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绝对地是指,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两者的区别: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

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

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

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

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反观我国亦有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

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

形式。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如果土地

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

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土地所有

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由于农业资本家不占有

土地,只能通过租别人的土地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这样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分别在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

手里了。

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

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地租都来源于劳

动,实质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地租

和级差地租都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没有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

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现象,但社会主义地租的源泉

依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过不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

出来的价值,而是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

价值。

运用地租理论探讨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四个主要问题:一、农村的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农地使用权流转,

是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也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反映的特定经济行为。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法律上的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混乱,使农民的土地财产长期处于隐性状态,土地财产权也长期处于无保护状态。由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明确、不完善,土地流转仅限于耕地流转,所得租金极低,甚至为负数。二、开发使用土地资源。我国在利用土地资源上目前还存在总量

失控、结构失衡、耕地剧减、土壤污染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城市建设或开发区用地规划者,未能以土地使用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利用地租这一经济实现形式,来管好用好十分有限的农村土地。一些开发区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只注重眼前的显现价值,而没有考虑到该开发区功能发挥后一些地段的巨大潜在价值,从而出现地价定位混乱,土地不能有效配置,给国家带来不必要的财政损失。

三、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资本家一样,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润、增加收入是其内在要求。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还比较低,受自然条件

影响很大。如果没有相应的具体配套措施抓落实,农民的物质利益得不到保障,则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对各种投入也不可能继续增加,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西部山区农村贫困。从地租理论的角度看,根源在于级差地租的不同导致了收入贫困。西部山区农村地处偏僻,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进行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其农业产出低于平原地区,而交易成本却高于平原地区。这实际就是级差地租Ⅰ的产生过程。一般而言,平原地区土壤条件较好,但农户拥有的面积有限,通常都进行精耕细作,投入较多的资本和技术,以提高产量,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西部山区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土壤肥力低下,灌溉条件恶劣,只能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广种薄收,这就导致了级差地租Ⅱ的产生。

马克思地租理论,不但对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解决上述问题也有极大帮助。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资料,我整理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由于级差地租的长期存在,就必须建立起与级差地租相适应的土地流转的产权和价格体系,从而探索出土地流转的机制:第一,建立完善以土地价格评估为重点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第二,在承认土地承包权物性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收益股金化;第三,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第四,引导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以及发展农业信贷和社会化服务,是土地所有权改革

成功的重要保证;第五,政府或集体的介入,必须注意合理的边界。

第二、运用级差地租原理,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任何农地征用,不管是城市扩张还是开发区建设,也不管是非农业用途还是农业用途,在征用前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主管机关应依据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做可行性分析之后方可使用。对已征用的土地,可考虑区域功能规划、具体地理位置、土地肥沃度、基础设施建设、将来发展走向等因素,对征用的土地进行功用细化分区。运用级差地租原理,对不同的地段分区设置合理的地租,以便在有关分区内达到地尽其利的目的。

第三、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根据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者与经营者斗争的观点,在我国应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制,确保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承包者所有。第一,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减轻农民的各种负担,使农民有能力进行扩大再生产。第二,政府必须根据级差地租Ⅱ组合的各种具体形式,即农业生产丰收或歉收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具体的对策,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第三,从政府到农户,要转变观念,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粮可以致富的新观念。

第四、加大投资开发力度,促进西部山区农村发展。级差地租理论为我国政府对西部山区农村采取适宜的扶贫策略提供了依据,对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是必要的,也是科学的。这也是国际上通

用的办法,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对生产及生活条件极差地区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对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我的理解是,:它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尤其是生产价格理论在土地中的具体应用和延伸;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农村土地关系的基本揭示,是对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它构成了对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以及消费关系的完整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三大阶级:产业资本家、雇佣工人和土地所有者。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普遍运用于所有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像马克思本人运用他的地租理论时一样小心谨慎。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的概念: 广义地租:即租金,是泛指物主把他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物(资源)租给他人利用所获得的报酬。 狭义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租用土地所付的租金,是所获得的利润的超额部分。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 (1)威廉·配第是首次提出地租理论的人,也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创造人。他从他的 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出发研究地租: ①地租的数量受工资数量制约。 ②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生产费用,余下的价值部分就成为地租。 ③从土地位置即距离市场远近不同以及土地丰度的差别方面阐述了级差地租。 弊:没有利润这一范畴,而是把地租同剩余价值混为一谈。他的地租论实际上是以地租形式表示的剩余价值论。 (2)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地研究地租问题的人,他认为地租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范畴,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地主阶级的收入。 ①地租是对工人劳动产品的直接扣除,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 ②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价格。 ③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关于地租的定义。第二,关于地租的来源。从劳动价值论出发,斯密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的一部分。他认为地租是劳动产品的价值在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之上的一种余额。第三,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斯密说:“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的地租,当然是一种垄断价格。” 弊:损害了把地租归结为工人剩余劳动的宝贵思想。颠倒了地租和利润的关系,也不了解它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分不清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在他那里,价值与生产价格是等同的。在他看来,地租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自然力的大小。这样就掩盖了地租的来源。 (3)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者,他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李嘉图从农业用地的角度来考察地租问题,他认为, ①地租的产生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土地的稀缺性;其二是土地的差异性。如果土地是无限的、同样肥沃的,那么就不会产生地租。 ②种地者愿意到距离近的、肥沃的土地上去耕种,不愿到远的贫膺的土地上去劳作,因此,土地就出现了由于位置不同,投入的资金与劳动相同,而产出的也分为三等,那么三块土地收入的差额就是级差地租。 ③级差地租不仅存在于超额利润中,还存在于土地的素质之中。 ④利润与地租是对立的。地租是超过普通利润的盈余,农业资本家只得到普通利润,地主则把资本家投资改良土地的成果通过加租的办法抢占去了。他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关系。李加图指出,地租与工资、利润一样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工资的数量等于劳动者及其家属维持最低限度生活资料的价值,在资本家与地主之间进行瓜分的那一部分也就表现为一定数量。地租的增加必然使利润减少;反之,地租减少利润就会增加。 弊:李嘉图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他说最坏的土地不提供地租。李嘉图把级差地

第五章_激励

第五章激励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激励(motivation):在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整合的基础上,形成强烈实现目标的意愿,并促使其付出努力行为的整个过程。 2.需求层次理论(needs hierarchy theory):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可以大致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级形成和发展的。 3.ERG理论:人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存的需要(Existence)、相互关系的需要(Relatedness)和成长的需要(Growth)。即使一个人的生存和相互关系需要尚未得到完全满足,他仍然可以为成长发展的需要工作,而且这3种需要可以同时起作用。 4.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从外在需要、内在需要的区分及两者在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同作用的角度,探讨如何更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 5.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个体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结果的一种期望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的个体来说所具有的吸引力。期望理论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M)=目标价值(V)×期望值(E) 6.公平理论(justice theory):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7.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们喜欢感到自己对事物具有控制力,若人们感到以前有兴趣的工作变成一种义务而不是自主选择的活动,这样激励程度就降低了。 8.目标设置理论:是从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来对行为动机进行研究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的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9.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也叫“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本身就会采取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1.2 关键知识点 1.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五种需要。 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地,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

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其所著的《资本论》第三卷中深入揭示了资本主义地租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原因等,构建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该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 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根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在等面积的土地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力率形成的,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形式。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以土地自然肥力或自然生产力的不同为前提;级差地租Ⅱ则是以技术条件或技术生产力不同为基础的。级差地租Ⅰ是土地粗放经营的标志,级差地租Ⅱ则是集约化经营的表现。绝对地是指,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绝对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为原因,以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较低为一般条件。两者的区别:级差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垄断,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级差地租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绝对地租是生产价格低于价值;绝对地租归地主,而级差地租归农业资本家和地主。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主要思想如下: 一、土地所有权是地租产生的前提。马克思在分析地租的产生 时向我们揭示了这一道理: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

有者的土地所必定要支付的。可以说,“地租是土地所有权 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而 获取收益,这种收益在形式上表现为地租。反观我国亦有 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农 村的土地的所有权归属存在着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 形式。 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是地租产生的条件。如果土地 所有者在自己拥有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那么所有权和 使用权是结合在一起的,就谈不上交纳地租了。土地所有 权归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占有获取收益,通过出租土地的形式来收取地租。由于农业资本家不占有 土地,只能通过租别人的土地来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这样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就分别在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本家 手里了。 三、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无 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地租都来源于劳 动,实质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绝对地租 和级差地租都来源于雇佣工人的劳动,是工人创造的剩余 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没有土地所有者和农业资 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的现象,但社会主义地租的源泉 依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不过不再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 出来的价值,而是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

地租理论综述

地租理论综述 摘要: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形态有着不同的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缪尔森、马克思等人对地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关键词:地租理论绝对地租土地 引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租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的生产关系,包含了直接生产者的全部剩余生产物;资本主义地租是从封建地租中产生的,它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形式,所反映的是土地所有者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地租反映的是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对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同时也是国家用于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的经济杠杆。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1.当代西方地租理论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和现代经济学家分别在各自的主要经济学著作中,对地租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重商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1]在其名著《赋税论》中首次提出,地租是劳动产品扣除生产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须后的余额,其实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和剩余价值的真正形态。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尔哥在1766年发表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中指出,由于农业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自然生产力,所以能使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扣除为自己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数量还有剩余,这就是自然恩赐的“纯产品”,也是土地对劳动者的赐予。这种“纯产品”是由农业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向土地取得的财富,但却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这就是地租。 美国当代土地经济学家雷利·巴洛维,在他所著的《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地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经济体系,即总产值或者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或者总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各类土地上的地租额取决于产品价格水平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2.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他认为,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地主的价格,其来源是工人的无偿劳动。 亚当斯密说,“什么东西增加了生产食物的土地的产出力,它就不仅增加了被改良土地的价值,而且也给许多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创造了新的需求,从而使这些土地的价值也增加了。由于土地的改良,许多人都有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食物,因而对贵金属和宝石有了需求,对于衣服、住宅、家具和设备方面其他一切便利品和装饰品,也有了需求。食物不仅成为世界上财富的主要部分,而且使许多其他各种财货具有主要价值的,乃是食物的丰富。”[2] 比如,斯密论述了葡萄和土壤的关系。好的土壤可以提供更加优质的葡萄,而 [1]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1623-1687)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统计学家。著作主要有《赋税论》(1662),《献给英明人士》(1664),《政治算术》(1672),《爱尔兰政治剖析》(1674),《货币略论》等。 [2]亚当斯密.《国富论》.第一篇,第十一章,第二节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一)判断题A对B错 1.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但不是商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______ 答案:B [解答] 孤立国唯一的城市位于其中心,是孤立国内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其余均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靠其供给工业品。 2. 土地作为商品的一种,可以依生产成本定价。______ 答案:B 3. 绝对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______ 答案:B [解答]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______ 答案:A 5.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于地租本质含义的阐述主要基于对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______ 答案:A [解答] 对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6. 人口素质高的住宅区通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环境整洁优雅,更适宜人们选择居住,引起该类住宅区需求增加,促使地价上涨。______ 答案:A 7. 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是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不同级别的土地或者土地条件相当的匀质地域,按照商业、居住、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的,并由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公布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这一时点就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基准日。______ 答案:A 8. 商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______ 答案:B [解答] 工业用地注重交通运输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产业集聚规模、工业区位、环境质量、城市规划限制、区域内劳动力供求情况、工资酬劳水平等方面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 1.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______。 A.级差地租Ⅰ B.级差地租Ⅰ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答案:B [解答] 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Ⅰ。

地租理论

第三章地租理论 1、地租的概念: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被土地所有者战友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地租的性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揭示了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及其地租的本质。 3、地租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将地租按其形成条件和原因的不同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此外有矿山地租、建筑地租。 资产阶级地租分为经济地租和契约地租 4、关于级差地租:(资本主义) 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根本原因:土地的有限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条件:自然条件的差异(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土地位置的差异以及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来源: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Ⅰ:农业工人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每次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的地租。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关系:二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由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I是级差地租II的基础和出发点】 5、关于绝对地租:(资本主义) 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占有农产品价值中超过社会平均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由于它不论土地本身条件优劣如何,只要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了,即向土地所有者租用了土地,就必须支付这部分差额,故称绝对地租 来源: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条件: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原因: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补充】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量和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而必需的劳动量之间的比率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1)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产品的价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及其实现程度 2)绝对地租量取决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相对水平 3)绝对地租量还取决于农业投资的总量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特殊性质的土地的所有权,由产品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五章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论述题 重点 1试述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2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3试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普通点 1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如何起作用?超额利润还会存在吗? 2试述商业资本成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3试述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4股份公司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5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购买小额股票是否实现了资本民主化? 简答题 重点 1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2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都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所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 3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4简述商业利润的形成与来源。 5简述资本主义银行及其职能。 普通点 1产业资本是如何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增值的? 2简述生产资本的构成。 3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4简述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作用和意义。 5简述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6简述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 7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 8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9什么是绝对地租?它在当代有何变化? 多选 重点 1资本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其中,非劳动时间包括自然力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如棉花的自然生长时间),停工时间,生产资料的流通时间。 2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有两点。A固定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慢。 B流动资本所占比重越大,预付总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越快。 C固定资本价值要经过多次生产和销售过程才能周转回来。 D流动资本价值经过一次生产和销售过程即可周转回来。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 A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4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并没有脱离价值。这是因为三点。

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

关于地租理论的认识和再认识 ———针对国内房地产现状的思考 以前提到“地租”,我总会想到《白毛女》中的经典桥段:年近岁末,杨白劳的苦苦哀求,黄世仁的咄咄逼人,喜儿的身不由己,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下土地所有者依靠土地所有权极尽压榨农户以获得重租厚利,或借此达到罪恶目的的丑陋本质。最近系统的学习了地租理论,使我对“地租”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伴随着土地所有权的出现,地租应运而生。地租简单的说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地使用权的价格。地租最早产生于奴隶社会,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制度下最为明显,而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地租。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的理论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地租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地租理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进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而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是批判地继承和改造资产阶级早期地租理论的基础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现实性和广泛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对我国城镇建设,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处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由于在城市中成长,生活,求学,因而我对地租理论中关于城市建筑地段地租理论产生浓烈的兴趣,并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城市建筑地段地租有一下三个特点:(1)土地位置对级差地租的决定性影响;(2)建筑地段地租表现形式主要是级差地租Ⅱ即由于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等量投资而具有不同生产率所产生的地租;(3)建筑地段地租最终由建筑物使用者支付;(4)由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建筑地段地租中垄断地租较为突出。以上特点使我自然地想到了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买卖,在经济领域扮演着着重要的角色。房地产业在二战后的经济复苏中扮演着救星的角色。2009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其中房地产业的经济拉动也功不可没。但所有事物都有两面性,房地产业并不是例外。近30年来全球或区域经济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崩盘,1997年香港楼市崩盘,最近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及迪拜债务危机均以房地产泡沫破裂为导火索,并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上海房地产业的泡沫化已经在今年的世界经济现象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不难看出,有限的土地供给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土地的巨大需求,表现在“地租”上就是不断上涨的土地价格。以迪士尼的落户上海为其房地产业带来的影响为例。11月5日,上海市政府宣布迪士尼项目正式获批不到两个小时,被称为“5年来上海首块迪士尼宅地”的浦东新区川沙新市镇A08-03 住宅地块,以11.9 亿元人民币成交,楼板价高达每平方米14024 元,溢价264%。这块并不在迪斯尼主题公园规划用地周边的“迪士尼宅地”的使用价格已经远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在此事例中,土地位置对地租的影响以及垄断地租的表现是显而易见的。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承建为此地区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级差地租的表现也会愈加突出。高价售出的土地,政府获利的同时,开发商也必然会提高房价,从而实现资金回本和获得厚利,那么,高房价的最终的承担者就是购房者了!与此同时,上海整个房地产业的房价呈现怎样的情景,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诚然,迪士尼主题公园必然会为旅游产业及相关经济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但如此高的溢价表现出的盲目性和泡沫化也令人堪忧。

级差地租理论与城市房地产价格

级差地租理论与城市房地产价格 与农业地租相比,城市地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城市地租主要包括:城市级差地租、城市绝对地租和城市垄断地租,本文主要分析城市级差地租。 城市地租的含义 任何物品要具有价值,就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自然状态的土地,未经人类的开发,没有投入人类劳动,因而不存在价值,也没有以这种价值为基础的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格。但是,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条件下,土地能为人类持久地提供产品和劳务,即产生地租,所以,自然状态的土地价格不是什么土地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只是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时获得这种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所支付的一定代价,出卖土地就是出卖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其实质就是出卖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源源不断地取得地租的权利。因此,土地价格就是指能带来同地租等量的利息的货币额,即地租的资本化。 所谓城市地租是指住宅经营者或工商企业为建筑住宅、工厂、商店、银行、娱乐场所,租用城市土地而交给土地左右者的地租。在社会主义社会,土地私有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取代。在我国,城市土地属于代表全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没有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念,没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一直把地租看成是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加以否定,与此相联系,在实际工作中实行了城市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的确立,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城市地租。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还没有极大发展,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还不具备取消地租的生产力条件;另一方面,地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仍然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存在土地所有权如何在经济上实现的问题。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地租,它不归属于任何私人所有,而是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进一步说,社会主义土地经营垄断使城市土地级差生产力转化为级差地租 城市级差地租 城市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也是土地等级不同。城市级差地租主要是由地理位置和追加投资产生的,土地自然肥力一般不起作用。城市级差地租同样存在着级差地租I和级差地租Ⅱ两种表现形式。 对于城市级差地租I,影响因素主要是位置,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流通过程运输费用的差别,处于地段优越位置的企业由于比其他企业节省运输费用而取得超额利润;②资金流通速度的差别,位置好的地段客流量多,相应的单个资金的周转速度较快,相应会产生较高的利润率,因此取得超额利润。这种因位置差异而产生超额利润,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转为级差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国家)所有。 对于城市级差地租Ⅱ,是以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不同的生产率形成的,在实际中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微观方面,主要通过高层建筑的容积率来体现,一般来说,房屋建筑单位的利润随着容积率的提高而提高,不仅获得一般利润,还获得相应提高的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在租约期间归土地投资者占有,租约期满,则转化为级差地租Ⅱ,归土地所有者占有;②在宏观方面,主要通过对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二次开发,提高城市的客观

《组织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双因素激励理论?如何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答: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基本观点: (1)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但双因素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 (2)那些使员工对工作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环境相联系的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主要起预防作用。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进步、晋升等。在工作激励中,保健因素的满足主要是避免员工的不满意。 (3)那些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是与工作内容相联系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和管理、监督、薪水、工作条件、安全以及人际关系等。只有对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真正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将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的措施有:(1)精神激励是最长久,通过有效的领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个人参与、多元化价值观等事业留人、也可通过绩效管理、行业发展、职业的优越感、绩效激励等情感留人;(2)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结合;(3)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4)制定较为灵活的薪酬策略,与工作发展前途对应等 2.内容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

的成就需要理论,试对它们进行比较。 答:ERG理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建立在满足——上升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一旦较低层次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人们将进到更高一级的需要上去;而ERG 论不仅体现满足——上升的方面,而且也提出了遇挫折——倒退这一方面。挫折——倒退说明较高的需要未满足或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更着重或把更强烈的欲望放在一个较低层次的需要上。 (2)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一个时期只有一种突出的需要;而ERG 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间内可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需要发生作用。 (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是严格地按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 不存在越级,也不存在由高到低的下降;而ERG论则指出,人的需要并不一定严格按由低到高发展的顺序,而是可以越级的。 (4)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它们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而ERG论则认为,只有三种需要,其中有生来就有的,也有经过后天学习得到的。 (5) ERG论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弥补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更符合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特点。 成就激励论是在需要层次论基础上的升华主要表现在: (1)着重点不同。需要层次论研究从低到高顺序的五种需要;而成就激励论不研究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主要研究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人还有哪些需要。 (2)认识度不同。需要层次论认为五种需要都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意义 摘要: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本文阐述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并指出了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指导。 关键词:土地;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地租理论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之一,不管社会形态如何,它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进步,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化,亟待解决。土地作为一种资产,首先是需要对其的所有权界定清楚。鉴于我国目前的实情及有关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的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是不容争议的。马克思所研究的地租理论具有普遍意义,它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适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 根据马克思关于土地产权的理论,易知,土地产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其中所有权是核心。鉴于此,我国城市的土地的所有权已经很明确。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妥善处理城市土地的使用权问题,这其中包含土地使用权的如何下放及如何有效使用城市土地的问题。 一、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和地租理论 土地所有权问题,包括土地权属关系的性质、构成及其变更,以及土地所有权的经济实现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在他的经典巨著《资本论》中作过详尽阐述。何谓土地所有权?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个人意志的领域。”他还认为,土地所有权是人的社会关系在土地问题上的表现,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 马克思地租理论建立在一个原理之上,一个前提之下。这一原理是:土地本身没有价值,“因为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这一前提是:所有权的存在,“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地球的某些部分的所有权为前提”。这两条是地租存在的一般规律,即凡是有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地方就存在地租。尽管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只要具备这两条,地租都存在。不同社会的地租,都有其共性,即地租的占有都以土地所有权为前提,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

西方经济学第五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增加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是()选择一项: A. 边际产品价值 B. 边际产量 C. 边际产品 D. 边际收益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边际产品价值 题目2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选择一项: A. 大于零小于一 B. 等于一 C. 等于零

D. 小于一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等于零 题目3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选择一项: A. B 乙国的基尼系数为 B. 丙国的基尼系数为 C. 丁国的基尼系数为 D. 甲国的基尼系数为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甲国的基尼系数为 题目4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选择一项:

A. 不平均,不平均 B. 平均,不平均 C. 不平均,平均 D. 平均,平均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平均,不平均 题目5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选择一项: A. 契约线 B. 菲利普斯曲线 C. 工资曲线 D. 洛伦兹曲线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洛伦兹曲线 题目6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如果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斯曲线就会() 选择一项: A. 越长 B. 越直 C. 越弯曲 D. 越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越弯曲 题目7 正确 获得分中的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公式是()选择一项: A. MP?MR B. △Q/△L C. △TR/△Q D. MP?P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第二章 地租理论

第二章地租理论 重点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城市地租理论 第一节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时期流行的地租理论,是地租剩余理论。该时期的地租论点是:地租是从土地收益中减去包括工资在内的成本后的剩余,剩余额的大小取决于农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成本,农产品的成本又取决于土地的位置和肥沃程度。 一、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 地租是一块土地的耕作者从他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口粮及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需要的产品部分后剩下的谷物,即所得到的剩余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地租。靠近人口稠密地方的土地,相对于土质相同而距离较远的土地,由于土地产品运输费用的节约,能产生较多的地租。如果用更多的劳动改良土地,使土地丰收,地租会因收成的增加超过所使用劳动的增加而上涨。谷物需求增加,价格即上涨,因而生产谷物的土地的地租也上涨。 二、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1.地租是使用土地的代价,它是在保证租地人取得对所垫付资本的足够补偿,并获得平均利润的前提下,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价格。 2.地租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地主改良土地所投入资本的利润或利息。 3.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不同于工资和利润。 4.地租随土地肥沃程度不同而不同,也随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5.谷田和牧场的地租支配其余一切耕地的地租。 6.煤矿能否提供地租,取决于它的产出力和位置。 三、詹姆斯·安德森的地租理论 1.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是土地支付或不支付地租,以及支付不同地租的原因。地租同农业的绝对生产率毫无关系。 2.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等量产品具有同一的市场价格,是形成地租的前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对古典地租理论中价格决定理论的扩展及其在房价理论模型中的应用

对古典地租理论中价格决定理论的扩展 及其在房价理论模型中的应用 汪林海 摘要:对古典地租理论中的价格决定理论进扩展后,我们会发现,当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商品价格可视为由有用性、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并且还存在有用性、生产成本共同决定价格的价格公式。 利用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的价格决定理论,本文建立了解释城市房价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地租理论;商品价格;房价模型 一、引言 古典地租理论①令人满意地解决了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②间没有差异时的价格决定理论问题。例如,古典地租理论认为存在级差地租时,商品价格决定于劣等地上生产商品的成本。③古典地租理论的这一结论,得到了经济理论研究者们的赞同。然而,古典地租理论等得出这一结论的默认前提,是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商品间没有差异。④不过,对于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时的价格决定问题,古典地租理论却没有给出回答。例如,在优等地、劣等地上生产甘蔗时(设甘蔗仅用于榨取蔗糖),如果优等地生产的甘蔗比劣等地生产的甘蔗蔗糖含量高,那么,优等地生产的甘蔗的价格是 ①本文中,古典地租理论是指古典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②这里的“同一种商品”指满足人相同需要的商品。本文中,为简化分析,我们假设任何商品能且仅能满足人的一种需要,从而,任商品两个商品之间的关系,就分为两种情形:1)两个商品满足人相同的需要,2)两个商品满足人不同需要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商品所满足的人的需要作为划分商品种类的依据。如果两个商品所满足的是人的相同需要,则称为两个商品属于同一种商品,如果两个商品所满足的是人的不同需要,则称两个商品是不同种商品。例如,不同的棉衣都满足人保暖御寒的需要,那么,不同棉衣就是同一种商品;棉衣满足人保暖御寒的需要,而面包却满足人充饥的需要,从而棉衣和面包满足人不同需要,从而,棉衣和面包就是不同种商品。 实际上,在分析地租理论时,经济学史上的研究者没有对商品种类的划分作出深入而严格的分析(例如李嘉图等)。 ③例如,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的《论地租》一章中分析谷物价格决定时,指出谷物的价值是由不支付地租的那一等土地(即劣等地)决定的。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费用较高的土地(即劣等地)上的生产费用决定的。其他古典经济学家大都给出了类似的观点。 ④例如,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分析存在地租时谷物价格决定时,默认不同等级土地生产的谷物没有差异。穆勒在其《政治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地租理论中分析商品价格决定是,默认不同等级土地上生产的商品没有差异。

地租理论

1.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 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主要功绩,在于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他的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他认为土地的占有产生地租,地租是为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生产品,它同利润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由农业经营者从利润中付给土地所有者剩余所得的一部分。而地主在取得这部分产品时,除了由于占有的土地外,丝毫没有耗费过任何代价。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特性,农产品的价值是耕种劣质土地的生产条件,即由最大的劳动耗费量决定的。因此,优中等地的产品在价格上,除了补偿生产成本和利润外,还有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归地主所占有。这样,李嘉图便得出了差额地租量取决于不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这一正确的结论。 李嘉图把地租的存在,看成是由于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须不断耕种愈来愈劣的土地的结果就是说,地租不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而是结果。 李嘉图还考察了在同一块地上追加同量劳动和资本,而劳动生产率不同所生产的差额地租(即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但是,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减少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李嘉图的差额地租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因而在一些观点上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他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为永恒范畴,把他的地租理论用于一切时代和国家,看不到资本主义地租的历史特点和剥削本质。例如,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条件、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异,说成是形成地租的原因,却忽视了生产地租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经营的垄断。他还认为,如果土地没有报酬递减现象,地租就不会上涨,肥力极小的土地决不能产生任何地租,这就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 李嘉图之所以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一是他完全忽视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二是他和斯密等一样混同了价值与生产价格的概念,认为农产品如果以高于其价值出售,将会否定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规律。 2.屠能的地租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是继李嘉图之后资产阶级古典地租论的最重要的代表人。屠能则致力于阐明土地的地理位置与地租的关系。撰著的名著《孤立国》,解释地租的来源时,假定一孤立国,国内各种土地的肥沃度和劳动生产力相等,对任何一种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成本也相同。当产品运到中心市场出售时,却因各地距市场远近不一,运费就有了差异,邻近中心市场的农地可不需运费或运费很少。这样当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就等于或基本上等于农场生产成本,而离开中心市场较远的农地,则须支付一定的运费,其农产品成本应是农场生产成本加上运输成本之和,因而距离中心市场愈远,则运费愈高,其总生产成本愈大。 根据屠能区位农产品价格变异和地租学说,某产品的产地价格通常等于中心市场价格与产地价格至中心市场间运费的差额,这就是区位地租。这样就会依据中心市场远近形成同一产品产地价格水准的均等价格区域,亦即区位地租分布的圈层。在这圈层形成的等距离的同心圆。这一等距离的同心圆既可反映土地所处地理位置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地理位置与地租的关系。从产地距市场的位置与地租的关系看,即其他条件均等的同时,距市场愈近地租愈高,反之愈远地租愈低,直至最远运费最高而致单位产品价格等于单位总成本时,则既无剩余收入也无利可图,自然也就无以产生差额地租了。 而且屠能从区位差额地租的理论出发,得出了农业依据中心市场,分圈层采用不同的生产布局和合理安排集约和粗放的经营方式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