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 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阳性部位:细胞浆)。CK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CK7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βE12)可以识别68kDa、58kDa、56.5kDa和50kD a的细胞角蛋白。

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MUC1)---(阳性部位:细胞浆)。上皮膜抗原是一种高分子量(400 kDa)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

种上皮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癌细胞过表达MUC1与肿瘤侵袭有关,有意义的免疫反应性为膜阳性,如为纯粹的胞浆着色则为假阳性。此抗体可以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源性肿瘤,EMA阳性表达的肿瘤包括大多数的癌、间皮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等,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肿瘤阴性表达。

10.HBME1---(阳性部位:细胞膜)。该抗体与间皮细胞表面的抗原反应,染色方式呈现一种特殊的“厚膜”方式,在鉴别间皮瘤与腺癌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间皮瘤为厚膜型,腺癌为薄膜型或胞浆着色。

11.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阳性部位:细胞浆)。突触素是分子量为38kDa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突触前囊泡膜,是神经性和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之一,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肿瘤。

12.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阳性部位:细胞核)。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腺癌、少部分大细胞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

13.波形蛋白(Vimentin,Vim)---(阳性部位:细胞浆)。波形蛋白分子量为57 kD,是原始的中间丝,分布极广,所有间(充)质细胞均有表达,此抗体的免疫原为猪的晶体,但可与人、大鼠和鸡的波形蛋白反应。波形蛋白是正常间叶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许多上皮细胞及其肿瘤中可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诊断用途:是一个有用的“对照标记”,即:如果波形蛋白未能较易地在非肿瘤性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和其他间叶成分中检测到,则总的说来组织的免疫反应性未能得到适当的保存。在间皮瘤与腺癌的鉴别诊断中,波形蛋白在间皮瘤的上皮细胞中更常见与细胞角蛋白共表达。

14.Cam 5.2---分子量45 kD和52 kD的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与正常分泌上皮而不是复层鳞状上皮反应。

15.MNF-116---该抗体识别许多细胞角蛋白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是上皮性肿瘤的一线标记。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正常组织有复层鳞状上皮和单纯腺上皮、平滑肌、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浆细胞等;肿瘤主要有鳞癌、小细胞癌、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腺癌、间皮瘤(纤维状细胞)、滑膜肉瘤、血管肿瘤、平滑肌肿瘤和浆细胞瘤等。

16.Desmin---结蛋白分子量为53 kD的中间丝(骨骼蛋白),有三种单克隆抗体(D33, DER-11和DEB-5),与其他中间丝无交叉反应。在平滑肌和横纹肌可检测到结蛋白,在肌纤维母细胞中亦有少量结蛋白。在平滑肌组织中结蛋白含量要多于血管平滑肌。诊断用途:识别平滑肌和横纹肌肿瘤。

17. MOC-31---为识别上皮细胞中一种功能未知的38 kDa 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大多数腺癌为阳性,而间皮瘤通常为阴性。

18.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SP)。肺表面活性物质含有许多蛋白,包括10 kD的Clara细胞蛋白和表面活性蛋白A、B、C、D 。作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标志。

19.α1-AT---细支气管肺泡癌Clara细胞型呈阳性表达。

二、恶性上皮性肿瘤

1、鳞癌---发生于支气管上皮,有角化和/或细胞间桥的恶性上皮性肿瘤。有四个亚型:①乳头状;②透明细胞型;③小细胞型;④基底细胞样绝大多数表达高分子角蛋白(34βE12),CK5/6和CEA,许多鳞癌表达低分子角蛋白(35βH11),较少表达TTF-1或CK7。

2、小细胞癌---由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细胞组成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胞质很少,边界不清;核内可见细颗粒状染色质,核仁不明显或缺如;细胞核变形很明显;常有大量坏死和许多核分裂。绝大多数小细胞癌CD56、Cg、SY阳性,神经内分泌标志表达率≥90%;小细胞癌常见TTF-1和CK阳性。鉴别诊断:①淋巴瘤---小细胞癌显示为神经内分泌标志、TTF-1和CK阳性,LCA阴性。②PNET---小细胞癌与PNET均可表达MIC-2(CD99),但小细胞癌TTF-1和CK阳性,而PNET则为阴性。③Merkel细胞瘤---本瘤CK20阳性,CK7、TTF-1阴性可与小细胞癌鉴别。

3、腺癌---具有腺样分化和产生黏液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呈腺泡样、乳头状、细支气管肺泡细胞样或实性伴有黏液的生长方式,可混合存在。有下列亚型:①腺癌,混合亚型;②腺泡样腺癌;③乳头状腺癌;④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包括非粘液型、粘液型、混合性非粘液性与粘液性或中间型。非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又包括Ⅱ型肺泡细胞型和Clara细胞型,前者SP、TTF-1等阳性,后者C lara蛋白及α1-AT阳性,有助于与其它腺癌鉴别诊断。⑤实性腺癌伴有粘液产生⑥胎儿型腺癌⑦黏液性(“胶样”)腺癌⑧黏液性囊腺癌⑨印戒细胞腺癌⑩透明细胞腺癌腺癌的免疫组化特征与其亚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典型的上皮性标志为:AE1/AE3,CAM5.2,EMA和CEA。CK7阳性高于CK20,TTF-1阳性率较高,尤其是在分化好的腺癌(在TTF-1阳性病例中,甲状腺球蛋白阴性有助于排除甲状腺癌)。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apoprotein,SP)较TTF-1为低,但要注意的是转移性肿瘤细胞也可能吸附一些SP。在黏液性肿瘤中,尤其是黏液型B AC可能有例外,即TTF-1阴性,而CK7和CK20往往阳性。

鉴别诊断:①转移性腺癌---有原发灶病史,在肺内常为多个病灶。如为单个病灶,则鉴别较为困难。肺腺癌有组织学亚型的异质性,尤其是存在BAC成分时可明确诊断;60%表达表面活性蛋白(SP-A,pro-SP-B,pro-SP-C),70%表达T TF-1;CK7(+)/CK20(-),仅黏液性BAC为TTF-1(-)/ CK20(+)。转移性腺癌多为均质性,TTF-1阴性(除外甲状腺癌:黏液染色阴性,甲状腺球蛋白阳性)。肾细胞癌:AE1/AE3、CK7弱阳性,Vim强阳性。结肠腺癌:CK7(-)/ CK20(+),CDX-2阳性。乳腺癌:ER(+)。卵巢癌:雌二醇受体、CA125、Vim、钙粘蛋白、抑制素(+);CEA(-)。前列腺癌:PSA(+)。②上皮型恶性间皮瘤---根据临床、巨检、镜检、免疫组化和电镜特点进行鉴别。免疫组化方面主要包括腺癌特异标志TTF-1、普通标志CEA、CD15或MOC31;间皮瘤标志calr etinin(钙视网膜蛋白)和CK5/6。③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发生于肺周边部的局灶性病变,通常<5mm,表现为衬覆肺泡或呼吸性细支气管的不典型细胞呈轻—中度局限性增生,无间质炎症和纤维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表达SPA,CEA,MMPs,E-钙粘蛋白,β-catenin,CD44v6和TTF-1。一般认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癌前病变,TP53阳性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早期标志之一。④非粘液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一般大于5mm,明显的细胞分层,细胞密集,柱状细胞排列拥挤,微乳头丛生;细胞核重叠,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

4、大细胞癌---未分化的非小细胞肺癌,缺乏小细胞癌、腺样或鳞状分化的细胞和结构特征。大细胞癌的分化表型并无特征性,大多表现为腺分化,也可为鳞分化。有少数大细胞癌具有腺、鳞、神经内分泌三相分化表型。免疫组化:AE1/A E3几乎全部阳性,EMA70%阳性,35&538;H11近70%阳性。部分病例亦可表达CE A、CK7、及Vim。其亚型有①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常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Cg

A、Syn和NCAM(CD56),50%可表达TTF-1。②基底细胞癌---TTF-1阴性,神经内分泌标志一般为阴性,约10%的病例可表达一个神经内分泌标志。③淋巴上皮瘤样癌④透明细胞癌⑤大细胞癌伴横纹肌样表型

5、腺鳞癌---同时具有鳞癌和腺癌成分,各自不少于肿瘤的10%。表达的CK分子量范围很广,AE1/AE3、CAM5.2、KL1和CK7阳性,但通常CK20阴性。腺鳞癌可表达EMA,TTF-1阳性多见于腺癌部分。

6、肉瘤样癌---是一组分化差的NSCLC,伴有肉瘤成分或肉瘤样(梭形和/或巨细胞)分化。目前已认知五个亚型。①多形性癌②梭形细胞癌③巨细胞癌④癌肉瘤⑤肺母细胞瘤多形性、梭形和/或巨细胞癌---常同时表达CK、Vim、CEA和平滑肌标志,巨细胞癌可有TTF-1阳性。癌肉瘤---上皮成分CK阳性,软骨肉瘤见S-100阳性,横纹肌肉瘤为肌源性标记阳性。肺母细胞瘤---胎儿型腺癌成分可表达上皮性标志(CK、EMA、CEA)和神经内分泌标志(CgA等)。肿瘤细胞可表达特殊的激素,如:降血钙素(calcitonin),胃泌素释放肽(gastr in-releasing peptide),蛙皮素(bombesin),亮氨酸(leucine)和甲硫脑啡肽(methionine enkephalin),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和5-羟色胺(s erotonin)。表达AFP极罕见。上皮细胞尤其是桑葚体可表达clara细胞抗原和SP。间质细胞为Vim、MSA、Desmin、myoglobin或S-100阳性。

7、类癌---以神经内分泌分化方式(器官样、小梁状、岛状、栅栏状、缎带样、花环样排列等)为特点。肿瘤细胞具有较一致的形态学特征,如:中度嗜伊红的胞质、细胞核内细颗粒状染色质等。①典型类癌②非典型类癌大多数类癌CK 阳性,CD99阳性率也较高。神经内分泌标志,如:Cg、SY、Leu7(CD57)和N-CAM(CD56)通常为强阳性,尤其是典型类癌,但在不典型类癌时则可能为灶性。TTF-1在类癌有表达,文献报道差异较大。Ki-67在不典型类癌的阳性率高于典型类癌,与预后有关。支持细胞S-100阳性。鉴别诊断:①副神经节瘤---C K阴性,支持细胞S-100阳性,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类癌---CK阳性,支持细胞S-100阳性。②血管球瘤---SMA阳性,神经内分泌标志阴性。

8、唾液腺型癌例:上皮—肌上皮癌---由肌上皮细胞(梭形细胞、透明细胞或浆细胞样形态的细胞)和含量不等的导管形成上皮所组成的肿瘤。导管内层嗜伊红细胞:CK7,EMA,MNF116阳性。导管外层透明细胞以及实性成分:Vim,SMA,S-100阳性。

三、良性上皮性肿瘤例:腺瘤1、肺泡状腺瘤—衬覆Ⅱ型肺泡上皮,表达CK (广谱)、CEA、SP和TTF-1。间质细胞呈灶性SMA、Act阳性;TTF-1、des、p roSPB、proSPC和CC10阴性。2、状腺瘤—含有Ⅱ型肺泡细胞和Clara细胞,故CK(广谱)、Clara细胞蛋白、TTF-1和表面活性蛋白阳性,也可表达CEA。N E标志阴性。3、唾液腺型腺瘤(粘液腺腺瘤、多形性腺瘤、其他)4、粘液性囊腺瘤

四、淋巴增生性肿瘤

1、MALT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由具有形态学异质性的小B细胞组成的结外淋巴瘤,类似单核细胞和/或小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在肺内弥漫浸润,散在有免疫母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在一些病例中可见浆细胞... 分化。典型病变为肿瘤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有时肿瘤间质内有淀粉样变。肿瘤细胞为单克隆B 细胞,CD20、CD79a和bcl-2阳性。大多数病例表达μ重链,少数为γ或α。CK可使淋巴上皮病变着色;肿瘤内可有少量反应性T细胞。鉴别诊断: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MALT淋巴瘤呈浸润性生长,使肺泡间隔增宽、机构破坏,淋巴上皮病变更常见。B细胞Ig轻链限制,Ig重链基因重排(PCR检测)。

2、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大肿瘤性B细胞增生,细胞核相当于或大于

巨噬细胞核,或比正常淋巴细胞大两倍。肿瘤细胞表达B细胞表型(CD20、CD79a),伴反应性T细胞。在冰冻组织切片中可检测到Ig轻链表达。

五、间叶性肿瘤

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低-中级别血管性肿瘤,由上皮样内皮细胞构成的短条索和巢分布于黏液透明基质中。肿瘤具有突出的上皮样特征,明显的胞浆内空泡,在肺泡内和血管内生长以及中心透明坏死。CD31,CD34,Ulexeuropaeus (荆豆),F8RA,Fli-1(DNA结合转录因子ETS家族的成员之一),SMA阳性;CK(±);EMA,CEA阴性。2、血管肉瘤—高级别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瘤细胞表达CD31、CD34、F8、Fli1、FKBP12(与神经钙蛋白相互作用的胞液FK506结合蛋白),Vim强阳性、CK灶性阳性。3、胸膜肺母细胞瘤---肿瘤细胞Vim 阳性;横纹肌母细胞样细胞MSA和desmin阳性。4、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广义“炎性假瘤”一种,由多种成分混合而成,如胶原、炎症细胞以及形态温和、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同义词有: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黄色瘤等。梭形细胞Vim、SMA阳性。Myogenin、myoglobin、CD117(c-kit)和S-100阴性。约1/3病例呈局灶性CK阳性(可能是由于肺泡陷入)。值得注意的是40%病例表达ALK1和p80。P53阳性很罕见,有报道称可能与肿瘤复发和恶变有关。5、淋巴血管平滑肌瘤病---一种类似于平滑肌细胞的不成熟短梭形细胞广泛浸润于间质而形成的病变,常伴有囊性变。表现为平滑肌分化和表达,αSMA、desmin和Vim阳性。然而,与正常平滑肌细胞不同的是,LAM可表达HMB45。一些病例存在ER和PR。6、滑膜肉瘤(单向型、双向型)---原发于肺的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可有程度不等的上皮分化区域(组织学类似软组织的同名肿瘤)。Vim、CK和/或EMA阳性(梭形细胞很少阳性),CK7和19阳性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肉瘤鉴别。瘤细胞可表达bcl-2和CD99,1/3病例S-100阳性。CEA、CK20、TTF-1、CD34和desmin阴性。7、肺动脉肉瘤—发生于大的肺动脉的肉瘤,有两型:①管腔内型—呈息肉样向管腔内生长,通常显示为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瘤细胞Vim弥漫强阳性,osteopontin (骨桥蛋白)、desmin和内皮细胞标志(F8、CD31和CD34)阳性。②管壁型—在管壁内浸润生长,组织学类似软组织平滑肌肉瘤。8、肺静脉肉瘤--发生于肺静脉的肉瘤,表现为平滑肌肉瘤特点,Vim、desmin和actin阳性。40%病例有异常的keratin反应性。

六、混杂性肿瘤

1、硬化性血管瘤---发生在肺部的良性上皮肿瘤,组织学上有显著的共同表现:呈实性、乳头状、硬化和肺泡内出血4种形式。增生的肺泡Ⅱ型细胞呈立方形,被覆在乳头结构的表面。间质的上皮样细胞为圆形,形态较一致。瘤组织内可见胆固醇裂隙、慢性炎症、黄色瘤细胞、含铁血黄素、钙化、分层状的卷轴样螺纹、坏死和成熟脂肪组织。免疫组化,如下表:免疫标记表面细胞多角形/圆形细胞AE1/AE3 +- MNF116 + - CAM5.2 + + CK7 + + CK20 - - EMA + + CK5/6 - - Calretinin - - ChgA- - Syn - - Leu7 - - SP-A + - pro-SP-B + - Clara细胞蛋白+- TTF-1 + + Vim ±+ S-100 - - CEA ±- F8 - - 雌二醇受体- + 孕酮受体- + 鉴别诊断:类癌:CgA、Syn弥漫性强阳性,TTF-1阴性。

2、透明细胞瘤---亦称“糖瘤”,可能来源于血管外周的上皮样细胞。肿瘤细胞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内含丰富的糖原。无肌膜的薄壁窦状血管具有特性。HMB-45,HMB50阳性;SY,CD57,CD34,NSE,S-100局灶性阳性。Keratin阴性。

临床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临床病理工作中,我们常用到“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但是许多单位只写阳性结果,不写临床意义,其结果对临床帮助不大,因为许多医生不懂得这些结果的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在出此类报告时,把“肿瘤细胞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的意义打印在报告中,以增加病理报告的使用价值。

1、恶性肿瘤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4项:P-gP,GSTπ,TOPOⅡ,Ki-67。

2、乳癌免疫组化耐药预后标记,全套7项:P-gp,GSTπ,TOPOⅡ,Ki-67,ER,PR,C-erbB-2。

3、意义:标记物--作用--阳性部位--临床意义

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药泵作用--胞膜/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米托蒽醌、长春花碱、长春新碱、紫彬醇、泰素帝。

谷光甘肽S转移酶(GST π)--解毒作用--胞浆--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耐药性越强:阿霉素、顺铂、氮芥、环磷酰胺、瘤可宁。

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靶点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对下列药物越有效:蒽环类抗生素和鬼臼毒素类,如VP16、替尼泊苷、玫瑰树碱、新霉素、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VM26。阳性率高者对VP16尤其有效。

雌激素受体(ER)--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孕激素受体(PR) --性激素作用--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对内分泌治疗越有效,预后越好。

C-erbB-2--癌基因产物--胞浆--阳性率越高,肿瘤恶性程度越高。ER、PE阳性而C-erbB-2也阳性者,用三苯氧胺治疗效果不好。

Ki-67--细胞增殖标志--胞核--阳性率越高,肿瘤增殖越快,恶性程度越高。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CEA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喉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检测。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nm23蛋白高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低,存活期相对较长。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

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

Villin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例中有villin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细胞癌上的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细胞癌上要高。如: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的肺类癌病例villin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和少数的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villin的表达。

MRP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影响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相关。

MDR 多药耐药基因

TS胸苷合成酶,是5-FU重要作用靶点,如果其高表达,阳性反映++以上,提示肿瘤细胞对5FU耐药。

Syn 突触素神经组织标志

S-100 神经组织标志,存在于神经组织,垂体、颈动脉体,肾上腺髓质、唾液腺、少数间叶组织,常用于神经鞘瘤、恶黑、脂肪肉瘤、软骨肿瘤诊断。

NSE 主要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hr,嗜铬素,肾上腺髓质含量很高,鉴别肾上腺髓质和皮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CKH 高分子角蛋白,主要标记鳞状细胞肿瘤

CKL 低分之角蛋白,主要标记单层上皮、腺上皮

EMA 上皮膜抗原,糖蛋白,广泛分布各种上皮及其肿瘤

Vim 波形蛋白,间叶组织标志

P504 甲酰基辅酶A消旋酶检测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100%。AMACR的优点在于它是癌症特异性,只存在于癌症组织。Rubin称,AMACR亦可用作其他癌症的诊断标志物。对各种癌症细胞进行检查后发现,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都过度表达AMACR,以结肠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

CD117 胃肠间质瘤

CD10 作为共同急性淋巴母细胞型白血病抗原,主要表达于未成熟淋巴细胞,在Burkitt淋巴癌,慢性髓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近几年来发现该抗原在造血系统外的某些肿瘤中有表达,如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抗体在对肾细胞癌进行诊断和鉴别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D15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因其对霍奇金淋巴瘤(HD)中的R-S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被认为是HD的重要标志物。除HD的鉴别诊断外,对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肿瘤CD15的表达研究发现,CD15表达随癌细胞分化程度下降、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增高而明显增高。认为CDl5的表达是判断肿瘤的发展、预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良好指标。免疫电镜观察显示,CD15抗原主要分布于大肠癌细胞浆的界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近细胞核膜处,CD15可能是通过对所结合的铺基构型改变影响和参与肿瘤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SMA 平滑肌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

CD56 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大多数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细胞肺癌

Des,结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M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

CD68 存在于骨髓和各神经组织的巨噬细胞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各种单核细胞来源肿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首选)。

CD34 表达于早期淋巴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胚胎纤维母细胞和某些神经组织细胞,多用于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GIST 80-90%.CD31也标记血管内皮。

CD44 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跨膜糖蛋白分子,分CD44s和CD44v两大类。CD44s主要作为透明质酸受体,结合透明质酸后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CD44v则主要表达于转

移的肿瘤细胞。李道明等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42例食管鳞癌CD44v4/5的表达,结果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6.19%(16/21),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为42.86%(9/1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癌巢周边的癌细胞、肌间浸润的癌细胞、有核分裂的癌细胞和癌栓中的癌细胞及浸润脉管壁的癌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张成武等检测了2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43例异型增生和85例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0.2%和74.1%,其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生长方式、静脉和淋巴管侵袭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以上结果均表明,CD44v 的高表达构成了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与易转移性。

NESTIN,神经干细胞中极为丰富

Ost 成骨素,为骨化细胞分泌。

AAT 抗胰蛋白酶纤维组织细胞来源肿瘤ACT抗糜蛋白酶

GFAP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组织标志,多用于星形胶质瘤诊断

Tg 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癌TG阳性。

CT 降钙素甲状腺髓样癌阳性。

PH 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肿瘤阳性

N-myc表达增强的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对化疗缺乏反应并进展快速;

bcl-2:耐药机理为抗凋亡作用,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

肿瘤相关抗原72 (TGA72) 多种恶性上皮性肿瘤表达TGA72,尤其是乳腺癌、卵巢癌和结肠癌。正常上皮细胞、肉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通常TGA72阴性。TGA72抗体用于乳腺癌的研究较多,其高表达通常与肿瘤体积大、淋巴结转移瘤细胞分化差及高增殖活性有关。

肿瘤相关抗原(GA733) 编码上皮糖蛋白40,是一种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起着重要作用。多种肿瘤可有GA733表达,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及肺癌等。Kubuschok等采用GA733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淋巴结中隐匿性微转移灶进行检测,发现隐匿灶的检出是判断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肠癌GA733表达形式与肿瘤预后有关,细胞膜及细胞浆的表达预后较基膜侧的表达为差。

TTF-1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TTF-1亦阳性,而TTF在其它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T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

TTF-1主要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和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

TTF-1为甲状腺分化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钠的转运,?TTF-1与血清TSH的活性有关,活性的TSH-R可增强TTF-1的表达。

TTF-1在良恶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不同,正常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TTF-1在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

TTF-1在肺癌中的表达

75%的肺非小细胞癌(NSCLCs)阳性表达,腺癌(ACs)明显高于鳞癌(SCC),90%以上的原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表达阳性,TTF-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阳性表达强度与病人的预后成呈负相关,可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

肺的典型性类癌(TCS)均为阴性,表明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有一个不同于TCS的共同起源的理论。

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精编版

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

免疫组化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抗体标记物 (一)上皮源性标记物 1、一般性标记物 (1)CK(角蛋白) CK亚型:CK5/6、CK7、CK8、CK10/13、CK18、CK19、CK20 (2)EMA(上皮膜抗原) 2、特异性和(或)相对特异性上皮标记物 (1)CEA(癌胚抗原,标记胃肠道癌、肺腺癌等) (2)CA242(肿瘤相关粘液抗原、标记胰腺癌、结、直肠癌等) (3)TG(甲状腺球蛋白,标记甲状腺癌) (4)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主要用于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 (5)PSAP(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主要用于前列腺癌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6)34βE12(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标记前列腺基底细胞) (7)AFP(甲胎蛋白,标记肝癌、内胚窦癌等) (8)Hepatocyte(标记肝细胞癌) (9)β-HCG(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标记胎盘滋养叶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10)CA125(卵巢癌抗原) (二)间叶源性标记物 肌源性标记物 1、Desmin(Des,结蛋白) 2、Actin(肌动蛋白) 3、SMA(平滑肌肌动蛋白) 4、MSA(肌特异性肌动蛋白) 5、Myosin(肌球蛋白) 6、Myoglobin(MG,肌红蛋白) 7、Myogen(肌浆蛋白) 8、MyoD1(肌调节蛋白) (三)血管源性标记物 1、FVⅧRAg(第8因子相关抗原) 2、CD31

4、UEA-1 5、BNH9 (四)组织细胞源性标记物 1、CD68/KP-1 2、Lysozyme(溶菌酶) 3、α-AT(α1-抗胰蛋白酶) 4、α1-ACT(α1-抗胰糜蛋白酶) 5、Mac387 (五)淋巴造血组织源性标记物 1、全淋巴细胞 (1)CD45/LCA(白细胞共同抗原)(2)TdT(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3)CD30/ki-1 2、全B细胞 (1)Igκ (2)Igλ (3)CD20/L26 (4)CD79α (5)BLA36(B淋巴细胞抗原) (6)Pax-5(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3、B细胞亚型 (1)CD10 (2)CD21(标记滤泡性树突状细胞)(3)CD23 (4)CD35(标记滤泡性树突状细胞)(5)CD38 4、全T细胞 (1)CD3 (2)CD5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参照材料]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 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阳性部位:细胞浆)。CK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CK7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βE12)可以识别68kDa、58kDa、56.5kDa和50kD a的细胞角蛋白。

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 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阳性部位:细胞浆)。CK20(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 CK7 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 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βE12)可以识别68kDa、58kDa、56.5kDa和50kDa的细胞角蛋白。 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MUC1)---(阳性部位:细胞浆)。上皮膜抗原是一种高分子量(400 kDa)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癌细胞过表达MUC1与肿瘤侵袭有关,有意义的免疫反应性为膜阳性,如为纯粹的胞浆着色则为假阳性。此抗体可以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源性肿瘤,EMA阳性表达的肿瘤包括大多数的癌、间皮瘤、滑膜肉瘤和上皮样肉瘤等,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肿瘤阴性表达。 10.HBME1---(阳性部位:细胞膜)。该抗体与间皮细胞表面的抗原反应,染色方式呈现一种特殊的“厚膜”方式,在鉴别间皮瘤与腺癌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间皮瘤为厚膜型,腺癌为薄膜型或胞浆着色。 11.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阳性部位:细胞浆)。突触素是分子量为38kDa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突触前囊泡膜,是神经性和上皮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之一,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肿瘤。 12.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阳性部位:细胞核)。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腺癌、少部分大细胞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教你如何看懂花了好几千的免疫组化报告单 免疫组化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对组织内抗体(抗原)的分布进行检测。免疫组化虽然价钱昂贵,却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②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③对某类肿瘤进行病理分型④明确软组织肿瘤的正确组织学分类,明确软组织的诊断⑤发现微小转移灶⑥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支持虽然免疫组化有那么多作用,但是很多患友拿到手了根本就看不懂,都是些英文缩写,代表着什么意思呀,别着急,下面小编就按照字母顺序列张表,告诉大家各个代表什么意思: 项目临床意义Actin肌动蛋白,间叶组织来源标记,平滑肌、血管内皮、肌上皮组织表达。AE1/AE3细胞角蛋白 AE1/AE3,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如胆管细胞阳性,肝细胞阴性,鉴别肝癌和胆管癌。AFP甲胎蛋白,肝癌细胞表达,胃和肝脏同时肿瘤时,胃肝样腺癌HepPar-1、AFP、CK19 和CDX-2等4 种不同程度阳性表达,而肝细胞癌CK19 和CDX-2不表达。ALK间变型淋巴瘤激酶,用于淋巴造血来源标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诊断。AMACR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癌特异

性指标,只存在于癌症组织。结肠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淋巴瘤和黑素瘤等过度表达,以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表达最高。Bax促进凋亡蛋白,同Fas/FasL。Bcl-2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2,肿瘤预后指标,高表达者对多数抗癌药物、放射治疗耐受,高表达者预后差。Bcl-6B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6,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淋巴造血细胞来源标记,用于B淋巴瘤诊断。Bel-XL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XL,Bcl-2 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家族成员之一,作用同Bcl-2 。Cam5.2人角蛋白抗原决定簇,正常分泌上皮表达,复层鳞状上皮不表达,用于鉴别腺癌和鳞癌。CD10分化簇10,间叶组织来源标记,未成熟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用于B细胞淋巴瘤、慢性髓性白血病等诊断,某些非造血肿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也可阳性。CD117分化簇117,间叶组织来源标记,胃肠间质瘤细胞阳性表达,阳性者可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某些肿瘤如黑色瘤、白血病、皮肤纤维瘤、血管肉瘤、尤文氏瘤、胶质瘤也可阳性。CD14脂多糖LPS受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用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相关病的鉴别诊断。CD15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标记,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阳性表达。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

免疫组化

常见肺肿瘤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一、肺肿瘤的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 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χ,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D66e)---(阳性部位:细胞膜/浆) 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CEA 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阳性部位:细胞浆) 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C。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广谱 CK)--- AE1/ AE3(阳性部位:细胞浆) 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Ⅰ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角蛋白(Ⅱ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阳性部位:细胞浆) 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

常用免疫组化试剂(类别)介绍

常用免疫组化试剂(类别)介绍 一、用于鉴别诊断(一)上皮源性:1、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目前,商品化的细胞角蛋白有20多种,不同的分子量代表不同类型的上皮标志。通常将CK分为两大类型:Ⅰ型(低分子量);Ⅱ型(高分子量)。理论上讲,大多数单层上皮表达低分子量的CK;复层上皮多表达高分子量的CK;移形上皮(膀胱)和假复层上皮(呼吸道的被覆上皮)既表达低分子量的CK,也表达高分子量的CK。在癌组织中,低分子量的CK多在腺癌中表达,高分子量的CK多在鳞癌中表达。目前为止,未发现任何一种上皮只含有一种CK,某些上皮可含2-10种不同分子量的CK。因此,目前试图应用单一的CK免疫表型来确定某种特定的上皮性肿瘤是不可能的。同样,应用CK来区别腺癌、类癌和间皮瘤也是困难的。因此,CK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应用这类标记物作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应特别注意。有必要时,应联合用多种CK加以综合判断。CK的阳性表达还包括有间变癌、双向分化的滑膜肉瘤、脊索瘤、胚胎癌、间皮瘤、上皮样肉瘤、胸腺瘤等。CK的阴性表达有:副节瘤单向分化的滑膜肉瘤、软骨(肉)瘤、精原细胞瘤、淋巴瘤、脑膜瘤、恶黑、恶纤组、软组织肉瘤(除特殊类型外)。在判断CK免疫组化

结果时应注意几点:(1)CK的单克隆抗体优于多克隆抗体;(2)CK常出现斑点状的假阳性反应,应注意识别;(3)虽然大多数CK多在胞浆表达,但CK17多在胞核表达;(4)绝大多数CK抗体需用胰酶消化,可增加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5)部分非上皮性肿瘤(平滑肌肉瘤)可见有CK表达,在诊断时应注意;(6)淋巴结、扁桃体和脾组织中的滤泡外的网织细胞含有CK8和18以及desmin,在判断淋巴结转移癌和肌源性肉瘤转移时应根据组织学综合判断。2、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EMA是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乳脂小球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上皮细胞中(也存在于间皮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中),其分布与角蛋白相似,但对内脏腺上皮优于细胞角蛋白,尤其是分化差的癌EMA有时可呈强阳性表达。EMA可作为上皮源性肿瘤的常用标记物。EMA阳性表达的肿瘤有鳞癌、胃肠道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间皮瘤、滑膜肉瘤、甲状腺乳头状癌、上皮样肉瘤等。在判断EMA免疫组化结果时应注意几点:(1)EMA虽然是上皮细胞非常敏感的标记,但一些非上皮性肿瘤(如浆细胞、组织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也可阳性表达。因此在癌和其他间叶性肿瘤鉴别时不能作为唯一的参考标记; (2)EMA对内脏上皮源性肿瘤的敏感性优于体表上皮源性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判断肿瘤预后的免疫组化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病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当前所涉及的肿瘤标志物种类繁杂,方法多样,结果不一。本文力争从实用性出发,对目前众多医院已能常规开展免疫组化检测的有助于判断肿瘤预后的标志物进 行综述。 1肿瘤分期 1.1微浸润与假性浸润:癌的微浸润通常指癌侵透基底膜,含基底膜成分的抗有助于确定基底膜的完整性,两种最常用的抗体是IV 型胶原或层粘蛋白(LN)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底膜缺如或明显断裂可确定有微浸润。在乳腺及前列腺病变中,良性假性浸润性病变与浸润性癌难以区别的情况较为多见。乳腺组织其基底细胞层由肌上皮细胞组成,通过特异性肌动蛋白(actin)抗体标记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肌上皮细胞。浸润性小管成分如包绕有肌上皮细胞则提示良性病变。在前列腺组织,通过不同种类细胞角蛋白中间丝的表达情况可以将基底细胞与腔面的细胞加以区别,现已有几种专一性抗体,如基底细胞表达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而腔面的细胞表达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这些免疫反应特性可用于良恶性前列腺上皮的区别,如基底细胞几乎见于所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而决不出现在恶性腺上皮的外 周。 1.2隐匿性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骨髓及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癌,其原理是利用抗体能区别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能力,从而将上皮癌细胞与骨髓及淋巴结内的正常结构区别开来。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检测

出不同肿瘤骨髓或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包括结肠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转移等。Guterson等发现,通过较细致的组织形态学观察或免疫组化方法来寻找淋巴结隐匿性微转移,约有8%--30%常规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阴性”的乳腺 癌病人可被检出有隐匿性微转移。 2.肿瘤相关抗原 2.1癌胚抗原(CEA):CEA表达可见于正常胃肠和胆囊上皮细胞、胃、结肠息肉和癌旁粘膜、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及各类汗腺腺瘤等,阳性表达多呈膜性分布或灶性胞浆阳性。CEA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包括胃癌、结肠癌、小肠癌、胰腺癌、胆管癌、宫颈癌、膀胱癌和乳腺癌等,阳性分布多为胞浆着色,少数为胞膜阳性,染色强度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CEA的表达类型可分为三型:胞膜或腔面型、胞浆型和胞浆间质混合型,前者预后好,后二者预后差。 2.2甲胎蛋白(AFP)AFP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性腺外某些生殖细胞肿瘤(如内胚窦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病例癌组织中AFP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0%~70%左右。生殖细胞肿瘤中的AFP表达可见于单纯性内胚窦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以及胚胎癌中的卵黄囊分化的区域。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不表达AFP,但一些非肝性肿瘤,尤其是胃肝样腺癌,AFP可呈阳性 反应。 2.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SA是前列腺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PSA阳性分布于正常前列腺细胞和导管上皮细胞浆及其腔内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 免疫组化常用标记物一、常用标志物 1. CD15(LeuM1)---(阳性部位:细胞膜)。是一种由半乳糖、岩藻糖和N-乙 酰葡萄糖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抗原,又称半抗原X,是粒/单核细胞相关抗原。免 疫组织化学表达:成熟粒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R-S细 胞、大多数腺癌等。 2. 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CEA)(CD66e)--- (阳性部位:细胞膜/浆)。癌胚抗原是表达于胎儿上皮细胞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 180kDa。存于某些恶性肿瘤组织尤其是内胚层来源发肿瘤中,大多数胃肠道(包括胰腺)和肺腺癌均有表达,少量成人上皮细胞和良性肿瘤亦可表达。 CEA主要用于标记上皮性肿瘤,尤其是腺上皮来源的腺癌。 3. 嗜铬素A (chromogranin A ,CgA)--- (阳性部位:细胞浆)。嗜铬素是位于神经分泌颗粒内的酸性糖蛋白家族,是一组可溶性酸性蛋白,分子量为76?1 20 kDa,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的是嗜铬素 A,另两个是嗜铬素B和嗜铬素G 几乎所有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均可检测到嗜铬素。嗜铬素A不仅存在于神经内分 泌细胞的分泌颗粒中,也广泛分布于所有含有颗粒的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此抗体可以识别嗜铬素 A抗原羧基末端的片段,而不与氨基末端的片段反应,主要用于标记神经内分泌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对小细胞癌进行抗原修复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4.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pan ,广谱CK)--- AE1/ AE3 (阳性部位:细胞浆)。此抗体可以识别绝大部分酸性细胞角蛋白(I型/低分子量)和碱性细胞 角蛋白(U型/高分子量)。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来源的肿瘤,特别是对鉴别和判断转移性肿瘤是否为上皮源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5. 细胞角蛋白 5/6(cytokeratin 5/6 , CK5/6) --- (阳性部位:细胞浆)。在正常组织中,鳞状上皮和导管上皮的基底细胞以及部分的鳞状上皮生发层细胞、肌上皮细胞和间皮细胞阳性,腺上皮细胞阴性。因此,可用于鳞癌和腺癌、间皮瘤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支气管上皮基底细胞、间皮;鳞癌、大细胞癌、移行细胞癌、间皮瘤阳性。大多数腺癌为阴性。 6. 细胞角蛋白7 (cytokeratin 7 ,CK7 ---(阳性部位:细胞浆)。CK7是分子量为54 kDa的一种碱性细胞角蛋白,存在于大多数正常组织的腺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中,一般非上皮来源的细胞无表达。在卵巢、乳腺和肺的腺癌呈阳性反应,而胃肠道的腺癌阴性。 7. 细胞角蛋白 20(cytokeratin 20 , CK20)--- (阳性部位:细胞浆)。 CK20 (46kDa)存在于正常的胃肠道上皮、移行上皮、Merkel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 而乳腺癌、肺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不表达。CK7positive CK7 negative CK20 positive uninformative colorectum CK20 negative lunguninformative 8. 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cytokeratin ,HMW---(阳性部位:细胞浆)。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34 B E12)可以识别68kDa 58kDa 56.5kDa和50kD a的细胞角蛋白。 9.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 ,EMA)(MUC1)--- (阳性部位:细胞浆)。上皮膜抗原是一种高分子量(400 kDa)跨膜糖蛋白,广泛分布于各 种上皮细胞及其来源的肿瘤。癌细胞过表达MUCK肿瘤侵袭有关,有意义的免 疫反应性为膜阳性,如为纯粹的胞浆着色则为假阳性。此抗体可以用于标记上皮及

常用免疫组化标记物

常用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 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 1、S、G 2、M 期均有表达,G0 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 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 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 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 (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断。鳞 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 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

Villin 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 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 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 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 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 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 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Villin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 CEA 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建议将这三种抗体共同使用以协助疑难病例的诊断。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上的应用: Villin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上也很有帮助。众所周知,类癌和胰腺的胰岛细胞肿瘤具有相相似的形态学特征,仅在形态学上区分这两种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Villin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用,因为据文献报道在85%的胃肠道类癌病 例中有villin 的表达,但在胰岛细胞肿瘤上未见阳性表达报道。Villin 在类癌上的表达通常为胞膜阳性。另外,有一些证据表明villin 在胃和下消化道的小细胞癌上的表达率比在其他部位的小细胞癌上要高。如: 肺、食道、膀胱或前列腺等。据文献报道,大约有40%的肺类癌病例villin 阳性,在其他一些神经内分泌肿瘤上,如甲状腺髓样癌和少数的美克尔细胞瘤上也有villin 的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0%,可以分为 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10%)。随着肺腺癌和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 NSCLC 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面临的是小活检标本(占 70%)的诊断,此时有效的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 断中尤显重要。免疫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 NSCLC 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的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 NSCLC 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 在越来越多的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抗体(组合)达到对 NSCLC,特别是 小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本文综合国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 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 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 (1)TTF-1 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 的肺腺癌表达 TTF-1,且常呈弥漫一 致性的强阳性,约 20% 的肺腺癌不表达 TTF-1。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 皮细胞 /Calar 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 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 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 (ty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 50% 的大细胞神经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 90% 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通常认为肺鳞癌不表达 TTF-1。因此,TTF-1 主要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不能鉴别肺腺癌和肺 NETs。 在非肺源性肿瘤中,除了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 以外,少量子宫膜、子宫颈、卵巢、乳腺和结直肠的腺癌也表达 TTF-1。与 Napsin A 不同,所有类型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均不表达 TTF-1。 表 1. TTF-1 和 Napsin A 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腺癌中的表达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免疫组化指标的意义 Ki-67为细胞增值的一种标记,在细胞周期G1、S、G2、M期均有表达,G0期缺如,其和许多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增埴细胞核抗原)。 多数腺癌表达CEA Rb (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 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调节细胞周期。 P53在免疫组化中均为突变型,阳性率越高,预后约差。野生型半衰期很短 Nm23是转移抑制基因,其阳性表达和肿瘤转移呈负相关。 E-Ca,E钙粘附蛋白,介导细胞间粘连作用的跨膜糖蛋白,其功能丧失引起细胞之间连接的破坏,主要用于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的研究。 PS2(雌激素调节蛋白),其表达和ER表达有关,可作为内分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CK18,低分子量角蛋白,主要标记各种单层上皮包括腺上皮,而复层鳞状上皮常阴性,主要用于腺癌诊断。 CK19,分布于单层上皮和间皮,常用于腺癌诊断,肝细胞不表达,而胆管为阳性反应 Hep par 1,肝细胞抗原,正常肝细胞和高分化肝细胞癌阳性,低分化肝细胞癌多弱阳性或阴性。 CK20,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黏液性肿瘤、皮肤Merkel细胞癌诊

断。鳞癌、乳腺癌、肺癌、子宫内膜和卵巢非黏液性肿瘤常阴性。 CK7 卵巢、肺和乳腺上皮常阳性,结肠、前列腺、胃肠道上皮阴性。 Villin 绒毛蛋白,正常组织中,villin通常只表达于有刷状缘的细胞上,如胃肠道上皮细胞、胰腺和胆管上皮细胞以及肾实质的上皮细胞中(特别是近曲小管)。Villin在胃肠道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胆管癌组织中有很高的表达率,具有明显腺样结构的肿瘤上没有villin表达,则这个肿瘤为胃肠道、胰腺、胆囊或胆管来源的可能性极低。 乳腺癌也经常成为女性患者未知原发部位转移癌要鉴别排除的一种疾病。因为在转移癌组织上观察到明显的vill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则这个肿瘤就极不可能为乳腺来源。其他villin免疫组化染色通常为阴性表达的肿瘤还有:如卵巢浆液性癌、尿道移行细胞癌和前列腺癌。间皮瘤也经常为villin阴性表达,因此在一些情况下Villin 还可以作为鉴别间皮瘤和腺癌使用抗体的一种。 但是也有一些非胃肠道来源的肿瘤可表达villin,如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粘液性癌、肾细胞癌和小部分肺癌。也有一些专家报道Villin在部分宫颈内膜腺癌病例中表达。 肝癌的诊断 : Villin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显示出毛细胆管结构,因此它也可能在表达部分肝癌的管状结构上很有用。多克隆CEA 是用于此目的的第一种试剂,而且CD10 (CALLA)在表达肝癌的该结构上也非常有用。多克隆CEA、villin和CD10 (CALLA)在肝癌病例上的表达,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的冲突,因此如果怀疑肝癌的可能性,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的判定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的判定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 (一)对照染色的目的 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 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 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 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 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 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 ④ 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 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⒉阴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不含靶抗原的同步处理和免疫标记染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为阴性,目的是除外假阳性 ⒊阴性试剂对照

免疫组化

第一抗体就是能和非抗体性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第二抗体是能和抗体结合,即抗体的抗体,其主要作用是检测抗体的存在,放大一抗的信号。二抗是利用抗体是大分子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的性质,去免疫异种动物,由异种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的针对于此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用抗AIV 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为包被抗体,兔抗AIV IgG为第二抗体。 免疫组化是融合了免疫学原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组织学技术(组织的取材、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等),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对组织(细胞)内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主要是定位)。样本是细胞或组织,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可能出现膜阳性、质阳性和核阳性。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到了免疫学原理和化学反应显色,待测的样品多是血清、血浆、尿液、细胞或组织培养上清液,因而没有用到组织包埋、切片等技术,这是与免疫组化的主要区别,操作上开始需要将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从而使后来形成的抗原-抗体-酶-底物复合物粘附在载体上,这就是“吸附”的含义。免疫组化和elisa所用到的原理大致相同,只是因为所检测的样品不同,从而在操作方法上有所不同。Elisa多用于定量分析,其灵敏度非常高。 western bolt先要进行SDS-PAGE,然后将分离开的蛋白质样品用电转仪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抗原-抗体-标记物显色来检测样品,可以用于定性和半定量。 免疫学三大工具,免疫组化、Western、ELISA,分别用于定位,定性和定量。以下western 和Elisa的区别不是原创,是找的资料。 western blotting 可以看到特异性的条带,但是定量比较烦 elisa可以直接读出浓度,但是如果抗体有非特异性结合,那得到的数值就不可信。 WB只能半定量,但是可以检测细胞膜蛋白,这点ELISA做不到 ELISA可用定量方法检测蛋白,也就是说可以观察不同浓度刺激物对目的蛋白的影响 WB所检测的一般是抗原,而Elisa抗原抗体都可以检测。 WB所检测的抗原可以知道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否是多聚体、降解产物等,一句话,WB 可以确定所用抗体是与那种蛋白起作用的;而Elisa无能为力,一锅端了。 WB所适用的一抗一般是线性位点的,ELISA线性或构象型抗体都可以使用。 从另一个意义上讲,WB可以做抗体是线性位点还是构象型位点的补充判定,而Elisa不行。WB一次处理量就是一块胶版,10-20个样品最多了。 Elisa一块96孔板一次可以处理96个样本,可以设置多个复孔、对照、梯度样等来提高检测的可信度。 WB操作常见的非特异性条带,膜本底差,显色不好等等缺点在Elisa上表现得要好得多。 应用逆转录PCR(PT-PCR)技术RT-PCR。RT-PCR 为反转录RCR和实时PCR的共同缩写。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PCR进行DNA扩增。 Western Blot Western Blot中文一般称为蛋白质印迹。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信息。蛋白质印迹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乔治·斯塔克(George Stark)。在尼尔·伯奈特(Neal Burnette)于1981年所著的《分析生物化学》(Analytical Biochemistr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