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震阳子内丹法诀明旨

总诀

回光返相调息入定观音是性菩萨是命

尔不观照彼不会动久久观照摄情归性

性命双修自然入圣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心如止水性似明镜二六时中抽暇清净

静观守中一阳发动河车运转任督脉通

采药归炉温养丹成功行圆满神化能灵

筑基炼己

诀曰:

灯内油干灯自灭

人身精尽人自亡

欲作不老长生客

接命添油养太和

一、炼性法:修道下手之初,先要炼性。切忌大怒、大欲、大醉。性格要柔和,宽宏大量,谦恭忍让,忠诚老实。要亲近有德的好人,疏远小人、坏人。

二、接命法(小炼形):在每日清晨四五点至六七点钟,面向东方太阳,多采新鲜空气,多吸入少呼出。多吸入者,乃是用鼻息吸氧气存入下丹田,即小腹。多存几秒钟,以接本身之元气,越接越充足。这名

叫小炼形,是接命添油的妙法。百日功灵,气充足,精神饱满。晚间早睡,清晨早起,锻炼身体,吸足气满,再打打太极拳都很好。

三、添油法:夫油者,精也。灯光,性也。以精合性,就是添油之法也。入手初修第一要保精,此为至要之道,但大都难以保守。或有人说:“精是后天渣滓之物,泄之又生保它何益?”岂知得此后天之精,使之不泄,此所以故先天也。故《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得水帘洞后先盗水晶宫武库之金,即金箍棒也。得此真宝,可以固后天也,使花果山(比之人身)水帘洞(比坎卦,外阴如水帘,比内肾宫)成为铜墙铁壁,称圣称王亦无不可也。《道德经》第九章中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之句,盖言后天精足,最易漏泄,如能保而炼之,久则精返化气,与神合为一体。故《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则一语道破,毫无余义矣。要知道最简易,除却保精养气凝神静观之外,别无可言矣。

四、三缘四正法:何为三缘四正法呢?三缘即上结天缘,中结人缘,下结地缘,即是要以天理良心,天良美德处世待人,为人民办事,为天下众生谋求幸福,上体天心,替天行道,用我们的至诚之心感格历代成道的祖师,以及天上一切诸神众神,并和他们的精神合为一体,就是上结天缘。中结人缘,就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广积善缘,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广行方便,大积阴功。下结地缘,就是持斋茹素,戒杀放生,爱护地球上一切生灵万物,鳞潜羽翔,昆虫草木无故皆不可损伤,幽魂善鬼早得超生,超拔救苦。

四正即正己化人,正心修身,正大光明,正气凛然是也。四正就是天罡气、天罡正气、浩然正气来合我身,得此三缘四正,可谓真正道人,于心无愧矣!其为人处事也就有了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大德无量,尽善尽美,升仙得道必矣。

震阳曰:古仙对于筑基一事,非常谨慎,遇机一动即可坐起,否则当面错过。总要随机而应,常自静观,即是保精化气之要道。一离观照,火即散矣,火散炉寒,炉寒丹耗。如能三月不问人事,筑基成矣。基成阳缩,此亦必然之势。阳稍有不缩,乃精未尽化成气,仍须继续炼之,必俟阳缩尽,其始完全成立。此即六通之一,所谓漏尽通者是也,亦即金龟缩首如童子体。得此一通,即入人仙之境,彭祖八百遐龄,不过得此人仙之道。有此基础而继修大丹,可以移炉换鼎,迁入中宫(中丹田),再行十月之功,即可气化为神,胎圆亲为金仙,到此六通俱足,变化无穷。如三丰游戏市曹拯济世人疾苦;采和赤臂卧雪,其神通变化,奥妙无穷,使人不可思议。然达此等景况又有何难哉?惟恐学者不能心驰神往,发大志愿竭力行之。年余之功,便见神妙不可测之奇效,请君等试之,余不欺汝也。

诗曰:

夫欲筑基调真息,

静守动取莫差失,

采个后天延岁月,

海底回风活子时,

生气源海已生精,

元神下宿养真灵,

昼夜绵绵无间断,

须用回风阳复荫。

炼精化气

诀曰:

(静观守中一阳发动)

静观入定贵守中

一阳震动周身通

采药归炉养丹体

功圆行满大道成

此法先守明堂,守明堂少时,待明堂发暖,似有虫爬蠕动,此即是人之真意的感觉。即从此门户(印堂内也)而入,将正念收归土釜(即黄庭中宫也),恍恍惚惚若存若亡守中。静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除却万恶(即除掉一切思虑杂念),以元神、真意、目光(此三者统称为性,为离,为火)返照中宫,主要是不沾不脱(沾则执著,脱则龙飞),总是温煦守中。不一时而气调息定,是名胎息。此即无极时也,比时则为亥末,比日则为三十,比年则为十月,比之卦爻则为重坤。迨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此动即是真机。此动比卦爻则为复,即地雷复卦。此时任督二脉由会阴处接通,二脉一通浑身的经络皆通,而情舒意畅,百脉流通。但此时不可贪恋持久,恐漏炉走丹,须马上运转河车。此则本身之活子时也,名曰“子进阳火”,须用阳九。诀云“用吸不用呼”。非不用呼也,只是呼时不用意。吸时用意往上提,就是意

存尾闾往上行之。易曰“艮其背”。艮者止也,止去妄念。用正念随其真阳之气感向上运行,阳气则随之行,意住随之而止住。用阳九,乃是用意吸九口气往上运行,吸气时用鼻吸,如此外肾之阳举逐渐回缩。如不回缩,再用二九、三九,顶多不到四九,自然金龟缩首矣。由尾闾过夹脊关,通过玉枕,直至昆仑顶,此即至乾顶矣。向下至泥丸宫稍停,即午沐浴也。阳气至此即化为甘露,长生酒也。

以下即“午退阴符”。得此甘露与平素之津液大不相同,其味不可名状,只有真功实行之士,始能体验尝之,此则玉液还丹。“内经图”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比之舌抵上腭,正是紧关节要。过鹊桥抵玄膺,下降十二重楼(即嗓喉也,中有酉之沐浴),送归土釜。那么,土釜之名义何以得之?以坎纳六戊,就是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此六戊属阳土。坎卦中陷如釜,故曰“土釜”。其实并无此物,不过虚譬之,也就是意想如釜。那么封炉呢?也是人以其真意把采来的真阳气感之土,归入炉内封固勿使走失,以真意守之,以我的目光照此坤炉(坤比之腹也)。其实,土釜也妙,坤炉也好,都是无形之物,以真意而形成之。虽则目光照此,也不要死盯死守,先存后忘,似有而无,合乎自然,这就是封炉的要诀。由是每逢药生,就是真情阳动,则用意采之入炉封炼,以至生无可生,采无可采,如此之守则内阳自缩,外阳不举,即停运而止火,此则止火有时也。那么,不到其时而止之,而漏尽未证,火躁丹老仍难成就。但止火后,漏尽已证内丹已成,此时应当静观,文火温照,否则大药不生。故静观温照,为采大药之至要口诀也。那么,大药出炉是什么情况呢?真意感觉上冲下撞,

其势汹汹,故有两肾汤煎,耳后生风,身涌鼻搐之效。此其时也,更有一道白光,发现于内脏,自下丹田至明堂。但是如见此景,未达到真漏尽通,虽见此光亦莫止火,千万谨记。及至大药过关,有五龙捧圣之喻。此秘密天机自古保密,非人勿示,余不惜苦口,再为修士细言之。震阳曰:天地每天有个子时,是天地固定的子时。可人是动物,乃是活子时。一阳来复,就是人的真情动,这个名目就是人身的活子时,这个真情就是坎卦内中一阳初动。懂得修道的人,提正念诀不思淫,采先天之气,名曰采药。

采药必须归炉煅炼,此即采小药归炉。遇真阳动即运小周天,自尾闾过夹脊到玉枕到昆仑顶再到泥丸宫。泥丸即上丹田,内有人的真性。将人的真阳之气运到上丹田,这正是取坎填离性命双修之功。由泥丸化为甘露,用舌抵上腭法接下,送至下丹田炉内温养。这段功夫正是百日筑基,直筑到如同十六岁时未破之童体。再往下就是结圣胎,大药过关入中宫即中丹田,即炼气化神之功。

诗曰:

饥餐渴饮倦且眠

二六时中莫离观

凝神调息待阳动

性命双修自结丹

炼气化神

(河车运转采药归炉)

诀曰:

药产采炼运周天

四大沐浴在其间

认得真切辨得透

行此火候结大丹

问答

一、何谓五龙(指五龙捧圣过大关)?龙比真阳真意,圣比大药,概言之,即以真意采取大药,捧过三关九窍,上至乾顶,降下中田。正所谓“乾坤交罢后,一点落黄庭”是也。从此守中下二田为一,存养十月,始身外有身矣。然大药上升时,虽用意领勿着于意,应顺其自然之机。机动随之而动,机静则随之而静。以定静守,以温照候,自有当动静之时。此机一来,则随其机而已。“不沾不脱”,是为真诀。昔者比喻达摩老祖踏芦过江而不沉溺者,正是不沾不脱之妙用也。沾之则沉,脱之则离,既无舱舵又无橹桨,一芦浮水,能不任其行动自如乎?故芦行吾行,芦住吾住。然芦之行住,究谁使之行住?其行也,不能自行,必使水势流动,而后顺之行也;亦不能自住,必待水势平静,而后随之住。亦如大药不能自行,必待真意宰之,呼吸吹之,大药始能过三关。过关时有两处危险,即上下鹊桥是也。药至尾闾,欲从便道而出,吾当以真意抵之;药至明堂,欲走鼻孔而泄之,吾则用真意守之,舌抵上腭顶之,则药无走失。因而大药由玄膺穴下降至十二重楼,入黄庭中宫封固,以文火煦照温养圣胎。其中,达摩喻真意,芦喻大药,江喻三关。至于养胎脱化,参看本篇后面的问答,自能贯通。

二、何为采药?采药就是神气相抱,也就是静观守中。守之既久,

周身阳气自然充足,真种自能发现。采此真种运行周天,方是作外丹的功用。什么叫外丹?外丹即肾气,命也,也就是真种,发自肾的充足真气,丹经上称其为外丹,并非其它五金八石之外丹,乃是自己身中肾气的真阳。比卦为坎,就是坎中一点阳精,为彼,为戊土,为真种,为命。那么内丹呢?就是自己心中元神、真意和目光,三者为我们之天性,比卦为离,为己,为内丹。内丹外丹合在一起为性命双修,也就是神气相抱,取坎填离,返成先天乾健之体,长生之道得之矣。震阳曰:学道之人必须把自己的工作职责尽到,在不影响自己所担任的职责外,忙里偷闲静坐参禅,使自己的神气合一。心平气和把心放宽,敛虚守静,静至虚极静笃,使神气相抱,性命合一。须酝酿深厚,自然就有一阳发动,任督脉通。继而运转河车,冲过三关运至乾顶,须臾沐浴片刻化成甘露,舌抵上腭,由十二重楼送归坤腹入炉温养,大丹成就。三千功满,八百行圆,身超三界,位列天仙矣。

诗曰:

下手初修欲速成

粗浅暴躁误前功

唯有矢志耐恒久

至诚不息性命通

铅汞相透情意浓

阴阳交配大药生

神火运之入乾顶

气化神液送坤宫

复还先天真种子

万古常春朝玉京

炼神合道

(温养大丹神化通灵)

诗曰:

谷神不死为玄牝

玄牝之门天地根

真空妙有太极象

抱元守一返天真

夫“道”者,一阴一阳也。只知有阴而不知有阳者,终不免随于枯寂。何也?道既是阴阳二气,必知此二气之由来。那么,这阴气属于性,为卦。离乃中虚,虚而明也,外阳而内阴,藏之于人心,发之于二目和脑海,故《阴符经》曰:“机在目”。始知目为心之先锋,目至而心随之也,亦曰“目击道存”。所以,一部全功只在慧光返照。故曰:“道在眼前,何求诸远乎?”妄为解说之徒,指明堂为玄关者误矣。殊不知名堂乃道之门户,既为门户则不能指为玄关。如吾人一身皆属阴,只有先天一点祖气属阳。这一点阳精,未生身前是一点乾金,即乾卦之中阳落于坤卦六断之中,变坤为坎,所以叫做水中金。这一点真阳之气,乃我受之于父母,故又称之曰“祖气”。自小婴儿“呱”的一声落地,先天胎息间断,即剪断脐带之时,能动而不能言。修道之士,能将此一点祖气还归本源,即“取坎填离”,又谓之“还丹”,也即“七返九转大还丹”之义。离卦得此乾金,遂成乾健之体,此即“一迁长生久视之道

得矣”。那么,坎卦抽出中间之阳爻,变成坤柔之象,此即成“马阴藏相”,亦名“金龟缩首”。从此移炉换鼎,迁入黄庭中宫,此即二迁功之时也。黄即真意,真意守中,为善养圣胎之所。静观十月气化神金,六脉呼吸亦绝,此乃八脉停此六脉,只任督尚存也。此时再迁泥丸,三迁功也。三千功满,八百行圆,须行乳哺之功,即三年乳哺,以俟白豪光现,行炼调神出壳之功。一出一收慎勿放纵,或出一二步即收,或五六步便返回,或一星期一出,或二七再出,或四七出;出时要少,出路要近。仙经云“一步二步,切宜回顾”意即此意也。能炼到变化莫测,自然神境无所不通矣。尚需九年磨性功,方是最上乘,所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那么,今之学者,初下手即学上乘,命不归性,性光到底不圆,古仙云:“只知修性不修命,便是修行第一病。”旨哉斯言也!

震阳曰:世人如懂此理,应急速向善,痛改前非,并宜速访名师,指示性命双修之道,以同登道岸,超出世外,跳出三界,脱离五行,则达到至高无上的虚无妙境矣。

诗云:

大泄天机付凡流

广积至德道易求

真师指破玄关窍

龙降虎伏列仙俦

又云:

道德传来数千秋

腐儒反说无来由

谁知一守千金贵踏破铁鞋不易求

龙虎丹法

龙虎丹法 龙虎取象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闭精恐基、体得无漏,天地自然分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人体亦分五行,体内五行之气造化,与自然的造化相同。 肝属木,为东方龙,生火,为火龙,火龙之气存于心中。 肺属金,为西方龙,生水,为水虎,水为水之夫。水火相交,为龙虎交媾。 肾间动气,上冲至心,形成乾坤颠倒。称为虎入龙宫。水火既济之象。 心液下行至肾,称为龙入虎穴,亦为水火既济之象。 所以,龙虎不只是肝肺,而是水火木金的总称。 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 九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全身放松,双目垂帘,毫无杂念,安神祖窍。五分钟后,缓下丹田。意守下丹田,约二十分钟。如此百日功成,名为筑基。 九转第二层:安神祖窍,性光现前。双目垂帘,意守祖窍,一念不起,内外两忘,翕聚先天。如此,则性光自然现前。性光现前为功夫。 此层功夫须在第一层百日筑基地基础上进行修炼。下丹田命宝充足,再安神祖窍,使性光现前,方不至损耗生命能源而引起短命。如此方为性命双修之正途。 九转第三层:蛰藏气穴,众妙归根。面向东南,吐故纳新,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双目垂帘,回光返照,双耳敛神,内听观音。先听呼吸,再听心声。至静无声之时,集神祖窍之内。将天地间正真之气,从两眼角内的睛明穴吸入,与大脑相接。舌下生津,意随津液与真气一同咽下丹田,藏于祖气穴(祖气穴位于下丹田,在会阴穴上3寸处)百日功成。 九转第四层:通小周天,炼精化气。这里所讲的小周天为丹道周天。丹道小周天有两步功夫。即活子时功夫与正子时功夫。这里所讲的正子时并不仅仅是时辰,而是于子时之时,体内也有子时之象与之相应。如此方称为正子时。 1.活子时:外阳无意而举。此时回光返照,心随目光下注丹田祖气穴。意念把鼻子延长,鼻孔在祖气穴中,猛一吸气,微微提肚缩腹,心意领元气,通过脊椎骨髓腔,由下向上运行到泥丸中闭气。闭极再一吸气,闭极再一呼气,从任脉中运行。由上往下,进入丹田祖气穴。如此一呼一吸,真气在任督二脉之中旋转,名为小周天。运行一周为采小药一次,不过几个呼吸,外阳缩回。阳生之时为一候,马上采药为二候。 2.正子时:在一日十二时辰当中,都有活子时出现的情况下,叫做久积阳满,此时才会有正子时来到。一到半夜子时,外阳无意而举,忽然阳生,刚烈如火,肾囊毛际,痒生快乐,就是正子时采药之火候,不可错过。 此时急坐起,双手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捂在一起。抓住会阴穴。提肛缩会阴,内视此穴,意守此穴。用武火一吸一提肛,一甩头。引气奔尾闾关再一吸一甩头,引气上夹脊关,缓气三口,稍停,叫做沐浴。然后再一吸一甩头,引气冲上玉枕关,上升至泥丸(午位),叫做进阳火。然后一呼一松,引气由泥丸降到中腕(酉位),缓气三口,稍停,亦叫做沐浴。这个沐浴,叫做三八沐浴。再一呼一松,由中腕下降至下丹田。此为退阴符。按此方法进行几次,外阳缩回,叫做马阴藏相。 3.炼精化气,卯酉周天。小周天功夫做完,马上做卯酉周,以达炼精化气之目的。外阳缩回,微开双目,心意随双目在自身上转圈。先由左向上向右向下转一周。转动要慢。转一圈之后,闭目慢慢送下丹田。然后闭目不睁,从右向上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57221

道德经全文及注解(一)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讨论的,但通过语言这个不精确的工具表达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永恒的“道”;姑且命名为“道”,但这并不是它真正的名字。“道”这个东西,本来是没有名字的,它是天地开创者;经过命名之后称之为“道”,它指的是管理我们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不带着贪念,能体会到“道”的精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到道与万物的精确关系。两者的名称虽然有差异,但是都是指向同一本体,它们同样令人惊叹,它们都是一个混沌。认识到混沌是客观事实和客观存在,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深入探讨:这是给“道”命名的过程,也体现出语言的局限性,语言思维的局限性,非语言思维是很有价值的,笔者发现发展它的秘密在于开发右脑,而中国的教育似乎欠缺了这一点。右脑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脑,例如右脑的非语言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悟“道”和高效记忆等等,右脑发达的人,才容易领悟到“道”的各种存在。一般情况下,女人的右脑都比较发达,我们男士要加把劲才行,当然,男女都需要进步。^_^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可以体现,第一,人的认识和思维能力具有局限性,以人的能力是几乎不可能认

识理解到“道”级别规律的全部内涵的,最多认识到其中一部分和一些接近规律的并且带有局限性的一些理论,由人道出来的“道”不是精确的道,也不是全部的道;第二,人的语言有局限性的,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同时也是制造虚伪的工具,比如你现在的心情,你可以用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吗?不行的,最多找一些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语言,可见偏差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听者对你所采用的语言的理解又未必同你的本意相同,可能别人对你用以表达心情的语言作出同你本意相反的理解,所以,语言虽然有它的作用,但有时其实是垃圾工具,自然地,“道”,是不能用语言这种并不高级的工具精确表现出来的,包括世界存在的任何规律亦然,人类的语言最多帮助交流的时候能够接近事实,而不能精确地表现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语言的价值,老子也没有贬低语言的价值,只是客观说明情况。高手的话,可以神似地用语言表达事物,《易经》、《道德经》这些,就是用语言文字神似地描述道的作品,否则,得道高人老子也不会采用语言的方式给我们这样的经典了。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世人不依据道,而主观形成的所谓优秀的概念,事实真相

初中语文 西游记问+答(100回)(1)

西游记问答题 第一回 1.《西游记》中世界分哪四大洲? 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 2.悟空出身在何处? 傲来国花果山 3.悟空如何成为大王? 众猴发现一股瀑布飞泉,提议有本事进去寻到源头出来的,且不受伤的,便拜他为王。悟空不仅进去又出来,且寻得住所,因此成为大王。 4.悟空想学什么本领?如何上岸伪装成人类? 长生不老,躲过阎君之难。 悟空走近人类,做出吓人的样子,抓住跑不动的人,扒了他的衣服穿在身上,到集市上学人礼貌,学人话。 5.谁给他取名“孙悟空”? 须菩提师祖 第二回 1.祖师一共向悟空提议了几次“道”?分别是什么? 四次,“术”、“流”、“静”、“动” 2.悟空如何得到祖师的青睐? 悟空破了祖师盘中暗谜,祖师打他三下,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教他从后门进入,秘密传授他道。 3.祖师教他躲避三灾,三灾指什么?躲避之法是什么?

雷灾,阴火,贔风 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 4.学成归来,谁抓走了悟空的猴孙? 混世魔王 第三回 1.龙王共几次拿出兵器? 3次 2.龙王对定海神针的态度如何? 认为那是大禹治水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一块神铁,没什么用。 3.为何叫来其他三位龙王? 悟空得到金箍棒后还想要匹配的衣服,东海龙王没有,叫来其他三位龙王求助。4.谁被从生死簿消了名字?简述过程? 猴属之类。悟空在一次筵宴上,喝得酩酊大醉结果被勾了魂去了幽冥界,他恼怒抡棒打入城中,十王皆说勾错魂魄,悟空要看生死簿自己消名字,结果将猴属一类的名字全都消了。 5.太白金星为什么提议招安?(4点) 悟空乃天地育成,日月孕就,如今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就和人一样了;念生化之慈恩;不动众劳师;收仙有道。 第四回 1.悟空被天庭招安后,玉帝给了他什么职务? 弼马温 2.回到花果山,悟空要玉帝封他什么?

《西游记》五十一至六十回(学生)

名著阅读《西游记》五十一至六十回练习 一、填空题 1.第五十三回中,唐僧和八戒喝了的水,结果怀有身孕。一老婆婆说过了三日,在照胎泉边照出双影就是要生小孩子;只有喝解阳山的水才能解去胎气,而守此泉的是如意真仙,必须才能给水。后来悟空前往索水,如意真仙因其侄被悟空所降而生恨。悟空教趁自己诱开守井人之机,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饮水解胎。 2.在西梁女国,遇有男子来如果说不和她们结婚,就要作香袋,因此悟空设下脱身计谋。 3.悟空、八戒抵不过毒敌山琵琶洞女妖,经观音指点去请,原来这女妖是个,兵器三股叉是,扎人痛者是,唤作“倒马毒”,如来也曾被她扎了一下,观音也近她不得。 4.唐僧过了西梁女国,又遇到一座高山,遇一伙强盗劫路,被悟空打跑,前行一庄院投宿,却原来这家人家的儿子就是,夜晚师徒被主人好心放走,却被强盗们追上,悟空一怒打死了那家人的,唐僧气恼悟空杀人太多,,又撵走悟空。 5.真假悟空到冥府中去分辨,生死簿中没有那妖怪的名字, 派谛听,但谛听说:“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不说是因为,说明阴间诸神也是的。后来如来认出假悟空是。 6.第五十九回中,悟空向牛魔王妻罗刹女借扇,罗刹女盛怒下,一扇把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菩萨处。悟空得到,再到索战,被扇不动;悟空变做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里,却得假扇,火没有熄灭,却把毫毛烧着了。之后,悟空到找到入赘的牛魔王借扇;两人斗经百十回合,不分胜负,而牛魔王被请走赴宴。 二、选择题 7.《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中()把悟空和其他天将的武器套走 A、太上老君的金银小童 B、太白金星的牛 C、弥勒佛的黄眉童 D、观音的金毛犼

8.假悟空的真身是() A.六耳猕猴 B.通臂猿猴 C.灵明石猴 9.最终是谁降服了假悟空?() A.如来佛祖 B.观世音菩萨 C.孙悟空 10.假猴王是谁变的?() A.黑牛精 B.鼠精 C.六耳猕猴D:玉兔精 11.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 A.牛魔王夫妇放的火 B.孙悟空打翻炼丹炉造成的 C.太上老君捉孙悟空时踢的 D.天然形成的 12.在《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中,孙行者向()借定风丹 A.观世音菩萨 B.文殊菩萨 C.灵吉菩萨 D.太上老君 1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游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铁扇公主不肯借出芭蕉扇,其原因是孙悟空坑害了她的丈夫牛魔王 B.《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僧师徒遭遇通天河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到东土 14.火焰山的火是谁放的?() A.牛魔王 B.齐天大圣 C.罗刹 D.土地公公 15.在五十八回里,有个六耳猕猴冒充悟空,那么,悟空和六耳猕猴先后去了哪些地方辨认真假?() A.花果山南海天宫阴曹西天 B.花果山天宫阴曹南海西天 C.南海天宫西天花果山阴曹 D.西天花果山天宫南海阴曹 三、判断题 16.《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玉帝命令十八罗汉帮助悟空捉拿金(山兜)山的妖怪。() 17.在西梁女国,是一成精母蝎弄风摄走唐僧。() 18.唐僧和沙僧喝了西梁女国子母河的水。() 19.《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孙悟空毫不留情地将一伙强盗逐除尽,师父决然将他逐走。() 20.孙悟空一借芭蕉扇,罗刹女因其子红孩儿被悟空降伏,不愿借扇给悟空,并且一扇将他扇到九万里外的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处。()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初中语文西游记考点题纲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一、作品简评吴承恩 (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 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 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 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二、名著梗概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 “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 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 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 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 成为真佛。 三、人物性格简析 孙悟空 相关故事情节: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 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 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 性格特点: 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 恶作剧。 唐僧 相关故事情节:秉诚建大会,浮屠山受心经,四圣试禅心。恨逐美猴王,有灾沉水宅,女儿国逼婚,路阻火焰山,木仙庵谈诗,朱紫国论前世,黑松林逢魔,供状玄英洞,灭法国 受阻,地灵县斋僧。 性格特点:心地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立场坚定,勇往直前,有时贤愚不分,好 坏不辨。 猪八戒 相关故事情节:天庭戏嫦娥,被贬投猪胎,高老庄招亲,半山开路,大战流沙河,承恩 转山林,义激美猴王,四圣试禅心,助力败魔王,忘形濯垢泉,大战青龙山。

西游记金丹揭秘笔记

西游记金丹揭秘笔记(41集) 感谢韩老师。 1、火一起,五行就乱。 2、本性是体,人心是本性的房子,人意是本性的气机,气是本性的发生。 3、关键是心,心不动,做一个自然人,就是在修道;忘记一切的一种不着心的状态,没有后天意识心,空静自然是本性。修道没有什么要怎么样做的,只是你能够回归自然,就是修道。道就是自然,自然的心是天地是一体的。 4、本性就是忘,忘物忘形,什么都不着心,随缘度日,外无所累,内无所绕。 5、神不昏,昏就是心乱,让神静,静就是降魔。 6、五行一乱伤本性,五行顺行,就是消耗生机。 7、自然的心是先天,拉扯的是后天,修道非常简单,就是认识真假的心,真心——自然的心;假心——纠结、较真、做作。认清真假之心,守着自然之心就是道,除此之外不是真道。真道就是自然,自然的生活,自然的想问题,一切顺其自然去做事,这就是大道,就是行大道。 8、后天意识心全舍没了,都很干净了,就是你的本性。怒统七情,心统五脏。人一发怒,肝火燃烧,肝藏魂,魂飞出来了,人就该死了。 9、如修道,不知道空静自然的本心,而是执着于人的后天意识,执

着于这个心,六欲并起,云雾遮空,风生火动。如不认清先天的心还是后天的心,糊里糊涂就是后天的心修道,就是人心一动,六欲并起,六贼就猖狂。 10、本性就是空,你都舍干净了才能空。没舍你就空不了,空不了就不是本性。舍而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去后天意识心。 11、本心的空静在你把后天意识心舍干净,它才显现。 12、人后天意识心不动,神就定,神定,本性元神和天地就是一体的,后天人心在动,就不是修长生,就是妖怪,就是消耗,就是吃人的心灵之光。

胡海牙的天元丹法函授教材

陈撄宁天元丹法函授教材目录 (本函授教材是1996年由中华气功杂志社主办的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函授班的教材) 目录: 一、近代仙学的开拓者陈撄宁(略) 二、仙学概述(略) 三、仙学基本要领与基础理论 (28) (一)、仙学基础1.丹道原理2.三元丹法3.人元丹法4.上药三品5.小药与大药6.内丹与外丹7.阳丹与阴丹8.产药与成丹9.黍米丹说10.小大周天11.小还与大还12.火候与止火13.玄关一窍14.专气致柔5.学仙毕业时间16.辟谷与成仙17.仙佛皆重清静心8.修仙必以德为辅19.筑基20.用功时间 (二)修炼秘要1.论性与命2.论初步存神3.论呼吸与胎息4.论真空炼形法5.论杂念6.论冲关7.睡功三昧8.先天一气与神仙9.炼虚合道超出三界10.胎从空定中来11.文火与武火 (三)修炼法要1.修道程序2.仙家顿法3.先天玄妙4.学仙简要5.开玄关6.初学守窍7.玄关发动一景8.调身调息9.调药与河车逆转10.天丹要诀11.活子时12.丹成温养13.长生口诀14.老年人多睡为妙15.防偏之法16.小周天任督感应17.功境例解18.生死流转之机 ……………………

一、修炼基础 1.丹道原理 《老子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即后世丹经所谓先天一气之说。 《易经.系辞》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后世丹经所言阴阳的道理不能外此。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盖氤氲者,天气下交于地,地气上交于天,温和酝酿,欲雨未雨,将雷未雷,所谓“万里阴沉春气合’者是也,若雷雨既施,早非氤氲矣。 露乃地面之水因热化气,腾散于空中,至夜遇冷,遂附于最易散热之物体,而凝结成露。丹道亦同此理,可以神悟,难以言传。 以世俗严,男子偏于阳,女子偏于阴。以丹道言,男子外阳面内阴,女子内阴面外阳。总而言之,不管他们谁是阴谁是阳,都嫌其偏枯而不完全,此乃人类有身以来最大的缺憾,亦即生死流传唯一的动机。但后天阴阳虽分为二,而先天一气却是整个的,其本性实不欲分离。修道者贵在利用后天之阴阳,以返还先天一气,换言之,即是从偏枯不自然之变态上,逆行造化以求回复中和自然之本性而已。 《书经》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此十六个字将修行的道理已包括尽了。 《庄子.在宥篇》引广成子教黄帝之言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圆顿按:这段文章,把长生不死的道理,和盘托出,玄妙无伦。凡后世丹经所言,炼已筑基,周天火候之说,无不在此。黄帝为道家之祖,而广成子又是黄帝之师,其言如此显露,如此切实。奈何后世学道者,不于此寻一个出路,反去东摸西撞,七扯八拉,真所谓盲人骑瞎马,愈来愈错,越弄越糟。 2.三元丹法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注音版第五十三章原文及译文【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注音版】 使(shǐ)我(wǒ)介(jiè)然(rán)有(yǒu)知(zhī), 行(xíng)于(yú)大(dà)道(dào),唯(wéi)施(shī)是(shì)畏(wèi)。 大(dà)道(dào)甚(shèn)夷(yí),而(ér)人(rén)好(hǎo)径(j ìng)。 朝(cháo)甚(shèn)除(chú),田(tián)甚(shèn)芜(wú), 仓(cāng)甚(shèn)虚(xū);服(fú)文(wén)采(cǎi),

带(dài)利(lì)剑(jiàn),厌(yàn)饮(yǐn)食(shí), 财(cái)货(huò)有(yǒu)馀(yú);是(shì)为(wéi)盗(dào)夸(kuā)。 非(fēi)道(dào)也(yě)哉(zāi)! 【译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最担心我会不自觉的施为于天下。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虽然大道荡然平坦,仍然有许多人弃之而走途径,不走正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不走正路者,他们使朝纲混乱、田地荒凉、仓库空虚;而他们自己却,穿锦衣、配利剑、酒肉挥霍,并且贪污抢夺百姓的财

货。 “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行为完全的背离了大道。 扩展阅读:《道德经》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新绝代双骄3调配丹药

调配丹药: 等级1 小活络药=陈皮+红花 黄莲解毒散=黄莲+川乌 明目丸=樟脑+伏苓 等级2 金创药=硼砂+蒲黄 中活络药=冬虫夏草+红花 合气丸=白芍+樟脑 健步散=当归+独活+白芍 越橘药=大蒜+陈皮 等级3 虎霸散=蜈蚣+榨酱草 小行血药=蒲黄+红花+独活 醒神丹=伏苓+洋金花 等级4 活络养生丹=蒲黄+当归+红花 三味甘露丹=当归+红花+人参 行血活气散=白芍+人参+独活 宁心丹=蒲黄+黄莲 等级5 大活络药=红花+人参+冬虫夏草 六合玉露丸=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珍珠活肌愈伤丸=人参+人参+洋金花 大行血药=红花+当归 哭面魔心果=当归+人参+珍珠 六合返精散=硼砂+蜈蚣+牛黄 等级6 琼丹妙露=人参+人参+冬虫夏草 归命丸=当归+当归+珍珠 归气丸=人参+人参+珍珠 活络秘药=榨酱草+人参+当归 等级7 华陀活络散=天山雪莲+冬虫夏草+红花苏樱转生丹=千年灵芝+人参+洋金花玉麟血指=冰蟾酥+冬虫夏草+川乌 等级8

九转金丹=人参+天山雪莲+珍珠 固气丸=天山雪莲+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固命丸=千年灵芝+冰蟾酥 天仙醍顶丹=千年灵芝+珍珠+洋金花调配暗器∶ 等级1:无法调配 等级2 锁脉针=飞针+铜砂 化骨钉=飞针+红丹 等级3 血封喉=铁蒺黎+孔雀胆 三笑追命=断肠花+雪烽草 七步碎心镖=飞镖+断肠花+砒霜 等级4 雪魄晶=铜砂+蛛涎+雪烽草 阎王催命针=飞针+鹤顶红+蛛涎 等级5 暴雨梨花针=飞针+飞针+阴尸水 化尸针=飞针+阴尸水+红丹 十魂断肠镖=飞镖+断肠花+铜砂 等级6 五毒天水=砒霜+孔雀胆+鹤顶红 笑断肠=铁蒺黎+断肠花+雪烽草 等级7 金仙倒=阴尸水+蛛涎+砒霜 凝血神针=飞针+雪烽草+锈金散 等级8 极乐镇魂=飞镖+红丹+阴尸水 丧心=阴尸水+蛛延+雪烽草 等级9 白虎丹=川乌+硼砂+珍珠 玄武丹=洋金花+大蒜+珍珠

《西游记》知识竞赛51-75回

《西游记》(51-75回)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30% 1、在第53回里,师徒摆渡见水清澈,一时口渴,唐僧和猪八戒饮了水,不多时就腹痛不止。原来,唐僧他们到了( C ),那条河叫子母河,喝了河里的水即可怀孕。 A、乌鸡国 B、宝象国 C、西梁女国 2、孙悟空后来借到了芭蕉扇,为了为了断绝火根,永不再发,足足扇了( B ),自此太平。 A、36扇 B、49扇 C、64扇 3、秋天,唐僧师徒来到了火焰山,四周围寸草不生,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 A ),三扇下雨。 A、生风 B、打雷 C、闪电 4、玉面公主的住处在( C )。 A、琵琶洞 B、芭蕉洞 C、摩云洞 5、促织儿俗称( B ) A、螳螂 B、蟋蟀 C、蜈蚣 6、揩:意思是擦,这个字正确读音是( B ) A、jiē B、kāi C、kǎi 7、唐僧在路上遇到一伙强盗,悟空打死了2个,晚上,到老杨家借宿,半夜他家儿子回来要杀唐僧他们,第二天孙悟空又打死了这个强盗,唐僧念紧箍儿咒并赶走了悟空。孙悟空心中烦恼,来到了( C )处。 A、玉帝 B、如来佛祖 C、观音菩萨 8、黄花观里蜈蚣精下毒,八戒、沙僧、唐僧三人中毒,其中唐僧的症状为( B ),他们都坐不住,晕倒在地。 A、脸上变色 B、口中吐沫 C、满眼流泪 9、土地告诉孙悟空要借芭蕉扇可找牛魔王,牛魔王骑着辟水金睛兽,到了乱石山碧波潭,悟空变作一个( A ),后变做牛魔王去哄那罗刹女。 A、螃蟹 B、鲤鱼 C、乌龟 10、国王在吃饭时,告诉悟空他的正宫称为金圣宫,现有玉圣宫和银圣宫,原是妖怪赛太岁在端午节时抢走了,他在( B )山(獬豸 xiè zhì)洞。 A、盘丝 B、麒麟 C、狮驼 11、这里原来叫小西天,妖怪黄眉老佛使兵器狼牙棒,打斗间腰间解下一条旧白布搭包儿,往上一抛,把众神与悟空全部抓进去了,后来悟空用( A )

道德经全文及注释

道德经及全文注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 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 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 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西游记金丹揭秘69回笔记

西游记金丹揭秘69回笔记 感谢韩老师。 1、你知道了什么是真心,你就靠近了本性。 2、夜间,讲的是一阳初生,天地的阴阳交媾,先天一气 产生的时候,本性之光的天地能量就是金丹大药,就是药王。 3、元神这个先天一气不仅能够治好身体的病、心理的病, 还能治好轮回的病,一好百好。 4、精气神合一就是金丹,这个本性这个真性是体;这个 金丹是用,有体有用。 5、人的本性是一体的,只要你一空静,这个人的本性和 另一个人的本性就相通,只要你有了金丹,这个本性的用就可以发挥效力,就会左右逢源,内外相通。 6、惊恐对的是肾,优思对的是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 后天之本,先后天的本都坏了,人肯定有病,孙悟空用先天一气用道光德能把他的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全补起来了。 7、后天的俗人没有道光德能,没有天地的纯阳能量,他 的身体阴是阴,阳是阳,阴阳是隔绝的,所以他的先天之本、后天之本都会完蛋,所以他会活不长。 8、人的元神是带能量的,元神看到什么拿什么,讲能量 到手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9、金丹这个能量可以治一切的病,能量是活的,是跟着 感觉走的,感觉顺其自然。又讲这个大药,有多有少,都要顺其自然。 10、夜半,天地的阴阳交媾,先天一气产出,人感受到天 地的能量,元精发动的时候,这就是先天这口元气接通的时候,这个就是天地的道光德能,就是金丹大药。外在的药用天地的能量。 11、巴豆、大黄,一阴一阳,又占一半。有锅灰这个土, 有马尿这个水,龙就是真意,锅灰是有形的土,马尿是无形的土,两个土合在一起,来调和阴阳。 12、老鸭屁是火;鲤鱼尿是水;王母娘娘擦的粉是阴土, 老君炉里的土是阳土,阴土阳土合一;玉皇戴的巾,谐音是兑金;龙须是木,六个东西讲的是五行,五行合一,就是金水一家;木火一家;土一家,讲三五合一的妙道,讲的是金丹,金丹具五行,它就是一个活的,活生生的生机能量,象一个活人一样,讲的是最原始的灵阳之气,生命的生机的本元能量,这个金丹。无根水,讲的是真阴,真阴是真阳上升然后转化成的甘露,讲的是真阳转化成真阴,先天一气它的一气流行,一气的一个演化。 13、如果不是一个大贤大德的人,这个先天一气是不能随 便给的,但你遇到了这样的有大德性的人,你就得帮他,让他得。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翻译【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

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

总复习《西游记》阅读

(一)《西游记》 一、作品简评 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极富艺术特色。结构上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上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十九世纪开始,它便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二、名著梗概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主要情节 1、美猴王出世 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它眼里射出的两道金光惊动了玉皇大帝。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 2.灵台山遇仙

西游记金丹揭秘67回笔记

西游记金丹揭秘67回笔记 感谢韩老师。 1、把千年积累的后天意识的阴渣不清理掉,识神所带的 负能量不把它给转阳,就无法到纯阳的地步。 2、识神的七情所积累的累世的污浊的阴气把它都清理掉 了,才能够顺利地往前走,在结了丹养胎以后,每一时每一刻都是道心在做功,在去掉阴气,增长纯阳之光,在这个过程如果不认真假,还抱着后天的意识心的阴气,整体地在胡思乱想,象一个俗人一样,这个心灵之光就养不成。 3、七表示七情,对肺金,肺藏魄,魄为识神的体,比喻 人的识神,人的后天意识心。八指阴,人的识神残害本性,是一股子阴气。 4、人都在无休无止地在这里累积识神的垃圾,而不能跳 出来。 5、识神的阴气,在人修道过程中,因为积累了上千年的 垃圾,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十分凶毒。 6、人经过了很多年的轮回,积攒下来那个习气很邪恶, 很难战胜。 7、结丹养胎时,要守住清净的本性。五为真土,五气朝 元,五气合一,就是金丹,就是法身。 8、法身五行俱全,象一个活人一样。先天一气这个能量 当它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感受到永远在开阖的这个圣

胎,感觉是一个动的能量,但实际上,它能够是现出一个小孩的象,这几集强调本性之地,又强调五行,这个法身就是一个五行全的活生生的生命。 9、先天的真性变了后天假性,这个假性就是阴气,就是 吞吃先天一气的,在消耗纯阳这个能量,只有先天一气才能转阳这个阴气,后天人心之假根本治不了这个妖气。10、阴气很重,为了利益好处,不顾天理人伦,比喻贪婪 的阴气就像鬼一样,不守人道。 11、水火既济,需要金木交并,后天的水火变成先天的水 火,最后水火变成一个先天一气,变成一体。这就是本性,因此金木交并就是在成就本性。 12、人的千年轮回,是因为有识神的牵引,识神的垃圾清 理不干净,导致一辈子一辈子轮回,是千年的积习,毒如巨蟒,这种识神的阴气,连人道都不如,连天理都不服从。 三藏:法一藏;论一藏,经一藏度鬼,他不说度人,人的后天意识心就是一个恶鬼,毒如巨蟒,它这种毒气,这种阴气连人都不够格,所以是鬼,不讲度人说度鬼,改造人这个识神。 13、如果你能够心死神活,懂了不生不灭,非色非空,色 即是空,你就会心死神活,刹那间烦恼变菩提,人心就放下了,就会得度。妖怪是阴气,这个阴气只要一转,死心忘意,把这个阴气后天这个心放下,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慈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更新日期:2015-09-04工具箱道德经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翻译道德经译文《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之意,如《易经》"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尚书》"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之意,如《诗经》"中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

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这里用了"常道"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老子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可见,老子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老子娓娓道来了。 【翻译】: 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