰ)。

(三)中医辨证治疗

肝纤维化的基本证候病机为正虚血瘀。但在肝纤维化病变的不同阶段、不同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常见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等主要证型。在辨证治疗时,应病证结合,基本治法与辨证论治结合灵活运用。

1. 基本病机与基本治法: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正虚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血瘀则主要表现为瘀血阻络。其基本证型为气阴虚损、瘀血阻络。典型表现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面色晦暗、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等。基本治法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益气药可选用黄芪9~30g、白术6~12g、炙甘草3~6g等;养阴药可选用生地9~30g、沙参6~12g、麦冬6~12g、白芍6~15g等;活血化瘀药可选用丹参9~15g、桃仁4.5~9g、当归6~12g、赤芍6~15g、川芎3~9g等。

2. 主要证型与治法方药:在上述基本证型和基本治法基础上,可结合下述内容辨证用药。(1)肝胆湿热证:症状:口干苦或口臭、胁胀或痛、纳呆、胃脘胀闷、倦怠乏力、皮肤巩膜黄染、大便黏滞秽臭或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数。治法:清热化湿。代表方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9~30g、栀子6~9g、大黄3~9g、黄芩3~9g、泽泻6~9g、车前子(包)9~15g等。(2)肝郁脾虚证:症状: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善太息,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纳食减少,脘腹痞闷,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大便不实或溏泻。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治法:疏肝健脾。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3~9g、芍药6~15g、当归6~12g、薄荷3~6g、甘草1.5~9g、川芎3~9g、白术6~12g、茯苓9~15g等。(3)肝肾阴虚证:症状:胁肋隐痛,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中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两目干涩。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弦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方药:一贯煎加减。北沙参6~12g、麦冬6~12g、当归6~12g、生地黄9~15g、枸杞子6~12g、山药15~30g、山茱萸6~12g、丹皮6~12g、泽泻6~9g、茯苓9~15g等。

(四)调摄与护理

禁止饮酒、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勿过劳。注意心理疏导以及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调摄与护理。(五)疗效评估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判定的最重要依据,应积极提倡开展肝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以判定疗效。鉴于目前实际,可结合参考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证候等变化进行综合评价。

显效: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2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两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或恢复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证候明显改善。有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有任何两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1期,证候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参考文献

1Liaw YF, Tai DI, Chu CM,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ype B hepatitis: a prospective study. Hepatology, 1988, 8: 493-496.

2Hsu YS, Chien RN, Yeh CT, et al. Long-term outcome after spontaneous HBeAg seroconvers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Hepatology, 2002, 35: 1522-1527.

3Wu GC, Zhou WP, Zhao YR, et al. Study o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2, 10: 46-48.

巫贵成,周卫平,赵有蓉,等.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研究.中华肝脏病杂

志,2002,10: 46-48.

4Hepatic Fibrosis Study Group of Chinese Liver Diseases Association. Consensus on evaluation of the diagnosis and efficacy of hepatic fibrosis.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2, 10: 327-328.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纤维化学组.肝纤维化诊断及疗效评估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27-328.

5Knodell RG, Ishak KG, Black WC, et al. For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umerical scoring system for assessing histological activity in asymptomatic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Hepatology, 1981, 1: 431-435. 6Ishak KG. Pathologic features of chronic hepatitis. A review and update. Am J Clin Pathol, 2000, 113: 40-55.

7Scheuer PJ, Standish RA, Dhillon AP. Scoring of chronic hepatitis. Clin Liver Dis, 2002, 6: 335-347.

8Chevallier M, Guerret S, Chossegros P, et al. A histological semiquantitative scoring system for evalua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needle liver biopsy specimens: comparison with morphometric studies. Hepatology, 1994, 20: 349-355.

9Shanghai Cooperative Group of Hepatic Fibrosis Project. Preliminary appraisal of diagnostic value of CT and MRI in hepatic fibrosis. Shanghai Yixue, 2002, 25: 210-213.

上海市肝纤维化课题协作组.肝纤维化CT、MR诊断初步探讨.上海医

学,2002,25:210-213.

10Bissell DM. Assessing fibrosis without a liver biopsy: are we there yet?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847-1849.

11Rosenberg WM, Voelker M, Thiel R, et al. Serum markers detect the presence of liver fibrosis: a cohort study.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704-1713.

12Kelleher TB, Mehta SH, Bhaskar R, et al. Prediction of hepatic fibrosis in HIV/HCV co-infected patients using serum fibrosis markers: the SHASTA index. J Hepatol, 2005, 43: 78-84.

13Zeng MD, Lu LG, Mao YM, et al. Prediction of significant fibrosis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by a noninvasive model. Hepatology, 2005, 42: 1437-1445.

14Zeng MD, Lu LG, Mao YM. Assessments of diagnostic methods for hepatic fibrosis. Ganzang, 2006, 11: 181-183.

曾民德, 陆伦根,茅益民.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及其评估(下).肝

脏,2006,11:181-183.

15Zhang WS, Wang BE, Wang TL, et al.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using a predictive model.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6, 14: 169-173.

张文胜,王宝恩,王泰龄,等.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模型的建立.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9-173.

16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n chronic hepatitis B.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5, 13: 881-89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17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4,12: 194-198.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94-198.

18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the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diagnostis and treatment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s.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6, 14: 164-16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4-166.

19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Study Group of the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diagnostis and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6, 14: 161-163.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1-163.

20National Criterion. UDC-GB15977.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chistosomiasis joponico and Its Guidelines for Control.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GB15977.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标

准.1995.

21Zeng MD, Lu LG, Mao YM, et al. Prediction of significant fibrosis i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by a noninvasive model.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 2892-2899.

22Zhou GD, Li WS, Zhao JG, et al. Clinical patholog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ffect of Fufangbiejiaruanganpian in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Jiefangjun Yixue Zazhi, 2004, 29: 563-564.

周光德,李文淑,赵景民,等.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机制的临床病理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563-564.

23Hu YY, Liu P, Liu C, et al. Dahuang Zhechong Pills(DHZC)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and liver fibrosis. Zhongxiyi Jiehe Ganbing Zazhi, 1995, 5: 28-30.

胡义扬,刘平,刘成,等.大黄虫丸抗慢性肝损伤及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28-30.

24Sun KW, Chen X, Liu WS,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dahuang zhechong pills(DHZC) in treatment of immunological liver fibrosis in rast. Zhongguo Zhongyao Zazhi, 1998, 23: 497-499.

孙克伟,陈翔,刘伟士,等.大黄虫丸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8,23:497-499.

25Liu P, Liu C, Chen GC, et al. Effect of fuzheng huayu 319 recipe on serological parameters of fibrosis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 Zhongguo Zhongxiyi Jiehe Zazhi, 1996, 16: 588-592.

刘平,刘成,陈高潮,等.扶正化瘀319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对纤维化血清学

指标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88-592.

26Kuang WH, Li JH. Effect of Biejia Jian in preventing rat hepatic fibrosis.

Zhongyao Xinyao Yu Linchuang Yaoli, 2004, 15: 314-317.

邝卫红,李建华.鳖甲煎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2004,15:314-317.

27Zhao ZY, Zhong QP, Zhu FY, et a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Biejiajian wan on treating 40 liver fibrosis patient. Ganzang, 2001, 6: 105-106. 赵治友,钟庆平,朱飞燕,等.古方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40例疗效观察.肝

脏,2001,6:105-106.

28Shimizu I. Sho-saiko-to: Japa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hepatic fibrosis and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0, 15 Suppl:D84-90.

29Yang LM, Xu KC, Zhao YL, et al. Clinic-pathological study on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Qianggan capsule for hepatic fibr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eichangbingxue He Ganbingxue Zazhi, 2001, 10: 247-249.

杨柳明,徐克成,赵延龙,等.强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病理研究.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1,10:247-249.

30Yin SS, Wang BE, Wang TL, et al. The effect of Cpd 861 on chronic hepatitis B related fibrosis and early cirrhosis: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4, 12: 467-470.

尹珊珊,王宝恩,王泰龄,等.复方86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l2:467-470.

31Cheng ML, Ding YS, Luo YF,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Han-Dan-Bi-Tuo on treating 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and liver fibrosis. Zhongguo Zhongxiyi Jiehe Zazhi, 1996, 16: 431-432.

程明亮,丁一生,罗永芳,等.汉丹必妥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431-432.

32Weng HL, Cai WM, Wang BE, et al. Clinical study of anti-hepatic fibrosis effect of IFN-γ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Zhonghua Yixue Zazhi, 2003, 83: 943-947.

翁红雷,蔡卫民,王宝恩,等.重组干扰素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43-947.

33Du XF, Weng HL, Cai WM. Histological changes in 20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fter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γ treatment. Zhonghua Ganzangbing Zazhi, 2001, 9: 273-275.

杜心芳,翁红雷,蔡卫民.IFN-γ治疗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学变化.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273-275.

34Mao YM, Zeng MD, Lu LG, et al. Caspsule oxymat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us hepatitis: A randomized, double bline,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study(II).Ganzang, 2002, 7: 222-225.

茅益民,曾民德,陆伦根,等.氧化苦参碱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Ⅱ).肝脏,2002,7:222-225.

附: 编写说明

本《指南》旨在建立我国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的临床共识,为从事肝脏疾病防治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指导性意见,而不是强制性标准。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本指南将根据研究进展和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本《指南》所推荐药物的证据质量要求:

新药:经SFDA批准,有明确的肝纤维化适应证,并有公开发表的具有达到统计学要求的肝组织学评价的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资料。

经典方药:指出自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的方剂,并且具有肝病应用的临床报道,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发表资料。

经验方:发表的研究资料中有肝组织学药效评价,证据等级Ⅱ-1级以上。药物名称与剂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标注名称、剂量、应用范围,剂量单位为g。经典方根据原方剂量及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换算为g。

本《指南》涉及的名词术语与药物,参考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编写的“国家基本药物-西药”(2002年第2版)、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2002年第1版),以及“中医大辞典“(2005年第2版)和“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写的“中医药学名词-2004”(2005年第1版)等资料。

《中华肝脏病杂志》版权

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导语:肝脏是我们人体里面最大的一个器官,肝脏起到了解毒等功能,一旦我们的肝脏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生 肝脏是我们人体里面最大的一个器官,肝脏起到了解毒等功能,一旦我们的肝脏出现了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威胁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肝脏,如果肝脏出现疾病要及时去治疗,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治疗肝纤维化的几款中药。 丹参丹参不仅能予防实验性肝硬化发生,且能促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此外,丹参能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抑制肝内坏死炎症反应。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肝炎患者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3个月后,血清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水平明显下降,肝内坏死炎症明显改善。用法:丹参注射液10-20ml/d(相当于生药15-30g),静脉滴注,或口服丹参饮片,15-30g/d。宜连用3个月以上。 桃仁主要成分为苦杏仁甙。在实验性肝纤维化家兔模型证明,桃仁提取物能增加肝血流量,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分解。用法:苦杏仁甙注射液0.5-1.5g,加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总疗程3个月。 冬虫夏草系冬虫夏草菌子座及其寄生昆虫草蝙蝠蛾幼虫尸体复合物,含虫草酸(Cordycepic acid)、冬虫夏草素等。肝硬化患者虫草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和羟脯氨酸降低,推测该药具有抑制胶原合成作用。用法:虫草菌丝胶丸5丸(0.25g/丸),每日3次,连用3-4个月。 汉防已甲素该药具有钙通道拮抗剂作用,可通过抑制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进而抑制星形细胞增殖和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意义

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HA ,Hyaluronidase(透明质酸酶): 为基质成分,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 1)血清HA在急肝、慢迁肝时轻度升高;慢活肝时显著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 2)血清HA水平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 3)对慢迁肝与慢活肝的鉴别诊断,慢迁肝HA浓度与正常人无差别,而慢活肝的升高明显。 4)反映肝细胞功能,肝脏纤维化形成和程度,反映肝脏炎症性病变。 5)有助于估价肝病发展趋势,在急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发展中,血清HA逐步并优于其他肝硬化诊断指标等。 6)肝硬化时,有些病人HA却不升高,与其肝脏合成功能有关 LN ,Laminin (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 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可诊断酒精肝是否存在门脉高压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PCIII ,Procollagen Ⅲ(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 1)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 2)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3)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肝纤维化四项指导

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 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主要参考值: (<84ng/ml,<133ng/ml,<84ng/ml,<120ng/ml)。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 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 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 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 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 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 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 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 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 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 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 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 →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 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肝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华忠 薛博瑜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和沉积。其本质是由于肝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er matrix,ECM)合成与降解不平衡导致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也是肝细胞损伤后修复的机制[1],是各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变化。 1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由各种致病因子造成肝细胞损伤,引起枯否氏细胞(KC)激活分泌各种细胞因子随同血小板、肝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等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与某些化学介质共同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使之激活,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作用,使HSC增殖,合成并分泌大量ECM。在此过程中ECM生成和降解并存,当其生成超过降解,可在肝内大量沉积;继而进一步形成胶原分子,再形成胶原纤维,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形成[2-4]。 2 肝纤维化的西医治疗 肝纤维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肝纤维化的治疗是长期的,其治疗需着重两点:(1)去除肝纤维化病因是防治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2)抑制HSC的激活,增加ECM 降解是治疗的关键。 2.1抗病毒药物治疗:干扰素(IFN),α-IFN具有广谱抗病毒复制作用,抑制HSC激活及胶原mRNA的表达,刺激促使胶原降解的细胞因子释放等多环节共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5];而γ-IFN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比α-IFN更强。还有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呋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临床研究表明能明显改善肝组织学病理损害作用。 2.2免疫调节药物治疗:如多糖类(香菇多糖、云芝多糖等),胸腺素,白介素等,但这类药物效果尚不明确,尚处于临床应用阶段。 2.3基因治疗:如反义核酸、抗基因寡核苷酸及免疫调节基因等,亦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和初步临床试验阶段,但其治疗前景广阔,值得研究和探索。 2.4其它药物治疗:保护肝细胞、抑制炎症类如马洛替酯、水飞蓟宾、还原型谷胱甘肽、前列腺素E-2等;干扰基质类产生的药物如青霉胺、秋水仙碱等。 3 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和研究 中医没有肝纤维化一词,根据其临床表现、体征及肝纤维化增生的病理特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当属中医“血瘀”、“胁痛”、“癥积”范畴。中医理论认为, 肝纤维化的基本病机是正虚邪盛,瘀血阻络兼湿热未尽,肝郁脾肾亏虚;治疗上以活血化瘀,舒肝理气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或健脾益气或补肾滋肝或软坚散结等方法。近年来国内在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简述如下。 3.1单味药及有效单体成分 丹参:丹参单体IH764-3及丹酚酸A是丹参的有效成分。现代药理试验证明,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抗炎、抗凝、抗氧化等作用。胡晓文以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结果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6]。叶红军等研究结果显示,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分析 肝纤维化是不同病因所致肝操作共有的反应,也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大量 文献报导,肝纤维化阶段是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及时诊断和判断其病理 进展,可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由于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纤维化程度需要进行活体肝穿刺,有创伤性,而且活体穿刺还存 在样本的代表性,医院开展此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清学检测方便及时,因此广泛 应用于临床。 血清透明质酸(HA)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指标一起成为判断肝病严重 程度、鉴别有无肝硬化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良好血清学指标。 2010年7月—2011年4月,对我科50例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A、LN、PCⅢ、 Ⅳ-C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上述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慢性肝炎患者50例(肝炎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15-65岁,诊断和临床分型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及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乙型肝炎40例,丙型肝炎10例,轻、中、重度各为20、20、10例。 同期选择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对照组,两组均抽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由 北京源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按说明书操作。所有数据均经SPSS11.0软件处理,计量资 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血清学指标比较见下表: 两组相关血清学指标比较(x-±s,u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讨论 肝纤维化是由各种因素引起肝细胞脂肪变、坏死及炎症后,进而在坏死区发生胶原纤维增生,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和沉积而形成。目前能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较多,临床中应用HA、LN、PCⅢ、Ⅳ-C较多。HA是一种蛋白多糖,是构成肝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被肝窦内 皮细胞摄取、降解,肝细胞受损可影响内皮细胞功能,使血清HA含量升高;LN是主要的基 质膜糖蛋白,在肝纤维发展过程中,LN沉积于DISSE空隙,用于形成完整的内皮细胞底膜, 实验研究发现其与肝纤维化形成有重要关系,是门脉高压发生的主要基础,血清LN水平与 Ⅳ-C、HA相平行;Ⅳ-C组成肝内皮细胞与肝细之间的功能性基底膜,肝纤维化时基底膜的形成和破坏均增加,致使血清Ⅳ-C水平升高。细胞外基质主要以胶原蛋白为基本结构,肝纤维 化时胶原细胞增生和活化,Ⅲ型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导致血清PCⅢ水平升高。 本结果显示,肝炎组HA、LN、PCⅢ、Ⅳ-C水平增高,并随病情程度而逐渐升高,以HA最 为敏感。总之,血清HA、LN、PCⅢ和Ⅳ-C水平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依据,并指导临床及时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8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要汤剂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38例(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8(70.00%),P<0.05。结论对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中西医集合;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临床分析 慢性病毒性肝炎会使得患者的肝脏炎症处于一个反复活动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病原体自我复制而出现的情况,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此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肝脏纤维化。所以,对于此疾病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1]。因此,本次主要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80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3.34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胀痛、乏力、肝区疼痛、食欲不佳等,经过超声检查均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纤维化。本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西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要汤剂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硫普罗宁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513,生产单位:江苏神龙药业有限公司)150mg/次,3次/d;口服水飞蓟宾(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299,生产单位: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4g/次,3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要汤剂进行治疗,药方为金钱草20g、丹参15g、南沙参15g、决明子15g、当归15g、川穹15g、白芍15g、麦冬15g、黄芪30g、赤芍12g、大黄9g、茵陈30g、甘草6g。在以上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加减药物,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家用生地15g、枸杞子15g;对于湿热蕴结型的患者加用苦参15g、龙胆草15g;对于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加用五味子15g、太子参20g;对于肝郁脾虚型的患者加用木香12g、党参15g、柴胡15g;对于脾肾阳虚型的患者加用八戟天12g、桂肉12g、淫羊藿2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

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肝纤维化药物中成药大全 导语: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 引发抗肝纤维化的原因很多,要及时就医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要及时治疗才能将病情控制因为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所以需要把病源控制住避免继续蔓延,对身体是个伤害,不要喝酒酒对肝不好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伤害,所以一定不要喝酒,十个肝不好的人九个都是因为喜欢喝酒或者说不得不喝酒,讲究个人卫生。 1. 中成药:(1)扶正化瘀胶囊(片):由丹参、虫草菌粉、绞股蓝、桃仁、松花粉、五味子(制)组成。功能:活血祛瘀,益精养肝。适应证: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属瘀血阻络,肝肾不足证者,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腰膝酸软,疲倦乏力,头晕目涩,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黄,脉弦细。用法:口服,每次 1.5g,一日3次,宜饭后服,早期湿热盛者慎用。 (2)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冬虫夏草、黄芪、党参等11种中药组成。功能: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适应证: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阴亏虚,热毒未尽证候者均可使用。用法:口服,1次4片(儿童减半),1日3次。 (3)大黄蛰虫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活血破瘀、通经消痞。原为治疗五劳虚极,瘀血内结而设。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孕妇禁用,过敏者停服。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效,临床观察发现有一定的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作用。 (4)鳖甲煎丸:出自《金匮要略》。功能消癥化积,原用于治疗疟母,症见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肿块,近代也用于肝脾肿大属血瘀气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肝纤维化检查项目具体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肝纤维化检查项目具体有哪些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 相信大家对于肝纤维化这样的症状肯定不会陌生吧,肝纤维化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症状,肝纤维化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肝脏,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里面的一种,那么我们要怎样检查出肝纤维化的呢?下文我们介绍一下肝纤维化检查项目具体有哪些。 1.PC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肝纤程度相同,并同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有很大关系。Ⅲ型前胶原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另外器官纤维化时,Ⅲ型前胶原也上升。连续pciii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也许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降至正常可预示病状舒缓,说明Ⅲ型前胶原不仅在肝脏纤维化初期诊断上有价值,肝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也有意义。正常范围<18ng/mL。 2.IV-C(IV型胶原):为组成基底膜主要要素,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容量提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肝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正常范围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有很大关系,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提高,LN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是基质成份其中一个,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_徐列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12年3月 百家评述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徐列明 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2.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肝肾疾病病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201203) 【摘 要】从相关文献及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分析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并简要阐述中医药抗 肝纤维化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关键词】肝纤维化;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 (2012)02-0009-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B50480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Y0302);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5期)建设项目(J50307);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项目(E03008);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第1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胆病重点学科项目(2010sh ) [作者简介]徐列明,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徐列明,男,1954年生,上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西医结合肝病专家。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主任,为教育部肝肾疾病病证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委员会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肝纤维化学组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地区肝病研究协会会员。从事慢性肝病、肝硬化研究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中西医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曾师从著名中医学家王玉润教授8年,先后获中医肝病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著名肾病权威、时任美国内科协会主席Scherier 教授和国际著名肝病权威、前美国肝病研究会主席Friedman 教授指导下,开展了肝硬化腹水形成机制和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建立了世界上首例来自于正常人肝组织的肝星状细胞株,并以其名字拼音首字母命名为“LX-2”,已在全世界数百家研究机构应用。多年来, 在国内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40篇、通讯作者50余篇;国外著名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和摘要2篇,被SCI 收录论文10篇。参与编写专著6部。曾参加了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等项目, 研制出2种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中药新药,拥有美国知识产权1项和中国专利授权2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得国家、部、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1996年被卫生部评为“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2000年度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为 《中华肝脏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等杂志编委。 在工业化国家, 45%的死亡病例与纤维化有关[1] 。在肝病领域,各种慢性肝病都可伴有肝纤维化,其中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就有12% 25%的患者5年内会进展为肝硬化[2]。迄今的研究已经证实,肝纤维化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可逆 的。长期抗乙肝病毒治疗的临床研究显示,部分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减轻,但治疗48周的总体有效率 仅为40%左右[3] 。 针对肝纤维化的原发病治疗是相当重要的,可以从源头上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但是目前并非各种肝病都可得到病原治疗, 现有的病原治疗的疗效尚未达到理想程度。而且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在去除原发病因之后, 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仍可进展。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十分必要,其意义在于:“谁能阻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谁将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 病”[4]。1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在用γ-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 临床试验宣告失败以后,西方国家治疗肝纤维化乏药,尽管多年来积极研究,但是近期仍没有新药上市的迹象。我国近年来广泛开展了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笔者检索到2006年以来我国用中文发表 · 9·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 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 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 —般 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 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 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后 1 / 3

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服用。 15 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 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 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 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0. 2g, —天三次,连用12周即可见效。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 基本概述 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 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 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10~20ml,一般25~3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 疗程见效。但需注意,丹参长 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 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此 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 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

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 是: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 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 即可),然后用大火煎至水 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1付,分3次 服用。15付为1个疗程。 三、干扰素 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3次注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 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

肝纤四项检测临床意义

肝纤四项临床意义 1. PCIII (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 性,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 IV-C(IV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 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 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肝癌病程演病,Ⅳ-C 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3)对重症肝炎和酒精性肝炎也显高值。 4)是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重要依据,血清Ⅳ-C水平与肝组织学的改变完全一致。 5)在与基底膜相关疾病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 3. LN(层粘连蛋白) 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明显增高,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病人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明显。 1)反映肝纤维化:正常肝脏间质含少量LN,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肌成纤维细胞增多→大量合成和分泌胶原、LN等间质成分→形成完整的基底膜(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LN与纤维化程度和门脉高压正相关,纤维化后期升高尤为显著。 2)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癌症转移首先要突破基底膜,因此LN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与基底膜相关疾病有关:如先兆子痫孕妇血清较正常妊娠者显著升高,提示可能与肾小球及胎盘螺旋动脉损伤有关。血清LN与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等疾病有关。 4. HA(透明质酸酶)

什么是肝纤维化

1.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指干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几乎任何能造成慢性肝损害的病因都可导致肝纤维化。也就是说,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或非酒精性)、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等都可以引起肝纤维化。 2.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有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或反复损害肝脏,导致广泛的肝实质损害,肝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絮乱,质地变硬。可并发脾肿大、腹水、浮肿、黄疸、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感性昏迷等。 3.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 肝硬化发病机制的中心关键环节是肝脏进行性纤维化,但具体演变机制未明。研究认为是各种肝脏损害因素导致干细胞弥漫性反复变性坏死及炎症,进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残余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使得肝小叶原有结构和血液循环通路不断发生改建,从而最终形成肝硬化。 因为慢性肝病经由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后期乃至发生门静脉高压,腹水,肝性脑病甚至引起肝癌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如能阻断、减轻乃至逆转肝纤维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的预后。因此,肝纤维化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肝病病人的诊治有着重要的价值。

病毒性肝炎→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结构破坏) 慢性酒精中毒→进行性肝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胆管炎或长期於胆→(肝纤维化) 中毒或代谢疾病→残存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等)→(假小叶形成) 4.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的方法有哪些? 肝纤维化并无特殊的临床症状的体征,因此其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血清标志物及影响手段。鉴于肝脏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和影像检查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人们一直致力于寻找血清学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病理研究发现了不少对诊断肝纤维增生有一定价值的指标。 肝纤维化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

FibroTouc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 i b r o T o u c h无创肝纤 维化诊断系统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F i b r o T o u c h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 FibroTouch是全球首台影像引导的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程度的集成检测系统,提供了对肝脏组织形态、肝脏纤维化程度和肝脏脂肪变性的一体化检测和全方位评估方案。 FibroTouch是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健康检测设备,在一次检测中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 肝纤维化度: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定量结果; 脂肪度: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定量结果。 肝脏组织形态:超声影像检测的肝脏形态 【FibroTouch在临床上有哪些用途】 FibroTouch可以实现对如下病症的诊断、筛查、跟踪、监测等 1.慢性乙型肝炎 2.慢性丙型肝炎 3.非酒精性脂肪肝 4.寄生虫感染所导致的肝病 5.胆道疾病 6.长期饮酒引发的酒精性肝病 7.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8.长期抽烟引发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FibroTouch可以应用于如下领域: 1.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情况状况筛查

2.用于进行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快速测量 3.用于对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全过程跟踪 4.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的预测 5.用于评估长期药物治疗所造成的肝损伤 6.用于评估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所引起的肝脏 损伤 FibroTouch为各类肝脏健康问题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早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FibroTouch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传统临床检测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活检,与之相比较,FibroTouch带来肝纤维化检测的技术革新: 无创无痛:无需采血、无需肝穿,快速安全,可多次重复;而肝穿刺活检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同时容易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准确直观:通过量化的数字直接反应肝脏的纤维化程度,采样的肝脏组织体积比肝穿样本大100倍,能更全面地反映肝脏健康程度; 低频恒定:采用第三代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不同时间的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便于慢性肝病的全过程跟踪监测; 快速简便:全过程只需要约两分钟,检查结果立即呈现;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病的病情监测、诊断、筛查 传统的肝功化验转氨酶,无法提供肝纤维化的信息。转氨酶不能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最新资料推荐------------------------------------------------------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 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早期肝纤维化患者效果比较明显,一旦胶原纤维老化,对抗纤维化药物的敏感性就会大大降低,自然就无从谈起治疗效果了。 因此,肝纤维化必须予以早期治疗。 若在肝纤维化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完全可使肝纤维化发生逆转。 疗效比较好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药物包括: 丹参、化纤舒肝方、干扰素、马洛替酯。 一、丹参丹参能够抑制胶原纤维的沉积,不仅可以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 丹参的使用方法多为注射,通过静脉滴注 10~20ml,一般25~30 天为 1 个疗程,连用 3 个疗程见效。 但需注意,丹参长期使用可能有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 此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二、化纤舒肝方化纤舒肝方针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以养肝保肝为原则,活血祛瘀,疏散瘀阻,疏肝理气,健脾去痰,最终收到肝脏整体治疗的效果。 化纤舒肝方的使用方法是: 将药物饮片置于砂锅内,加入适量清水(浸过药材面即可),然 1 / 3

后用大火煎至水沸,再以小火煎煮 30 分钟。 每日饮用汤药 1 付,分 3 次服用。 15 付为 1 个疗程。 三、干扰素干扰素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干扰素还可以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间接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生长;干扰素对细胞免疫还有免疫调节得作用。 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主要体现在: 通过抑制肝区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来抑制星状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合成,实现产生抗肝纤维化效果。 干扰素为注射用药,多皮下注射或肌注的方式,每周 3 次注射。 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过敏反应、红肿等。 四、马洛替酯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可以激活肝功能,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使胶原纤维合成的细胞因子,从而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并最终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 马洛替酯为片剂,每次口服马洛替酯 0. 2g,一天三次,连用 12 周即可见效。 注意: 服用时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等。

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方法 我们知道肝类的疾病包括我们的轻度肝纤维化,轻度肝纤维化我们可以知道是轻度的,轻度的即是可以治疗的,所以说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当然,也没有我们自己看到的那么难治疗,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把事情想的太复杂,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轻度肝纤维化的治疗来举一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 病情描述 : 肝纤维化能不能医治?主要症状:乙肝轻微肝纤维化发病时间:09.9月今年单位做体检,发现肝脏出现肝纤维化症状,在这里想请问下肝纤维化能不能医治? 问题回答 :

下面给这位患者朋友介绍下肝纤维化的中药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其中病因治疗是首要对策,如抗病毒治疗,戒酒等,可以减轻肝脏的持续损伤,减轻肝纤维化的进展.但是病因与抗炎治疗不能等于和替代针对细胞外基质代谢与肝星状细胞活 化的抗纤维化治疗.目前的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病因,例如不能彻 底清除乙肝病毒, 那么少量残存病毒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损伤肝 细胞后,仍然可以刺激肝纤维化的形成.中医学中无纤维化一词,但一些与结缔组织增生相关的疾病均有中医描述的瘀血或百积 痞块特征.中医认为,慢性肝病的基本病机是正衰邪盛,温热未尽;关键在血瘀,病理表现为肝纤维化形成.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抗肝纤维化中药的研究如下:1.单味中药:实验和临床证实,有抗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有丹参,桃仁,冬虫夏草,汉防已甲素,当归,黄芪,茯苓,柴胡,红花,甘草,苦参,泽兰等.2.复方中药: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肝纤维化机制复杂, 中医辨证认为,除血瘀外,尚有湿热,肝郁,脾虚,阴虚等证,晚期 患者兼有气滞,湿遏,热蕴,痰阻和正虚表现,单味药难以起到整 体治疗效果;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兼顾祛邪,扶正,补虚,健脾,益气,补肾,长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可阻抑肝纤维化发展,甚至逆 转已形成的肝硬变.能使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在组织病理学上明显改善,而现在还没有一种西药具有这样的疗效.临床上,西药抗病毒药能有效地阻抑病毒复制,促使肝病患者长期缓解,但HBeAg甚至HBsAg血清阴转不等于治愈;对慢性HBV感染采用单

肝纤四项

肝纤四项 文章目录*一、肝纤四项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肝纤四项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肝纤四项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肝纤四项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肝纤四项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肝纤四项的基本信息 1、定义肝纤四项即肝纤维化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HA,LN,CIV,PIIINP,)其 主要参考值:(120ng/ml,50-180ng/ml,30-140ng/ml,18ng/ml)。 2、专科分类消化 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肝纤四项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层粘连蛋白正常值130ug/ml、III型前胶原正常值120ug/、IV型胶原正常值75ug/L.、透明质酸酶正常值110mg/L 2、临床意义异常指标:升高 检查分析: 2.1、层粘连蛋白,正常值130ug/ml.它是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 2.2、III型前胶原,正常值120ug/L.用来反映反映肝内III 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2.3、IV型胶原,正常值75ug/L.它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 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2.4、透明质酸酶,正常值110mg/L,它是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功能的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 肝纤四项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在局部麻醉下,通过体表穿刺,取出少量活的肝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汇总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 王友祥 摘要: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因(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结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也称为纤维化。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肝纤维化。目前最有效的抗HF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组织细胞外基因(ECM)沉淀或是促进其降解。最新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最终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和成效。本文分四部分介绍抗HF药物,即化学药物,中药,基因药物和复方联合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肝纤维化药物;化学药;中药;基因治疗;复方联合治疗 0 引言 肝纤维化(Hapatic fibrosis, HF)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死亡的主要原因。随之国内外也不断地对抗肝纤维化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经查文献知医药学领域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化学药物,中药有效成分,基因药物,复方联合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化学药物 1.1 抑制炎症反应类药物 炎症和免疫反应在HF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抑制或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必将有助于HF的预防或促进其逆转。许多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可阻断刺激物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熊脱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有益,一定程度上源于其抗炎活性,解热抗炎药甲苯吡啶酮能有效地逆转实验性HF;有抗炎活性的药物马洛替酯在动物模型上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胶原沉积,特异性中和某些致炎因子或补充某些抗炎因子是抑制肝脏炎症的另一途径。白介素-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