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汇编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汇编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汇编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汇编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专项强化演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 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②主:死者的牌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被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解析:D项,慎:千万。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⑥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

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吊唁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解析:C项,”卧床不应”错,”唯唯”指应答之声。

答案:C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

(2)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

(3)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

参考答案:(1)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关键词:兢兢、自守、累)

(2)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关键词:府库、虚耗、竭、赀)

(3)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关键词:以、督师、城破)

参考译文: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他生性孝顺而恭谨,爱好读书,刚强坚韧而果断地自坚操守,走正道。他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一天,去拜访郡守,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向上面求情,(这样,杨维岳)可以获得数百金。杨维岳推辞说:”犯人犯了罪,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就会不吉利;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常常多次流泪。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

崇祯年间,陕西盗贼蜂起,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杨维岳说:”这个人是当代伟人,不可以不拜见。”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没过多久,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因为国库空竭,军队物资用尽,军队不能出征,发布檄文告知天下,让天下人捐钱救国。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我还以什么为家呢!”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皇上死在煤山。杨维岳听到这件事,面向北方痛哭,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不到一年,清兵渡过长江,国都被攻陷。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杨维岳哭着说:”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以身殉国的,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家人送来粥食,他挥挥手叫拿走;平时喜欢饮酒,也不喝了。他说:”现在正当国家政事这样,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过了三天,清兵到来,下令剃发,杨维岳不肯。有人和他说:”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杨维岳说:”能躲避到哪里去呢?让我死吧!让我死吧!”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杨维岳说:”孩子!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我信守大义,坚决不干。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你哭什么呢?”有人来劝慰他,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一连七天不吃饭,仅存一点气息。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不一会儿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民间给他立的谥号是文烈公。

唉!三代以来,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愿为国家而死,平民、书生又认为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

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愍之,遂奏为从事。

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帮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节选自《隋书 李文博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末:树梢。

解析:A项,治:治理得好,太平。

答案:A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愍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解析:①是说李文博关注治乱得失、忠臣烈士,③是说李文博熟知治国方略,④是说薛道衡对李文博的赏识。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解析:非”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而是”李文博没有官职可求取”。

答案:C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2)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参考答案:(1)虽然缺衣少食,却更加严格坚守自己的节操。(关键字词”虽”“而”“历”)

(2)李文博与人商量讨论古今治政得失,(熟悉得)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关键字词”商略”“指”“诸”)

参考译文:博陵人李文博,生性方正耿介,学习勤奋不知疲倦。他读书每读到讲国家的治理政务、忠臣烈士时,没有不反复体味的。

开皇年间,李文博担任羽骑尉,特别受到吏部侍郎薛道衡的赏识,薛道衡常常让他在厅事查阅史册,并帮助检查自己的行事对错。如果处理政事得当,就让李文博抄记下来;如果选用人才出现疏漏和错误,就委托他加以评论。薛道衡每次听到他的建议,没有不欣然听取的。后来,李文博到秘书内省掌管整理古代典籍的事务,安于贫困,坚守操行,安之若素。虽然缺衣少食,却更加严格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胡乱与宾客结交,总是以遵守礼节作为

处世的准则,同辈人没有不敬畏他的。

薛道衡了解到李文博家贫,经常请他到自己家,周济他财物。李文博与人商量讨论古今治政得失,(熟悉得)如同在手掌上指出它们,但是没有官职可取。李文博逐步升到了校书郎,后来又出任县丞,于是考核成绩都不好,很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调。

薛道衡担任司隶大夫,和李文博在京都上书省偶然相遇,他对李文博很同情,就向皇上上奏让李文博担任从事。

在洛阳时,李文博曾拜访过房玄龄,二人在岔路口相送别。房玄龄对李文博说:”您一生追求正直,现在得以担任从事,应该能实现夙愿了吧。近来你干了多少除恶奖善的事情?”李文博于是奋力高举手臂严肃地说:”要使水流清澈,必须首先使源头清净;要使末端端正,必须使根本端正。现在水源治理很混乱,即使我每天罢免十个贪污的郡守,又有什么用!”他刚正疾恶,一点儿也不顾忌避讳的行为举动,就是这样。在这时候,朝政渐渐败坏,官员大多贪污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他的操守,议论者因此很敬重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

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甚:狼藉。

B.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奇:赏识。

C.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不偶:不遇。

D.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间:有时。

解析:A项,籍甚:名声大。

答案:A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为人狂傲不羁的一组是…

( )

①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②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③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④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⑤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⑥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

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②与”为人狂傲不羁”无关,⑤⑥均写的是徐文长的诗文特点。

答案:C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文长虽然才华出众,但他命运不佳,遇事不顺,屡次科考都失败了,最终在不得志

中满怀怨恨死去。

B.中丞胡宗宪赏识徐文长的才能,聘请徐文长做幕客。为表示对徐文长的尊敬,他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抬头。

C.作者认为徐文长的文章往往见解非凡、气势雄浑而文笔谨严,但因不迎合时兴的调子,且不把当时所谓的文坛领袖放在眼里,所以他的文章没有传出越地。

D.作者认为徐文长遇事一直不顺,遭遇的困苦无人能比,但当朝皇帝是赏识徐文长的。徐文长仅仅是没有得到显贵的官职罢了。

解析:文中”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说的是”介胄之士”,而不是胡宗宪。

答案:B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2)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参考答案:(1)胡公因此更加赏识他,军中所有的奏章计簿,都交他办理。(得分点:以是、奇、疏记)

(2)所以他写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新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

起程那样无奈。(得分点:嗔、种、羁人)

1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参考答案: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

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参考译文:徐谓,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名声就很大。薛公蕙到浙江主持乡试时,很赏识他的才能,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考试都失败了。中丞胡宗宪先生听说了他的情况,邀请他做幕僚。徐文长每次进见,总是身穿葛布衣服,头戴黑头巾,尽兴谈论天下大事,胡公非常高兴。当时,胡公统率好几个边塞地区的军队,威名震慑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而徐文长以部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很高傲,议论者常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的人物。适逢胡宗宪猎获白鹿,胡公委托文长起草奏表。奏表呈上后,世宗皇帝看了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赏识他,军中所有的奏章计簿都交他办理。

徐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军事常能切中要害。在他眼中,

一切世事没有一件让他满意的。然而,他终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负的际遇。徐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能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纵情于游山玩水。他漫游齐鲁、燕赵等地,遍观北方大漠的风光。他把见到的山峦起伏、大海扬波、黄沙飞扬、疾雷行空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异树木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等,一切使人惊奇、诧异的,都一一写进诗中。在他的胸中有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又有英雄无路可走、无处投身的悲愤,所以他写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新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起程那样无奈;虽然这些诗歌的格调时常有不高雅之处,然而却有独到的匠心,具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像女人一样侍奉他人的诗人能企及的。他的文章有非凡的见解,气势深沉而法度谨严,不因模仿古人而减损文章的才气,不因议

论辩说而妨害文章的格调,与韩愈、曾巩的文风相近。徐文长素来不迎合时兴的调子,对当时所谓的文坛主盟作家,他都加以贬斥而瞧不起他们,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出越地,真

可悲啊!他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像他的诗一样,苍劲的笔力中又透出娟媚柔婉,正像欧阳公所说的”美貌女子年纪老了,但仍存有往日的丰神”。有时,他又把剩余的精力倾注在创作

花鸟画上,把其都画得美妙飘逸而有情趣。

其后,他因为多疑而杀死自己的继室,被捕入狱,被判处死刑。一位叫张元汴的太史千方百计营救,他才被释放出狱。到了晚年悲愤更加深沉,假作癫狂更加厉害,显贵登门,有时拒不相见。他常常带着钱到酒店中,招呼一些下层人和他一道喝酒。有时自己拿着斧头砍破自己的头,血流满面,头骨断折,揉一揉碎骨都发出声响;有时用锋利的锥子锥他的两个耳朵,扎进去一寸多,竟然不能死去。

陶周望对我说:他晚年写的诗文愈发奇特,但没有刻印成本,集子收藏在家中。我的同年有一位到浙江做官的,我委托他将文集抄录给我,至今没有送来。我所见到的,仅《徐文长集》《阙编》两种罢了。然而文长竟因为在当世不得志,饱含一腔愤怒去世了。

袁石公认为:文长先生遇事一直不能顺心,以致积郁成狂疾;狂疾不能好转,最后竟陷于牢狱之中。古今文人的抑郁不平、遭遇困苦,没有比先生更厉害的了。虽然如此,但胡宗宪先生是世上罕见的豪杰,世宗是英明的皇帝。在幕府中,得到特殊的优待,这说明胡公是了解先生的。表章送上以后,世宗很高兴,这说明皇帝是知道先生的。先生仅仅是没有得到显贵的官职罢了。先生的诗文在文坛崛起,一扫近代杂乱、污浊的风习,百世之后,自然会有定论,怎么能说他没有遇到时运呢?

专项强化演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涛阁集》序

(明)袁宏道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溪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隤而通其所必变。夫古有古之

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近代文人,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夫复古是已,然至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为景,摭腐滥之辞,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

诗。智者牵于习,而愚者乐其易,一唱亿和,优人驺子,皆谈雅道。吁!诗至此,抑可羞哉!

夫即诗而文之为弊,盖可知矣。

余与进之游吴以来,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进之才高识远,信腕信口,皆成律度,其言今人之所不能言,与其所不敢言者。或曰:”进之文超逸爽朗,言切而旨远,

其为一代才人无疑。诗穷新极变,物无遁情,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何也?”余曰:

此进之矫枉之作,以为不如是不足矫浮泛之弊,而阔时人之目也。然在古亦有之,有以平而传者,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是也;有以俚而传者,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是也;有以俳而传者,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是也。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不然,古之才人,何所不足,何至取一二浅易之语,不能自舍,以取世嗤哉?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诗凡若干卷,文凡若干卷,编成,进之自题曰《雪涛阁集》,而石公袁子为之叙。

(选自《明清散文集萃》,有删减)

注:①《雪涛阁集》:为明代江盈科所著诗文集。江盈科,字进之。②鞓红鹤翎:指牡丹花中”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可呈现出左紫、溪绯等品种的样子。③驺子:掌管车马的仆役。④俳:滑稽,幽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能堤其隤而通其所必变通:懂得。

B.始为复古之说以胜之胜:胜任。

C.而不敢自伸其才伸:施展。

D.有以平而传者传:流传。

解析:B项,胜:胜过,超过。

答案:B

2.作者说:”诗至此,抑可羞哉!”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感到羞耻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以剿袭为复古,句比字拟,务为牵合,弃目前之景,摭腐滥之辞

②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也

③有才者诎于法,而不敢自伸其才,无之者,拾一二浮泛之语,帮凑成诗

④然中或有一二语近平近俚近俳

⑤一唱亿和,优人驺子,共谈雅道

⑥执是以观,进之诗其为大家无疑矣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②是说明文章”不能不古而今”的原因,④是对进之文章内容的陈述,⑥是对进

之诗歌成就的评价。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行文的顺序来看,作者没有受到序言体裁的束缚,先是淋漓尽致地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最后才落笔于文题。

B.作者在文中先从正面立论,用类比的方式,以美丑的标准随着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念而改变来指出复古主张的不合时宜。

C.作者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近代文人的各种复古做法,并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了全面否定。

D.文章最后,作者用创新的文学观评论江进之的诗文创作,既使前文论证得到进一步印证,又起到照应标题的作用。

解析:C项,论断过于绝对,作者并没有对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予以全面否定。如《雪涛阁集》的作者江进之,就属于近代文人中的一员,而袁宏道能给他创作的诗文集作序,就表明他并没有全面否定近代文人的所作所为。

答案:C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袭夏之葛者也。

(2)每会必以诗文相励,务矫今代蹈袭之风。

(3)古今文人,为诗所困,故逸士辈出,为脱其粘而释其缚。

参考答案:(1)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古人的高雅,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

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

(2)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致力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

(3)古代和现代的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

参考译文:文章不能不发生由古代到当代的变化,是时代发展使它这样的。它的美好或丑恶的品质的形成,不是由于追随少数人的眼光,而是由于追随时势的变化。所以即使没有情感的花草树木也要有所变异,牡丹花中的鞓红和鹤翎等品种,(经过改良)就不能不呈现出左紫、溪绯等品种的样子。只有认清时势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溃毁那样防止文章衰败,从而懂得文章变化的规律。古代有古代的时势,当代有当代的时势,模仿古人说话的样子来冒充古人的高雅,这就像是在严寒的冬天却穿着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样可笑。

近代的文人,开始提倡用复古的理论来超过前人。复古是对的,但是他们已经到了把抄袭当做复古的地步,模拟前人字句,追求与古人勉强相合,放弃眼前景物不写,而去拾取前人陈腐失真的文辞,有才能的人屈服于旧的体式,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没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两句不切实际的话语,靠此拼凑成诗。聪明的人受这种习气的牵制,愚笨的人却喜欢这种容易的做法,(以至于)一人提倡十万人响应,连优伶和侍从这样的俗人,也一起谈论高雅的学说。唉,诗歌创作到了这种地步,还是使人感到羞耻啊!那么从诗歌创作到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来了。

自从我和进之在吴县交往以来,每次相聚一定用诗文互相勉励,致力纠正现在模拟抄袭的风气。进之才能突出见识高远,信笔所写信口所说,都形成一定的规则,他所说的都是现在的人不能说的和不敢说的。有人说:”进之的散文高超脱俗清爽明朗,语言恳切率直且意旨深远,在这方面他无疑属于当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诗极力创新和变化,所写事物没有不能完全地表达出它们的情状的,但是其中有时有一两句话接近于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么原因呢?”我说:这是进之纠正不良习气的作品,他认为不这样不足以纠正浮浅的弊病,

并且开阔当时人的眼界。不过在古代也有这样的诗句,有因为平易而流传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见”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俚俗而流传的,如”一百饶一下,打汝九十九”之类就是这样的;有因为滑稽而流传的,如”迫窘诘曲几穷哉”之类就是这样的。古代和现代的文人,被诗歌创作所困扰,所以超凡脱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现,是为了摆脱诗歌创作中的约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缚。要不是这样,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么不能写的,为什么要选择一两句浅显的话语,不去自行割舍,以至于招来世人的讥笑呢?拿这种观点来看进之的诗,他无疑是诗中的大家了。此集中诗歌共有若干卷,散文共有若干卷,编成之后,进之自己起名为《雪涛阁集》,石公袁宏道为此集作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题。

酒友

蒲松龄

车生者,家不中资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也,以故床头樽常不空。一夜睡醒,转侧间,似有人共卧者,意是覆裳堕耳。摸之,则茸茸有物,似猫而巨,烛之,狐也,酣醉而大卧。视其瓶,则空矣。因笑曰:”此我酒友也。”不忍惊,覆衣加臂,与之共寝,留烛以观其变。半夜,狐欠伸,生笑曰:”美哉睡乎!”启覆视之,儒冠之俊人也。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生曰:”我癖于曲,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曳登榻复寝。且言:”卿可常临,无相猜。”狐诺之。生既醒,则狐已去。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抵夕,果至,促膝欢饮。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狐曰:”屡叨良酝,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曰:”院后有窑藏,宜发之。”如其言,果得钱百余千,喜曰:”囊中已自有,莫漫愁沽矣。”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异日,谓生曰:”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从之,收荞四十余石,人咸非笑之。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日稔密,呼生妻以嫂,视子犹子焉。后生卒,狐遂不复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耽饮耽:沉溺,爱好而沉浸其中。

B.覆衣加臂加:放上。

C.曳登榻曳:拉。

D.院后有窑藏,宜发之发:发现。

解析:D项,发:打开。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烛之,狐也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乃市佳肴

解析:C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C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体现狐生”报德”的一项是( )

①起拜榻前,谢不杀之恩

②狐量豪善谐,于是恨相得晚

③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

④乃治旨酒一盛,专伺狐

⑤市上荞价廉,此奇货可居

⑥当为君少谋酒资

A.③⑤⑥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⑤

解析:①是狐生对车生的不杀之恩表示感激;②是说明二人关系的进展情况;④是车生的行为。

答案:A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生虽然家里生活不宽裕,但他非常爱喝酒,而且因酒结识了狐生。

B.狐生喝了车生专为他准备的酒就醉了,而且就睡在车生的旁边。

C.狐生为了感激车生,多次指点车生,告诉他生财之道。

D.车生与狐生关系非常好,但车生死后,狐生再也不来车生家了。

解析:狐生喝醉时喝的酒不是车生专为他准备的,而是车生放在床头以备自己饮用的。

答案:B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癖于曲,而人以为痴;卿,我鲍叔也。如不见疑,当为糟丘之良友。

(2)狐曰:”不然。辙中水胡可以久掬?合更谋之。”

参考答案:(1)我沉迷在饮酒之中,别人以为我呆傻;你,是我的知音啊。你要是不怀疑我,今后我们就成为酒中知己。(关键词:”癖”“见疑”“为”)

(2)狐生说:”不是这样的。车辙中的水怎么可以用来长期捧取呢?我们还是要想想其他的办法。”(关键词:”然”“胡”“谋”)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

参考答案:未几/大旱/禾豆尽枯/惟荞可种/售种/息十倍/由此益富/治沃田二百亩/但问狐/多种麦则麦收/多种黍则黍收/一切种植之早晚/皆取决于狐。

参考译文:有一个姓车的书生,家里不是很富裕,但他却特别喜欢喝酒,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是不喝上三满杯酒,简直就睡不着觉,因而每天床头的酒樽里总不会空着。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车生一翻身,感觉好像有人和自己一起睡在床上似的,还以为是自己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黑暗中伸手)一摸,感觉到毛茸茸一团东西,像猫却比猫大,点着了蜡烛一看,原来是一只狐狸,狐狸显然是喝多了,正蜷着身子睡觉。车生看了看床头的酒樽,里面已经空了。于是笑着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是我的酒友啊。”车生不忍心叫醒狐狸,就给他盖好了被子,搂着狐狸和他一起躺在床上,并且点着蜡烛来观察狐狸的行动。睡到半夜,那狐狸伸了个懒腰,车生笑着说:”你睡得挺香啊!”说完掀开狐狸盖的被子看,见狐狸变成了一个英俊的书生。(狐生惊醒,)连忙爬起来拜倒在床前,感谢车生没趁自己酒醉时伤害自己。车生说:”我沉迷在饮酒之中,别人以为我呆傻;你,是我的知音啊。你要是不怀疑我,今后我们就成为酒中知己。”(于是)拉着他到床上去再次一起休息。又告诉狐生:”你可以经常来我这里吃酒聊天,不要有什么猜忌。”狐生答应了他。第二天早上车生醒来,狐生已经走了。车生就特意准备了一盛好酒,专门等待狐生。

到了晚上,狐生果然来了,二人面对面坐着高兴地喝着酒。狐生的酒量很大,又喜欢说些笑话,二人相见恨晚,非常投缘。狐生说:”我总来喝你的好酒,拿什么来报答你呢?”车生说:”(只是)你我一起饮酒,得到了一些欢乐,何必要拿出来说呢!”狐生说:”即便如此,你也不是有钱人,买酒钱来得也不容易,我应当帮你弄些酒钱。”第二天晚上,狐生来到车生家里,对车生说:”从这里向东南方向走七里地,大路旁有别人丢的钱,你可以尽快去取来。”清晨,

车生按照狐生指点的方向找去,果然在路边捡到二金,于是买了美味菜肴,以便晚上好好

地喝酒。狐生又对车生说:”你们家院子后面有个地窖,你应该打开看看。”(车生按照狐生说的做了,)像狐生说的,果然得到了不少钱,车生高兴地说:”袋中已经有钱了,不用再担心没钱喝酒了。”狐生说:”不是这样的。车辙中的水怎么可以用来长期捧取呢?我们还是要想想其他的办法。”又有一天,狐生对车生说:”现在市面上的荞麦种子比较便宜,你可以囤积一点(,以后准能卖个好价钱)。”车生听从了狐生的话,买了四十多石荞麦种子,认识车生的人都讥笑他。没过多久,当地大旱,各种庄稼都枯死了,唯有荞麦可以种植;于是车生卖了荞麦种子,挣了十倍于成本的利润,从此车生的生活更加富足,买了良田二百亩。只要是种田之前问问狐生,种麦就收麦,种黍就收黍,一切作物种植的早与晚,都取决于狐生的意见。二人之间的关系一天比一天亲密,狐生管车生的媳妇叫嫂子,对待车生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到后来,车生死了,那狐生就不再来了。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汇编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专项强化演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 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文文山:文天祥,号文山。②主:死者的牌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维岳故贳之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被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心。 解析:D项,慎:千万。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解析:①是直接表现,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⑥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在史可法死后,杨 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吊唁他。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欤 C. 兮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大全

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高考要求 1.语文高考的统一考试的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高中语文教材附录的340个文言实词是高考查的基本的文言实词。 考纲规定语文高考要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常用的“安、但、而、耳、夫、盖、故、何、乎、或、即、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惟、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还有八个双音节文言虚词: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巧。其中“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这二十个文言虚词是最基本的。 复习建议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抽象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含义。 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抽象用法和在文中的具体用法 3.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通假字、异读字、偏义复词和常用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5.重新梳理掌握中学课本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知识。 6.注意从上下文,从文段作者的历史背景,从语法关系去翻译文言文。 7.强化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翻译和做题训练。 8.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是要将重点字词的原意翻译清楚,要做到“信”、“达”、“雅”,要忠实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要注意演播下列翻译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不译那些古今通用的内容。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等。将它们挪移译文中即可。 ②换文言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词、偏义复词等。对于这些词,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劳动”;“河南”译为“黄河以南”。 ③补是对文言文中各种省略实行的一种方法。若属于主语省略,就得补出主语;若属于宾语省略,就得补出宾语;若属于介词结构省略,就得补出介词结构,以保证译文的完整顺畅。 ⑤删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等。保持译文的简洁紧凑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调对文言文中的那些特殊语序、特殊句序进行调整,诸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9.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在上下文中,根据语言环境的语言规律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 ①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言听计从) ②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推断下面加点的词的词义。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018高考语文复习知识专题突破(练习)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绝招5含解析

练备考主打题 一、(2016·河北省石家庄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事刘守光为刺史,后事庄宗为客省使。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臵酒,从容问中国 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 ...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藩.。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 无类。然而天生四夷 ..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不在九州 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 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 ..,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 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臵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 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藩镇皆无监军 ..,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李严传》,有改动)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2018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

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1) 班级:学号:姓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字:书法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因: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写: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徒:门徒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2016年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文言文汇编 (东城)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①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1】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②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2】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瞭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③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1】弢:掩藏。【2】呶呶(náo):多言,即唠叨。【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嘿:同“默”。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无论:更不必说 B.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树木:种树 C.口不言文艺文艺:写作的学问 D.则矢口皆经济经济:经世济民(的道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B.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然力足以至焉 C. 则吾所谓其本立 D. 信乎器识文艺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 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回转光采而照亮内心,收敛锋芒而隐藏名声 C. 星日比光,天壤不朽 像星星和太阳比光亮,像天与地一样永垂不朽 D. 大其识者宜何如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2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 【导学号:20332019】 戚元鲁墓志铭 曾巩 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 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6年北京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文言文汇编(东城)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 ①夫士戒乎有意耀其才也,有运才之本存焉。有意耀其才,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而其才亦龊龊碌碌,无纤毫之用于天下。夫惟杜机葆贞,凝定于渊默之中,即自弢【1】其才,卒不得不显。盖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也。今夫花萼蕃郁,人睹木之华,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而先溉其根,何也?所培在本也良玉韫于石不待剖而山自润明珠含于渊不待摘而川自媚莫邪藏于匣不待操而精光自烁人不可正睨者何也有本在焉其用自不可秘也。 ②而晚代文士,未窥厥本,呶呶【2】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单辞偶合,辄气志凌厉;片语会意,辄傲睨千古。谓左、屈以外,别无人品;词章以外,别无学问。是故长卿摛藻于《上林》,而聆窃赀之行者汗颊矣。康乐【3】吐奇于春草,而耳其叛逆之谋者秽谭矣。下逮卢、骆、王、杨,亦皆用以负俗而贾祸,此岂其才之不赡哉?本不立也。本不立者,何也?其器诚狭,其识诚卑也。故君子者,口不言文艺,而先植其本。凝神而敛志,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其器若万斛之舟,无所不载也;其识若登泰巅而了远,尺寸千里也。故方其韬光养嘿【4】,退然不胜,如田峻野夫之胸无一能。而比其不得已而鸣,则矢口皆经济,吐咳成谟谋;振球琅之音,炳龙虎之文;星日比光,天壤不朽。岂比夫操觚属辞,矜骈丽而夸月露,拟之涂糈土羹,无裨缓急之用者哉! ③盖昔者禹、尹、虺、召之徒,皆备明圣显懿之德,其器识深沉浑厚,莫可涯

涘。而乃今读其训、诰、谟、典、诗歌,抑何尔雅闳伟哉!千古而下,端拜颂哦,不敢以文人目之,而亦争推为万世文章之祖。则吾所谓其本立,其用自不可秘者也。信乎器识文艺,表里相须,而器识狷薄者,即文艺并失之矣。虽然,器识先矣,而识尤要焉。盖识不宏远者,其器必且浅浮;而包罗一世之襟度,固赖有昭晰六合之识见也。大其识者宜何如?曰:豁之以致知,养之以无欲,其庶乎!(取材于袁宗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 注释:【1】弢:掩藏。【2】呶呶(náo):多言,即唠叨。【3】康乐:即谢灵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4】嘿:同“默”。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无论其本拨而神泄于外无论:更不必说 B.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树木:种树 C.口不言文艺文艺:写作的学问 D.则矢口皆经济经济:经世济民(的道理)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而树木者固未尝先溉其枝叶 B. 呶呶焉日私其土苴而诧于人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然力足以至焉 C. 则吾所谓其本立 D. 信乎器识文艺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夫惟杜机葆贞 只有杜绝机巧保住纯真 B. 回光而内鉴,锷敛而藏声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

湖南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

专题二 2018课外文言文阅读集训 第1类人物传记 一、(2018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6分)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①,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②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③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④;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篇》)【注释】①翻奖:夸奖。②捶挞:杖击,鞭打。③逮:等到。④狎:轻视。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 宜.诫翻奖/宜.乎众矣(《爱莲说》) B. 应呵反.笑/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C. 诚哉斯.语/斯.是陋室(《陋室铭》) D. 诚.不得已也/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 【解析】A项两个“宜”的意思均为“应当”;B 项两个“反”的意思分别为:反而,反倒/通“返”,返回;C项两个“斯”的意思均为“这,这样”;D项两个“诚”的意思均为“确实”。 2. 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B) 例句:当以.疾病为谕 A. 以为妙.绝(《口技》) B.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C. 何以.战(《曹刿论战》) D.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解析】A项“以”为动词,“认为,以为”。B项“以”为介词,译为“用,拿”,与例句中“以”用法相同。C项“以”为介词,译为“凭借”。D项“以”表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苏州知府,有政声。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遂为定制。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转左侍郎,还理部事。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遂下齐诏狱。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宜如毛恺例复官。”诏以故官致仕。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 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王廷考取进士之后,先后担任重要职务,其中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取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高三文言文--文言文阅读(二) 教师版

文言文阅读导学提纲(二)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家、然、辍、谢)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2、形成结合语境准确、流畅翻译句子的能力。 【使用说明】 1、独立完成文言文阅读《司马温公神道碑》,完成后,互相交流,标注出疑问处,以备上课讨论。 2、请同学们务必认真严谨,切不可随意答题。 学习任务1: 司马温公神道碑 苏轼 公讳光,字君实,其先河内人,晋安平献王孚之后,王之裔孙征东大将军阳始葬今陕州夏县涑水乡,子孙因家.焉。曾祖讳政,以五代衰乱不仕。祖讳炫,举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终于耀州富平县令。考讳池,宝元、庆历间名臣,终于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公始进士甲科,事仁宗皇帝,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宰相韩琦等因其言,遂定大计。 事英宗皇帝,为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论陕西刺义勇为民患;及内侍任守忠奸蠹,乞斩以谢天下,守忠竟以谴死。 事神宗皇帝,为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西戎部将嵬名山欲以横山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及王安石为相,始行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谓之新法,公首言其害,以身争之。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帝以公为枢密副使,公以言不行,不受命。乃以为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遂以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崇福宫,退居于洛十有五年。及上即位,太皇太后摄政,起公为门下侍郎,迁正议大夫,遂拜.左仆射。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 分别 ..邪正,进退其甚者十余人。旋罢保甲、保马、市易及诸道新行盐铁茶法,最后遂罢助役、青苗。 而公卧病,以元佑元年九月丙辰,薨于位,享年六十八。太皇太后闻之恸,上亦感涕.不已。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赠太师、温国公,襚以一品礼服,谥曰文正。官其亲属十人。公娶张氏,礼部尚书存之女,封清河郡君,先公卒,追封温国夫人。以元佑三年正月辛酉,葬于陕之夏县涑水南原之晁村。上以御篆表其墓道,曰忠清粹德之碑,而其文以命臣轼。(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请写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4分) ①子孙因家.焉家:②遂拜.左仆射拜: ③分别 ..邪正分别:④上亦感涕.不已涕: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A.已而果然.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B.守忠竟以.谴死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后必为.边患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退居于.洛十有五年亦将有感于.斯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祖先是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祖上历代为官,父亲司马池是宝元、庆历间名臣,曾经做过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 B.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侍奉过仁宗、英宗、神宗等多位皇帝。他为政敢于进谏,坚持自己的主张,大力打击任守忠等奸恶之人。 C.司马光极力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后遭外放,并曾经退居洛阳十五年。在被太皇太后起用后,迅速废除了许多新法政策。 D.司马光逝世后,朝廷给予他高规格的丧仪,皇上亲笔用篆字书写碑名,将碑立在他的墓道上以示表彰,并让苏轼撰写碑文。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当时士大夫不附安石,言新法不便者,皆倚公为重。(3分) (2)二圣皆临其丧,哭之哀甚,辍视朝。(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