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

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难点: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先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常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

总人数中,去掉已知小组的6个人,就能求出“另一组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

(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可以将两个小组的人数相加6+7=13,求出的答案和题中的已知条件“两组一共13人”数量一致,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

3.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4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藏起来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藏起来几人”,即从

王捉迷藏的总人数14里,去掉外面的6个人,就能求出藏起

来有几人,用减法来计算。)

(3)怎样验证答案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可以将外面的6人与求出藏起来的8人相加得到14人,与题中的已知条件“有14人在玩捉迷藏”一样,可以说明答案是正确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的解题过程中,你发现和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个别汇报、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多余的条件。大家要学会判断,解决为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排除多余的一种条件再进行解答。

0856.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4)(导学案)

第8课时解决问题(4)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工程问题的特征。 2、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工作效率的表示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2页例7,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知道在完成某项工程中,涉及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与这三个量有关的问题就是工程问题。 自主学习: 写出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2、修一条长2400米的路,由甲队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8天可以完成。甲队1天可以修(),乙队1天可以修();如果两队合作共要修()天。 合作探究: 例7、修一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完成? 阅读与理解 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知道两队独修所需时间,求合作完成需要的天数,但这条路的总长度是未知的。 分析与解答 求合作完成所需时间,必须知道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的和,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的和=合作的工作时间 1)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2)再次假设这条道路总长为()千米。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3)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是“1”,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 回顾与反思 小结:用分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与用整数来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相同,所用数量关系相同;在用分数解决工程问题时,通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总量,解题时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表示工作效率。 拓展练习:一条水渠长3.3米,甲单独修要5小时完成,乙单独修要6小时完成。两人合作,要几小时可以修完? 提示:解决工程问题时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要同意,要么都用具体的量,要么都用分率表示。 学以致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一辆卡车8小时运完一批货物,5小时云玩玩这批货物的()。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一起做要9天完成。甲乙一起做,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乙单独做要()完成。 3)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修要10天完成,

第8课 分分秒秒不浪费(3课时)

第8课分分秒秒浪费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如、回 B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比较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能描红书写汉字:如、回 C类: 1.学生跟老师读词语:时间流水回来 2.学生跟老师读句子:好孩子,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在老师帮助下写汉字:如、回 教学重点: 2.学生比较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 3.学生能描红书写汉字:如、回 教学难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3.学生能正确书写汉字:如、回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二、新授。 1、今天,天我们学习第8课分分秒秒不浪费 2、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3、听一听闹钟的声音,说说这是什么?闹钟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词语:时间 师师范读,生跟读 个别读,正音 齐读 (2)听听流水声,说说听到什么? 出示词语:流水 师师范读,生跟读 个别读,正音 齐读 4.出示句子:时间如流水,一去不会来。 教师指导分析句子,第一、二句“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回来。”是讲时间很快就过去不会再回来。“如流水”是说时间像流水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示范读句子。 纠正读音。

4.找词语 5.汉字书写 如: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口”。 回:全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口”。 1.)师播放书写动画。 2)范写 3).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A类: 1.学生正确认读词语:珍惜、分分秒秒、浪费 2.学生正确认读句子: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不浪费。 3.使学生明白时间像流水,一去不回来,知道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B类: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8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判断并选择必要的 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难点: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教学新授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先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通常求总数用加法,求部分用减法。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22页练习五的第2题。 (1)看图,你从图中读懂了什么? (2)这里的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另一组有几人,该选择哪两个条件来解答?该怎样求另一组有几人?(选择“两个小组一共13人,我们组有6人”这两个条件来解答;要求另一组有几人,即从两组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2)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课题: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搜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乘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反思: 以下为赠送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9: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一、基础达标 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直不百步耳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无失其时 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D 项“涂”通“途”,道路。 [答案] A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B .然而.. 不王者 C .养生.. 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解析] A 项,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今义有两个意思,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B 项,古义是两个词,“然”,这样;“而”,却,但是。今义指转折连词,但是。C 项,古义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的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答案] D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 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玉盘珍羞直. 万钱 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 火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邻国之民不加. 少 [解析] D 项均为副词,更。A 项,打开;征发。B 项,副词,仅,只;通“值”。C 项,尽;超过、胜过。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 迟暮 ②送孟浩然之. 广陵 ③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 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动词,到;③代词,它,代指月亮;④助词,的。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和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谨.庠序之教 B .王无罪. 岁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解析] A 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 A 6.下面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五亩之田,树之以桑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 B 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桑树之”“以孝悌之义申之”“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8课时解决问题[2]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 1、会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2、体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解答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 例4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练习. 43×11= 32×12= 22×14= 2、出示;小明5分钟写了180个字’他每分钟写多少个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情景图.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根据给你的信息和观察情景图来解决这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请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在这里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学生说出想法后在引导、订正.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例4’然后向大家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60÷2=30[人] 方法二;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或60÷2÷3=10[人] 60÷[3×2]=10[人]

答;每组有10人. 教师提问;第一种方法的60÷2=30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第二种方法的3×2=6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教师要知道例4的第一种方法是教学重点’但在这里要表扬想出第二种方法的同学. 2、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3、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收集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660÷3= 75÷5= 198÷9= 104÷8= 2、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你知道平均每层放几本书吗? 3、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了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请计算一下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四、思维训练 1、某商店运来一批装微波炉用的塑料盒’准备每个卖9元’这批微波炉盒可以卖900元.每箱里有多少个微波炉盒? 2、动脑筋想一想’从图中你能收集什么数据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第3单元 第8课 同步课时训练

(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曳.兵(yè)数罟 ..(cù gǔ)洿.池(wū) 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yǎng) C.孝悌.(tì) 饿莩.(piáo) 供.养(gōng) D.衣.帛(yī) 王.天下(wàng)赈.济(zhèn) 解析:B项,“庠序”的“庠”应读xiáng。C项,“饿莩”的“莩”应读piǎo。D 项,“衣帛”的“衣”应读yì。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A项,无—毋;B项,涂—途;D项,颁—斑。 答案:C 3.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 B.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是:判断动词 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D.申.之以孝悌申:反复陈述 然而 ..不王者然而:这样却 解析:A项,加:更。B项,或:有的(人)。C项,是:代词,这。 答案: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 卒莫消长也 解析:A 项,以:介词,按照;介词,用。B 项,于:介词,在;介词,与。C 项,之:助词,的;代词,这种情况。D 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答案:D 5.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 之以桑 D .谨. 庠序之教 解析: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D 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3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时 解决问题(3)

1 第8课时 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例9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找到中间问题。 2.经历探索乘、除两步计算(归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情预设】预设1:5+5=10(元) 预设2:2个5元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5=10(元)。 师: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本的,可以买几本? 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总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制造悬念,从而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P72例9。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自主读取信息。 师:自由读一读,你从题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发言,明确已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知道了买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请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自主呈现。 【学情预设】预设1:受前面学习的影响,学生会想到用□来表示碗,但是用一个□来表示一个 【教学提示】 注意让学生通过画图来分析题意,并体会画线段图的简洁性。

2020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 练习八word版教案

第3课时练习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能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回顾: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揭题: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比较:图形的周长与它们的面积之间的区别。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周长表述的是线的长短,面积表述

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2题。 让学生用准备好的边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别拼成面积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完成后展示学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3题。 先估计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八”第4题。 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四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学生反馈后,教师指出:因为1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几个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提示学生:将超过半格的看成1格,不满半格的忽略不计。 交流时着重让学生体会到用割补法把不完整的图形割补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数学思想。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65页“练习八”第6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八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32~33页解决问题.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本课时主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做花篮的事例,经历发现信息、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做花篮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做花篮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解决问题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 学生准备:利用休息日到花店调查,了解花的名称和价钱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了解到不少同学都去花店做过调查,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调查的情况和有哪些收获? 学生会说到调查的时间、地点、认识的花及各种花的价钱等。如果学生说不到花篮,教师可提出。 师:说一说你对花篮都有哪些了解? 生:在过节的时候摆放一个花篮,为了增加喜庆气氛。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到花店,解决做花篮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

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信心。 二、探求新知。 1.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做花篮情景图。 师:这里有许多人在花店买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一看你从情景图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的数学信息。 生1:花店里有很多花和花篮,月季花、百合花、菊花、康乃馨…… 生2:每枝郁金香9元,每枝玫瑰花6元,每枝剑兰8元…… 生3:已经插好一篮花的价格是198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敬老院的李奶奶病了,阿姨要买花去看望李奶奶,她该买些什么花呢?你们能帮帮阿姨吗?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生1:花篮里多放几种花比较好。 生2:我建议用13枝花装扮一个漂亮的花篮。这13枝花是:玫瑰花5枝、太阳花6枝、郁金香花2枝。一枝花的价钱:玫瑰花6元、太阳花7元、郁金香花9元。 生3:我建议用18枝花插一个花篮,18这个数我喜欢。可以这样选花:10枝玫瑰花60元;4枝太阳花28元;2枝剑兰24元;2只粉百合28元。 师:大家装饰的花篮很有特点,那么做这样的花篮应该花多少钱呢? 生:把花篮中每种花的单价×枝数,就是这种花的总价,再把所有花的总价相加,就是这个花篮的总钱数。 师:方法很正确,下面就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两位同学做成的花篮的总价钱吧。 小组合作计算,交流计算结果。 生:第一个花篮的总价:5×6+6×7+2×9=90(元) 生:第二个花篮的总价:60+28+24+28=140(元)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关系式) 师:回答非常完美,我们帮阿姨设计了插花篮的方案。春节马上要到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也预定一个花篮,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 A 3 (Grammar focus-4c)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重点单词和词组 2)使用could 做出礼貌要求和请求许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局本课的重点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教学重点: 谈论做家务的词汇,情态动词could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请求和允许 Step 1 Revision 根据所学内容,写出下列短语。 fold one’s clothes, do the dishes, use one’s computer, take out the rubbish make the bed, sweep the floor, stay out late, be angry with sb., take sb. for a walk clean the living room, work on, come over, do the housework, get a ride Step 2 Presentation 阅读下列句子,观察问句的用法及回答。 Step 3 Grammar

Could you(please)+ V-原形?表示委婉地提出请求 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Yes, sure. / Of course./ Certainly./All right. 2. Co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 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在表示请求帮助或请求允许的疑问句中,常用could代替can,以表示礼貌,委婉或不确定的语气,而can则不具备这些语气。这种情况下不能把could看作can 的过去式。以上两句中用could是为了表示礼貌的请求。表示请求帮助或请求允许时,除了can, could之外,还可以用may,句子的表达方式也各有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同一个概念。例: ①Could/Can/May I use your car for a day? ②I wonder if I could use your car for a day? 对于①、②句所作允答可以各种各样,如同意可以说Yes或Sure或Certainly,还可说Yes, (do) please. 或Of course. (you may/can). 或Go ahead, please. 或That’s OK/all right; 如果不同意,可以说I’m sorry you can’t. 或I’m really sorry, but I have to use it today. 要避免说No, you can’t. 这样显得很不礼貌。否定回答通常用委婉语气。 ③Do you mind if I use your car for a day? 对于句③所作回答可以说Never mind. /Not at all. 表“不介意”。不能用Yes. /Sure. /Of course. /Certainly.等。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应答中,要避免使用could,要用can 或may。因为应答须用确定的语气。而could在表请求的问句中是为了表示礼貌或委婉语气,用在应答中则成了不确定语气,与情理不符。所以应答中不说Yes, you could. 或No, you couldn’t. 而要说Yes, you can. 或Sorry. /No, you can’t. —Could I please use your computer? —Sorry, I’m going to work on it now. —Well, could I watch TV? —Yes, you can. Could I/you please …?表示一种有礼貌的请求或提议,其后连接原形动词,比Can you /I…?语气更委婉。类似句型有: Would you like + sth. / to do sth.?

第9课时 解决问题(1)

第1单元小数乘法 第9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教材P15例8及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的过程,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熟练并正确地计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列各式: 0.9×0.9×1O0 1.25×0.5×8 1.86×3.04+0.14×3.04 教师找三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稿纸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刚才同学们完成得都很好!这三题都是有关小数的乘法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15页例8的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情境图,并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1:图中的这位妈妈买了2袋大米和0.8kg肉,每千克肉26.5元。 生2:鸡蛋有10元一盒的和20元一盒的。 生3:图片中的这位妈妈只带了100元。 师:很好!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用表格的形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教材第15页表格。 师:题中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4:这位妈妈买完2袋大米和0.8kg的肉,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够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那么怎么解决第一个问题呢?

一年级数学上册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6课时解决问题2教案新人教版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8,完成教科书P98“做一做”和P100“练习二十三”第5~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体会“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画图策略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5块糖的不透明盒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开动你的 脑筋,如果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 【学情预设】如果学生抓出2块糖,教师告诉学生盒子里还剩3块糖。(根据学生抓的数量来告知还剩的数量) 师:你知道盒子里原来有多少块糖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是数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数的过程;有的学生是算出来的,教师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算的过程,重点描述清楚2块、3块和5块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小结:要求原来有多少块糖,就要把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两部分合起来。 教师将拿走的糖和剩下的糖放到一起,并将糖发给积极发言的学生。 师: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为探究新知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寻找解题策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情境图一部分。

师:领走了7个哨子,请你猜一猜,原来可能有多少个哨子?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图示可能会说出:如果桌子上的哨子拿完了,那么原来是7个;如果桌子上的哨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的可能是8个、9个、10个……(教师追问:哨子的个数有没有可能少于7个?学生回答:不可能少于7个,至少是7个。) 【设计意图】先出示图的一部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猜猜图中原来的口哨的个数,为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做好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件出示教科书P98例6完整的情境图。 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请把你发现的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学情预设】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原来有多少个哨子?(板书) 2.分析和解答。 师: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个哨子?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7-5=2(个)。 预设2:画图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 领走的:○○○○○○○ 剩下的:○○○○○ 预设3:用小棒摆一摆,数出原来一共有12个哨子。 预设4:7+5=12(个)。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谁做得对?谁做错了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7-5=2(个)一定是错的,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例如:哨子不可能少于7个,2个一定是不对的。 教师选择让摆小棒、画圆的同学依次汇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把图画到黑板上) 师:哪些同学是列算式“7+5=12(个)”计算的?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7、5、12分别表示什么?(板书算式) 【学情预设】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就是把领走的哨子和剩下的哨子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7表示领走的7个,5表示还剩下的5个,12表示原来共有12个。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类生活问题,学生有着类似问题的解题经验。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和说,并利用直观图,使数量关系明朗化,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乘一位数第8课时解决问题3人教版

第8课时解决问题(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2例9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4“练习十五”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一类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找到中间 问题。 2.经历探索乘、除两步计算(归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情预设】预设1:5+5=10(元) 预设2:2个5元相加,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为2×5=10(元)。 师:如果用这些钱买2元一本的,可以买几本? 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 【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总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 制造悬念,从而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新课,探究新知识 课件出示教科书P72例9。 1.阅读与理解。 (1)学生自主读取信息。 师:自由读一读,你从题中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多名学生发言,明确已知的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知道了买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求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 师:请选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将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呈现出来。 学生自主呈现。 【学情预设】预设1:受前面学习的影响,学生会想到用□来表示碗,但是用一个□来表示一个 【教学提示】 注意让学生 通过画图来分析 题意,并体会画线 段图的简洁性。

第8课时 解决问题

第8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43的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合适的计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选择合适 的解题策略。 3、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 算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利用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红要写45个大字,第一天写了9个,第二天写了10个,他还要写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引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4 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题意。 明确条件和问题。 (1)爸爸大约准备多少钱? 明确不要精算,估计就行了。 学生独立估一估。 汇报,说说你怎样估计的? (2)收银员收多少元? 收银员收的钱是准确的,要精算。 学生独立计算,并请学生板演。 板书:558+225+166=949(元)

2、师生小结: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看要精确计算,还是只要估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九的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九第1题 2、一台电扇245元,一个电饭锅187元,一个电吹风109元,妈妈有500元,买三样东西,够吗?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1、爸爸大约要准备多少元? 2、收银员要收多少元? 560+230+170=960(元) 558+225+166=949(元)

第9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的第2—14题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选择合适的计算 策略。 2、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3、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计 算能力。 重点: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难点:能熟练进行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怎样进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注意些什么? 二、基础练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课时 解决问题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8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23 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4 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

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 (二)、完成第24页做一做。 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 (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四第1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以下为赠送文档:

第8课时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1) 学习目标: 1、掌握生活中求实际问题的近似值的解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2、学会结实际情况合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3、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39页例10的(1)题: (1)、读题目,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计算结果是 6.25个,如果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需要()

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下()千克香油,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个瓶子,所以共需要()个瓶子。这里我们用了()法将 6.25中小数点后面的尾数舍去, 向个位进(),变成了7。 2、自学课本39页例10的(2)题: (1)读题目,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2)讨论:包装17个礼盒丝带够不够?这时需要用什么方法取商的 近似值? 3、在取商的近似值时,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但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和()

取商的近似值。 二、达标测评 一间教室长13米,宽8.4米,用面积是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面,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体育老师买来9根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一根跳绳长 1.8米。(1)最多能做几根?(2)如果把这些跳绳平均分给五年级各班,每个班 分6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孙老师要用80元买一些文具作为年级运动会的奖品。他先花了45.6元买了8本相册,并准备用剩下的钱买一些钢笔,每支钢笔 2.5元。孙老师还可以买几支钢笔?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整理学案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少儿美术三年级第8课鸟语花香3课时 (1)

课题:鸟语花香 课时:3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花鸟画的有关知识。 2、感悟中国画笔墨间的意韵。 3、发现艺术作品的美,进行艺术评述。 4、进行课堂过程评价。 教学重点: 1、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意蕴与艺术表达 2、心中情感的体现与评述表达的艺术 3、课堂过程评价与表达 教学难点: 1、感悟情感世界,体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 2、评述与表达。 课前准备: 一套中国画工具、宣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的情绪,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中国画。——抒情怡神的写意花鸟画三、讨论、欣赏 由于有着与西方不同的自然观念和从独特的笔墨工具中延伸出来的绘画方法,中国古代绘画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东方艺术体系。 花鸟画和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中二枝奇葩,都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然而花鸟画和山水画都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很讲究观察自然,要求“搜尽奇峰打草稿” 容天地万物于心中。 意境,既有对客观自然的表现,又有主观世界的表达,体察宇宙的深远,从而提升了人格的修养(人文画),达到情与景的水乳交融。 真正具有独立意义的花鸟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五代才以绰约的丰姿,令人刮目相看。

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共有昆虫、雀鸟、龟等24只,现我们所见的只是其中的几个局部。画家准确地抓住动物的特征和神态,用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乌龟取俯视角度,前后透视精确;最小的昆虫小如豆粒,但须翅毕现,十分精细生动。从画中能看到画家那热爱自然、潜心观察和钻研画技的态度。 中国画的花鸟画,不仅指画花鸟,而且包括所有的以动物、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作品。传统中又可以分为花卉、翎(líng)毛、蔬果、草虫、畜(chù)兽、鱼龙等门类。 四、回顾 中国画的意境和笔墨韵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